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alog of the Inner Canon of the Great Tang Dynasty 大唐內典錄
Scroll 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唐內典錄卷第七京師西明寺釋氏撰
歷代小乘藏經翻本單重傳譯有無錄第 三
[0296a22] 序曰。所云小乘藏者。謂諸佛隨緣赴機之漸 教也。良由智識褊隘固執鏗然。空有分壃心 塵別境。封守界繫位列因緣。排倒我之本基。
折流轉之纏結。憚佛道長遠居止化城。恥聲 聞從師栖形空土。斯等之經名二乘道也。討 論教主曲引釋迦。託八相而垂光。寄三界而
稱號。胎誕右脇。引同類而攝生。捨位若遣。接 染愛之迷客。四十九載。三輪現於人天。方八 十年。四諦揚於生趣。斯道被俗開誘寔繁。非
佛本懷乘機權設。故經云。十方佛土惟有一 乘。隨宜方便故說三教。而登機之士依教策 修。斷戒見之牽連。傾分段之生死。鈍根證
此。謂窮蓋廕之源。利智澄慮。沈疑而在空性。 所以五部異執分計而討其迷十八本二尋根 而知理一。故知兔馬涉水。未盡香象之能。
羊鹿載駝。豈等大牛之力。所以大乘義本。性 空極於教宗。小乘理淺。生滅會於真解。故佛 性論云。二乘之人觀同生滅以為真如。據斯
以言。顯小大之衢術也。至於經部所攝必祖 四含。隨機說導更開雜藏。戒律流被非經所 收。議論披解最為繁廣。且夫大聖施化本遣
惑纏。除病稱藥不拘名體。故初說四諦。八萬 諸天而發大心。後說六度。億量 比 丘悟於四 果。自餘凡淺執教守株互相指斥。全乖本意。
述客舊之二醫。明于極教。毀本師之兩足。 著在雜詞。小無述大之言。自局心計。大有 含小之致。通明蔽開。是知迦葉興悲於敗
種。逼引同徒。身子悔吝於法性。悟迷斯 反。諸餘故習沿革卒難。終待會機異名施 化。今所集經。始於仙苑終盡金河。所說半
教號聲聞藏。傳度東漸年代可知。總有二 百七十二部。一千四百九十四卷。用為小 乘藏錄。餘有賢聖傳集。將二百卷文兼小大
理雜聖凡。不在二藏所收。自依別錄所顯。至 於單重翻本傳譯存亡。無勞別歷通入三藏。 庶得披覽之者。以類相從即用大觀釋然易 辯云爾。
* 小乘經五百四十四卷
* 小乘律二百七十四卷
* 小乘論六百七十六卷
* 西梵賢聖集傳 (此通大乘合一百八十四卷)
* 都合四件凡三百一十九部一千六百七十 八卷二萬四百二十四紙。
小乘經單重翻本并譯有無錄 (合二百四部五百四十四卷七千六 百七十四紙)
* 正法念處經 (七十紙一千一百九十九紙)
[0296c10] 後魏菩提留支於洛都譯
* 中阿含經 (六十卷一千一百四十七紙)
[0296c12] 東晉僧伽提婆於楊都譯
* 增一阿含經 (五十卷七百九十五紙)
[0296c14] 東晉前秦建元年曇摩難提於長安譯
* 雜阿含經 (五十卷一千三十紙)
[0296c16] 宋求那跋陀羅於楊都譯
* 長阿含經 (二十二卷四百二十六紙)
[0296c18] 東晉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於常安譯
[0296c19] 已前四經。小乘大宗四含為本。支流分散 故有多部。今總舉本經如上。自餘別品殊 譯。濟俗引生不無弘利。故復因仍相從敘 列。
* 漏分布經 (八紙)
[0296c24] 後漢桓帝時安世高於雒陽譯
* 四諦經 (九紙)
[0296c26] 後漢興平年康孟祥譯
* 是法非法經 (四紙)
[0296c28] 後漢安世高譯
* 一切流攝守因緣經 (四紙)
[0297a02] 後漢安世高譯
* 頂生王故事經 (五紙一名文陀竭王經出本經第十一卷)
