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gācāryabhūmiśāstra (Yujia Shi Di Lun) 瑜伽師地論
Scroll 7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四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攝決擇分中菩薩地之三
[0704c20] 復次嗢拕南曰。
攝無性知等 密意等所行
通達與隨入 差別依為後
[0704c23] 問三種自性相等五法。初自性。五法中幾所 攝。答都非所攝。問第二自性幾所攝。答四所 攝。問第三自性幾所攝。答一所攝。問若依他
起自性亦正智所攝。何故前說依他起自性 緣遍計所執自性執應可了知。答彼意唯 說依他起自性雜染分非清淨分。若清淨分 當知緣彼無執應可了知。
[0705a01] 復次三種自性三種無自性性。謂相無自性 性。生無自性性。勝義無自性性。由相無自性 性故。遍計所執自性說無自性。由生無自
性性故。及勝義無自性性故。依他起自性說 無自性。非自然有性故。非清淨所緣性故。 唯由勝義無自性性故。圓成實自性說無自
性。何以故。由此自性亦是勝義。亦一切法無 自性性之所顯故。
[0705a09] 問三種自性幾應遍知。答一切。問幾應永 斷。答一。問幾應證得。答一。
[0705a11] 復次由此三種自性。一切不了義經諸隱密 義皆應決了。謂諸如來祕密語言。及諸菩薩 隨無量教祕密語言所有要義。皆由如是
三種自性。應隨決了。問如經中說無生法 忍。云何建立。答由三自性而得建立。謂由 遍計所執自性故。立本性無生忍。由依他
起自性故。立自然無生忍。由圓成實自性 故。立煩惱苦垢無生忍。當知此忍無有退 轉。
[0705a20] 復次三種解脫門亦由三自性而得建立。謂 由遍計所執自性故。立空解脫門。由依他 起自性故。立無願解脫門。由圓成實自性
故。立無相解脫門。問遍計所執自性何等智 所行。為凡智耶。為聖智耶。答都非智所 行。以無相故。問依他起自性何等智所行。
答是二智所行。然非出世聖智所行。問圓成 實自性何等智所行。答唯聖智所行。
[0705a28] 問諸觀行者通達遍計所執自性時。當言 行於相耶。當言行於無相耶。答若以世 間智而通達時。當言行於相。若以出世智
而通達時。當言行於無相。如遍計所執自 性。依他起自性圓成實自性當知亦爾。
[0705b04] 問若觀行者如實悟入遍計所執自性時。當 言隨入何等自性。答圓成實自性。問若觀 行者隨入圓成實自性時。當言除遣何等
自性。答依他起自性。問遍計所執自性有幾 種。答隨於依他起自性中施設建立自性差 別所有分量。即如其量遍計所執自性亦爾。
是故當知遍計所執自性無量差別。又於依 他起自性中。當知有二種遍計所執自性執。 一者隨覺。二者串習習氣隨眠。問依他起自
性有幾種。答當知如相品類差別。復有二 種依他起自性。一遍計所執自性執所起。二 即彼無執所起。問圓成實自性有幾種。答於
一切處皆一味故。圓成實自性無有安立 品數差別。
[0705b18] 問遍計所執自性當言何所依止。答當言 依止三事。謂相名分別。問依他起自性當 言何所依止。答當言即依遍計所執自性
執。及自等流。問圓成實自性當言何所依 止。答當言無所安住無所依止。
[0705b23] 復次嗢拕南曰。
若無有作業 微細等無體
生執等了知 染苦喻分別
[0705b26] 問若無遍計所執自性當有何過。答於依 他起自性中。應無名言無名言執。此若無 者。應不可知雜染清淨。問若無依他起自
