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gācāryabhūmiśāstra (Yujia Shi Di Lun) 瑜伽師地論
Scroll 1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七
[0323b15] 欲愛云何。謂欲界諸行為緣所生。於欲界 行染污希求。由此能生欲界苦果。色愛云 何。謂色界諸行為緣所生。於色界行染污
希求。由此能生色界苦果。無色愛云何。謂 無色界諸行為緣所生。於無色界行染污 希求。由此能生無色界苦果。欲取云何。謂
於諸欲所有欲貪。見取云何。謂除薩迦耶 見。於所餘見所有欲貪。戒禁取云何。謂於 邪願所起戒禁所有欲貪。我語取云何。謂 於薩迦耶見所有欲貪。初唯能生欲界苦
果。餘三通生三界苦果。欲有云何。謂欲界 前時有。業有。死有。中有。生有。及那落迦 傍生餓鬼人天有。總說名欲有。此復由先所
作諸行煩惱攝受之所熏發。色有云何。謂 除那落迦傍生餓鬼人有。所餘是色有應知。 無色有云何。謂復除中有。所餘是無色有
應知。問依何義故建立七有。所謂那落迦 傍生餓鬼人天有。業有中有。答依三種所作 故。一能引有。謂一。二趣有有。謂一。三受用
果有。謂五。生云何。謂於胎卵二生。初託生 時。等生云何。謂即於彼身分圓滿。仍未出 時。趣云何。謂從彼出。起云何。謂出已增長。
出現云何。謂於濕化二生。身分頓起。蘊得云 何。謂即於彼諸生位中。五取蘊轉。界得云 何。謂即彼諸蘊因緣所攝性。處得云何。謂即
彼諸蘊餘緣所攝性。諸蘊生起云何。謂即彼 諸蘊日日飲食之所資長命根。出現云何。謂 即彼諸蘊餘壽力故。得相續住。此生支略義
者。謂若生自性。若生處位。若所生。若因緣所 攝。若任持所引。若俱生依持。是名略義。
[0323c16] 衰云何。謂依止劣故。令彼掉動。老云何。謂 髮色衰變。攝云何。謂皮膚緩皺。熟云何。謂火 力衰減。無復勢力受用欲塵。氣力損壞云
何。謂性多疾病故。無有勢力能作事業。 黑黶間身云何。謂黯黑出現損其容色。身脊 傴曲喘息奔急云何。謂行步威儀。身形所顯。
由此發起極重喘嗽。形貌僂前云何。謂坐 威儀位。身首低曲。憑據杖策云何。謂住威 儀位。依杖力而住。昏昧云何。謂臥威儀位。
數重睡眠。羸劣云何。謂即於此位無力速 覺。損減云何。謂念慧衰退。衰退云何。謂念慧 劣故。至於善法不能現行。諸根耄熟云何。
謂身體尫羸。功用破壞云何。謂彼於境不復 明利。諸行朽故云何。謂彼於後將欲終時。 其形腐敗云何。謂壽量將盡。身形臨壞。於
諸事業。無復功能。此老略義者。謂依止變 壞鬚髮變壞。充悅變壞。火力變壞。無病變 壞。色相變壞。威儀變壞。無色諸根變壞。有色
諸根變壞。時分已過。壽量將盡。略義應知。 彼彼有情云何。謂那落迦等。有情種類云何。 謂即彼一切。終云何。謂諸有情離解支節而
死。盡云何。謂諸有情由解支節而死。壞云 何。謂識離身。沒云何。謂諸色根滅。捨壽云 何。謂氣將盡位。捨煖云何。謂不動位棄捨
諸蘊。命根謝滅云何。謂時死。死云何。謂遇 橫緣非時而死。時運盡云何。謂初死未久 位。又死魔業名時運盡。此死略義者。謂若死
若死法。若死差別。若死後位。是名略義。如 是名為緣起差別應知。
[0324a16] 問何因緣故。無明等諸有支。作如是次第 說。答諸愚癡者。要先愚於所應知事。次即於 彼發起邪行。由邪行故。令心顛倒。心顛倒
故。結生相續。生相續故。諸根圓滿。根圓滿 故。二受用境。受用境故。若耽著若希求。由希 求故。於方覓時。煩惱滋長。煩惱滋長故。發
起後有愛非愛業。由所起業滋長力故。於 五趣生死中苦果生。苦果生已。有老死等苦。 謂內身變異所引老死苦。及境界變異所引
