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ayavastu - Going Forth (Genben Shuo Yiqie You Bu Pi Nai Ye Chujia Shi)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 卷第三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1031a09] 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具壽近 軍苾芻遊行人間,三月坐雨安居已,度一弟 子,與彼漸行至室羅筏城。爾時具壽近軍洗
足已,往詣佛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諸佛常 法,若有客苾芻來,先唱:「善來!從何處來?復於 何方三月坐雨安居?」爾時佛告近軍苾芻:「汝
從何方來?何處三月坐雨安居?」近軍苾芻白 言:「世尊!我從餘國來,於彼三月坐雨安居。」佛 問言:「此善男子,是誰弟子?」近軍答曰:「是我
弟子。」佛言:「汝出家幾時?」答曰:「經今二年,其 弟子度經一年。」爾時佛告諸苾芻曰:「此近軍 已起過為首,我今制諸苾芻,不應出家經年,
度餘弟子,及授近圓不與同住,應自依止。若 出家未滿十夏,不度求寂及授近圓。有客僧 來,先不相識,不與依止。若滿十夏,於別解脫
戒經善知通塞,應度求寂,依止等事皆悉應 作。自未調伏,調伏於他,無有是處。如是愚小 亦不應度,自未證悟解脫寂定及以涅槃,為
他說者,亦無是處。自墮淤泥,猶未得出,擬欲 度他,此亦非理。」
[1031a28] 時有年老無知苾芻,不閑戒 律,度一外道及授近圓。既近圓已,白鄔波馱 耶曰:「今教授我。」其師不解,默然無對,遂生譏
嫌。諸苾芻知,以緣白佛。佛言:「我今許十夏苾 芻,許度弟子,近圓如前,不於他依止。而成就 五法。何等為五?一者近圓經十夏已上;二者
弟子患,能為看養;三者有惡作疑犯,隨事舉 勗;四者若有邪見,教令正見;五者若不樂法, 勤攝受令樂住。是名五法。復有五種。何等為
五?一者具戒、二者多聞、三者持經、四者持 律、五者善持母論,是名為五。復有五種。何等 為五?一者具戒無缺、二者多聞、三者善明經
義、四者於毘奈耶善知通塞、五者磨窒哩迦 藏善明義趣,是名為五。復有五種。何等為 五?一者具戒、二者多聞、三者持經知義、四者
善通毘奈耶、五者善明摩窒哩迦藏,是名為 五,廣如前說。復有五種。云何為五?此五同 前,於一一上,唯加極言,廣說如上。復有五
種,此五亦同,於一一上,更加勝字。復有五 種,亦同上說,於上加能,廣說如前。復有五 種。云何為五?一者戒成就、二者多聞成就、
三者勝解脫成就、四者證智勝解脫成就、五 者智慧成就,是名為五。復有五種:一者信成 就、二者戒成就、三者多聞成就、四者捨成就、
五者智成就,廣說如前。復有五種。云何為五? 一者具戒、二者多聞、三者精進、四者念、五者 慧,是名為五,廣說同前。復有五種。何等為
五?一者具戒、二者多聞、三者精進、四者定、 五者般若。是為五。復有五種,四者同上,第五 為是樂寂靜坐。復有五種:一者有學戒蘊成
就、二者有學定蘊成就、三者有學慧蘊成就、 四者有學解脫蘊成就、五者有學解脫知見 蘊成就,廣說如餘。復有五種無學成就,同有
學說。復有五種:一者知有過、二者表示、三者 意表示、四者捨棄、五者隨解。復有五種。何者 為五?一者知有留難、二者知無留難、三者隨
說教示、四者與依止弟子、五者攝受,廣說如 前。復有五種。云何為五?一者知有犯、二者知 無犯、三者知輕、四者知重、五者知波羅底木
