Yogācāryabhūmiśāstra (Yujia Shi Di Lun) 瑜伽師地論
Scroll 8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五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攝事分中契經事行擇攝第一之一
[0772b17] 如是已說攝異門。云何攝事。謂由三處應 知攝事。一者素呾纜事。二者毘奈耶事。三 者摩呾理迦事。
[0772b20] 云何素呾纜事。謂由二十四處略攝一切契 經。一者別解脫契經。二者事契經。三者聲聞相 應契經。四者大乘相應契經。五者未顯了義
令顯了契經。六者已顯了義更令明淨契經。 七者先時所作契經。八者稱讚契經。九者顯 示黑品契經。十者顯示白品契經。十一者不
了義契經。十二者了義契經。十三者義略文 句廣契經。十四者義廣文句略契經。十五者 義略文句略契經。十六者義廣文句廣契經。
十七者義深文句淺契經。十八者義淺文句 深契經。十九者義深文句深契經。二十者義 淺文句淺契經。二十一者遠離當來過失契
經。二十二者遠離現前過失契經。二十三者 除遣所生疑惑契經。二十四者為令正法久 住契經。
[0772c06] 別解脫契經者。謂於是中依五犯聚及出 五犯聚說過。一百五十學處為令自愛諸 善男子精勤修學。
[0772c09] 事契經者。謂四阿笈摩。一者雜阿笈摩。二 者中阿笈摩。三者長阿笈摩。四者增一阿 笈摩。雜阿笈摩者。謂於是中世尊觀待
彼彼所化。宣說如來及諸弟子所說相應。蘊 界處相應。緣起食諦相應。念住正斷神足 根力覺支道支入出息念學證淨等相應。又 依八眾說眾相應。後結集者為令聖教久
住。結嗢拕南頌。隨其所應次第安布。當 知如是一切相應略由三相。何等為三。一 是能說。二是所說。三是所為說。若如來若
如來弟子是能說。如弟子所說佛所說分。若 所了知若能了知。是所說。如五取蘊六處 因緣相應分。及道品分。若諸苾芻天魔等
眾。是所為說。如結集品。如是一切粗略標 舉能說所說及所為說。即彼一切事相應教 間廁鳩集。是故說名雜阿笈摩。即彼相應教。
復以餘相處中而說。是故說名中阿笈摩。 即彼相應教。更以餘相廣長而說。是故說 名長阿笈摩。即彼相應教更以一二三等漸 增分數道理而說。是故說名增一阿笈摩。
如是四種師弟展轉傳來于今。由此道理 是故說名阿笈摩。是名事契經。於十二分 教中除方廣分。餘名聲聞相應契經。即方 廣分名大乘相應契經。此分別義如前應
知。
[0773a05] 如是四種契經。由餘未顯了義令顯了等 二十種契經。如其所應當知其相。
[0773a06] 從是已 後依此所說四種契經。當說契經摩呾理 迦。為欲決擇如來所說。如來所稱所讚所 美先聖契經。譬如無本母字義不明了。如
是本母所不攝經。其義隱昧義不明了。與 此相違義即明了。是故說名摩呾理迦。總嗢 拕南曰。
界略教想行 速通因斷支
二品智事諍 無厭少欲住
[0773a15] 別嗢拕南曰。
界說前行觀察果 愚相無常等定界
二種漸次應當知 非斷非常及染淨
[0773a18] 有四種所化有情。先數習邪解脫見所集 成界。何等為四。謂於先有先世先身先所 得自體中。聽聞常見增上不正法。不如理作
意增上力故。於今由彼為因由彼為緣。數 習邪解脫見所集成界。如說由常見。如 是由斷見。由現法涅槃見由薩迦耶見。廣 說亦爾。此中世尊由種種勝解智力種種界
智力增上力故。尋求彼先勝解及彼後界。 如其所應為調伏彼邪勝解界故。多分為 轉四種法教。或為餘智未成熟者令彼 智成熟故。智已成熟者令彼解脫諸煩惱
