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 Yuan Zhu Lin 法苑珠林
Scroll 9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破戒篇第八十八 (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0947a15] 惟茲戒德本願深重。救生利物。稱斯為最。是 以受之甚易。持之稍難。若非精翫護持。大 果何容得證。恐差之毫氂。失之千里。若其
小過覆藏。則為難滅大罪。發露更是可原。故 知有過須悔得入七眾。守愚不懺長棄三 塗。所以比之一章通明道俗持犯損益。若是
居家白衣。曾有微信受得戒者。不勝名利。 失意有違。故此兼明。若是悠悠白衣。業識 風馳昏沈財色。好貪名利。樂著五欲。不信
佛法者。此定罪人非此所明。今時述者。出 家僧尼及優婆塞等。恐乖佛教虛染名利。故 今偏說。若是上品白衣。見佛呵責出家人罪。
即自勸勵。省己不為。出家清虛高慕玄軌。 尚有失意乖違被佛詰責。我等白衣無慚無 愧。公然造罪。晝夜匪懈。未曾恥改。所以
如來棄捨我等。不蒙教誨。即自改過息意不 犯。譬如智人先誡己身。他人見責亦自改悔。 故書云。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若是下
品凡愚無識之人。見佛呵責犯過眾僧。唯加 輕笑退敗善心。不自思忖愚戇之甚劇於畜 生。亦如醉人墜臥糞坑嘔吐狼藉屎尿污身。
仰視岸人却呵不正。此亦如是。是故如來 雖欲救拔無其出路。故經云。譬如有人墮在 糞坑。全身沒入無髮可拔。知何欲救也。
引證部第二
[0947b11] 如大品經云。佛告諸比丘。我若不持戒者。 當墮三惡道中。尚不得下賤人身。況能成 就眾生淨佛國土。具一切種智。又薩遮尼
揵經云。若不持戒。乃至不得疥癩野干身。 何況當得功德之身。
[0947b16] 又梵網經云。若佛子。信心出家受佛禁戒。 故起心毀犯聖戒者。不得受一切檀越供養。 亦不得飲住國王水土。五千大鬼常遮其前。
鬼言大賊。入僧坊城邑宅中。鬼復掃其脚 跡。一切世人罵言佛法中賊。一切眾生眼不 欲見犯戒之人。畜生無異。木頭無異。
[0947b22] 又寶梁經云。若破戒比丘。受持戒者禮敬供 養。不自知惡得八輕法。何等為八。一作愚 癡。二口瘖瘂。三受身矬陋。四顏貌醜惡其
面側捩見者嗤笑。五轉受女身作貧窮婢使。 六其形羸瘦夭損壽命。七人所不敬常有惡 名。八不值佛世。
[0947b28] 佛言。若有非沙門自言是沙門。非梵行自言 梵行。於此大地乃至無有洟唾處。況舉足 下足去來屈申。何以故。過去大王持此大地。
施與持戒有德行者。令修行中道。是破戒比 丘一切信施不及此人。況僧房舍之處。衣鉢 臥具醫藥信施所不應受。若有破戒比丘。如
分一毛以為百分。若有惡比丘受人信施如 一毛分。隨所受毛分即損施主。
[0947c07] 譬如師子獸王若有死已無有能得食其肉 者。師子身中自生諸蟲還食其肉。於我法中 出家諸惡比丘。貪惜利養為貪所覆。不識
惡法能壞我法。當知是惡比丘成就四法。一 不敬佛。二不敬法。三不敬僧。四不敬戒。爾 時世尊。而說偈言。
心求利養 口言知足 邪命求利
常無快樂 其心多姦 欺誑一切
如此之心 都不清淨 諸天神龍
有天眼者 諸佛世尊 咸共知之
[0947c17] 佛告迦葉。云何旃陀羅沙門。迦葉譬如旃陀 羅常於塚間行求死屍無有慈悲視於眾生。 得見死屍心大喜悅。如是沙門旃陀羅。常無
慈心至施主家行不善心。所求得已生貴重 心。從施主家受利養已。不教佛法親近在家。 亦無慈心常求利養。是名沙門旃陀羅。如是