* 閻羅王五天使者經 (三紙一名鐵城泥犁經出第十二卷)
* 古來世時經 (五紙出第十三卷)
* 長壽王經 (五紙出第十七卷)
* 阿那律八念經 (四紙一名禪行斂意經出第十八卷)
* 釋摩男本經 (四紙一名正陰因事經出第二十五卷)
[0297a09] 吳黃武年支謙於武昌譯
* 瞿曇彌記果經 (七紙出第二十八卷)
* 諸法本經 (二紙出第二十八卷)
* 魔嬈亂經 (八紙一名弊魔試目連經一名魔王入目犍連腹經出第三十卷)
* 賴吒和羅經 (十一紙出第三十一卷)
[0297a14] 吳時黃武年支謙譯
* 梵摩喻經 (九紙出第三十一卷)
[0297a16] 吳時支謙譯
* 鸚鵡經 (八紙一名兜調經出第三十四卷)
* 齋經 (四紙一名八關齋二名優婆夷墮舍迦經出第五十五卷)
[0297a19] 吳黃武年支謙譯
* 十支居士八城人經 (三紙出第六十卷)
* 恒水喻經 (三紙一名海八德經一名瞻波比丘經一名法海經)
* 比丘問佛多優婆塞命終經 (二紙)
* 佛說求欲經 (一十一紙)
* 孫多耶致經 (三紙一名梵志孫陀耶致經)
* 凡人三事愚不足經 (失本)
* 萍沙王五願經 (七紙一名弗迦沙王經)
* 七知經 (二紙)
* 鹹水喻經 (二紙)
[0297b03] 已前二十六經並中阿含別品殊譯
* 琉璃王經 (六紙)
[0297b05] 西晉竺法護於長安青門譯
* 鴦崛髻經 (五紙一名指髻經)
[0297b07] 西晉竺法護譯
* 力士移山經 (五紙一名移山經)
[0297b09] 西晉竺法護譯
* 三摩竭經 (八紙一名須摩提女經一名難國王經一名恕和檀王經)
[0297b11] 吳時竺律頭炎譯
* 大愛道般泥洹經 (四紙一名佛母般泥洹經)
[0297b13] 宋時沮渠安陽侯於楊都譯
* 須達經 (三紙一名長者須達經一名三歸五戒慈心厭德經)
[0297b15] 南齊永明年求那毘地於楊都譯
* 行七行現報經 (一紙出第三十卷)
* 阿難同學經 (四紙出第三十八卷)
* 增一阿含經 (三紙)
* 群牛譬經 (二紙)
* 國王不犁先尼十夢經 (五紙一名國王七夢經)
* 波斯匿母崩土坌身經 (五紙一名波斯匿王喪母經)
* 施食獲五福報經 (二紙一名福德經一名施色力經)
* 四未曾有法經 (二紙)
* 阿那邠坻化七子經 (四紙)
* 放牛經 (四紙)
* 長者子六過出家經 (三紙)
[0297b27] 已前一十七經並增一阿含經別品殊譯。
* 七處三觀經 (或二卷十六紙)
[0297c01] 後漢安世高譯
* 九橫經 (二紙)
[0297c03] 後漢安世高譯
* 八正道經 (二紙)
[0297c05] 同前譯
* 五陰譬喻經 (二紙一名水沫所漂經)
[0297c07] 同上譯
* 轉法輪經 (十紙訪本)
[0297c09] 同上譯
* 聖法印經 (二紙)
[0297c11] 西晉元康年竺法護譯
* 雜阿含經 (二十一紙)
[0297c13] 失譯人時代已後例爾
* 不自守意經 (一紙一名自守亦名一自守意)
* 戒德香經 (二紙)
* 比丘聽施經 (三紙一名聽施比丘經)
* 馬有三相經 (二紙)
* 馬有八態經 (二紙一名馬有八弊惡態經)
*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二紙)
* 戒相應法經 (二紙)
* 禪行三十七品經 (二紙)
[0297c22] 已前一十五經並雜阿含經別品異譯。
* 普法義經 (九紙一名具法行經)
[0297c24] 後漢安世高譯
* 樓炭經 (六卷一百三十紙或八卷是世記經)
[0297c26] 西晉沙門法炬等譯
* 大般涅槃經 (二卷四十八紙是遊行經)