故。為初邪界有情。說因滅故行滅。由行 盡門說無常性。為調伏彼邪勝解界故。為 隨第二邪界有情。說因集故行集。由行起 門說無常性。為調伏彼邪勝解界故。為
隨第三邪界有情。由諸行苦門轉正法教。 為調伏彼邪勝解界故。為隨第四邪界有 情。若離諸行起薩迦耶見行者。由諸行空 門轉正法教。若即諸行起薩迦耶見行者。
由無我門轉正法教。為調伏彼邪勝解界 故。
[0773b10] 復次善說法律。略由三種不共支故。不共 外道。墮善說數。一者宣說真實究竟解脫 故。二者宣說即彼方便故。三者宣說即彼
自內所證故。云何真實究竟解脫。謂畢竟解 脫及一切解脫。即是見道果。及此後所得世 出世修道果。此中見道果。由畢竟故得名
真實。而非究竟。於一切解脫猶有所應作 故。又解脫有三種。一世間解脫。二有學解 脫。三無學解脫。世間解脫非是真實。有退
轉故。有學解脫雖是真實而非究竟。猶有 所作故。當知所餘具足二種。云何方便。謂 於諸行中依如所有性及盡所有性修無 常想。依無常修苦想。依苦修空無我想。因
此得入諦現觀時。由正觀察所知境故。 獲得正見。由此正見為依止故。修道位中 遍於諸行住厭逆想。彼於住時雖由彼相 應受憶念思惟不現前境明了現前。而不
生喜。由不生喜增上力故。彼於行時即 於彼受所緣境界不生染著。彼於一切所 求境界得處中故。尚不希求何況耽著。彼 由如是若住若行於喜貪纏速能滅盡。心
清淨住。又即於彼如所得道。極多修習為 因緣故。永拔彼品麁重隨眠。獲得真實究 竟解脫。當知即是心善解脫。云何自內所
證。當知有四種相。若於有學解脫轉時。由 二種相內慧觸證。謂我已盡諸惡趣中所生 諸行。又我已盡除其七生二生一生所餘後 有所生諸行。又我已住能究竟盡無退轉
道。若於無學解脫轉時。即由如是二種相 故內慧觸證。謂我已作為斷其餘一切煩 惱所應學事。我今尚無餘一生在。況二況 七。又隨所樂亦能為他如實記別。如是名
為自內所證。
[0773c14] 復次即彼解脫有二種前行法。一者見前行 法。二者道果前行法。見前行法者謂由解脫 及彼方便自內所證增上力故。從他言音
起聞思修所成妙善。如理作意。未入正性 離生。能入正性離生。得如實見出世正見。 道果前行法者。謂得如是正見已。復起 所餘正思惟等。或同時生或後時生。道前
行法。為斷所餘諸煩惱故。
[0773c22] 復次為欲證得所未得解脫故。應觀察 八事。謂於諸行中愛味過患出離觀察。及 聞思思擇力見道修道觀察。於諸行中觀察
愛味時。能善通達諸行愛味所有自相。即 於諸行觀察過患時。能善了知三受分 位過患共相。謂於是中甚少愛味多諸過患。 如是了知愛味染著多諸過患共相。應已
於所愛味一切行中。隨所生起欲貪煩惱。 即能除遣制伏斷捨。於此欲貪不現行故。 說名為斷非永離欲故名為斷。又於彼事 心未解脫。若於隨眠究竟超越。乃永離欲
心得解脫。是名一門觀察差別。又修行者 於彼諸行正觀察時。先以聞所成慧如阿 笈摩。了知諸行體是無常。無常故苦。苦故空
及無我。彼隨聖教如是勝解如是通達。既 通達已復以推度相應思惟所成微細作意。 即於彼境如實了知。即由如是通達了知 增上力故。於彼相應煩惱現行現法。當來
所有過患如實觀察。由思擇力為依止故。 設復生起而不實著。即能捨離。彼由如是 通達了知及思擇力多修習故。能入正性離
生。既入正性離生已。由修道力漸離諸欲。 彼由思擇見道二種力故。隨其所應斷諸 煩惱。謂不現行斷故。及一分斷故。由修道
力究竟離欲。如是由前二種漸離欲貪。由 修道力心得解脫。
