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shan Lian Zong Bao Jian 廬山蓮宗寶鑑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廬山蓮宗寶鑑念佛正行卷第六 (一十四章)念佛正行說
[0330b12] 夫常光界本無色象有應則形。菩提道既闢 要途非行不至。維摩經云。五百長者子寶積。 白佛言。我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
聞得佛國土清淨。願說菩薩淨土之行。佛言。 寶積。眾生是菩薩淨土。肇法師云。至人空 洞無象應物故形。形無常體況國土之有常
乎。蓋群生萬端行業不同殊化異被致令報 應不一。是以淨者應之以寶玉。穢者應之以 砂礫。美惡自彼於我無定。無定之土乃曰真
土。然則土之淨穢繫乎眾生。故曰眾生之類 是菩薩淨土也。夫如來淨土者以無方為體。 故雜行眾生同視異見。異見故淨穢所以生
焉。無方故真土所以形焉。若夫取其淨穢者 眾生之報也。本其無方者佛土之真也。豈曰 殊域異處凡聖二土。然後辨其淨穢哉。道生
法師曰。淨土行者行致淨土非造之也。若欲 造於土者眾生類矣。容以濫造不得不先明 造本。以表致義然後說行。羅什法師曰。寶
積問淨土之相。世尊答言。眾生是菩薩淨土 者。蓋說果上之因也。清涼國師云。諸佛心內 眾生新新作佛。眾生心中淨土念念證真。經
云。菩薩隨所化眾生。取於淨國土。為饒益 諸眾生故。譬如有人欲於空地造立宮室隨 意無礙。若於虛空終不能成。菩薩如是為成
就眾生。故願取佛國非於空也。當知直心深 心大乘心是菩薩淨土。肇法師曰。土之淨者 必由眾生。眾生之淨必因眾行。行淨則眾
生淨。眾生淨則佛土淨。此必然之理不可差 也。土無洿曲乃出於直心。故曰直心是菩薩 淨土。直心謂質直無諂。此心乃萬行之本。生
法師曰。樹心種德深固難拔深心也。乘八萬 行兼載天下。不遺一人大乘心也。此之三心 始學之行也。欲弘大道要先直心。心既真直。
然後入行能深。入行既深則廣運無涯。此三 心為之次序也。備此三心。次修六度以至萬。 行。什法師曰直心者誠實心也。發心之始在
於誠實。道識彌明名為深心。正趣佛慧名 大乘心。經云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是菩薩淨土。四無量心四攝法是菩薩淨土。
方便是菩薩淨土。三十七品是菩薩淨土。迴 向是菩薩淨土。十善是菩薩淨土。如是寶積 菩薩隨其直心則能發行。隨其發行則得深
心。隨其深心則意調伏。隨意調伏則如說行。 隨如說行則能回向。隨其回向則有方便。隨 其方便則成就眾生。隨成就眾生則佛土淨。
隨佛土淨則說法淨。隨說法淨則智慧淨。隨 智慧淨則其心淨。隨其心淨。則一切功德淨。 什法師曰。直心以誠心而信佛法也。信心既
立則能發行眾善。眾善既積其心轉深。深心 堅固則不隨眾惡。棄惡從善名調伏心。心既 調伏則遇善。斯行遇善斯行則難行能行。難
行能行則萬善兼具。萬善兼具故能回向佛 道。向而彌進方便力也。方便之要有三。一 善於自行而不取相。二不取證。三善化眾生。
具此三者則得淨土。土既清淨則眾生純淨。 眾生純淨則與化主同德。故曰皆淨也。諸 經雖廣說淨國之行。未明行之階漸。今此詮
