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hronicle of Buddhism in China 佛祖統紀
Scroll 2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祖統紀卷第二十三宋景定四明東湖沙門志盤撰
歷代傳教表第九
[0247a28] 北齊悟一心三智之旨。以授南岳。南岳修 之以授智者。智者始以五時八教開張一 化。而歸宗於法華本迹之妙。既發其解必
立之行。於是說己心中所行。以示一心三 智之證。載之文字。用以印心。以教後世。自 北齊上法龍猛。下逮法智。為十七世。作歷 代傳教表。
[0247b06] 梁
[0247b07] 武帝 (蕭衍受齊禪都建康稱南朝)
* 天監元年 (壬辰盡十八年)
* 普通元年 (庚子盡七年)
* 大通元年 (丁未盡八年)
* 大同元年 (丁卯盡十二年) 大同中。二祖文禪師。於北 朝河南。為思禪師說三觀。當東魏孝靜 帝天平間。
* 太清元年 (丁卯盡三年)
[0247b13] 簡文帝 (綱武帝第三子)
* 天寶元年 (庚午盡二年)
[0247b14] 元帝 (繹武帝第七子)
* 承聖元年 (壬申盡三年)
[0247b15] 敬帝 (方智元帝第九子)
* 紹泰元年 (乙亥)
* 太平元年 (丙子)
[0247b17] 陳
[0247b18] 武帝 (陳 覇 先受梁禪都建康)
* 永定元年 (丁丑盡三年)
[0247b19] 文帝 (蒨武帝兄始興王子)
* 天嘉元年 (庚辰盡六年)
[0247b20] 三祖思禪師於北朝光州 大蘇山。為顗禪師。說四安樂行。示普 賢道場。當北齊廢帝乾明元年。
* 天康元年 (丙戌)
[0247b24] 廢帝 (伯宗文帝二子)
* 光大元年 (丁亥盡二年)
[0247b25] 二年。思禪師。為南岳帝 君授戒法。
[0247b27] 宣帝 (頊始興王第二子)
* 大建元年 (己丑盡十四年)
[0247b28] 四祖顗禪師。於金陵瓦官 寺為儀同沈君理僕射徐陵等開法華 經題。一夏開釋大義。白馬敬韶等咸北 面受業。自此後常講大智度論。說次
第禪門。及為尚書毛喜說六妙門。
[0247c05] 大建中南岳思禪師。為海東玄光法師說 法華安樂行。歸國演教。為高麗東國 傳教之始。
[0247c08] 大建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南岳禪師示寂。
[0247c09] 少帝 (叔寶宣帝長子)
* [0247c09] 至德元年 (癸卯盡四年)
[0247c10] 至德三年。詔瓦官顗禪師。赴太極殿開 大智度論題。仁王般若經題。還靈曜寺 就講。時百座居左。五等居右。慧曠慧
辯。皆奉勅難問。天子臨筵聽法。百僚 盡敬。
[0247c15] 至德四年。詔迎顗禪師。居光宅寺。帝幸 寺聽講仁王。躬禮三拜。
* [0247c17] 禎明元年 (丁未盡三年) 顗禪師。於光宅講法華 經。章安預聽。
[0247c19] 隋
[0247c20] 文帝 (楊堅相周靜帝受禪都長安)
* [0247c20] 開皇十年 (庚戌是年陳亡始稱正統盡二十一年)
[0247c21] 開皇十一年。晉王總管揚州。迎顗禪師 於大聽事。設千僧齋授菩薩戒。師名 晉王為總持王。上師號稱智者。
[0247c24] 開皇十二年。智者禪師於荊州當陽玉泉 山為關王父子授戒。
[0247c26] 開皇十三年。智者禪師。於玉泉說法華 玄義。章安預聽。