[0297c28] 吳黃武年支謙於江南譯
* 佛般泥洹經 (二卷五十五紙亦是遊行經)
[0298a01] 西晉竺法護譯
* 尸迦羅越六向拜經 (一卷三十紙一名大六向經)
[0298a03] 同上譯
* 梵網六十二見經 (二十紙一名梵網經)
[0298a05] 同上譯
* 十報法經 (二卷二十七紙一名多增道章經)
[0298a07] 後漢安世高譯
* 寂志果經 (十六紙)
* 梵志阿跋經 (十三紙一名阿跋摩納經)
* 七佛父母姓字經 (四紙一名婦人元延請佛經)
* 梵志阿羅延問種尊經 (七紙)
[0298a12] 已前一十一經並長阿含經別品殊異。
* 阿蘭若習禪法經 (二卷五十紙)
[0298a14] 後秦弘始年羅什於常安譯
* 坐禪三昧經 (三卷或二卷四十八紙上二經同本別出)
* 舍頭諫經 (二十六紙一名太子二十八宿經一名虎耳太子經)
[0298a17] 西晉永嘉年竺法護譯
* 摩登伽經 (三卷或二卷三十二紙上二經同本別出)
* 過去現在因果經 (四卷九十六紙)
[0298a20] 宋時求那跋陀羅於楊都譯
* 太子本起瑞應經 (二卷三十一紙)
[0298a22] 吳建興年支謙於金陵譯
* 修行本記經 (二卷四十二紙上三經同本別出)
[0298a24] 後漢竺曇果竺大力共譯
* 本相倚致經 (二紙)
[0298a26] 後漢安世高譯
* 緣本致經 (三紙上二經同本別出)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四紙)
[0298b01] 西秦乞伏仁世法堅譯
* 佛說阿難分別經 (六紙一名分別經上二經同本別出)
* 罪福報應經 (五紙一名分別業報經)
* 業報差別經 (十五紙上二經同本別出)
[0298b05] 隋開皇年曇法智譯
* 諫王經 (四紙)
* 如來示教勝軍王經 (八紙上二經同本別出)
[0298b08] 唐永徽年玄奘於慈恩寺譯
* 五母子經 (二紙)
* 沙彌羅經 (二紙上二經同本別出)
* 阿遬達經 (二紙)
* 玉耶經 (四紙一名長者詣佛說子婦無敬經一名七婦經上二經同本別出)
* 盂蘭盆經 (一紙又別本五紙云淨土盂蘭盆經未知所出)
* 灌臘經 (二紙一名般泥洹後四輩灌臘經)
* 報恩奉盆經 (二紙上三經同本異出)
* 摩鄧女經 (二紙一名摩登女經又一名阿難為蠱道女惑經)
* 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經 (三紙上二經同本別出)
* 雜藏經 (九紙)
[0298b19] 東晉佛陀跋陀羅共法顯於楊都譯
* 鬼問目連經 (四紙)
* 餓鬼報應經 (五紙一名目連說地獄餓鬼因緣經上三經同本別出)
* 賢愚經 (十三卷或十六卷三百七十五紙)
[0298b23] 宋時慧覺共威德於高昌郡譯
* 別譯雜阿含經 (二十卷三百六紙)
* 起世因本經 (十卷一百五十五紙一云起世經)
[0298b26] 隋大業年達摩笈多於東都上林園譯
* 雜寶藏經 (八卷或十卷一百五十紙)
[0298c01] 後魏延興年吉迦夜共曇曜於北臺譯
* 普曜經 (八卷或十卷百四十七紙)
[0298c03] 西晉永嘉年竺法護譯
* 本事經 (七卷九十四紙)
[0298c05] 唐永徽年玄奘於長安譯
* 修行道地經 (六卷一百三十紙)
[0298c07] 後漢安世高譯
* 生經 (五卷或四卷一百七紙)
[0298c09] 西晉竺法護譯
* 陰持入經 (二卷三十二紙)
[0298c11] 後漢安世高譯
* 中本起經 (二卷二十七紙)
[0298c13] 後漢建安年康孟詳共竺大力譯
* 興起行經 (二卷二十八紙)
[0298c15] 後漢康孟詳譯
