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 Yuan Zhu Lin 法苑珠林
Scroll 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苑珠林卷第八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千佛篇第五 (此有一十五部)
* 七佛部
* 因緣部
* 種姓部
* 降胎部
* 出 胎部
* 侍養部
* 占相部
* 游學部
* 納妃 部
* 厭苦部
* 出家部
* 成道部
* 說法部
* 涅槃部
* 結集部
七佛部第一 (此別九部)
* 述意部
* 出時部
* 姓名部
* 種族部
* 道 樹部
* 身光部
* 會數部
* 弟子部
* 久近 部
述意部第一
[0333a08] 蓋聞。九土區分四生殊俗。昏波易染慧業難 基。久復愛河長流苦海。不生意樹未啟心燈。 故三明大聖八解至人。總法界而為智。竟虛
空以作身。形無不在。量極規矩之外。智無不 為。用絕思議之表。不可以人事測。豈得以處 所論。將欲啟愚夫之視聽。須示真人之影迹。
其猶谷風之隨嘯虎。慶雲之逐騰龍。感應相 招。抑惟常理。自鹿樹表光金河匿曜。故像 法眾生歸向有徵。雖千佛異迹一智同途。大
悲平等。隨性欲而利生。弘誓莊嚴。運慈舟而 濟溺。眾生有感。機緣契會也。
出時部第二
[0333a20] 述曰。今據賢劫一代分為四時。一成二住三 壞四空。就此四中。成劫已住。壞空未至。今 在住劫。故有千佛出現。大約而言。三佛已往。
今是第四釋尊遺法。此四時中各分二十小 劫。總為八十小劫。始為一大水火風劫。名 為賢劫也。就住中二十別小劫內。依立世阿
毘曇論云。十一劫是未來。八劫是過去。今釋 迦佛當第九劫內成佛。
[0333a28] 問此賢劫中成壞空劫佛不出世。唯取住劫。 此住劫中復未來唯十一小劫。何得須有九 百九十六佛一時出世耶。答曰。實如來難。
古來諸佛亦有斯妨會意稍難。今依藥王藥 上佛名經等。略知途路。且先錄藥王藥上經 文。後引佛名經和會。劫有延促不同。故藥王
藥上經云。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大眾言。我曾 往昔無數劫時。於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學 道聞是五十三佛名。聞已合掌心生歡喜。復
教他人令得聞持。他人聞已展轉相教。乃至 三千人。異口同音一心敬禮。即得超越無數 億劫生死之罪。
[0333b11] 初千佛者。華光佛為首。下至毘舍浮佛。於 莊嚴劫得成為佛。過去千佛是也。此中千佛 者。拘留孫佛為首。下至樓至如來。於賢劫中
次第成佛。
[0333b15] 後千佛者。日光如來為首。下至須彌相佛。於 星宿劫中當得成佛。
[0333b17] 若依佛名經。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名毘婆尸 如來。過去三十劫有佛出世名尸棄如來。即 此劫中復有佛出世。名毘舍浮如來。問曰。此
九十一劫為大為小。答曰。是大劫也。
[0333b21] 問曰。何以得知。依舊婆沙論云。釋迦菩薩因 地從毘婆尸佛以來種相好業。至今第九住 劫。以經九十一大劫。故舊俱舍論云。釋迦菩
薩由禮底沙佛精進力故。即得超九大劫究 竟成佛。故知九劫既大。餘九十一劫寧不是 大。又依藥王藥上經。莊嚴劫賢劫星宿劫。各
有千佛出世。即知此劫亦是大阿僧祇劫。又 藥王經中。若善男子善女人。及餘一切眾生。 聞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於百千萬億阿僧
祇劫不墮惡道。依此文勢。展轉名莊嚴劫賢 劫星宿劫等。各有千佛出世。故知是過於大 劫阿僧祇劫。至今賢劫中四佛出世者。亦是
阿僧祇劫。非是住小劫也。既是大劫。故於賢 劫之中千佛出世。無所疑也。又長阿含經云。 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名毘婆尸。復過去三十
一劫有佛出世名尸棄。復過去三十一劫有 佛出世名毘舍婆。此尸棄佛及毘舍婆佛。依 佛名經即此劫中有二佛出世不別。或容阿
含翻譯乘此三十一劫也。又更一釋云。依立 世阿毘曇論。二十住劫中過去八劫。己有三 佛出世。釋迦當現在第九劫出世。即以前九
劫已有四佛出世。未來猶有十一劫。焉知不 有多佛出世耶。故經云。或有一劫中有無量 佛出世。或無數劫中空過無有一佛出世。以
此義准。縱是小劫多佛出世。亦自無妨。良由 眾生根有強弱。故感見不同也 (此義難知更推後哲) 。
[0333c18] 述曰。此賢劫千佛。所化住境堤封周統。奄 及三千大千世界。所居土地最為中也。以佛 是能化之人心實虛中。所化之人及以方處。
亦皆是中。故此有金剛之座。餘方餘域無此 座故佛則不居。故瑞應經云。此方國土三千 日月萬二千天地之中央也。佛之威神不生
邊地。若居邊地。地為之傾斜。是以古往佛興。 皆出於此。同斯成感。良為明證也。
[0333c26] 如長阿含經云。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名 毘婆尸。人壽八萬歲。復過去三十一劫有佛 出世名尸棄。人壽七萬歲。復過去三十一劫
有佛出世名毘舍婆。人壽六萬歲。復過去 賢劫中有佛出世名拘樓孫。人壽五萬歲。又 賢劫中有佛出世名拘那含。人壽四萬歲。又
賢劫中有佛出世名迦葉。人壽二萬歲。我今 出世人壽百歲少出多減。依智度迦延論。據 釋迦人壽一萬歲世時合出。為觀眾生。一萬
歲已來無機可度。乃至百歲眾生見苦敦逼。 劫欲將末。故出乎世。故論云。劫末佛興世。劫 初轉輪王出。二不同如下輪王篇說。
姓名部第三