[0247c28] 開皇十四年。智者禪師。於玉泉說摩訶 止觀。章安預聽。是年過岳陽為刺史 王宣武授大乘戒法。為學士曇捷等 講金光明經。
[0248a03] 開皇十五年七月。智者禪師。至揚州禪眾 寺。以所著淨名義疏。奉上晉王。九月 辭歸天台。
[0248a06] 開皇十七年九月。智者禪師。於天台佛隴 為諸弟子口授觀心論。十一月。於石 城寺為弟子說十如。四不生。十法界。
三觀。四無量心。四悉檀。四諦。十二因 緣。六波羅密。一一法門。是月二十四日。 示寂於石城彌勒石佛像前。
* [0248a12] 仁壽元年 (辛酉盡四年)
[0248a13] 煬帝 (廣文帝第二子)
* 大業元年 (乙丑盡十二年)
[0248a14] 恭帝 (隋煬帝子)
* 義寧元年 (丁丑盡一年)
[0248a15] 五祖章安禪師。於天台國清寺為法華 威禪師。說止觀心要。
[0248a17] 唐
[0248a18] 高祖 (李淵受隋禪都長安)
* 武德元年 (戊寅盡九年)
[0248a19] 太宗 (世民高祖次子)
* [0248a19] 貞觀元年 (丁亥盡二十三年)
[0248a20] 貞觀六年八月七日章安禪師。於國清寺。 示寂
[0248a22] 貞觀二十年。召法華威禪師。授朝散大夫 引駕四大師。
[0248a24] 高宗 (治太宗第九子)
* [0248a24] 永徽元年 (庚戌盡六年)
[0248a25] 永徽六年。召天宮威禪師。授朝散大夫引 駕四大師。與法華同職位。
* 顯慶元年 (丙辰盡五年)
* 龍朔元年 (辛酉盡三年)
* 麟德元年 (甲子盡二年)
* 乾封元年 (丙寅盡二年)
* 總章元年 (戊辰盡二年)
* 咸享元年 (庚午盡四年)
* 上元元年 (甲戌盡二年)
* 儀鳳元年 (丙子盡三年)
* 調露元年 (己卯)
* 永隆元年 (庚辰)
[0248b04] 十一月二十八日。法華禪師。示寂。
* 開耀元年 (辛巳)
* 永淳元年 (壬午)
* 弘道元年 (癸未)
[0248b07] 則天高后 (武氏高宗之后廢太子為廬陵王臨朝稱制)
* 光宅元年 (甲申)
* 垂拱元年 (乙酉盡四年)
* 永昌元年 (己丑)
* 載初元年 (庚寅二年)
* [0248b09] 如意元年 (壬辰盡二年)
[0248b10] 如意二年。七祖天宮禪師。於東陽天宮為 左溪朗禪師說止觀。
* 延載元年 (甲午)
* 證聖元年 (乙未)
* 萬歲通天元年 (丙申)
* 神功元年 (丁酉)
* 聖歷元年 (戊戌盡二年)
* 久視元年 (庚子)
* 長安元年 (辛丑盡四年)
[0248b16] 中宗 (顯高宗第七子母武后嘗廢為廬陵王)
* 神龍元年 (乙巳盡二年)
* 景龍元年 (丁未盡三年)
[0248b18] 睿宗 (旦高宗第八子)
* 景雲元年 (庚戌盡二年)
* 先天元年 (壬子)
[0248b20] 玄宗 (隆基睿宗第三子)
* [0248b20] 開元元年 (癸丑盡二十九年)
[0248b21] 開元十八年。八祖左溪禪師。於東陽左溪 為荊溪然禪師說止觀。是年新羅法融 等。傳教歸國。
* [0248b24] 天寶元年 (壬午盡十四年)
[0248b24] 天寶十三年九月十 九日。左溪禪師示寂。
[0248b26] 肅宗 (亨玄宗第三子)
* 至德元年 (丙申盡二年)
* 乾元元年 (戊戌盡二年)
* 上元元年 (庚子盡二年)
* 寶應元年 (壬寅)
[0248c01] 代宗 (豫肅宗長子)
* 廣德元年 (癸卯盡二年)
* 永泰元年 (乙巳)
