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gācāryabhūmiśāstra (Yujia Shi Di Lun) 瑜伽師地論
Scroll 4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一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戒 品第十之二
[0516a08] 如是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有違犯及 無違犯是染非染軟中上品。應當了知。若諸 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日日中若於
如來或為如來造制多所。若於正法或為 正法造經卷所。謂諸菩薩素怛纜藏摩怛理 迦。若於僧伽。謂十方界已入大地諸菩薩眾。 若不以其或少或多諸供養具而為供養。
下至以身一拜禮敬。下至以語一四句頌 讚佛法僧真實功德。下至以心一清淨信 隨念三寶真實功德。空度日夜。是名有犯 有所違越。若不恭敬嬾惰懈怠而違犯者。
是染違犯。若誤失念而違犯者。非染違犯。無 違犯者。謂心狂亂。若已證入淨意樂地常 無違犯。由得清淨意樂菩薩。譬如已得證
淨苾芻恒時法爾於佛法僧以勝供具承事 供養。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有其大 欲而無喜足。於諸利養及以恭敬生著不 捨。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無違犯
者。謂為斷彼生起樂欲。發勤精進攝彼對 治。雖勤遮遏而為猛利性惑所蔽。數起現 行。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耆長 有德可敬同法者來。憍慢所制懷嫌恨心
懷恚惱心。不起承迎不推勝座。若有他來 語言談論慶慰請問。憍慢所制懷嫌恨心 懷恚惱心。不稱正理發言酬對。是名有犯 有所違越。是染違犯。非憍慢制無嫌恨心
無恚惱心。但由嬾惰懈怠忘念無記之心。 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謂 遭重病。或心狂亂。或自睡眠。他生覺想而
來親附。語言談論慶慰請問。或自為他宣說 諸法論義決擇。或復與餘談論慶慰。或他說 法論義決擇屬耳而聽。或有違犯說正法
者。為欲將護說法者心。或欲方便調彼伏 彼出不善處安立善處。或護僧制。或為 將護多有情心而不酬對皆無違犯。
[0516b14]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他來延請。或 往居家或往餘寺。奉施飲食及衣服等諸 資生具。憍慢所制懷嫌恨心懷恚惱心。不
至其所不受所請。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 染違犯。若由嬾惰懈怠忘念無記之心。不 至其所不受所請。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
染違犯。無違犯者。或有疾病。或無氣力。或 心狂亂。或處懸遠。或道有怖。或欲方便調 彼伏彼出不善處安立善處。或餘先請。或
為無間修諸善法欲護善品令無暫廢。 或為引攝未曾有義。或為所聞法義無退。 如為所聞法義無退。論義決擇當知亦爾。 或復知彼懷損惱心詐來延請。或為護他
多嫌恨心。或護僧制不至其所不受所 請。皆無違犯。
[0516b29]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他持種種生 色可染末尼真珠琉璃等寶。及持種種眾多 上妙財利供具。慇懃奉施。由嫌恨心或恚惱
心違拒不受。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 犯。捨有情故。若由嬾惰懈怠忘念無記之 心違拒不受。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違
犯。無違犯者。或心狂亂。或觀受已心生染 著。或觀後時彼定追悔。或復知彼於施迷 亂。或知施主隨捨隨受由是因緣定當貧
匱。或知此物是僧伽物窣堵波物。或知此物 劫盜他得。或知此物由是因緣多生過患。 或殺或縛或罰或黜或嫌或責。違拒不受。 皆無違犯。
[0516c13]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他來求法。 懷嫌恨心懷恚惱心。嫉妬變異不施其法。 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若由嬾惰
懈怠忘念無記之心不施其法。是名有犯 有所違越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謂諸外道伺 求過短。或有重病或心狂亂。或欲方便調 彼伏彼出不善處安立善處。或於是法
未善通利。或復見彼不生恭敬無有羞 愧以惡威儀而來聽受。或復知彼是鈍根 性於廣法教得法究竟深生怖畏。當生邪 見增長邪執衰損惱壞。或復知彼法至其
手轉布非人。而不施與皆無違犯。
[0516c25]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諸暴惡犯 戒有情。懷嫌恨心懷恚惱心由彼暴惡犯 戒為緣。方便棄捨不作饒益。是名有犯有