明至極深廣。不可頓超。宜尋之有途。履之 有序。故說發行之迹始于直心。直心即是真 心。此心者群生誰不有之。蓋自迷而不知不
覺也。故六祖大師云。一念平直即是彌陀。一 念邪險即是眾生。蓋以人居濁世現行無明。 口說直心行多諂曲。溺於苦海而不能出。是
故佛慈愍彼。示之以方便。導之以念佛。伏 彼亂心令捨邪險而歸乎正真。即眾生而生 淨土。所以寶王論云。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
得不清。佛想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是以 因念佛而顯直心。因直心而行眾善。行眾善 而得佛淨土。豈非佛祖之方便智力乎。肇法
師云。積德者故淨心。心淨則無德不淨。生法 師曰。功行則淨土之殊勝因也。功德則淨土 之殊妙果也。淨土因果蓋是心之影響。故云
欲得淨土必淨其心。所謂聲和響順形直影 端者矣。
修進工夫
[0331a29] 淨土唯心之說既已明矣。人皆知有必須親 到。而後已欲證此道。當以正信為入門以修 心為正行。正行者即所施之功。所行之行也。
此之功行名為淨業。即往生西方之資糧也。 此之行業隨人所修。蓋一切人力量有大少 機。智有淺深。所以行業不等。上上根智人
直下自悟。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是彌陀。此 則是如來。無住無依最上乘境界。萬中無一 也。其未能頓悟之人。須是諦信淨土。一心念
佛漸次進修。仗阿彌陀佛願力攝持。自己一 念真實下工。正如抱橋柱澡洗萬無失一也。 雖云念佛一門。其實意含無盡。是故祖師立
教利鈍俱收。有實有權有深有淺有頓有漸 皆可修持。上根者參究坐禪。中根者觀想持 念。六時修禮日夜精專。下至十念成功。總在
一心履踐。各有行相次第階梯。隨力行持皆 可進趣。此之行門乃成就佛果菩提之道路 也。須是自信自行自修自度。要在立大志發
大願。自辦工夫努力。向前莫作容易。譬如 百二十斤檐子到臨時。及節自家擔荷得去 方為了事。決定不在會說會道。廣化人緣上
決定。不在有傳有授。扭揑做作上。決定不在 廣設道場多點香蠟上。蓋由著事相而迷昧 正理。順聲色而違背真宗。數他寶而自無半
錢貨。良藥而自疾不救。是故遠祖師云。得其 趣者若暗室之燃燈。失其意者同滯指之迷 月。殊不悟無心。乃正動念皆邪慧。日旋隱乎
昏雲。客塵轉翳乎心鏡。遂乃念慮交馳情欲 紛競。調伏不息止制。猶繁落無記者。徒滯 於兀然。希有得者。便同諸邪命。指置無從難
言正定。無期入於法界。永久處於塵籠。凡修 淨土之人。灼然是要敵他生死。不是說了便 休。當念無常迅速時不待人。須是把做一件
事始得若也。半進半退似信似疑。到了濟得 甚麼邊事。如何出離輪迴。若是信得及便從 今日去。發大勇猛。發大精進。莫問會與不會。
見性不見性。但只執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如靠著一座須彌山相似搖撼不動。專其心 一其意。或參念觀念億念十念或默念專念
繫念禮念。念茲在茲。常憶常念。朝也念。暮 也念。行也念。坐也念。心念不空過念佛不 離心。日日時時不要放捨綿綿密密。如雞抱
卵常教煖氣相接。即是淨念相繼更加智照。 則知淨土即是自心。此乃上智人修進工夫。 如此把得定做得主靠得穩。縱遇苦樂逆順
