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ction of Meanings and Terms in Translation (Fanyi Mingyi Ji) 翻譯名義集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翻譯名義集二姑蘇景德寺普潤大師法雲編
* 八部第十四
* 四魔第十五
* 仙趣第十六
* 人倫第十七
* 長者第十八
* 外道第十九
* 六師第二十
* 鬼神第二十一
* 畜生第二十二
* 地獄第二十三
* 時分第二十四
◎八部篇第十四
[1075b01] 一天二龍。三夜叉。四乾闥婆。五阿脩 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原 夫。佛垂化也。道濟百靈。法傳世也。慈育萬
有。出則釋天前引。入乃梵王後隨。左輔大將 由滅惡以成功。右弼 (房密) 金剛。用生善而為 德。三乘賢聖。既肅爾以歸投。八部鬼神。故森
然而翊衛。今此纂集宜應編錄。
[1075b08] 提婆。此云天。法華疏云。天者天然。自然勝。 樂勝。身勝。故論云。清淨光潔。最勝最尊。故 名為天。苟非最勝之因。豈生最勝之處。言
最勝因者。所謂十善。身三。語四。及意三行。 由其三業防止過非。有順理義。即名十善。 以茲十善。運出五道故。此十戒名曰天乘。
若單修習上品十善。乃生欲界。一四天王 天。二忉利天。若修十善。坐未到定。乃生三 夜摩天。四兜率天。五化樂天。六他化自
在天。由禪定力。故使四天皆悉居空。不依于 地。言未到定者。亦云未至。由其未入根本定 故。如止觀云。若端坐攝身調和氣息。泯然澄
靜。身如雲影。虛豁清淨。而猶見有身心之相。 是則名為欲界定也。從此已去。忽然不見欲 界定中。身首衣服床鋪等事。猶如虛空。冋冋 (戶頂)
安隱。身是事障。事障。未來。障去身空。 未來得發。如是名為未到定相。是為欲界六 天因果。若修根本四禪離欲麁散。則生色界。
然此色界。依薩婆多。但十六處。俱舍疏云。 除大梵天。謂梵輔天中。有高樓閣。名大梵天。 一主所居。更無別地。除無想天。謂廣果天中
有高勝處。名無想天。非別有地。若依經部立 十七天。故頌釋云。謂大梵王與梵輔等。處雖 不別。身形壽量皆不等故。別立大梵。若上座
部謂無想廣果。因果別故。立十八天。分為四 禪。初禪三天。一梵眾乃所統之民也。二梵 輔。輔弼梵王之臣佐也。三大梵。得中間禪。
為世界主。劫初先生。劫盡後沒。威德既勝。褒 (毛博) 美稱大。二禪三天。一少光。於二禪中。 光最少故。二無量光。光明轉增。無限量故。
三光音。口絕言音。光當語故。梵語廅 (安合) 天。晉云有光壽。亦云少光。梵云廅波摩那。 此云無量光。梵語阿波會。此云光音。三禪三
天。一少淨。意地樂受。離喜貪故。少分清淨。 二無量淨。淨勝於前。不可量故。三遍淨。梵 云首訶既那樂受最勝。淨周普故。四禪九天。
一無雲下之三禪。皆依雲住。至此四禪。方 在空居。二福生。具勝福力。方得往生。三廣 果。異生果報。此最勝故。梵云惟于頗羅。而此
三天。是凡夫住。四無想天。外道所居。計為 涅槃。但是一期心想不行。故名無想。五無 煩。無於見思煩惱雜故。六無熱。意樂調柔 離熱惱故。七善見。梵語須
[帶/足] (於計) 天。定障 漸微。見極明徹。八善現。形色轉勝。善能變 現。九色究竟。色法最極。是究竟處。無煩等
天。那含所居。呼此五天。名五那含。若厭色 籠。修四空定。生四空天。名無色界。一空處。 禪門云。此定最初。離三種色。心緣虛空。既與
無色。相應故名處空定。二識處。禪門云。捨 空緣識。以識為處。正從所緣處受名。三無 所有處。禪門名不用處。修此定時。不用一切
內外境界。外境名空。內境名心。捨此二境。因 初修時。故言不用處。四非有想非無想。禪 門云。有解云。前觀識處是有想。不用處。是無
想。今雙除上二想。亦有解言。約凡夫說言非 有想。約佛法中說。言非無想。合而論之。故言 非有想非無想。然此四空大小乘教。論其無
色其義碩異。且小乘教。如俱舍云。無色無身。 依同分命根。轉令心相續 (不相應行有二十四種。一得。二命根。三眾同分。
疏釋曰。獲成就者名之為得。第八識種。令色心不斷。名為命根。或種實命假。業為命類。相似故名眾同分) 。又 世品云。無色界。都無處所。以非色法無方所
故。謂於是處。得彼定者。命終即於是處生故。 又成實論云。色是無。教不至無色。今謂若云 都無處所。華嚴安云。菩薩鼻根。聞無色界宮
殿之香。若大眾部。乃云。但無麁色。非無細 色。故阿含說。舍利弗入涅槃時。無色界天。空 中淚下。如春細雨。故知無色非無細色。此是
小乘宗計兩殊。若大乘教。如楞嚴云。是四 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也。孤山 釋云。非業果色者。顯有定果色也。俱舍纂云。
無業果色。非異熱身。如輔行云。曾聞有一 比丘。得無色定。定起摸空。人問何求。答覓我 身。旁人語言。身在床上。於此得定。尚不見身。
驗知四空。無業果色。而言顯有定果色者。顯 揚論名定自在所生色。謂勝定力故。於一切 色。皆得自在。即以定變起五塵境故。論云。變
身萬億。共立毛端。空量地界。中陰經云。無色 諸天。禮拜世尊。楞嚴亦云。無色稽首。仁王經 說。無色界天。雨諸香華。香如須彌。華如車輪。
然涅槃云。非想等天。若無色者。云何得有去 來進止。如是之義。諸佛境界。非聲聞緣覺所 知。以聲聞經說。所證空遂謂極處悉皆無色。
大乘實說。界外尚受法性之色。豈此四天。唯 空空然。故斥二乘非所知也。淨名疏云。若不 了義教。明無色界無色。若了義教。明無色界
有色。然大論云。諸天命欲終時。五死相現。一 華冠萎。二腋下汗出。三繩來著身。四見更有 天坐己生處。五自不樂本座。諸天見是死相。
念惜天樂。見當生惡處。心即憂毒。又俱舍論 明其五衰。有小大異。小五衰者。一衣服嚴具。 出非愛聲。二自身光明。忽然昧劣。三於沐浴 位。水滴著身。四本性囂
(許嬌) 馳。今滯一境。五 眼本凝寂。今數瞬 (舒 [門@壬] ) 動。此五相現。非定命 終。遇勝善緣。猶可轉故。復有五種大衰相現。
一衣染塵埃。二華鬘萎悴。三兩液汗出。四 臭氣入身。五不樂本座。此五相現。必定當 死。又大論明天通辨四種。一名天。二生天。三
淨天。四淨生天。一名天者。如今國王名天子。 二生天者。從四天王至非有想。非無想天。三 淨天者。人中生諸聖人。四淨生天者。三界天
中生諸聖。又涅槃。亦明四天。一者世間天。如 諸國王。二者生天。從四天王至非非想。三者 淨天。謂四果支佛。四者義天。謂十住菩薩。
以見一切法是空義故。如是諸天名廣義豐。 當區別矣。
[1076b28] 提多羅咤。 (陟駕切) 大論云。秦言治國。主乾闥 婆及毘舍闍。光明疏云。上升之元首。下界之
初天。居半須彌東黃金埵王。名提頭賴吒。此 云持國。又翻安民。
[1076c03] 毘流離。大論云。秦言增長。主弓槃荼。及 薜 荔多。光明疏云。南瑠璃埵王。名毘留勒叉。亦 翻免離。
[1076c06] 毘流波叉。大論云。秦言雜語。主諸龍及富 樓多那。光明疏云。西白銀埵王。名毘留博叉。 又翻非好報。又翻惡眼。亦翻廣目。
[1076c09] 鞞 (部迷) 沙門。大論云。秦言多聞。主夜叉及 羅剎。光明疏云。北水精埵王。名毘沙門。索隱
云。福德之名聞四方故。亦翻普聞。佛令掌擎 古佛舍利塔。僧史略云。唐天寶元年。西蕃五 國。來寇安西。二月十一日秦請兵解援。發師
萬里。累月方到。近臣奏。且詔不空三藏入內 持念。玄宗秉香爐。不空誦仁王護國陀羅 尼。方二七遍。帝忽見神人五百員帶甲荷戈。
在殿前。帝問不空。對曰。此毘沙門天王第二 子獨徤。副陛下心。往救安西。其年四月奏。 二月十一日已時後。城東北三十里。雲霧冥
晦。中有神可長丈餘。皆被金甲。至酉時。鼓角 大嗚。地動山搖。經二日蕃寇奔潰。斯須城樓 上有光明。天王現形。謹圖樣隨表進呈。因勅
諸道州府。於西北隅。各置天王形像。此四 天王。居須彌腹故。俱舍云。妙高層有四。相去 各十千。傍出十六千。八。四。二千量。堅首及
持鬘。常憍。大王眾。如次居四級。亦住餘七 山。此四名曰四王。八部或標二十八部者。一 云一方有四部。六方則成二十四部。四維各
一。合為二十八部。一云一方有五部。謂地水 火風空。四方成一十部。并四王所領八部。 為二十八部。感通傳天人費氏云。一王之下
有八將軍。四王三十二將。周四天下。往還護 助諸出家人。四天下中。北天一洲少有佛法。 餘三天下。佛法大弘。然出家人。多犯禁戒。少
有如法。東西天下。少有點慧。煩惱難化。南 方一洲。雖多犯罪。化令從善心易調伏。佛臨 涅槃。親受付囑。並令守護不使魔撓。若不守
護如是破戒。誰有行我之法教者。故佛垂誡。 不敢不行。雖見毀禁。愍而護之。見行一善萬 過不咎。事等忘瑕。不存往失。韋將軍三十二
將之中。最存弘護。多有魔子魔女輕弄比丘 道力微者。並為惑亂。將軍恓惶奔赴應機 除剪。故有事至須往四王所。時王見皆起。為 韋將軍修童真行。護正法故。
[1077a16] 忉利。應法師云。梵音訛略。正言多羅夜登 陵舍。此云三十三。俱舍頌云。妙高頂八萬。三 十三天居。四角有四峯。金剛手所住。中宮名
善現。周萬踰繕那。高一半金城。中有殊勝殿。 周千踰繕那。
[1077a21] 釋提桓因。大論云。釋迦秦言能。提婆秦言 天。因提秦言主。合而言之。云釋提婆那民。或 云釋迦提婆因陀羅。今略云帝釋。蓋華梵雙
舉也。雜阿含云。有一比丘。問佛何故。名釋提 桓因。答本為人時。行於頓施。堪能作主。故名 釋提桓因。瓔珞經云。汝今天帝釋。功德眾行
至。千佛兄弟過。無復賢劫名。中間永曠絕。二 十四中劫。後乃有佛出。剎土名普忍。彼佛壽 七劫。遺法亦七劫。其法已沒盡。曠絕經五劫。
汝於彼剎土。當紹如來位。號名無著尊。淨名 疏云。若此間帝釋。是昔迦葉佛滅。有一女人。 發心修塔。復有三十二人。發心助修。修塔功
德。為忉利天主。其助修者。而作輔臣。君臣合 之。名三十三天。
[1077b06] 須夜摩。此云善時分。又翻妙善。新云須焰 摩。此云時分。時時唱快樂故。或云。受五欲 境知時分故。
[1077b09] 兜率陀。此云妙足。新云覩史陀。此云知足。 西域記云。覩史多舊曰兜率陀兜術陀訛也。 於五欲。知止足。故佛地論名憙足。謂後身菩
薩。於中教化。多修憙足故。
[1077b13] 須涅密陀。或尼摩羅。大論云。秦言化自樂。 自化五塵而自娛樂故。言化自樂。楞嚴名樂 變化天。
[1077b16] 婆舍跋提。或波羅尼密。大論云。秦言他化 自在。此天奪他所化。而自娛樂。故言他化自 在。亦名化應聲天。別行疏云。是欲界頂天。假
他所作。以成己樂。即魔王也。
[1077b20] 大梵。經音義。梵迦夷。此言淨身。初禪梵天。 淨名疏云。梵是西音。此云離欲。或云淨行。法 華疏云。除下地繫上升色界。故名離欲。亦稱
高淨。淨名疏云。梵王是。娑婆世界主。住初禪 中間。即中間禪也。在初禪二禪兩楹之中。毘 曇云。二禪已上無言語法。故不立王法。瓔珞