旃陀羅。為一切人之所捨離。如旃陀羅所至 之處不到善處。何以故。自行惡法故。如是 沙門旃陀羅所至之處。亦不到善道多作惡
業。無遮惡道法故。譬如敗種終不生牙。如 是敗壞沙門。雖在佛法不生善根。不得沙門 果。
[0947c29] 又涅槃經云。猶如大海不宿死屍。如鴛鴦鳥 不住圊廁。釋提桓因不與鬼住。鳩翅羅鳥不 栖枯樹。破戒之人亦復如是。
[0948a03] 又迦葉經云。佛告迦葉。於正法中得出家者。 應作是念。十方世界現在諸佛悉知我心。莫 於佛法作沙門賊。迦葉。云何名沙門賊。沙
門賊有四種。何等為四。迦葉。若有比丘整 理法服似像比丘。而破禁戒作不善法。是名 第一沙門之賊。二者於日暮後。其心思惟不
善之法。是名第二沙門之賊。三者未得聖果。 自知凡夫。為利養故自稱我得阿羅漢果。是 名第三沙門之賊。四者自讚毀他。是名第四
沙門之賊。迦葉。譬如有人具大勢力。於三 千大千世界眾生所有珍寶一切樂具。刀仗 加害皆悉奪取。迦葉。於汝意云何。此人得
罪寧為多不。迦葉白佛言。甚多世尊。佛告 迦葉。若有凡夫未得聖果。為利養故自稱我 得須陀洹果。若受一食。罪多於彼。我觀沙
門法中更無有罪重於妄稱得聖果者。佛告 迦葉。出家之人微細煩惱復有四種。何等為 四。一見他得利心生嫉妬。二聞經禁戒而返
毀犯。三違反佛語覆藏不悔。四自知犯戒受 他信施。出家之人具此煩惱。如負重擔入 於地獄。迦葉。出家之人有四放逸入於地獄。
何等為四。一多聞放逸。自恃多聞而生放逸。 二利養放逸。得利養故而生放逸。三親友放 逸。依恃親友而生放逸。四頭陀放逸。自恃
頭陀自高毀人。是名四種放逸墮於地獄。
[0948a28] 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當來未世後 五百歲。有相似沙門。身披袈裟毀滅如來無 量阿僧祇劫所集阿耨菩提。佛告迦葉。汝莫
問此。何以故。彼愚癡人。實有過惡。一切魔事 皆悉信受。如來不說彼人得道。假使千佛出 興於世。種種神通說法教化。於彼惡欲不可
令息。迦葉白佛言。世尊。我寧頂戴四天下 一切眾生山河聚落。滿於一劫。若減一劫。 不能聞彼愚癡眾生不信之音。世尊。我寧坐
於一胡麻上。滿於一劫。若減一劫。不能聞 彼不信癡人破戒之音。世尊。我寧在於大劫 火中若行若立若坐若臥百千億歲。不能聞
彼不信癡人破戒之音。世尊。我寧受於一切 眾生瞋恚罵辱撾打加害。不能聞彼不信癡 人偷法大賊毀禁之聲。
[0948b14] 又壯嚴論偈云。
詐偽諂佞者 心住利養中
由食利養故 不樂閑靜處
心常緣利養 晝夜不休息
彼處有衣食 某是我親友
必來請命我 心意多攀緣
敗壞寂靜心 不樂空閑處
常樂在人間 由利毀敗故
墜墮三惡道 障於出世道
[0948b23] 以此文證。愚人背道專求名利。唯成惡業。 常順生死每處暗冥。若聞禁戒廣學多聞。即 言我是下根凡愚。自非大聖何能具依若聞
王課種種苦使勒同俗役。便言我是出家淨 行沙門。高於人天重逾金玉。豈預斯事。故 佛藏經云。譬如蝙蝠欲捕鳥時則入穴為鼠。
欲捕鼠時則飛空為鳥。而實無有大鳥之用。 其身臭穢但樂暗冥。舍利弗。破戒比丘亦復 如是。既不入於布薩自恣。亦不入王者使
役。不名白衣。不名出家。如燒屍殘木不復 中用。
[0948c05] 又成實論云。不為修善故食則唐養怨賊。亦 壞施主福損人供養。如是不應食人之食。
[0948c07] 又佛藏經云。得出家已自稱沙門。不能堪受 如實佛化。於此法中不能修心。不得滋味。振 手而去。墮在惡道。猶如肫子捨床褥去。破
戒比丘當於百千萬億劫數割截身肉以償施 主。若生畜生身常負重。所以者何。如析一 髮為千億分。破戒比丘尚不能消一分供養。