[0774a19] 復次有二種煩惱斷果及苦滅果。一者見所 斷果。由證彼故。能自了知我已永盡捺落 迦傍生餓鬼。我今證得預流無退墮法。乃
至廣說。二者修所斷果。由證彼故。能自了 知。我最後身暫時支持。第二有等永不復轉。 復有二種苦滅。一者現在為因未來苦滅。二
者過去為因現在苦滅。復有二種苦滅。一者 心苦滅。二者身苦滅。復有二種苦滅。一者壞 苦苦苦苦滅。二者行苦苦滅。復有二種苦滅。
一者非愛業果苦滅。二者可愛業果苦滅。復 有少分已見諦迹諸聖弟子。雖已超過諸 惡道苦所有怖畏。由未永盡一切結故。其 心猶有於當來世共諸異生生老死怖。為
斷彼故。而能發起猛利樂欲乃至正念及無 放逸。勤修觀行。
[0774b04] 復次有二種愚夫之相。何 等為二。一者於所應求不如實知。二者 非所應求而反生起。何等名為是所應
求。所謂涅槃諸行永滅。而諸愚夫於當來 世諸行不生。都無樂欲。於諸行生。唯有欣 樂。由是因緣於所應求及諸行生所有眾 苦。不如實知。何等名為非所應求而反
生起。非所求者。謂老病死。非愛合會。所 愛別離。所欲匱乏愁歎憂苦。種種熱惱。彼 於如是諸行生起。反生欣樂。於生為本
一切行中。深起樂著。於生為本所有諸業。 造作積集。由是因緣於有生苦及生為本 老病死等眾苦差別。不得解脫。如是名為 非所應求而反生起。
[0774b18] 復次於諸行中有四決定。一無常決定。二 苦決定。三空決定。四無我決定。云何諸行無 常決定。由三種相當知過去未來諸行尚定
無常。何況現在。何等為三。謂先無而有故。 先有而無故。起盡相應故。若未來行先所未 有定非有者。是即應非先無而有。如是應
非無常決定。由彼先時施設非有。非有為 先。後時方有。是故未來諸行無常決定。若 現在從緣行生已決定有者。是即應非先有
而無。未來諸行便應非是無常決定。現在 諸行亦應不與起盡相應。由現在行從緣 生已非決定有。以有為先施設非有。是 故過去諸行無常決定。如是現在諸行。因
未來行先無而有。因過去行先有而無。由 此施設起盡相應。是故說言當知去來諸 行無常性尚決定。何況現在。是名諸行無常 決定。云何諸行苦性決定。謂去來諸行尚
是生等苦法。何況現在。所以者何。過去諸 行是已度苦。未來諸行是未至苦。現在諸 行是現前苦。是名諸行苦性決定。云何諸
行空性決定。謂去來諸行尚定空性。何況 現在。所以者何。未來諸行其性未有。由 此故空。過去諸行其性已滅。由此故空。現 在諸行雖有未滅諦義勝義性所遠離。由
此故空。是名諸行空性決定。云何諸行無 我決定。謂去來諸行尚定無我。何況現在。 所以者何。未來諸行非我之相。未現前故。
過去諸行非我之相。已越度故。現在諸行 非我之相。正現前故。是名諸行無我決定。 又由二相當知諸行決定無常。一由過去 世已滅壞故。二由未來現在世是應滅壞
法故。又由二相當知諸行決定是苦。一 是生等苦法故。二是三苦性故。此諸苦相 如前應知。又由二相當知諸行決定是 空。一畢竟離性空故。二後方離性空故。畢
竟離性空者。謂諸行中我我所性畢竟空故。 後方離性空者。謂於已斷一切煩惱心解 脫中。一切煩惱皆悉空故。又由二相當知 諸行決定無我。一諸行種種外性故。二諸
行從眾緣生不自在故。復由十相當知 諸行四相決定。謂由敗壞。變易。別離相。應 法性相故。非可樂。不安隱相。應遠離。異 相相故。如是等相。如前聲聞地已廣分
別。
[0775a04] 復次依出世道作意修中。有五離繫品界。 一者斷界。二者無欲界。三者滅界。四者有餘 依涅槃界。五者無餘依涅槃界。謂見道所斷
諸行斷故。名為斷界。修道所斷諸行斷故。 名無欲界。即此唯有餘依故。名有餘依涅 槃界。此依滅故。名為滅界。亦名無餘依涅