境界現前。只是念阿彌陀佛。無一念變異心。 無一念退隋心。無一念雜想心。直至盡生永 無別念。決定要生西方極樂世界。果能如是
用功則歷劫無明。生死業障自然消殞。塵勞 習漏自然淨盡無餘。親見彌陀不離本念。功 成行滿願力相資。臨命終時定生上品。其或
力量未充應須。隨力修習未能專一。辦功亦 要朝昏禮念。縱使家緣繁冗無忘十念稱名。 日日用心猛著精彩。積功積行發願發心。誓
畢此生同登淨域。可謂水須朝海去。雲定入 山歸。
資生助道
[0331c28] 在家菩薩。念佛高流日赴檀信之齋。坐享人 天之供皆非常道。不若治生有意修行豈妨 作務。或田疇播種。或市井經營。或富有家
資。或日求升合應思勤則不惰儉。則有餘以 此修身方為佛子。若也奢華懶隋生事。蕭條 雖欲修行不可得也。信知治世資生皆順正
法工巧伎藝饒益群生。欲修淨業正因。當以 資生助道。所以潭州黃老常打鐵以修行。居 土龐公賣笟籬而養道。喻彌陀畫像為業。戴
佛庵發燭資身。可謂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矣。
作福助緣
[0332a10] 有淨業弟子。問蓮宗慈照導師云。弟子專修 念佛三昧。可得用布施持戒供養作福不。師 答曰。汝能專念彌陀。若不持戒則有毀犯罪。
若不布施則長慳貪業。若不供養三寶則有 慢業。若不恭敬一切則有輕人罪。是故毀 犯即墮地獄。慳貪即墮餓鬼。我慢則常在惡
道。輕人則世世貧賤。似此惡業障蔽。欲生淨 土其可得乎。如此念佛之人。譬如旱田栽穀。 欲望收成不可得也。故肇法師云。有為雖偽
棄之則佛道難成。無為雖真執之則慧性不 朗。汝今欲修念佛三昧。得生淨土速成佛果 菩提者。須是專以念佛為正行。更以福德為
兼修。晨夕常勤供養三寶。禮拜懺悔布施持 戒。潔白三業增助淨緣。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所修一切善根悉皆回向淨土。成就念佛功
德速證菩提。可謂順水行船。更如艣棹矣。
去惡取善
[0332a27] 淨土十門教誡云。修淨土人須是去惡取善。 方得成就功德。若人雖念彌陀。嫉妬心盛名 闇。尖刀臨終風力解身百骸疼痛。或言我能
持戒他不能行。傲慢師僧輕毀一切。現生折 福短壽勞病吐血而亡也。若念佛之人塵垢 未淨。惡念起時須自檢點。或有慳貪心。嗔
恨心癡愛心。蛆妬心欺誑心。吾我心貢高心。 諂曲心邪見心。輕慢心能所心。及諸逆順境 界隨染所生。一切不善之心。設或起時急須
高聲念佛。斂念歸正勿令惡心相續。直下打 併淨盡永不復生。所有深信心志誠心。發願 回向心慈悲心。謙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
心。持戒心喜捨心。禪定心精進心。菩提心及 一切善心。常當守護更要離非梵行。斷惡律 儀。雞狗猪羊慎毋畜養。畋獵漁捕皆不應為。
當知極樂國內諸上善人。良由捨棄惡緣循 行善業。獲生淨土不退菩提。念佛之人當隨 佛學。應以去惡取善為鑑誡焉。但能依此修
持是為淨土正行。可謂無限野雲風掃盡。一 輪明月照天心。
拔濟幽趣
[0332b19] 釋子沙門在家菩薩。既修西方淨業。當運廣 大慈悲。如法進修善隨佛教。明因識果鑒是 別非。集出世間福智資糧。圓大丈夫等妙功
德。是故釋尊再四教誡。我諸弟子隨所住處。 當施法食濟諸法界。一切有情除彼飢渴。極 苦化令同趣菩提。若不施食無慈悲心。非吾