性。當有何過。答不由功用。一切雜染皆應 非有。此若無者。應無清淨而可了知。問若 無圓成實自性。當有何過。答一切清淨品 皆應不可知。
[0705c04] 問遍計所執自性能為幾業。答五。一能生依 他起自性。二即於彼性能起言說。三能生 補特伽羅執。四能生法執。五能攝受彼二種
執習氣麁重。問依他起自性能為幾業。答亦 五。一能生所有雜染法性。二能為遍計所執 自性及圓成實自性所依。三能為補特伽羅
執所依。四能為法執所依。五能為二執習氣 麁重所依。問圓成實自性能為幾業。答亦五。 由是二種五業。對治生起所緣境界性故。
[0705c13] 問遍計所執自性當言微細。當言麁耶。答 當言微細。如微細難見難了當知亦爾。 問依他起自性當言微細。當言麁耶。答當
言是麁然難見難了。問圓成實自性當言 微細。當言麁耶。答當言極微細。如極微 細。極難見極難了當知亦爾。
[0705c19] 問此三自性幾是無體能轉有體。答一。問幾 是有體能轉有體無體。答一。問幾是有體而 非能轉。答一。
[0705c22] 問此三自性幾是不生能生於生。答一。問幾 是生能生生不生。答一。問幾是非生不能 生生及不生。答一。
[0705c25] 問遍計所執自性執無執相云何應知。答此 有二種。一彼覺悟執或無執。二彼隨眠執或 無執。若由言說假立名字遍計諸法決定
自性。當知是名彼覺悟執。若善了知唯有 名者。知唯名故。非彼諸法有決定性。當 知是名於彼無執。若未拔彼習氣隨眠。當 知於彼有隨眠執。乃至未捨習氣麁重。若
永斷已當知無執。問依他起自性執無執相 云何應知。答若由遍計所執自性覺悟執 故。復遍計彼所成自性。是名初執。若善了 知唯有眾相。不遍計彼所成自性。是名無
執。若於相縛未永拔者。於諸相中有所 得時。名第二執。若於相縛已永拔者。於無 相界正了知故。於相無得。或於後時如其 所有。而有所得當知無執。問圓成實自性
執無執相云何應知。答此無有執。此界非 執安足處故。若於此界未得未觸未作證 中。起得觸證增上慢者。當知即是遍計所 執。及依他起自性上執。
[0706a15] 問遍計所執自性當云何知。答當正了知唯 有其名。唯遍計執無相無性。無生無滅。無 染無淨。本來寂靜自性涅槃。非過去。非
未來。非現在。非繫非離繫。非縛非解脫。 非苦非樂。非不苦不樂。唯是一味遍一切 處。皆如虛空。以如是等無量行相。應正了
知遍計所執自性。問依他起自性當云何知。 答當正了知一切所詮有為事攝。云何一切 所詮事耶。所謂蘊事。界事。處事。緣起事。處
非處事。根事。業事。煩惱事。隨煩惱事。生事。 惡趣事。善趣事。產生事。色類事。四大王眾天 事。乃至他化自在天事。梵眾天事。乃至色究
竟天事。空無邊處事。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事。 隨信行事隨法行事。順決擇分善根事。見道 事。修道事。預流果事。乃至阿羅漢果事。獨覺
事。等正覺事。滅想受事。到彼岸事。念住事。 乃至道支事。靜慮無量無色定事。修想事。 修隨念事。解脫勝處遍處事。力無所畏願智
不護念住大悲永害習氣。諸相隨好。一切種 妙智。一切不共佛法事。又當了知。同於幻 夢光影。谷響水月。影像及變化等。猶如聚
沫猶如水泡。猶如陽焰猶如芭蕉。如狂 如醉。如害如怨。如飲尿友喻。如假子喻毒 蛇篋。是空無願遠離無取虛偽不堅。如是等
類差別無量。問圓成實自性當云何知。答當 正了知。如先所說差別之相。所謂真如實 際法界。如是等類無量差別。復當了知所 餘差別。謂無形色不可覩見。無所依住
無所攀緣。不可顯現不可了別。不可施 為不可宣說。離諸戲論無取無捨。如是 等類差別無量。問此三自性幾自非染能 令他染。答一。問幾唯自染。答一。問幾自清