槃界。即此五界由一切行永寂靜故。名諸 行止。由我我所我慢執著。及與隨眠皆遠離 故。說名為空。由一切相皆遠離故。名無所
得。於斷界中。一切隨順有漏法上所有貪愛 皆遠離故。名為愛盡。於無欲界所有欲貪。 皆遠離故。名為無欲。於滅界中及於有餘
依無餘依涅槃界中。如其所應皆永滅故。皆 寂靜故。隨其次第說名為滅。亦名涅槃。又 於斷界未得為得勤修習故。名於諸行修
厭。於無欲界未得為得勤修習故。名於諸 行修離欲。於滅界未得為得勤修習故。 名於諸行修滅。
[0775a22] 復次為心解脫勤修習者。有二種漸次。一 智漸次。二智果漸次。云何智漸次。謂於諸行 中先起無常智。由思擇彼生滅道理故。次
後於彼生相應行。觀為生法老法乃至憂苦 熱惱等法。由是因緣一切皆苦。此即依先 無常智生後苦智。又彼諸行由是生法乃至
是熱惱法故。即是死生緣起。展轉流轉。不 得自在行相道理故。無有我。此則依先 苦智生後無我智。如是觀無常故苦。苦故
無我。是名智漸次。云何智果漸次。謂厭離欲 解脫遍解脫。云何厭。謂有對治現前故。起 厭逆想令諸煩惱不復現行。云何離欲。謂
由修習厭心故。雖於對治不作意思惟。 然於一切染愛事境貪不現行。此由伏斷 增上力故。云何解脫。謂即於此伏斷對治。 多修習故。永拔隨眠。如是名厭離欲解脫
第一差別。復有差別。謂於厭位斷界極成 滿故。名厭。即依止厭除非想非非想處。於 餘下地得離欲時。施設離欲位。故名離欲。
於非想非非想處得離欲時。施設解脫位。 故名解脫。是名厭離欲解脫第二差別。云何 遍解脫。謂由如是煩惱雜染解脫故。生等
諸苦雜染亦普解脫。是名遍解脫。如是由 智增上力故。於諸行中起厭。由習厭故。 得離欲。由習離欲故。得解脫及遍解脫。如
是名為智果漸次。此中復有四種邪執。何 等為四。一見邪執。二慢邪執。三自內邪執。 四他教邪執。見邪執者。謂於諸行中執我
我所。慢邪執者。謂於諸行中起我慢。執前 見邪執障諦現觀。後我慢邪執障修所斷煩 惱等斷。自內邪執者。謂獨處空閑不正分 別為依止故。執有實我或見邪執。或慢
邪執。他教邪執者。謂由他教起邪執著。謂 此是我此是我所我慢行轉。又於內起不 正分別。執我我所。名內邪執。亦名非他教
邪執。如是一切邪執永斷。當知是名智果。
[0775b29] 復次由三種相應知諸行非斷非常。何等為 三。一以無住行為因故。二生已無住因 故。三未來諸行因性滅故。此中諸行因無常
故。生已住因不可得故。當知諸行非常。能 生未來諸行。現在因性滅故。當知諸行非 斷。復有四緣。能令諸行展轉流轉。何等為
四。一因緣。二等無間緣。三所緣緣。四增上 緣。即此四緣略有二種。一因。二緣。因唯因 緣。餘三唯緣。又因緣者。謂諸行種子。等無間
緣者。謂前六識等及相應法等無間滅。後六 識等及相應法等無間生。所緣緣者。謂五識 身等以五別境為所緣。第六識身等以一
切法為所緣。增上緣者。謂五識等以眼等 各別所依為增上緣及以能生作意等為增 上緣。意識身等以四大種身及能生作意等 為增上緣。又先所造業望所生愛非愛果。
當知亦是增上緣。如是資糧望道道望得 涅槃。當知亦是增上緣攝。
[0775c18] 復次由三種事二種相應。當觀察雜染清 淨。云何由三種事觀察一切雜染清淨。一 者於諸行中觀察雜染因緣。謂觀彼愛味
為愛味故。二者於諸行中觀察清淨因緣。 謂觀彼過患為過患故。三者於諸行中觀 察清淨。謂觀彼出離為出離故。如是一 切總略為一。名由三事觀察一切雜染清
淨。云何由二種相觀察一切雜染清淨。一 者由如所有性故。二者由盡所有性故。如 所有性者。謂於諸行中若愛味若過患若出
