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 Jing Yao Ji 諸經要集
Scroll 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諸經要集卷第七西明寺沙門釋道世集
獎道部第十二 (此有七緣)
* 述意緣
* 誡男緣
* 誡女緣
* 勸道緣
* 眷屬緣
* 離著緣
* 教誡緣
述意緣第一
[0058a15] 夫三界輪轉。六道萍移。神明不朽。識慮昏茫。 乍死乍生時。來時往棄。捨身命草。籌難辯。 惟大地丘山。莫非我故塵。滄海川流。皆同吾
淚血。以此而觀。誰非親友。人鬼雖別。生滅固 同。恩愛之情。時復影響。群邪愚闇。不識親 疎。遂使喪彼身形。養己軀命。更互屠割。共為
怨對。歷劫相讎。苦報難盡。靜思此事。豈不痛 心也。
誡男緣第二
[0058a24] 夫在家丈夫。尊卑有二。一貴二賤。一富二貧。 富貴之者。人多放逸。慠慢貢高。輕辱陵下。或 有乘威藉勢。尊己陵人。或有博識聰達。恃才
陵人。或有辯口利詞。暢說凌人。或有誇豪 奢侈。輕慢陵人。或有美容姿態。恃色陵人。 或有乘肥騁騎。恃乘陵人。或有資財奴婢。恃
富陵人。如是眾多不可具述。眾生愚癡甚為 可愍。不知無常將至。妄起高心。來報湯炭煎 煮相待。獄卒執叉伺候日久。不憂斯事公然
喜樂。何異猪羊不知死至。何異飛蠅貪樂死 屍。惟古思今。富貴非一。生滅交臂。貴賤同 塵。富貴者唯見荒墳。貧賤者已同灰壤。既知
生滅交切。即須卑己敬上。是以親疎無定。貴 賤不恒。苦樂易位升沈更代也。
[0058b09] 復思貴賤。既有靡恒。譬水火更王寒暑遞來。 故見有財富室溫。衣豐食足。不勞營覓自然 而至。復見有貧苦飢弊。役力馳求。晨起夜寐。
形骸為之沮悴。心情為之勞擾。縱有所獲。百 方散失。終日願於富饒。而富饒未甞暫有。以 此苦故。所以勸獎。令其惠施。力勵修福。若復
有人。衣裘服玩鮮華香潔。春秋氣序寒溫冷 暖。四時變改。隨須無闕。而復見有尺布不完。 丈帛殘弊。垢穢塵墨。臭膩朽爛。炎暑不識絺 綌
。氷雪不知繒纊。乃至形體不蔽。男女露 裸。非唯可恥。實亦奇苦。若見此苦。豈可不 遠。所以勸獎。令其修福。應施衣服及以室宇。
豈不見眾人皆有而我獨無。是故應須勇猛 修習。若復有人。食則甘味並薦。珍羞修舉。 連机重案。滿床亘席。芳脂芳馥。馨香具列。
而復有脫粟之飯不充。藜藿之羹常乏。鹽梅 早自兩無。魚菜久己雙闕。乃至并日而飡。 糜粥相係。雜以水果。加以草菜。萎黃困篤。
自濟無方。若見此苦。豈可不遠。所以勸獎。令 其修福。應施飲食及以水獎。豈可眾人皆足 而我獨困。是故應須勇猛修習。若復有人。榮
位通顯。乘肥衣輕。適意自在。行則天人瞻仰。 住則鬼神敬貴。而復見有卑鄙猥賤。人所不 齒。生不知其生。死不知其死。塗炭溝渠之側。
坐臥糞壤之中。雖有叱咄之聲。反致捶撲 之苦。非唯神鬼不敬。乃亦狗犬加毒。若見此 苦。豈可不遠。所以勸獎。令其修福。應滅憍慢
奉行謙敬。豈可他人常貴而我恒賤。是故應 當勇猛修習。若復有人。形貌端正。言詞音韻。 皆合宮商。人樂見聞。常存廣利。仁慈博愛。
語不傷物。而復有人。面狀矬醜。所言嶮暴。唯 知自利。不計念彼。彼忍辱故所以致勝。多 瞋恚故所以招惡。若見此苦。豈可不遠。所以
勸獎。令其修福。應滅瞋恚奉行忍辱。豈可以 令眾人恒處勝地。而我永隔淨緣。是故應須 勇猛修習。若復有人。意力強幹。少於病疾。常
堪行道。無有障礙。而復有人。羸瘦多患。氣力 疲弊動輒增困。眠坐不安。見有此惡。實宜 捨遠。所以勸獎。令其修福。應施醫藥隨時賑
救。豈可眾人常無疾頓。而我永嬰沈滯。是 故應須勇猛修習。凡是如此之事。實最應勸。 若不相勸。則學者不勤也。
誡女緣第三
[0058c23] 夫在家俗女。恚毒多過。佛說邪諂甚於男子。 或假塗面首。雕飾姿莊。或綺羅花服。誑誘 愚夫。或驕弄脣口。邪眄歌笑。或咨嗟吟
詠。瞻視轉變。或出胸露手。掩面藏頭。或緩步 徐行。搖身弄影或開眼閉目。乍悲乍喜。幻惑 愚夫。令心妄著。如是妖偽。卒難述盡。凡夫迷
醉。皆為所惑。譬如姦賊種種多詐。亦如畫瓶 儲糞誑人。亦如高羅群鳥落之。亦如密網眾 魚投之。亦如闇坑盲者陷之。亦如飛蛾見火
投之。亦如螥蠅貪樂臭屍。近則失國破家。 觸則如把毒蛇。外言如蜜。內心如鳩。家貧困 苦皆由女人。出外喪身亦由女人。室家不和
亦由女人。男女反逆亦由女人。兄弟離散亦 由女人。宗親疎索亦由女人。墜墮惡道亦由 女人。不生人天亦由女人。障善業道亦由女
人。不入聖果亦由女人。如是過患不可具論。 眾生如是。甚為可怖。常為欲火所燒。而不能 離。致受殃苦。爾來不絕也。又摩鄧女經云。時
阿難。持鉢行乞食已。隨水邊行。見一女人在 水邊擔水。而阿難從女乞水。女即與水。女隨 阿難。視所止處。女歸告母。母名摩鄧。女便於
家委臥而啼。母問。何為悲啼。女言。母欲嫁我 者。莫與他人。我於水邊見一沙門。從我乞水。 我問字誰。答字阿難。我得阿難乃可嫁。我母
不得者。我不嫁也。母出行問阿難。知阿難承 事佛人。母已知還告女言。阿難事佛道人。不 肯為汝作夫。女啼不食。母知蠱道。請阿難飯。
