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 Bu Da Fa Xiangcheng Shi Zi Fu Fa Ji 兩部大法相承師資付法記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兩部大法相承師資付法記上兩部付法次第記海雲記
[0783c15] 略敘金剛界大教王經師資相承付法次第 記。
[0783c17] 三藏金剛智云。我從南竺國。親於龍智阿闍 梨邊。傳得此金剛界百千頌經。龍智阿闍 梨自云。從毘盧遮那如來
(即釋迦如來是此約法性身為名) 在 世。以此金剛界最上乘法。付屬普賢金剛薩 埵。普賢金剛薩埵付妙吉祥菩薩。妙吉祥菩 薩復經十二代。以法付囑龍猛菩薩
(龍猛菩薩即龍 樹菩薩也。菩薩生時於龍樹下生故名龍樹也) 龍猛菩薩又經數百年以 法付囑龍智阿闍梨。龍智阿闍梨又經百餘 年
(此二聖者道果成就。皆壽數百歲) 以法付金剛智三藏 (梵云 囀曰羅(二合)吉孃(二合)曩此云金剛智) 金剛智三藏和尚蘊
大小乘。宗一切有部。住戒霜潔。律為提塘。南 天竺國王第三子為弘法故杖錫五天。來遊 震旦。時有中天竺國三藏。性釋迦氏。斛飯
王五十二代孫因父王使命征戰。遂見殺戮 殘害者眾。遂不樂王位。厭世出家。誓願傳 法東國。與金剛智三藏。於玄宗朝同為國師
知三藏金藏智解金剛界法。遂於金剛智三 藏請傳金剛界五部法。時三藏金剛智知中 天竺國無畏三藏解大毘盧遮那教。歎言此 法甚深難逢難遇昔於南天竺國聞有大毘
盧遮那教名。遂遊五天訪求都無解者。今 至大唐喜遇此教。遂請無畏三藏求授大毘 盧遮那大教。亘為師資傳授二本教。三藏金
剛智阿闍梨又將此金剛界大教王付大興善 寺三藏不空智阿闍梨。三藏不空智和尚 又以此法付囑含光阿闍梨等弟子五 人。一含光阿闍梨
(代宗皇帝有勅令修北五臺山造金閣寺不暇傳法) 二 大興善寺惠朗阿闍梨 (傳於崇福寺天竺阿闍梨天竺阿闍梨傳付德美惠 謹俗居士趙玖)
三青龍寺曇貞阿闍梨 (不傳弟子每有學法者云東塔院有 惠果阿闍梨善通教相可於彼學) 四保壽寺覺超阿闍梨 (傳付契如。惠 德阿闍梨)
五青龍寺東塔院惠果阿闍梨善通聲 論唐梵雙明。每栖心於實相之門。妙悟解於 如如之理。常諷維摩經。又於餘暇常披讀。
涅槃。花嚴。般若。楞伽。思益。復遇大興善 三藏和尚授金剛界。乃曰此教最上最妙。 然昔日所悟大乘心地亦為至極至妙。今遇
金剛界法門。更為最上。所以云極無有上者。 且顯教心地唯明理觀。今此瑜伽教通理事 二門。住金剛界。一念相應。便登正覺。故云
極無有上也。所傳金剛界法者。則有大興善 寺傳灌頂教同學惠應阿闍梨惠則成都府 惟尚。汴淋辨弘。新羅國僧惠日。日本國 僧空海。青龍寺義滿。義明。義操。義
照。義愍。義政。義一。俗居士靈殷 (已上十四人皆傳授大教 次阿闍梨位) 次青龍寺東塔院義操阿闍梨所傳。 金剛界大法。則有當院同學僧。法潤。義貞。
義舟。義圓。景公寺僧深達。淨住寺僧海雲。崇 福寺僧大遇。醴泉寺僧從賀。文苑。會昌寺 新羅國僧圴亮。當院常堅。玄法寺僧智 深。法全。弟子僧文祕
(已上一十四人授金剛界大法皆次阿闍梨位 故。) 得金剛界大教。海內流行。枝葉不絕。優 曇鉢教。滿字已圓。其有得傳金剛界法者。
頓見菩提。入曼荼羅。得授阿闍梨灌頂。如授 法輪王位。此大教王名金剛界者。金剛者 堅固義也。以表一切如來法身堅固不壞無
生無滅無始無終堅固常存不壞也。界者 性也。明一切如來金剛性遍一切有想身中 本來具足圓滿普賢毘盧遮那大用自性身 海性功德。故修瑜伽者。又以大樂普賢金剛
慾箭三摩地。破彼無明住地二障種現及二 乘種。摧碎無餘。於一念頃證大日毘盧遮那 位。此經又名金剛頂者。如人之身。頂最為
勝。此教於一切大乘法中最為尊上。故名金 剛頂 (梵云縛曰嚕(二合)瑟抳(二合)沙此云金剛頂) 又是金剛界光 明遍照如來現等覺身示現三密五智令一切
有情證大圓鏡智成大菩提也。
[0784b26] 此經梵本十萬偈。略本四千偈。廣本則有無 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微塵數偈。如金剛頂義 決中說。南天竺國有大鐵塔。中有金剛界曼
荼羅。聖者形像鐵鑄所成。其塔中有梵夾。 廣如床。廣八九尺。高下五六尺盡是金剛 界大教王廣梵本經。則知此經廣本有無量
百千俱胝那庾多微塵數偈不可以凡心測量 如法華化城喻品云說是法華經如洹河沙 偈。又藥王本事品說甄迦羅。頻婆羅阿閦婆