禪禪皆有梵王。今謂但加修無量心。報勝為 王。無統御也。初禪有覺觀言語。則有主領故。 作世主。次第禪門云。佛於仁王經說十八梵。
亦應有民主之異。又云。四禪中。有大靜王。而 佛於三藏中。但說初禪有大梵天王者。以初 禪內有覺觀心。則有語言法。主領下地眾生
為便。證真云。劫初成時。梵王先生。獨住一 劫。未有梵侶。後起念云。願諸有情來生此處。 作是念已梵子即生。外道不測。便執梵王是 常。梵子無常。
[1077c07] 尸棄。大論云。秦言火。或翻火首。法華疏云。 外國喚火。為樹提尸棄。此王本修火定。破欲 界惑。從德立名。又云。經標梵王復舉尸棄。似
如兩人。依大論。正以尸棄為王。今舉位顯名。 恐目一人耳。肇曰。尸棄梵王名。秦言頂髻。
[1077c12] 梵富樓。此云前益天。在梵前行。恒思梵天 利益。亦名梵輔。
[1077c14] 首陀婆。大論云。秦言淨居天。通五淨居。
[1077c15] 阿迦尼吒。 (竹稼切) 正名阿迦抳 (女几) 瑟搋。 (勅 佳) 或云阿迦尼沙。此云質礙究竟。即色究竟 天。
[1077c18] 摩醯首羅。大論此云大自在。正名摩訶莫醯 伊濕伐羅。八臂三眼。騎白牛。普門疏云。樓炭 稱為阿迦尼吒。華嚴稱為色究竟。或有人以
為第六天。而諸經論多稱大自在。是色界頂。 釋論云。過淨居天。有十住菩薩。號大自在。大 千界主。十住經云。大自在天光明勝一切眾
生。涅槃獻供。大自在天最勝。故非第六天也。 灌頂云。字威靈帝。
[1077c26] 摩利支。此云陽炎。在日前行。
[1077c27] 散脂修摩。此云密。謂名行理智四皆密故。 天台釋天大將軍。乃云金光明。以散脂為大 將。大經云。八臂健提。天中力士。大論又稱
鳩摩羅伽。此云童子。騎孔雀擎鷄。持鐸捉 赤幡。復有韋紐。此云編聞。四臂捉貝持輪。 持金翅鳥。皆是諸天大將。未知此大將軍定
是何等。光明疏云。二十八部。巡游世間。賞善 罰惡。皆為散脂所管。
[1078a06] 跋闍羅波膩。梁云金剛。應法師云。跋闍羅此 云。金剛波膩此云手。謂手執金剛杵。以立名。 正法念云。昔有國王夫人。生千子。欲試當來
成佛之次第。故俱留孫。探得第一籌。釋迦當 第四籌。乃至樓至。當千籌。第二夫人生二子。 一願為梵王請千兄轉法輪。次願為密跡金 剛神
(應法師云。梵語散那。譯云密主。知佛三密功德故也。梵本都無迹義。以示迹為神。譯者義立故云密 迹) 。護千兄教法。世傳樓至化身非也。乃法意
王子。據經唯一人。今狀於伽藍之門而為二 像。夫應變無方。多亦無咎。出索隱記。
[1078a16] 訶利帝南。光明云。訶利帝南。此標禁語。鬼 子母等。此顯涼言。名雖有二。人秖是一。故律 中明鬼子母。後總結云。時王舍人眾。皆稱為
訶離帝母神。寄歸傳云。西方施主。請僧齋日。 初置聖僧供。次行眾僧食。後於行未。安一 盤。以供訶利帝母。
[1078a22] 毘首羯磨。正理論音。云毘濕縛羯磨。此云 種種工業。西土工巧者。多祭此天。
[1078a24] 別他那。梁言圍。亦云吠率怒天。
[1078a25] 耆婆天。長水云。耆婆此云命。西國風俗。皆 事長命天神。此說未知所出。準法華疏云。耆 域。此翻故活。生忉利天。目連弟子病。乘通往
問。值諸天出園游戲。耆域乘車不下。但合掌 而已。目連駐之。域云諸天受樂忽遽不暇相 看。尊者欲何所求。具說來意。答云斷食為要。
目連放之。車乃得去。據此耆婆天。即是醫師 耆域也。
[1078b04] 蘇利耶。或蘇梨耶。或修利。此云日神。日者 說文云實也。太陽之精。起世經云。日天宮殿。 縱廣正等。五十一由旬。上下亦爾。
[1078b07] 蘇摩上上聲。此云月神。釋名云月者缺也。 言滿而復缺。淮南子云。月者太陰之精。起世 經云。月天宮殿。縱廣正等。四十九由旬。問何
故月輪初後時缺。答如涅槃云。月性常圓。實 無增減。因須彌山故有盈虧。又俱舍云。近日 自影覆。故見月輪缺。世施設足論云。以月宮
殿行近日輪。光所侵照。餘邊發影。自覆月 輪。故於爾時。見不圓滿。然一日月。普照四 洲者。長阿含云。閻浮提日中。弗婆提日沒。瞿
耶尼日出。欝單越夜半。經文次第四方遍說。 此二名出大孔雀呪王經。
[1078b18] 那伽。此云龍。別行疏云。龍有四種。一守天 宮殿。持令不落。人間屋上作龍像之爾。二興 雲致雨。益人間者。三地龍決江開瀆。四伏藏。
守轉輪王大福人藏也。龍有四生。俱舍云。卵 生金翅鳥。能食四生龍。罵意經云。墮龍中。有 四因緣。一多布施。二嗔恚。三輕 [仁-二+易] (以豉)
人。 四自貢高。華嚴云龍王降雨。不從身出。不從 心出。無有積集。而非不見。但以龍王心念力 故。霈然洪霔。周遍天下。如是境界。不可思議
難陀跋難陀。文句云。難陀此云歡喜。跋此 翻善。兄弟常護摩竭提國。雨澤以時。國無飢 年。瓶沙王。年為一會。百姓聞皆歡喜。從此得
名。慈恩云。第一名喜。次名賢喜。此二兄弟。 善應人心。風不鳴條。雨不破塊。初令人喜。後 性復賢。令喜又賢故以為名。大論云。有龍王 兄弟。一名姞
(巨乙) 利。二名阿伽和羅。降雨以 時。
[1078c06] 娑伽羅。從海標名。如下所出。
[1078c07] 和修吉。此云多頭。
[1078c08] 德叉迦。此云現毒。亦云多舌。
[1078c09] 阿那婆達多。此云無熱。從池得名。池中有 五柱堂。
[1078c11] 摩那斯。此云大身。或云大意。或云大力。
[1078c12] 漚鉢羅。亦云優鉢。亦云優波陀。此云黛色 蓮華。又青蓮華。龍依此住。從池得名。
[1078c14] 伊羅鉢。闡義鈔云。亦云伊羅跋羅。伊羅樹 名。此云臭氣。跋羅此云極。謂此龍往昔由損 此極臭樹葉故。致頭上生此臭樹。因即為名。
[1078c17] 迦梨迦。又名加羅加。此云黑龍。
[1078c18] 夜叉。此云勇健。亦云暴惡。舊云閱叉。西域 記云藥叉。舊訛曰夜叉。能飛騰空中。什曰秦 言貴人。亦言輕健。有三種。一在地。二在虛
空。三天夜叉。地夜叉。但以財施故。不能飛 空。天夜叉。以車馬施故能飛行。肇曰天夜叉 居下二天。守天城池門閣。
[1078c24] 和夷羅洹閱叉。即執金剛神。
[1078c25] 羅剎。此云速疾鬼。又云可畏。亦云暴惡。或 羅叉娑。此云護士。若女則名囉叉斯。
[1078c27] 跋陀波羅賒塞迦。下生經云。秦言善教。此 護彌勒城夜叉。
[1078c29] 乾闥婆。或犍陀羅。淨名疏。此云香陰。此 亦陵空之神。不噉酒肉唯香資陰。是天主幢 倒樂神。在須彌南金剛窟住。什曰天樂神也。
處地十寶山中。天欲作樂時。此神身有異相 出。然後上天。新云尋香行。應法師云嗅香。
[1079a05] 童籠磨。大論秦言樹。是乾闥婆名。
[1079a06] 阿脩羅。舊翻無端正。男醜女端正。新翻非 天。淨名疏云。此神果報最勝。隣次諸天。而非 天也。新婆娑論云。梵本正音。名素洛。素洛是
天。彼非天故。名阿素洛。又素洛名端正。彼非 端正。名阿素洛。西域記云。阿素洛。舊曰阿脩 羅。阿須倫。阿須羅。皆訛也。什曰。秦言不飲
酒。不飲酒因緣。出雜寶藏。法華疏云。阿脩羅 採四天下華。醞於大海。龍魚業力。其味不變。 嗔妬誓斷。故言無酒。大論云。佛去久遠經法
流傳。五百年後。多有別異。或言五道。或言六 道。觀諸經義。應有六道。以善有上中下故有 三善道。惡有上中下故。有三惡道。若不爾者。
惡有三果報。而善二果報。是事相違。若有六 道。於義無違。故此脩羅。在因之時。懷猜忌 心。雖行五常。欲勝他故。作下品十善。感此
道身。華嚴云。如羅睺阿脩羅王。本身長七百 由旬。化形長十六萬八千由旬。於大海中。出 其半身。與須彌山。而正齊等。楞嚴經云。復有
四種阿脩羅類。若於鬼道。以護法力。乘通入 空。此阿脩羅從卵而生。鬼趣所攝。若於天中。 降德貶 (方歛) 墜。其所卜居隣於日月。此阿脩
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有阿脩羅執持世界。 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 阿脩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則有一分下劣
修羅。生大海心沈水穴口。旦遊虛空。暮歸水 宿。此阿脩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接。淨覺問。 此四阿脩羅。既為四趣所接應無別報同分
之處耶。答雖屬四趣。非無別報。今云卜居隣 於日月等。即同分之處也。又長阿含云。南洲 有金剛山。中有脩羅宮。所治六千由旬。欄楯
行樹等然一日一夜。三時受苦。苦具來入其 宮中。起世經云。脩羅所居。宮殿城郭器用降 地居天一等。亦有婚姻男女法式。略如人間。
正法念經云。阿脩羅略有二種。一者鬼道所 接。魔身餓鬼。有神通力。二者畜生所接。住 大海底須彌山側。問法華所列四種脩羅與
楞嚴四。為同為異。答資中云同。淨覺云。彼四 秖可接在此四之中。不可次第分屬其類。荊 溪師云。法華四種皆與帝釋鬪戰。一往觀之。 但同今經第三類耳。
[1079b17] 婆稚。正名跋稚迦。此云團圓。今誤譯云被 縛。或云五處被縛。或云五惡物。繫頸不得 脫。為帝釋所縛。經音義云。居修羅前鋒為帝
釋所縛。因誓得脫。故以名焉。
[1079b21] 佉羅騫駄。文句此云廣肩胛。亦云惡陰。湧 海水者。
[1079b23] 毘摩質多。文句此云淨心。亦云種種疑。即 舍脂父也。
[1079b25] 羅睺。文句此云障持。化身長八萬四千由 旬。舉手掌障日月。世言日月蝕。釋名云。日月 虧曰蝕。稍小侵虧。如蟲食草木之葉也。京房
易傳云。日月赤黃為薄。或曰不交而食曰薄。 韋昭云。氣往薄之為薄。虧毀曰食。成論云。譬 如天日月其性本明淨。烟雲塵霧等。五翳則
不現等。取脩羅故。佛誡云。脩羅脩羅汝莫吞 月。月能破暗能除眾熱。
[1079c04] 迦樓羅。文句此云金翅。翅翮金色。兩翅相 去。三百三十六萬里。頸有如意珠。以龍為食。 肇曰金翅鳥神。
[1079c07] 緊那羅。文句。亦名真陀羅。此云疑神。什曰 秦言人非人。似人而頭上有角。人見之言人 耶非人耶。因以名之。亦天伎神也。小不及乾
闥婆新云歌神。是諸天絲竹之神。
[1079c11] 摩睺羅伽。亦云摩呼羅伽。此云大腹行。什 曰是地龍而腹行也。肇曰大蟒神腹行也。淨 名疏云。即世間廟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毀
戒邪諂。多嗔少施。貪嗜酒肉。戒緩墮鬼神。多 嗔蟲入其身而唼食之。亦名莫呼洛。諸經云 人非人者。天台云。此乃結八部數爾。
四魔篇第十五
[1079c18] 大論云。魔有四種。煩惱魔。五眾魔。死魔。天 子魔。煩惱魔者。所謂百八煩惱等分別。八萬 四千諸煩惱。五眾魔者。是煩惱業和合因緣
得是身四大及四大造色眼根等。是名色眾。 百八煩惱等諸受和合。名為受眾。小大無量 無所有想分別和合。名為想眾。因好醜心