女便大喜。母語阿難。我女欲為卿作妻。阿難 言。我持戒不畜妻。復言。我女不得卿為夫者。 便欲自殺。阿難言。我師是佛。不與女人交通。
母入語女具述此意。女對母啼言。但為我閉 門無令得出。暮自為夫。母便閉門。以蠱道法 縛阿難。至於晡時。母為女布席臥處。女便大
喜。遂自莊飾。阿難不就。母令中庭地出火。牽 阿難衣言。汝不為我女作夫。我擲汝火中。阿 難自鄙。為佛作沙門。今反不能得出。佛即持
神呪。心知阿難。故救還佛所。具白前事。女見 阿難去。於家啼哭不止。續念阿難。女明日自 求阿難。復見阿難行乞食。隨阿難背後。視阿
難足。視阿難面。阿難慚避。女隨不止。阿難白 佛言。摩鄧女。今日復隨我後。佛使追呼。佛問 女云。汝追逐阿難。何等所索。女言。我聞阿難
無婦。我又無夫。欲為作婦也。
[0059b08] 佛告女言。阿難無髮。汝今有髮。汝能剃髮。我 使 阿 難為汝作夫。女言。能剃。佛言。歸報汝母
剃頭竟來。女歸具白母知。母言。我生汝護汝 頭髮。何為欲得沙門作夫。國中大有豪富。我 自嫁汝。女言。我寧生死為阿難作婦。母言。汝
辱我種。母為下刀剃頭已。女還到佛所言。我 已剃髮。佛言。汝愛阿難何等。女言。我愛阿 難眼。愛阿難鼻。愛阿難口。愛阿難耳。愛阿難
聲。愛阿難行步。佛言。眼中但有淚。鼻中但有 洟。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中但有屎 尿臭處不淨。其有夫妻者。便有惡露。惡露
中便生兒子。已有兒子便有死亡。已有死亡 便有哭泣。於是身中有何所益。女即思念身 中惡露。便自止心。即得羅漢。佛知得道。即
告女言。汝起至阿難所。女即慚愧低頭長跪 佛前言。實愚癡故逐阿難耳。今我心開。 如冥中有燈火。如人乘船船壞依岸。如盲人
得扶。如老人持杖。今佛與我道。令我心開如 是。諸比丘俱問佛。是女人何因得道。佛告諸 比丘。是摩鄧女。先世時五百世。為阿難作婦。
常相愛敬故。於我法中得道。於今夫妻相見 如兄如弟。如是佛道何用不為。佛說是經。諸 比丘聞已。皆大歡喜。
[0059c02] 又出曜經云。昔舍衛城中。有一婦女。抱兒持 瓶詣井汲水。有一男子。顏貌端正。坐井右邊 彈琴自娛。時彼女人。欲意偏多耽著彼人。彼
人亦復欲意熾盛。耽著女人。女人欲意迷荒。 以索繫小兒頸懸於井中。尋還挽出小兒即 死。愁憂傷結呼天墮淚 (自外云云) 又佛在拘睒彌
國。國王號曰優填拘留。國有逝心。名摩因提。 生女端正華色。世間少雙。父覩女容一國希 有。名曰無比。隣國諸王。群僚豪姓。靡不婢
焉。父答曰。若有君子容與吾女齊。吾將應 之。佛時行在其國。逝心覩佛。三十二相八十 種好。身色紫金巍巍堂堂。光儀無上。心喜而
曰。吾女獲匹。正是斯人。歸語其妻曰。吾為無 比得婿。促莊飾女當將往也。夫妻共服飾之。 其女行步搖動華光。珠琦瓔珞莊嚴光國。夫
妻俱將至佛所。妻道見佛跡相好之文。光采 之色非世所有。知為天尊。謂其夫曰。此人足 跡之理乃爾。非世可聞。斯將非凡。必自清
淨無復婬欲。將不取吾女。無自辱也。夫曰。 何以知其然耶。妻自說偈言。
婬人曳踵行 恚者歛指步
愚者足 [跳-兆+彔] 地 斯跡天人尊
[0059c24] 逝心曰。非爾女人所知。汝不樂者便自還歸。 吾自將女詣佛所。稽首佛足白言。大仁。勤勞 教授。身無供養。有是麁女。願給箕掃。佛言。
汝以女為好耶。答曰。生得此女。顏容實好 世間無雙。諸國王豪姓。多有求者。不以與之。 竊見大仁光色巍巍。非世所見。貪得供養故。
冒自歸耳。佛言。此女之好為著何許。逝心曰。 從頭至足。周旋觀之無不好也。佛言。惑哉肉 眼。吾今觀之。從頭至足無一好也。汝見頭上
有髮。髮但是毛。象馬之尾亦皆爾也。髮下有 髑髏。髑髏是骨。屠家猪頭骨亦皆同。頭中有 腦。腦者如泥。臊臭逆鼻。下之著地。莫能蹈
者。目者是池。決之純汁。鼻中有洟。口但有 唾。腹藏肝肺。皆爾腥臊。腸 胃 膀胱。但盛屎 尿。腐臭難論。腹為韋囊。裹諸不淨。四支
手足。骨骨相拄筋攣皮縮。但恃氣息。以動 作之。譬如木人機關作之。作之訖畢解剝 其體。節節相離首足狼藉。人亦如是。有何
等好。而云少雙。昔者吾在貝多樹下。第六魔 天王。莊嚴三女。顏容華飾天中無比。非徒此 倫。欲以壞吾道意。我便為說身中穢惡。即皆
化成老田。形壞不復。慚愧而去。今此屎囊欲 作何變。急將還去。吾不取也。逝心聞佛所說。 忽然慚恥無辭。復白佛曰。若仁不取者。欲以
妻優填王可乎。佛不答焉。逝心即送女。與 優填王。王獲女大喜悅。拜父為太傅。為女興 宮。伎樂千人以給侍之。王正后師事於佛。得
須陀洹道。此女讚之於王。王惑其言。以百 箭射后。后見矢不懼。都無恚怒。一意念佛慈 心。長跪向王。矢皆繞后三匝。還住王前。百矢
皆爾。王乃自覺悵然而懼。即駕金車白象。馳 詣佛所。未到下車屏從。叉手步進。稽首佛足。 長跪自陳曰。吾有重咎。愧在三尊所。以彼
婬妷圖欲興邪。於佛聖眾有毒惡念。以矢百 枚射佛弟子。如事陳之。覩之心懼。惟佛至 尊無量之慈。白衣弟子慈力乃爾。豈況無上
正真佛乎。我今首過。歸命三尊。唯佛弘慈。原 赦其咎。佛歎曰。善哉。王覺惡悔過。此明人之 行也。吾受王善意。王稽首如是至三。佛亦三
