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 Mi Yuantong Cheng Fo Xin Yao Ji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序(宣政殿學士金紫榮祿大夫行給事中知武定軍節度使事上護軍頴川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同修國史陳覺撰)
[0989b07] 昔如來居出世之尊。垂化人之道。闡揚大教。誘掖群迷。開種種之門。方便雖陳於萬法。入圓圓之海。旨趣皆歸於一乘。然而顯教密宗。該性含相。顯之義派分五教。總名素怛覽。密之部囊括三藏。獨號陀羅尼。習顯教者。且以空有禪律而自違。不盡究竟之圓理。學密部者。但以壇印字聲而為法。未知祕奧之神宗。遂使顯教密教。矛盾而相攻。性宗相宗。鑿枘而難入。互成非毀。謗議之心生焉。竟執邊隅。圓通之性懵矣。向匪至智。孰融異端。事必有成。人能弘道。今顯密圓通法師者。時推英悟。天假辯聰。髫齓禮於名師。十五歷於學肆。參禪訪道。博達多聞。內精五教之宗。外善百家之奧。利名不染。愛惡非交。既而厭處都城。肆志巖壑。積累載之勤悴。窮大藏之淵源。撮樞要而誠誦在心。剖義理而若指諸掌。以謂所閱大小之教。不出顯密之兩途。皆證聖之要津。入真之妙道。覽其文體。則異猶盤盂。自列於方圓。歸乎正理。則同若器室。咸資於無有。而學者妄生異議。昧此通方。因是錯綜靈編。纂集心要。文成一卷。理盡萬途。會四教總歸於圓宗。收五密咸入於獨部。和乳酪之味。都作醍醐。采雲霞之滋。並為甘露。誠諸佛之會要。為後人之指南。使披覽者似獲隨意之珠。所求皆遂。遵依者如食善見之果。無疾不瘳。覺學愧荒虛。辭非華麗。曾因暇日。得造吾師。每親揮麈之談。頗廣窺班之見。屬當傳世。爰託撰文。素慚舒理之能。聊著冠篇之引。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卷上
五臺山金河寺沙門道 [厄*殳] 集
[0989c12] 原夫如來一代教海。雖文言浩瀚。理趣淵沖。 而顯之與密統盡無遺。顯謂諸乘經律論是 也。密謂諸部陀羅尼是也。爰自摩騰入漢。三
藏漸布於支那。無畏來唐。五密盛興於華夏。 九流共仰七眾同遵。法無是非之言。人析修 證之路。暨經年遠誤見彌多。或習顯教。輕誣
密部之宗。或專密言。昧黷顯教之趣。或攻名 相。鮮知入道之門。或學字聲。罕識持明之軌。 遂使甚深觀行。變作名言。祕密神宗。翻成音
韻。今廼不揆瑣才。雙依顯密二宗。略宗成佛 心要。庶望將來悉得圓通。故依教理略啟四 門。一顯教心要。二密教心要。三顯密雙辯。四 慶遇述懷
(已下四段之中。為避文繁。或暗用聖教。或義引經文。覽者應知) 。且初顯 教心要者。謂賢首清涼。共判如來一代時教
而有五種。一小乘教。謂阿含等六百餘卷經。 婆沙等六百餘卷論。說一切法從因緣生。明 三界不安。了人空真理。修自利之行。忻小乘
之果。二大乘始教有二。一法相宗。謂深密 佛地等數十本經。瑜伽唯識等數百卷論。說 一切法皆是唯識。了二空真理。修六度萬行。
趣大乘佛果。於中多談法相之義。二無相宗。 謂諸部般若等千餘卷經。中百門等數本論 文。說一切法本來是空無始迷情妄認為有。
欲證菩提以為所得。修習萬行。於中多談無 相空義。斯之兩宗。皆是大乘初門。故名曰始。 始者初也。三一乘終教。謂法華涅槃等四十
餘部經。寶性佛性等十餘部論。說一切眾生 皆有佛性。從本已來靈明不昧。了了常知。無 始迷倒不自覺悟。欲成佛果須先了悟自家
佛性。後方稱性修習本有無量妙行。多談法 性是大乘盡理之教。故名曰終。終者盡也。四 一乘頓教。謂楞伽思益經文。達磨所傳禪宗。
說一切妄相本空真心本淨。元無煩惱本是 菩提。唯談真性不依位次成佛。故名曰頓。五 不思議乘圓教。謂華嚴一經。十地一論。全說
毘盧法界普賢行海。於中所有若事若理若 因若果。一具一切重重無盡。總含諸教無法 不收。稱性自在無障無礙。逈殊偏說故名為
圓。此之五教。前前者是淺是權。後後者是深 是實。若以圓教望之前四。皆是應根權施設 也
(今且據對待而論。言前四是權圓教為實。若定執圓教為實缺前四教亦非圓暢。若五教俱傳偏圓共 讚。逗根方足已下為圓教。中具含前教行門。故不別說)
今依圓教修行略分 為二。初悟毘盧法界。後修普賢行海。且初悟 毘盧法界者。謂華嚴經所說。一真無障礙法 界或名一心。於中本具三世間
(一器世間。為一切國土。二眾生 世間。謂一切有情。三智正覺世間。謂一切聖人) 四法界 (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三事理無礙法 界。四事事無礙法界)
一切染淨諸法。未有一法出此法 界。此是一切凡夫聖人根本之真心也 (亦是根本之真 身) 汎言真心而有二種。一同教真心。二別教
真心。於同教中復有二種。一終教真心。二頓 教真心。且初終教真心者。故首楞嚴經云。當 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況諸 世界在虛空耶
(自家真心猶如太清之天。十方虛空喻似一片之雲。即知真心極大虛空 極小。虛空比於真心尚爾極小。況諸世界在虛空中耶) 又云。空生大覺中。如
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 (大覺即是真心 異名。真心廣大猶如大海。虛空微小似一浮漚。況諸國土皆依虛空生耶。若比真心即是小中之小) 又
云真心遍圓含裏十方。反觀父母所生之身。 如彼十方虛空之內。吹一微塵若存若亡。又 云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
真心中物。又云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 提妙明真心 (既言皆即菩提妙明真心。非是世間諸法在真心內別有其體。即知盡法界所
有。虛空大地情與非情。全是一味妙明真心。凝然清淨不增不減) 一切眾生從無始 來迷却此心。妄認四大為身緣慮為心。譬如 百千箇澄清大海不認。但認一小浮漚
(若了四大之身 緣慮之心。緣生無性全是真心。如了浮漚。緣生無體全是海水。近有儒生罕覽佛經。聞斯廣大真心懵然未
信。余尋喻云。此是如來親說。但是自心迷倒不見。安得不信。且如俗書莊子云。北溟有魚其名為鯤。鯤