弟子是惡徒眾。經有明文。詳觀一切眾生不 了自性。慳貪嫉妬瞋恨愚癡。於人天鬼畜之 中地獄脩羅之內。飢渴焦熬愁憂苦惱。冥冥
長夜求出無期。以理推之無非宿生父母。如 佛所說皆是累劫怨親。是以運觀音之慈悲。 修普賢之行願。誓同拔濟悉脫沈淪。有力者
修齋設供。無力者呪食施生施食殊功廣大 無量具足妙利。言莫能窮略舉數端。普告賢 者。施心一發妙行全彰。具足三檀圓修六度
利他自利自覺覺他善。集出世福智永作淨 土資糧。廣植鎡基圓成體用。乃至埋藏枯骨 掩瘞暴屍。普為幽魂代伸懺悔。橋梁義井通
濟往來。飲食錢財隨力惠施。每見貧窮凍餒 痛切。悲憐至於孤老癃殘倍加慈念。常存利 濟曲盡真慈。凡修一切善根盡願眾生成佛
以茲勝利回向西方。普冀有情同登覺岸。是 以蕭梁武帝修水陸之儀。三藏不空有濟孤 之法。可謂一雨周沙界群心永夜蘇。
放諸生命
[0332c15] 欲趣菩提慈心為本。凡修淨業濟物為先。觀 夫飛禽走獸水族遊鱗。或挂網羅或拘籠檻。 穿腮反翼繫足倒懸。將臨湯火之間。欲赴刀
砧之上。憂悲恐懼變慴慞惶。望雲漢以魂消。 憶林泉而膽碎。雖知萬死猶冀一生。顧盻哀 鳴以求救拔。所以弟子悲憐抽財贖命。開籠
釋檻斷縛解懸。施水焚香合掌呪願。法施事 畢安詳放之。或縱陂池或齎林野。皆由佛道 展演悲心。乃至上及人倫下霑螻蟻。但能救
死無不放生。既乃放生自然長命。因茲勝利 回向西方。普願眾生同成佛道。所以長者活 魚沙彌救蟻。鄭昌圖焚燒 罟 網。顗禪師建立
生池。楊寶之療病雀。敏仲之投鰕蜆。元祖師 有頌戒殺。滿禪師說戒放生。可謂慇懃為解 丁香結。放出枝頭自在春。
六度萬行齊修
[0333a02] 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波 羅蜜也。若念佛人專修三昧。學出世間須達 乎至善。要知六度萬行不出一心。於一心中
一切法俱備。如浴大海已用諸河水也。如萬 種香為丸。若燒一丸具足眾味。如人取寶獲 如意珠王。一切眾寶出生無盡也。何以知其
然。執持一句阿彌陀佛故得三昧。一念之中 與理相應諸法現前。六度萬行皆悉具足。布 施則心無染著。持戒則不起妄緣。忍辱則能
所俱忘。精進則心無間斷。禪定則動靜俱寂。 智慧則不立絲毫。乃一度之中出無量度。度 度之內如帝網羅。但知一心本空自然萬行
具足。是故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智慧。八 萬四千功德。皆從一念念佛心中出生也。華 嚴經賢首菩薩言。佛子於一切時中。善用其
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可謂一性圓通一切 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維摩大士示淨土八法
[0333a20] 維摩詰經云。眾香世界菩薩問曰。菩薩成就 幾法。於此世界行無瘡疣生于淨土。維摩詰 言。菩薩成就八法。於此世界行無瘡疣生于
淨土。何等為八。饒益眾生而不望報。代一切 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等心眾 生謙下無閡。於諸菩薩視之如佛。所未聞經
聞之不疑。不與聲聞而相違背。不嫉彼供不 高己利。而於其中調伏其心。常省己過不訟 彼短。恒以一心求諸功德。是為八法行無瘡 疣生於淨土。