受之。王又頭腦著地。退就座曰。稟氣凶頑。忿 戾自恣。無忍辱心。三毒不除。惡行快意。女人 妖冶不知其惡。自惟死後必入地獄。願佛加
哀。廣說女惡魑魅之態。入其羅網尠能自拔。 我聞其禍。必以自誡。國人巨細得以改操。佛 言。用此為問耶。但說餘義。王曰。餘義異日稟
之不晚。女亂惑意凶禍之大。不聞其禍何由 遠之。願佛具為我釋地獄之變。及女人之穢。 佛言。且聽。男子有狂愚之惡。却觀女妖。王
曰。善哉。願受明教。佛曰。士有四惡。急所當 知。世有婬夫。恒想覩女。思聞妖聲。遠捨正 法。疑真信邪。欲網所裹。沒在盲冥。為欲所
使。如奴畏主。貪樂女色。不計九孔惡露之臭 穢。渾沌欲中。如猪處溷不覺其臭。快以為安。 不計後世當在無擇之獄受痛無極。注心在
婬。吮其洟唾。玩其膿血。珍之如玉。甘之如 蜜。故曰欲奴之士。斯其一惡態也。又親之養 子。懷妊生育。比得長大。勤苦難論。到子成
人。漂家竭財。膝行肘步。因媒表情。致彼為 妻。若在異城。尋而追之。不問遠近不避勤 苦。注意在婬。捐忘親老。既得為妻。貴之如
寶。欲私相娛樂。惡見父母。信其妖言。或致 鬪訟。不惟身所從來。孤親無量之恩。斯其 二惡態也。又人處世。勤身苦勞。躬致財賄。本
有誠信教道之意。尊戴沙門梵志之心。覺世 非常。布施為福。娶妻之後情惑婬欲。愚蔽 自壅背真向邪。專由女計。若有布施之意。唯 欲發言。莊 采
女色。絕清淨行。束成小人。不 識佛經之重誡。禍福之所歸。苟為婬使。投身 羅網。必墮惡道。終而不改。斯其三惡態也。又
若為人子不惟養恩。治生致財不以養親。 但以東西廣求婬路。懷持寶物招人婦女。或 殺六畜婬祀鬼神。飲酒歌舞。合會男女。快樂
歡娛。終日彌多。外託祈福。內以招姦。既醉 之後。互求方便。更相招呼。以遂姦情。及其獲 偶喜無以喻。婬結縛著無所復識。當爾之時。
唯此為樂。不覺惡露之臭穢地獄之苦痛。一 則可笑。二則可哀。譬如狂荒不知其非。斯其 四惡態也。男子有是四惡。用墮三塗。當審遠
此乃免苦耳。又復聽說女人之惡。佛便說偈 言 (略要) 。
以為欲可使 放意不能安
習近於非法 將何以為賢
常在三惡道 宛轉如車輪
若世時有佛 而已不得聞
女人最為惡 難與為因緣
恩愛一縛著 牽人入罪門
女人有何好 但是諸不淨
何不諦計是 為此發狂荒
其內甚臭穢 外為嚴飾容
加又含毒螫 劇如蛇與龍
亦如魚食鉤 飛蛾入燈火
專心投色欲 不惟後受禍
[0060c29] 佛說如是。優填王歡喜。即以頭面著地。白佛 言。實從生年以來。不聞女人惡態乃爾。男 子悖亂隨之隨惡。但不知故不制心意。從是
以後。終身自悔歸命三尊。不敢復犯。為佛 作禮歡喜而退。
[0061a05] 書云。仲尼稱。難養小人與女子。近之則不遜。 遠之則怨也。是以經言。妖冶女人。有八十四 態。大態有八。慧人所惡。一者嫉妬。二者妄
瞋。三者罵詈。四者呪咀。五者鎮壓。六者慳 貪。七者好飾。八者含毒。是為八大態。是故 女人。多諸妖媚。願捨諂邪以求正法。早得出 家自利利人。
[0061a12] 又智度論云。女人相者。若得敬待。則令夫心 高。若敬待情捨。則令夫心怖。女人如是恒以 煩惱憂怖。女人云何可近親好。如說。國王有
女。名曰拘牟頭。有捕魚師名術波伽。隨道而 行。遙見王女在高樓上。窓中見面。想像染著 心不暫捨。彌歷日月不能飲食。母問其故。以
情答母。我見王女心不能忘。母喻兒言。汝是 小人。王女尊貴。不可得也。兒言。我心願樂 不能暫忘。若不如意。不能活也。母為子故入
王宮中。常送肥魚鳥肉。以遺王女而不取價。 王女怪而問之。欲求何願。母白王女。願却左 右。當以情告。我唯有一子。敬慕王女。情結成
病。命不云遠。願垂慜念賜其生命。王女言。 汝去至月十五日。於某甲天祠中。住天像後。 母還語子。汝願已得。告之如上。沐浴新衣在
天像後住。王女至時。白其父王。我有不吉。須 至天祠以求吉福。王言大善。即嚴車五百乘。 出至天祠。既到。勅諸從者。齊門而止。獨入
天祠。天神思惟。此不應爾王為施主。不可令 此小人毀辱王女。即厭此人令睡不覺。王女 既入。見其睡。重推之不寤。即以瓔珞直十萬
兩金。遺之而去。去後此人得覺。見有瓔珞。又 問眾人。知王女來。情願不遂。憂恨懊惱。婬火 內發自燒而死。以是證知。女人之心。不擇貴 賤唯欲是從。
[0061b08] 又薩婆多論云。寧以身分內毒蛇口中。不 犯女人。蛇有三事害人。有見而害人。有觸而 害人。有齧而害人。女人亦有三害。若見女人。
心發欲想。滅人善法。若觸女人。身犯中罪。滅 人善法。若共交會。身犯重罪。滅人善法。復有 七害。一者若為毒蛇所害。害此一身。若為女
人所害。害無數身。二者若為毒蛇所害。害報 得無記身。若為女人所害。害善法身。三者若 為毒蛇所害。害五識身。若為女人所害。害六
識身。四者若為毒蛇所害。得入清眾。若為女 人所害。不與僧同。五者若為毒蛇所害。得生 天上人中。值遇賢聖。若為女人所害。入三惡
道。六者若為毒蛇所害。故得四沙門果。若為 女人所害。於八正道無所成益。七者若為毒 蛇所害。人則慈念而救護之。若為女人所害。
眾共棄捨無心喜樂。以是因緣故。寧以身分 內毒蛇口中。終不以此而觸女人。
[0061b25] 又增一阿含經云。女人有五力輕慢夫主。云 何為五。一色力。二親族之力。三田業之力。 四兒力。五自守力。是謂女人有此五力。便輕