況能消他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如是等人。於 我法中出家求道而得重罪。舍利弗。如是之 人。於我法中為是逆賊。為是法賊。為是欺
誑詐偽之人。但求活命貪重衣食。是則名為 世樂奴僕。
[0948c18] 又增一阿含經云。或有人得供養衣被飲食 床褥臥具病瘦醫藥。彼得已便自食噉。不起 染著之心。亦無有欲意。不起諸想。都無此
念。自知出要之法。設使不得利養。不起亂 念。心無增減。猶師子王食噉小畜。爾時彼 獸王亦不作是念。此者好。此者不好。不起
染著之心。亦無欲意。不起諸想。此人亦復 如是。不如有人受人供養。得已便自食噉。 起染著心。生愛欲意。不知出要。設使不得
常生此想念。彼人得供養已。向諸比丘而 自貢高毀蔑他人。我能得利養。此諸比丘不 能得之。猶如群猪中有一猪。出群已詣大糞
聚。此猪飽食屎已。還至猪群中。便自貢高我 能得此好食。諸猪不能得食。此亦如是。比 丘當學師子王莫如猪也。
[0949a04] 又智度論云。有出家人樂合湯藥種穀植樹 等不淨活命者。是名下口食。觀視星宿日月 風雨雷電霹靂不淨活命者。是名仰口食。諂
媚豪勢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不淨活命者。是 名方口食。若學種種祝術卜算吉凶心術不 正。如是等不淨活命者。是名維口食。又有五
種邪命。何者為五。一者為利養故詐現異相 奇特。二者為利養故自說功德。三者為利 養故占相吉凶廣為人說。四者為利養故高
聲現威令人畏敬。五者為利養故稱說所得 供養以動人心。當知出家之人。為求利養種 種邪命而活其身。皆是破戒。不免惡道也。又
出家之人須常離著。若偏執一處即多住著。 於己偏親。於他生嫉。
[0949a18] 又摩訶迦葉經云。佛告彌勒。當來末世後五 百歲。自稱菩薩而行狗法。譬如有狗前至他 家。見後狗來心生瞋恚。 [齒*崖] 齜
吠之。內心起 想。謂是我家。比丘亦爾。先至他施家生己家 想。既貪此想。見後比丘瞋目視之。心生嫉 恚。互相誹謗。言某比丘有如是過。汝莫親
近。心生嫉妬。行餓鬼因貧窮之因。即是成 論五慳之中家慳攝也。
[0949a26] 又菩薩藏經云。復次舍利子。出家菩薩復有 五法。若成就者。不值佛世。不親善友不具 無難。失壞善根。不隨安住律儀菩薩修學正
法。亦不速寤無上菩提。舍利子。何等名為 出家菩薩成就五法。一者毀犯尸羅。二者誹 謗正法。三者貪著名利。四者堅執我見。五者
能於他家多生慳嫉。舍利子。如是名為出家 菩薩成就五法。不值佛世乃至不獲無上正 等菩提。舍利子。譬如餓狗慞惶沿路遇值
瑣骨久無肉膩。但見赤塗言是厚味。便就銜 之。至多人處四衢道中。以貪味故涎流骨上。 妄謂甜美。或 咬 或舐。或齧或吮。歡愛纏附
初無捨離。時有剎帝利婆羅門及諸長者。皆 大富貴。來游此路。時此餓狗遙見彼來。心 生熱惱作如是念。彼來人者。將無奪我所重
美味。便於是人發大瞋恚。出深毒聲。惡眼 邪視。露現齒牙。便行齧害。舍利子。於意云 何。彼來人者。應為餘事。豈復求此無肉赤塗
之骨鎖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不也世尊。 不也善逝。佛告舍利子。若如是者。彼慳餓 狗。以何等故出深毒聲現牙而吠。舍利子言。
如我意解。恐彼來人貪著美膳。必能奪我甘 露良味。由如是意現牙吠耳。佛告舍利子。如 是如汝所言當來末世有諸比丘。於他施主
勤習家慳。耽著屎尿妄加纏裹。雖值如來具 足無難。而便委棄不修正檢。此之比丘。我 說其行。如前癡狗。舍利子。我今出世憐愍