較明修行難易
[0333b02] 娑婆濁境眾苦集而求道難成。淨土樂邦諸 善聚而位登不退。稱名號者諸佛護念而往 生。發菩提者彌陀光照而增進。菩薩羅漢與
其同儔。水鳥樹林悉皆念佛。耳畔常聞妙法。 心中頓絕貪嗔。快樂無窮壽量何極。一生彼 土便獲阿惟。豈比人天道中。觸目多諸違順。
權乘路上善根希有周圓。地前三賢尚未見 道而失念。舍利六住猶遇惡緣而退心。所以 法華會上退席者五千。寶積經中失道者猶
眾。觀佛世尚爾。何今時不然。華嚴合論。問 曰。如涅槃經云。聞常住二字尚七劫不墮地 獄。華嚴經云。設聞如來名及與所說法。不生
信解亦能成種。何故第六住心。及地前菩薩 猶言有退。答曰。從凡入道勝解未成。未得 謂得便生憍慢。不近勝友不敬賢良為怠慢
故久處人天隨違順緣。惡念一起即成地獄。 若一信不慢常求勝友。即無此失。何以故。權 教中。第六住心地前三賢。總未見道所修行
業皆是有為。凡有無明皆是折伏。有力即不 退失。至八地中始入無功用行。是知三乘之 士歷僧祇劫而功行無成。念佛之門於彈指
頃而位階不退。是以生淨土者唯善無惡故。 位無有退者決定成佛。故彌陀經云。極樂國 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是也。嗟乎初心
信淺。非他力難以進修。我佛願深但有緣悉 皆攝受須信。餘門學道如蟻子上於高山。淨 土往生似風帆行於順水。彌陀接引直趣菩
提。眾聖提携高超三界。上品即登佛果。下生 猶勝天宮。普信勿疑同修不退。
天台示淨土忻厭二行門
[0333c03] 十疑論云。欲生淨土須具厭忻二行。一者厭 離行。常觀此身膿血屎尿。惡露臭穢不淨。初 觀世人。從情欲貪愛生。是種子不淨。二觀父
母赤白和合。是受生不淨。三住母胎藏即是 住處不淨。四在母胎時唯食母血。即是食噉 不淨。五十月滿足從產門出。即是初生不淨。
六內身膿血即是舉體不淨。七死後膖脹爛 壞。即是究竟不淨。觀身既爾。觀人亦然。次 觀娑婆穢境。眾苦共集生老病死。怨憎會苦
愛別離苦。憂悲煩惱三塗八難。六趣輪迴地 水火風。無常敗壞貪瞋癡慢。遇境生心應當 厭離。纔生厭離淨土必成。二者忻樂行求生
淨土。為欲救拔一切眾生苦故。是故希心起 想樂緣西方淨國。百寶莊嚴金地瓊林。花池 光彩神通自在。任意他方永絕死生更無煩
惱。阿彌陀佛相好光明法門自悟。衣食自然 諸快樂門故須忻樂。
淨業道場
[0333c21] 夫淨業者。無相無為之妙行。不染不滯之玄 宗。道場者三世諸佛之住持。菩提正覺之閫 域。豈名相數量之可測。非智識能所之述乎。
得其旨也以誠敬為莊嚴。以行願為軌則。所 以維摩詰經中示道場之眾相。遠祖師法社 有節度之敘文。是以解斯義者。入於實相境
與智合。事與理并然。五分之法身。香炳千 光之智慧燭。絕思絕慮謂之清淨齋修。曰 敬曰嚴。謂之平等供養。行住坐臥不離道
場舉動施為無非佛事。念念彌陀出世。心 心菩薩放光。行行盡是西方。步步皆登寶所。 無一法而非正法。舉一音而皆圓音。發一念
則天龍護持。行一令則魔王喪膽。此則靈山 一會儼然未散。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論功德 則無量無邊。論果報則難思難議。以此祈福
則何福不臻。以此度生則有生皆度。是名真 實功德。是名淨業道場。今嗟末代有等癡人。 不究自心不知佛理。執著外境為實。一向著