等偈。隨根演教廣略不同。即如花嚴經三本。 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四天下 微塵數品。中本有四天下微塵數偈第三 本十萬偈
(即花嚴八十卷經等是也) 即如金剛頂經梵夾經 略本四千偈中本十萬偈。廣本則有無量百 千俱胝那庾多微偈又如華嚴經說普賢修
多羅。佛剎微塵數修多羅而為眷屬昔姚秦 時羅什三藏將此梵網經云是大本菩薩戒 經。略譯成兩卷。云是此經中淺略行相。又至 大唐開元年中三藏金剛智從南天竺國將
得金剛界十萬偈梵夾經。時大海中過大惡 風。三船中所有寶物舍利功德盡投於海中。 時十萬偈梵夾經誤忘亦投於海中。三藏爾
時作息災法。遂得風止。故知十萬偈經與此 土緣薄故此經王沈沒大海。次至太唐天寶 九載三藏不空阿闍梨自往五天遍求勝法 行至南天竺國得遇長年普賢阿闍梨。遂再
諮求重學金剛界法。將得十萬偈經 (故金剛界前後所學 者有少不同) 所以大興善寺三藏和尚代宗皇帝灌 頂之師。每與皇帝講金剛界甚深義味。常在
內道場翻譯聖教。門下學徒授持明灌頂者。 數盈千萬。昇堂預翻譯者三十餘人。入室 傳阿闍梨灌頂者。數唯五人 (如前文已敘) 金剛界毘
盧遮那梵本經百千偈 (即十萬偈也) 說經處有十八 會 (名目列數次第如十八會指歸說也) 四大品。一金剛界。二降三 世。三遍調伏。四一切義成就
(此四種皆金剛界所攝) 一切 法要以四智印攝所謂大印。三摩耶印。法 智印。羯磨智印。又一一曼荼羅皆具六曼拏 羅。一所謂大曼拏羅。二三昧耶曼荼羅。三
法曼荼羅。四羯磨曼荼羅。五四印曼荼羅。六 一印曼荼羅。唯降三世曼荼羅具十曼。餘皆 具六。其經說五部。一佛部 (毘盧遮那佛以為部主。四波羅蜜菩薩
以為看屬) 。二金剛部 (阿閦佛以為部主四大菩薩以為看屬) 。三寶部 (寶生佛以為部主四 大菩薩以為看屬) 。四蓮華部
(阿彌陀佛以為部主四大菩薩以為看屬) 。五羯磨 部 (不空成就佛以為部主四大菩薩以為看屬) 。內外供養及四攝成三
十七。又說四種法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 變化身。四等流身。四種地位。一勝解行地。二 普賢行願地。三大普賢地。四普遍照輝地。
地前三賢為勝解行地。從初地至十地為普 賢行願地。等覺菩薩為大普賢地。佛名普 遍照耀地。四種念誦。一聲念誦。二語念誦。 (亦名金剛念誦謂舌端微動唇齒合)
三三摩地念誦 (謂住定與觀智相應) 。四勝義 念誦 (思第一義諦如久之理) 。四種求願法 (謂息災增益降伏敬愛并攝召成五) 。又
瑜伽經中明四種眼 (如經說) 。四種座法 (如經說) 。五種 大願 (如經說) 。又一切如來教集瑜伽中說一百二
十種護摩爐。爐中執印標幟各異。所求迅速 成辨世出世間果報。諸會浩汗內曼拏羅尊 位三十七并賢劫十六大菩薩表賢劫中一千
佛。或賢劫千佛皆。在曼荼羅四方。圍繞大 曼荼羅。成五十三。并外二十天成七十三。 內院地水火風天成七十七。四角有四忿怒 明王 (或宣標幟形)
成八十一聖者身。已上總名金 剛界大曼荼羅王 (內五十三聖者屬灌頂尊餘天等皆各外金剛部不入灌 頂位) 金剛界曼荼羅并外金剛部尊身共八十
一。皆是金剛界光明遍照如來之看屬。以表 十方三世盡虛空遍法界持微塵剎海一切 如來身。以為其體是亦十方三世諸佛。般若
波羅蜜母悉能出生一切諸佛菩薩金剛薩埵 性所成就諸菩薩等。亦能出世甚深祕密百 千萬億修多羅藏。皆是毘盧遮那如來性海 功德亦能出世花藏莊嚴世界海有情世間
及器世間。皆是毘盧遮那如來體性周遍 故一身充滿一切剎。故云此教門難逢難遇。 故從上傳法者經數百年。外方傳一人。我大
興善寺三藏和尚親禮五天。重諮勝法。教流 天下。大法盛傳。所以新羅諸國經逾數萬。 航海忘軀。來趨我唐。至求勝法。故得金剛
界累代相承每年有勅。於大興善寺及青龍 寺保壽興唐崇福醲泉寺。大開灌頂。傳法 度人。是皆我大興善寺三藏和尚傳法之孫 資也弘教枝葉遞相傳持。永久無盡。苾芻
海雲頃因餘暇。時屬仲秋之月。謹依本教略 集金剛界大教王師資相承傳法次第。從普 賢金剛薩埵至今所傳繼于八葉。
[0785c01] 敬禮金剛界自在。普賢薩埵持明王。
[0785c02] 迴此讚演施群生。普願同生華藏界。
[0785c03] 巨唐大和八年歲在甲寅仲秋月二十日
[0785c04] 淨住寺梵字傳教沙門海雲集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51 冊 No. 2081 兩部大法相承師資付法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