叉廣解演說。成就五法、滿十夏者,得與人出 家近圓,與依止及教示,如自不具上五法成 就者,應依止他。」
[1031c11] 爾時具壽鄔波離白佛言:「世 尊!如佛所說:『已五法成就,滿十夏,應度弟 子,自不應依止他。』若苾芻近圓,經六十夏,不
解別解脫,若不成就五法者,應依止他住不?」 佛言:「應依止他住。」白言:「云何依止?」佛言:「依 止老者。」白言:「若無老者,云何當住?」佛言:「當
依止少者,唯除禮拜,餘皆取教示。」
[1031c18] 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有一苾芻 愚癡無智,不閑善惡,遂度外道令受近圓。乃 共諸苾芻,常為諍論,遂便歸俗,種種謗毀,遂
生譏嫌。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何有斯事? 愚癡無智,棄善法律,而就邪見?譬如有人,飢 火所逼,棄好飲食,噉諸穢惡。如是之人,亦復
如是,由彼愚癡,棄善法律,愛樂外道邪見。是 故苾芻不應輒度外道以為弟子,唯度釋子。 若有釋子,持外道服來求出家及近圓者,如
此應度成苾芻性。除斯釋種,自餘外道,皆應 四月共住。」佛已許度外道,四月共住,承事供 養不捨本衣。時諸苾芻不知共住及以度法,
以緣白佛,佛言:「若有外道來求出家,先可應 問身無障難。若無障難已,與受三歸及五學 處。將向眾中,於僧伽前,蹲踞合掌,教彼作如
是言:『大德僧伽聽!我是外道,名字某甲,今求 出家。於四月中,以我本服,供養僧伽,願眾許 我。』已著眼見耳不聞處,應可差一苾芻,謂
作羯磨,作如是說:『大德僧伽聽!此外道某甲, 今求出家,以本服於四月中,供養鄔波馱耶 及以僧伽。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若不
許者說。』如是三說。『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 我今如是持。』於四月中所有事業,一同求寂, 著親教師衣,食僧伽食。於四月中,若舊見改,
應與出家;若心樂外道者,應驅令出。」
[1032a13] 爾時具 壽鄔波離問佛世尊:「如佛所說:『改舊見』者,云 何得知改於舊見?」佛言:「應於彼前,讚歎三寶,
說佛功德,應毀外道,種種毀訾。若聞讚歎佛 法與僧,聞毀本族,心生歡喜,應與出家。若讚 三寶心則不喜,聞毀訾外道心生憂慼,即不
應度,應驅擯出。若聞毀訾外道之種,心不瞋 恨,便生歡喜,是改舊見。」佛言:「若有事火外 道,來求出家,應與彼度及授近圓。何以故?
此事火種類,信三種業。何等為三?所謂有業 及所作業與作因業,是故應度。汝等苾芻!應 如是學。此等有業與有所作業及所作因業, 汝等當學。」
[1032a26] 佛在王舍城羯蘭鐸迦池竹林園,三月坐 雨安居已。時王舍城耆宿苾芻數少,年少者 多。爾時世尊欲往南山遊行人間,告阿難陀
曰:「汝應告諸苾芻:『欲隨世尊者,應修營支伐 羅。』」時阿難陀受教勅已,即詣諸處告諸苾芻 曰:「世尊欲往人間遊行,若欲隨世尊者,應修
營支伐羅。」時耆宿苾芻告具壽阿難陀:「我不 能隨世尊遊行。」阿難陀告言:「何故不能?」答曰: 「我等年老。」時少年者:「我等不去。」問曰:「何故?」
答言:「我之師主既不隨去,我今須為看侍鄔 波馱耶。」爾時世尊與少弟子,具持衣鉢,即往 人間在路遊行,左右顧望如大象王,恐諸苾
芻執持瓶鉢有不如法。世尊迴顧,乃見苾芻 其數不多。世尊知而故問告阿難陀曰:「何故 苾芻,徒眾減少?」時阿難陀以如上事具答世
尊。佛告諸苾芻:「我今應許五夏已上苾芻、成 就五法,得隨處學,遊行人間不依止住。何等 五法?一者知有犯、二者知無犯、三者知重罪、