之大不知其幾千里。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將徙於南溟。水
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列子云。世豈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志
之。不可為自目不親覩。亦不信有此物耶。俗書所說有相物情尚爾。何況如來所說無相真心也。寶性論云。 聲居者不知宇宙之通泰是也) 後頓教一心者。謂絕待一心。彌
滿清淨中不容他。一切妄相本來是無。絕待 真心本來清淨。華嚴經云。法性本空寂無取 亦無見。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起信論云。
一切諸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 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易不可破壞。唯是 一心故名真如。謂前終教隨眾生迷說有色
身山河虛空大地世間諸法。令諸眾生翻妄 歸真。了達色身山河虛空大地世間諸法。全 是一味妙明真心。今頓教中。本無色身山河
虛空大地世間諸法。本是一味絕待真心。故 清涼云。總不說法相唯辯真性。即知周遍法 界。本是一味絕待真心。寂然清淨不生不滅
不增不減。欲要易解周遍法界。喻似一顆瑩 淨圓珠。朗然清淨無影無像無內無外。清涼 云。照體獨立物我一如。達磨云。我法以心
傳心不立文字。即傳此心。曹溪云。明鏡本清 淨何假出塵埃。亦是此心也。一切眾生從無 始來。不了此心妄見諸相。猶如眼病橫見空
華圓覺經云。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 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 (若了真心本無諸相。如虛空中本
無諸華。圓覺經云。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無流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今
頓教中空華之喻甚為切要。今時緇素宗禪者。極廣洎乎開示此心多不入神。如葉公好龍真龍現前愕然不顧。 若未悟此心非是真禪。是故欲修禪行。先須了悟此一心也)
二別教一心者。謂 一真無障礙大法界心。含三世間具四法界。 全此全彼而無障礙。即知包羅法界圓裹十 方。全是一真大法界心。於此一真大法界內。
所有若凡若聖若理若事。隨舉一法亦皆全 是大法界心。乃至唯舉一塵亦皆全是大法 界心。華嚴經云。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
中見法界。又一塵既是大法界心。於此一塵 大法界內。復舉一塵亦皆全是大法界心。若 橫若竪重重舉之。重重皆是大法界心。故清
涼大師。於華嚴十地品疏。說帝網無盡一心 也。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妄。不知無盡法界 是自身心。於中本具帝網無盡色心功德。即
與毘盧遮那身心齊等。却將自家無障無礙 佛之身心。顛倒執為雜染眾生。譬如金輪聖 王統四天下。身智具足富樂無比。忽然昏睡
夢為蟻子。於夢位中但認已為蟻子。不覺本 是輪王 (無盡法界之佛世喻難況。今但喻迷真執妄之義。智者應知) 是故欲求
成就究竟佛果。切須悟此毘盧法界。若未悟 此法界。縱經多劫修習萬行。徒自勞苦不得 名為真實菩薩。亦不能生如來家。故華嚴經
云。不了於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由顛倒慧增 長一切惡。清涼云不依此悟所作非真。自為 修行元來結業
(此無盡法界一心人罕能知。知亦寡信信亦鮮解。解亦難臻此境。是以
多劫菩薩不信不解。上首聲聞如盲如聾。其有宿熏圓根宜此駐意。若能信悟在懷。當日生於佛家。恐人難
信今舉例況之。如法苑珠林說。有一術人路行見一人擔檐上有籠子可受升餘。告擔人云。我步行疲極。欲
寄君籠子內。願相許耳。擔人慮是狂人。便語云任君入耳。乃跳入籠子中。籠子非大術人非小。擔之而行
也。不覺重行數十里。擔人於一樹下住食。乃呼術人共食。術人云我自有飲食。擔人視之。見籠中有種種
器物飲食。告擔人云。我欲與婦共食。即口中吐出一女子。容貌甚美二人共食。食已其夫便睡。婦告擔人。
我有外夫欲來共食。夫若覺時君勿道之。婦便口中出一丈夫共食。三人籠中全不逼窄。良久其夫身動欲
覺。其外夫告擔人云且去。其婦即置外夫口中。器物飲食亦置口中。其夫覺已。復置婦在口中云云。此是 世間小術尚爾。重重相容而無障礙。豈況毘盧無障礙
法界耶。應須諦而信之思而解之。勿要高推聖境虛度一生者哉) 後修普賢行海 者。既得了悟無障礙法界。於自本心。於中本 具十華藏世界微塵數相好。帝網無盡神通
功德。與十方諸佛更無差別。奈無始局執妄 情。習以性成卒難頓盡。致令自家神通功德。 不能盡得自在受用。故須稱自家毘盧法界。
修本有普賢行海。令無盡功用疾得現前。華 嚴經云修此法者少作功力疾得菩提。雖普 賢行海浩瀚無涯
(一藏教中所說行門。皆是華嚴普賢之行。但應權淺根宜之流出也) 今就觀行略示五門。一諸法如夢幻觀。二真 如絕相觀。三事理無礙觀四帝網無盡觀。五
無障礙法界觀。且初諸法如夢幻觀者 (即當事法界觀) 謂常觀一切染淨諸法。全體不實皆如夢幻。 此能觀智亦如夢幻。華嚴經云。譬如夢中見
種種諸異相。世間亦如是與夢無差別。又云 度脫諸眾生令知法如幻。眾生不異幻了幻 無眾生。又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
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肇公云。虛兮 妄兮三界不實。夢兮幻兮六道無物。一切眾 生從無始來。執一切法而為實有。致使起惑
造業循環六道。若常想一切名利怨親三界 六道。全體不實皆如夢幻。則愛惡自然淡薄。 悲智自然增明
(此夢幻觀圓覺疏中名起幻消塵觀。天台名假觀。亦名方便隨緣止。謂