* [0248c02] 大歷元年 (丙午盡十四年)
[0248c03] 大歷中。九祖荊溪禪師。於天台佛隴為 邃法師說止觀。
[0248c05] 德宗 (适代宗長子)
* [0248c05] 建中元年 (庚申盡四年)
[0248c06] 建中三年二月五日。荊溪禪師於佛隴示 寂。
* 興元元年 (甲子)
* 貞元元年 (乙丑盡廿一年)
* 貞元中。十祖邃法師。於國清。為修法師 說止觀。
[0248c11] 順宗 (誦德宗長子)
* [0248c11] 永貞元年
[0248c12] 邃法師於國清為日本最澄說止觀。 盡寫一宗論疏以歸。為日本傳教之始。
[0248c14] 憲宗 (純順宗長子)
* 元和元年 (丙戌盡十五年)
[0248c15] 穆宗 (恒憲宗第三子)
* 長慶元年 (辛丑盡四年)
[0248c16] 敬宗 (湛穆宗長子)
* 寶歷元年 (乙巳盡二年)
[0248c17] 文宗 (昂穆宗次子)
* [0248c17] 大和元年 (丁未盡九年)
[0248c18] 大和中。十一祖修法師。於禪林。為外法 師說止觀。
* 開成元年 (丙辰盡五年)
[0248c20] 武宗 (炎穆宗第五子)
* [0248c20] 會昌元年 (辛酉盡六年)
[0248c21] 會昌六年詔毀天下佛寺沙汰僧尼。
[0248c22] 宣宗 (忱憲宗十三子。武宗欲加害。遂逃難為沙門依齊安師。武宗崩群臣迎入京。即帝位)
* 大中元年 (丁卯盡十三年)
[0248c23] 詔復會昌所廢寺院。
[0248c24] 懿宗 (催宣宗長子)
* 咸通元年 (庚辰盡十四年)
[0248c25] 僖宗 (溪懿宗第五子)
* [0248c25] 乾符元年 (甲午盡六年)
[0248c26] 乾符中十二祖外法師於國清為琇法師 說止觀。
* 廣明元年 (庚子)
* 中和元年 (辛丑盡四年)
* 光啟元年 (乙巳盡三年)
* 文德元年 (戊申)
[0249a03] 昭宗 (曄懿宗第七子)
* 龍紀元年 (己酉)
[0249a04] 十二祖琇法師於國清為竦法師說止 觀法門。
* 大順元年 (庚戌盡二年)
* 景福元年 (壬子盡三年)
* 乾寧元年 (甲寅盡四年)
* 光化元年 (戊午盡三年)
* 天復元年 (辛酉盡四年)
[0249a09] 景宗 (祝昭宗第九子)
* 天祐元年 (甲子盡三年)
[0249a10] 梁 (五代)
[0249a11] 太祖 (朱溫受唐禪都洛陽)
* 開平元年 (丁卯盡四年)
* 乾化元年 (辛未盡二年)
[0249a13] 末帝 (瑱太祖第四子)
* 乾化三年 (癸酉盡二年)
* 貞明元年 (乙亥盡六年)
* 龍德元年 (辛巳盡二年)
[0249a15] 唐
[0249a16] 莊宗 (李存勗破梁即位都洛陽)
* 同光元年 (癸未盡三年)
[0249a17] 明宗 (亶本屈突部人賜姓李氏為莊宗昆弟)
* 天成元年 (丙戌盡四年)
* 長興元年 (庚寅盡四年)
[0249a19] 末帝 (從珣本姓王明宗養子)
* 清泰元年 (甲午盡二年)
[0249a20] 晉
[0249a21] 高祖 (石敬塘滅唐即位都汴)
* [0249a21] 天福元年 (丙申盡六年)
[0249a22] 天福中十四祖竦法師於國清為寂法師 說止觀。
[0249a24] 少帝 (厘貴高祖從子)
* 天福七年 (壬寅盡二年)
* 開運元年 (甲辰盡三年)
[0249a26] 漢
[0249a27] 高祖 (劉知遠。晉少帝為契丹所虜。中原無主遂即位於晉陽。仍用晉年號。都汴)