淨令他清淨。答一。如染當知苦亦爾。問遍 計所執自性以何為喻。答譬如虛空。問依 他起自性以何為喻。答如害如怨。問圓成
實自性以何為喻。答譬如無盡大寶伏藏。
[0706b22] 問遍計所執自性由何故遍計。答由依他起 自性故。問依他起自性由何故依他。答由 因緣故。問圓成實自性由何故圓成實。答
由一切煩惱眾苦所不雜染故。又由常 故。
[0706b27] 問如說能取真實義慧是無分別。云何應 知無分別相。為由不作意故。為由超過 彼故。為由無所有故。為由是彼性故。為
由於所緣境作加行故。若由無作意故 者。彼與如理作意相應不應道理。熟眠狂 醉應成此過。若由超過彼故者。云何不 與聖教相違。如說三界所有諸心心所皆
是分別。若由無所有故者。云何此慧非成 非心所。若由是彼性故者。云何此慧非成 色自性。及非貫達相。若由於所緣境作加 行故者。云何不謗無分別慧離加行性。若
如是等皆不應理。云何當知無分別慧。答 於所緣境離加行故。此所緣境離有無相 諸法真如。即此亦是離諸分別。由先勢力 所引發故。雖離加行。若於真如等持相應
妙慧生時。於所緣相能現照取。是故此慧 名無分別。
[0706c14] 如是已說真實義分決擇。由五 因緣當知菩薩所有威德不可思議。何等為 五。一者菩薩所有威德超過一切尋思境
故。二者菩薩所有威德世間譬喻不可得故。 三者菩薩所有威德唯繫屬善磨瑩心故。四 者菩薩所有威德與不定地心一向不同分 故。五者菩薩所有威德一向繫屬定地心
故。
[0706c22] 復次於大乘中有十法行。能令菩薩成熟 有情。何等為十。謂於大乘相應菩薩藏攝契 經等法。書持供養惠施於他。若他正說恭敬
聽聞。或自翫讀或復領受。受已廣音而為諷 誦。或復為他廣說開示。獨處空閑思量觀 察隨入修相。問如是十種法行。幾是能生
廣大福德道。答一切。問幾是加行道。答一。 謂第九。問幾淨障道。答一。謂第十。如是種 類餘決擇文更不復現。
[0707a01] 復次如聞所成地攝 大乘中說。大菩提由五種相應。當了知。謂 自性故。功能故。方便故。轉故。還故。而未分 別。今當解釋。
[0707a05] 云何大菩提自性。謂勝聲聞獨覺轉依。當知 此轉依復有四種相。一生轉所依相。二不生 轉所依相。三善觀察所知果相。四法界清淨
相。生轉所依相者。謂佛相續出世間道生轉 所依。若不爾不得此轉依。此道應當不生 不轉。若遠離彼而有此事。未轉依時先應
有此。不生轉所依相者。謂一切煩惱及諸習 氣不生轉所依。若不爾不得此轉依。一切 煩惱及諸習氣便有眾緣和合不生不轉應 不可得。善觀察所知果相者。謂此轉依是
善通達所知真實。所知真如果。若不爾諸佛 自性應更觀察。更有所斷。更有所滅。法界 清淨相者。謂此轉依已能除遣一切相故。是
善清淨法界所顯。若不爾此應無常。應可 思議。然此轉依是常住相不可思議。復次此 不可思議說名無二。由五種相應當了知。
一由自性故。二由處故。三由住故。四由一 性異性故。五由成所作故。
[0707a23] 云何由自性故。不可思議。謂或即色或離 色。如是不可思議。或即受想行識。或離受 想行識。如是不可思議。或即地界或離地
界。如是不可思議。或即水界火界風界或 離水界火界風界。如是不可思議。或即眼 處或離眼處。如是不可思議。或即耳鼻舌 身意處。或離耳鼻舌身意處。如是不可思
議。或有或非有。如是不可思議 云何由處故不可思議。謂或在欲界或離 欲界。如是不可思議。或在色界無色界。或 離色界無色界。如是不可思議。或在人中
或離人中。或在天上或離天上。如是不可 思議。或在東方或離東方。或在南西北方 上下方維。或離南西北方上下方維。如是不 可思議。
[0707b09] 云何由住故不可思議。謂安住如是如是 色類樂住。如是不可思議。安住如是如是 色類奢摩他住。如是不可思議。安住有心