分明鑒照曰觀。寂然不亂曰止即觀中便有止。止中便具觀。乃止觀雙運也。餘諸止觀准此解之。若人雖信
解圓教。而煩惱厚重不能習得此夢幻觀者。應作不淨觀。謂觀身五種不淨。一種子不淨。謂父精母血赤白
二色和合成故。智度論云。是身種不淨非餘妙寶物。不由白淨生但從穢道出。二住處不淨。謂在母腹中生
臟之下熟臟之上。不淨流溢污穢充滿。彼中住故。又海山云。不淨乃作衣裝。污穢便為飲食。三自體不淨。
謂三十六物皆是不淨共和合故。言三十六者。外有十二。髮毛爪齒垢污大小二遺眵淚涕唾。次有十二。皮 膚血肉肪 [月*高]
腦膜骨髓筋脈。中有十二。心肝膽腑脾腎腸胃生臟熟臟赤痰白痰。即知從頂至足皆是不淨。永
嘉師云。革囊盛糞膿血之聚。不淨流溢蟲蛆住處。鮑肆廁孔亦所不及。四自相不淨。謂九竅常流諸穢惡故。
言九竅者。兩耳出垢兩眼出眵淚。兩鼻出濃涕。口出涎唾。大便道出屎。小便道出尿。智度論云。種種不
淨物充滿於身中。常流出不淨如漏囊盛物。五究竟不淨。謂命終身壞胮脹臭穢。膿血蛆分不堪近故。天台
云。從足至頭從頭至足。循身觀察唯見胮脹壞爛。大小便道蟲膿流出。臭極死狗。心地觀經云。應觀自身
臭穢不淨。猶如死狗。金光明經云。我從久來恃此身。臭穢膿流不可愛。雖常供養懷怨害。終歸棄我不知恩。
觀自身竟復觀他人。若男若女所有之身。皆具五種不淨。乃至觀一切世間有情之身。皆是不淨。故起信論
云。應觀世間一切有身。悉皆不淨種種穢污。無一可樂。既觀皆是不淨。貪愛之心自然不起。阿含經說。
昔有國王嗜欲無厭。有一比丘以偈諫曰。目為眵淚窟。鼻是穢涕囊。口為涎唾器。腹是屎尿倉。但王無慧目。
為色所耽荒。貧道見之惡。出家修道場。天台云。雖觀不淨能成大事。如海中屍依之得度。或作骨鎖觀。
應先觀想自身額上。皮肉爛墜唯見白骨。漸漸從狹至寬。想於一頭皮肉爛墜見於白骨。乃至全身皆見白骨。
既見自身一具骨鎖。分明現已。復觀餘人爛墜亦爾。觀第二具已。漸次觀於一房一寺一城一國乃至遍地。以
海為邊骨鎖充滿。為令觀心增長。復却從寬至狹漸略而觀。唯見一國皆是骨鎖。漸見一城一寺一房一具。
又於一具中。乃至漸漸唯見眉間少許白骨。見眉間已專注一緣湛然而住。如是修習乃至得定。此觀成就一
切貪愛自然消亡。或作數息觀。應從淺至深次第進修。先須調和自家氣息。不澁不滑專注一心數出入息。先
數入息後數出息。從一至十終而復始。想心在數不令散亂。若寬自心不假功力。運任徙一至十住數息中。 然更一心隨息出入。若息入時心乃隨之。從鼻至喉從
喉至心。臍臗脾脛乃至脚指。若息出時心亦隨之。息出離身為至一搩一尋等。一心恒隨息之出入。若覺心
息任運相依。然更繫念唯在眉間。或在鼻端安止其心。觀息住身如珠中縷。為冷為暖為損為益。若覺身湛湛
然悅樂。然更諦觀微細之息。及觀全身三十六物內外不淨。又觀心識剎那不住。如是修習覺息出入遍諸毛
孔。心眼開明徹見身內。三十六物及諸蟲戶。方更轉修。其餘行門更有別說。恐繁且止。如經中說。觀出入
息三世諸佛入道之初門也。或作我空觀。應須作意推尋。今此之身本來無我。但是色心二法和合為相。色有
地水火風之四類。所謂毛髮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是其地。涕唾膿血津液涎 沫 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是其
水。暖是其火。動轉是風。心有受想行識之四類。所謂領納是受。取像是想。造作是行。了別是識。於此八類
何者是我。若皆是我即有八我。又況色中復有三百六十段骨。段段各別。皮毛筋肉肝心脾腎各不同。是諸心
數等亦各不同。見不是聞喜不是怒。既有此眾多之物。不知定取何者為我。若皆是我我即百千。一身之中多生
紛亂。離此之外復無別法。翻覆推我皆不可得。便知此身但是眾緣假和合相。本來無我。行者晝夜恒作此觀甚
妙。為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執身為我因寶此我。貪求名利欲榮益我。嗔違情境恐侵損我。愚癡之情非理計校。
今既常觀此身本來無我。即三毒自滅。三毒既滅三界自離也。或他法空觀。應須諦觀此身色心二法。色有地水
火風。心有受想行識。於此八法一一諦觀。皆從緣生都無自性。八法當體皆是空也。初心行者。宜習此等觀
門。隨心所樂或一或二。乃至五種皆得修習。心觀法門唯貴修鍊。鍊之有味說之言淡也) 二真 如絕相觀者 (即當理法界觀) 於中安心復有三門。一者
常觀遍法界。唯是一味清淨真如。本無差別 事相。此能觀智亦是一味真如。華嚴經云。一 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
現前。又七祖禪師云。無念念者即念真如。六 祖釋無念云。無者無諸相。念者念真如。此 乃想念諸法全是真如。雖然想念本無想念
之相。故起信論云。雖念無有能念可念 (此中所想 真如。即是前頓教中所說絕待真心也。此門行者常想一切諸法。唯是一味清淨真如本無生滅。是名真如三昧。
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無生三昧) 二者若念起時但起覺心。故七 祖云。念起即覺覺之即無。修行妙門唯在於 此。即此覺心便名為觀。此亦雖起覺心本無 起覺之相
(此門行者一切時中。心念若起但起覺心。便是修行要妙之門) 三者擬 心即差動念便乖。但棲心無寄理自玄會。故 華嚴經云。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性空即
是佛不可得思量。又古德云。實相言思斷真 如絕見聞。此是安心處。異學徒云云。此但任 其本性自照。更不起新生慧解故。圓覺經云。
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 無了知不辯真實。又賢首云。若起心作凡行
聖行。非是真行。不作一切行行心無寄。是名 大行。此門即以本性自照名觀 (此門行者一切時中心無所寄。是
名真修。雖然備修萬行。於萬行中心無所寄。又禪宗東夏七代祖師。所傳心要而有三門。攝盡無遺。一見性
門。先須了悟絕待真心。一切妄相本無。真心本淨。即心是佛非假外求。即前頓教一心是也。二安心門。如上
所說想念真如等三門是也。三發行門。須備修菩薩六度萬行。具依三門即是正禪。隨闕一門便成偏見。達磨