眾生。欲止息故專思此事。為如是等諸惡比 丘。說此譬喻。
[0949b26] 復次舍利子。是諸菩薩摩訶薩。為欲利益安 樂無量眾生故求於佛智。行毘梨耶波羅蜜 多。彼諸菩薩摩訶薩於己身肉尚行惠施。況
復規求妄想惡肉。而於他家起諸慳嫉。舍利 子。彼諸比丘慳他家故。我說是人為癡丈夫。 為活命者。為守財穀奴僕隷者。為重財寶玩
縛者。唯於衣食所欽尚者。為求妄想貪嗜惡 肉起慳嫉者。舍利子。我今更說如是正法。 彼諸比丘。先至他家。不應見餘比丘而生
嫉妬。若有比丘違我法教。見餘比丘或作是 言。此施主家先為我識。汝從何來。乃在此 耶。我於此家極為親密。調謔交顧。汝從何
來。輙相侵奪。舍利子。以何等故彼慳比丘。 於後來者偏生嫉妬。舍利子。由諸施家許其 衣鉢飲食臥具病緣醫藥及供身等資生什
物。彼作是念。恐彼施主將先許物施後來 者。由如是故。即此比丘於施主家起三重 過。一者起住處過。見餘比丘。或起恨言。我
於今者當離此處。二者凡所習近。當言未知 應與不應。三者於不定家妄起諸過。舍利子。 彼慳比丘於後來人發三惡言。一者說住處
過。以諸惡事增益其家。令後比丘心不樂住。 二者於後比丘所有實言反為虛說。三者詐 現善相諂附是人。伺有微隙對眾喚舉。舍利
子。如是比丘。於他施家生慳嫉者。速滅一 切所有白衣法。永盡無遺。
[0949c23] 又迦葉經云。出家之人有四放逸入於地獄。 一多聞放逸。二利養放逸。三親友放逸。四 頭陀放逸。此四放逸之人。良由惡人入於佛
法不求出世。苟貪名利以活身命。故入惡 道。
[0949c28] 又最妙勝定經云。千年之後。三百年中。浩 浩亂哉。逃奴走婢亡失破國多不存活。入 吾法中。猶如群賊劫奪良善。當爾之時十二
部經沈沒於地。不復讀誦經典。設有頭陀者。 多不如法。常游聚落不在山林。乃至法師解 說佛語。萬不著一。爾時多有白衣若男若女。
持戒淨行呵責比丘。白衣去後共相謂言。今 我解者。如佛口說。或邪言綺語無義之語。以 作義語。如盲人指天上日。若大若小等。
[0950a08] 又正法念經云。彼惡比丘現持戒相。令彼 檀越心信敬已。共諸朋侶數數往到彼檀越 家。如是比丘。隨己所聞少知佛法共其同侶。
為彼檀越說所知法。如是方便欲令檀越迴 彼比丘所得利養而施與之。如是比丘形相 沙門第一大賊。到檀越家。方便劫奪他人財
利及以供養。如是比丘見他財利。見他供養 生貪嫉者。不曾少時眼開合頃暫作善法。彼 惡比丘破戒沙門。捨離坐禪讀誦等業。無一
念間不攝地獄餓鬼畜生。以此文證。貪利招 苦。勿現善相以求名利。故諸出家縱能持 戒。勿解經義。未必斷惑。由不觀理不斷結
故。多現善相謂己過人。設聞勝智說實無 我。則不信受言非正理。因茲謗法及行道者。 增長我慢死墮地獄。是故愚人縱能依戒。以 無道法多起罪行。
[0950a24] 又大寶積經云。出家之人有二種縛。一者見 縛。二者利養縛。又有二種障法。一者親近 白衣。二者憎惡善人。又有二種癰瘡。一者求
見他過。二者自覆其罪。又有二種不淨心。 一者讀誦外道經書。二者多畜諸好衣鉢。
[0950a29] 又涅槃經云。出家之人有四種惡病。是故不 得四沙門果。何等四病。謂四惡欲。一為衣 欲。二為食欲。三為臥具欲。四為有欲。有四
良藥能療是病。一糞掃衣。能治比丘為衣惡 欲。二乞食。能破比丘為食惡欲。三樹下坐。 能破比丘為臥具惡欲。四身心寂靜。能破比
丘為有惡欲。以是四藥除是四病。是名聖行。 如是聖行則得名為少欲知足也。
[0950b08] 又大集經云。破戒人者。一切十方無量諸佛 所不護念。雖名比丘不在僧數。何以故。入 魔界故。我都不聽毀戒之人受人信施如葶
藶子。何以故。是人遠離如來法故。又正法 念經偈云。
若無讀誦心 無禪無漏盡
雖有比丘形 如是非比丘