住。如是不可思議。安住無心住。如是不可 思議。安住如是色類聖住。如是不可思議。 安住如是色類天住梵住。如是不可思議。
[0707b15] 云何一性異性不可思議。謂一切佛同安住 一無漏界中。為是一性。為是異性。如是不 可思議。
[0707b18] 云何成所作故不可思議。謂如是如是如來 同界同智勢力勇猛住無漏界。依此轉依能 作一切有情義利。如是不可思議。此復二因
緣故當知不可思議。謂離言說義故。及過語 言道故不可思議。又出世間故。無有世間能 為譬喻。是故不可思議。
[0707b24] 云何功能。謂若略說有十自在。說名功能。 謂壽自在等如本地分已說。
[0707b26] 云何加行。謂若略說有四種化說名加 行。一未成熟有情令成熟故。作菩薩行化。 二已成熟有情令解脫故。於三千大千世
界百拘胝贍部洲中。同於一時方便攝受如 來之化。三即為彼所化有情作聲聞化。四 即為彼所化有情作獨覺化。當知一切諸 佛世尊於此四種變化 事中。遍 十
方界功能 無礙。
[0707c05] 云何為轉。當知此轉略有二種。一權時轉。 二畢竟轉。權時轉者。謂諸有情乃至未成熟。 未解脫來諸佛世尊有變化轉。畢竟轉者。
謂如無盡不可思議諸佛自性大光明轉。如 是能作一切有情所作事轉。
[0707c10] 云何為還。當知此還亦有二種。一權時還。 二畢竟還。權時還者。謂所化有情已成熟已 解脫故。從此無間諸佛世尊現般涅槃。非
畢竟滅。畢竟還者。當知煩惱及諸習氣畢竟 盡故。彼所依處眾苦亦盡。
[0707c15] 云何能讚歎者於如來所能作饒益。謂隨 所讚歎但行自利。非由讚歎於如來所 有異所作猶如造瓶。何以故。如來隱善極
少欲故。復有二種於如來所稱揚讚歎甚 希奇法。一令讚歎者純行自利生無量福。 二於遠離一切所求諸如來所而作饒益。謂 於如來所如如讚歎。如是如是攝受自利。
如如攝受自利。如是如是名以供養攝受 如來。由此因緣生極廣大無盡福聚。又諸 如來有二種事。一不可意事。二可意事。
[0707c25] 復次由六種相當知略攝如來功德。一圓 滿。二無垢。三不動。四無等。五能作有情利 益事業。六功能。
[0707c28] 云何圓滿。謂諸如來成就三界及出世間一 切功德。彼出世間所有功德超過一切語言 行路。是故如來一切歌詠所不能及。由此
因緣彌應讚歎。云何無垢。謂諸功德有七 種垢。一欲。二見。三疑。四慢。五憍。六隨眠。七 慳。彼於如來一切永無。何以故。由諸如來
所有功德不求他知。謂欲令他知我成就 如是功德。又於此德無執著見。又於此德 無有疑惑為功德耶為過失耶。又不以 己所有功德與他挍量。又不觀己所有功
德憍醉掉舉生欣生喜。非彼功德為諸煩 惱之所隨眠。永害煩惱并習氣故。又於功 德無慳悋心。謂勿令他同所證得。
[0708a12] 云何不動。謂諸外道不能動故。一切魔軍不 能動故。一切盜賊不能奪故。一切親屬不 能壞故。一切國王不能壞故。火水風大不
能變故。壽命雖盡亦無退故。由諸如來功 德無盡。是故不動。
[0708a17] 云何無等。謂諸如來所有功德極廣大故。極 尊勝故。極眾多故。大威力故。若淨不淨一切 有情無與等者。是故無等。
[0708a20] 云何能作有情利益事業。謂捨所得廣大無 罪所有安樂。方便示現利他加行。是故能作 利益他事。
[0708a23] 云何功能。謂於所作利有情事。不待作 願而圓證故。彼加行智為親屬故。於彼恒 時而專志故。
[0708a26] 復次由五因緣。當知諸天非所歸依。何等 為五。一由形相故。二由自性故。三由作 業故。四由法爾故。五由因果故。
[0708a29] 云何諸天由形相故。非所歸依。謂由不現 見無交議故。由形暴惡有怖畏故。由習 放逸有貪愛故。由捨利他無悲愍故。由