* 達摩多羅禪經 (二卷五十紙)
[0298c17] 後秦佛陀跋陀羅譯
* 義足經 (二卷四十四紙)
[0298c19] 吳黃武年支謙譯
* 毘耶娑問經 (二卷三十一紙)
[0298c21] 後魏菩提留支譯
* 大安般守意經 (二卷或一卷三十紙)
[0298c23] 後漢安世高譯
* 優婆夷淨行經 (二卷或一卷三十紙)
* 那先比丘經 (二卷或一卷三十紙)
* 大安般經 (二卷或一卷二十紙訪本)
[0298c27] 後漢安世高譯
* 般泥洹經 (一卷二十二紙)
[0299a01] 宋元嘉年求那跋陀羅於楊都譯
* 當來變經 (二紙)
[0299a03] 西晉竺法護譯
* 過去佛分衛經 (二紙)
[0299a05] 同前譯
* 奈女耆域經 (十七紙)
[0299a07] 同上譯
* 淨飯王般涅槃經 (六紙)
[0299a09] 北涼安陽侯沮渠京聲譯
* 八師經 (三紙)
[0299a11] 吳時支謙譯
* 大迦葉本經 (五紙)
[0299a13] 西晉竺法護譯
* 四願經 (二紙)
[0299a15] 吳黃武年支謙譯
* 婦女遇辜經 (二紙一名婦遇對經)
[0299a17] 西秦法堅譯
* 辯意長者子問經 (九紙一名長者問意經)
[0299a19] 後魏法場譯
* 胞胎經 (十五紙一名胞胎受身經)
[0299a21] 西晉太安年竺法護譯
* 四自侵經 (四紙)
[0299a23] 西晉竺法護譯
* 五百弟子自說本緣經 (二十紙)
[0299a25] 西晉太康年竺法護譯
* 七女經 (六紙)
[0299a27] 吳黃武年支謙譯
* 阿難四事經 (三紙)
[0299a29] 吳黃武年支謙譯
* 所欲致患經 (二紙)
[0299b02] 西晉竺法護譯
* 法受塵經 (二紙)
[0299b04] 後漢安世高譯
* 禪行法想經 (二紙)
[0299b06] 後漢安世高譯
* 四天王經 (二紙)
[0299b08] 宋元嘉年智嚴寶雲於楊都譯
* 佛臨般涅槃略說教誡經 (六紙一名遺教經)
[0299b10] 後秦羅什於常安譯
* 舍利弗目連遊四衢經
[0299b12] 西晉竺法護譯
* 難提釋經 (四紙已後並失譯人時代)
* 無垢優婆夷問經 (三紙)
* 造立形像福報經 (二紙)
* 法常住經 (二紙)
* 懈怠耕者經 (二紙)
* 優填王經 (五紙一名優田王作佛像經)
* 阿難七夢經 (二紙一名阿難八夢經或誤八字)
* 佛入涅槃密迹金剛力士哀戀經
* 迦葉赴佛涅槃經 (二紙一名涅槃時迦葉赴佛經)
* 佛滅度棺斂葬送經 (三紙一名比丘師經一名比丘經)
* 摩訶剎頭經 (四紙一名灌洗佛經)
* 羅雲忍辱經 (三紙一名忍辱經)
* 出家緣經 (二紙)
* 三品弟子經 (三紙一名弟子學三輩經)
* 四輩經 (三紙)
* 見正經 (七紙一名生死變識經)
* 呵鵰阿那經 (二紙一名荷鵰阿那含經)
* 五無返復經 (三紙一名五有返復經)
* 阿含正行經 (四紙一名佛說正意經)
* 五恐怖經 (一紙)
* 大魚事經 (二紙)
* 頞多和多耆經 (二紙)
* 梵摩和難國王經 (二紙)
* 摩訶迦葉度貧母經 (四紙)
* 中心經 (五紙)
* 龍王兄弟經 (三紙一名降龍王經一名難龍王)
* 沙曷比丘功德經 (二紙)
* 樹提伽長者經 (五紙)
* 盧至長者經 (九紙)
* 須摩提長者經 (八紙)
* 燈指因緣經 (八紙)
* 十二品生死經 (二紙)
* 五王經 (四紙)
* 末羅王經 (二紙)
* 摩達國王經 (二紙)
* 普達王經 (三紙)
* 犍陀國王經 (二紙)
* 堅意經 (二紙一名堅心意經)
* 佛大僧大經 (六紙)
* 祇耶經 (二紙)
* 十二頭陀經 (五紙一名沙門頭陀經)