[0334a10] 此下並依增一阿含經云。七佛父母姓字經 云。第一維衛佛。第二式棄佛。第三隨葉佛。 此三佛同姓拘樓
(長阿含經云。第一名毘婆尸佛。第二尸棄佛。第三毘舍婆佛) 第四拘樓秦佛。第五拘那含牟尼佛。第六迦 葉佛。此三佛同姓迦葉
(長阿含經云。第四名拘樓孫佛。第五拘那含佛。 第六同名迦葉佛) 第七今我釋迦牟尼佛。姓瞿曇。
種族部第四
[0334a17] 第一維衛佛。第二式棄佛。第三隨葉佛。此 三佛同是剎利王種。第四拘樓秦佛。第五拘 那含牟尼佛。第六迦葉佛。此三佛同是婆羅
門種。第七今我作釋迦文佛。是剎利王種。
[0334a21] 第一維衛佛。父字槃裱剎利王。母字槃頭末 陀。所治國名剎末提。
[0334a23] 第二式棄佛。父字阿輪拏剎利王。母字波羅 訶越提。所治國名阿樓那和提。
[0334a25] 第三隨葉佛。父字須波羅提和剎利王。母字 耶舍越提。所治國名阿耨憂摩。
[0334a27] 第四拘樓秦佛。父字阿枝達兜婆羅門種。母 字隨舍迦。所治國名輪訶利提那。王字須訶 提。
[0334b01] 第五拘那含牟尼佛。父字耶睒鉢多婆羅門 種。母字欝多羅。所治國名差摩越提。王字差 摩。
[0334b04] 第六迦葉佛。父字阿枝達耶婆羅門種。母字 檀那越提耶。所治國名波羅私。王名其隨。
[0334b06] 第七今我作釋迦文尼佛。父字閱頭檀剎利 王種。母子摩訶摩耶。所治國名迦維羅衛。先 大王名槃提
(統而言之總有四族。一婆羅門二剎帝利三毘舍四首陀。然則後二族卑。非
上尊之所託。前二種貴。寔正覺之宅生。婆羅門德行清高。剎帝利威恩遐舉。智論曰隨時所尚佛生其中。
故釋迦出剛強之世。託王種以振威。迦葉生善順之時。居淨行而標德也) 。
道樹部第五
[0334b12] 第一維衛佛。得道為佛時。於波陀羅樹下。
[0334b13] 第二式棄佛得道為佛時。於分塗利樹下。
[0334b14] 第三隨葉佛得道為佛時。於菩薩羅樹下。
[0334b15] 第四拘樓秦佛得道為佛時。於斯利樹下。
[0334b16] 第五俱那含牟尼佛得道為佛時。於烏暫樹 下。
[0334b18] 第六迦葉佛得道為佛時。於拘類樹下。
[0334b19] 第七今我作釋迦牟尼佛為佛時。於阿沛多 羅樹下。
[0334b21] 夫繡桷丹楹者。非出家之高躅。蔭松藉卉者。 爰入道之清規。何者俗以形骸之可貴。故華 屋以居之。道以室家之可累。故脫屣而棄之。
凡百仕人孰能先覺。聿我調御之師。是曰生 知。成道涅槃初生說法。皆依樹下。斯其旨 焉。有落髮抽簪排榮剃利。可不景慕而置心 哉。
身光部第六
[0334b29] 如觀佛三昧經云。毘婆尸佛身六十由旬。圓 光百二十由旬。尸棄佛身長四十由旬。圓光 四十五由旬。通身光一百由旬。毘舍婆佛身
長三十二由旬。圓光四十二由旬。通身光六 十二由旬。拘留孫佛身長二十五由旬。圓光 三十二由旬。通身光五千由旬。拘那含牟尼
佛身長二十五由旬。圓光三十由旬。通身光 長四十由旬。迦葉佛身長十六丈。圓光二十 由旬。釋迦牟尼佛身長丈六。圓光七尺。七 佛身並紫金色
(敬尋。法身平等非有優劣。但隨機業異故現化不同。是以釋迦牟尼出也紫 金色而千比丘咸見赭容。十六信士遍視灰色。自彼之異佛常一也。類此而言謂無惑焉也) 依彌
勒下生經云。身長千尺圓光二十丈。
會數部第七
[0334c13] 第一維衛佛前後三會說經。有十萬比丘皆 得阿羅漢。
[0334c15] 第二會說經。有九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0334c16] 第三會說經。有八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長阿含經云。 毘婆尸佛初會弟子有十六萬八千人。二會弟子有十萬人。三會弟子有三十六萬八千人)
。
[0334c18] 第二式棄佛亦三會說法初會說經。有九萬 比丘皆得阿羅漢。
[0334c20] 第二會說經。有八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0334c21] 第三會說經。有七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長阿含經云。 尸棄佛初會弟子有十萬人。第二第三會數並同) 。
[0334c23] 第三隨葉佛再會說法。初會說經。有七萬比 丘皆得阿羅漢。
[0334c25] 第二會說經。有六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0334c26] 第四拘樓秦佛一會說經。有四萬比丘皆得 阿羅漢。
[0334c28] 第五拘那含牟尼佛一會說經。有三萬比丘 皆得阿羅漢。
[0335a01] 第六迦葉佛一會說經。有二萬比丘皆得阿 羅漢。
[0335a03] 第七今我釋迦牟尼佛一會說經。有千二百 五十比丘皆得阿羅漢。
[0335a05] 述曰。上來所列七佛說法度人多少者。此據 小乘。如來初成佛時。創度外道迴邪入正。聲 聞弟子以為親侍。故限斯數。若據如來一代
說法度三乘人得入道者。則無量無邊。故奘 法師云。依如西域。釋迦一代說法總有三時。
[0335a10] 第一時中為諸聲聞說有相法。為破外道執 令悟得道。
[0335a12] 第二時中為小行菩薩說無相法。為破聲聞 令悟無相大乘。
[0335a14] 第三時中為大行菩薩雙說有相無相法。為 破有相無相法令悟中道究竟圓教。於此三 時。一一隨機廣化無量。或展轉從三乘弟子
邊。聞法得道亦塵沙無數。不可以一文定。不 可以一義局也。
弟子部第八
[0335a20] 依長阿含經云。毘婆尸佛有二弟子。一名騫 荼。二名躓沙。尸棄佛有二弟子。一名阿毘 浮。二名三婆婆。毘舍婆佛有二弟子。一名