慢夫主。夫有一力。盡覆蔽彼女人。所謂富貴 力也。今弊魔波旬。亦有五力。所謂色聲香 味觸。愚癡之人著此五法。不能得度。若聖弟
子。成就一無放逸力。不為所繫。則能分別生 老病死之法。勝魔五力。不墮魔境。至無為處。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戒為甘露道 放逸為死徑
不貪則不死 失道為自喪
[0061c07]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女人有五欲想。云何為 五。一生豪貴之家。二嫁適富貴之家。三使我 夫主言從語用。四多有兒。五在家獨得由己。
是謂有此五事可欲之想。
[0061c11] 又大威德陀羅尼經云。佛告阿難。譬如有大 沙聚。將一滴水潤此沙聚。可令徹過。如一婦 人。以千數丈夫。受欲果報。不可令其知足也。
其婦人有三法。不知厭足。一自莊嚴。二於丈 夫邊所受欲樂。三哀美言辭。阿難。其婦女 有五疽虫戶。而丈夫無此。其五疽虫。在陰道
中。其一虫戶。有八十虫。兩頭有口。悉如針 鋒。彼之疽虫。常惱彼女。而食噉之。令其動 作。動已復行。以彼令動。是故名惱婬婦女人。
此不共法。以業果報發起欲行。貪著丈夫不 知厭足。其婦女人。若見丈夫。即作美言。瞻視 熟視。視已復視。瞻仰觀察。意念欲事。面看邪
視。欲取他面。齒銜下唇。面作青紫。以欲心 故。額上汗流。若安坐時即不欲起。若復立時 復不欲坐。木枝畫地。搖弄兩手。或行三步。至
第四步。左右瞻看。或在門頰。嚬呻出息。委 陀屈曲。左手舉衣。右手拍髀。又以指爪而刮 齒牙。草杖摘齒。手搔腦後。宣露脚脛。嗚他兒
口。平行而蹶。急視諸方。如是等相。當知婦人 欲事以發。厭離棄捨。勿令流轉生大暗中。
[0062a02] 又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云。有阿羅漢。以 天眼徹視。見女人墮地獄中者甚多。便問佛。 何以故。佛言。用四因緣故。一由貪珍寶物衣
被欲心多故。二由相嫉妬故。三由多口舌故。 四由作姿態婬意多故。以是因緣墮獄多耳。
勸導緣第四
[0062a08] 惟此慢心。通於白黑。智愚不免。豪賤共有。但 去輕論重。在俗為甚。亦有空言我美。評說賢 良。譏毀聖德。一切白衣終日。行之。未曾一
日慚愧發露。情求勝道退省己躬。故外書云。 力慕善道可用安身。力慕孝悌可用榮親。亦 有君子。高遵釋教。策奉修行。貞仁退讓。廉謹
信順。皆是宿種。稟性自然。與道何殊。亦有出 家之人。不依聖教。違犯戒律。不學無知。與俗 無殊。然道俗形乖。犯有希數。心有明暗。過有
輕重。故出家之人。未犯已前。念念入道。善業 已熏。福基已厚。雖有微惡。輕愧而造。不能傾 動。若小慚愧。便復清白。若論在俗。身居無慚
之地。心有無愧之情。畜養妻兒。財色五欲。 盈堂滿室。熏辛酒肉。隨求所得。愛染情深 無時暫捨。惡緣同住豈得免之。此則明暗路
分。黑白殊隔。故知明能滅暗。暗不滅明。小燈 之明已破大暗。出家之人。雖犯微過。前明已。 成正。可光不增暉。而本明恒照。如器存炷立。
由安業永也。又出家造惡極難。如陸地行 船。在家起過即易。如海中汎舟。又出家修 道易為。如海中汎舟。在家修福甚難。如陸地
行船。船雖是同。由處有異故遲疾不同。修犯 難易。亦復如是。生死易染。善法難成。早求自 度。勵慕出俗。
[0062b03] 又賢愚經云。出家功德其福甚多。若放男女 奴婢。若聽人民。若自己身出家入道功德無 量非譬為比。出家功德高於須彌。深於巨海。
廣於虛空。所以然者。由出家故。必成佛道。佛 在世時。王舍城中有一長者。名曰福增。年過 百歲。家中大小莫不厭賤。聞說出家功德無
量。即來佛所求欲出家。值佛不在。即便往至 舍利弗所。舍利弗見老不度。如是五百大阿 羅漢。皆悉不度。即出寺門。住門閫上發聲大
哭。世尊後至種種慰喻。即告目連令其出家。 目連即與出家授戒。復常為諸年少比丘之 所激切。便欲投河沒水而死。目連觀見。以神
通力接置岸上。問知因緣。目連念言。此人不 以生死怖之。無由得道。即令至心捉師衣角。 飛騰虛空到大海邊。見一新死。端正女人。見
有一虫。從其口出還從鼻入。復從眼出從耳 而入。目連觀已捨之而去。弟子問言。是何女 人。答言。此是舍衛城中。大薩薄婦。容貌端正
世間少雙。其婦常以三奇木頭。擎鏡照面。 自覩端正便起憍慢。深自愛著。夫甚敬愛將 共入海。海惡船破沒水而死。漂出在岸。此
薩薄婦。由自愛身。死後還生。在故身中作 此虫也。捨虫身已。墮大地獄受苦無量。小復 前行見一女人。自身負銅鑊。拔鑊著水。以
火然沸。脫衣入鑊。肉熟離骨。沸吹骨出。在外 風吹。尋還成人。自取肉食。福增問師。是何女 人。其師答言。舍衛國中有優婆夷。敬信三寶。
請一比丘一夏供養。在於陌頭作房安置。自 辦種種香美飲食。遣婢送之。婢至屏處。選好 先食餘與比丘。大家覺問。汝不偷食不。婢答
言不。比丘食訖。有殘與我。我乃食之。若我先 食。使我世世自食身肉。以是因緣。先受華報 後墮地獄。次小前行見一肉樹。多有諸虫圍