發。能起貪欲。瞋恚等心相應不相應法。名為 行眾。六情六塵和合故。生六識。是六識分別 和合。無量無邊心。是名識眾。死魔者。無常因
緣故。破相續五眾壽命。盡離三法。識斷壽故。 名為死魔。天子魔者。欲界主深著世間樂。用 有所得。故生邪見。憎嫉一切賢聖涅槃道法。
是名天子魔。瑜伽論云。由蘊魔遍一切隨逐 義。天魔障礙義。死魔煩惱魔。能與生死眾生。 作苦器故。今謂煩惱魔。是生死因也。五陰魔
死魔。是生死果也。天魔是生死緣也。又罵意 經。有五魔。一天魔。二罪魔。三行魔。四惱魔。 五死魔。輔行云。苦空無常無我四。是界外魔。
煩惱五陰死天子四。是界內魔。淨名疏云。降 魔即破愛論。摧外即破見論。但愛見有二。界 內即波旬六師之徒。界外即二乘及通菩薩。
大品云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成就二法。魔不 能壞。何等為二。觀一切法空。不捨一切眾生。 須菩提。菩薩。成就此二法。魔不能壞大經四
依品。四依驅逐魔云。夫魔波旬。若更來者當 以五繫繫縛於汝。章安疏云。繫有二種。一者 五屍繫。二者繫五處。五屍繫者。如不淨觀。治
於愛魔。五處如理治於見魔。五屍表五種不 淨觀。五繫表五觀門。
[1080a18] 魔羅。大論云。秦言能奪命。死魔實能奪命。 餘者能作奪命因緣。亦能奪智慧命。是故名 殺者。又翻為障。能為修道。作障礙故。或言惡
者。多愛欲故。垂裕云。能殺害出世善根。第六 天上別有魔羅所居天。他化天接。輔行云。 古譯經論。魔字從石。自梁武來。謂魔能惱人 字宜從鬼。
[1080a25] 波旬。訛也。正言波卑夜。此云惡。釋迦出世 魔王名也。什曰。秦言殺者。常欲斷人慧命故。 亦名惡中惡。惡有三種。一曰惡。若以惡加己。
還以惡報。是名為惡。二曰大惡。若人不侵。 己無故加害。是名大惡。三曰惡中惡。若人來 供養恭敬。不念報恩。而反害之。是名惡中惡。
魔王最甚也。諸佛常欲令眾生安隱。而反壞 亂。故言甚也。肇曰。秦言或名殺者。或云極 惡。斷人善因名殺者。違佛亂僧。罪莫之大。故
名極惡也。涅槃疏云。依於佛法而得善利。不 念報恩反欲加毀。故云極惡。亦名波旬踰。此 云惡也。常有惡意。成惡法故。
[1080b08] 鴦寠 (瞿庾) 利魔羅。西域記云。唐言指鬘。舊 曰央掘摩羅。訛也。殺人取指。冠首為鬘。鴦崛
摩鬘經云。師教殺人限至于百。各貫一指。以 鬘其頭。又翻一切世間現。
[1080b12] 魔登伽。長水云。義翻本性。楞嚴云性比丘 尼是也。又過去為婆羅門女。名為本性。今從 昔號。故曰性比丘尼。孤山云。以初見性淨明
體。乃立嘉名。淨覺云。名為本性。出摩登伽經。 據摩鄧女經。女之母名。摩鄧耳。又云摩登。皆 梵音奢切。應法師云摩登伽。具云阿徒多摩
登祇旃陀羅。摩登祇。女之總名。阿徒多。女 之別名。此女卑賤。常掃市為業。用給衣食。
[1080b20] 頭師。此云惡瞋。迦葉佛時魔名。
[1080b21] 室利毱多。西域記云。唐言勝密。以火坑毒 飲。請佛欲害。
◎
◎趣篇第十六
[1080b24] 楞嚴云。復有從人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 妄念存想。固形游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種 仙。梵語茂泥。此云仙。釋名云。老而不死曰
仙。仙遷也。遷入山也。故制字人傍山也。莊子 云。千歲厭世。去而上仙。抱朴子云。求仙者。 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不修而但
務方術。終不得長生也。高僧傳云。純陀西域 人。年六百歲不衰。唐代宗從之。求留年之道。 陀曰。心神好靜。今為塵境 汩 之。何從冥寂乎。
若離簡靜。外欲望留年。如登木采芙蓉。其可 得耶。陛下欲長年。由簡潔安神。神安則壽永。 寡欲則身安。術斯已往。貧道所不知也。而言
趣者。婆沙毘曇皆云。趣者到義。乃仙人所到 之處也。
[1080c09] 阿斯陀。或云阿夷。此翻無比。又翻端正。大 論云。阿私陀仙。白淨飯王言。我以天耳聞諸 天鬼神說。淨飯王生子有佛身相。故來請見。
王大歡喜。勅諸侍人將太子出。侍人答王。太 子小睡。時阿私陀言。聖王常警一切。施以 甘露。不應睡也。即從座起。詣太子所。抱著
臂上。上下相之。相已涕零。不能自勝。王大不 悅。問相師曰。有何不祥涕泣如是。仙人答言。 假使天雨金剛大山。不能動其一毛。豈有不
祥。太子必當作佛。我今年暮。富生無色天上。 不得見佛。不聞其法。故自悲傷耳。
[1080c20] 羼提。此云忍辱仙。西域記云。瞢羯釐城東。 有大窣堵波。是忍辱仙。被歌利王割截之處。 發軫問輔行。引此明三藏忍度滿相。金剛所
說其義云何。答割截是同。但隨藏衍說忍為 異。藏謂伏惑。正修事忍。衍謂斷惑。達事即 空。亦猶儒童見燃燈佛通於四教。行因之相。
[1080c26] 阿羅羅迦摩羅。亦名羅勒迦藍。
[1080c27] 欝陀羅羅摩子。亦云欝頭藍弗。此云猛喜。 又云極喜。中阿含羅摩經云。我為童子時。年 二十九。往阿羅羅迦摩羅所。問言依汝法行
梵行可不。答言無不可。云何此法自知證。仙 言我度識處。得無所有處。即住遠離處。修 證得已更往仙所。述己所得。仙問汝已證無
所有處耶。我之所得汝亦得耶。即共領眾。又 自念此法。不趣智慧。不趣涅槃。寧可更求安 隱處耶。是故更往欝陀羅羅摩子所云。我欲
於汝法中學。彼。答無不可。問曰自知證耶。答 我度無所有處。得非想定。我久證得。便修得 之。乃至領眾等。復念言此法不至涅槃。即往
象頭山鞞羅梵志村尼連禪河邊。誓不起座。 即得無上安隱涅槃。
[1081a12] 婆藪。 (思苟切) 方等陀羅尼經云。爾時婆藪從 地獄出。將九十二億罪人來。詣娑婆世界。十
方亦然。于時文殊師利。語舍利弗。此諸罪 人。佛未出時。造不善行。經於地獄。因於華聚 放大光明。承光而出 (云云) 。婆者言天。藪言慧。
云何天慧之人。地獄受苦。又婆言廣。藪言通。 又婆言高。藪言妙。又婆言斷。藪言智。又婆言 剛。藪言柔。又婆言慈。藪言悲。
[1081a20] 佉盧虱 (音瑟) 吒。隋言驢脣。此乃大仙人名。
[1081a21] 殊致阿羅娑。隋言光味。般若燈論云。聲聞 菩薩等。亦名仙。佛於中最尊上故。已有一切 波羅蜜多功德。善根彼岸。故名大仙。
人倫篇第十七
[1081a25] 天界著樂。四趣沈苦。故此五道。非成佛器。由 是諸佛唯出人間。如智論云。若菩薩行般若 者。從初發心。終不墮三惡道。常作轉輪聖王。
多生欲界。何以故。以無色界無色故不可教 化。色界中。多味著禪定樂。無厭惡心故。亦不 生。欲天妙。五欲多。故在人中世世以四事。攝
眾生等。故論誡曰。三惡道眾生。不得修道業。 既得此人身。當勉自利益。覽此集者。宜警覺 焉。
[1081b05] 摩 㝹 舍喃 (女凾切) 。大論此云人。法苑云。人者 忍也。於世違順情能安忍。孔子曰。人者仁也。
禮記曰。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周書云。惟 人萬物之靈。孔安國云。天地所生。惟人為貴。 今謂。若無善因。奚感美報。言善因者。謂五戒
也。一不殺戒。常念有情皆惜身命。恕己慜彼。 以慎傷暴。二不盜戒。不與私取。是為偷盜。義 既非宜。故止攘 (汝陽) 竊。三不邪婬。女有三護
法亦禁。約守。禮自防。故止羅欲。四不妄語。 覆實言虛。誑他欺自。端心質直。所說誠實。五 不飲酒。昏神亂性。酒毒頗甚。增長愚癡。故
令絕飲。原佛五戒本化人倫。與儒五常其義 不異。不殺即仁。不盜即義。不婬即禮。不妄語 即信。不飲酒即智。故梵摩喻經曰。為清信士。
守仁不殺。知足不盜。貞潔不婬。執信不欺。盡 孝不醉。當以意解。勿執名別。又四分律。明受 五戒。分四種異。但受三歸。名無分優婆塞。或
受一戒。名少分優婆塞。受二三四。名多分優 婆塞。具受五戒。名滿分優婆塞。其如五戒全 缺。則人間之路。終不復生。以此五戒是大小
乘尸羅根本故。經云五戒者。天下大禁忌。若 犯五戒。在天違五星。在地違五岳。在方違五 帝。在身違五藏。故佛成道。未轉法輪。先為提
謂。授五戒法。號曰人乘。居五乘首。由茲五戒。 超出三塗。取運載義。以立乘名。古師通漫。稱 人天教。天台謂。無詮理破惑之功。不得名為
教矣。嵩輔教編罔究名義。立二種教。一曰世 教。二出世教。指人天乘名曰世教。斯恣胸臆 而戾祖教。今謂。三教立名。義意各異。且儒宗
名教者。元命包云。教之為言傚也。上行之下 傚之。此以下所法傚名教。道家名教者。老子 云。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此寄教名。而顯
無為。釋氏名教者。四教義云。說能詮理。化轉 物心。故言教也。化轉有三義。一轉惡為善。二 轉迷成解。三轉凡成聖。所言詮理者。藏通二
教。詮真諦理。別圓二教詮中道理。良以如來 依理而立言。遂令群生修行而證理。故佛聖 教。是出世法。不可妄立世教之名。問所詮中
道為指何法。答如輔教云。夫大理者。因常 道之至。謂此大理。是本始二覺也。今評本始 二覺。雖理智圓融。既名為覺。正從智立。所以
經云。本覺明妙。又本始二覺。分別言之。屬生 滅門。故起信云。是心生滅因緣相。能示摩訶 衍自體相用故。所詮之理。屬真如門。故起信
云。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訶衍體。故此乃對事 揀理。若約即事說理。理性無體。全依無明。無 明無體全依法性。就此相即之義。則指無明
為所詮理。由茲教理。是吾宗之綱紀。故寄人 乘辨梗概也。
[1081c25] 摩 㝹 賒。文句此云意。昔頂生王初化。諸有 所作。當善思惟。善憶念即如王教。諸有所
作。先思惟憶念。故名為意。又人能息意能修 道。得達分。又人名慢。五道中多慢。毘曇論 云。何故人道。名摩 㝹 沙。此有八義。一聰明。
二為勝。三意微細。四正覺。五智慧增上。六 能別虛實。七聖道正器。八聰明業所生故。
[1082a03] 補特伽羅。或福伽羅。或富特伽羅。此云數 取趣。謂諸有情起惑造業。即為能取當來 五趣。名之為趣。古譯為趣向。中陰有情。趣往
前生故。俱舍云。未至應至處。應至處即六趣 也。又論云。死生二有中五蘊名中有。故謂為 趣。涅槃云。中有五陰。非肉眼見天眼所見。瑜
珈論說八種人執。第六名補特伽羅。謂數數 取諸趣故。或死於此能生於彼。正能生者。即 是人執。又翻有情。又翻人。大毘婆沙論。佛言
有二補特伽羅。能住持正法。謂說者行者。若 持教者。相續不滅。能令世俗正法久住。若持 證者。相續不滅。能令勝義正法久住。持正法
人有二。一持教法者。謂讀誦解說經律論等。 二持正法者。謂能修證無漏聖道。
[1082a17] 僕呼繕那。或薩多婆。或禪 (是戰) 豆。或禪兜。 此云眾生。摩訶衍云。謂意及意識。一切眾染。
合集而生。故名眾生。而別自體。唯依心為體。 同性經佛言。眾生者。眾緣和合名曰眾生。所 謂地水火風空識名色。六入。因緣生。楞伽。