四者知輕罪、五者善持鉢唎底木叉廣能宣 說,是名五法遊行人間隨處受學,得往勿 疑。」
[1032b17] 具壽鄔波離問佛:「世尊!六年已去、成就五 法,遊行人間受學,得不?」佛言:「得。」又白世尊:
「三夏、成就五法,得往以不?」佛言:「不得。」佛言: 「我今當制,五夏已上、成就五法,得隨意去。若 未滿者,縱閑三藏,亦不應往遊行受學。」
[1032b22] 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具壽大 目乾連,與十七眾出家并受近圓。此皆幼年, 以鄔波離為首,夜中忍飢,徹曉啼泣。時佛世
尊知而故問,告阿難陀曰:「何故夜中小兒啼 聲?」阿難陀以緣具答,佛告諸苾芻:「我今當制: 若年未滿二十,不應與受近圓,成苾芻性。所
以者何?未滿二十,不能忍飢寒熱渴乏,蚊蟲 所唼及病等。又師呵嘖,不能忍受,及諸苦 惱。由是幼小,不能忍斯如上等苦。」佛告阿難
陀:「若滿二十,即有志烈,能忍如上呵嘖等苦。 由年未滿,與受近圓,有如是過。是故苾芻,若 未滿二十,不應與授近圓。若有求寂,來求近
圓。苾芻應問:『年二十不?』若不問者,得越法 罪。」
[1032c07] 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於此城中 有一長者,娶妻未久便誕一息,長養漸大。長 者家業漸漸散盡,便作是念:「我今貧困,應求
出家。」便命子曰:「我今年老,不能與汝紹其家 業。我今欲於善法律中於彼出家,於汝意云 何?」子白父言:「父若出家,我今亦應隨父出家。」
父報言:「善。」于時父子相隨,往詣逝多林,於苾 芻處白言:「聖者!願與我等而為出家。」苾芻 報言:「善。」又告曰:「賢首!此小童子,是汝何親?」
答言:「是子亦欲出家。」時彼苾芻俱與出家,教 四威儀,及以喫食。經數日已,告言:「汝去,鹿 不養鹿。室羅筏城是我境界,極以廣大,多諸
人民,敬信三寶。汝應往彼,自求衣食,養活軀 命。」聞是語已,嚴持衣鉢,相隨往詣室羅筏 城,次第乞食。遂於衢路,見一婦人作其煎
餅。時小求寂即從乞求,女人報曰:「與我價直。」 求寂報言:「我是沙門,不畜財物。」既不與直,乞 餅不得。時小求寂高聲啼泣,宛轉于地。時諸
人等遂生譏嫌:「何故苾芻度此血團?」時諸苾 芻以緣白佛,佛言:「所有過失,悉由度彼幼小 出家。從今以去未滿十五,不與出家。若有童
子來求出家,苾芻應問:『年十五不?』若不問者, 得越法罪。」
[1033a01] 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具壽鄔波 難陀有二求寂,更相調戲,猶如女人與丈夫 戲,亦如男子共女人戲。時諸苾芻以緣白佛,
佛言:「所有過失,斯由畜二求寂。若畜者,得越 法罪。」佛既制已,時有兄弟二人,年幾相似,來 求出家。時諸苾芻不敢度彼,不知云何?以緣
白佛,佛言:「若有兄弟,一時求出家者,應度無 犯。彼二求寂,並未年滿,應自留一,教受事 業。將一付與親知識處,或大德處。若至年滿,
應與近圓。其未滿者,自養無犯。若年二十,不 與彼等而受近圓,得越法罪」
[1033a12] 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於此城中 有一居士,家有一奴,勤求作務無有懈怠,所 有作務先首為了。後於異時,曹主生瞋,便作
是念:「曹主甚難承事,我當逃走。」復作是念:「生 處難捨,是諸聲聞釋子,於王得恩,無能損者, 我投彼處出家。」其奴即往逝多園林,於苾芻
處白言:「聖者!我欲求出家。」時諸苾芻即與出 家,及近圓已,種種教示,依教修行研求,能除 諸煩惱,而證阿羅漢果,如餘廣說。于時長者