* 護淨經 (二紙)
* 木患子經 (一紙)
* 時非時經 (二紙一名時經)
* 得道梯蹬經 (三紙)
* 栴檀樹經 (三紙)
* 新歲經 (五紙一名婆和羅經)
* 貧窮老公經 (三紙一名貧老經)
* 長者子懊惱三處經 (四紙)
* 佛說越難經 (二紙一名日難經)
* 栴檀越國王經 (三紙)
* 自愛經 (四紙一名自愛不愛經)
* 佛說處處經 (十五紙)
* 無上處經 (一紙)
* 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四紙)
* 未生怨經 (三紙)
* 十八泥犁經 (五紙)
* 泥犂經 (十三紙一名勤苦泥犁經)
* 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 (六紙)
* 僧護經 (二十紙)
* 未曾有經 (三紙)
* 迦旃延說法沒盡經 (五紙)
*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 (三紙)
* 四品學法經 (一紙)
小乘律本譯有無錄 (合三十五部二百七十四卷五千八百一十三紙)
* 十誦律 (六十一卷一千紙)
[0300a22] 後秦弘始年弗若多羅共羅什譯前二分 後分於東晉卑摩羅叉於壽春石 澗 寺譯
* 四分律 (六十卷一千一紙)
[0300a25]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於常安譯
* 僧祇律 (四十卷)
[0300a27] 東晉佛陀跋陀羅共法顯於楊都譯
* 彌沙 塞 五分律 (三十卷)
[0300a29] 宋景平年佛陀什共道生智勝楊都譯
* 善見毘婆沙 (十八卷)
[0300b02] 南齊永明年僧伽跋陀羅於廣州譯
* 鼻奈耶 (十卷)
[0300b04] 前秦竺佛念道安等於長安譯。
* 薩婆多摩得勒伽 (十卷)
[0300b06] 宋元嘉年僧伽跋摩於楊都譯
* 僧祇戒本 (二十紙)
[0300b08] 前魏曇摩迦羅於許昌譯。
* 四分戒本 (二十三紙)
[0300b10] 後秦佛陀耶舍於常安譯
* 解脫戒本 (出迦葉毘律二十一紙)
[0300b12] 後魏瞿曇流支譯
* 沙彌威儀 (九紙)
[0300b14] 宋時求那跋摩於楊都譯
* 曇無得羯磨 (三十一紙)
[0300b16] 前魏正光元年曇曜於洛陽譯。
* 四分尼羯磨 (十五紙)
[0300b18] 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譯
* 優婆塞五戒相 (十五紙)
[0300b20] 宋求那跋摩譯
* 彌沙塞戒本 (十九紙或云五分戒本)
[0300b22] 宋景平年佛陀什於揚都譯
*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 (九卷)
* 大比丘三千威儀經 (二卷)
* 毘尼母論 (八卷)
* 大愛道比丘尼經 (二卷)
* 舍利弗問經 (十一紙已下並失譯)
* 真偽沙門經 (三紙一名摩訶比丘經)
* 戒消災經 (四紙)
* 迦葉禁戒經 (三紙)
* 犯戒罪報輕重經 (二紙一名犯罪經)
* 僧祇比丘尼戒本 (二十四紙)
* 十誦比丘戒本 (二十紙)
* 十誦比丘尼戒本 (二十六紙)
* 四分比丘尼戒本 (三十一紙)
* 優婆塞五戒威儀 (二十三紙)
* 優波離問律 (二十三紙)
* 大沙門百一羯磨 (二十二紙)
* 十誦羯磨 (二十三紙)
* 沙彌十戒并威儀 (二十一紙)
* 沙彌尼十戒 (四紙)
* 沙彌尼離戒 (四紙)
小乘論單重本 (并譯有無錄合三十三部六百七十六卷一萬二千一百七十七紙)