王言。世尊。彼眾生者。以何為本。依何而住。 以何為因。佛言。此眾生者。無明為本。依愛而 住。以業為因。楞伽王言世尊。業有幾種。佛
言。業有三種。何等為三。謂身口意業。又釋論 明眾生有三聚。一者正定。必入涅槃。二者邪 定。必入惡道。三者不定。能破顛倒者名正定。
不能破顛倒者名邪定。得因緣能破。不得則 不能破。是名不定。漢書中眾生去呼。釋氏相 承平呼也。
[1082b02] 逋 (博孤) 沙。或富樓沙。正言富盧沙。此云丈 夫。大戴禮云。丈者長也。夫者扶也。言長制萬
物。以道扶接也。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 能戚。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又翻士夫。 傳云。通古今。辨然否。謂之士。數始於一終
於十。孔子曰。推一合十為士。詩傳云。士事 也。白虎通曰。士者任事之稱也。周禮。天子有 元士。中士。下士。涅槃云。是大乘典。有丈夫
相。所謂佛性。若人不知。是佛性者。則無男 相。皆名女人。
[1082b12] 迦羅越。大品經中。居士是也。楞嚴云。愛談 名言清淨自居。普門疏。以多積財貨。居業豐 盈。謂之居士。鄭康成云道藝處士。
[1082b15] 婆羅。隋言毛道。謂行心不定。猶如輕毛隨風 東西。魏金剛云。毛道凡夫。應法師云。梵語嚩 羅。此云毛。婆羅此云愚。梵音相近。譯人致謬。
正言婆羅必栗託仡那。此翻愚異生。愚癡闇 冥。無有智慧。但起我見。不生無漏。亦名嬰愚 凡夫。凡夫者義譯也。梵言婆羅必利他伽闍
那。此云小兒別生。以癡如小兒。不同聖生也。
[1082b22] 鄔 (安古) 波弟鑠。此云父母。楊子云。父母子之 天地與。無天何以生。無地何以形。摭華云。天
懸象。地載形。父受氣母化成。詩曰。哀哀父 母。生我劬勞。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 恤。入則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育
我。長我畜我。顧我復我。出入復我。欲報之 恩昊天罔極。梵網經云。孝順父母師僧三寶。
[1082b29] 阿摩。此云女母。
[1082c01] 蘇弗窒 (竹栗) 利。此云善女。
[1082c02] 波帝。此云夫主。大論云。一切女身。無所繫 屬。則受惡名。女人之體。幼則從父母。少則 從夫。老則從子。
[1082c05] 婆梨耶。此云婦。說文。婦與己齊者。婦服也。 從女持帚洒掃也。或稱命婦者。夫尊於朝妻 榮於室。
[1082c08] 阿那他。此云非正伎人。帝王略論曰。習與 正人居。不能無正。猶生長齊地。不能不齊言 也。習與不正人居。不能無不正。猶生長楚地。
不能不楚言也。易曰。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譙子曰。夫交人之道。猶素之白也。染之以朱 則赤。染之以藍則青。大戴禮曰。與君子游
苾乎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 之化矣。與不善人居乎如入鮑魚之肆。久而 不知其臭。與之變矣。
[1082c17] 鳩那羅。此云惡人。亦云不好人。蜀先主臨 終謂太子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 不為。孔子云。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尚書
曰。彰善癉 (徒丹) 惡。樹之風聲。曾子云。人之好 善。福雖未至。去禍遠矣。人之為惡。凶雖未 至。去福近矣。辨魔書云。見善養育。如雨露之
被草木。遇惡勦絕。若鷹鸇之逐鳥雀。罵意經 云。人所作善惡有四神知之。一者地神。二者 天神。三者旁人。四者自意。涅槃經明十六種
惡。一為利餧食羔羊肥已轉賣。二為利買已 屠殺。三為利餧養猪豚肥已轉賣。四為利買 已屠殺。五為利餧養牛犢肥已轉賣。六為利
買已屠殺。七為利養鷄令肥。肥已轉賣。八為 利買已屠殺。九釣魚。十獵師。十一劫奪。十二 魁膾。十三網捕飛鳥。十四兩舌。十五獄卒。十 六呪籠。
[1083a04] 究磨羅浮多。應法師云。是彼八歲已上。乃 至未娶之者總名。
[1083a06] 拘摩羅。西域記云。唐言童子。釋名云。十五 曰童。故禮有陽童。牛羊之無角曰童。山無草 木曰童。言人未冠者似之云耳。
[1083a09] 般吒。應言般荼迦。此云黃門。
[1083a10] 扇搋。勅皆切。或扇荼。此云生天然。生者 男根不滿。
[1083a12] 留拏。此云犍。 (居言切) 或作劇。以刀去勢也。
[1083a13] 伊梨沙掌拏。此云妬。因見他婬。方有妬心 婬起。
[1083a15] 半擇迦。此云變。今生變作。
[1083a16] 博叉。此云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此依四分 律出。
[1083a18] 扇提羅。此云石女。無男女根故。
[1083a19] 槃大子。此出楞伽。若大乘入楞伽。則云石 女兒。
[1083a21] 馱索迦。此云奴。說文云。男入罪曰奴。女入 罪曰婢。風俗通云。古制無奴婢。即犯事贓 (則即)
者被贓罪。沒入官。為奴婢。獲者逃亡。獲 得為奴婢。
[1083a25] 旃陀羅。此云屠者。正言旃荼 (音途) 羅。此云 嚴熾。謂惡業自嚴。行時搖鈴。持竹為幖 (音標) 幟
(尺志切通俗文云。徽號曰幖。私記曰。幟謂以綘帛書著背上曰徽。廣雅云播也) 。故若 不爾者。王必罪之。法顯傳云。名為惡人。與人
別居。入城市則擊竹自異。人則避之。或帶 之。人皆怖畏。
[1083b02] 樓由。此云愛。力士名也。
[1083b03] 譚 (徒紺) 婆。此云食狗肉人。
[1083b04] 羯恥那。此云煮狗人。
[1083b05] 薩拘盧楴徒帝切此云賣姓也。
[1083b06] 犍坻。翻續。
[1083b07] 那羅。翻上伎戲。
長者篇第十八
[1083b09] 西土之豪族也。富商大賈。積財鉅萬。咸稱長 者。此方則不然。蓋有德之稱也。風俗通云。春 秋末。鄭有賢人。著一篇。號鄭長者。謂年耆德
芥事長於人。以之為長者。韓子云。重厚自 居曰長者。天台文句云。長者十德。一姓貴。姓 則三皇五帝之裔。左貂 (都寮) 右插之家。二位
高。位則輔弼。丞相。鹽梅阿衡。三大富。富則 銅陵。金谷。豐饒。侈靡。四威猛。威則嚴霜隆 重不肅而成。五智染。智則胸如武庫權奇超
拔。六年耆。年則蒼蒼稜稜。物儀所伏。七行 淨。行則白珪無玷。所行如言。八禮備。禮則節 度庠序。世所式瞻。九上歎。上則一人所敬。十
下歸。下則四海所歸。淨名疏云。國內勝人。稱 為長者。必是貴族。雖是貴族。爵位卑微。不稱 姓望。雖是高位。貧無財德。世所不重。雖財充
積。無寵不威。物不敬畏。雖有大勢。神用暗 短。智人所輕。雖有神解明鑒。而年在幼。物情 不揖。雖年耆貌皓。內行廝 (音斯) 惡。人所鄙怪。
雖操行無瑕。而外缺禮儀。無可瞻愛。雖進止 容與。若上人不睦。名不徹遠。雖豪貴歌詠。無 恩及下。物所不祟。故具十德方稱長者。
[1083c01] 須達多。亦云修達多。或婆須達多。西域記 云。唐言善施。或名樂施。舊曰須達。訛也。正 名蘇達多。勝軍王大臣。仁而聰敏。積而能散。
賑乏濟貧。哀孤 卹 老。時美其德。號給孤獨。孟 子曰。老而無妻曰鰥。 (古頑) 老而無夫曰寡。老 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
窮民。而無告者。今此長者給濟孤獨之人。名 給孤獨。
[1083c09] 邠 (彼貧) [怡-台+互] 直尼切正云阿那他。擯荼陀。揭 利呵跛底。阿那他云無依。亦名孤獨。擯荼
陀此云團施。好施孤獨。因以為名。
[1083c12] 耆婆。或云耆域。或名時縛迦。此云能活。又 云故活。影堅王之子。善見庶兄。奈女所生。 出胎即持針筒藥囊。其母惡之。即以白衣裹
之。棄于巷中。時無畏王乘車。遙見乃問之。有 人答曰。此小兒也。又問死活耶。答云故活。王 即勅人。乳而養之。後還其母。四分律云。耆婆
初詣得叉尸羅國。姓阿提梨。字賓迦羅。而學 醫道。經于七年。其師即便以一籠器及掘草 之具。令其於得叉尸羅國面一由旬。求覓諸
草。有不是藥者持來耆婆如教即於國內面 一由旬。周竟求覓。所見草木盡皆分別。無有 草木非是藥者。師言汝今可去。醫道已成。我
若死後次即有汝。耆婆經云。耆婆童子。於貨 柴人所。大柴束中見有一木光明徹照。名為 藥王。倚病人身。照見身中一切諸病。
[1083c27] 瞿央羅。此云守護心。舊曰瞿師羅。此譯美 音。
[1083c29] 郁伽。此云威德。
[1084a01] 珊檀那。此云護彌。
外道篇第十九
[1084a03] 俱舍玄義云。學乖諦理。隨自妄情。不返內覺。 稱為外道。均聖論云。蔽理之徒。封著外教。辯 正論曰。九十五種。騰翥 (之庶)
於西戎。三十六 部。淆亂於東國。垂裕云。準九十六外道經。於 中一道是正。即佛也。九十五皆邪。華嚴大論。 九十六。皆邪者以大斥小故。百論云。順聲聞
道者。皆悉是邪。
[1084a10] 婆羅門。普門疏云。此云淨行。劫初種族。山 野自閑。故人以淨行稱之。肇曰。奏言外意。其 種別有經書。世世相承以道學為業。或在家。
或出家。多恃己道術。我慢人也。應法師云。此 訛略也。具云婆羅賀磨拏。義云承習梵天法 者。其人種類。自云從梵天口生。四姓中勝。獨
取梵名。唯五天竺有。餘國即無。諸經中梵志 即同此名。正翻淨裔。稱是梵天苗裔也。
[1084a18] 一闡提。大眾所問品。純陀問佛。一闡提者 其義云何。佛告純陀。若有比丘及比丘尼優 婆塞優婆夷。發麁惡言。誹謗正法。造是重業
永不改悔。心無慚愧。如是等人。名為趣向一 闡提道。若犯四重作五逆罪。自知定犯如是 重事。而心初無怖畏慚愧不肯發露。於佛正
法無護惜建立之心。毀訾輕賤言多過咎。如 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闡提道。若復說言。無佛 法眾。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闡提道。梵行品
云。一闡提者。不信因果。無有慚愧。不信業 報。不見現在及未來世。不親善友。不隨諸佛 所說教誡。如是之人名一闡提。德王品云。一
闡名信。提名不具。信不具故名一闡提。入楞 伽經曰。一闡提有二種。一者焚燒一切善根。 二者憐愍一切眾生。作盡一切眾生界願。大
慧云何。焚燒一切善根。謂謗菩薩藏。作如是 言。彼非隨順修多羅毘尼解脫說。捨諸善根。 是故不得涅槃。大慧憐愍眾生。作盡眾生界
願者。是為菩薩。菩薩方便作願。若諸眾生不 入涅槃者。我亦不入涅槃。又梵語闡底迦。此 云多貪。阿闡底迦。此云無欲。阿顛底迦。此云