憂歎苦。熱惱之苦。是故世尊。如是次第說十 二支。復有次第差別。謂依二種緣。建立緣 起次第。一內身緣。二受用境界緣。內身緣。前
六支所攝。受用境界緣。後六支所攝。先於內 身起我執等愚。由此不了諸業所引苦果 異熟故。發起諸業。既發起已。即隨彼業。多
起尋思。由業與識為助伴故。能感當來三 種苦果。謂根初起所攝苦果。根圓滿所攝苦 果。受用境界所攝苦果。即名色為先。觸為
最後。又於現法中。依觸緣受。發起於愛。由 受用境界緣。廣起追求。或由事業門。或由 利養門。或由戒禁門。或由解脫門。發起欲
求內身求。邪解脫求。如是求時。令先所起 煩惱及業所引五趣生死果生。既得生已。老 死隨逐。復有次第差別。謂由三種有情聚。一
樂出世清淨。二樂世間清淨。三樂著境界。由 初聚故。滅諸緣起。增白淨品。由第二有情 聚故。不如實知諸諦道理。若住正念。或
作福業。或作有漏修所引不動業。若不住 正念。便發非福業。或起追悔所引。或不追 悔歡喜所引心。相續住。彼又如前於下中上
生處次第。能感當來三種苦果。謂名色為 先。觸為最後。由第三有情聚故。依現受用 境所生受。於現法中如前次第。起後六支。 謂受為先。老死為後。
[0324b20] 問何因緣故。逆次第 中。老死為先。說諸緣起。答依止宣說諦道 理故。以生及老死能顯苦諦。如世尊言。新 名色滅為上首法。
[0324b24] 問何故不言諸無明滅為上首耶。答依心 解脫者。而施設故。由彼於現法中。種子苦。 及當來苦果。不生而滅。故說名色為先。受
為最後。得究竟滅。又於現法中。受諸受 時。愛及隨眠。永拔不起。說名為滅。由彼滅 故。以彼為先。餘支亦滅。如是等類。宣說緣 起次第應知。
[0324c01] 問何故緣起說為緣起。答由 煩惱繫縛往諸趣中數數生起故。名緣起。 此依字釋名。復次依託眾緣。速謝滅已。續
和合生。故名緣起。此依剎那義釋。復次眾 緣過去而不捨離。依自相續而得生起故。 名緣起。如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非
餘。依此義故。釋名應知。復次數數謝滅。 復相續起故。名緣起。此依數壞數滅義釋。 復次於過去世覺緣性已。等相續起故。名
緣起。如世尊言。我已覺悟。正起宣說。即由 此名展轉傳說。故名緣起。
[0324c11] 問無明望行為 幾種緣。答望諸色行。為增上緣。望無色行。 為三緣。謂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如是
餘支為緣多少。應如此知。謂有色支望有 色支為一增上緣。望無色支為二緣。謂所 緣緣。及增上緣。若無色支望有色支唯為
一緣。望無色支為三緣。謂等無間緣。所緣 緣。增上緣。問何故諸支相望無因緣耶。答 因緣者。自體種子緣所顯故。問若諸支相望
無因緣者。何故說言依因果體性建立緣 起耶。答依增上緣所攝。引發因。牽引因。生 起因故。說名為因。問幾支是引因所攝。答
從無明乃至受。問幾支是生因所攝。答從 愛乃至有。問幾支是生引二因果所攝耶。答 於現法後法中。識等乃至受。於生老死位。 所攝諸支。
[0324c26] 問若說無明以不如理作意為 因。何因緣故。於緣起教中。不先說耶。答彼 唯是不斷因故。非雜染因故。所以者何。非
不愚者起此作意。依雜染因說緣起教。無 明自性是染污。不如理作意自性。非染污。 故彼不能染污無明。然由無明力所染污。
又生雜染業煩惱力之所熏發業之初因。謂 初緣起。是故不說不如理作意。問何故不 說自體。為自體緣耶。答由彼自體若不 得餘緣。於自體雜染不能增長。亦不損
減。是故不說。問何因緣故。福行不動行。由 正簡擇功力而起。仍說用無明為緣耶。答 由不了達世俗苦因為緣。起非福行。由