云。我法以心傳心不立文字。此心是一切眾生清淨本覺。亦名佛性。欲求佛道須悟此心。即是見性門。又云
如是安心所謂壁觀。令修道人心住真理。寂然無為喻似牆壁。不起分別即是安心門。又云如是發行所謂四行。
一報怨行。謂修道人若受苦時。當自念言。我從往昔無數劫中。棄本逐末流浪諸趣。多起怨憎違害無限。今雖
無犯是我宿怨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忍受都無怨訴。經云逢苦不憂。何以故識達故。二隨緣行。
謂修道人若得勝報榮譽等事。當自念言。一切諸法皆從緣生。是我過去修因所感。今方得之緣盡還無。何喜
之有。得失隨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嗔風不生。三無所求行。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之為求。智者悟真理將俗
反。三界九居猶如火宅。有身皆苦誰得而安。於三界內無所願樂。經云有求皆苦無求乃樂。四稱法行。謂性淨
真理目之為法。而此理性本無慳等一切萬惡。應稱理性修布施等一切萬善。斯之四行即是發行門。又草堂禪
師圓覺疏中亦有三門。大同於此。一先悟圓覺性。謂一味清淨真心。二次發菩提心。謂大悲大智大願。三後修
菩薩行。謂六度萬行等法。斯之三門禪。學之者甚為切要。若不圓修三門。無由離諸邪見。謂古來禪宗諸家語
錄。多分但應當時根宜。或唯說見性。或但言安心。或只談發行。又於安心發行中復各有多途。或但明一途等 云云。今此諸門心若通達。然後披覽諸家禪教。乃各知其旨歸)
三事理無礙觀者 (即當事理無礙法界觀) 謂常觀一切染淨事法。緣生無性 全是真理。真理全是一切染淨事法。如觀波 全是濕。濕全是波。故起信論云。雖念諸法
自性不生。而復即念因緣和合。善惡之業苦 樂等報不失不壞 (理不礙事也。如濕性雖一。不礙波浪成多) 雖念因 緣善惡業報。而亦即念性不可得
(事不礙理也。如波浪雖多。 不礙全是濕性。若習假空中三觀者。謂想一切諸法緣生無性。舉體全空即是空觀。如觀鏡中像全無實體。若
想一切諸法雖有不實皆如夢幻。即是假觀。如觀鏡中像有而不實。若想一切諸法。全是一味妙明真心。如前終
教所明廣大真心是也。即是中觀。如觀明鏡。此之三觀。或單修一門或漸次俱修。或一時齊修任器取捨) 四帝網無盡觀者 (即當事事無礙法界觀) 於中略示五門。
一禮敬門二供養門三懺悔門四發願門五持 誦門。初禮敬門者。謂想盡虛空遍法界塵塵 剎剎。帝網無盡三寶前。各有帝網無盡自身。
每一一身各禮帝網無盡三寶。每一一三寶 前。各有自家帝網無盡身禮。更想此一門。盡 未來際無有休歇。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 意業無有疲厭
(或坐中作此觀想。或晨昏禮佛暫時歛念。入此觀門功德無盡。清涼云。
不入此觀徒自疲勞。或且入純門。想遍法界純是毘盧佛。或准提等每一尊前且想一身禮。更若難入且想十尊
佛。每一尊前有一身禮。習之稍熟漸增。百尊千尊乃至無盡。下准此門習之) 二供養門。 想盡虛空遍法界塵塵剎剎。帝網無盡三寶
前。各有帝網無盡自身。每一一身各出帝網 無盡供具所謂香華燈燭衣服飲食幢旛傘 蓋。瓔珞雲樓閣雲等。每一一身所出供具。各
供養帝網無盡三寶。每一一三寶前。有帝網 無盡身供養。更想此一門。盡未來際無有休 歇。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或坐中想此供養。或佛前燒香奉華。時暫入此觀。或無香華但合掌入此觀門。功德亦無窮盡) 三懺 悔門。想盡虛空遍法界塵塵剎剎。帝網無盡
三寶前。各有帝網無盡身。每一一身盡皆志 誠懺悔帝網無盡罪障。所謂自從無始迄至 今身。所造五逆十惡等罪煩惱所知等障。每
一一身懺悔帝網無盡罪障。每一一罪障有 帝網無盡身懺悔。總想此一門。盡未來際無 有休歇。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 疲厭
(或坐中想此懺悔。或佛前懺悔時作此觀門) 四發願門。想盡虛 空遍法界塵塵剎剎。帝網無盡三寶前。各有 帝網無盡身。每一一身各發帝網無盡願。所
謂無邊眾生誓願度。無邊煩惱誓願斷。無邊 佛法誓願學。無邊福智誓願集。無上菩提誓 願成。并自心所樂善願盡總發之。每一一身
發帝網無盡願。每一一願有帝網無盡身發。 總想此一門。盡未來際無有休歇。念念相續 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或坐中念鍊。或佛前發願時作此 觀想)
五持誦門。想盡虛空遍法界塵塵剎剎。帝 網無盡三寶前。各有帝網無盡身。每一一身 各持帝網無盡真言教法諸佛菩薩名號。每
一一真言教法諸佛菩薩名號。有帝網無盡 身持。總想此一門。盡未來際無有休歇。念 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或持課誦經等
時。先作此觀想竟。然後持誦甚妙。上之五門既爾。若其餘行門准此習之。若習相即觀者而有四句。一者一即
一。謂觀一毛即一耳時。一耳同時却即一毛。二者一切即一。三者一即一切此兩句應合而觀之。謂觀一切塵即
一佛時一佛同時却即一切塵。四者一切即一切。謂觀一切人即一佛時。一切佛同時却即一切人。每句之中一
切諸法例准觀之。若習相入觀者亦有四句。一者一攝一帶之入一。謂觀一人攝一佛。帶之將入一菩薩中。如東
鏡攝南鏡。帶之將入西鏡中。二者一攝一切帶之入一。謂觀一華攝一切河帶之將入一山中。三者一切攝一帶
之入一切。謂觀一切塵攝一佛。帶之將入一切毛中。四者一切攝一切帶之入一切。謂觀一切樹攝一切神。帶之 將入一切海中
每句之中一切諸法例准觀之。此相即相入二觀。隨觀每句之中。復有總觀別觀等。多 [番*去] 觀心恐
繁不示。但專心修鍊自然曉達。故裴公法界觀序云。但使學人冥此境。於自心心慧既明。自見無盡之義。不在
備通教典碎列科段。若習同時具足相應觀者。謂隨觀一法同時具足法界諸法也。其餘玄門例此解之。若有樂習
圓宗三觀三止者。謂行者觀一人時便成三觀三止。且就一人之身具明三諦。人身假相有故名俗諦。人身緣生
無性色體空故名真諦。人身假相無別自性。舉體全是寂照真理。名中道諦。然此三諦。體用無礙空有相融。即
一而三即三而一。法本如是。依此三諦行者觀察成三觀三止。謂行者心觀人身假相幻有。名假觀。即此觀心了