乃生悔心,便作是念:「我奴所作之事,一切無 有懈怠。我不應瞋,令彼捨我。我若見彼,應從 懺摩。」即於室羅筏城,城門邊立。然彼苾芻,食
時執持衣鉢,入城乞食。彼見告言:「賢首!汝得 出家耶?」答言:「爾。」報曰:「現今無人可給事我,相 隨歸舍。」爾時苾芻即昇虛空,乃現種種神變。
是時居士而生悔心,速便歸信,心疾迴轉,猶 如大樹摧倒,頂禮其足白言:「聖者!得證如此 功能,願從今已後,受我衣服臥具,飲食湯
藥。」名稱普聞:「某甲奴出家,證阿羅漢果,有如 是勝妙功德。」時勝光王聞此語已:「某甲長者 有奴出家,殊勝證悟,能獲四果。」作是語已,即
命群臣而告之曰:「汝等應知,我是灌頂剎利 王種,從今已往,一切官寮長者等家,有奴求 出俗者,便放出家,勿令障礙。」室羅筏城時有
長者,家有一奴,勤求作務常不懈怠,廣說如 前,便即出家并受圓具,令學法式,告言: 「賢首!鹿不養鹿,其室羅筏城,土地寬廣,父母
居處。汝今可去乞食而活。」時彼長者心生追 悔,便作是念:「彼奴勤求作務常不懈怠,我若 見時應求懺悔。」時彼長者,遂於室羅筏城門
側而立。時彼苾芻,食時著衣持鉢,入城乞食。 長者見已,告言:「賢首!汝得出家,誰當事我?可 共歸家。」即便執臂,苾芻告曰:「若觸我者,當
截汝腕。勝光王勅,恩垂苾芻,由如太子。」是長 者毀呰苾芻曰:「沙門釋子,壞我城隍,及壞梵 志,豈合與奴出家。」時諸苾芻聞此事已,以緣
白佛。爾時世尊便作是念:「既有斯過,從今已 往,汝等苾芻不應與奴出家。若有求者,當可 問之:『汝是奴不?』若與奴出家者,得越法罪。」
[1033b22] 爾時世尊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於 此城中有一長者,每放課錢,或時收利、或時 本利俱收。復於後時見負債人,本利俱索,牽
掣久捉不放,即共立限,方始放還。彼人便作 是念:「然此長者甚是惡性,我復不能本利俱 還,我當逃走。」復作是念:「鄉土難捨,沙門釋子
而於王所由如太子,我今於彼求出家耶?」即 往逝多林,詣苾芻處白言:「聖者!我求出家。」彼 與出家,及受近圓,并教法式。既近圓已,勇厲
精勤,於中無間、不經多時,乃證阿羅漢果。時 彼長者便生追悔,作如是念:「彼負我債,於時 時間常還本利,以何因緣輒見輕棄?如若今
時重得見者,我當懺謝。」即於城門佇立而 住。時彼苾芻,於日初分,執持衣鉢,入城乞 食。長者便見,問言:「賢首!汝已出家,雖復時
時常還本利,今可共歸。」便執其手,欲引而行。 爾時苾芻便即昇空,乃現種種十八神變,廣 說如上。時彼長者速便歸信,心疾迴轉,猶如
大樹崩倒于地,白言:「聖者!獲得如是殊勝功 德,上妙果證。從今以去,聖者所須資具衣食, 我當給與,願尊納受。」爾時四遠,皆悉聞知某
甲長者所負財主,獲如是果。時勝軍王既聞 斯事,勅大臣曰:「從今以去,所有負債未得還 者,此等欲於佛所出家,若有如是,不應與彼
生其留難。」時室羅筏城,有一長者,放債與人。 時有一人,舉物生利,乃至出家,不養鹿等,廣 如上說。復於異時,持鉢乞食,長者遇見,告
言:「苾芻!汝已出家,誰復時時償我本利?今可 共歸。」欲執其手,苾芻告曰:「汝莫觸我!若觸我 者,當截汝手。」報言:「何故?」苾芻曰:「汝可不聞,
王有教令:若欲出家,一切負債,皆悉放免。」彼 共譏嫌,作如是語:「出家釋子多懷慠慢,現負 他債,度令出家。」苾芻以緣白佛,佛作是念:「由
度負債者,有如是過。」告諸苾芻:「從今已後,負 債之人不應輒度。若有度者,得越法罪。」
[1033c28] 爾時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有一長者,娶 妻未久便生一息,乃至年漸長大。因父瞋責, 遂即私逃。後作是念:「鄉國難離,然諸釋子皆