極惡。唯識樞要云。一名一闡底迦。是樂欲義。 樂生死故。二名阿闡底迦。是不樂欲義。不樂 涅槃故。三名阿顛底迦。名為畢竟。以畢竟無
涅槃性故。他謂一闡底迦。即焚燒一切善根。 二阿闡底迦。即菩薩大悲。三阿顛底迦。即無 性闡提。故樞要云。瑜珈唯識。說於無性一
種闡提。又云。無種性者。現當畢竟。二俱不成 (此依相宗) 。
[1084b18] 娑毘迦羅。亦云劫毘羅。此云金頭。或云黃 髮。食米臍外道。應法師云。舊言食米屑也。外 道修苦行。合手大指及第三指。以物縛之。往
至人家舂穀簸 (補過) 米處。以彼縛指。拾取米 屑。聚至掌中。隨得多少。去以為食。若全粒 者。即不取之。亦名 [孚*鳥] (音孚)
鳩行。外道拾米如 [孚*鳥] 鳩行也。
[1084b25] 瞿伽離。亦名瞿波利。或名俱迦利。此云惡 時者。調達弟子。因謗身子目連。梵王與佛訶 之。不受身瘡即死。入大地獄。緣出大論十三
蘇氣怛羅。此云善星。羅云庶兄。佛之堂弟。庶 兒故說為子。佛與迦葉往善星所。善星遙見。 生惡邪心。生身陷入至阿鼻獄。
[1084c02] 離車。翻為皮薄。又云同皮。或名彌戾車。此 翻仙族王。又云邊地主。又云傳集國政。其國 義讓。五百長者。遞為國主。故云傳集國政。出
外為邊地主。又云邊夷。無所知者。西記云。名 栗呫 (昌栗) 婆子。舊訛云離車。
[1084c07] 彌戾車。興福曰。惡見也。資中曰。應是邊邪 不正見。死墮邊地下賤也。長水曰。此樂垢穢 人。亦名蔑戾車。彌離車。
[1084c10] 演若達多。此云祠授。證真曰。此人從神祠 乞得。故名祠授。
[1084c12] 迦毘羅。梁言青色。亦名劫畢羅。翻黃色。輔 行曰。此云黃頭。頭如金色。又云頭面俱如金 色。造僧佉論。具如下出。
[1084c15] 跋闍。此云避。善見律云。毘舍離王及夫人。未 登位時。共牧牛兒。出門游戲。乃以脚 [跳-兆+習] 牧牛
人兒。其兒泣向父母說云。此無父母子。脚 [跳-兆+習] 我等。父母答云。汝等各自避去。因此戲處。名 為跋闍。故翻為避。滅後百年。跋闍比丘。擅行
十事。舍那迦那白於七百。往毘舍離。重結毘 尼舉跋闍過。
[1084c22] 薩遮尼乾。此云離繫。自餓外道。尼乾亦翻 不繫。拔髮露形。無所貯蓄。
[1084c24] 先尼。亦云西儞迦。此翻有軍外道。
六師篇第二十
[1084c26] 什師云。三種六師。合十八部。第一自稱一切 智。四教義云。邪心見理發於邪智。辯才無礙。 第二得五神通。四教義云。得世間禪。發五神
通。亦有慈悲忍力。刀割香塗心無憎愛。第三 誦四韋陀經。四教義云。博學多聞。通四韋陀 十八大經。世間吉凶。天文地理。醫方卜相。無
所不知。淨名疏。將此三種約六師。一師有三。 三六十八種外道師也。輔行云。六師元祖。是 迦毘羅。支流分異。遂為六宗。故今此集。列六 師焉。
[1085a07] 富蘭那迦葉。什曰。迦葉母姓也。富蘭那字 也。其人起邪見。謂一切法。無所有。如虛空不 生滅也。肇曰。其人起邪見。謂一切法。斷滅性
空。無君臣父子忠孝之道也。事鈔云。色空外 道。以外道用色破欲有。以空破色有。謂空至 極。
[1085a13] 末迦黎拘賒黎。末伽黎。此云不見道。什曰。 末伽黎字也。拘賒黎。是其母也。肇曰。其人起 見謂。眾生苦樂。不因行得。皆自然耳。淨覺
謂。計自然者亦是斷滅自然。然是也。自如是 也。婆沙云。法應爾不可改易。不可徵詰。是法 爾義。自然與法爾同。
[1085a19] 刪闍夜毘羅胝。竹尼切。刪闍夜。此云正勝。 毘羅胝。此云不作。什曰。刪闍夜字也。毘羅胝 母名也。其人起見。謂要久逕生死。彌歷劫數。
然後自盡苦際也。肇曰。其人謂道不須求。逕 生死劫數。苦盡自得。如轉縷 (力主) 圓於高山。 縷盡自止。何假求也。疏又云。八萬劫滿。自然 得道。
[1085a26] 阿耆多翅舍欽婆羅。什曰。阿耆多翅舍字 也。欽婆羅。麁衣也。其人起計。非因計因。著 麁皮衣。及拔髮煙熏鼻等。以諸苦行為道也。
肇曰。翅舍欽婆羅。麁弊衣名也。其人著弊衣 自拔髮。五熱炙身。以苦行為道。謂今身併受 苦後身常樂。
[1085b03] 迦羅鳩馱迦旃延。迦羅鳩馱。此云牛領。迦 旃延。此云翦髮。肇曰。姓迦旃延。字迦羅鳩 馱。其人謂諸法。亦有相亦無相。
[1085b06] 尼犍陀若提子等。尼犍。此翻離繫。肇曰尼 犍陀。其出家總名也。如佛法出家名沙門。若 提母名也。其人謂罪福苦樂。本自有定因。要
當必受。非行道所能斷也。輔行引什肇注。與 涅槃經。以辨同異。後學詳覽。天台四念處云。 阿毘曇中。明三種念處。謂性共緣。對破此三
外道。有人釋。性念處。謂觀無生淺名為相。深 細觀無生見細法皆生死苦諦。名性念處。有 人專用慧數。緣無生空理。發真斷結。得慧解
脫羅漢。對破邪因緣。無因緣顛倒執性。一切 智外道也。共念處者。以禪定助道。正助合修。 亦名事理共觀。發得無漏三明六通。成俱解
脫羅漢。對破根本愛慢。得五神通外道也。緣 念處者。緣佛三藏十二部文言及一切世間 名字。所緣處廣非如支佛出無佛世不稟聲
教。但以神通。以悅眾生。不能說法。緣念處 人。了達根性。善知四辯。堪集法藏。成無礙大 羅漢。對破世間韋陀外道。
◎鬼神篇第二十一
[1085b25] 鄭玄云。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 之鬼。尸子云。天神曰靈。地神曰祇。人神曰 鬼。鬼者歸也。故古人以死人為歸人。婆沙云。
鬼者畏也。謂虛怯多畏。又威也。能令他畏其 威也。又希求名鬼。謂彼餓鬼。恒從他人。希求 飲食。以活性命。光明疏云。神者能也。大力
者。能移山填海。小力者。能隱顯變化。肇師 云。神受善惡雜報。見形勝人劣天。身輕微難 見。淨名疏云。皆鬼道也。正理論說。鬼有三種。
一無財鬼。亦無福德。不得食故。二少財鬼。少 得淨妙飲食故。三多財鬼。多得淨妙飲食故。 此三種中復各有三。初無財三者。一炬口鬼。
謂火炬炎熾。常從口出。二針咽鬼。腹大如山。 咽如鍼孔。三臭口鬼。口中腐臭自惡受苦。少 財三者。一針毛鬼。毛利如針行便自刺。二臭 毛鬼。毛利而臭。三大癭
(於郢) 鬼。咽垂大癭自 決噉膿。多財三者。一得棄鬼。常得祭祀所棄 食故。二得失鬼。常得巷陌所遺食故。三勢力
鬼。夜叉羅剎。毘舍闍等。所受富樂。類於人 天。正理論云。諸鬼本處。琰魔王界。從此展 轉散趣餘方。長阿含云。一切人民。所居舍宅。
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兒市肆。及丘塚間。 皆有鬼神。無有空者。凡諸鬼神。皆隨所依。即 以為名。依人名人。依村名村。乃至依河名河。
一切樹木極小如車軸者。皆有鬼神依止。世 品云。鬼以人間一月為一日。乘此成月歲。彼 壽五百年。由諂誑心。作下品五逆十惡。感此 道身。
[1085c24] 琰 (以再) 魔。或云琰羅。此翻靜息。以能靜息 造惡者。不善業故。或翻遮。謂遮令不造惡故。
或閻磨羅。經音義應云。夜磨盧迦。此云雙。世 鬼官之總司也。亦云閻羅焰魔。聲之轉也。亦 云閻魔羅社。此云雙王。兄及妹皆作地獄主。
兄治男事。妹治女事。故曰雙王。或翻苦樂並 受。故云雙也。婆沙顯揚并正法念。皆言鬼趣 所收。瑜珈地獄趣收。又瑜珈論問。焰摩王
為能損害。為能饒益。名法王。答由饒益眾生 故。若諸眾生執到王所。令憶念故。遂為現彼 相似之身。告言汝等自作。當受其果。由感那
落迦。新業更不積集。故業盡已脫那落迦。是 故焰摩。由能饒益諸眾生。故名法王。論云。此 贍部洲下。過五百踰繕那。有焰魔王國。縱廣 亦爾。
[1086a10] 閃多。此云鬼。立世論云。鬼道名閃多。為閻 摩羅王。名閃多故。其生與王同類。故名閃多。
[1086a12] 闍黎哆。此云祖父。文句云。眾生最初。生彼 道。名祖父。後生者。亦名祖父。妙樂云。亦是 後生者之祖父也。
[1086a15] 薜 茘多。應法師云。正言閉麗多。此云祖父 鬼。或言餓鬼。餓鬼劣者。孔雀經作俾 (卑寐) 禮 多。
[1086a18] 富單那。此云臭餓鬼。主熱病鬼也。亦名富 多羅。
[1086a20] 迦吒富單那。此云奇臭餓鬼。
[1086a21] 鳩槃茶。亦云槃查。亦云俱槃荼。此云甕形。 舊云冬瓜。此神陰如冬瓜。行置肩上。坐便踞 之。即厭魅鬼。梵語烏蘇慢。此云厭。字苑云。
厭眠內不祥也。蒼頡篇云。伏合人心。曰厭。論 衡曰。臥厭不寤者也。字本作厭。後人加鬼。
[1086a26] 毘舍闍。亦云毘舍遮。又云畢舍遮。又云毘 舍支。又臂舍柘。此云啖精氣。噉人及五穀之 精氣。梁言顛鬼。
[1086a29] 毘舍佉。或鼻奢佉。此云別枝。即是氐宿。以 生日所值宿為名。
[1086b02] 彌栗頭韋陀羅。此云妙善主。厭禱鬼。
[1086b03] 彌栗頭虔伽他。此云善品。主蠱毒也。左傳云。 皿蟲為蠱。說文云。腹中蟲也。
[1086b05] 遮文茶。舊云嫉妬女。又曰怒神。即役使鬼也。
[1086b06] 烏芻瑟摩。資中此云火頭。此力士觀火性得 道。故以名也。
[1086b08] 頻那夜迦。舊云頻那是豬頭。夜迦是象鼻。 比二使者。
[1086b10] 惡祁尼。或名些 (蘇計) 吉利多耶尼。此云火 神。書云。燥萬物者。莫熯乎火。然蘊木中古者
不知。至燧人氏。鑽木作火。以教天下。變生為 熟。
[1086b14] 婆庾。此云風神。書云。撓萬物者。莫疾乎風。 俱舍云。安立器世間。風輪最居下。則知世界 依風而住。此二神名出孔雀經。
[1086b17] 諾健那。此云露形神。即執金剛力士也。
[1086b18] 鉢健提。此云堅固。
[1086b19] 婆里旱。梁云力士。又梵云末羅。此云力。言 力士者。梵本無文。譯人義立。
[1086b21] 那羅延。翻鉤鎖力士 (或翻堅固) 。
[1086b22] 摩尼跋陀。翻威伏行。
[1086b23] 富那跋陀。翻集至成。
[1086b24] 金毘羅翻威如王。
[1086b25] 賓頭盧伽。翻立不動。
[1086b26] 車鉢羅婆。翻忍得脫。
[1086b27] 曇摩跋羅。翻學帝王。
[1086b28] 摩竭羅婆。翻除曲心。
[1086b29] 繡利蜜多。翻有功勳。
[1086c01] 勒那趐奢。翻調和中。
[1086c02] 劍摩舍帝。翻伏眾根。
[1086c03] 奢羅蜜帝。翻獨處快。
[1086c04] 薩多琦梨。翻大力天。
[1086c05] 波利羅睺。翻勇猛進。
[1086c06] 毘摩質多。此云高遠。
[1086c07] 睒 (失再) 摩利子。翻英雄德。
[1086c08] 波訶梨子。翻威武盛。
[1086c09] 佉羅騫馱。翻吼如雷。
[1086c10] 鳩羅檀提。翻戰無敵。
[1086c11] 醯摩跋陀。翻應舍主。
[1086c12] 地珂。梁云長。義淨譯本云地 㗚 伽。此云長 大。
[1086c14] 修涅多羅。梁言善眼。亦云蘇泥怛羅。此云 妙目。
[1086c16] 分那柯。梁言滿。
[1086c17] 設覩魯。或名爍覩嚧。此云怨家。