不了知作與不作。於真實義不通達故。
[0708b04] 云何如來由形相故是真歸依。謂由現見 有交議故。由形憺怕無怖 畏 故。由無縱 逸離貪愛故。由常不捨利有情事有悲
愍故。由善了知作與不作。於真實義善通 達故。
[0708b09] 復由五相唯有如來是真歸依。何等為五。 一為利益一切有情取菩提故。二能善轉 正法眼故。三於恩怨諸有情所等心利故。
四捨一切家宅親屬攝受貪愛根寂靜故。五 能善解一切疑故。
[0708b14] 云何諸天由自性故。非所歸依。謂彼諸天 漏所隨故。性非調善能調御他不應道 理。如來永離一切漏故。其性調善故。能調 御一切有情。
[0708b18] 云何諸天由作業故。非所歸依。謂彼諸天 受用諸欲安住為業。損害有情惡業可得。 如來廣大無垢靜慮安住為業。能作有情利 益為業。
[0708b22] 云何諸天由法爾故。非所歸依。謂諸世間 及出世間吉祥盛事一切皆依自功力故。若 離功力。雖於諸天極申敬事。亦不能得。
雖不敬事。但作功力必能得故。
[0708b26] 云何諸天由因果故。非所歸依。謂諸天身 為由能感天業所得。為由供養諸天故 得。為無因得。若由能感天業得者。但應歸
依自所作業。非彼諸天。若無因得。應歸無 因。不應歸天。若由供養諸天故。得此諸 天身。為當但用供養為因。為天為俱。若 唯供養天應唐捐隨所供養應感天身。若
但由天供養徒設。雖不供養天應令彼 獲得天身。若言俱由。謂以供養攝降諸天 隨所思願皆令果遂。若爾七種所思果遂 不決定故。不應道理。謂供養緣於所攝
受。諸信解者於信解緣。於信解事。於能往 趣最勝天身。於能果遂最勝富樂。於能滅 壞阿素洛等所有怨敵。及於徙沒。
[0708c11] 復次有四清淨。一名清淨。二語清淨。三自性 清淨。四形相清淨。又此形相有大威德。斷 諸疑網。能善記別。難化能化。天人所歸善
能誨導。證出離性制諸外道。
[0708c15] 復次云何當知色等想事。色等施設是假名 有非實物有。謂諸名言熏習之想所建立 識。緣色等想事計為色等性。此性非實物
有。非勝義有。是故如此色等想法非真實 有。唯是遍計所執自性。當知假有。若遣名 言熏習之想所建立識。如其色等想事緣。
離言說性。當知此性是實物有。是勝義有。 此中道理言論成立。如菩薩地應知。若諸 名言熏習之想所建立識。緣遍計所執自 性為境。即說此性非內非外。非二中間少
有可得。非已生。非當生。非正生。非已滅。 非當滅。非正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何以 故。此唯假有非勝義有故。若離名言諸法
自性。當知此性凡夫所生邪執為緣。已生 當生正生已滅當滅正滅。若未永斷未遍 知便成雜染。若已永斷已遍知。乃成清淨。 復有四法能令菩薩攝正多聞。謂多聞持。
多聞證。多聞果。多聞淨。如其次第菩提願。 事善友。思擇力。住空閑。應知其相。
[0709a05] 問諸菩薩意樂界云何。答於諸佛法信解 有性所顯故。問諸菩薩增上意樂界云何。 答於諸佛法信解有德所顯故。問諸菩薩勝
解界云何。答於諸佛法信解可得所顯故。 問諸菩薩愍云何。答於苦現前諸有情所隨 生愍傷故。問諸菩薩悲云何。答於苦因現 前諸有情所隨生悲哀故。問諸菩薩慧云
何。答於所知境通達如所有性故。問諸菩 薩智云何。答於所知境通達盡所有性故。
[0709a14] 復有三種思惟過患。謂不究竟思惟。非處思 惟。顛倒思惟。
[0709a16] 復次如諸菩薩所行惠施當知。此施由七 種相乃得清淨。謂施物清淨。戒清淨。見清 淨。心清淨。語清淨。智清淨。垢清淨。如是清