離。盡所有性者。謂於諸行中盡所有愛味。 盡所有過患。盡所有出離。此中觀察諸行 為緣生樂生喜。是名於彼愛味。又此愛 味極為狹小。如是由二種相。觀察如所有
性所有愛味。又觀察諸行是無常苦變壞 之法。是名於彼過患。又此過患極為廣大。 如是由二種相。觀察如所有性所謂過患。
又復觀察於諸行中欲貪滅。欲貪斷。欲貪出。 是名於彼出離。又此出離寂靜無上畢竟安 隱。如是由二種相觀察如所有性所謂出
離又即此愛味即此過患即此出離。於諸行 中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 細。若劣若勝。若遠若近。審諦觀察。當知是
名於彼觀察如所有性所謂愛味過患出離。 又為了知如是三事體性是有。應知三種 有情眾別。一於諸欲染著眾。二於諸欲遠 離眾。三於諸欲離繫眾。於此三處復有三
種世間愚癡。謂若天世間。若沙門婆羅門。若 諸天人。如是三種世間。由三因緣應知安 立。一由得欲自在及淨自在故。謂若魔若
梵世間。二由勤修得彼因故。謂若沙門婆 羅門。三趣種種業因果故。謂若諸天人。又 於此三處隨其所應能斷作證。有二種道 離四倒心。謂已入見地及於上修道多
修習住。又此二種道有四種相心解脫果。 一貪瞋縛解脫相。二欲貪滅斷出離相。三 九結離繫相。四生等諸苦解脫相。此中前三
相。顯示因處煩惱解脫。後一相。顯示果 處諸苦解脫。於此義中譬如有人處在囹 圄為種種縛之所繫縛。所謂或木或索或 鐵。又置餘人令其防守。或設有彼從幽縶
處逃至遠所。還執將來。或有尚不令彼 轉動。況得逃避。或有安置廣大微妙種種 可愛所繫妙欲。在幽縶處令彼自然心生 樂著無欲逃避。如是彼人為一切種縛之
所縛。為善方便守之所守。為最堅牢繫之 所繫。復為怨家隨欲加害。所謂打拍或復解 割。或加杖捶或總斷命。若有能脫是四縛 者。乃得名為從一切縛而得解脫。如是
於彼三處世間愚癡有情為種種縛所繫 縛者。當知即譬貪瞋癡縛。其守禁者。譬不 正尋思及未永拔煩惱隨眠。不正尋思故尚 不令動。況得離欲而遠逃避。煩惱隨眠未
永拔故。雖世間道方便逃避遠至有頂。復 執將還。可愛妙欲譬之九結。由彼結故令 於生死自然樂著。於自繫縛不欲解脫。彼 既如是為種種縛極所密縛。善方便縛之
所密縛。最堅牢縛之所密縛。復四魔怨隨 其所欲以生等苦而加害之。若能從彼四 種繫縛善解脫者。乃可名為從一切縛而 得解脫。復次嗢拕南曰。
略教教果終墮數 三遍智斷縛解脫
見慢雜染淨說句 遠離四具三圓滿
[0776b23] 由三因緣。有諸聲聞。往大師所。請略教授。 何等為三。謂唯多聞為究竟者。於諸餘行 而厭背者。生如是解。但略聞法足得自義。
何藉多聞以為究竟。要修正行為貞實 故。又棄捨多聞究竟欲故。又有怖畏於 所入門多所作者。為善方便而得入故。 或有即彼已於多法善聽善思。彼作是念。
我於多法已善聽思。若我今者盡已聽思 所得諸法以為依止。於住心境及解脫境 欲繫心者。將不令我作意散亂。若爾住心 尚不能得。何況解脫。又於如是所聞所思
一切法中。不得決定。當依何者速證通 慧。當依何者速得出離。當緣何境而得 住心。當緣何境而得解脫。彼既如是自不 決定。若於大師或眾所識如來弟子現前。
見已便即往詣請略教授。
[0776c10] 復次當知正教授有四種自義果得。謂為此 出家及如此出家。即形相具足。事業具足。意 樂具足。處捨取具足。依此故得無上得。現
法得。自然得。內證得。
[0776c14] 復次有六種死。謂過去死。現在死。不調伏 死。調伏死。同分死。不同分死。過去死者。謂 過去諸行沒。乃至命根滅故死。現在死者。謂