唼其身。無有空處。叫喚啼哭如地獄聲。弟 子問師。是何樹耶。目連答言。是獺利吒營事 比丘。以自在故費用僧物。花果飲食送與白
衣。以是因緣。受此花報後墮地獄。唼樹諸虫。 即是爾時得物之人。次復前行見一男子。周 匝多有獸頭人身諸惡鬼神。手執弓弩三隻
毒箭。鏃皆火然。競共射之。洞身燋然。福增問 師。此何人耶。目連答言。此人前身作大獵師。 多害禽獸故受斯苦。於後命終墮大地獄。次
復前行。見一大山下安刀劍。見有一人。從上 投下刺壞其身。投已復上如前不息。福增問 師。此復何人。師復答言。是王舍城王大鬪將。
以勇猛故。身處前鋒傷殺物命。先受此苦後 墮地獄。次復前行見一骨山。其山高大七百 由旬。能障蔽日使海陰黑。爾時目連。於此骨
山一大肋上。往來經行。弟子問師。是何骨山。 師答福增言。汝欲知者。此即是汝故身骨也。 福增聞已。心驚毛竪惶怖汗出。白和上言。
聞我今者心未裂頃。願為時說本末因緣。 目連告曰。生死輪轉無有邊際。造善惡業。終 無朽敗。必受其報。昔過去時。此閻浮提有一
國王。名曰法增。好喜布施。持戒聞法。慈悲眾 生不傷物命。正法治國滿二十年。其間閑暇。 共人博戲。時有一人犯法殺人。臣以白王。值
王暮戱脫答之言。隨國法治。即依律斷。殺 人應死。尋即殺之。王戱罷已。問諸臣言。罪 人何所。臣答殺竟。王聞是語悶絕躄地。水灑
乃蘇。垂淚而言。宮人侍女象馬七珍。悉皆 住此。唯我一人獨入地獄。我今殺人。當知便 是旃陀羅王。不知世世當何所趣。我今決定
不須為王。即捨王位。入山自守。其後命終。生 大海中作摩竭魚。其身長大七百由旬。諸王 大臣。自恃勢力枉剋百姓。殺戮無邊。命終多
墮摩竭大魚。多有諸虫。唼食其身。身癢揩山。 殺虫污海。血流百里。魚一眠時經於百歲。飢 渴吸水。水流入口如注大河。爾時適有五百
賈客。入海採寶。值魚張口。船疾趣口。賈人 恐怖舉聲大哭。垂入魚口。一時問聲稱南無 佛。魚聞佛聲。閉口水停。賈人得活。魚飢命終
生王舍城。作汝身也。魚死之後。夜叉羅剎出 置海岸。肉消骨在。作此骨山。法增王者汝身 是也。緣殺人故墮海作魚。福增聞已深畏生
死。觀見故身解法無常。得阿羅漢果。
[0063a21] 又涅槃經云。居家如牢獄。妻子如枷鎖。財物 如重擔。親戚如怨家。而能一日一夜。受持清 禁。六時行道。兼年常三長。月恒六齋。菜蔬
節味。檢斂身口意不馳外。專崇出俗。高慕佛 法。俯仰無虧。坐臥無失。夜係明相。晝思淨 法。深敬沙門。悲心利俗。若能如是。雖居在家
可得度苦。故經云。佛法欲盡白衣護法。修善 上生天上。如空中雪墮。比丘違於戒律。墮陷 惡道。如雨從天落。當知於苦修福。其福最大。
於福作罪。其罪不輕。是以從苦入樂。未足 樂中之樂。從樂入苦。方知苦中之苦。斯言可 驗。幸願省之。又法句經偈云。
熱無過婬 毒無過怒 苦無過身
樂無過滅
[0063b06] 佛說偈已。告諸比丘往昔久遠無數世時。有 五通比丘。名精進力。在山中樹下。閑寂求道。 時有四禽獸。依附左右。常得安隱。一者鴒。二
者烏。三者毒蛇。四者鹿。是四禽獸者。晝行求 食暮則還宿。四禽獸一夜自相問言。世間之 苦。何者為重。烏言。飢渴最苦。飢渴之時。身
羸目冥神識不寧。投身羅網不顧鋒刃。我等 喪身莫不由之。以此言之。飢渴為苦。鴿言。婬 欲最苦。色欲熾盛無所顧念。危身滅命莫不
由之。毒蛇言。瞋恚最苦。毒意一起不避親疎。 亦能殺人。復亦自殺。鹿言。驚怖最苦。我在林 野心恒怵惕。畏懼獵師及諸豺狼。髣髴有聲
奔投坑岸。母子相捐肝膽掉悖。以此言之。 驚怖為苦。比丘聞之。即答之曰。汝等所論是 其末耳。不究苦本。天下之苦無過有身。身
為苦器。憂畏無量。吾以是故。捨俗學道。滅 意斷想。不貪四大。欲斷苦源。志存泥洹。是故 知身為大苦本。故書云。大患莫若於身也。
眷屬緣第五
[0063b25] 如須摩提長者經云。佛在世時。舍衛城有大 長者子。名須摩提。是人命終。父母宗親及諸 知識。一時號哭哀悼躄踊。稱怨大喚。悶絕于
地。或有喚父母兄弟者。或有呼夫。主大家者。 如是種種號叫啼哭。又有把土而自坌者。又 有持刀斷其髮者。譬如有人毒箭入心苦惱
無量。或有以衣自覆而悲泣者。譬如大風鼓 扇林樹枝柯相 [牚*支] 。又如失水之魚宛轉在地。 又如斬截大樹崩倒狼藉。以如是楚毒而加
其身。爾時世尊。知而故問。阿難。彼諸大眾。 何故哀號悲泣如是。阿難具以白佛。唯願世 尊。為度一切可往至彼。諸佛世尊。不以無請
而有所說。我今為彼諸人。勸請於佛世尊。以 大慈悲願往至彼。
[0063c10] 爾時如來。受阿難請即往其家。是時彼諸人 等。遙見世尊。各各以手拭面。前來迎佛。既至 佛所頭面禮足。悲哀鯁塞不能發言。正欲長
歎。以敬佛故。不敢出息噎氣而住。爾時佛告 長者父母等。汝等何故悲泣懊惱。著此幻法。 是諸人等同時發言而白佛言。世尊。是城中
唯有此人。聰明智慧。端正殊妙。年既盛壯。於 諸人中為無有上。又復多饒財寶。庫藏盈 溢。車馬衣服。奴婢使人。如是悉備無所乏短。
一旦命終。是故我等悲泣戀慕。不能自勝。善 哉世尊。願為我等。方便說法得離諸惱。從今 已後。更不復受如是諸苦。爾時世尊。告長
者父母宗親知識。及諸大眾。汝等曾見有生 不老病死不。諸人白佛言。未曾見也。佛復告 諸大眾。汝等欲離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者。曾