假相時。離實有執。名方便隨緣止。又觀人身色體全空。名為空觀。即此觀心了色空時。離於色體。實有之
執。名體真止。又觀人身舉體全是中道實性。名中道觀。即此觀心離相有執及離體空執。名遠離二邊分別
止。如是觀心於一念中。齊見三諦義立三觀。離三種執義立三止。三觀三止只是一心。即一常六即六常一。將
此一心契同所觀。三諦體用空有無礙之境。心境常融復常歷然。既觀一人之身而成三觀三止。觀一切法例皆如
是。問曰夫大行統唯無念。何以此帝網相即等觀。令人起無盡想念。豈不疲役身心耶。答云若此見者。是離念
外求無念者。尚未得於真無念。真無念者念本無。無何能更得念與無念之無礙。又若得真無念。但是無盡行中
之一行。豈得總遮無盡之圓行耶。此問答意出華嚴大疏。若不習帝網相即等觀。終不能得無礙佛果。今有小
根聞此法門。即嫌繁亂全不介懷。昔人云。井蛙不能居海。泰山難以處囊是也) 五無障礙 法界觀者 (即當四法界所依總法界觀) 謂常觀想一切染淨諸
法。舉體全是無障礙法界之心。此能觀智。亦 想全是法界之心。華嚴經云。知一切法即心 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又清涼云。若知觸
物皆心方了心性。今此無障礙法界中。本具 三世間四法界一切染淨諸法。未有一法出 此法界。而此法界全此全彼互無障礙。則知
根根塵塵全是無障礙法界。若於四威儀中 常觀根根塵塵。皆是重重無盡法界。即習普 眼之境界也 (此觀是一切三昧觀門根本。若常修習一切三昧觀門自然現前)
上來 所說諸多觀門。或樂總修者或修一二者任 情皆得。但專切修鍊。一生不剋三生必圓。又 行者須起思想。想得現前常現不隱。方是華
嚴圓教真行。清涼疏主。事事無礙十玄門中 多有六句。前五句是起想修鍊。鍊得現前更 不想鍊。雖不想鍊常現不隱。方成第六行句。
法界觀云。深細思之令現在前。圓明顯現稱 行境界 (圭山禪師釋云。思之令現為真解也。已現即不更思。雖不更思而亦常現不隱。方為實行)
又一行禪師云。先須起想想得現前。然後用 般若空而淨除之。即成不思議大用頓入佛 果。若不起心觀之錯會般若意也。縱爾入空
亦失圓頓之道。圓宗行者。鍊修功至豁然言 亡慮絕。了了分明方為真行。若得如是。四威 儀中常見不思議境界。願修道者於此留心。
本來如是但昧之不見。又修心行者。或有諸 [番*去] 善惡夢境。或逢種種魔障。或現種種違順 境界。或聞種種善惡之聲。或諸 [番*去] 蟲蟻身上
行走。或身心不安多思多慮。或入觀時種種 相現。不與本觀相應等皆須觀之。如夢如幻 全體非實。或觀之皆是自家真心。起信論云。
當念唯心。境界則滅終不為惱。上來顯教心 要竟。
[0993c07] 二密教心要者。謂神變疏鈔。曼荼羅疏鈔。皆 判陀羅尼教。是密圓也。前顯教圓宗。須要 先悟毘盧法界。後依悟修滿普賢行海。得離
生死證成十身無礙佛果。如病人得好藥方。 須要自知分兩炮炙法則。合成服之方能除 病身安。今密圓神呪。一切眾生并因位菩薩。
雖不解得但持誦之。便具毘盧法界普賢行 海。自然得離生死成就十身無礙佛果。如病 人得合成妙藥。雖不知分兩和合法則。但服
之自然除病身安。故首楞嚴經云諸佛密呪 祕密之法。唯佛與佛自相解了。非是餘聖所 能通達。但誦持之能滅大過速登聖位。又云
神呪是諸佛密印。佛佛相傳不通他解。賢首 般若疏云。呪是諸佛祕密之法。非因位所解。 但當誦持不須強釋。又遠公涅槃疏云。真言
未必專是天竺人語。翻譯者不解是以不翻。 又天竺止觀云。上聖方能顯密兩說。凡人但 能宣傳顯教。不能宣傳密教也。自古諸師皆
說陀羅尼。因位聖賢不能曉解。但信而持之 滅障成德 (問曰何以諸佛密呪不通他解。答云謂呪圓解偏解生呪喪。是以不通他解。密義
在此宜可思之。故法華鈔云。諸佛密法不顯其義故云密言也) 般若經云。總持猶 妙藥亦如天甘露。能療眾惑病服者常安樂。
又理趣經中如來說有五藏。一經藏如牛乳。 二律藏如酪。三論藏如生酥。四般若藏如熟 酥。五陀羅尼藏如醍醐。醍醐之味。乳酪等
中最為第一。能除諸病令諸有情身心安樂 (西天多用醍醐療病) 陀羅尼者。經律等中最為第一。能除 諸罪令諸眾生解脫生死。速證涅槃安樂法
身。彼理趣疏云。性德力大密呪功強。解行雖 劣解脫則疾。問曰賢首大師等。但判華嚴經 為圓。餘教皆非。今判陀羅尼又是圓教。豈不
違賢首等耶。合云圓宗有二。一顯圓二密圓。 賢首但據顯教。正判華嚴為圓。今神變疏鈔 曼荼羅疏鈔。類彼顯圓判斯密教亦是圓宗。
顯密既異。乃諸師無違也。依密圓修鍊亦分 為二。一持誦儀軌。二驗成行相。且初持誦儀 軌者。謂真言行者。每日欲依法持。誦時。先須 金剛正坐
(以右脚壓左脚脾上。或隨意坐亦得) 手結大三昧印 (二手仰掌展舒。以右手在左手上。二大拇指甲相著。安臍輪下。此印能滅一切狂亂妄念雜染思惟) 澄
定身心方入淨法界三昧。謂想自身頂上有 一梵書 ram 㘕 字。此字遍有光明。猶如明珠或 如滿月。想此字已。復以左手結金剛拳印
(以大拇指捻無名指根第一節。餘四指握大拇指作拳。此印能除內外障染。成就一切功德) 右手持 數珠。口誦淨法界真言二十一遍。真言曰。
[0994a22] 唵 㘕 (或只單持 㘕 字亦得或名囕字) oṃ ram (此是梵書唵 㘕 )
[0994a23] 此淨法界 㘕 字。若想若誦。能令三業悉皆清 淨。一切罪障盡得消除。又能成辦一切勝事。
隨所住處悉得清淨。衣服不淨便成淨衣。身 不澡浴便當澡浴。若用水作淨不名真淨。若 用此法界心 㘕 字淨之。即名畢竟清淨。瓶如
靈丹一粒點鐵成金。真言一字變染令淨。偈 云囉字色鮮白。空點以嚴之 (梵書 ra 囉字上安空點。即成 ram 㘕 字也) 。
如彼髻明珠。置之於頂上。真言同法界。無量 眾罪除。一切觸穢處。當加此字門 (若實外緣不具無水 洗浴闕新淨衣。但用此 㘕
字淨之。若外緣具者。先用水了著新淨衣。更用此 㘕 字淨之。即內外具清淨也。廣 如諸真言儀軌經說) 。
[0994b06] 次誦護身真言二十一遍真言曰。
[0994b06] 唵齒 [口*臨] (二合 [口*臨] 字去聲彈舌呼之) oṃ śrūṃ (此是梵書唵齒 [口*臨] 字已下例准知之)
[0994b07] 若誦此呪能 滅五逆十惡一切罪業。能除一切種種病苦 災障惡夢。邪魅鬼神諸不祥事。而能成辦一 切勝事。令一切所願皆得圓滿。此呪是諸佛
心。若人專心誦一遍能守護自身。一切鬼神 天魔不敢侵近。誦兩遍能守護同伴。誦三遍 能守一宅中人。誦四遍能守護一城中人。乃至 七遍能守護四天下人