扶游。二名欝多摩。拘樓孫佛有二弟子。一 名薩尼。二名毘樓。拘那含佛有二弟子。一名 憂波尠多。二名欝多樓。迦葉佛有二弟子。
一名提舍。二名婆羅婆。我今有二弟子。一名 舍利弗。二名大目揵連 (上來列名。各述二者。此據聲聞中第一者。故別論 之)
毘婆尸佛有執事弟子名無憂。尸棄佛有 執事弟子名忍行。毘舍婆佛有執事弟子名 寂滅。拘樓孫佛有執事弟子名善覺。拘那含 佛有執事弟子名安和。迦葉佛有執事弟子
名善友。我今有執事弟子名阿難。
[0335b04] 毘婆尸佛有子名方膺。尸棄佛有子名無量。 毘舍婆佛有子名妙覺。拘樓孫佛有子名上 勝。拘那含佛有子名導師。迦葉佛有子名進
軍。我今有子名羅睺羅。
久近部第九
[0335b09] 依菩薩本行經云。毘婆尸佛如來滅後。正法 住世經二萬歲。神聞佛如來滅後。正法住世 經六萬歲 (別經云尸棄佛)
拘樓孫馱佛如來滅後。正 法住世經五百歲。拘那含牟尼佛如來滅後。 正法住世二十九日。迦葉佛如來滅後。正法 住世經於七日。釋迦佛如來滅後。正法住世
五百歲。像法住世亦五百歲 (依善見論云。正法住世一千年) 。
因緣部第二 (此別三部)
* 述意部
* 引證部
* 業因部
述意部第一
[0335b19] 夫千佛乘暉萬靈景燭。觀機適務極聖弘恩。 所以聖人陳福勸善。示禍以戒惡。小人謂善 無益而不為。謂惡無傷而不法。然有殃有福
之言。乃華而不實。無益無傷之論。則信而有 徵。是以大聖慈愍哀斯愚惑。廣興六度接引 四生。弘宣二諦停毒三有。故乘無限之悲 訃機賢劫之緣也。
引證部第二
[0335b27] 依五仙人經云。久遠無數劫。時有仙人處於 林藪。四人為主。一人供給奉事。未曾失意。一 日遠採菓漿。誤不時還。日已中。四人失食。
懷恨可為凶祝。遂感而死。復生人中。有梵 志能相。占之為王。後果為王。佛言。王者則 吾是。四仙人者。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
葉佛。彌勒佛是也。其梵志者。調達是也。
[0335c05] 又智度論云。劫盡燒時一切皆空。眾生福力 十方風至。相對相觸能持大水。有一千頭人 二千手足。名為韋紐天。是人臍中出千葉
金色妙寶蓮華。其光大明如萬日俱照。華中 有人結跏趺坐。此人復有無量光明。名梵天 王。心生八子。八子生天地人民。是梵天王坐
蓮華上。是故諸佛隨世俗故。云寶蓮華上結 跏趺坐說六波羅蜜。
[0335c13] 又大悲經云。佛告阿難。何故名為賢劫者。由 此三千大千世界。劫欲成時盡為一水。時淨 居天以天眼觀見此世界唯一大水。見有千
枝蓮華。一一蓮華名為千葉。金色金光大明 普照。香氣芬熏甚可愛樂。彼淨居天因見此 時。心生歡喜。讚言希有。如此劫中當有千佛
出興於世。以是因緣遂名此劫。號之為賢。我 滅度後。此賢劫中當有九百九十六佛出興 於世。拘留孫佛如來為首。我為第四。次復彌
勒當補我處。乃至最後盧遮如來。如是次第 汝應當知 (餘經。後佛號為婁至) 。
業因部第三
[0335c25] 依千佛因緣經云。爾時世尊在王舍城耆闍 崛山。從石室出。問阿難言。今諸聲聞諸菩薩 等皆講何論。阿難白佛言。世尊。諸菩薩眾
各各自說宿世因緣。時有颰陀婆羅菩薩白 佛言。我於今日欲少諮問。唯願天尊。為我解 說。說是語時。八萬四千諸菩薩等。各脫瓔珞
散佛供養。所散瓔珞住佛頂上。如須彌山嚴 顯可觀。有千化佛坐山窟中。時諸菩薩白佛 言。世尊。此賢劫千佛。過去世時種何功德。常
生一處同共一家。於一劫中次第當得菩提 化度眾生。
[0336a07] 爾時世尊告諸菩薩言。吾當為汝分別廣說。 汝今當知。乃往過去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 劫。復過是數。此世界名大莊嚴。劫名大寶。有
佛名寶燈焰王如來。佛壽半劫正法化世住 於一劫。像法化世住於二劫。於像法中有一 大王。名曰光德。十善化民如轉輪王。爾時
大王教諸人民誦毘陀論。時學堂中有千童 子。年各十五。聰敏多知。聞諸比丘讚佛法僧。 有一童子名蓮華德。白善稱比丘言。云何名 佛法僧。比丘答言。
波羅蜜滿足 淨性覺智慧
勝心得成就 故號名為佛
無染性清淨 氷離於世間
不觀世五蔭 常住名為法
身心常無為 永離四種食
為世良福田 故稱比丘僧
[0336a23] 時千童子聞三寶名。各持香華隨從比丘入 塔禮拜。見佛色像五體投地。即於像前發弘 誓願。各發阿耨菩提心。過算數劫必得成佛。
如今世尊。隨壽長短皆命臨終時。以聞三寶 善根因緣故。除却五十一劫生死之業。命終 之後得生梵世。自憶往世。聞三寶名得生。天
上。時千梵王各乘宮殿。持七寶華至塔供養 於像。時千梵王異口同音而說偈言。
慧日大名稱 久住善寂地
聞名除諸惡 自然生梵世
我今頭面禮 歸依大解脫
[0336b05] 說此偈已各還梵世。颰陀波羅。汝今當知。 時彼國王十善化人者。久已成佛。毘婆尸如 來是。善稱比丘尸棄如來是。時千童子豈異
人乎。今拘留秦佛乃至最後樓至如來是。跋 陀婆羅。汝今當知。我與賢劫千菩薩。從彼 佛所。聞三寶名。始發阿耨菩提心。其事如是。
佛告跋陀婆羅菩薩言。過去無數阿僧祇劫。 此娑婆世界有一大國名波羅奈。王名梵德。 常以善法化諸人民。以國付子。出家學道得
辟支佛。踊身虛空化十八變。時千梵王各以 衣裓。盛諸妙華。至優曇林中。供養辟支佛。白 佛言。大德。為我說法。時辟支佛踊身虛空化
十八變。舒手現足。中有一梵王。名曰慧見。告 餘梵言。我見辟支佛受持五戒。以戒齋法當 行十善觀諸緣起。以此善根迴向甚深阿耨
菩提。願我作佛。過於辟支佛百千萬億。時千 梵王命終之後。於娑婆世界千四天下為千 轉輪王。壽命八萬四千歲。臨終時。雪山之
中有一婆羅門。聰明多智。壽命半劫。於先經 中聞過去佛。號栴檀莊嚴如來。彼佛為說甚 深檀波羅蜜。不見施受心行平等。時大仙人
聞此事已。從雪山出詣千聖王讚說施法。時 千聖王各以國土付其太子。出家學道。時千 聖王於雪山中各立草菴。求無上道。即獲五