淨當知一切皆有十相。云何施物清淨十相。 一廣大施。謂眾多差別故。二平等施。謂無增 無減故。三應時施。謂當彼所樂故。四上妙
施。謂色等具足故。五清淨施。謂非不淨物 所雜穢故。六如法施。謂無罪相應故。七隨 樂施。謂隨求者所愛樂故。八利益施。謂隨
彼所宜故。九或頓或漸施。謂觀彼求者故。 十無間施。謂無斷絕故。
[0709a27] 云何戒清淨十相。一發勤精進所獲財物 而用惠施。二自手臂力所致財物而用惠施。 三離垢污物而用惠施。四如法而施。五如法
所得而用惠施。六息除諸惡而行惠施。七 調伏諸根而行惠施。八殷重恭敬而行惠 施。九自手而施。十於己僕從先行恩養。然 後惠施他來求者。
[0709b05] 云何見清淨十相。一不計度我能行施施為 我所而行惠施。二不將己挍量於他。謂我 是勝是等是劣而行惠施。三不觀他當有
反報而行惠施。四不觀察當來有勝殊妙 富樂而行惠施。五不觀施全無有果而行 惠施。六不觀施不相似果而行惠施。七 不觀施有顛倒果而行惠施。八不觀殺害
為伴侶善而行惠施。九不觀奇變吉祥之 相而行惠施。十不為世間聲譽稱讚而行 惠施。
[0709b15] 云何心清淨十相。一憐愛心而行惠施。謂任 自性於諸有情。二珍寶心而行惠施。謂於施 所。三平等心而行惠施。謂於怨親及中庸所。
四調伏垢心而行惠施。謂於慳垢及蓄積 垢。當知不施於他名為慳垢。自不受用 名蓄積垢。五欣樂心而行惠施。謂由七相。 一於未來求者發喜樂心故。二於已來求
者初見便生淨信心故。三於正施時生悅 豫心故。四生靜定心故。五生無足心故。六 生不惱害意趣心故。七施已無追悔心故。 六忍辱心而行惠施。謂於求者強遮障中能
堪忍故。及無厭倦故。七以慈心而行惠施。 謂於惱害者。八以悲心而行惠施。謂於有 苦者。九以喜心而行惠施。謂於有功德 者。十以捨心而行惠施。謂於親友所。
[0709c01] 云何語清淨十相。一先於施物恣彼乞者。 二彼若至時稱善來進。三遠離嚬蹙平面 而視。舒顏含笑先言問訊。四以柔軟言共
申談論安慰乞者。五從此無間言當施汝 可愛財物欣慶斯施。六正發施言。吾今 惠汝。七彼若遮障從容分布不出麁言。八 於乞求者若對若背不毀不呰亦無論說。
九若無施物正言詞謝許得隨與。十於 乞求者。終不對面呵責驅逐輕笑戲弄。亦 不令其改容懷愧。
[0709c11] 云何智清淨十相。一由惠施智清淨。二由 求者智清淨。三由施物智清淨。四由施加 行智清淨。五由以施成熟有情智清淨。六
由方便善巧智清淨。七由諸欲過患智清 淨。八由除垢智清淨。九由於友遠離攝受 智清淨。十由隱覆六方智清淨。
[0709c17] 一由惠施智清淨者。謂於施異名。於施體 相。於施訓辭。於施差別。皆如實知而行惠 施。二由求者智清淨者。謂於一切有情皆
住福田覺而行惠施。於諸勝劣有得有 失怨恩等所。能善了知隨來求者所樂差 別而行施故。又先以諸所施財物。遍於一 切有情之類意樂而捨。若諸求者自然取時
皆生隨喜。三由施物智清淨者。謂於一切 工巧業處智善巧故。速疾能集所有財物而 用惠施。或由善根之所攝受。謂於前生或 現法受所感財物而用惠施。或發神通或
由法受所致財物而用惠施。或他積集所 有財物而用惠施。如勸導他或任彼務。
[0710a01] 四由施加行智清淨者。謂於施加行能善 了知。不令求者身心勞倦。自心無染而行 惠施。善能分布施來求者。施貧匱者。施
無依者。施惡行者。施妙行者。施自僕從。 謂若貧乏中財大財隨其所應如軌行施。 非不如軌。
[0710a07] 五由施成熟有情智清淨者。謂善了知施。 能成熟諸有情已而行惠施。以所施物與 諸大眾普共行施。亦令大眾生無量福。又
於貧窮樂行施者。以己財物分布與之令 其行施。或有不貧內懷慳悋雖欲惠施。 而不能用自財布施。即以財物與之令 施。或於佛法及僧田中欲有所作。便以財