相修行。這邊做幾會道場。那裏點幾斤香燭。 某處化多少人。懺戒幾時點若干箇化緣。我 是張導師傳宗。他是李師長徒弟。彼是普字
號。伊是覺字宗。不思根本自何來。名競枝 條無是處。更又胡言漢語動輒是此非他。妄 解佛經密傳偽教。打口鼓子弄葛藤頭。爭我
爭人論高論下。漏逗不少出醜甚多。不知羞 恥故如斯。豈識慚惶胡恁麼。將淨土一實之 道。變雜劇場把。彌陀萬德之名。做山歌唱
失却祖師正眼鈍置蓮宗教門。達人暗地悲 傷。識者觀時驚愕。更有敲鐃打鈸念真言。攙 僧門之應副。呪水書符談禍福。狀師巫之所
為。差遣諸天。追亡攝崇喝罵三寶。救病驅 邪。百樣蹊蹺。萬般姹異。脚波波與他人作奴 僕。忙急急不顧命趁門徒。讀誦時十錯九訛。
禮念時七囉八唣。展開經打瞌睡收起經說 家私聚頭磕腦弄精魂。作隊成群乾打鬨。不 思因果不顧罪愆。借佛祖廣大法門。受人天
禮拜供養。美則固美。善則未善。若是持佛戒 在佛門。當學如來之道。誦佛經行佛行。方 盡祖師之心未能入聖超凡。惟恐無德應供。
如抹卓布不無穢污。於自身似磨刀石。未免 消磨於本體。若能覺悟只好回頭。當初投佛 持齋畢竟為甚麼。事既不能救於生死。爭如
自退省修持。專念彌陀勤求懺悔。近智人參 尋佛理。向靜處體究心王頓令業海息波濤。 顯出驪珠照天地。圓成自己利益他人。若遇
應供道場慎勿放逸輕慢。依節度以無違。遵 齋經而奉法。現前即得念佛三昧。 秖 此是箇 安樂法門。上可以報答四恩。下可以拔濟三
有。實不枉為佛子。亦免辜負己靈信。願相 資行解均備。如斯行履。即現在之彌陀。自 此修持真人天之眼目。是大緣也。豈小補哉。
會麼青山高處見天闊。白藕開時聞水香。
自行化他
[0334b16] 佛言。自未得度先欲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 已圓復覺他者。如來應世故。我蓮宗祖師。剏 立念佛一門。行解相應自利利人。化物有方
誨人存理。稱曰導師。專以念佛三昧示導於 人。普令超出世間也。是故教傳天下人皆仰 焉。今之為師者不達其道局于名相。多集
徒眾不修實行。空有人師之名。無法可師於 人。欲人恭敬尊重。無德受人恭敬。誠可恥 也。經云。凡欲度人者。先須求自度。維摩云。
自疾不能救云何救他疾。又地獄報應經云。 自不清淨教人清淨無有是處。智度論云。譬 如二人各有親屬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
水。救為無方便彼此俱沒。一人有其方便。往 取船栰乘之救接。悉皆度脫水溺之難。是故 為人師者。有度人之心。無度人之智。何得
端然拱手。空腹高心不肯親近明師。惟知倨 傲受人禮拜恭敬供養。因貪虛譽實種禍基。 譬如凡夫妄號帝王自取誅滅。即前之所謂
無方便而救人也。豈何妄為哉。大凡為人之 師欲度弟子。要當觀照從上佛祖修行之因 地。得道之源流。傳宗之正印。念佛之法門一
一攷究。明白自信自行。一一修持一一成就。 既自利己然後利人。是乘彌陀之大願力船。 救接苦海中之沈溺也。彼此利濟不亦宜乎。
是謂以先覺覺後覺也。自信此法門。亦教人 信此法門。自行此道。亦教人行此道。自願 往生淨土。亦教人發願往生淨土。自見本性
彌陀。亦教人見本性彌陀。如此用心。豈不是 行菩薩之行也。師徒弟子各稟正因同行正 道。展轉化度盡未來際。一切眾生俱悟佛乘