通。飛騰空虛。壽命一劫。時雪山中有大夜叉。 身長四千里。狗牙上出高八十里。面十二里。 眼出迸血光如融銅。左手持劍右手持叉。住
聖王前高聲唱言。我今飢渴無所飯食。惟王 矜愍施少飲食。時千聖王告夜叉言。我等誓 願一切施與。各各以水澡夜叉手。授以仙菓
而令食之。夜叉得菓怒棄置地。告聖王言。我 父夜叉噉人精氣。我母羅剎常噉人心飲人 熱血。我今飢急唯須人心血。何用菓為。時千
聖王告夜叉言。一切難捨無過己身。我等今 日不能捨心持用相與。是時夜叉即說偈言。
觀心無心相 四大色所成
一切悉能捨 乃應菩薩行
[0336c13] 時雪山中有婆羅門。名牢度跋提。白夜叉言。 唯願大師為我說法。我今不惜心之與血。即 脫單衣敷為高座。即請夜叉令就此座。時大
夜叉。即說偈言。
欲求無為道 不惜身心分
割截受眾苦 能忍猶如地
亦不見受者 求法心不悔
一切無悋惜 猶如救頭然
普濟眾飢渴 乃應菩薩行
[0336c22] 時牢度跋提聞是偈已身心歡喜。即持利劍 刺胸出心。是時地神從地涌出白牢度跋提。 唯願大仙。愍憐我等及山樹神。莫為一鬼捨
於身命。牢度跋提告諸神言。
此身如幻焰 隨現即變滅
猶如呼聲響 呼已更不應
四大五陰力 其勢不久停
於千萬億歲 未曾為法死
我今為法故 以心血布施
慎勿固遮我 障我無上慧
以此布施報 誓願成佛道
若後成佛時 要先度汝等
[0337a05] 說此偈已臥夜叉前。以劍刺頸施夜叉血。即 復破胸出心與之。是時天地大動。日無精光 無雲而雷。有五夜叉從四方來。爭取分裂競
共食之。食已大噭躍立空中告千聖王。誰 能行施如牢度跋提。如此行施乃可成佛。時 千聖王驚怖退沒不欲菩提。生變悔心各欲 還國。時五夜叉。即說偈言。
不殺是佛種 慈心為良藥
大慈常安隱 終無老死異
一切受身者 異殺毒害人
是故諸菩薩 教我不殺戒
汝今若畏死 常行不殺事
云何欲還國 捨靜求憒鬧
[0337a18] 時千聖王。聞此語已皆默然住。佛告颰陀婆 羅菩薩。汝今當知。第一婆羅門讚檀汲羅蜜 者。過去定光明王佛是。牢度跋提者。過去然
燈佛是。千聖王出家學道見然燈佛。行諸苦 行。心生悔恨。於一劫中墮大地獄。雖墮地 獄菩提願力莊嚴心故。火不能燒。從是已後
復得值遇燈明王菩薩。為其說法從地獄出。 廣為讚歎過去千佛。解脫稱莊嚴佛。乃至自 在王佛時。千聖王聞千佛名。歡喜敬禮。以是
因緣超越。九億那由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 跋陀婆羅。汝今當知。時千聖王豈異人乎。我 等賢劫千佛是也。
種姓部第三 (此別四部)
* 述意部
* 王族部
* 種姓部
* 求婚部
述意部第一
[0337b04] 敬尋。白淨所承出自懿師摩王。聖輪相纂億 葉重暉。所以釋迦權應示現降生。託迹既顯 苗裔遂彰。故應迦毘丈六金容。現三十二相
之儀。統領三千大千之化。愍彼四流之漂。運 斯六度之舟也。
王族部第二
[0337b10] 如長阿含經云。天地初成諸天下來。食其地 味變化為人。因有諍起。眾議立主。選得一人 豪族最尊。 冊 為國主以治百姓。此即是釋迦
先祖之王 (廣如前劫量篇具說) 。
[0337b14] 又依樓炭經云。後有他王治化不如先王。其 壽遂減。生至八萬歲。展轉稍減至一萬歲乃 至百歲。從劫初有王名大人相已來。依四分
律總算合有八萬四千二百五十三王出世。 其中別有十大轉輪聖王。王四天下。自外諸 王不可備列。且列如來七世祖族名諱。具錄
如下。故五分律云。過去有王名欝摩王 (四分名懿 師摩) 此王庶子有四。名一名照目 (長阿含經名曰面光) 二名 聰目 (經名食眾) 三名調象
(經名路指) 四名尼樓 (經名莊嚴) 尼樓 王有子名烏頭羅。烏頭羅王有子名瞿頭羅。 瞿頭羅王有子名尸休羅。尸休羅王有四子。
一名淨飯。二名白飯。三名斛飯。四名甘露飯。 若依長阿含經四分律等。皆云。師子頰王有 四子。一名淨飯王。有二子 (一是菩薩二是難陀) 第二白飯
王有二子 (一是調達二是阿難) 第三斛飯王有二子 (一是摩訶男二 是阿那律) 第四甘露飯王有二子 (一是娑婆二是 䟦 提) 依智度論
云。師子頰王有一女名甘露味。甘露味有子 名施婆羅。依雜阿含經云。世尊姑子名低沙 比丘是也。依分別功德論云。阿難有妹。出家 作比丘尼 (不出名字)
嫌迦葉訶阿難。作小兒者是。 又大方便經云。白淨王劫初已來嫡嫡相承 作轉輪王。近來二世不作輪王。而作閻浮提 王。又優婆塞戒經云。我於初釋迦佛所發心。
於寶頂佛所滿初僧祇。於然燈佛所滿第二 僧祇。於迦葉佛所滿第三僧祇 (俱舍論云。逆次逢勝觀然燈寶髻
佛。則毘婆尸所滿三僧祇。若正滿為言在於勝觀。已滿為語在於飲光。經論不同理各據矣。良由釋迦高貴古今 無比。宿殖福因今受勝報) 。
種姓部第三
[0337c13] 如十二遊經云。阿僧祇時有菩薩為國王。父 母早喪。讓國與弟捨位求道。遙見一婆羅 門。姓曰瞿曇。因從學道。婆羅門言。當解王衣
如吾所服受瞿曇姓。於是菩薩受瞿曇姓。入 於深山食果飲水坐禪念道。菩薩乞食遂還 國界。舉國吏民無能識者。謂為小瞿曇。菩薩 於城外甘蔗園中以為精舍
(佛所行讚經云。甘蔗之苗裔。釋無勝淨王 才德純備。故曰淨飯王案淨飯遠祖乃是瞿曇之後身以其前世居甘蔗園。故經矚甘蔗之苗裔也) 於中
獨坐。時有五百大賊。劫取宮物。路由菩薩 廬邊。明日捕賊蹤跡在菩薩舍下。因收菩 薩。前後劫盜法以木貫身。立為尖標。血流於
地。是大瞿曇以天眼見之。便以神足飛來問 曰。子有何罪酷乃爾乎。卿無子孫當何係嗣。 菩薩答言。命在須臾何陳子孫。王使左右弩
弓射殺之。瞿曇悲哀涕泣下棺斂之。取土 中餘血以泥團之。著二器中還其精舍。左血 著左器中。其右亦然。大瞿曇言。是道人若其
志誠。天神當使血化為人。却後十月。左即成 男。右即成女。於是便姓瞿曇氏。一名舍夷 (舍夷者是西方貴姓之號也) 血化為人。乃是宿世之事。恐文