寧食蛇毒蟲 及以烊金等
終不破禁戒 而食僧飲食
[0950b17] 故大莊嚴經論偈云。
若毀犯禁戒 現世惡名聞
為人所輕賤 命終墮惡道
[0950b20] 又智度論說。破戒之人人所不敬。其家如 塚人所不到。破戒之人失諸功德。譬如枯 樹人不愛樂。破戒之人如霜蓮華人不喜見。
破戒之人惡心可畏。譬如羅剎。破戒比丘雖 形似善人內無善法。雖復剃頭染衣次第捉 籌名為比丘。實非比丘。破戒之人若著法服。
則是熱銅鐵鍱以纏其身。若持鉢盂則是盛烊 銅器若所噉食即是吞熱鐵丸飲熱烊銅。若 受人供養供給。則是地獄獄卒守人。若入精
舍。則是入大地獄。若坐眾僧床榻。是為坐熱 鐵床上。破戒之人。常懷怖懼。如重病人常畏 死至。破戒之人死後墮惡道中。若在銅橛地
獄。獄卒羅剎問諸罪人。汝何處來。答言。我苦 極悶不知來處。但患飢渴。若言渴者。是時獄 卒即驅逐人令坐熱銅橛上。以鐵鉗開口灌
以烊銅。若言飢者。坐之銅橛。吞以鐵丸。入口 口焦。入咽咽爛。入腹腹破。焦然五藏爛壞。 直過墮地。此諸人等由宿行因緣。劫盜他
財以自供口。諸出家人。或時詐病多求酥 油石蜜。或無禪無戒無有智慧。而多受人 施。或惡口傷人。如是等種種因緣。宿業力故。
墮銅橛地獄中不可稱說。行者應當一心受 持戒律。又未曾有經云。有諸比丘。言行不 同。心口相違。或為利養錢財飲食。或為名
譽要集眷屬。或有厭惡王法使役出家為道。 都無有心向三脫門度三有苦。以不淨心貪 受信施。不知後世彌劫受殃償其宿債。設更 修善生天。仍有餘罪天中亦受。
[0950c19] 又正法念經云。若於先世有偷盜業。爾時 自見諸天女等。奪其所著莊嚴之具。奉餘天 子等。不可具述。
[0950c22] 又像法決疑經云。未來世中一切俗人輕賤 三寶。正以比丘比丘尼不如法故。身披法服 經理俗緣。或復市肆販賣自活。或復涉路商
賈求利。或作畫師經生像匠工巧之業。或占 相男女舍屋田園種種吉凶。或飲酒醉歌舞 作樂圍棊六博。或貪財求利延時歲月廢忘
經業。或呪術治病假託經書修禪占事以邪 活命。或行醫鍼炙合和湯藥診脈處方男女 交雜。因斯致染敗善增惡。招俗譏謗良由
於此。夫出家之人為求解脫先須離罪。以戒 為首。若不依戒眾善不住。如人無頭諸根亦 壞名為死人。故解脫道論云。如人無頭一切
諸根不能取塵。是時名死。如是比丘以戒為 頭。若頭斷已失諸善法。於佛法為死。亦如 死屍大海不納。
[0951a08] 故四分律偈云。
譬如有死屍 大海不容受
為疾風所飄 棄之於岸上
[0951a11] 又智度論偈云。
眾僧大海水 結戒為畔際
若有破戒者 終不在僧數
[0951a14] 又僧祇律云。爾時比丘將一沙彌。歸看親 里。路經曠野。中道有非人。化作龍。右繞沙 彌以華散上。讚言。善哉。大得善利。捨家出
家。不捉金銀及錢。比丘到親里家。問訊已欲 還。時親里婦語沙彌言。汝今還去。道逈多 乏。可持是錢去市易所須。沙彌受取繫著衣
頭而去。中道非人見沙彌持錢在比丘後行。 復化作龍來左繞沙彌。以土坌上。說是言。汝 失善利。出家修道而捉錢行。沙彌便啼。比
丘顧視問沙彌言。汝何故啼。沙彌言。我不 憶有過無故得惱。師言。汝有所捉耶。答言。 持是錢來。師云。捨棄。棄已非人復如前供 養。
[0951a27] 爾時大目揵連共專頭沙彌。食後到閻浮提 阿耨大池上坐禪。時專頭沙彌見池邊金沙 便作是念。我今當盛是沙可著世尊澡灌下。
尊者目連從禪覺已。即以神足乘虛而還。時 專頭沙彌為非人所持不能飛空。時目連迴 見喚沙彌來。答言。我不能得往。問汝有所
持耶。答言。持是金沙。汝應捨棄。捨已即乘 空而去。以是因緣。具白世尊。佛言。從今日 不聽沙彌捉金銀及錢。