(廣如文殊根本一字呪經說。上二呪各持一百八遍亦得) 。
[0994b15] 次誦六字大明真言一百八遍。真言曰。
[0994b15] oṃ 唵 ma 麼 ṇi 抳 pa 鉢 dme 訥銘(二合) hūṃ 吽
[0994b17] 若誦此呪隨所住處。有無量諸佛菩薩天龍 八部集會。又具無量三昧法門。誦持之人七 代種族皆得解脫。腹中諸蟲當得菩薩之位。
是人日日得具六波羅蜜圓滿功德。得無盡 辯才清淨智聚。口中所出之氣觸他人身。蒙 所觸者離諸嗔毒當得菩薩之位。假若四天
下人。皆得七地菩薩之位。彼諸菩薩所有功 德。與誦六字呪一遍功德等無有異。此呪是 觀音菩薩微妙本心。若人書寫此六字大明。
則同書寫八萬四千法藏。所獲功德等無有 異。若以金寶造如來像數如微塵。不如書寫 此六字中一字功德。若人得此六字大明。是
人貪嗔癡不能染著。若戴持此呪在身者。亦 不染著貪嗔癡病。此戴持人身手所觸眼目 所覩。一切有情速得菩薩之位。永不復受生
老病死等苦。說此六字大明竟。有七十七 俱胝佛。一時現前同聲說准提呪。即知此六 字大明。與准提真言次第相須也 (廣如大乘莊嚴寶王經說) 。
[0994c06] 然後結准提印當於心上。以准提真言與一 字大輪呪。一處同誦一百八遍竟。於頂上散 其手印
(或有不樂大輪呪者。只持准提真言亦得。准提印法。以二手無名指并小指相叉於內。二
中指直竪。相拄二頭指屈附二中指第一節。二大拇指捻右手無名指中節。若有請召二頭指來去。正結印誦 呪。欲記數時
於自身分手指上記。或准提菩薩手臂上記。或於觀心上記。或十記皆得。或結印誦得一千八十
遍更好。或一百八遍。外但以左手作金剛拳印。右手搯數珠持亦得。若務忙者只散持之) 。七俱胝 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真言曰。
[0994c12] na 南 mo 無 sa 颯 pta 哆 nāṃ 喃 sa 三 mya 藐 ksaṃ 三 bu 菩
ddhā 馱 ku 俱 ṭī 胝 nāṃ 喃 ta 怛 dya 儞也(二合) thā 他
[0994c15] oṃ 唵 ca 折 le 隸 cu 主 le 隸 cuṃ 准 de 提 svā 娑婆(二合) hā
訶 bhrūṃ 部林(二合)
[0994c17] 佛言此呪能滅十惡五逆一切罪障。成就一 切白法功德。持此呪者。不問在家出家飲酒 食肉有妻子。不揀淨穢。但至心持誦。能使短
命眾生增壽無量。迦摩羅疾尚得除差。何況 餘病。若不消滅無有是處。若誦滿四十九日。 准提菩薩令二聖者常隨其人。所有善惡心
之所念。皆於耳邊一一具報。若有無福無相 求官不遂貧苦所逼者。常誦此呪能令現世 得輪王福所求官位必得稱遂 (禪宗傳燈錄中引古人云。俱
胝只念三行呪。便得名超一切人是也) 。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 者便得男女。凡有所求無不稱遂。似如意珠 一切隨心。又誦此呪能令國王大臣及諸四
眾。生愛敬心見即歡喜。誦此呪人水不能溺。 火不能燒。毒藥怨家軍陣強賊。及惡龍獸諸 鬼魅等皆不能害。若欲請梵王帝釋四天王
閻羅天子等。但誦此呪隨請必至不敢前次。 所有驅使隨心皆得。此呪於南贍部洲有大 勢力。移須彌山竭大海水。呪乾枯木能生華
果。何況更能依法持誦。不轉肉身得大神足 往兜率天。若求長生及諸仙藥。但依法誦呪。 即得見觀世音菩薩或金剛手菩薩。授與神
仙妙藥。隨取食之即成仙道。得延壽命齊於 日月。證菩薩位。若依法誦滿一百萬遍。便 得往詣十方淨土。歷事諸佛普聞妙法得證
菩提。若欲成就壇法。不同諸部廣修供養。掘 地香埿之所建立。但以一新鏡未曾用者。於 佛像前隨月十五日夜。面向東方置鏡坐前。
隨力莊嚴諸供養具。燒安息香及淨水。然後 結印在於心上。呪鏡一百八遍。以囊盛鏡常 將隨身。每欲念誦但以 鏡 壇置於面前。結印
誦呪。若不能逐日對鏡念誦。但於十齋日對 鏡念誦。除十齋日外不對鏡壇持誦亦得
(密藏之中今此鏡壇最為要妙。總攝一切諸壇。若無鏡者但想一鏡者於面前持誦。淨諸惡趣經等多說。想成壇法
持誦為上。或不能想得壇者。但只專注持呪。十齋日者。所謂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 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 。此准提呪。一切諸佛菩薩等
同說。獨部別行總攝二十五部真言壇法。准 梵本有十萬偈說文。龍樹菩薩以偈讚曰。
准提功德聚 寂靜心常誦
一切諸大難 無能侵是人
天上及人間 受福如佛等
遇此如意珠 定獲無等等
[0995b01] (廣如諸准提經并持明藏龍樹儀說。又此準提。或名准泥或名尊那等。但是梵音不同耳) 。
[0995b02] 大輪一字呪。即部林是也。亦名末法中一字 心呪。此呪於末法時法欲滅時有大勢力。能 於世間作大利益。能護如來一切法藏。能降
伏一切八部之眾。能摧世間一切惡呪。是一 切諸佛之頂。是文殊菩薩之心。能施一切眾 生無畏。能與一切眾生快樂。凡有修持隨意
得果。同如意珠能滿一切之願。若誦此呪。於 四方面五百驛內。諸惡鬼神皆自馳散。諸惡 星曜及諸天魔不敢侵近。若持誦餘一切真
言恐不成就即用此呪共餘真言。一處同誦 持之決定成就。若不成就及無現驗。其呪神 等即當頭破七分。是知此呪能助一切真言疾 得成就。或別持此呪亦得
(廣如文殊儀軌經於 末 法中一字心呪經說) 上 來次第持誦至准提呪。若不能結得准提印 者。但以左手作金剛拳印。右手持珠誦之。或
不能從前淨法界真言等次等持誦者。只持 准提神呪。更或根鈍不能具受此准提者。只 唵字已下持之。唵字已上是歸敬詞。唵字等
是正呪也。每持誦了。却用右手作金剛拳印。 口誦吽字真言而印五處。先印額上次印左 肩次印右肩次印心上後印喉上。印竟頂上
散之。能除一切魔障成就一切勝事。或比至 持課先印五處亦得。又隨所住處欲辟除鬼 神。結金剛界但誦准提真言。呪香水二十一
遍。八方上下灑之。即成辟除結界。又正持誦 時。准俱胝陀羅尼經金剛頂經五字陀羅尼 頌等數本經教中說。隨根所樂亦有多種。一
瑜伽持。但想心月中布字。謂想自心如一月 輪。湛然清淨內外分明。以梵書 oṃ 唵字安心 月中以 ca 折 le 隸 cu 主 le 隸