繁故不可具說所以也。又菩薩本行經云。甘 蔗王次前有王。名大茅草。即以王位付諸大 臣。大眾圍繞送王出城。剃除鬚髮服出家衣。
王出家己。持戒清淨專心勇猛。成就四禪 具足五通。得成王仙。壽命極長至年衰老肉 消背曲。雖復拄杖不能遠行。時彼王仙有諸
弟子。弟子欲往東西求覓飲食。取好軟草 安置籠裏。用盛王仙懸樹枝上。何以故。畏諸 蟲獸來觸王仙。時諸弟子乞食去後。有一獵
師游行山野。遙見王仙謂是白鳥。遂即射之。 時彼王仙既被射已。有兩滴血出墮於地。即 便命終。彼諸弟子乞食來還。見彼王仙被射
命終。復見有血兩滴在地。即下彼籠將王置 地。集聚柴木焚燒王屍。收骨為塔。復將種種 雜妙香華供養彼塔。尊重讚歎承事畢了。爾
時彼地有兩滴血。即便生出二甘蔗牙。漸漸 高大。至時甘蔗熟日炙開剖。其一莖蔗出一 童子。更一莖蔗出一童女。端正可喜世無有
雙。時諸弟子心念。王仙在世之時不生兒子。 今此兩童是王仙種。養護看視報諸臣知。時 諸大臣召喚解相大婆羅門。教令占相。并遣
作名。彼相師言。此童子者既是日炙熟甘蔗 開而出生故。一名善生。又其從甘蔗出故。第 二復名甘蔗生。又以日炙甘蔗出故。亦名日
種。彼女因緣一種無異。故名善賢。復名水 波。時彼諸臣取甘蔗種所生童子。小年時即 灌其頂立以為王。其賢善女。至年長大堪能 伏事。即拜為王第一之妃。
求婚部第四
[0338b05] 如菩薩本行經云。時迦毘羅城不遠。復有一 城。名曰天臂。彼天臂城。有一釋種豪貴長者。 名為善覺。大富多財積諸珍寶。資產豐饒具
足威德。稱意自然無所乏少。舍宅猶如毘沙 門王宮殿無異。彼釋長者生於八女。一名為 意。二名無比意。三名大意。四名無邊意。五名
髮意。六名黑牛。七名瘦牛。八名摩訶波闍波 提 (隋言大慧亦云梵天) 而此梵天於諸女中年最幼小。初 生之日。為諸能相婆羅門師。觀占其體云。此
女嫁若生兒者。必當得作轉輪聖王王四天 下。七寶自然千子具足。乃至不用鞭杖治民。 時善覺女年漸長成堪欲行嫁。白淨王。聞自
國境內。有一釋氏甚大豪富。生於八女端正 少雙。乃至相師占觀其女當生貴子。時淨飯 王聞是語已。作如是言。我今當索是女作妃。 令我甘蔗轉輸聖王苗裔不絕
(此是律家作如是說。又言。大慧 是菩薩母者。此依阿波陀那經文。又言。輸頭檀王是我之父。摩耶夫人是我之母。阿波陀那經說。檢諸經文。 此義是實)
時淨飯王。即遣使人往詣善覺大長者 家。求索大慧為我作妃。波闍波提 (隋云生活本) 。
[0338b24] 爾時善覺語彼使言。善使仁者。為我諮啟大 王言。我有八女。一名為意。乃至第八名為大 慧。何故大王求最小者。大王且可待。我處分
七女竟已。當與小女大慧作妃。時淨飯王。復 更遣使語長者言。我今不待汝一一嫁七女 訖。然後取於大慧作妃。汝八頭女。我盡皆取。
時善覺釋報大王言。若如是者依大王命。隨 意將去。時淨飯王。即遣使人一時迎取八女 向宮至於宮已。即納二女自用為妃。其二女
者。第一名為意。第八名大慧者。自餘六女分 與三弟。一人與二。並妻為妃。時淨飯王。納意 姊妹內於宮中。縱情嬉戲歡娛受樂。依諸王
法治化四方。又菩薩本行經云。時甘蔗王。有 第二妃。絕妙端正生於四子。一名炬面。二 名金色。三名象眾。四名別成。其第一善賢
妃。唯生一子。名為長壽。端正可喜世間少雙。 然其骨相不堪作王。時善賢妃如是思惟。甘 蔗種王有此四子。炬面等輩兄弟群強。我今
唯有此之一子。雖極端正而無有雙。然其相 分不堪為主。作何方便令我此子得紹王位。 復作此念。是甘蔗王。今於我邊。無量敬愛。
深心染著。縱情蕩意我今可窮極婦人莊飾 之法。令王於我重生妉湎。若得如心。我於 屏處。當乞求願。思惟是已。如上所說。莊嚴
自身。令極殊絕。至於王邊。王見妃來生重愛 敬。縱逸其心。見王生如是心已。二人眠臥。妃 白王言。大王當知。我今從王乞求一願。願王
與我。王言。大妃。隨意不逆。從心所欲。我當 與妃。時妃重質王言。若與我願不得變悔。王 言。一與妃願後若悔者。當令我頭破作七分。
妃言。大王。王之四子炬面等輩。願擯出國。 遣我生子長壽為王。時甘蔗即語妃言。我 此四子無有過失。國境之內有何罪祥不聽
其住。妃又白言。王已先立誓。我若悔者頭 破七分。王告妃言。我如前言與妃所願。時甘 蔗王過此夜後至明清旦。集聚四子而告勅
言。汝四童子。今可出去我治化內。不得居住 遠向他國。時四童子 [跍*月] 跪合掌白父王言。大 王當知。我等四人無有罪惡。無諸過咎。云何
父王怱然擯我出於國界。王勅子言。我知 汝等實無過失。此非我意驅擯於汝。此善賢 大妃之意。彼妃乞願。我不違彼。令汝出國。時
四王子所生之母。各求乞隨兒去。王報諸妃。 隨汝意去。時妃眷屬及諸臣百姓等。各白王 言。今遣此四子令出國者。我等諸臣亦求隨
去。王言。任意。時甘蔗王勅諸王子。從今已 去。若欲婚姻不得餘處取他外族。還於自家 姓內。而莫令甘蔗種姓斷絕。彼諸王子。受父
王教已。各各自將所生之母并及眷屬資財 諸馱乘等。即向北方。到雪山下經少時住。有 一大河名婆耆羅洟。渡於彼河上雪山頂游 涉久停。見川寬平無諸坑坎
[序-予+阜] 阜。唯生軟 細青草。清淨可愛。樹林華菓蔚茂敷榮。王子 見已。共相謂言。可於此間造城治化。
[0339a20] 爾時王子既安住已。憶父王語。於自姓中求 覓婚姻。不能得婦。各納姨母及其姊妹。共為 夫妻依於婦禮。一隨王教。二恐釋種雜亂相 生。
[0339a24] 爾時日種甘蔗之王召一國師大婆羅門來語 之言。大婆羅門。我四王子今在何處。國師答 言。大王當知。王之四子已各出國向於北方。
乃至已生端正男女。時甘蔗王為自所愛諸王 子故。心思欲見。意情歡喜。而發是言。彼諸王 子能立國計。大好治化。彼等王子。是故立姓
稱為釋迦。以釋迦住大樹蓊蔚枝條之陰。是 故名為奢夷耆 (及夷反) 耶。以其本於迦毘羅仙 處所。住故因城立名。故名迦毘羅婆蘇都。時