不了達勝義苦因為緣。生福及不動行。是 故亦說彼以無明為緣。問如經中說諸業 以貪瞋癡為緣。何故此中唯說癡為緣耶。 答此中通說福非福不動業緣。貪瞋癡緣唯
生非福業故。問身業語業。思所發起。是則 行亦緣行。何故但說無明緣行。答依發起 一切行緣而說故。及依生善染污思緣而 說故。問識亦以名色為緣。何故此中但說
行為緣耶。答行為識雜染緣。能引能生後 有果故。非如名色但為所依所緣生起緣 故。問名色亦由大種所造。及由觸生。何故 但說識為緣耶。答識能為彼新生因故。彼
既生已。或正生時。大種及觸。唯能與彼為 建立因。
[0325a24] 問如經中說。六界為緣得入母胎。何故此 中唯說識界。答若有識界。決定於母胎中。 精血大種。腹穴無闕故。又識界勝故。又依
一切生一切有生時而說故。問六處亦以飲 食為緣。何故此中但說名色為緣耶。答此 中說名色是彼生因故。彼既生已。亦以飲 食為任持因。問觸以三和為緣。何故此
中但說六處為緣。答若有六處。定有餘二 無闕故。又六處勝故。由六處攝二種故。問 若自所逼迫。若他所逼迫。若時候變異。若
先業所引。皆得生受。何故此中但顯觸為 彼緣。答觸是彼近因故。由觸所引故。餘緣 所生受。亦從觸生故。必不離觸。是故偏說。
問經中亦說無明為緣生愛。順愛境界。亦 得為緣。何故此中但說受為緣耶。答以受 力故。於相似境。或求和合。或求乖離。由
愚癡力。但於諸受起盡等相。不如實知。由 此不能制御其心。問由隨眠未斷。順彼 諸法。取皆得生。何故此中但說愛為取緣。
答由希望生故。於追求時。能發隨眠。及能 引彼隨順法故。問前已說無明為緣發起 業有。何故今者說取緣有。答由取力故。即 令彼業於彼彼生處能引識名色等果。問
生亦以精血等為緣。何故此中唯說有緣 生耶。答由有有故。定有餘緣無闕。又有 勝故。唯說彼為緣。問亦由遠行。不避不平
等。他所逼迫為緣。老死可得。何故此中但 說生緣老死耶。答雖由彼諸緣。必以生 為根本故。縱闕彼緣。但生為緣。定有老 死故。
[0325b25] 問此十二支幾是煩惱道。幾是業道。幾是苦 道。答三是煩惱道。二是業道。餘是苦道。問幾 唯是因。幾唯是果。幾通因果。答初一唯因。
後一唯果。餘通因果。又即於此問。更作餘 答。三唯是因。二唯是果。當知所餘亦因亦 果。問幾是獨相。幾是雜相。答三是獨相。行等
是雜相。問何故行有是雜相。答由 二 種說 故。謂能引愛非愛果故。及能生趣差別故。 問何故識與名色六處一分有雜相。答由
三種說故。謂依雜染時故。依潤時故。依 轉時故。問何故識乃至受與老死有雜相。 答由二種說故。謂別顯苦相故。及顯引生
差別故。復次於緣起中。云何數往義。謂生 已不住義。云何和合義。謂諸緣聚集義。云何 起義。謂諸緣和合之所引攝新新生義。云何
緣起。云何緣生。謂諸行生起法性是名緣 起。即彼生已說名緣生。問幾支苦諦攝及現 法為苦。答二。謂生及老死。問幾支苦諦攝。
當來為苦。答識乃至受種子性。問幾支集諦 攝。答所餘支。問無明與行為作俱有緣。為 作無間滅緣。為作久遠滅緣。答當知具作
三緣。謂由無知。於隨順諸行法中。為俱有 覆障緣。為彼彼事。發起諸行。又由惡見放 逸俱行無知。為無間滅生起緣。發起諸行。
又由無知。為久遠滅引發緣故。建立順彼 當生相續。問云何應知諸行望識為三種 緣。答由能熏發彼種子故。為俱有緣。次後 由彼勢力轉故。為無間滅生起緣。由彼當
來果得生故。為久遠滅引發緣。如行望識。 如是識望名色。名色望六處。六處望觸。觸 望受亦爾。
[0325c27] 問云何應知受望愛為三種緣。答當知由 彼起樂著故。為俱有緣。從此無間由彼勢 力。起追求等作用轉故。為無間滅生起緣。
建立當來。難可解脫彼相續故。為久遠滅 引發緣。問云何愛望取為三種緣。答由欲 貪俱行。於隨順取法中欲樂安立故。為俱