復念是恩愛之縛。標心正見歸命三寶。所以 者何。於諸世間無過佛者。能導盲冥愚癡之 眾。佛所說法即是良藥。
[0063c28] 又法句喻經云。昔有婆羅門。少年出家學道。 至六十不能得道。婆羅門法。六十不得道。然 後歸家。聚婦為居家。生得一男端正可愛。
至年七歲。書學聰了才辯出口。有逾人之操 卒得重病。一宿命終。梵志憐惜不能自勝。伏 其屍上氣絕復蘇。覩族諫喻。奪尸殯斂。埋
著城外。梵志自念。我今啼哭計無所益。不如 往至閻羅王所乞索兒命。於是梵志。沐浴齋 戒齎持花香。發舍而去。所在問人。閻羅王所
治處。為在何許。展轉前行。行數千里。至深山 中。見諸得道梵志。復問如前。諸梵志問曰。卿 問閻羅王所治處。欲求何等。答曰。我有一子。
辯慧過人。近日卒亡。悲窮懊惱不能自解。欲 至王所求乞兒命。還將歸家養以備老。諸梵 志等慜其愚癡。即告之曰。閻羅王所治之處。
非是生人所可得到也。當示卿方。宜從此西 行。四百餘里有大川。其中有城。此是諸天神。 案行世間停宿之城。閻羅王常以四月四日。
案行必過此城。卿持齋戒往必見之。梵志歡 喜奉教而去。到其川中見好城郭。宮殿屋舍 如忉利天。梵志詣門。燒香翹脚。呪願求見
閻羅王。王勅守門人引見之。梵志啟言。晚生 一男是以備老。養育七歲。近日命終。唯願大 王。垂恩布施還我兒命。閻羅王言。所求大善。
卿兒今在東園中戲。自往將去。梵志即往。見 兒與諸小兒共戱。即前抱之。向之啼泣曰。 我晝夜念汝。食寐不甘。汝寧不念父母辛苦
以不。小兒驚喚。逆呵之曰。癡騃老公不達 道理。寄住須臾。名人為子。勿妄多言。不如早 去。今我此間自有父母。邂逅之間唐自手抱。
梵志悵然涕泣而去。即自念言。我聞瞿曇沙 門。知人魂神變化之道。當往問之。於是梵志 即還佛所。時佛在舍衛祇洹。為大眾說法。梵
志見佛。稽首作禮。具以本末向佛陳之。實是 我兒。不肯見召。反謂語我。為癡騃老公。寄住 須臾。認我為子。永無父子之情。何緣乃爾。佛
告梵志。汝實愚癡。人死神去便更受形。父母 妻子因緣合居。譬如寄客起則離散。愚迷縛 著。計為己有。憂悲苦惱不識本根。沈溺生死
未央休息。唯有慧者。不貪恩愛。覺苦捨習。 勤修經戒。滅除識想。生死得盡。梵志聞已。豁 然意解。即於坐上得羅漢道。
[0064b12] 又大法炬經云。佛言。一切眾生。皆悉隨其形 類而置名字。如鳥雀等。而彼餓鬼眾生之中。 無有決定差別名字。勿謂天定天也。人定人
也。餓鬼定餓鬼也。如一事上有種種名。如 一人上有種種名。如一天上乃至餓鬼畜生 有種種名。亦復如是。亦有多餓鬼。全無名字
於一彈指頃。轉變身體作種種形。云何可得 呼其名也。彼中惡業因緣未盡故。於一念中 種種變身。
[0064b21] 又法句喻經云。昔佛在舍衛國。為天人說法。 時城中有婆羅門長者。財富無數。為人慳貪 不好布施。食常閉門。不喜人客。若其食時輒
勅門士。堅閉門戶。勿令有人妄入門裏乞匃 求索。爾時長者欻思美食。便勅其妻令作飯 食。教殺肥雞。薑椒和調煮之令熟。飲食飣餖
即時已辦。勅外閉門。夫妻二人坐。一小兒著 座中央。便共飲食。父母取雞肉著兒口中。如 是數數初不有廢。佛知此長者宿福應度。化
作沙門。伺其坐食。現出坐前。便呪願之。且 言。多少布施可得大福。長者舉頭見化沙門。 即罵之言。汝為道人而無羞恥。室家坐食。何
為唐突。沙門答曰。卿自愚癡不知羞恥。今 我乞士何故慚羞。長者問曰。吾及室家自共 娛樂。何故慚羞。沙門答曰。卿殺父妻母。供
養怨家。不知慚恥。反謂乞士何不慚羞。於是 世尊。即說偈言。
所生枝不絕 但用食貪欲
養怨益丘 冢 愚人富汲汲
雖獄有鎖鍱 慧人不謂牢
愚見妻子飾 深著愛其牢
慧說愛為獄 深固難得出
是故當斷棄 不親欲能安
[0064c15] 長者聞偈驚而問之。道人何故說此。答曰。案 上雞者。是卿先世時父。以慳貪故。常生雞中 為卿所食。此小兒者。往作羅剎。卿作估客
大人。乘船入海。舟輒失流。墮羅剎國中。為羅 剎所食。如是五百世。壽盡來生為卿作子。以 卿餘罪。未畢故。來欲相害耳。今是妻者。是卿
先世時母。以恩愛深固。今還與卿作婦。今卿 愚癡不識宿命。殺父為怨。以母為妻。五道生 死輪轉無際。周旋五道。誰能知者。唯有道人
見此覩彼。愚者不知豈不慚恥。於是長者。 懎然毛竪。如畏怖狀。佛現威神令識宿命。 長者見佛即識宿命。尋則懺悔謝過。便受五 戒。佛為說法。得須陀洹道。
[0064c28] 又佛說長者子懊惱三處經云。爾時舍衛城。 有大富長者。財寶無數。家無親子。恐終後沒 官。夫婦禱祠。歸命三寶精勤不懈。便得懷
軀。婦人黠者有五事應知。一知夫婿意。二知 夫婿念不念。三知所因懷軀。四別知男女。五 別知善惡。是婦報長者言。我已懷軀。長者歡
喜。月滿生男。加五乳母。供養抱持。長大索得 好婦。其兒夫婦行園林中。有樹名曰無憂。 華色鮮白。絮弱緋色。婦語夫言。欲得此華。夫
便上樹。為取此華。樹枝細劣。即時摧折。兒 便墮死。父母聞之。奔趣抱頭。摩抄占視。永 絕不蘇。父母悲哀。五內摧傷。眾客見之亦代
哀痛。佛與阿難。因入城見。愍獨一子而墮樹 死。佛告長者。人生有死。物成有敗。對至命盡 不可避藏。捐去憂念勿復憂慼。佛語長者。此