所違越。是染違犯。若由嬾惰懈怠棄捨。由 忘念故。不作饒益。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 染違犯。何以故。非諸菩薩於淨持戒身語意
業寂靜現行。諸有情所起憐愍心欲作饒 益。如於暴惡犯戒有情於諸苦因而現轉 者。無違犯者。謂心狂亂。或欲方便調彼伏 彼。廣說如前。或為將護多有情心。或護僧
制方便棄捨不作饒益。皆無違犯。
[0517a07]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如薄伽梵。 於別解脫毘奈耶中。將護他故建立遮罪。 制諸聲聞令不造作。諸有情類未淨信者
令生淨信。已淨信者令倍增長。於中菩薩 與諸聲聞。應等修學無有差別。何以故。以 諸聲聞自利為勝。尚不棄捨將護他行。為
令有情未信者信。信者增長學所學處。何 況菩薩利他為勝。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 律儀。如薄伽梵。於別解脫毘奈耶中。為令
聲聞少事少業少悕望住建立遮罪。制諸聲 聞令不造作。於中菩薩與諸聲聞不應 等學。何以故。以諸聲聞自利為勝不顧利 他。於利他中少事少業少悕望住可名為
妙。非諸菩薩利他為勝。不顧自利於利 他中少事少業少悕望住得名為妙如是 菩薩為利他故。從非親里長者居士婆羅 門等及恣施家。應求百千種種衣服。觀彼
有情有力無力。隨其所施如應而受。如說 求衣求鉢亦爾。如求衣鉢。如是自求種種 絲縷令非親里為織作衣。為利他故應畜 種種憍世耶衣諸坐臥具。事各至百。生色
可染百千俱胝。復過是數亦應取積。如 是等中少事少業少悕望住制止遮罪。菩薩 不與聲聞共學。安住淨戒律儀菩薩。於利 他中懷嫌恨心懷恚惱心。少事少業少悕
望住。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若 由 嬾惰懈怠忘念無記之心。少事少業少悕望 住。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違犯。
[0517b06]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善權方便為 利他故。於諸性罪少分現行。由是因緣於 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謂如菩薩見
劫盜賊為貪財故欲殺多生。或復欲害大 德聲聞獨覺菩薩。或復欲造多無間業。見 是事已發心思惟。我若斷彼惡眾生命墮 那落迦。如其不斷。無間業成當受大苦。我
寧殺彼墮那落迦。終不令其受無間苦。如 是菩薩意樂思惟。於彼眾生或以善心或 無記心。知此事已為當來故深生慚愧。以 憐愍心而斷彼命。由是因緣於菩薩戒無
所違犯生多功德。又如菩薩見有增上增 上宰官上品暴惡於諸有情無有慈愍專 行逼惱。菩薩見已起憐愍心。發生利益安 樂意樂。隨力所能若廢若黜增上等位。由
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又 如菩薩見劫盜賊奪他財物。若僧伽物窣 堵波物。取多物已執為己有縱情受用。菩 薩見已起憐愍心。於彼有情發生利益安
樂意樂。隨力所能逼而奪取。勿令受用如 是財故。當受長夜無義無利。由此因緣 所奪財寶。若僧伽物還復僧伽。窣堵波 物還窣堵波。若有情物還復有情。又見眾
主或園林主。取僧伽物窣堵波物言是己 有縱情受用。菩薩見已思擇彼惡起憐愍 心。勿令因此邪受用業當受長夜無義無 利。隨力所能廢其所主。菩薩如是雖不與
取。而無違犯生多功德。又如菩薩處在居 家。見有母邑現無繫屬習婬欲法繼心 菩薩求非梵行。菩薩見已作意思惟。勿令 心恚多生非福。若隨其欲便得自在。方便
安處令種善根。亦當令其捨不善業。住慈 愍心行非梵行。雖習如是穢染之法。而無 所犯多生功德。出家菩薩為護聲聞聖所 教誡令不壞滅。一切不應行非梵行。又
如菩薩為多有情解脫命難囹圄縛難刖手 足難劓鼻刵耳剜眼等難。雖諸菩薩為自命 難亦不正知說於妄語。然為救脫彼有情 故。知而思擇故說妄語。以要言之。菩薩唯
觀有情義利非無義利。自無染心唯為 饒益諸有情故。覆想正知而說異語。說 是語時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又 如菩薩。見諸有情為惡朋友之所攝受親
愛不捨。菩薩見已起憐愍心。發生利益安 樂意樂。隨能隨力說離間語。令離惡友 捨相親愛。勿令有情由近惡友當受長夜 無義無利。菩薩如是以饒益心說離間語。
乖離他愛無所違犯生多功德。又如菩 薩見諸有情為行越路非理而行。出麁惡 語猛利訶擯。方便令其出不善處安立善 處。菩薩如是以饒益心。於諸有情出麁惡
語。無所違犯生多功德。又如菩薩見諸有 情信樂倡伎吟詠歌諷。或有信樂王賊飲食 婬蕩街衢無義之論。菩薩於中皆悉善巧。於
彼有情起憐愍心。發生利益安樂意樂。現 前為作綺語。相應種種倡伎吟詠歌諷王賊 飲食婬衢等論。令彼有情歡喜。引攝自在隨
屬。方便獎導出不善處安立善處。菩薩如 是現行綺語。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0518a07]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生起詭詐虛 談現相。方便研求假利求利。味邪命法無 有羞恥堅持不捨。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