[1086c18] 償起羅。亦云商企羅。此云螺。
[1086c19] 訶利。亦云 喝 里。此云師子。
[1086c20] 訶利枳舍。亦云歇里鷄舍。此云師子髮。
[1086c21] 波羅赴。亦云鉢唎部。此翻自在。
[1086c22] 陀羅那。梁言持。亦云喇拏。此云能持。
[1086c23] 舜若多。沇 (音究) 疏云。未見誠釋。應是主空 神。入楞伽云。剎尼迦者。名之為空。或呿 (丘庶)
提。秦云虛空。纂要云。但無麁相之身。亦有微 妙之色。故云如來光中映令暫見。又涅槃明 虛空喻。乃立三義。一無變易。亘古騰今。時移
俗化。唯此虛空常無變易。故南本三十三云。 虛空無故。非三世攝。佛性常故。非三世攝。善 男子如來已得三菩提。所有佛性。一切佛法。
常無變易。以是義故。非三世攝。二無邊際。物 分表裏。空無內外。故無邊際。三十二云。我為 眾生。得開解故。說言佛性。非內非外。何以
故。凡夫眾生。或言佛性。住五陰中。如器中有 果。或言離陰而有。猶如虛空。是故如來。說於 中道。眾生佛性。非內六入。非外六入。內外
合故。名為中道。三無罣礙。物體質礙。空性 虛通故。三十三云。如世間中無罣礙處。名為 虛空。如來得三菩提已。於一切法。無有罣礙。
故言佛性。猶如虛空。無著云。喻虛空者。有三 因緣。一遍一切處。謂於住不住相中。福生 故。二寬廣。高大殊勝故。三無盡。究竟不窮
故。淨覺云。應以遍喻於假。寬喻於空。無盡喻 中。又楞嚴云。縱令虛空亦有名貌。虛空是名 顯色是貌。孤山釋曰。如涅槃說空有四名。謂
虛空。無所有不動無礙也。貌謂體貌。如雜集 論說。空一顯色。沇疏釋曰。小乘以明暗為體。 大乘以空一顯色及極逈色為體 (上見空名顯色下見空名逈色)
維摩疏問。此虛空譬豈有但空不可得空之 殊。答空尚不一。何得有二。若約緣盡相顯。非 不有殊。如大乘經論有破虛空之義。即可以
譬但空顯不可得空。記釋緣盡等者。謂雲霧 暗緣盡。虛空明相顯時。或見萬象或但見空。 可以喻但不但二種真也。今問虛空。空界二
名同異。答顯宗論云。內外竅隙名空界。光暗 竅隙顯色差別。名虛空界。經言。虛空無色無 見無對。當何所依。然藉光明顯了。又說於色。
得離染。時斷虛空界。俱舍云。竅隙名空界。謂 人身中諸骨節間。腹藏諸孔穴之空也。成實 論云。四大圍空。有識在中。故名為人。此以能
依身中空名空界。所依境內空。名虛空。問虛 空無邊遍一切處。光明安云虛空分界尚可 盡邊。答如楞嚴云。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
片雲點太清裏。是則眾生計乎妄想。太虛絕 於靈照。既迷妄以成空。故背覺而有限。如天 親說。有分別及無分別。皆名為識。有分別名
識識。無分別名似塵識。如楞嚴想澄成國土。 即似塵識。知覺乃眾生。即是識識。今述頌曰。 虛空生我心。我心廣無際。咄哉迷中人。云何 自拘繫。
[1087b13] 阿羅難陀。梁言歡喜。
[1087b14] 欝庾伽波羅。梁言勤守。亦云溫獨伽波羅。 此云勇進勤護。
[1087b16] 吉蔗。或名吉遮。正言訖栗著。此云所作。文 句云。起尸鬼。若人若夜叉俱有此鬼。
[1087b18] 伅 (徒損) 真。此云神人。
畜生篇第二十二
[1087b20] 切以。久蘊愚情。夭沈慧性。資種植於田野。受 驅策於邊疆。錦臆翠毛飛騰碧漢。金鱗頳尾。 游泳清波。形分萬殊。類遍五道。今示旁生。令
修正行。
[1087b24] 底栗車。此云畜生。畜 (褚六切) 即六畜也。禮記 注云。牛馬羊犬豕鷄。輔行云。攝趣不盡。以五 逆中皆遍有故。又翻畜 (許六)
生。婆沙云。畜 謂畜養。謂彼橫生。稟性愚癡。不能自立。為他 畜養。故名畜生。
[1087b29] 帝利耶瞿榆泥伽。此云旁行。此道眾生多覆 身行。婆沙云。其形旁故。其行亦旁。刊正云。 行行不正。受果報旁。負天而行。故云旁行。
[1087c03] 那伽。秦云龍。說文云。龍鱗蟲之長。能幽能 明。能小能大能長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 而入地。順也。廣雅云。有鱗曰鮫龍。有翼曰應
龍。有角曰虬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 本行集經。稱佛為龍者。謂世間有愛皆遠離 之。繫縛解脫。諸漏已盡。故名為龍。故曰那伽
常在定。無有不定時。智論云。如菩薩本身曾 為大力毒龍。若眾生在前。身力弱者。眼視便 死。身力強者氣噓乃死。此龍受一日一夜戒。
出家求靜入林樹間。思惟坐久。疲怠而臥龍 法若睡形狀如蛇。身有文章。七寶雜色。獵者 見之。便驚喜言。如此希有難得之皮。獻上國
王。以為莊飾。不亦宜乎。便以杖按其頭。以刀 剝皮。龍自思惟我力如意。傾覆此國其如反 掌。此人小物。豈能困我。我今以持戒故。不計
此身。當從佛語。於是自忍。眠目不視。閉氣絕 息。憐愍此人。一心受剝。不生悔意。既失其 皮。赤肉在地。時日大熱。踠轉土中。欲趣大
水。見諸小蟲。來食其身。為護戒故。復不敢 動。自思惟言。我今此身。以施諸蟲。為佛道 故。今以肉施。用充其身。後成佛時。當以法
施。以益其心。如是誓已。身乾命終。生忉利 天。爾時毒龍。釋迦文佛是。是時獵師。今調 達等。六師是也。諸小蟲者。初轉法輪。八萬諸 天得道者是。
[1087c28] 宮毘羅。此云蛟。有鱗曰蛟龍。抱朴子曰。母 龍曰蛟。子曰虬。山海經。蛟似蛇而四脚。小頭 細頸。
[1088a02] 叔叔邏。此云虬。符瑞圖云。黃帝時有虬龍。 黑身無鱗甲。背有名字。
[1088a04] 僧伽彼。或 [口*似] (詞孕) 多。此云師子。大論云。如 師子王。清淨種中生。深山大谷中住。方頰大
骨身肉肥滿。頭大眼長。光澤明淨。眉高而廣。 牙利白淨。口鼻方大。厚實。堅齒密齊利。吐赤 白舌。雙耳高上髦髮光潤。上身廣大。膚肉堅
著。脩脊細腰其腹不現。長尾利爪。其足安立。 以身大力從住處出。優脊嚬申。以口扣地。現 大威勢食不過時。顯晨朝相。表師子王力。又
大論明。佛說本事。有師子至。佛言是師子。鞞 婆尸佛時。作婆羅門師。見佛說法。來至佛所。 爾時大眾。以聽法故。無共語者。即生惡念發
惡罵言。此諸禿輩。畜生何異。不別好人。不知 言語。以是業故。從毘婆尸佛。至今九十一劫。 常墮畜生中。此人爾時即應得道。以愚癡故。
自作生死長久。今於佛所。心清淨故。當得解 脫。新華嚴云。譬如大師子吼小師子聞。悉皆 勇健。一切禽獸。遠避竄伏。佛師子吼。諸菩薩
等。若聞讚歎菩提心聲。長養法身。妄見眾生。 慚伏退散。法界次第云。師子奮迅者。借譬以 顯法也。如世師子奮迅。為二事故。一為奮却
塵土。二能前走却走捷疾。異於諸獸。此三昧 亦爾。一則奮除障定微細無知之惑。二能入 出捷疾無間。廣雅。奮振也。又梵云。嘶 (先奚) 字
如師子形相也。
[1088a28] 鄔波僧訶。或優婆僧伽。梁云小師子。又云 狻猊。爾雅曰。狻猊如 虦 (在姦) 貓。食虎豹。注
云即師子。出西域。大論問何以名師子座。答 是號名師子。非實師子。佛為人中師子。佛所 坐處。若床若地。皆名師子座。
[1088b04] 伽耶。或那伽。或那先。此云象。異物誌。象 之為獸。形體特詭。 (過委) 身陪數牛目不踰豕。
鼻為口役望頭若尾。馴良承教聽言則跪。 (渠 委) 素牙玉潔。載籍所美。服重致遠。唐奘三藏 傳云。西域有伽藍。以沙彌。知寺任。相傳昔有
苾芻。招命同學。遠來禮拜。見野象銜華安置 塔前。復以牙芟 (音衫) 草以鼻灑水。眾見感歎。 有一苾芻。便捨大戒。願留供養。謂眾人曰。象
是畜生。猶知敬塔。我居人類。豈覩荒殘。而不 供事。遂結宇疏地。種華殖果。雖涉寒暑不 以為勞。隣國聞之。共建伽藍。即屈知僧務。乃
為故事。大論云。如象王視。若欲回身觀時。 舉身俱轉。大人相者。身心專一。右有所觀 身心俱迴。
[1088b18] 堙羅那。此云香葉。帝釋象王名。身長九由 旬。高三由旬。
[1088b20] 瞿摩帝。此云牛。易曰。服牛乘馬引重致遠。 注云。稼穡之資。垂裕記暹云。大論曰。放牛難 陀。問佛。有幾法成熟能令牛群蕃息。有幾法
不成熟。令牛群不增不得安隱。佛答。牧牛有 十一事。頌曰。解色與相應 (二) 摩刷覆瘡痍 (二) 放 煙並茂草 (二) 安隱及度處 (二)
時宜留取餘 (二) 將 護於大牛 (一) 比丘亦如是。知四大造色一。善 別愚智相一。摩刷六情根一。善覆十善相一。
傳所誦為烟一。四意止茂草一。十二部安處 一。八聖道度處一。莫受輕賤請。名曰知時宜 一。知足為留餘一。敬護是將護一。此十一事。
即小乘附事觀心。譬喻經云。昔二兄弟。志念 各異。兄謂弟曰。卿貪家事以財為貴。吾好經 道以慧為珍。今欲捨家歸命福田。兄遂出家。
夙夜精進。得成道果。弟貪家事。命終墮牛。肥 盛甚大。客買運鹽。往還羸頓不能復前。兄游 虛空。遙見其牛。即以威神。令弟自知。遂為牛
主說其本末。賈客聞之。捨牛入寺。兄常將養。 死生忉利。
[1088c10] 朅 (去謁) 伽。此云犀牛。爾雅云。南方之美者。 梁山之犀象。注曰。犀牛皮角。象牙骨。又曰犀 似豕。注云。形似水牛。
[1088c13] 阿濕婆。此云馬。漢書西域傳云。大宛國有 高山。其上有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馬置其 下。與集生駒。皆汗血。因號天馬。李伯樂字孫
陽。行至虞之山坂遇鹽車至。有一龍馬而人 不識。用駕鹽車。遙見伯樂乃嘶。伯樂以坐下 馬易之。日行千里。淮南子云。秦穆公與伯樂
曰。子有使求馬者乎。答曰。馬不在形容。筋骨 相也。天下之馬。若減若沒。臣之子。皆下材可 告。天下之馬。有擔纏束薪者。九方堙其於馬
非臣之下也。求馬三月而反。曰得馬矣。在沙 丘牡 (莫后) 而黃。及馬至則牝 (毘忍) 而驪。公謂 伯樂曰。子所求馬者。毛色牝牡不知販矣。伯
樂太息曰。一至此乎。堙之所覩者天機也。得 其精而忘其麁。見其內而忘其外。果千里馬 也。阿含佛告比丘。有四馬。一見鞭影即便驚
悚。二觸毛乃驚。三觸肉始驚。四徹骨方覺。初 合聞他聚落無常即驚。二如聞己聚落無常 生厭。三如聞己親無常生厭。四如己身病苦
方厭。涅槃四馬喻生老病死。或名婆訶羅。此 云長毛。
[1089a04] 蜜利伽羅。此云鹿。
[1089a05] 磨多。此云母。
[1089a06] 跋羅婆駄。此云堂。
[1089a07] 悉伽羅。此云野 (音夜) 干。似狐而小形。色青 黃如狗。群行夜鳴如狼。郭璞云。射 (音夜) 干能
緣木。廣志云。巢於絕巖高木也。大論云。譬如 野干。夜半逾城。深入人舍。求肉不得。僻處睡 息。不覺夜竟。惶怖無計。慮不自免。住則畏
死。便自定心。詐死在地。眾人來見。有一人 云。我須其耳。言已截去。野干自念。截耳雖 痛但令身在。次有人言。我須其尾。便復截去。
復有人云。須野干牙。野干自念。取者轉多。或 取我頭。則無活路。即從地起奮其智力。絕踊 間關。遂得自濟。行者之心。求脫苦難。亦復如