兒本從忉利天上壽盡。來生卿家。卿家壽盡 便生龍中。金翅鳥王即取噉之。三處父母。一 時共啼哭。為是誰子。佛即說偈言。
天上諸天子 為是卿子乎
為在諸龍中 龍神之子耶
時佛自解言 非是諸天子
亦非為卿子 復非諸龍子
生死諸因緣 無常譬如幻
一切不久立 譬若如過客
[0065a23] 佛語長者。死不可離。去不可追。長者白佛。此 兒宿命罪福云何。佛言。此兒前世。好喜布施 尊敬於人。緣此福德生豪富家。喜獵傷害。
令身命短。罪福隨人如影隨形。長者踊躍。 逮得法忍。
離著緣第六
[0065a29] 如十住毘婆沙論云。於此家中。父母兄弟妻 子眷屬。車馬等物。增長貪求無有厭足。家是 難滿如海吞流。家是無足如火焚薪。家是無
息覺觀相續。家是苦性如怨詐親。家是障礙 能妨聖道。家是鬪亂共相違諍。家是多瞋訶 責好醜。家是無常雖久失壞。家是眾苦馳求
守護。家是疑處猶如怨賊。家是顛倒貪著假 名。家是伎人種種妄飾。家是變異會必離 散。家是假借無有實事。家如眠夢富貴則失。
家如朝露須臾變滅。家如蜜滴其味甚小。家 如棘叢欲 刺 傷人。家如鐵虫覺觀常唼。如是 等患不可具述。是故在家菩薩。當如是觀知
其家過。在家妻子眷屬奴婢財物等。不能作 救作歸。非我善友。是故宜當急離捨之。又無 始已來一切眾生於六道中。互為父子親疎 何定。故偈云。
無明蔽慧明 數數生死中
往來多所作 更互為父子
貪著世間樂 不知有勝事
怨數為知識 知識數為怨
是故我方便 莫生憎愛心
若起憎愛心 不能通達法
[0065b22] 又大菩薩藏經云。舍利子。若有眾生。味著男 女妻妾諸女色欲。當知即是味著礫石之雹。 即是味著利刀之刃。即是味著大熱鐵丸。即
是味著坐熱鐵床。即是味著熱鐵几隥。舍 利子。若有味著花鬘香塗。即是味著熱鐵花 鬘亦是味著屎尿塗身。舍利子。若有攝受居
處舍宅。當知攝受大熱鐵瓮。若有攝受奴婢 作使。當知攝受地獄惡卒。若有攝受象馬駝 驢牛羊雞豕。當知攝受地獄之中黑駿諸狗。
又是攝百踰。繕那禁衛之卒。取要言之。若 有攝受妻妾男女諸女色欲。當知即是攝受一 切眾苦憂愁悲惱之聚。舍利子。寧當依附千
踰繕那量大熱鐵床。是床極熱遍熱。猛焰洞 然。於彼父母所給妻妾諸女色欲。乃至不以 染愛之心遠觀其相。何況親附抱持之者。何
以故。舍利子。當知婦人是眾苦本。是障礙本 是殺害本。是繫縛本。是憂愁本。是怨對本。是 生盲本。當知婦人滅聖慧眼。當知婦人如熱
鐵花。散布於地足蹈其上。當知婦人。於諸邪 性流布增長。舍利子。何因緣故。名為婦人。所 言婦者。名加重擔。何以故。能使眾生受重擔
故。能使眾生持於重擔有所行故。能使眾生 荷於重擔遍周行故。能令眾生於此重擔心 疲苦故。能令眾生為於重擔所煎迫故。能令
眾生為於重擔所傷害故。舍利子。復以何緣。 名之為婦。所言婦者。是諸眾生所輸委處。是 貪愛奴所流沒處。是順婦者。所輸稅處。是婦
媚者。所迷惑處。是婦勝者。所歸投處。是屈婦 者。所憑仗處。婦自在者。所放逸處。為婦奴 者。所疲苦處。隨婦轉者。所傾仰處。舍利子。
以如是等諸因緣故。名是諸處。以之為婦。
[0065c24] 又雜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種 子。何等為三。有隨生子。有勝生子。有下生 子。何等為隨生子。謂子父母。不殺不盜。不婬
不妄語。不飲酒。子亦隨學不殺等。是名隨生 子。何等為勝生子。若父母不受不殺等。子能 受不殺等。是名勝生子。云何下生子。若子
父母不受不殺等。子亦不能受不殺等。是名 下生子。
教誡緣第七
[0066a04] 如中阿含經云。時有調馬師。名曰只尸。來詣 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觀 世間甚為輕淺。猶如群馬。世間唯我堪能調
馬。狂逸惡馬。我作方便。須臾令彼態病悉現。 隨其態病方便調伏。佛告調馬師。聚落主。汝 以幾種方便調伏於馬。馬師白佛言。有三種
法。調伏惡馬。何等為三。一者柔軟。二者麁 澁。三者柔軟麁澁。佛告聚落主。汝以三種方 便調馬。猶不調者。當如之何。馬師白佛。遂不
調者。便當殺之。所以者何。莫令辱我。調馬師 白佛言。世尊。是無上調御丈夫。為以幾種方 便調御丈夫。佛告聚落主。我亦以三種方便
調御丈夫。何等為三。一者一向柔軟。二者一 向麁澁。三者柔軟麁澁。佛告聚落主。所謂 一向柔軟者。如汝所說。此是身善行。此是身
善行報。此是口意善行。此是口意善行報。是 名天。是名人。是名善趣化生。是名涅槃。是為 柔軟。第二一向麁澁者。如汝所說。是身惡行。
是身惡行報。是口意惡行。是口意惡行報。是 名地獄。是名畜生。是名餓鬼。是名惡趣。是名 墮惡趣。是名如來麁澁教也。
[0066a25] 第三彼柔軟麁澁俱者。謂如來有時說身善 行。有時說身善行報。有時說口意善行。有時 說口意善行報。有時說身惡行。有時說身惡
行報。有時說口意惡行。有時說口意惡行報。 如是名天。如是名人。如是名善趣。如是名涅 槃。如是名地獄。如是名畜生餓鬼。如是名惡