有緣。由無間滅勢力轉故。為生起緣。建立 當來。難可解脫彼相續故。為久遠滅引發 緣。問云何取望有為三種緣。答由與彼俱 令業能招諸趣果故。為俱有緣。又由彼
力。於此生處能引識等故。為無間滅生起 緣。又能引發彼界功能故。為久遠滅引發 緣。問云何有望生為三種緣。答熏發彼種
子故。為俱有緣。由彼勢力無間隨轉故。為 生起緣。雖久遠滅。而果轉故。為引發緣。如 有望生。當知生望老死。為緣亦爾。復次建
立有支有二種。一就勝分建立。謂取所攝 受業。如前已說。二全分建立。謂業及識。乃 至受所有種子。取所攝受。建立為有應知。
問是諸有支。唯有次第與行為緣。乃至老 死更有餘業用耶。答即此業用及於各別 所行境中。如其所應。所有業用當知。是名 第二業用。
[0326a21] 問無明唯與行為緣。亦與餘支為緣耶。答 無明乃至亦與老死為緣。前言唯與行為 緣者。但說近緣義。如是所餘盡應當知。復
次後支非前支緣。何以故。如為斷後支故。 勤作功用斷於前支。由前斷故後亦隨斷。 非為斷前故勤作功用斷於後支。是故當
知。唯此為彼緣。問云何說言此有故彼有。 答由未斷緣。餘得生義故。問云何此生故彼 生。答由無常緣。餘得生義故。問何故說言
有生故有老死。要由生緣而有老死。如是 乃至無明望行。答由此言教道理。顯從無 實作用緣餘得生義故。問何故說言有生 故有老死。非離生緣而有老死。如是乃至
無明望行。答由此言教道理。顯從自相續 緣。即自相續餘得生義故。問若法無明為 緣。彼法是行耶。設是行者。彼無明為緣耶。
答應作四句。或有行非無明為緣。謂無漏 及無覆無記身語意行。或無明為緣而非是 行。謂除行所攝有支。所餘有支。或有亦無
明為緣亦是行。謂福非福不動身語意行。除 如是相是第四句。問若行為緣彼亦識耶。 設是識者行為緣耶。答應作四句。或行為
緣非識。謂除識所餘有支。或識非行為緣。 謂無漏識及無覆無記識。除異熟生。或亦識 亦行為緣。謂後有種子識及果識。除如是
相。是第四句。由此道理。乃至觸緣受。隨其 所應。四句應知。問若受為緣皆是愛耶。設 是愛者皆受為緣耶。答應作四句。或有是
愛非受為緣。謂希求勝解脫。及依善愛而 捨餘愛。或受為緣而非是愛。謂除無明觸 所生受為緣。所餘有支法生。或有受為緣
亦是愛。謂無明觸所生受為緣。染污愛生。 除如是相是第四句。問若愛為緣皆是取 耶。設是取者皆愛為緣耶。答當知此中是 順後句。謂所有取皆愛為緣。或愛為緣而
非是取。謂除取所餘有支。及緣善愛勤精 進等諸善法生。問若取為緣皆是有耶。設是 有者皆取為緣耶。答亦應作順後句。謂所
有有皆取為緣。或取為緣而非是有。謂除 有所餘有支。問若有為緣皆是生耶。設是生 者皆有為緣耶。答諸所有生皆有為緣。或 有為緣而非是生。謂除生所餘老死最後
有支。問若生為緣皆老死耶。設是老死皆生 為緣耶。答所有老死皆生為緣。或生為緣 而非老死。所謂疾病。怨憎合會。親愛別離。
所求不遂。及彼所起愁歎憂苦。種種熱惱。 問是諸有支幾與道支所攝正見為勝障礙。 答無明及彼所起意行。若有一分能為勝障。
如於正見。如是於正思惟。及正精進亦爾。 若正語正業正命。以身行語行。及有一分。 為勝障礙。若正命正定。以餘有支。為勝障
礙應知。問是諸有支幾唯雜染品。幾通雜 染清淨品。答四唯雜染品。餘通雜染清淨品。 問云何生支通二品耶。答若生惡趣及有難
處。唯是雜染品。若生人天諸無難處。此通 染淨品。當知餘支。隨其所應。皆通二品。問 何等無明不有故行不有。何等無明滅故行
滅耶。答有三種發起纏。隨眠。無明。由此無 明滅故。彼無明滅。由彼滅故。行亦隨滅。
[0326c22] 問何等行不有故識不有。何等行滅故識滅 耶。答諸行於自相續中。已作已滅。及未起 對治。又由意行有故。起身語行。由此有