同出生死。其功德力。豈易量哉。以此為人之 師。亦何慊焉。其或不然。迷悟兩途正邪異報。 可謂金毛窟裏生獅子。野狐巖下出狐狸。
以事檢心
[0334c21] 永明壽禪師自行錄云。欽惟古聖罔伐己能 緬想。前賢靡彰自德。然釋典有先自行化他 之教。儒宗標內舉不避親之。文師常示徒云。
因觀弘明集中。先德有檢覆三業門云。夫剋 責之情猶昧。審的之旨未彰。故以事檢校心。 凡所修習既知不及彌增悚恧。何謂檢校。檢
我此身。從旦至中。從中至暮。從暮至夜。從 夜至曉。乃至一時一刻一念一頃。有幾心幾 行幾善幾惡。幾心欲摧伏煩惱。幾心欲降伏
魔怨。幾心念三寶四諦。幾心悟苦空無常。幾 心念報父母恩慈。幾心願代眾生受苦。幾心 發念菩薩道業。幾心欲布施持戒。幾心欲忍
辱精進。幾心欲禪定顯慧。幾心欲慈濟五道。 幾心欲勸勵行所難行。幾心欲超求辦所難 辦。幾心欲忍苦建立佛法。幾心欲作佛化度
群生。上已檢心。次復檢口。如上時刻。從旦已 來已得演說。幾句深義已得批讀。幾許經典 已得理誦。幾許文字已得。幾迴歎佛功德已
得。幾迴迴向發願。次復檢身。如上時刻已得。 幾迴屈身禮佛。幾拜已得。幾迴屈身禮法禮 僧已得。幾迴執勞掃塔塗地已得。幾迴燒香
散花然燈已得。幾迴掃除塵垢正列供具已 得。幾迴懸幡表剎合掌供養已得。幾迴遶佛 恭敬十百千匝。如是檢察會理甚少違道。極
多白淨之業。纔不足言煩惱重障。森然滿目 闇礙轉積。解脫何由。如上檢察自救無功。何 有時閑議人善惡。故須三業自相訓責。知我
所作幾善幾惡。是以若不自先檢責。何以化 導群機。故菩薩為度眾生。故先自修行。所以 淨名經云。資財無量攝諸貧民。奉戒清淨攝
諸毀禁。以忍調行攝諸恚怒。以大精進攝諸 懈怠。一心禪定攝諸亂意。以決定慧攝諸無 智。又經云。自持戒勸他持戒。自坐禪勸他坐
禪。大智度論云。本師釋迦牟尼佛。不捨穿針 之福。祖師龍樹菩薩釋云。如百歲翁作舞。何 以故。為教兒孫故。況未居究竟位全是自利
門。從十信初心歷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直 至等覺佛前普賢。位猶是自利。利他門者登 妙覺位。至佛後普賢方是利他之行因。師自
說編紀二三。既對治之行可觀。則攝化之門 弗墜。乘戒兼急權實雙行。體用相收理事無 礙。今引萬善同歸集後偈。以顯圓修。頌曰。
菩提無發而發 佛道無求故求
妙用無行而行 真智無作而作
興悲悟其同體 行慈深入無緣
無所捨而行檀 無所持而具戒
修進了無所起 習忍達無所傷
般若悟境無生 禪定知心無住
鑒無身而具相 證無說而談詮
建立水月道場 莊嚴性空世界
羅列幻化供具 供養心王如來
懺悔罪性本空 勸請法身常住
回向了無所得 隨喜福等真如
讚歎彼我虛玄 發願能行平等
禮拜影現法會 行道步躡真空
焚香妙達無為 誦念深通實相
散花顯諸無著 彈指以表去塵
施為谷響度門 修習空花萬行
深入緣生法性 常遊如幻法門
誓斷無染塵勞 願生唯心淨土
履踐實際理地 出入無礙觀門
降伏鏡像魔軍 大作夢中佛事
廣度如化含識 同證寂滅菩提
廬山蓮宗寶鑑念佛正行卷第六 (終)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47 冊 No. 1973 廬山蓮宗寶鑑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