甘蔗王三子。沒後唯一子在。名尼拘羅 (隋言別成) 長阿含經云。住直樹林。又號釋林。因林為 姓。又父王聞四子端正。曰此真釋子也。
◎
◎降胎部第四 (此別六部)
* 述意部
* 現衰部
* 觀機部
* 呈祥部
* 降 胎部
* 獎導部
述意部第一
[0339b11] 夫誠心內感則至覺如在。形力外殫則法身 咫尺。是以能仁本師隨緣訃機。愍焰宅之 既焚。傷欲流之永霧。託白淨之宮。降摩耶
之胎。啟黃金之色。破無明之闇。居茲三惑。示 畫篋之非真。出彼四門。驚浮雲之易滅也。
現衰部第二
[0339b17] 如因果經云。爾時善慧菩薩功行滿足。位登 十地。在一生補處。近一切種智。生兜率天名 聖善。為諸天主說於一生補處之行。亦於十
方國土現種種身。為諸眾生隨宜說法。期運 將至當下作佛。即觀五事。一者觀諸眾生熟 與未熟。二者觀時至與未至。三者觀諸國土
何國處中。四者觀諸種族何族貴盛。五者觀 過去因緣誰最真正應為父母。觀此五已即 下生者。不能廣利諸天人眾。仍於天宮現五
種相。令諸天子皆悉覺知菩薩期運應下作 佛。一者菩薩眼見瞬動。二者頭上華萎。三者 衣受塵垢。四者腋下汗出。五者不樂本坐。諸
天眾見菩薩有此異相。心大驚怖。身諸毛孔 血流如雨。自相謂言。菩薩不久捨於我等。爾 時菩薩又現五瑞。一者放大光明普照三千
大千世界。二者大地十八相動。須彌海水諸 天宮殿皆悉震搖。三者諸魔宮宅隱蔽不現。 四者日月星辰無復光明。五者天下八部皆
悉震動不能自禁。是諸天見菩薩身已有五 相。又覩外五現希有事。皆悉聚集到菩薩所。 頭面禮足白言。尊者。我等今日見此諸相。舉
身震動不能自安。願為我釋此因緣耶。便答 天言。善男子。當知諸行皆悉無常。我今不久 捨此天宮生閻浮提。于時諸天聞此語已。悲
號涕泣心大憂惱。舉體血現迷悶於地。深歎 無常。爾時有天子。即說偈言。
菩薩在於此 開我等法眼
今者遠我去 如盲離導師
又如欲度水 忽然失橋船
亦似孾孤兒 喪亡其慈母
我等亦如是 失所歸依處
方漂生死流 了無有出緣
我等於長夜 為癡箭所射
既失大醫王 誰當救我者
滯臥無明床 長沒愛欲海
永斷尊者訓 未見超出期
[0339c24] 爾時菩薩以偈答曰。
我於此不久 當下閻浮提
迦毘羅施國 白淨王宮生
辭父母親屬 捨轉輪王位
出家行學道 成一切種智
建立正法幢 能竭煩惱海
關塞惡趣門 淨開八正路
廣利諸天人 其數不可量
以是因緣故 不應生憂惱
[0340a04] 又智度論問。菩薩何以生兜率天上。不在上 生不在下生。是大福德應自在生。
[0340a06] 答曰。有人言。作業熟故應是中生。又下生地 中結使厚濁。上地中結使猛利。兜率天上不 厚不利。智慧安隱故。又佛出世時不欲過。故
若於下地生命短壽終。時佛未出世。若於上 地生命長壽未盡。復過佛出時故。兜率天於 六天及梵之中。上三下三。於彼天下必生中
國。中夜降神。中夜出迦毘羅國行中道。得菩 提中道。為人說法。中夜入無餘涅槃。以好中 法故。中天上生。
觀機部第三
[0340a16] 如菩薩降胎。以四種觀人間。一觀時。二觀土 地。三觀種姓。四觀生處。初觀時者。時有八 種。佛出後第一人壽八萬四千歲時。乃至第
八人壽一百餘歲。菩薩如是念。人壽百歲佛 出時到。是名觀時。第二觀土地者。諸佛常在 中國生。多豐財寶其土清淨。第三觀種姓者。
佛生二種姓中。若剎利。若婆羅門。剎利種勢 力大故。婆羅門種智慧大故。隨時所貴佛於 中生。第四觀生處者。何等母人能懷那羅延
力菩薩。亦能自護淨戒。如是觀竟。唯中國迦 毘羅淨飯王。后能懷菩薩。如是思已。於兜 率天下不失正慧入於母胎。又佛本行經云。
爾時兜率天眾之中。有一天子。名曰金團。往 昔已來。數曾下到閻浮地。補處菩薩。名曰護 明。護明知已告金團言。金團天子。汝數下至
閻浮提中。汝應知彼城邑聚落諸王種族。一 生菩薩當生何家。金團天子報言。尊者。我甚 知之。尊者善聽。我今當說。護明言善。金團
言。此之三千大千世界。有一菩提道場處所。 在彼閻浮摩伽陀國境界之內。是昔諸佛成 菩提處。如是展轉遍歷天下。諸國王處皆不
稱菩薩意。金團天子復作是言。我於閻浮提 一切諸國處處聚落處處諸王處處城邑處處 剎利。各住諸城。而是剎利造種種業。我為尊
者經歷已來。生於無量疲極苦惱。心迷意亂 更不復能觀看餘處。唯有一剎利。元本以 來從於大眾平量安立。世世轉輪聖王之
種。乃至甘蔗苗裔已來。子孫相承在彼迦毘 羅婆蘇都。釋種所生。其王名為師子頰王。其 子名為輸頭檀王。一切世間天人之中有大
名稱。尊者。堪為彼王作子。護明菩薩報金團 言。善哉善哉。金團天子。汝善觀察諸王家種。 我亦念在於此家生。我今深心如汝所說。金
團當知。我定往生彼家作子。金團往昔一生 補處菩薩所託家者。有六十種功德具足滿 於彼家。何等六十。
[0340b23] 彼家本來清淨好種 (一)
[0340b24] 一切諸聖常觀彼家 (二)
[0340b25] 彼家不行一切惡事 (三)
[0340b26] 彼家所生悉皆清淨 (四)
[0340b27] 彼家種姓真正無雜 (五)
[0340b28] 彼家係嗣嫡嫡相承無有斷絕 (六)
[0340b29] 彼家昔來不斷王種 (七)
[0340c01] 彼家所生一切諸王。皆是往昔深種善根 (八)
[0340c02] 生彼家者。常為諸聖之所讚歎 (九)
[0340c03] 彼家生者具大威德 (十)
[0340c04] 彼家多有端正婦女 (十一)
[0340c05] 彼家多有智慧男兒 (十二)
[0340c06] 彼家所生心性調順 (十三)
[0340c07] 彼家所生無有戲調 (十四)
[0340c08] 彼家生者無所可畏 (十五)
[0340c09] 彼家生者不曾怯弱 (十六)
[0340c10] 彼家生者聰明多智 (十七)
[0340c11] 彼家生者多解工巧 (十八)
[0340c12] 彼家生者皆無過罪 (十九)