是。生不修行如失其耳。老不修行。如失其尾。 病不修行。如失其牙。至死不修。如失其頭。輔 行記云。狐是獸一名野干。多疑善聽。顏師古
注漢書曰。狐之為獸。其性多疑。每渡河氷。且 聽且渡。故言疑者。而稱狐疑。述征記云。北風 勁河氷合。要須狐行。此物善聽。氷下無聲。然
後過河。說文云。狐妖獸也。鬼所乘。有三德。 其色中和。小前大後。死則首丘。郭氏玄中記 曰。千歲之狐為婬婦。百歲之狐為美女。然法
華云。狐狼野干。似如三別。祖庭事苑云。 野干形小尾大狐即形大。禪經云。見一野狐。 又見野干。故知異也。
[1089b01] 摩斯吒。或麼 (上聲) 迦吒。或末迦吒。此云獼 猴。本行經云。我念往昔。海中有一大虬。其婦
懷妊。思獼猴心食。夫言此事甚難。我居於海 獼猴在山。汝且容忍我當求之。時虬出岸見 猴在樹。善言慰問結為交友。我當將汝度海。
彼岸別有大林。華果豐饒。汝可下來騎我背 上。猴依虬言。俱下於水。虬即報言。我婦懷 妊。思食汝心。故將汝來。猴即誑言。何不預
說。我心適留娑羅樹上。不持將行。善友還回。 放我取心。得已却來。虬即復岸。獼猴努力。跳 上大樹其虬久停告言。速下。猴說偈言。汝虬
計校雖能寬而心智慮甚狹劣。汝但審諦自 思忖。一切眾類誰無心。六度經將虬作鼈。
[1089b14] 舍舍迦。此云兔。韓子曰。宋人耕田中有株。 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耕守株冀復得之。 路人笑矣。西域記言。劫初時有狐兔猿。異類
相悅。時天帝釋。欲驗修菩薩行者。降迹應化。 為一老夫。謂三獸曰。二三子善安隱乎。無驚 懼耶。曰涉豐草游茂林。異類同歡。既安且樂。
老夫曰。聞二三子情厚意密。忘其老弊。故此 遠尋。今正飢乏。何以饋 (渠位) 食。曰幸少留此。 我躬馳訪。於是同心虛已分路營求。狐沿水
濱銜一鮮鯉。猿於林野。采異華果。俱來至止。 同進老夫。唯兔空還。游躍左右。老夫謂曰。以 吾觀之。爾曹未和。狐猿同志各能役心。唯兔
空還。獨無相饋。以此言之。誠可知也。兔聞 譏議。謂狐猿曰。多聚樵蘇。方有所作。猿狐競 馳。銜草曳木。既已蘊崇。猛焰將熾。兔曰。仁
者我身卑劣。所求難遂。敢以微軀。充此一飡。 辭畢入火。尋即致死。是時老夫。復帝釋身。除 燼收骸傷歎良久。謂狐猿曰。一何至此。吾感
其心。不泯其跡。寄之月輪。傳于後世。
[1089c04] 曷利拏。總言麞鹿等類。
[1089c05] 迦陵頻伽。此云妙聲鳥。大論云。如迦羅頻 伽鳥。在 [穀-禾+卵] (口角) 中未出。發聲微妙勝於餘鳥。
正法念經云。山名曠野。其中多有迦陵頻 伽。出妙音聲。如是美音。若天若人。緊那羅 等。無能及者。唯除如來音聲。
[1089c10] 迦蘭陀。此云好聲鳥。形如鵲。群棲竹林。或 言鼠名。具如下出。
[1089c12] 拘耆羅。或拘翅羅。此云好聲鳥。聲好而形 醜。又云 鷀 鷗。
[1089c14] 嘶那夜。此云鷹。爾雅云。鷹隼醜。其飛也。翬 (音揮) 注曰。鼓翅翬翬然疾。孔氏志怪曰。楚文
王少時。雅好田獵。天下快狗名鷹畢聚焉。有 人獻鷹曰。非王鷹之儔。俄而雲際。有一物。凝 翔飄颻鮮白。而不辨其形。鷹見於是竦翮 (下革)
而升。矗若飛電。須臾羽墮如雪。血灑 如雨。良久有一大鳥墮地而死。度其兩翅 廣數十里。啄 (許穢) 邊有黃。眾莫能知。時博
物君子。曰此大鵬雛也。始飛焉故為鷹所制。 文王乃厚賞獻者。又言隼者。易曰王用射 (是 亦) 隼于高墉之上。孔頴達云。隼者貪殘之鳥。
鸇鷂之屬。玉篇云。祝鳩也。顏師古云。隼鷙鳥 即今之鵠 (胡骨) 也。劉向以為隼。近黑祥。貪 暴類也。
[1089c28] 臊 (蘇勞) 陀。或叔迦婆嘻。此云鸚鵡。說文云。 能言鳥也。山海經曰。黃山及數歷山有鳥焉。 其狀如鶚。 (五各)
青羽赤啄。人舌能言。名鸚鵡。 曲禮云。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 離禽獸。人而無禮。不亦禽獸之心乎。雜寶藏
經云。過去雪山有一鸚鵡。父母都盲。常取華 果。先奉父母。時有田主。初種穀時。願與眾生 而共噉食。鸚鵡於田。常 采 其穀。田主案行。見 揃
(子踐) 穀穗。便設羅網捕得鸚鵡。鳥告主言。 先有施心。故敢來 采 。如何今者而見網捕。田 主問鳥。取穀與誰。答言有盲父母。願以奉之。
田主報曰。今後常取。勿復疑難 (云云) 。佛言。爾 時鸚鵡我身是也。時田主者舍利弗是。
[1090a12] 僧 (斯 [日*曾] ) 娑。或亘娑。唐云雁。禮記云。季秋之 月。鴻雁來賓。詩傳云。大曰鴻。小曰雁。成公
賦曰。上揮翮於丹霞。下濯足於清泉。西域記 云。昔此伽藍習翫小乘漸教。故開三淨之食。 而此伽藍遵而不墜。其後三淨。求不時獲。有
苾芻經行。忽見群雁飛翔。戲曰。今日眾僧食 不充。摩訶薩埵。宜知是時。言聲未絕。一雁退 飛。當其僧前。投身自殪。 (於計) 苾芻見已。具白
眾僧。聞者悲感。咸相謂曰。如來設法。導誘隨 機。我等守愚遵行漸教。大乘者正理也。宜改 先執務從聖旨。此雁垂誡。為誠明導。宜旌厚
德建窣覩波。以瘞雁焉。或名鳧雁者。爾雅云。 鳧雁醜其足蹼。 (音卜) 注云。脚指間有幕蹼 屬相著。古今注云。鳧雁常在海邊沙上。餐沙
石。此非隨陽雁也。李巡曰。野曰鳧。家曰鶩 (音木) 迦頻闇羅。此云雉。爾雅云。雉絕有力。奮 最健鬪。類分六種。四方名異。晉武庫閉甚
密。中忽聞雉雊。張華曰。必是蛇化。開視側有 蛇蛻焉。大論云。有時閻浮提人。不知禮敬宿 舊有德。是時菩薩。作迦頻闍羅鳥。有二親友。
象與獼猴。共居畢鉢羅樹下。自相問言。我等 不知。誰應為大。象言。我昔見樹在我腹下。獼 猴言。我曾蹲地手捉樹頭。鳥言。我於畢鉢羅
林。食此樹果。子隨糞出。此樹得生。先生宿 德。禮應供養。即時大象背負獼猴。鳥在猴上。 周遍游行。禽獸人類。見皆行敬。斯乃聖人知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故敬事長。為天下之至 順也。
[1090b11] 究 (居求) 究羅。此是雞聲。鳩鳩吒。此云雞。易 林曰。巽為雞。雞鳴節時。家樂無憂。西京雜記
云。成帝時。交趾越裳國。獻長鳴雞。以刻漏驗 之。與晷度無差。田饒夫曰。夫雞戴冠文也。 足特距武也。敵鬪勇也。得食相呼義也。鳴不
失時信也。雞有五德。君猶烹而食之。其所由 來近也。楞嚴云。如雞後鳴。瞻顧東方。已有精 色。長水釋曰。雞第二鳴天將曉也。孤山釋云。
三德涅槃名曰義天。前受想盡似證尚遙。如 雞先鳴。天色猶昧。今行陰盡。唯識陰在。明悟 非久。如雞後鳴。天有精色。齊顏之推云。梁時
有人。常以雞卵白和沐。使髮光黑。每沐輒 破二三十枚。臨終但聞髮中啾啾數千雞雛 之聲。
[1090b25] 斫迦邏婆。此云鴛鴦。匹鳥也。止則相耦。飛 則相雙。鳥喻品云。一者迦隣提。二者鴛鴦。游 止共俱。不相捨離。今師釋曰。以雄喻常。雌喻
無常。生死有性善故。無常即常。如二鳥在下。 涅槃有性惡故。常即無常。如二鳥高飛。是則 在高在下。雌雄共俱。雙游並息。其義皆成。
[1090c02] 耆婆耆波迦。此翻生勝天王。云生生。或翻 命。法華云命命。雜寶藏經云。雪山有鳥名為 共命。一身二頭。識神各異。同共報命故曰命
命。佛本行經佛言。往昔雪山有二頭鳥。一頭 名迦嘍荼。一頭名憂波迦嘍荼。其優波 迦嘍荼頭。一時睡眠。近彼寤頭。有摩頭迦
樹。風吹華落。至彼寤頭。其頭自念。雖獨食華 若入腹時。俱得色力。不令彼寤。遂默食華。其 睡頭寤覺。腹飽滿。欬噦氣出。問言何處。得此
美食。寤頭具答。睡頭懷恨。後時游行。遇毒樹 華。念食此華。令二頭死。時憂波迦嘍荼頭。語 迦嘍荼頭言。汝今睡眠。我當寤住。彼頭纔睡。
即食毒華。其迦嘍荼寤覺毒氣。問何惡食。令 我不安。憂波頭言。食此毒華。願俱取死。於是 彼頭。即說偈言。汝於昔日。睡眠時。我食妙華
甘美味。其華風吹在我邊。汝返生此大嗔恚。 凡是癡人莫願見。亦莫願與癡共居。與癡共 居無利益。自損及以損他身。佛言。迦嘍荼鳥
即我身是。憂波鳥者提婆達是。
[1090c21] 舍利。此云春鸎。黃鸝也。詩曰出自幽谷。遷 于喬木。又翻云鶖鷺。鶖七曲切玉篇云水鳥 也。詩云有鶖在梁。鷺 (來胡)
爾雅注云。白鷺也。 頭翅背上皆有長翰毛。詩云。振振鷺于飛。
[1090c25] 舍羅。此云百舌鳥。
[1090c26] 迦布德迦。或迦逋。唐言鴿。西域記云。昔佛 於此為眾說法。羅者於林網捕羽族。經日不 獲。來至佛所。揚言唱曰。今日如來在此說法。
令我納捕都無所獲。妻孥飢餓。其計安在。 如來告曰。汝今熅火。當與汝食。如來是時。化 作大鴿。投火而死。羅者持歸。妻孥共食。其後
重往佛所。如來方便攝化。羅者聞法。悔過自 新。捨家修學。便。證聖果。因名所建號鴿伽 藍。
[1091a06] 摩由邏。此云孔雀文。孔雀繂羽而翱翔。 俱舍云。於一孔雀倫。一切種因相。非餘智境 界。唯一切智知。證真釋云。有情無始熏。造一
切界趣種子。在本識中。唯佛能了。且舉孔雀 一類。尚已難知。
[1091a11] 阿梨耶。此云鴟。亦作鵄同充尸切。爾雅云。 狂茅鴟。舍人曰狂。一名茅鴟。喜食鼠。大目 也。郭璞云。今鳩 (胡官)
鴟也。似鷹而白。
[1091a14] 姞栗陀。此云鷲。或揭羅闍。此云雕鷲。山海 經曰。景山多鷲。說文。鷲鳥黑色多子。師曠 云。南山有鳥。名曰羌鷲。黃頭赤咽五色皆備。
西域多此鳥。蒼黃目赤。食死屍。
[1091a18] 毘囉拏羯車婆。此云龜。爾雅明十種之龜。 莊子曰。宋元君夢。人被髮曰。予為清江。使者 河伯。被漁者預且得矛。元君使人占之。曰
此神龜也。乃召預且。預且釣得白龜五尺。使 獻之。乃刳 (音枯) 之以卜。七十鑽。而無遺策。仲 尼曰。龜能夢於元君。不能避預且之網。智能
七十鑽。而無遺策。不能避刳腸之患。如是則 智有以神。智有所不及也。法句經云。昔有道 人河邊學道。但念六塵。心無寧息。龜從河出
水。狗將噉龜。龜縮頭尾四脚。藏於甲中。不能 得便狗去。還出。便得入水。道人因悟。我不及 龜。放恣六情。不知死至。
[1091b01] 摩竭。或摩伽羅。此云鯨魚。雄曰鯨。雌曰鯢。 大者長十餘里。大論云。五百賈客。入海採寶。 值摩竭魚王開口。船去甚疾。船師問樓上人。
何所見耶。答曰。見三日及大白山。水流奔趣 如入大坑。船師云。三日者。一是實日。二是魚 目。白山是魚齒。水奔是入魚口。我曹死矣。時
船中人。各稱所事。都無所驗。中有優婆塞。語 眾人言。吾等當共稱佛名字。佛為無上救苦 厄者。眾人一心共稱南無佛。是魚先世。曾受
五戒。得宿命智。聞佛名字。即自悔責。魚便 合口眾人命存。莊子云。吞舟之魚。失水。則螻 蟻而能制之。
[1091b13] 坻彌。具云帝彌祇羅。此云大身魚。其類有四。 此最小者。京房易傳云。海數 (所角) 見巨魚。邪 人進賢人疎。
[1091b16] 失收 (或作守) 摩羅。善見云。鰐魚長二丈餘。有 四足。似鼉齒至利。禽鹿入水。齧腰即斷。又翻 殺子魚。廣州有之。
[1091b19] 臂卑履也。此云蟻子。晉書殷仲堪父。患耳 聰。聞床下蟻動。謂之牛鬪。賢愚經云。長者須 達共舍利弗。往圖精舍。須達自手。捉繩一頭。