染違犯。無違犯者。若為除遣生起樂欲發 勤精進。煩惱熾盛蔽抑其心時時現起。
[0518a12]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為掉所動心 不寂靜不樂寂靜。高聲嬉戲諠譁紛聒。輕 躁騰躍望他歡笑。如此諸緣。是名有犯有
所違越。是染違犯。若忘念起。非染違犯。無 違犯者。若為除遣生起樂欲。廣說如前。若 欲方便解他所生嫌恨令息。若欲遣他所
生愁惱若他性好如上諸事。方便攝受敬 慎將護。隨彼而轉。若他有情猜阻菩薩。內 懷嫌恨惡謀憎背。外現歡顏表內清淨。如 是一切皆無違犯。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
律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菩薩不應忻 樂涅槃。應於涅槃而生厭背。於諸煩惱及 隨煩惱。不應怖畏而求斷滅。不應一向心 生厭離。以諸菩薩三無數劫流轉生死求
大菩提。若作此說。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 染違犯。何以故。如諸聲聞於其涅槃忻樂 親近。於諸煩惱及隨煩惱深心厭離。如是
菩薩於大涅槃忻樂親近。於諸煩惱及隨煩 惱深心厭離。其倍過彼百千俱胝。以諸聲 聞唯為一身證得義利勤修正行。菩薩普 為一切有情證得義利。勤修正行。是故菩
薩當勤修集無雜染心。於有漏事隨順而 行。成就勝出諸阿羅漢無雜染法。
[0518b06]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自能發不 信重言。所謂惡聲惡稱惡譽不護不雪。其事 若實而不避護。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
犯。若事不實而不清雪。是名有犯有所違 越。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若他外道若他憎嫉 若自出家。因行乞行因修善行謗聲流布。
若忿蔽者若心倒者謗聲流布。皆無違犯。
[0518b13]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有情應 以種種辛楚加行猛利加行而得義利 護其憂惱而不現行。是名有犯有所違越。
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觀由此緣於現法中 少得義利多生憂惱。
[0518b18]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他罵報罵他 瞋報瞋。他打報打他弄報弄。是名有犯有 所違越。是染違犯。
[0518b21]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他有情有 所侵犯。或自不為彼疑侵犯。由嫌嫉心 由慢所執。不如理謝而生輕捨。是名有犯
有所違越。是染違犯。若由嬾惰懈怠放逸。 不謝輕捨。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出不善處
安立善處。若是外道。若彼悕望要因現行 非法有罪方受悔謝。若彼有情性好鬪諍。 因悔謝時倍增憤怒。若復知彼為性堪忍 體無嫌恨。若必了他因謝侵犯深生羞
恥。而不悔謝。皆無違犯。若諸菩薩安住菩 薩淨戒律儀。他所侵犯。彼還如法平等悔 謝。懷嫌恨心欲損惱彼不受其謝。是名 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雖復於彼無嫌
恨心不欲損惱。然由稟性不能堪忍故不 受謝。亦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無違 犯者。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一切如前 應知。若不如法不平等謝。不受彼謝亦無
違犯。
[0518c11]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他懷忿相 續堅持生已不捨。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 違犯。無違犯者。為斷彼故生起樂欲。廣說 如前。
[0518c15]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貪著供事增 上力故。以愛染心管御徒眾。是名有犯有 所違越。是染違犯。無違犯者。不貪供侍
無愛染心管御徒眾。若諸菩薩安住菩薩 淨戒律儀。嬾惰懈怠耽睡眠樂臥樂倚樂。 非時非量。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遭疾病若無氣力行路疲極。
若為斷彼生起樂欲。廣說一切如前應知。
[0518c23]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懷愛染心 談說世事虛度時日。是名有犯有所違越。 是染違犯。若由忘念虛度時日。是名有犯
有所違越。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見他談說 護彼意故。安住正念須臾而聽。若事希奇 或暫問他或答他問。無所違犯。