cuṃ 准 de 提 svā 娑婆 hā 訶字。從前右旋次第周布輪緣 (去聲呼之) 終而復 始。二出入息持。謂出入息中想於真言梵字。
息出字出。息入字入。字字朗然如貫明珠不 得間斷 (或息出時。想自心月輪中九聖梵字。字字連環皆有五色光明。從自口中。流入准提菩薩
口中。右旋安布准提菩薩心月輪內。若息入時。想准提菩薩心月輪中字。亦字字連環皆有五色光明。從准提菩
薩口出。流入自口中。右旋安布心月輪內。如是終而復始。想之甚妙) 三金剛持。脣 齒不動舌不至 齶 。但口中微動。四微聲持。但
令自耳聞之。不緩不急字字須得分明稱之。 五高聲持。令他聞之滅罪。復有二種持誦。一 無數持誦。謂不持珠定數。常無間斷持之。二
有數持誦。謂搯數珠每日須得限定。其數不 須闕少 (若搯數珠所獲功德諸經廣讚。如數珠功德經說。若有人手持數珠。雖不念誦佛名及陀羅
尼者。此人亦獲福無量。又金剛頂念珠經偈云。若安頂髻淨無間。由戴頂上滅四重。手持臂上除眾罪。能令行 人速清淨。又一字頂輪儀說。若用 㘕
字真言加持數珠七遍。用持課時。一遍或千遍。若搯數珠至母珠。却迴不 得越過母珠) 每日依法持誦時。須限定其時分。若
一時持謂早晨。若二時持并黃昏。若三時持 加正午 (若忙務者不拘時分。但有暇時持之) 若上根持。謂須得 三密相應。一身密結印。二語密誦呪。三意
密或想真言梵字。或緣持誦之聲或想准提 菩薩。或想菩薩手中所執杵瓶華果等物。故 神變經疏云。若用三密為門。不須經歷劫數
具修諸行。只於此生滿足諸波羅蜜。又正持 誦未滿一百八遍。不得共人語話。若欲語話 時。於自舌上想一梵書 ram 㘕 字。縱語話不成
間斷。問曰為當只持一道真言功德成就。為 復廣持多本真言功德成就。答有二門。一者 隨根所樂門。謂根有多種好樂不同。或有樂
持三道五道十道乃至百道等。中間隨根所 樂不同皆得持誦。二者疾得成就門。謂欲求 一切功德疾得成就。宜專持誦一道真言。成
時一切真言功德皆悉成就。故文殊儀軌經 說。若欲一切功德成就。不得於別真言而起 思想是也。如上雖有數道真言。皆是持誦准
提真言之次第。問曰既專誦一呪疾得成就。 何以多示准提真言令人持誦。答云一為准 提總含一切諸真言故。准提能含諸呪。諸呪
不含准提。如大海能攝百川。百川不攝大海 (準提總含諸呪如下所明) 二為准提壇法人易成辦故。但以 一新鏡未曾用者。便是壇法。不同餘呪建辦
壇法。須得揀選淨處。香埿塗地廣造佛像。多 用供具方能成就 (有財物者。廣造佛像多辦供具。於佛像前安置鏡壇。對之持誦更 妙)
三為准提不揀染淨得持誦故。不問在家 出家飲酒食肉有妻子等皆持誦。不同餘呪 須要持戒方得誦習 (今為俗流之輩。帶妻挾子飲 酒 噉肉是其常業。雖逢僧人
教示。習性難以改革。若不用此大不思議呪法救脫。如是人等何日得出生死。其有齋戒清淨依法持誦者。更
為勝妙。故准提經云。何況更能結齋具戒。依法持誦不轉空身。往第四天得入神足是也) 所以多 示准提真言令人持誦。若有樂持餘真言者。
隨心皆得。勿要定執一途耳 (雖專誦二呪。須先起圓信信五部呪。 皆是成佛之門。若受一缺餘多成謗法也) 又真言行者。每日對鏡初
欲持誦時。或只依前先想自身頂上有一梵書 ram 㘕 字。猶如明珠。然後持課。又准大乘觀 想曼拏羅經。持明藏成就儀軌經。尊勝佛頂
修瑜伽法等數十本經教中說。或想自身頂 上 ram 㘕 字。變作三角火輪。從頂至足燒盡自 身。遍周法界唯見清淨
(縱有五無間罪用此字燒身亦皆除滅無遺) 次 想一梵書 a 阿字生成自身 (謂阿字即體是無相法界。從無相法界生成 行者之身) 復想一 aṃ
暗字。在自頂門十字。縫中 (謂暗 字即體是十方諸佛。光明法水用灌佛子之頂。此是秘密灌頂法門) 然後持誦。或想 自心如一月輪圓滿清淨。於月輪中有一梵
書 oṃ 唵字 (如來因位多年修道不得菩提。後習此觀於初夜分便成正覺。謂唵字具含無量法門。 是一切真言之母。一切如來皆因觀想此字而得成佛)
或心月輪中想一 aḥ 阿 字 (謂阿字是毘盧佛身。亦是法界亦是菩提心。若人想念能生無量功德) 或心月輪中 想一 hūṃ 吽字
(謂吽字總攝金剛部一切真言。是金剛部主身。亦是三解脫門若常想念。能 除一切罪障。成就一切功德) 或舌上想一 ram 㘕 字。或 hūṃ
吽字 想竟然後持誦。或想自身頸上出大蓮華。於 蓮華上現出 a 阿字。復想阿字變成月輪。又 想月輪變成 hūṃ 字。吽字變成五股金剛杵。又
想此杵移於舌上。方得名為金剛舌。然後 持誦 (次於二手中亦想 a 阿字。阿字變成月輪。月輪變成 hūṃ 吽字。吽字變為白色五股金剛杵。方得
名為金剛手。然後結一切印) 或想准提九聖梵字。每一一字 有種種光明。安自身分之中。所謂想 oṃ 唵字 安頭上。 ca 折字安兩目。 le
隸字安項頸。 cu 主 字安於心。 le 隸字安兩肩。 cuṃ 准字安臍中。 de 提字安兩髀。 svā 娑婆(二合)安兩脛。 hā
訶字安兩 足。想安布已然後持誦 (持明藏儀軌經說。若於准提菩薩法中
求成就者。先觀准提菩薩根本微妙字輪。安自身分一一分明。是人先身所造一切罪業悉得除滅。凡有所求決定 成就。安布九字藏經數處說也) 觀想梵字所有功德。廣如諸
陀羅尼經中說之 (此上梵字觀門。若四威儀中常思之更妙凡諸經中說想真言字者。
皆是梵字。非是此方文字。故一字頂輪王儀軌云所言觀諸字。唯瞻於梵字。非是隨方文。有大神用力) 。或 有不能想得梵字者。但只專心持誦亦具一
切三昧。故大悲心經云。陀羅尼是禪定藏。百 千三昧常現前故。若人緊切持誦時。或逢種 種魔障或忽然怕怖。或舌難持誦或身心不
安。或多瞋多睡或見諸異相。或於呪反生疑 心不欲持誦等云云。若對治者。應觀梵書 ra 羅字。或觀 ram 㘕 字或觀 a
阿字等。但隨觀一 字彼竟界自然消滅。若分別心多。當觀 ṣa 灑 字。即成無分別。若著有心多。應觀 haṃ 含字。即 因緣法本空也
(此上且約一途而說。若實言之。隨一字一切處皆得用之。謂一字實具 一切字一切功用。是一切諸佛菩薩也) 。問曰何以梵字皆有如是不
思議神用。答謂每一一字即體。是諸佛菩薩 身心故。又即體是離相法界故。又即體是教 理行果故。所以有不思議神用 (西天梵字法爾本有。但世界初成
時梵王傳說。不同此方字是蒼頡等創製) 若爾應西天梵字皆有不思 議神用。何得偏說真言中字。答謂真言中字。 法爾諸佛不思議力加持故。法性如是故。偏
有神用。如此方言語。是一唯急急如律令等 語。呪火不燒呪水不熱。蓋作呪語偏有功用。 非餘一切言語皆有如是功用。西方字亦爾。