[0951b07] 又百喻經云。昔有愚人養育七子。一子先死。 時此愚人見子既死便欲停置於其家中。自 欲棄去。傍人見已而語之言。生死道異。當
速莊嚴致於遠處。爾時愚人聞此語已。即自 思念。若不得留要當葬者。須更殺一子停擔 兩頭。乃可勝致。於是更殺一子。而擔負之。
遠葬林野。時人見之。深生嗤笑。怪未曾有。 譬如比丘私犯一戒。情憚改悔。默然覆藏。自 說清淨。或有智者。即語之言。出家之人守
持禁戒。如護明珠。不使缺落。汝今云何違犯 所受。欲不懺悔。犯戒者言。苟須懺者。更就犯 之。然後當出。遂更犯戒。多作不善。爾乃頓
出。如彼愚人一子既死。又殺一子。今此比丘 亦復如是。
[0951b21] 又涅槃經。佛說偈言。
莫輕小惡 以為無殃 水滴雖微
漸盈大器
[0951b24] 又百喻經云。昔有國王。有一好樹。高廣極 大。當生勝果。香而甜美。時有一人來至王 所。王語之言。此之樹上將生美果。汝能食
不。即答王言。此樹高廣。雖欲食之何由能 得。即便斷樹望得其果。既無所獲徒自勞苦。 後還欲豎樹已枯死。都無生理。世間之人亦
復如是。如來法王有持戒樹修諸功德。不解 方便反毀其禁。如彼伐樹復欲還活都不可 得。破戒之人亦復如是。
[0951c04] 又戒消災經云。佛在世時。有一縣人皆奉行 五戒十善。無釀酒者。中有大姓家子。欲遠 賈販臨途。父母語曰。汝勤持五戒十善。慎
莫飲酒犯佛重戒。行到他國見舊同學。歡喜 出蒲蔔酒欲共飲之。固辭不飲。主人殷勤 不獲從之。後還家具首上事。父母報言。汝
違吾戒。亂法之漸。非孝子也。便以得物逐 令出國。乃到他國住客舍家。主人事三鬼 神。能作人形對面飲食。與人語言。事之積
年。居財空盡。而家疾病。死喪不絕。私共論 之。鬼知人意。鬼共議言。此人財產空訖。正 為吾等未曾有益。今相厭患。宜求珍寶以施
與之。便行盜他國王庫藏好寶。積置園中。 報言。汝事吾歷年勤苦甚久。今欲福汝使 得饒富。主人欣然入園見物。負輦歸舍。辭
謝受恩。明日設食請。鬼神詣門見舍衛國人 在主人舍。便奔走而去。主人追呼。既已顧 下走去何為。神曰。卿舍尊客。吾焉得前。重
復驚走。主人思惟。吾舍之中無有異人。正 有此人。即出言語恭敬已竟因問之曰。卿 有何功德。吾所事神。畏子而走。客具說佛
功德。主人言。吾欲奉持五戒。因從客受三 自歸五戒。一心精進不敢懈怠。因問佛處。答 在舍衛國給孤獨園。主人一心到彼。經歷一
亭中。有一女人端正。是噉人鬼。婦行路逈 遠。時日逼暮。從女寄宿。女即報言。慎勿 留此宜急前去。男子自念。前舍衛國人具佛
四戒。我神尚畏。我已受三歸五戒。心不懈 怠。何畏懼乎。遂自留宿。時噉人鬼見護戒威 神。去亭四十里一宿不歸。明日進見鬼所
噉人骨體狼藉。心怖而悔退自思惟。不如 携此女人將歸本土共居如故。即迴還。因 從女人復求留宿。女人謂男子曰。何須迴
耶。答曰。行計不成。故迴還耳。復寄一宿。女 言。卿死矣。吾夫是噉人之鬼。方來不久。卿 宜急去。此男子不信。還止不去。更迷惑婬
意。復生不信。不復信佛三歸五戒。天神即 去。鬼得來還。女人恐畏食此男子。藏之甕 中。鬼聞人氣謂婦言。爾得肉耶。吾欲噉之。
婦言。我不行何從得肉。婦問鬼言。卿昨何 以不歸鬼言。坐汝所為而舍宿尊客。令吾被 逐。甕中男子逾益恐怖。婦言。何以不得肉
乎。鬼言。只為汝舍佛弟子。天神逐我出四 十里外。露宿震怖。于今不安。故不得肉。婦 因問夫。佛戒云何。鬼言。大飢極急。以肉將
來。不須問此。此是無上正真之戒。吾不敢 說耶。婦言。但為我說之。我當與卿肉。鬼因 為說三歸五戒。鬼初一說戒時。婦輒受之。至
第五戒。心執口誦。男子於甕中識五戒。隨 受之。天帝釋知此二人心自歸依佛。即選善 神五十人擁護兩人。鬼遂走去。到明日婦問