*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 (二百卷三千一百九紙)
[0300c16] 唐永徽年玄奘於京師奉詔譯
* 阿毘曇八犍度毘婆沙 (六十卷一千二百七十八紙上二論同本別出)
[0300c18] 北涼沮渠世道挺等北涼姑臧譯
* 順正理論 (八十卷一千四百二十紙)
[0300c20] 唐永徽年玄奘於大慈恩寺譯
* 顯宗論 (四十卷六百四十四紙)
[0300c22] 唐永徽年玄奘於大慈恩寺譯
* 阿毘曇八犍度 (三十卷四百五十紙)
* 發智論 (二十卷三百六十四紙上二論同本別出)
[0300c25] 唐永徽年玄奘於內宮中譯
* 俱舍論 (二十二卷四百五十八紙)
[0300c27] 陳真諦於廣州譯
* 俱舍論 (三十卷四百七十紙上二論同本別出)
[0301a01] 唐顯慶年玄奘於宮中譯
* 舍利弗阿毘曇論 (二十二卷五百九十九紙)
[0301a03] 後秦弘始年曇摩崛多於常安譯
* 出曜論 (二十卷四百八十七紙)
[0301a05] 前秦竺佛念於常安譯。
* 成實論 (二十卷或十四卷四百紙)
[0301a07] 後秦羅什譯
* 識身足論 (十六卷二百七十一紙)
[0301a09] 唐顯慶年玄奘於宮中譯
* 鞞婆沙阿毘曇 (十四卷三百四十七紙一名廣說論)
[0301a11] 前秦建元年僧伽提婆於洛陽譯
* 法蘊足論 (十二卷百九十二紙)
[0301a13] 唐顯慶年玄奘於宮中譯
* 解脫道論 (十二卷一百九十八紙)
[0301a15] 梁世僧伽羅於楊都占雲館譯
* 眾事分阿毘曇論 (一十二卷二百九紙)
* 雜阿毘曇心論 (十一卷二百八十紙)
[0301a18] 宋元嘉年伊葉波羅共求那跋摩譯
* 立世阿毘曇論 (十卷一百七十三紙)
[0301a20] 陳真諦於始興郡譯
* 尊婆須蜜所集論 (一十卷二百七十五紙)
[0301a22] 前秦建元年僧伽跋澄共佛念譯
* 法勝阿毘曇論 (六卷一百三紙)
[0301a24] 後齊天統年耶舍共法智譯
* 四諦論 (四卷七十四紙)
[0301a26] 陳真諦於南康郡譯
* 阿毘曇心論 (四卷六十七紙)
[0301a28] 東晉太元年提婆共慧遠於廬山譯
* 分別功德論 (四卷或五卷七十三紙失譯)
* 三彌底論 (三卷三十五紙)
* 入阿毘達摩 (二卷二十紙)
[0301b04] 唐顯慶年玄奘於宮中譯
* 阿毘曇甘露味 (二卷四十五紙)
* 辟支佛因緣論 (二卷二十紙)
* 三法度論 (三卷四十四紙)
[0301b08] 東晉太元年僧伽提婆於廬山譯
* 俱舍論頌本 (四紙)
[0301b09] 唐玄奘譯
* 十八部論 (七紙)
[0301b10] 陳真諦譯
* 部異執論 (九紙)
[0301b11] 陳真諦譯
* 明了論 (二十四紙一名律二十二明了論)
[0301b12] 陳真諦譯
* 隨相論 (三十四紙)
賢聖集傳錄 (合四十七部一百八十四卷二千七百六十紙)
* 佛本行集 (六十卷八百六十二紙)
[0301b16] 隋開皇中崛多於京師奉勅譯
* 撰集百緣經 (十卷一百三十五紙)
[0301b18] 吳世支謙於建業譯
* 陀羅尼集 (十卷一百八十七紙一名雜呪集九卷)
* 六度集 (八卷一百三十五紙)
[0301b21] 吳世康僧會於武昌譯
* 佛本行經 (七卷一百一十四紙)
[0301b23] 宋元嘉年寶雲於楊都譯
* 阿育王傳 (七卷或五卷一百一紙)
[0301b25] 梁天監年僧伽婆羅於楊都譯
* 付法藏傳 (六卷或四卷七十五紙)
[0301b27] 後魏吉迦夜共曇曜於北臺譯
* 佛所行讚傳 (五卷九十紙馬鳴菩薩讚)