* 天福十二年 (丁未)
[0249b02] 隱帝 (承祐高祖猶子)
* 乾祐元年 (戊申盡三年)
[0249b03] 周
[0249b04] 太祖 (郭令威受漢禪都汴)
* 廣順元年 (辛亥盡三年)
[0249b05] 世宗 (榮太祖后柴氏之姪受遺制即帝位)
* 顯德元年 (甲寅盡五年)
[0249b06] 恭帝 (崇訓世宗子)
* 顯德六年 (己未)
[0249b07] 宋
[0249b08] 太祖 (受周禪都汴京)
* [0249b08] 建隆元年 (庚申盡三年)
[0249b09] 吳越王錢俶。遣使往高麗日本。求遺逸教 乘論疏。
[0249b11] 建隆二年。高麗國。遣沙門諦觀。持天台 論疏至螺溪
* [0249b12] 乾德元年 (癸亥盡五年) 。
[0249b13] 十五祖螺溪寂法師。為通法師說止觀法 門。
* 開寶元年 (戊辰盡八年)
[0249b16] 太宗
* [0249b16] 太平興國元年 (丙子盡八年)
[0249b17] 太平興國四年。十六祖寶雲通法師。為四 明禮法師。說止觀諸大乘法。
* [0249b19] 雍熙元年 (甲申盡四年)
[0249b19] 雍熙四年十一月四日 螺溪法師示寂。
* [0249b20] 端拱元年 (戊子盡二年) 十月二十一日寶雲法師示寂。
* 淳化元年 (庚寅盡五年)
* 至道元年 (乙未盡三年)
[0249b23] 真宗
* [0249b23] 咸平元年 (戊戌盡六年)
[0249b24] 咸平六年。十七祖法智法師。於南湖保恩 答日本源信。信問目二十七條。
* [0249b26] 景德元年 (甲辰盡四年) 撰指要鈔。成出別理隨緣 二十問。以攻繼齊指濫之失。
[0249b28] 景德四年。遣本如持十義書二百問。上 錢唐昭師。以救光明玄不立觀心之失。
* [0249c02] 大中祥符元年 (戊申盡九年)
[0249c03] 大中祥符三年。賜保恩改額延慶。同異聞 師。作誡誓辭二篇。俾為長講天台宗教 之所。
[0249c06] 大中祥符七年。撰觀經融心解。
* [0249c07] 天禧元年 (丁巳盡五年) 與十僧。修法華懺。期滿 三年。焚身供法。以公私勸止不獲如 願。述消伏三用。以破孤山闡義鈔之 非。
[0249c11] 天禧四年。駙馬李遵勗。奏賜法智大師。宣 旨令住世演教。不許遺身。
[0249c13] 天禧五年。主上遣內侍俞源清。宣旨就 寺。修法華懺三日。為述修懺要旨以 答聖意。是歲撰觀音別行玄記。觀經妙 宗鈔皆成。
* 乾興元年 (壬戌)
[0249c18] 仁宗
* [0249c19] 天聖元年 (癸亥盡九年) 撰光明續遺記成。
[0249c20] 天聖三年。先是天禧初。詔天下立放生 池。師始於佛生日。縱魚鳥為放生事。自 述放生文。是年郡守曾會。以事聞。勅樞
密劉均。撰文刻石。仰宣聖化。
[0249c24] 天聖五年。撰光明文句記。其後廣智續讚 佛一品。
[0249c26] 天聖六年正月元日。建光明懺七日為順 寂之期。至五日趺坐說法唱佛而化。闍 維異香芬郁。舍利無數。舌根不壞。若紅 蓮華。
* [0250a01] 明道元年 (壬申盡二年)
[0250a01] 明道二年七月。奉靈 骨起塔於南城崇法。
佛祖統紀卷第二十三 (終)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49 冊 No. 2035 佛祖統紀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