[0340c13] 彼家所生不與世間工巧雜合。亦不貪財以 為活命 (二十)
[0340c15] 彼家所生常好朋友 (二十一)
[0340c16] 彼家所生不以殺害諸蟲諸獸以自活命 (二十二)
[0340c17] 彼家種姓常知恩義 (二十三)
[0340c18] 彼家種族能修苦行 (二十四)
[0340c19] 彼家所生不隨他轉 (二十五)
[0340c20] 彼家所生不曾懷恨 (二十六)
[0340c21] 彼家所生不結癡心 (二十七)
[0340c22] 彼家生者不以怖畏隨順於他 (二十八)
[0340c23] 彼家生者畏殺害他 (二十九)
[0340c24] 彼家生者無有罪患 (三十)
[0340c25] 彼家生者乞食得多 (三十一)
[0340c26] 至彼家者無空發遣 (三十二)
[0340c27] 彼家剛強難可降伏 (三十三)
[0340c28] 彼家法則常出禮律 (三十四)
[0341a01] 彼家常樂布施眾生 (三十五)
[0341a02] 彼家建立因果勤劬 (三十六)
[0341a03] 彼家所生世間勇健 (三十七)
[0341a04] 彼家生常供養一切諸仙諸聖 (三十八)
[0341a05] 彼家生常供養神靈 (三十九)
[0341a06] 彼家生常供養諸天 (四十)
[0341a07] 彼家生常供養丈夫 (四十一)
[0341a08] 彼家歷世無有怨讎 (四十二)
[0341a09] 彼家名聲威振十方 (四十三)
[0341a10] 彼家一切諸宗為最 (四十四)
[0341a11] 彼家生者上世已來悉是聖種 (四十五)
[0341a12] 彼家生者於聖種中最為第一 (四十六)
[0341a13] 彼家生者。位是轉輪聖王之種 (四十七)
[0341a14] 彼家生者。是大威德人之種性 (四十八)
[0341a15] 彼家生者。多有無量眷屬圍繞 (四十九)
[0341a16] 彼家生者。所有眷屬不可破壞 (五十)
[0341a17] 彼家生者。所有眷屬勝一切人 (五十一)
[0341a18] 彼家生者悉孝養母 (五十二)
[0341a19] 彼家生者皆孝順父 (五十三)
[0341a20] 彼家生者。悉皆供養一切沙門 (五十四)
[0341a21] 彼家生者。悉皆供養諸婆羅門 (五十五)
[0341a22] 彼家生者。豐饒五穀倉庫盈溢 (五十六)
[0341a23] 彼家生者。多有金銀硨 璩 碼瑙一切資財無 所乏少 (五十七)
[0341a25] 彼家生者。多畜奴婢象馬牛羊一切具足 (五十八)
[0341a26] 彼家生者不曾事他 (五十九)
[0341a27] 彼家生者。如是一切眾事具足。於世間中無 所乏少 (六十)
[0341b01] 佛告金團天子。凡是一生補處菩薩處於母 胎。彼母若有三十二種相具足者。乃能堪受 菩薩在胎。何等為三十二事。一彼母人正德
而生。二彼母人肢體具足。三彼母人德行 無缺。四彼母人所生得處。五彼母人為行庶 幾。六彼母人種類清淨。七彼母人端正無比。
八彼母人名字得稱。九彼母人身體形容上 下相稱。十彼母人未曾產生。十一彼母有大 功德。十二彼母常念樂事。十三彼母心常隨
順一切善事。十四彼母無有邪心。十五彼母 身口及心自然調伏。十六彼母心口無所畏 十七彼母多聞總持。十八彼母極女工巧。十
九彼母心無諂曲。二十彼母心無諂詐。二十 一者彼母人心無有瞋恚。二十二者彼母 人心無有嫉妬。二十三者彼母人心無有慳 悋。二十四者彼母人心無有急速。二十五
者彼母人心難可迴轉。二十六者彼母人 體有至德相。二十七者彼母人心能懷忍辱。 二十八者彼母人心有慚有愧。二十九者 彼母人得薄婬怒癡。三十者彼母人行無女
家過。三十一者彼母人行孝順向夫。三十二 者彼母人出生一切諸德。一切諸行皆悉具 足。如是母人乃能堪受一生補處後身菩薩。
欲入母胎之時。取鬼宿日。然後乃入於母胎 中。其受一生補處菩薩母胎已前。其母必須 受八關齋。然後菩薩入於彼胎。護明菩薩復
作是言。我受有不為世間一切錢財五欲快 樂。故下人間受此一生。唯欲安樂諸眾生故。 哀愍苦惱諸眾生故。
呈祥部第四
[0341c02] 依佛本行經云。爾時護明菩薩冬分過已。至 於最勝春初之時。一切樹木諸華開敷。天氣 澄清溫涼調適百草新出。滑澤和柔滋茂光
鮮遍滿於地。正取鬼宿星合之時。為彼諸天 說於法要悉令歡喜。時淨居天告彼一切諸 天大眾言。汝等今見護明菩薩欲下生時莫
生憂惱。何以故。彼下生時。必定當得成阿耨 菩提。成已還來至此天宮。為汝說法猶如往 昔毘婆尸佛乃至迦葉佛等。皆從此去還來 到此。為汝說法如前無異。
[0341c12] 爾時菩薩於夜下生。當欲降神入胎時。彼摩 耶當其夜。白淨飯王言。大王當知。我從今 夜欲受八禁清淨齋戒。所謂不殺生。不偷盜。
不婬妷。不妄語。不飲酒。不兩舌。不惡口。不 無義語。又願不貪欲。不瞋恚。不愚癡。不生邪 見。我當正見。諸眾生等禁戒齋法。我當受持。
我今繫念恒常勤行。於諸眾生當起慈心。時 淨飯王即報夫人言。心所愛樂隨意而行。我 今亦捨國王之位隨汝所行。而有偈言。
王見菩薩母 從坐恭敬起
如母如姊姝 心不行欲想
[0341c23] 菩薩正念從兜率下。託淨飯王第一大妃摩 耶夫人右脇住已。是時大妃於睡眠中。夢見 有一六牙白象。其頭朱色。七肢拄地以金裝
牙。乘空而下入於右脇。夫人夢已。明旦即向 淨飯王言。大王當知。我於昨夜作如是夢。當 入於我右脇之時。我受快樂昔所未有。從今
日後我實不用世間快樂。此夢瑞相誰占夢 師能為我解。時淨飯王召一宮監內侍女人。 而告之言。汝速疾來至外宣勅。語我國師大
那摩子。令追喚八婆羅門大占夢師。彼使依 王勅。已喚得八婆羅門。八婆羅門等聞王語 已。善知諸相善占夢祥。即具諮王。大王善聽。
所夢瑞相我當具說。如我所見往昔諸仙諸 天經於典籍所載。為說偈言。
若母人夢見 日天入右脇
彼母所生子 必作轉輪王
若母人夢見 月天入右脇