[0301c02] 東晉寶雲於楊都譯
* 禪祕要 (五卷或三卷七十一紙一名禪法要)
[0301c04] 宋元嘉年曇摩蜜多於江表譯
* 摩訶般若鈔長安品 (五卷八十三紙一名菩提品一名長安品)
[0301c06] 前秦建元年曇摩蜱共竺佛念譯。
* 百喻集 (四卷四十四紙僧伽斯那撰)
[0301c08] 南齊永明十年求那毘地於楊都譯
* 法句喻集 (四卷或五卷九十二紙一名法句本末)
[0301c10] 西晉沙門法炬共法立譯
* 菩薩本緣 (二卷五十三紙僧伽斯那撰)
[0301c12] 吳世支謙於江南譯
* 僧伽羅剎集 (三卷八十四紙)
[0301c14] 前秦沙門曇摩難提譯。
* 法句經 (二卷四十四紙)
[0301c16] 吳世支謙譯
* 禪祕要法 (三卷七十五紙)
[0301c18] 後秦弘始年羅什譯
* 禪法要解 (二卷四十四紙)
[0301c20] 後秦羅什譯
* 舊雜譬喻 (二卷三十七紙)
[0301c22] 吳康僧會譯
* 雜譬喻 (二卷二十六紙一名菩薩度人經)
* 孛經鈔集 (十八紙)
[0301c25] 吳黃武年支謙於武昌譯
* 思惟要略 (九紙一名思惟經)
[0301c27] 後漢安世高譯
* 佛醫經鈔 (四紙)
[0301c29] 吳世竺律頭炎共支謙譯
* 分別業報略集 (七紙大勇菩薩撰)
[0302a02] 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譯
* 為禪陀迦王說偈 (七紙龍樹撰一名勸發諸王偈)
[0302a04] 宋求那跋摩譯
* 雜譬喻經 (十紙)
[0302a06] 後秦羅什出道略集
* 無明羅剎集 (三十三紙)
* 四十二章 (六紙)
[0302a09] 後漢永平十年竺法蘭等譯
* 治禪病祕要 (二十八紙)
[0302a11] 北涼安陽侯沮渠京聲譯
* 請賓頭盧法 (二紙)
[0302a13] 後漢安世高譯
*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 (七紙)
[0302a15] 後漢安世高譯
* 阿毘曇五法行經 (十一紙)
[0302a17] 後漢安世高譯
* 賓頭盧為王說法 (七紙訪本)
* 賓頭盧為優陀延王說法 (八紙)
* 十二遊經 (五紙)
* 迦葉結經 (九紙一名迦葉集結經傳)
[0302a22] 西晉竺法護譯
* 育王子壞目緣 (二十六紙)
[0302a24] 前秦建元年曇摩難陀共佛念譯。
* 馬鳴菩薩傳 (二紙)
[0302a25] 後秦羅什譯
* 龍樹菩薩傳 (四紙)
[0302a26] 後秦羅什譯
* 提婆菩薩傳 (三紙)
[0302a27] 後秦羅什譯
* 婆藪盤豆傳 (十四紙)
[0302a28] 陳真諦譯
* 撰集三藏及雜藏傳 (八紙)
* 四阿含暮鈔 (二十二紙或二卷)
[0302b02] 前秦鳩摩羅佛提譯。
* 外道金七十論 (三卷五十二紙)
[0302b04] 陳世真諦譯
* 破外道四宗論 (五紙)
[0302b06] 後魏菩提留支譯
* 破外道涅槃論 (六紙)
[0302b08] 後魏菩提留支譯
* 大阿羅漢難陀蜜多法住記 (七紙)
[0302b10] 唐龍朔年玄奘於坊州玉華宮寺譯
* 眾經目錄 (五卷九十紙)
[0302b12] 唐貞觀初普光寺玄琬撰
* 見定經入藏錄 (一十九紙) 未詳作者
大唐內典錄卷第七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55 冊 No. 2149 大唐內典錄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