[0518c29]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為令心住 欲定其心。心懷嫌恨憍慢所持。不詣師 所求請教授。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
犯。嬾惰懈怠而不請者。非染違犯。無違犯 者。若遇疾病若無氣力。若知其師顛倒教 授。若自多聞自有智力能令心定。若先已 得所應教授而不請者。無所違犯。
[0519a07]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起貪欲蓋忍 受不捨。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無 違犯者。若為斷彼生起樂欲發勤精進。煩
惱猛利蔽抑心故時時現行。如貪欲蓋如 是。瞋恚惛沈睡眠掉舉惡作。及與疑蓋當知 亦爾。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貪味靜 慮於味靜慮見為功德。是名有犯有所違
越。是染違犯。無違犯者。若為斷彼生起樂 欲。廣說如前。
[0519a16]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起如是見 立如是論。菩薩不應聽聲聞乘相應法教。 不應受持不應修學。菩薩何用於聲聞乘
相應法教聽聞受持精勤修學。是名有犯 有所違越。是染違犯。何以故。菩薩尚於外道 書論精勤研究。況於佛語。無違犯者。為令 一向習小法者捨彼欲故。作如是說。
[0519a23]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菩薩藏 未精研究。於菩薩藏一切棄捨。於聲聞藏 一向修學。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違犯。
[0519a26]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現有佛教 於佛教中未精研究。於異道論及諸外論 精勤修學。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無
違犯者。若上聰敏若能速受。若經久時能 不忘失。若於其義能思能達。若於佛教如 理觀察。成就俱行無動覺者。於日日中常
以二分修學佛語。一分學外。則無違犯。若 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越菩薩法。於 異道論及諸外論研求善巧。深心寶翫愛樂
味著。非如辛藥而習近之。是名有犯有所 違越。是染違犯。
[0519b08]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聞菩薩藏。於 甚深處最勝甚深真實法義諸佛菩薩難思神 力。不生信解憎背毀謗。不能引義不能
引法非如來說。不能利益安樂有情。是 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如是毀謗或 由自內非理作意。或隨順他而作是說。
[0519b14]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若聞甚深最 甚深處心不信解。菩薩爾時應強信受。應 無諂曲應如是學。我為非善盲無慧目。
於如來眼隨所宣說於諸如來密意語言 而生誹謗。菩薩如是自處無知仰推如來 於諸佛法無不現知。等隨觀見。如是正行 無所違犯。雖無信解然不誹謗。
[0519b21]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他人所。有 染愛心有瞋恚心。自讚毀他。是名有犯有 所違越。是染違犯。無違犯者。若為摧伏諸
惡外道。若為住持如來聖教。若欲方便調 彼伏彼。廣說如前。或欲令其未淨信者發 生淨信。已淨信者倍復增長。
[0519b27]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聞說正法 論議決擇。憍慢所制懷嫌恨心懷恚惱心 而不往聽。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為嬾惰懈怠所蔽而不往聽。非染違 犯。無違犯者。若不覺知。若有疾病。若無氣 力。若知倒說。若為護彼說法者心。若正了
知彼所說義。是數所聞所持所了。若已多 聞具足聞持其聞積集。若欲無間於境住 心。若勤引發菩薩勝定。若自了知上品愚 鈍其慧鈍濁。於所聞法難受難持難於所
緣攝心令定。不往聽者。皆無違犯。
[0519c09]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說法師故 思輕毀。不深恭敬嗤笑調弄。但依於文不 依於義。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0519c12]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諸有情所 應作事。懷嫌恨心懷恚惱心不為助伴。謂 於能辦所應作事。或於道路若往若來。或
於正說事業加行。或於掌護所有財寶。或 於和好乖離諍訟。或於吉會或於福業不 為助伴。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若 為嬾惰懈怠所蔽不為助伴。非染違犯。