如王子,得免眾事。我今宜可於彼出家。」即往 給園,至苾芻所報言:「聖者!我願出家。」時有 苾芻,即與出家,及授近圓。復於異時,其父
覓子,往苾芻所,白言:「聖者!見有如是童子來 不?」報言:「今已度訖。」長者告言:「此等苾芻常執 刀耶?所有來者,即與剃髮。」又言:「豈不待於七
八日間,何故即度?」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不應 即度。若有童子,去來不遠,來求出家,應七八 日,然後方度出家。若有遠方來欲出家者,不
七八日,與度無犯。」
[1034a12] 佛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有一長者, 娶妻不久便生一息,于時長者告其妻曰:「賢 首!我子長養,雖復損我,我今欲往外國興易。
我所負債,令子代還。」作是語已便即出去,遂 乃不還。其妻養育,兒漸長大,送於學內,令教 外典。其同學者,所有論典悉皆明解,唯此童
子全無所獲。復於異時,其母詣學,告博士 曰:「一種與直,何故諸人學問俱備,唯我童兒 都無所解?」博士報曰:「夫所學者,有二種事學
業成就。何等為二?一者具羞、二者有怖。然此 童子,都無此二。」其母告言:「博士何不與杖?」復 於異時,博士纔打,種種呵責乃即啼泣;歸向
母邊,具陳上事,其母還打。時彼童子便作是 念:「我遭苦事,前於一處被打,今遭兩處,不能 受苦,宜可逃去入逝多林。」至彼見一求寂採
花,便即歎言:「甚大快樂。」問言:「何故?」答言:「出 家。」求寂報言:「汝今何不出家?」報言:「聖者!誰能
與我出家?」報言:「汝來!共汝往問鄔波馱耶。」既 見師已,白言:「鄔波馱耶!此善男子欲求出家。」 時彼師主即與出家。其母後時往詣學堂,問
博士曰:「我子何在?」博士答言:「我打走歸。」母即 報言:「我見歸來遂即還打,棄我逃走。」于時慈 母遂往諸處尋求訪覓不得,乃於王舍城門
首立,東西顧望。佇立不久,乃見童子剃除鬢 髮,與彼求寂俱時瓶鉢相隨而來。母時見 識,以手搥胸悲號啼泣,告言:「癡子!我比無處
不覓,遍歷諸方,尋求不得,音信不通。汝今何 故賤沙門中而為出家?」執手將歸,脫其衣鉢, 抑令還俗。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作是念:「不
白父母,與出家者,多生過失。」佛告諸苾芻:「我 今當制:所有出家,不告父母,輒與出家者,得 越法罪。」
[1034b15] 佛在王舍城竹林園羯蘭鐸迦池。於此城中 有一婆羅門,娶妻不久,誕生一息。年漸長大, 忽嬰疾病,遍問醫人療治不可。母告子言:「可
於侍縛迦長者所療治其病。」既至其所,白言: 「長者!為我治病。」長者告曰:「汝身病重難可療 治,然我所醫,治二種人。何等為二?一者佛及
僧伽、二者王宮內人。汝等之病,無暇可治,汝 今歸去。」其子即歸,母問子曰:「其病療耶?」答 曰:「我病無人可治。」具如上說。母告子言:「汝應
出家。」子答母曰:「我是婆羅門種,云何於雜種 沙門釋子中而為出家?」又告子曰:「汝且出家, 病可,還俗不難。」子曰:「若出家者,必剃我頭,
此事云何?」母曰:「剃髮莫生,是為不可。後還生 髮,何所懼耶?」即往竹園,詣苾芻所,頂禮足 已,白言:「聖者!與我出家。」既出家已,於此夜
中,遂住門外不入房中,師便告曰:「何不入 來?」答曰:「我身有病,不得入來。」師便告曰:「汝 今出家,何得有病?」白言:「鄔波馱耶!我身在
俗,先患其病。」師曰:「汝何不告我?」答曰:「師不 見問。」其師便怒。既至明已,其舊弟子皆來請 白問:「鄔波馱耶!何故不喜?」師即告曰:「我之住
處,乃是病坊。諸有病者,皆投來此。」求寂白 曰:「如世尊說有二種事:一者不應擎重擔,二 者已度不應棄。師今已度,知欲如何?」說此語