趣。如是名墮惡趣。是名如來柔軟麁澁教。調 馬師白佛言。世尊。若以三種方便。調伏眾生。 有不調者。當如之何。佛告聚落主。亦當殺之。
所以者何。莫令辱我。調馬師白佛言。若殺生 者。於世尊法為不清淨。世尊法中亦不殺生。 而今言殺。其義云何。佛告聚落主。如來法中
亦不殺生。然如來法中。以三種教授。不調伏 者。不復與語不教不誡。豈非死耶。調馬師白 佛。實爾世尊。不復與語。永不教誡。真為死
也。以是之故。我從今日離諸惡不善業也。聞 佛所說歡喜而去。
[0066b13] 又法句喻經云。佛問象師。調象之法有幾。答 曰。有三。何謂為三。一者剛鉤鉤口著其 覉 靽。
二者減食常令飢瘦。三者捶杖加其楚痛。由 鐵鉤鉤口故。以制強口。由不與食飲故。以制 身獷。由加捶杖故。以伏其心。佛告居士。吾亦
有三。用調一切。亦以自調。得至無為。一者以 至誠故。制御口患。二者慈貞故。伏身剛強。 三者以智慧故。滅意癡蓋。持是三事。度脫一
切離三惡道。又閻羅王五使經云。佛告諸比 丘。人生世間。不孝父母。不敬沙門。不行仁 義。不學經戒。不畏後世者。其人身死當墮地
獄。主者持行。白閻羅王。言其過惡。此人不 孝。種種諸過。無有福德。不恐畏死。唯王受 罰。閻羅王常先安徐然以正語。為現五使者 而問言。
[0066b28] 第一汝不見。世人始為嬰兒。強臥屎尿不能 自護。口不知言不知好惡。汝見以不。人答 已見。王言。汝自謂不如是。然人神從彼。終即
有生。雖尚未見。常當為善自端三業。奈何放 心快志造過。罪人答言。愚暗不知。王言。汝自 愚癡。縱逸作惡。非是父母師長君天沙門道
人等過也。罪自由汝。豈得不樂今當受之。是 為閻王現第一天使也。
[0066c07] 第二閻王復問。子為人時。天使次到。汝能覺 不。人答不覺。王曰。汝不見世人年老髮白齒 落。羸瘦僂步低行。起居住杖不能以不。人
答有是。王曰。汝謂獨免可得不老。凡人已生。 法皆老耄。常當為善端身口心奉行經戒。奈 何自恣。人答。愚癡故爾。王曰。汝自以愚癡作
惡。非是父母君天沙門道人過也。罪自由汝。 豈得不樂今當受之。是為閻王現第二天使 也。
[0066c16] 第三閻王復問。子為人時。豈不見世間男 女。身有疾病。身體苦痛。坐起不安。命近憂 促。眾醫不療不。人答言有。王曰。汝可得不病
耶人生既老。法皆當病。聞身強健。當勉為善 奉行經戒端身口意。奈何自恣。人答。愚暗故 爾。王曰。汝自以為愚作惡。非關父母君天沙
門道人過也。罪自由汝。豈得不樂今當受之。 是為閻王現第三天使也。
[0066c24] 第四閻王復問。子為人時。豈不見世間諸死 亡者。或藏其屍。或棄捐之。至於七日肌肉壞 敗。狐狸百鳥皆就食之。凡人已死。身惡腐爛。
汝豈不見。人答言有。王曰。汝謂獨免可得不 死耶。凡人已生。法皆當死。聞在世間。常為善 事。勅身口意奉行經戒。奈何自恣。人答。愚暗
故爾。王曰。汝自作惡。非是父母君天沙門道 人過也。罪自由汝。豈得不樂爾當受之。是為 閻王現第四天使也。
[0067a04] 第五閻王復問。子為人時。豈不見世間弊人 惡子。為吏所捕。取案官所。刑法加之。或斷手 足。或削耳鼻。或燒其形。懸頭日炙。或屠割
支解。種種毒痛不。人答言有。王曰。汝謂為 惡獨可脫耶。眼見世間罪福分明。何不守善 勅身口意奉行經戒。云何自快人答。愚暗故
爾。王曰。汝自用心作不忠正。非是父母君天 沙門道人過也。今是殃罪要當自受。是為閻 王現第五天使也。佛說經已。諸弟子等。皆受 教誡。各前作禮。歡喜奉行。
[0067a14] 又大法句經偈云。
雖誦千言 不行何益 不如一聞
勤修得益 雖誦千言 句義不正
不如一要 聞可滅意 雖誦千言
不義何益 不如一義 聞行得度
雖誦千言 不敬何益 不如一行
欣樂奉修 雖誦千言 我心不滅
不如一句 捨憍放逸 雖誦千言
求名逾著 不如一說 棄執離著
雖誦千言 不欲除罪 不如一文
去離生死 雖誦千言 色情逾固
不如一解 心境忘懷 雖誦千言
不求出世 不如一悟 絕離三界
雖誦千言 不存悲智 不如一聽
自他兩利 人壽百歲 慳貪逾盛
不如一日 割捨財色 人壽百歲
樂不持戒 不如一日 淨心守戒
人壽百歲 多忿不忍 不如一日
含喜不瞋 人壽百歲 怠惰不勤
不如一日 策勵身心 人壽百歲
情欣放逸 不如一日 歸心空寂
人壽百歲 昏暗識心 不如一日
洞悟無明 人壽百歲 拙御身心
不如一日 巧便運致 人壽百歲
常懷怯弱 不如一日 勇猛慧力
人壽百歲 不起善願 不如一日
發行四弘 人壽百歲 不生一智
不如一日 慧性聰利
[0067b13] 雜阿含經。諸天說偈云。
士夫生世間 斧在口中生
還自斬其身 斯由其惡言
應毀便稱譽 應譽而更毀
其罪口中生 死則墮惡道
[0067b18] 頌曰。
建志誡心愚 高慕欣明儔
相與立弘誓 捨俗慕閑丘
蕭散人物外 晃朗免綢繆
寂寂求屆真 亹亹勵心柔
警策修三業 激切澄四流
興心願弘誓 救溺運慈舟
嘉期歸妙覺 善會涅槃修
存心八正道 立志三祇休
諸經要集卷第七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54 冊 No. 2123 諸經要集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