無違犯者。若有疹疾若無氣力。若了知彼 自能成辦。若知求者自有依怙。若知所作 能引非義能引非法。若欲方便調彼伏彼。 廣說如前。若先許餘為作助伴。若轉請他
有力者助。若於善品正勤修習不欲暫廢。 若性愚鈍於所聞法難受難持。如前廣說。 若為將護多有情意。若護僧制不為助伴。 皆無違犯。
[0519c27]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有情遭 重疾病。懷嫌恨心懷恚惱心不往供事。是 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若為嬾惰懈
怠所蔽不往供事。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若 自有病若無氣力。若轉請他有力隨順令 往供事。若知病者有依有怙。若知病者自 有勢力能自供事。若了知彼長病所觸堪
自支持。若為勤修廣大無上殊勝善品。若 欲護持所修善品令無間缺。若自了知上 品愚鈍其慧鈍濁於所聞法難受難持。難 於所緣攝心令定。若先許餘為作供事。如
於病者。於有苦者為作助伴。欲除其苦 當知亦爾。
[0520a11]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有情為 求現法後法事故廣行非理。懷嫌恨心懷 恚惱心。不為宣說如實正理。是名有犯有
所違越。是染違犯。若由懶惰懈怠所蔽不 為宣說。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若自無知若 無氣力。若轉請他有力者說。若即彼人自
有智力。若彼有餘善友攝受。若欲方便調 彼伏彼。廣說如前。若知為說如實正理 起嫌恨心若發惡言若顛倒受若無愛敬。 若復知彼性弊 [怡-台+龍]
悷。不為宣說。皆無違 犯。
[0520a22]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先有恩諸 有情所。不知恩惠不了恩惠。懷嫌恨心 不欲現前如應酬報。是名有犯有所違越。
是染違犯。若為嬾惰懈怠所蔽不現酬報。 非染違犯。無違犯者。勤加功用無力無能 不獲酬報。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如 前。若欲報恩而彼不受。皆無違犯。
[0520a29]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有情墮 在喪失財寶眷屬祿位難處。多生愁惱。懷 嫌恨心不往開解。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
染違犯。若為懶惰懈怠所蔽不往開解。非 染違犯。無違犯者。應知如前。於他事業不 為助伴。
[0520b06]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有飲食等資 生眾具。見有求者來正悕求飲食等事。懷 嫌恨心懷恚惱心而不給施。是名有犯有
所違越。是染違犯。若由懶惰懈怠放逸不 能施與。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若現無有可 施財物。若彼悕求不如法物所不宜物。若
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如前。若來求者王 所匪宜將護王意。若護僧制而不惠施皆 無違犯。
[0520b15]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攝受徒眾 懷嫌恨心。而不隨時無倒教授無倒教誡。 知眾匱乏。而不為彼從諸淨信長者居士
婆羅門等。如法追求衣服飲食諸坐臥具病 緣醫藥資身什物隨時供給。是名有犯有所 違越。是染違犯。若由懶惰懈怠放逸。不往 教授。不往教 誡
。不為追求如法眾具。非染 違犯。無違犯者。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 如前。若護僧制若有疹疾。若無氣力不 任加行。若轉請餘有勢力者。若知徒眾世
所共知有大福德。各自有力求衣服等資 身眾具。若隨所應教授教誡。皆已無倒教授 教誡。若知眾內有本外道為竊法故。來入 眾中無所堪能不可調伏。皆無違犯。
[0520b29]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懷嫌恨心 於他有情不隨心轉。是名有犯有所違越。 是染違犯。若由懶惰懈怠放逸不隨其轉。
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若彼所愛非彼所宜。 若有疾病若無氣力不任加行。若護僧 制。若彼所愛雖彼所宜。而於多眾非宜非 愛。若為降伏諸惡外道。若欲方便調彼伏
彼。廣說如前不隨心轉。皆無違犯。
[0520c08]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懷嫌恨心。他 實有德不欲顯揚。他實有譽不欲稱美。他 實妙說不讚善哉。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
染違犯。若由懶惰懈怠放逸不顯揚等。非 染違犯。無違犯者。若知其人性好少欲。將 護彼意。若有疾病若無氣力。若欲方便調
彼伏彼。廣說如前。若護僧制。若知由此 顯揚等緣起彼雜染憍舉無義。為遮此過。 若知彼德雖似功德而非實德。若知彼譽 雖似善譽而非實譽。若知彼說雖似妙
說而實非妙。若為降伏諸惡外道。若為待 他言論究竟。不顯揚等。皆無違犯。