彼母所生子 諸王中最勝
若母人夢見 白象入右脇
彼母所生子 三界無極尊
能利諸眾生 怨親悉平等
度脫千萬眾 越深煩惱海
[0342a16] 爾時占夢婆羅門師白大王言。夫人所夢其 相甚善。大王今者當自慶幸。夫人所產必生 聖子。彼於後時必成佛道。名聞遠至。時淨飯
王聞諸占師說此偈已。心大歡喜多以財施。 時淨飯王聞此相師占觀妃夢。云是吉祥之 瑞。占相之後即於其國迦毘羅城四門之外。
并衢道頭街巷阡陌有人行處。安大無遮義 會之施。所須飲食財寶宅舍畜生皆悉與之。 又阿私陀是五通仙人。聞菩薩從兜率陀天
正念下至淨飯王宮夫人右脇。入於胎時放 大光明。遍照人天一切世界。後此大地具 足六種十八相動。時阿私陀見未曾有事。心
大驚怖毛孔悉竪。今有何緣。此大地動。有何 果報。時彼仙人少時思惟然後而住。心生歡 喜踊躍無量不能自勝。作是唱言。希有大聖
不可思議。世間當出大富伽羅。又菩薩初從 兜率下時。入母右脇受胎訖已。時有一天。名 曰速往。至諸地獄大聲唱言。汝諸人輩一切
當知。菩薩今從兜率天下入於母胎。是故汝 等速發誓願願生人間。地獄眾生聞此語已。 所有眾生往昔已來。曾種善根復造雜業。以
惡強故墮於地獄。彼等各各面相覩見厭離 地獄。復得光明身心安樂。復得聞於速往世 間諸天之聲。捨地獄身即生人中。所有三千
大千世界諸眾生等。往昔已來種善根者。皆 來於此迦毘羅城四面託生。
降胎部第五
[0342b14] 如涅槃經云。菩薩下時。欲色界諸天悉來侍 送。發大音聲讚歎菩薩。以口氣風故令地動。 又念佛三昧經云。菩薩欲降母胎時。三千大
千世界悉皆六種震動。又因果經云。爾時菩 薩欲降母胎。即乘六牙白象發兜率宮。無量 諸天作諸妓樂。燒眾名香散天妙華。隨菩薩
滿虛空中。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以四月八日 明星出時降神母胎。于時摩耶夫人於眠寐 之際。見菩薩乘六牙白象騰虛而來從右脇
入。身現於外如處瑠璃。夫人體安快樂如服 甘露。顧見自身如日月照心大歡喜踊躍無 量。見此相已然而覺。生希有心。即以此狀
具告白淨王知。爾時白淨王見此瑞已。歡喜 踊躍。不能自勝。即召善相婆羅門占之。知菩 薩處胎出已成佛。功德利益不可具說。爾時
兜率天眾念言。菩薩已生白淨王宮。我等亦 當下生人間。菩薩成佛我得在先為其眷屬 聽法。作此念已便即下生。其數有九十九億
諸天下生人間。又從他化自在天。乃至四天 王及色界天王。與其眷屬亦皆下生不可稱 計。菩薩在母胎行住坐臥無所妨礙。不令母
有諸苦患事。菩薩至晨朝於母胎中。為色界 諸天說種種法。至日中時為欲界諸天說法。 於日晡時為諸鬼神說法。於夜三時亦復如 是
(依普曜經云菩薩在母胎十月開化訓誨三十六載諸天人民使立聲聞及諸大乘行也) 華嚴經 云。菩薩於母胎中。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普見 菩薩於胎中如明鏡中見其面像。
獎導部第六
[0342c13] 如菩薩處胎經云。佛告喜見菩薩曰。汝欲知 過去諸佛滅不滅剎土不耶。當知我過去身。 其數不可稱不可量。即以神足入濕生界眾
相具足。與無數阿僧祇。為濕識眾生說法。令 濕識隨意所願各得解脫。入化卵等生。隨意 所願各得解脫亦復如前。復以神足現當來
世界入四生中。各得解脫亦復如前。如我今 日在母胎中。與諸十方神通菩薩。說不退轉 難有之法。亦以神通入天四生。入地獄四生
餓鬼四生畜生四生。於星中。胎化二生盡 漏得疾。濕卵二生盡漏稍遲。化生胎生是利 根人。濕卵是鈍根人。又佛告阿難。諦聽善
思念之。吾今與汝一一分別大士難有之行。 阿難白佛言。願樂欲聞。佛告阿難。去此東南 方一億一萬一千六十二恒河沙剎。彼有世
界。名曰思樂。佛名香焰如來。於彼現般涅槃。 而來至忉利天宮。經歷無數阿僧祇劫三十 六返作大梵天王。三十六返作帝釋身。三十
六返作轉輪王。所度眾生。無墮二乘及諸惡 趣。何以故皆是諸佛神智所感。佛告阿難。如 來有胎分耶。無胎分耶。阿難白佛言。如來之
身無有胎分也。佛告阿難。若如來無胎分者。 云何如來十月處胎教化說法耶。阿難白佛 言。如來有胎分者。此亦處寂。無胎分者。亦復 處寂。
[0343a09] 爾時世尊。即以神足現母摩耶身中。坐臥經 行敷大高座。縱廣八千由旬。金銀梯梐天繒 天蓋懸處虛空。作唱娛樂不可稱計。復以神
足東方去此娑訶世界萬八千土。菩薩大士 皆來雲集。南西北方四維亦爾。復有下方六 十二億剎土。諸神通菩薩亦來大會。上方七 十二億空界。菩薩亦來雲集入胎中。
[0343a16]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世尊曰。此諸菩薩大 士雲集。欲聽世尊不思議法。如是三昧億千 那由他。如今如來入何三昧。居於胎舍。與諸
大士說不思議法。佛告文殊。汝今觀察一住 二住乃至十住一生補處諸方菩薩。各當其 位勿相雜錯。今此大眾清淨無雜。寄生枝葉
亦無穢惡。今此座上無有一人雜穢惡者有 退轉者。所以者何。是利根不處生死。
[0343a24] 又問彌勒。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彌勒言。 舉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 形皆有識。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佛之威神
入彼微識。皆令得度此識教化非無識也。
◎
法苑珠林卷第八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53 冊 No. 2122 法苑珠林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