時,侍縛醫王即便來至,師告醫曰:「此苾芻病, 可治以不?」醫王答曰:「此病極重,然勝光王與 藥若足,我當治之。」既治可已,白鄔波馱耶曰:
「我為求事,今來出家。求事既了,今欲歸去。」師 曰:「汝得阿羅漢果耶?」答曰:「未得。」又問:「汝得不
還、一來及須陀洹果耶?」皆云:「未得。」「汝何故歸?」 答曰:「我為病故投此出家,我病既差,何能住 此?」師曰:「出家法中有四勝果,汝都未獲。汝
宜且住還他藥債;若不爾者,後更得病必死 無疑。」不取師言即便歸去。彼報恩故,於侍縛 迦供給花菓嚼齒木等。時侍縛迦告言:「賢首!
汝於我處求何事耶?」彼婆羅門白言:「我無所 求,報恩故。」長者報曰:「我於汝更作何益事?」答 曰:「我緣患病,療我得差。」時侍縛迦報言:「我不
曾省。」答曰:「我作憶念,得省令解。」時侍縛迦 言:「汝於善說法律中出家,於四沙門果中應 證得果。汝已受他信心之物,今乃却墮惡事。」
作是語已,便作是念:「我應以此事詣世尊所。」 頭面禮足,退坐一面白言:「世尊!然諸苾芻, 令病者出家受近圓。因此令王倉庫漸漸損
減,我亦身勞,復於聖者闕修善法。願世尊 制,勿令更度病者。」佛即默然而許。時侍縛迦 知佛默然許已,頂禮而去。佛作是念:「諸有過
失,悉由度彼病者。」佛告諸苾芻曰:「從今以去, 不應度有患者,若為出家來者,應先問有患 不?若不問者,得越法罪。」
[1035a07] 佛在劫比羅城尼瞿陀林中住。時淨飯王而 宣教令:「劫比羅城釋種,家別一子出家。」彼等 諸親眷屬來看,時出家者為彼眷屬說法。聞
法喜已,皆發信心,便即出家。其中或是父、或 是兄、或是夫主、或是親叔、或是其子,彼皆憂 惱,晝夜二時高聲啼泣。爾時淨飯王聞彼釋
種啼泣聲已,告言:「何故晝夜二時,諸釋種等 悲聲啼泣?」時諸釋種白王言曰:「我等眷屬,若 在林中,彼諸聖者即令出家,為此憂惱而為
悲泣。」王聞是語而作是念:「我應往詣佛所。」到 已,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唯願 世尊與我一願。」世尊問曰:「大王!求何願耶?」
王曰:「有少許願。然諸釋種為言:『世尊當作轉 輪聖王,乘空往四天下,我等亦隨世尊。』既出 家已,我等所望,悉皆不得。復次難陀當作力
轉輪王;彼亦世尊度令出家,亦絕希望。羅怙 羅有大威德當作大王,世尊今亦令其出家, 我等釋種亦絕希望。大德!父母於子,恩愛深
極,願世尊制,若父母未許,勿使出家。」爾時世 尊默然受父王所請。王見許已頂禮佛足,辭 佛而去。佛作是念:「諸有過失,皆由不問父母,
而與出家,及受近圓。」「若有來求出家者,應先 問父母許已方與出家。若不先問與出家者, 得越法罪。」世尊既制,不問父母不許出家。時
有他方遠來,父母已許出家。諸苾芻不敢輒 度出家,便有廢闕。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 「若遠來者、父母先許出家,應聽出家,不問無 犯。」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卷第三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23 冊 No. 1444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伽耶山基金會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釋本禪法師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