[0520c20]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有情應 可訶責。應可治罰應可驅擯。懷染污心 而不訶責。或雖訶責而不治罰如法教誡。
或雖治罰如法教誡。而不驅擯。是名有犯 有所違越。是染違犯。若由嬾惰懈怠放逸。而 不訶責乃至驅擯。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若
了知彼不可療治。不可與語。憙出麁言 多生嫌恨。故應棄捨。若觀待時。若觀因此 鬪訟諍競。若觀因此令僧諠雜令僧破壞。 知彼有情不懷諂曲成就增上猛利慚愧。
疾疾還淨。而不訶責乃至驅擯。皆無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具足成就種 種神通變現威力。於諸有情應恐怖者能 恐怖之。應引攝者能引攝之。避信施故
不現神通恐怖引攝。是名有犯有所違越。 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若知此中諸有情類多 著僻執。是惡外道誹謗賢聖。成就邪見。不 現神通恐怖引攝。無有違犯。
[0521a09] 又一切處無違犯者。謂若彼心增上狂亂。若 重苦受之所逼切。若未曾受淨戒律儀。當 知一切皆無違犯。
[0521a12] 復次如是所起諸事菩薩學處。佛於彼彼素 怛纜中隨機散說。謂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 益有情戒。今於此菩薩藏摩呾履迦綜集
而說。菩薩於中應起尊重住極恭敬專精 修學。是諸菩薩從他正受戒律儀已。由善 清淨求學意樂菩提意樂饒益一切有情意 樂。生起最極尊重恭敬。從初專精不應違
犯。設有違犯即應如法疾疾悔除令得還 淨。又此菩薩一切違犯。當知皆是惡作所攝。 應向有力於語表義能覺能受小乘大乘 補特伽羅。發露悔滅。若諸菩薩以上品纏違
犯。如上他勝處法失戒律儀。應當更受。若 中品纏違犯。如上他勝處法應對於三補特 伽羅。或過是數。應如發露除惡作法。先當
稱述所犯事名。應作是說。長老專志。或言 大德。我如是名違越菩薩毘奈耶法。如所 稱事犯惡作罪。餘如苾芻發露悔滅惡作
罪法。應如是說。若下品纏違犯。如上他勝 處法及餘違犯。應對於一補特伽羅發露。 悔法當知如前。若無隨順補特伽羅可對 發露悔除所犯。爾時菩薩以淨意樂起自
誓心。我當決定防護當來終不重犯。如是於 犯還出還淨。又諸菩薩欲受菩薩淨戒律儀。 若不會遇具足功德補特伽羅。爾時應對
如來像前自受菩薩淨戒律儀。應如是受。 偏 袒右肩右膝著地。或蹲跪坐作如是言。 我如是名。仰啟十方一切如來已入大地諸
菩薩眾。我今欲於十方世界佛菩薩所。誓 受一切菩薩學處。誓受一切菩薩淨戒。謂律 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如是學處如是
淨戒。過去一切菩薩已具。未來一切菩薩當 具。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具。於是學 處於是淨戒。過去一切菩薩已學。未來一
切菩薩當學。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學。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說已應起。所餘一切如 前應知。
[0521b19] 又於菩薩犯戒道中。無無餘犯。如世尊說。 是諸菩薩多分應與瞋所起犯。非貪所起。 當知此中所說密意。謂諸菩薩愛諸有情。
憐諸有情增上力故。凡有所作一切皆是 菩薩所作。非非所作。非作所作可得成 犯。若諸菩薩憎諸有情嫉諸有情。不能 修行自他利行。作諸菩薩所不應作。作不
應作可得成犯。又諸菩薩軟中上犯。如攝 事分應當了知。
[0521b28] 如是菩薩依止一切自毘奈耶。勤學所學。 便得成就三種圓滿安樂而住。一者成就加 行圓滿。二者成就意樂圓滿。三者成就宿因
圓滿。云何名為加行圓滿。謂諸菩薩於淨戒 中行無缺犯。於身語意清淨現行。不數毀 犯發露自惡。如是名為加行圓滿。云何名 為意樂圓滿。謂諸菩薩為法出家不為活
命。求大菩提非為不求。為求沙門為求 涅槃非為不求。如是求者不住懈怠下 劣精進。不雜眾多惡不善法雜染後有有 諸熾然眾苦異熟。當來所有生老病死。如是
名為意樂圓滿。云何名為宿因圓滿。謂諸菩 薩昔餘生中修福修善。故於今世種種衣 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資身什物。自無匱乏。
復能於他廣行惠施。如是名為宿因圓滿。 菩薩如是依毘奈耶勤學所學。成就如是 三種圓滿安樂而住。與此相違當知成就 三種衰損危苦而住。
[0521c17] 如是略廣宣說菩薩若在家品若出家品一 切戒已。自斯已後即於如是一切戒中。分 出所餘難行戒等差別之相。應當了知。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一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30 冊 No. 1579 瑜伽師地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維習安大德提供,西蓮淨苑輸入,惠敏法師提供之科判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