男子。汝怖乎。答曰。大怖蒙仁者恩。心寤識 佛。婦言。男子何以迴還。答曰。吾見新舊死 人骸骨縱橫。恐畏故還耳。婦言。骨是吾所棄
者。吾本良家之女。為鬼所掠。吾來作妻。悲 窮無訴。今蒙仁恩。得聞佛戒。離於此鬼。後 還道逢四百九十八人。共到佛所。一心聽
經。心開意解。皆作沙門。得阿羅漢果。然此 二人是四百九十八人前世之師。人求道時。 要當得其本師及其善友。爾乃解耳。
[0952b06] 又灌頂經云。佛告梵志。昔波羅柰大國有 婆羅門子。名曰執持。富貴大姓。不奉三寶。 事九十五種之道。以求福祐。久久之後。聞其
國中有賢長者輩。盡奉佛法僧化導。皆得 富貴受安隱樂。能度脫生老病死。受法無 窮。今世後世不入三惡道中。執持長者作是
念言。不如捨置餘道奉敬三寶。即便詣佛。 頭面著地。為佛作禮。白佛言。今我所事非真。 故歸命於佛耳。當哀愍我故去濁穢之行受
佛清淨法言。於是世尊為受三歸五戒法竟。 作禮而去。於是以後。長者執持到他國中。見 人殺生盜人財物。見好色女貪愛戀之。見人
好惡便論道之。見飲酒者便欲追之。心意 如是無一時定。便自念言。悔從佛受三歸五 戒重誓之法。作如是念。我當歸佛三歸五戒
之法。即詣佛所而白佛言。前受三歸五戒之 法多所禁制。不得復從本意所作念。自思惟 欲罷。不能事佛可爾與不。何以故。佛法尊重
非凡類所事。當可還法戒乎。佛默然不應。言 已未絕。口中便有自然鬼神。持鐵椎拍長者 頭。復有鬼神解脫其衣裳。復有鬼神。以鐵
鉤就其口中曳取其舌。有婬女鬼神。以刀 掬割其陰。又有鬼神。烊銅沃其口中。前後 左右諸鬼神競。來分裂取其血噉食之。長者
執持恐怖顫掉無所歸投。面如土色。又有自 然之火焚燒其身。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諸 鬼神輩急持長者不令得動。佛見如是哀愍
念之。因問長者。汝今當復云何。長者口噤 不能復言。但得舉手自搏而已。從佛求哀悔 惡歸善。佛便以威神救度長者。諸鬼神王。見
佛世尊以威神力救度長者。各各住立一面。 長者於是小得蘇息。便起叩頭。前白佛言。我 身中有是五賊。牽我入三惡道中。坐欲作罪
違負所受。願佛哀我受我懺悔。佛言。汝自 心口所為。當咎於誰。長者白佛。我從今日 改往修來。奉三歸及五戒法。持自六齋奉
三長齋。燒香散華懸幡蓋供事三寶。從今 以去不敢復犯破歸戒法。佛言。如此言者。 是為大善。汝今受是三歸五戒。莫復如前受
戒法也。破是歸戒名為再犯。若三犯者。為 五官所得。便輔王小臣都錄監司五帝使者 之所得。便收神錄命皆依本罪。是故我說是
言。勸受歸戒者。鬼神護助。諸天歡喜。十方無 量諸佛菩薩羅漢皆共稱歎。是清信士女。論 其終時。佛皆分身而往迎之。不使持戒男女
人墮惡道中。若戒羸者當益作福。
[0952c23] 頌曰。
茫茫恍惚 夙夜昏馳 色心染著
不覺日滋 身危漏剋 朝夕推移
戒瓶既破 淨報何施 七支不護
三業失威 賢聖共捨 神鬼競嗤
淨眾不納 擯同死屍 一墜幽塗
萬劫長糜
感應緣 (略引四驗)
* 晉沙門竺曇遂
* 宋沙門釋智達
* 宋沙門釋曇典
* 隋沙門釋慧曇
[0953a06] 晉太元中謝家沙門竺曇遂。年二十餘。白 晢端正流俗沙門。身甞行經青溪廟前過。因 入廟中。看暮歸。夢一人來語云。君當來作
我廟中神不。復夕曇遂夢問。婦人是誰。婦人 云。我是青溪中姑。如此一月許。便卒病。臨 死謂同學年少。我無福亦無大罪。死乃當作
青溪廟神。諸君行便可見看之。既死後諸年 少道人既至。便靈語相勞問。音聲如其生 時。臨去云。久不聞唄。思一聞之。其伴慧覲
便為作唄訖。其猶唱讚。語云。岐路之訣尚有 悽愴。況此之乖。形神分散。窈冥之歎。情何 可言。既而歔欷悲不自勝。諸道人等皆為流 洟