故。彼有。彼無故彼緣識亦無。此若全滅。當 知識亦隨滅。問何等識不有故名色不有。 何等識滅故名色滅耶。答種子識不有故。果
識不有。此俱滅故。俱名色滅。如識望名色 道理。如是餘支乃至受。隨其所應。當知亦 爾。如無明緣行道理如是愛緣取。取緣有
道理。當知亦爾。如行緣識道理。如是有緣 生。當知亦爾。如識緣名色道理。生緣老 死。當知亦爾。問何等受不有故愛不有。何
等受滅故愛滅耶答如行緣識道理。當知 亦爾。問如前所說八緣起門。幾門是十二支 緣起所顯。幾門非耶。答三門是彼所顯。謂二
一分所顯。一全分所顯。餘門非。何等為二一 分所顯。謂內識生門。自業所作門。何等為一 全分所顯。謂有情世間轉門。問不如實知
緣起道理者。有幾種過患耶。答有五。謂起 我見。及能發起前際俱行見。如前際俱行 見。如是後際俱行見。前後際俱行見亦爾。又
於彼見猛利堅執。有取有怖。於現法中。 不般涅槃。是名第五過患。問如實知者有 幾種勝利耶。答翻前五過應知勝利亦有
五種。復次是十二支緣起。幾支是實有。謂九。 幾支非實有。謂餘。幾一事為自性。謂五。幾 非一事為自性。謂餘。幾是所知障因。謂一。
幾能生苦。謂五。幾苦胎藏。謂五。幾唯是苦。謂 二。幾說為因分。謂前六。無明乃至觸。及愛 取有三說為因分。幾說為果分。謂後二說
為果分。幾說為雜因果分。謂所餘支說為 雜分。所以者何。有二種受。名為雜分。一謂 後法以觸為緣因受。二謂現法與愛為緣
果受。此二雜說為觸緣受。復次幾支能生 愛非愛境界果。幾支能生自體果。謂前六支 能生前果。後三支能生後果。一支俱生二
果。復次幾支樂受俱行。謂除二所餘支。幾支 苦受俱行。謂即彼及所除中一。幾支不苦不 樂受俱行。謂如樂受道理應知。幾支不與
受俱行。謂所除中一。復次幾支壞苦攝。謂樂 受俱行支。及非受俱行支一分。幾支苦苦攝。 謂苦受俱行支。及非受俱行支一分。幾支行
苦攝。謂所有壞苦。苦苦支。亦是行苦支。或 有行苦所攝。非餘二苦。謂不苦不樂受俱行 支。及非受俱行支一分。問於一切生處及三
摩鉢底中。皆有一切支現行可得耶。答不 可得。謂無想天中。及滅盡定。無想定中。有 色支可得。非無色支。若生無色界。無色支
可得。非有色支。問頗有依支得離支耶。 答有。謂依上地支。離下地支。此但一分非 全。唯暫時非究竟。問幾支染污。幾支不染
污。答三染。餘通二種。若不染污。善及無覆 無記別故。分為二種應知。問幾支欲界繫。 答一切支。和合等起故。問幾支色界繫。答一
切一分。問云何應知。彼有老耶。答彼諸行 有朽壞腐敗性故。如色界繫。當知無色界 繫亦爾。問幾支是學。答無。問幾支是無學。答
亦無。問幾支是非學非無學。答一切。問所 有善有漏支。彼何故非學耶。答墮流轉故。 若學所有善有漏法。彼與流轉相違故。及
用明為緣故非支。問預流果當言幾支已 斷耶。答一切一分無全斷者。如預流果。如 是一來果亦爾。問不還果當言幾支已斷 耶。答欲界一切。色無色界不定。
[0327b27] 問阿羅漢當 言幾支已斷耶。答三界一切。復次於彼彼 經中。由幾種言說道理說緣起耶。謂略說 由六種言說道理。一由順次第說。二由逆
次第說。三由一分支說。四由具分支說。五 由黑品說。六由白品說。問如世尊說緣起 甚深。此甚深義。云何應知。答由十種相。應
知緣起甚深義。謂依無常義。苦義。空義。無 我義說。依無常義者。謂從自種子生。亦 待他緣。又從他緣生。亦待自種子。又從自 種子 及
從他緣生。而種及緣於此生事。無 作無用。亦無運轉。又復此二因性功能。非 不是有。又諸有支。雖無始來其相成就。然 剎那剎那新新相轉。又緣起支雖剎那速滅。
然似停住運動相現。依苦義者。謂緣起支。 一味苦相而似三種相現。依空義者。謂緣 起支。雖離有情作者受者。然似不離。顯