現在諸行沒。乃至命根滅故死。不調伏死者。 謂於過去世不調不伏。有隨眠行展轉隨 眠。世俗說言士夫隨眠。而命終已。於現在
世結生相續。有隨眠行所攝。自體而得生 起。於現在世乃至壽盡亦復如是。不調不 伏。廣說乃至。而命終已。未來自體復得生
起。又能攝取有隨眠行。由攝取彼以為因 故。便為生等眾苦所縛。亦為貪等大縛所 縛。調伏死者。謂於現在世已調已伏無有
隨眠。而命終已。未來自體不復生起。亦不 攝取有隨眠行。不攝取彼以為因故。解 脫生等眾苦差別。亦復解脫貪等大縛。同分
死者。謂如過去不調不伏曾捨身命。於現 在世亦復如是而捨身命。當知如此名同 分死。名相似死。名隨順死。若於過去不調 不伏捨身命已。於現在世已調已伏而捨
身命。當知此名不同分死不相似死不隨順 死。若於現在有隨眠行展轉隨眠。而命終 時如過去死。名同分死及隨順死。不如過 去而命終時。不能攝取當所結生未來相
續同分諸行。又此六種死當知有二種相。 謂諸行流轉過患相。及諸行還滅勝利相。 若於過去及於現在。不調不伏同分而死。 復於未來取生等苦。及為貪等煩惱縛者。
名諸行流轉過患相。若於現在已調已伏不 同分死。又於未來不取眾苦。解脫一切煩 惱縛者。名諸行還滅勝利相。
[0777a15] 復次由八種相。得入於彼諸行生起世 俗言說士夫數中。謂如是名。如是種類。 如是族姓。如是飲食。如是領受。若苦若樂。
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所有壽量邊際。 如是諸相於菩薩地宿住念中。當知如前 已廣分別。
[0777a21] 復次由三種相。於諸行中應知無我遍智 及斷。何等為三。一於內遍智。二於外遍智。 三於內外遍智。斷亦如是。隨其所應。所謂
諸行都無有我。無有我所。亦無有餘互相 繫屬。當知如是於內外俱遍智及斷。此中 由法住智得決定。遍智數習此故。捨彼相 應所有隨眠得畢竟斷。當知此中為於諸
行未得遍智者令得遍智故。如來大師 說正法要。若於諸行已得遍智而未永斷 者。為令唯於如先所得遍智。數習得永 斷故。復加勸導。
[0777b03] 復次於生死中而流轉者。有三種縛。由此 縛故心難解脫。當知此唯善說法律能令 解脫。非由惡說。何等為三。一者除其愛結
餘結所繫諸有漏事。二者愛結所染諸有漏 事。三者能生當來後有諸行。於此三縛 由三因緣心難解脫。謂初由種種故。第 二由堅牢故。可愛樂。故。第三由微細故。
復由五相為後有縛所繫縛者。當知有 五我慢現行。謂由所依故。所緣故。助伴故。 自性故。因果故。當知此中薩迦耶見以為依
止。計我未來或當是有或當非有。以有非 有為所緣境。此中非有為所緣境唯有一 種。有為所緣乃有五種。謂我當有色。我當
無色。我當有想。我當無想。我當非有想非無 想。如是一切總收為一。合有六種所緣境 界。言助伴者。謂動亂心。言自性者。恃舉
行相為其自相。戲論自性為其共相。一切煩 惱戲論性故。因果性者。謂能感生為因性 故。造作業行愛隨逐故。
[0777b22] 復次由三種相。當知心善解脫。謂於諸行 遍了知故。於彼相應諸煩惱斷得作證故。 煩惱斷已於一切處離愛住故。又於此中
由四種行。於諸行中能遍了知如所有性。 謂無常等。由十一行。於諸行中能遍了知 盡所有性。謂過去未來等。如前廣說。
[0777b28] 復次有二種五種雜染并五種因相。如是 二種。諸有學者應知應斷。諸無學者已知 已斷。何等為二。謂見雜染及慢雜染。此二
當知五種差別。謂由行故纏故隨眠故。何等 為五。一者計我。二者計我所。三者我慢。四 者執著。五者隨眠。當知此中計我我所我慢