舍利弗自捉一頭。共經精舍。時舍利弗。欣然 含笑。須達問言。尊者何笑。答言。汝始於此經 地。六欲天中。宮殿已成。即借道眼。悉見六天 嚴淨宮殿 (云云)
。復更徒繩。時舍利弗。慘然憂 色。即問尊者。何故憂色。答言。汝今見此地中 蟻子耶。對曰已見。舍利弗言。汝於過去毘婆
尸佛。亦於此地起立精舍。而此蟻子在此中 生。乃至七佛已來。汝皆為佛。起立精舍。而此 蟻子亦在中生。至今九十一劫。受一種身。不
得解脫。生死長遠。唯福為要。不可不種。爾雅 云。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二足而羽謂之 禽。四足而毛。謂之獸。蟲魚鳥獸。種類何窮。
山水空陸。境界無際。循環荏 (如枕) 苒 (音染轉也) 逐物狂愚。一念如明。萬類俱息。宜照本性勿 起異意也。
◎
◎地獄篇第二十三
[1091c09] 輔行云。地獄從義立名。謂地下之獄。名為地 獄。故婆沙云。贍部洲下。過五百踰繕那。乃有 其獄。然此地獄有大有小。如大論云。言八大
獄者。一活。二黑繩。三合會。四叫喚。五大叫 喚。六熱。七大熱。八阿鼻地獄。如是等種種。 八大地獄。復有十六小地獄。為眷屬。八寒氷。
八炎火。言八炎火地獄者。一名炭坑。二名沸 屎。三名燒林。四名劍林。五名刀道。六名鐵刺 林。七名鹹河。八名銅橛。八寒氷獄者。一名頞
浮陀。少多有孔。二名尼羅浮陀無孔。三名 呵羅羅。寒顫聲也。四名阿婆婆。亦患寒聲。 五名睺睺。亦是患寒聲。六名漚波羅。此地獄
氷逼作青蓮華色。七名波頭摩。紅蓮華色。 罪人生中受苦也。八摩訶波頭摩。其中受苦。 隨其作業。各有輕重。其最重處。作上品五逆 十惡者。感此道身。
[1091c25] 那落迦。此翻惡者。那落是者。義迦是惡義。 造惡之者生彼處。故此標正報也捺落迦。或 那落迦。此云不可樂。亦云苦具。亦云苦器。此
標依報也。
[1091c29] 泥犁耶。文句云。地獄此方名。梵稱泥犁。秦 言無有。無有喜樂。無氣味。無歡無利。故云無 有。或言卑下。或言墮落。中陰倒懸。諸根皆毀
壞故。或言無者。更無赦處。
[1092a04] 阿鼻。此云無間。觀佛三昧經云。阿言無。鼻 言救。成論明五無間。一趣果無間。捨身生報 故。二受苦無間。中無樂故。三時無間。定一劫
故。四命無間。中不絕故。五形無間。如阿鼻 相。縱廣八萬由旬。一人多人。皆遍滿故。
[1092a09] 頞部陀。俱舍云疱。寒觸身分。皆悉生皰。
[1092a10] 尼 剌 部陀。此云疱裂。嚴寒所逼。身皰裂也。 此二從相。
[1092a12] 頞哳吒嚯嚯婆虎虎婆。義府云。以寒增 甚。口不得開。但得動舌作哳吒之聲。此三約 受苦聲。以立名。
[1092a15] 嗢鉢羅。此云青蓮華。
[1092a16] 鉢特摩。此云紅蓮華。
[1092a17] 摩訶鉢特摩。此云大紅蓮華。此等皆是寒逼 其身。乃作青紅等色。
[1092a19] 賓吒羅。此云集欲。適入尋出。雖復在中而 無痛苦。
[1092a21] 阿波那伽低。經音義此云惡趣。有三惡趣。亦 名三塗。言三塗者。摭華云。塗道也。論語云遇 諸塗。按四解脫經云。地獄名火塗道。餓鬼名
刀塗道。畜生名血塗道。塗有二義。一取殘 害義。塗謂塗炭。如尚書曰民墜塗炭。二取所 趣義。塗謂塗道。如易云同歸而殊塗。然春秋
言。四岳三塗。應法師云。春秋有三塗危險 之處。借此為名。通慧云。有本作途非也。須作 塗泥之塗。後人妄云畜生餓鬼地獄名三塗。
當知此單指地獄也。然此指歸之說。非但違 於吾教。四解脫經刀血火三之文。又復誣其 應師音義。後學尋檢。自見妄立。又諸教典明
八難者。三惡道為三。四北洲。五長壽天。六佛 前佛後。七世智辯聰。八諸根不具。今述頌曰。 三塗。北洲。長壽天。諸根不具。並世智佛前
佛後。共八難。受此果。不得聖化。故名難處。 或以世智辯聰。名為生邪見家。淨名疏。明二 種八難。一者凡夫住事八難。二者二乘住理
八難。事即界內八難。理乃界外八難。荊溪云。 若欲略明。則有餘中三十心人。為三惡道。住 無我法。名為北洲。地前法愛。如長壽天。未有
初地十種六根。名諸根不具。地前智淺。如世 智辯聰。不窮中理。如佛前後。若實報中。位位 相望。節節作之。此并障於中道理也。成論
明。菩薩說四論。摧八難。一生中國輪。能摧五 難。謂三塗。北洲及長壽天。二修正願輪。摧世 智辯聰。三植善因輪。摧聾盲瘖瘂。四近善人
輪。摧佛前佛後。欲摧八難當習四輪。故今示 之。令思修耳。
時分篇第二十四
[1092b22] 西域記云。時極短者。謂剎那也。百二十剎那。 為一呾剎那。六十呾剎那。為一臘縛。三十臘 縛。為一牟呼栗多。五十牟呼栗多。為一時。六
時合成一日一夜。夜三晝三。居俗日夜分為 八時。晝四夜四。月盈至滿。謂之白分。月虧至 晦 (之) 謂之黑分。或十四日或十五日有大
小故也。黑前白後。合為一月。六月合為一行。 日游在內北行也。日游在外南行也。總此二 行。合為一歲。又分一歲以為六時。正月十六
日。至三月十五日。漸熱也。三月十六日。至五 月十五日。盛熱也。五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 日。雨時也。七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茂時
也。九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漸寒也。十 一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盛寒也。如來聖 教歲為三時。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熱
時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時也。九 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時也。或為四時 春夏秋冬也。春三月。謂制爼邏月。吠舍佉月。
逝瑟吒月。當此從正月十五日至四月十五 日。夏三月。謂頞沙荼月。室羅伐拏月。婆達羅 鉢陀月。當此從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 秋三月。謂頞濕縛庾闍月。迦
剌 底迦月。末伽 始羅月。當此從七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 冬三謂報月。磨袪月。頗勒窶拏月。當此從十 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又東夏明時。如爾
雅云。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注 曰。歲取歲星行一次。祀取四時祭祀一訖。年 取年穀一熟。載取物終更始也。尚書大傳云。
夏以十三月為正。色尚黑。以平旦為朔。殷以 十二月為正。色尚白。以鷄鳴為朔。周以十一 月為正。色尚赤。以夜半為朔。白虎通曰。正朔
有三者。本天有三統。謂三微之月也。三微者。 陽氣始施。黃泉萬物微動。而未著也。十一月 之時陽氣始。養根株。黃泉之下萬物皆赤。赤
者盛陽之氣故。周為天正色。尚赤也。十二月 之時。萬物始芽而白。白者陰陽氣故。殷為地 正色。尚白也。十三月之時。萬物始建孚甲
而出皆黑。人得加功。故夏為人正色。尚黑也。
[1093a02] 颰陀劫簸。劫簸。大論秦言分別時節。颰陀 秦言善。有千萬劫過去空無有佛。是一劫中 有千佛興。淨居諸天歡喜故名善劫。此一劫
內有四中劫。成住壞空。義如余撰劫波圖出 大論。問曰。菩薩幾時。能種三十二相。答極遲 百劫。極疾九十一劫。此約大劫也。然種相好。
須明四義。一種相處。準大論云。在欲界中非 色無色。於欲界五道在人道中。於四天下閻 浮提中。於男子身。非女人種。佛出世時種。佛
滅不種。緣佛身種。餘不得種。二種相業。準大 論云。用意業種。非身口業。何以故意業利故。 問意業有六識。為是何識。答是意識。非五識。
五識不能分別故。三種相初。有言足安立相 先種。有言紺青眼相初種。大論云。雖有是語。 不必爾也。若相因緣和合時。便言初種。四種
相福。一切人破正見。一人能教令得淨戒正 見。如是等為一福。具足百福。乃成一相。
[1093a19] 剎那。楞伽云。剎那時不住。名為剎那。俱舍 云。壯士一彈指頃。六十五剎那。仁王云。一念 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經九百生滅。毘曇翻
為一念。日藏云。我今復說剎那之數。一千六 百剎那。名一迦羅。六十迦羅。名模呼律多。三 十模呼律多為一日夜。俱舍云。時之極少名
剎那。時之極長名為劫。通明極少。凡有三種。 俱舍頌曰。極微字剎那。色名時極少。釋曰。分 析諸色。至一極微。為色極少。分析諸名及時。
至一字一剎那。為名極少時極少。
[1093a29] 怛剎那。毘曇翻一瞬。僧祇云。二十念為一 瞬。二十瞬名一彈指。
[1093b02] 摩睺羅。毘曇翻為須臾。一日一夜共有三十 須臾。僧祇云。二十羅預。名一須臾。頌云。百 二十剎那。為怛剎那量。獵縛此六十。此三十
須臾。此三十晝夜。三十晝夜月。十二月為年。 於中減半夜。
[1093b07] 迦羅。刊正記云。即實時。謂毘尼中。誡內弟 子。聽時食。遮非時食。則實有其時也。故大論 云。毘尼結戒。是世界中實。非第一義中實。論
又問云。若非時食時藥時衣。皆迦羅。何以不 說三摩耶。答此毘尼中說。白衣不得聞。外 道何由得聞而生邪見。餘經通皆得聞。是故 說三摩耶。令其不生邪見。
[1093b14] 三摩耶。刊正記云。名假時。亦名短時長時。 論云。除邪見故。說三摩耶。不言迦羅。復次有 人言。一切天地好醜。皆以時為因。論中廣約
三世無相。是故時法無實。是故說三摩耶。令 其不生邪見。三摩耶詭名時。亦是假名時。 亦名長時短時者。不同外人定執。蓋是假說
長短。而無其實故。若短若長。悉名三摩耶。見 陰界入生滅。假名為時。
[1093b22] 阿留那。或阿樓那。或云薩埵。漢言明相。明 了論云。東方已赤。通慧指歸云。此方約日未 出前二刻為曉。此為明相也。以觀見掌文為
限。是四分明。又別宗名地了時。謂見地色分 了故。又云。日出映閻浮樹色。名明相。虛空藏 經云。是初行菩薩。明星出時從座而起。向於
明星說如是言。南無阿嘍那。成就大悲。今者 初出閻浮提。願以大悲。覆護我。以言說白。大 悲虛空藏菩薩。於夜夢中。示我方便。以是緣 故。得悔所犯根本重罪。
翻譯名義集第二◎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54 冊 No. 2131 翻譯名義集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