現而說。依無我義者。謂緣起支。雖不自在 實無有我相。然似我相顯現。依勝義諦。諸 法自性雖不可說。而言諸法自性可說。問
應以幾智知緣起耶。答二。謂以法住智。 及真實智。云何以法住智。謂如佛施設開 示。無倒而知。云何以真實智。謂如學見跡
觀甚深義。問如世尊言。是諸緣起。非我所 作亦非餘作。所以者何。若佛出世。若不出 世。安住法性法住法界。云何法性。云何法
住。云何法界。答是諸緣起。無始時來。理成就 性是名法性。如成就性。以無顛倒文句安 立。是名法住。由此法住以彼法性為因。是
故說彼名為法界。問如經言。生若無者。無 處無位。生可是有。若一切種生非有者。生 緣老死。應不可得。何故此中說彼自性緣
自性耶。答依自種子果生說故。謂識乃至 受支。是生種子故。義說為生。由此有故。後 時即此果支。名有緣生。如是餘支。如經所 說。隨其所應。盡當知。
[0328a05] 問已說一切支非更互為緣。何故建立名 色與識互為緣耶。答識於現法中。用名色 為緣故。名色復於後法中。用識為緣故。所
以者何。以於母腹中。有相續時。說互為緣 故。由識為緣。於母腹中。諸精血色。名所攝 受。和合共成羯羅藍性。即此名色為緣。復
令彼識於此得住。問何故菩薩觀黑品時。 唯至識支。其意轉還。非至餘支耶。答由此 二支更互為緣故。如識緣名色。如是名色
亦緣識。是故觀心至識轉還。於餘支中。無 有如是轉還道理。於此一處。顯示更互為 緣道理。故名轉還。於還滅品中。名色非是
後有識還滅因。由此因緣復過觀察。問何 因緣故說緣起支非自作。非他作。非俱作。 亦非無因生耶。答生者非有故。緣無作用
故。緣力所生故。問於緣起中。何等是苦芽。 誰守養苦芽。何等為苦樹。答無明行緣所 引識乃至受是苦芽。受緣所引愛。乃至有是
守養苦芽。生與老死。當知是苦樹。問幾緣 起支當知如炷。答識乃至受。問幾支如膏。 答元明行。愛取有。問幾支如焰。答生老死
應知。問何因緣故。於緣起黑品教中。說名 增益。答一切有支純大苦聚為後果故。又諸 有支前前為緣。後後所隨故。問何因緣故。
於白品教中。說名損減。答由一切支前前 永斷後後減故。又是純大苦聚損減因故。 問幾緣起支名有因法。答謂前七。問幾緣起
支名有因苦。答餘五。問幾支滅是漏盡所顯。 答三。問幾支滅是緣盡所顯。答即此三是餘 支緣故。問幾支滅是受盡所顯。答一。謂由煩
惱已斷故。所依滅時。此一切受。皆永息滅 故。問何因緣故。依止緣起。建立七十七智 耶。答為顯有因雜染智故。又復為顯於自
相續自已所作雜染智故。又復為顯前際 諸支無始時故。又復為顯後際諸支容有 雜染還滅義故。又復為顯支所不攝諸有 漏慧遍知義故。於一一支。皆作七智。當知
總有七十七智。問何因緣故。於緣起中。建 立四十四智耶。答為顯於一一支依四聖 諦觀察道理。是故總有四十四智。復次若
生欲界。依欲界身。引發上地若眼若耳。由 此見聞下地自地所有色聲。又依此身。起 三界意及不繫意。而現在前。若生色無色界。 除其下地。一切現前。如在欲界。
[0328b20] 復次此三種雜染。謂煩惱雜染。業雜染。生雜 染。為欲斷故。修六種現觀。應知何等為 六。謂思現觀。信現觀。戒現觀。現觀智諦現
觀。現觀邊智諦現觀。究竟現觀。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30 冊 No. 1579 瑜伽師地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維習安大德提供,西蓮淨苑輸入,惠敏法師提供之科判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