三種為所依止。於所緣事固執取著唯此 諦實餘皆愚妄。當知此中由纏道理說名 執著。即彼種子隨縛相續。說名隨眠。又有 識身及外事等。當知是彼五種因相。謂計
我因相。乃至隨眠因相。即此因相復有二 種。一者所緣因相。二者因緣因相。計我 我慢。以有識身為所緣因相。計我所通以 二種為所緣因相。彼執著以聞不正法不
如理作意及彼隨眠。為因緣因相。彼隨眠 以不如實了知諸行煩惱諸纏數數串習。 為因緣因相。
[0777c16] 復次有四種有情眾。當知於中安立雜染。 何等為四。一者外道有情眾。二者此法異 生有情眾。三者有學有情眾。四者無學有
情眾。外道有情眾中。具有一切。此法異生有 情眾中。四種可得。及彼因相并執著因相一 分。然執著不可得。有學有情眾中。計我 我所二種。及 彼
因相執著隨眠皆不可得。 及我慢執著并彼因相。然有我慢隨眠可得。 無學有情眾中。一切皆不可得。又外道有 情眾凡所有行。不為斷彼。此法異生有情
眾所修諸行。正為斷彼而未能斷。未見 如實故。有學有情眾已斷一分。為斷餘分 復修正行。雖見如實而不自稱我已能見。 猶未獲得盡無生智故。無學有情眾一切已
斷。於諸行中而自稱言我如實見。
[0778a02] 復次有八種清淨說句。何等為八。謂由超 過見慢故。名二種超過意清淨說句。由斷 彼因相故。名除相清淨說句。由斷彼執著
故。名寂靜清淨說句。由斷彼隨眠故名善 解脫清淨說句。復次有學有二清淨說句。謂 於後有一切行中。由不現行道理。名已割
貪愛及轉三結。無學有二清淨說句。謂止 慢現觀故。及一切苦本貪愛隨眠永拔除故。 名已作苦邊。如是一切總收為一。合有八 種清淨說句。
[0778a12] 復次由四支故具足遠離名善具足。何等 為四。一者無第二而住。二者處邊際臥具。 三者其身遠離。四者其心遠離。謂於居家
境界所生諸相尋思貪欲瞋恚悉皆遠離。依 不放逸防守其心。又由五相發勤精進速 證通慧。謂有勢力者。由被甲精進故。有 精進者。由加行精進故。有勇捍者。由於
廣大法中無怯劣精進故。有堅猛者。由 寒熱蚊虻等所不能動精進故。有不捨善 軛者。由於下劣無喜足精進故。又為斷 惛沈睡眠掉舉惡作。如其次第奢摩他毘鉢
舍那品隨煩惱故。願正止觀無有失壞。
[0778a24] 復次於善說法毘奈耶中。有三圓滿。何等 為三。一行圓滿。二果圓滿。三師圓滿。行圓 滿者。謂為觸證斷無欲滅界故。聽聞正法。
為他演說。自正修行。法隨法行。是名行圓 滿。果圓滿者。謂即由此法隨 法 行增上力 故。心善解脫。又能證得現法涅槃。是名果
圓滿。師圓滿者。謂能引發一切梵行之法。皆 用世尊為根本故。皆由世尊轉法眼故。 皆以世尊為所依故。由如來出世有彼 教可知故。說世尊為彼根本。佛出世已觀
待彼彼所化有情。說正法眼。師及弟子展轉 傳來故。說世尊轉正法眼轉法眼已。若有 於中生諸疑惑。唯依世尊乃能決了故。說
世尊為所依止。又說法師略有二種。一者 由教。二者由證。斯由從他聞正法已而 宣說故。依證學道無學道已而宣說故。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五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30 冊 No. 1579 瑜伽師地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維習安大德提供,西蓮淨苑輸入,惠敏法師提供之科判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