(右此一驗出續搜神記) 。
[0953a19] 宋沙門智達者。益州索寺僧也。行頗流俗而 善經唄。年二十三。宋元徽三年六月病死。身 暖不殮。遂經二日穌還。至三日旦而能言
視。自說言。始困之時見兩人。皆著黃布袴 褶。一人立于戶外。一人徑造床前曰。上人 應去可下地也。達曰貧道體羸不堪涉道。此
人復曰。可乘輿也。言卒而輿至。達既升之。 意識恍然不復見。家人屋室及所乘輿。四 望極目。但覩荒野。途徑艱危。示道登躡。驅
之不得休息。至于朱門。牆闥甚華。達入至 堂下。堂上有。一貴人。朱衣冠幘倨傲床坐。 姿貌嚴肅甚有威容。左右兵衛百許人。皆
朱衣拄刀列直森然。貴人見達。乃斂顏正 色謂曰。出家之人何宜多過。達曰。有識以 來不憶作罪。問曰。誦戒不。達曰。初受具足
之時。實常習誦。比逐齋講常事轉經。故於 誦戒時有虧廢。復曰。沙門而不誦戒。此非 罪何為。可且誦經。達即誦法華三契而止。
貴人勅所錄達使人曰。可送置惡地勿令 大苦。二人引達將去。行數十里稍聞轟 礚 鬧 聲沸火。而前路轉闇。次至一門。高數十丈。色
甚堅黑。蓋鐵門也。牆亦如之。達心自念。經 說地獄。此其是矣。乃大恐怖。悔在世時不 修業行。及大門裏。鬧聲轉壯。久久靜聽。
方知是人。噭呼之響。門裏轉闇無所復見。 時火光乍滅乍揚。見有數人反縛前行。後有 數人執叉叉之。血流如泉。其一人乃達從
伯母。彼此相見意欲共語。有人曳之殊疾不 遑得言。入門二百許步。見有一物形如米 囤。可高丈餘。二人執達擲置囤上。囤裏有火。
焰燒達身。半體皆爛。痛不可忍。自囤墜地悶 絕良久。二人復將達去。見有鐵鑊十餘。皆 煮罪人。人在鑊中隨沸出沒。鑊側有人。以
杈刺之。或有攀鑊出者。兩目沸凸舌出尺餘。 肉盡坼爛而猶不死。諸鑊皆滿。唯有一鑊尚 空。二人謂達曰。上人即時應入此中。達聞其
言。肝膽塗地。乃請之曰。君聽貧道一得禮 佛。便至心稽首。願免此苦。伏地食頃。祈悔 特至。既而四望無所復見。唯覩平原茂樹。風
景清明。而二人猶導達行。至一樓下。樓形 高小。上有人。裁得容坐。謂達曰。沙門現受輕 報殊可欣也。達於樓下忽然不覺還就身。時
達今猶存在索寺也。齋戒逾堅。禪誦彌固。
[0953c04] 宋沙門釋曇典。白衣時年三十忽暴病而亡。 經七日方活。說初亡時見兩人驅將去。使 輩來 [番*去] 輩可有數千人。晝夜無休息。見二
道人云我是汝五戒本師。來慰問之。即將 往詣官主云。是貧道弟子。且無大罪。曆算 未窮。即見放遣。二道人送典至家。住其屋
上。具約示典。可作沙門勤修道業。言訖下 屋。道人排典著屍掖下。於是而蘇。後出家 經二十年。以元嘉十四年亡 (右三驗出冥祥記) 。
[0953c13] 隋東川釋慧曇。不知何許人。辯聰令逸大 小通明。住寶明寺襟帶眾經。以四月十五日。 臨說戒時。僧並集堂。曇居上首。乃白眾曰。
戒本防非人人誦得。何勞徒眾數數聞之。可 令一僧竪義令後生開寤。曇氣岸風格。當 時無敢抗者。咸順從之。訖於後夏末常廢說
戒。至七月十五日。將升草座。失曇所在。 大眾以新歲未受。交廢自恣。一時崩騰。四 出追覓。乃於寺側三里許於古塚間得之。遍
體血流如刀割處。借問其故。云有一丈夫執 三尺大刀。勵色瞋曇改變布薩妄充竪義刀 膾身形。痛毒難忍。因接還寺。竭情懺悔。乃
經十載。說戒布薩。讀誦眾經。以為常業。臨 終之日。異香迎之。神色無亂。欣然而卒。咸嘉 徵祥。即世懲革 (右此一驗出唐高僧傳) 。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53 冊 No. 2122 法苑珠林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