物棄捨與之令彼造作。由此因緣於二門 中生無量福。
[0710a16] 六由方便善巧智清淨者。謂或由教導令 行惠施。或強力逼令行惠施。或領彼恩令 行惠施。或由生故令行惠施。或由神力
而行惠施。七由諸欲過患智清淨者。謂於 諸欲所有過患。如實知已而行惠施。謂於 苦蘊中或時了知二種過患。一者現法。二者
後法。或時了知五種過患。謂如五種過患經 說。或時了知六種過患。謂此諸欲是怖增語 如是等類。廣說如經。或時了知七種過患。
謂知諸欲無常虛偽誑妄失法譬如幻事惑 亂愚夫。或時了知八種過患。謂知諸欲如 朽骸骨。如經廣說。乃至猶如樹端熟果。
[0710a28] 八由除垢智清淨者。謂於除遣十四垢業。 如實知已而行惠施。此如尸佉落迦經說 九由於友遠離攝受智清淨者。謂能善知
遠離四種惡友攝受四種善友而行惠施。 此亦如尸佉落迦經說。
[0710b04] 十由隱覆六方智清淨者。謂隱覆六方而 行惠施。此亦如尸佉落迦經說。云何垢清淨 十相。一遠離懈怠垢而行惠施。謂或內或
外。或近或遠。或身疲倦或不疲倦。或身羸劣 或不羸劣。而常惠施。二遠離貪垢而行惠 施。謂於財物。三遠離瞋垢而行惠施。謂於
求者。四遠離癡垢而行惠施。謂於因果。五 遠離障垢而行惠施。言障垢者。謂四種障。 一不串習。二匱乏。三耽湎。四觀果。六善分
布而行惠施。此即遠離非道理垢。謂貧乏者 於自僕從。若中財者即於彼所及貧苦所。若 大財者即於彼所。亦於其餘來求者所。七由
圓滿而行惠施。此即遠離諸減少垢。謂事 圓滿。意樂圓滿。事圓滿者。復有七相。一施 資產事。二施國土事。三施有情事。四施莊
嚴事。五施舍宅事。六施居處事。七施內身 事。意樂圓滿者。謂於內身及外財寶。獲得 自性無著意樂。八由清淨而行惠施。此即
遠離不清淨垢。謂由十種清淨。即無著無取 等如本地分廣說。九善觀察而行惠施。此即 遠離惡慧垢。謂觀察施物。觀察意樂。觀察
其田。觀察施物者。謂觀察受用勝於積 聚。觀察惠施勝於受用。何以故。若唯積聚 不能自益。不能益他。非現法利非後法 利。若諸菩薩唯自受用名自饒益。非饒益
他。名現法利。非後法利。若諸菩薩能行 惠施。便自發生廣大歡喜。名自饒益名饒 益他。名現法利名後法利。觀察意樂者。 當知意樂略有四種。一於因中無倒意樂。
二於果中無著意樂。三於有情悲愍意樂。 四於一切智智圓滿意樂。由如是等諸意 樂故。而行惠施。觀察田者。當知略由五 相。一於是處乞求可得。二於是處已有乞
求復加貧匱。三於是處已有貧匱復無依 怙。四於是處有無依怙復行惡行。是名 為田。五於是處雖無此等。而有修行善 行可得。由七種相當知非田。一乞求者
極大暴惡曾為怨害。歸依怨害而有所求。 二勸為善事終不能得。三心懷染污為 染污事而有乞求。四為損惱而有乞求。五 乞求者或自是魔或魔所魅非處乞求。六乞
求父母。或復隨一非所施物。七能為無義。 由此等相當知是名觀察非田。十具方 便德而行惠施。此即遠離無方便過失垢。 此中方便者。謂串習施。不顧身命。悲愍有
情。真實義智無上菩提勝解教導。強力逼迫。 處任恩報。生及神力。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四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30 冊 No. 1579 瑜伽師地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維習安大德提供,西蓮淨苑輸入,惠敏法師提供之科判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