字雖是一謂作真言中字偏有神用。非餘一 切字皆有如是神用也。問曰上說對壇結印 誦。呪等豈不是有相耶。答云圓宗無障礙法
界體上。本具無盡法門。禪宗無相法門。但是 無盡門中之一門耳。今密宗壇法手印真言。 即體便是無障礙法界也 (如華嚴經疏鈔十玄門中託事顯法門說。金色世
界即是本性。彌勒樓閣即是法門。勝熱婆羅門火聚刀山。即是般若無分別智等是也。今有人云。持呪結印對
壇是滯相者。此乃只就禪宗。中論之。即是離相外求於無相。古師指為外道見也。非是佛教之意耳。又首楞嚴
經疏云。持誦神呪能却諸惡能集眾善。愚叢罔知斯旨。見持呪者。往往興謗謂非修行。未有一佛不由神呪。而 得成道度眾生矣。請細覽之以革斯弊)
。問曰上引古來諸師皆云。呪 是諸佛祕密之法。非因位所解。何却如前解 說阿字是毘盧佛身。吽字是三解脫門等耶。 答云准賢首般若心經疏及神變疏。辨密藏
諸陀羅尼經意而有二門。一不可說門。謂呪 是諸佛密法。佛佛相傳不通他解。但當誦持 不須強釋。二強說門。謂真言中隨舉一字。或
作人或作法橫竪該羅自在解說。舉要而言 無盡法門。於一字中總解說盡。方是陀羅尼 字義。就此言之。假使十方諸佛經恒沙劫。
共說真言一字中義亦不能盡。何況餘人。說 者尚難豈況受者。所以且於一字中少分。或 作人或作法而解說之。前說阿字是毘盧佛
身。吽字是三解脫門等。即是強說中少分一 途之義。餘處有文解釋真言字義句義。皆是 此強說門中少分一途義耳 (若於真言一字中。或作二義五義十義。乃
至百義等解釋。名少分義。若作一義解釋名一途義耳) 上言唯佛所知不通 他解者。據密教本宗不可說門言也 (此不可說門義。當
顯圓離言果海。此強說門義。當顯圓帶言因分) 。問曰或有眾生欲除種種 災障。或欲增長福慧。或欲祈證聖果等。為當 只依前儀軌持誦耶。為復更別有方法耶。答
曰但只依前儀軌持誦。凡有所求決定成就。 或有樂隨所求之事各別作法者。今與略示 法式。准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經。
七俱胝大明陀羅尼經。神變經疏及諸真言 儀軌等說。有五種壇法。所謂息災法增益法。 敬愛法降伏法。出世間法。
[0997a26] 若作息災法者 (為除惡業重罪煩惱等障。種種災難官事口舌。鬼魅所著惡星陵逼等) 。 行者面向北。交脚竪膝而坐。像面向南。於准
提像前安置鏡壇 (更想一白色圓壇。於圓壇中遍想 va 嚩字或 vaṃ [金*(离-禸+ㄆ)] 字。尊像供具并行
者自身俱想在圓壇之中。或於像前只塗拭一圓壇亦得) 。觀准提作白色。所獻 華果飲食。并自身衣服皆作白色。塗香用白
檀。燒香用沈水。然酥燈。以慈心相應。從月一 日初夜時起首。至八月日滿。每日三時澡浴 三時換衣。至日滿時或斷食或食三白食
(三白食。謂乳酪粳米飯。或粥無力者。尊像供具衣服。但運心想之亦得。下準此知之) 若念誦 時。前次第持誦至准提呪。誦一百八遍已。後
但從唵字誦之。妙言曰。
[0997b08] 唵折隸主隸准提與某甲除災難娑婆訶 (若為自己 於娑婆字上。稱自己名及所為事。若為他人。稱他人名及所為事) 。
[0997b10] 若作增益法者 (為求遷加官榮增長壽命。及求福德聰明眷屬勢力。錢財豊盛穀麥成熟。 及求伏藏寶珠仙藥五通等)
。行者面向東跏趺而坐。像面向 西。於准提像前安置鏡壇 (更想一黃色方壇。於方壇中遍想 a 阿字或 aṃ
暗字。尊像供具并行者自身。俱想在方壇之中。或於像前只塗拭一方亦得) 。觀準提作黃 色。所獻華果飲食。并自身衣服等皆作黃色。
塗香用白檀加少欝金。燒白檀香然芝麻油 燈。以喜悅心相應。從月九日日初出時起首。 至十五日滿。每日準前三時澡浴換衣。至日
滿時準前斷食及三白食。念誦如前。妙言曰。
[0997b19] 唵折隸主隸准提與某甲所求如意娑婆訶 (稱名及所為事例準前知) 。
[0997b21] 若作敬愛法者 (為求一切聖賢加護天龍八部歡喜。及求說法辯才言音清雅聞者喜悅。 及求一切人敬愛知友親近冤家和順等)
。行者面向西結賢坐。像面向 東。於准提像前安置鏡壇 (更想一赤色半月形壇。於半月壇中遍想 ha 賀字 或 haṃ
含字。尊像供具并行者自身。俱想在半月壇中。或於像前只塗拭一半月形壇亦得) 。觀准提作 赤色身著緋衣。所獻華果飲食。并自身衣服
盡皆赤色。塗香用欝金。燒香以丁香蘇合香 蜜和燒之。然諸果油燈。以喜怒心相應。從十 六日後夜時起首。至二十三日滿。每日澡浴 斷食念誦法準前行。妙言曰。
[0997c02] 唵折隸主隸准提令一切人敬愛某甲娑婆訶 (稱名及隨所為事例準前知) 。
[0997c04] 若作降伏法者 (為降伏一切惡毒鬼神。及惡龍獸損害一切有情者。及調伏一切惡人。
於國不忠生反道心者。及滅三寶毀真言者。或與呪人作諸障難者。如是一切惡人。持呪行者運大慈悲得作此
法。若為自己所求及有怨讐作此法者。準諸經說必定反招災禍。及反得盡世癡騃。學者知之) 。行者 面向南。作蹲踞坐左脚押右脚。像面向北。於 准提像前安置鏡壇
(更想一青色三角壇。於三角壇中遍想 ra 囉字或 ram 㘕 字。 尊像供具并行者自身。俱想在三角壇中。或於像前只塗拭一三角壇亦得)
。觀准提作青 色。或黑色著青黑衣。自身衣服亦皆青色。獻 青色華臭華不香華及曼陀羅華等。飲食用 石榴汁染作黑色。或作青色。塗香用柏木。閼
伽用牛尿。以黑色華及芥子柏木塗香等。各 取少分置閼伽水。燒安息香然芥子油燈。以 忿怒心相應。從二十四日午時或夜半起首。
至月盡日滿。每日澡浴斷食念誦法準前行。 妙言曰。
[0997c17] 吽折隸主隸准提吽發吒(二合) pha ṭ (此是梵書
發吒字。若惡人等身心不安。或得大病或命欲終。即當勸彼令發善心。若是悔過自責永斷惡心者。即為彼人作
息災法。念誦彼人即免災難。此上是四種成就之法。若欲於此四種法中求成就者。須得預前持誦准提真言。五
十萬遍或七十萬遍。或百萬遍而為先行。方於四種成就法中。隨心所欲作一法時決定成就。每見今時或釋或
儒為利為名終年親附竟日趨參。用盡身心罕有稱懷。無常來至又生下劣之處。何如依諸佛之聖言。誦秘密之
神呪。於上增益等法中頻頻作之。所求之事決定遂心。一切罪業悉得消滅。無常來至又生勝處。現在未來俱獲 利樂。豈不善哉。有斯鉅利故佛說之)
[0997c24] 若作出世間法者 (為欲速滿福德智慧二種資糧。及頓圓十波羅蜜超越三無數劫。今 世祈剋聖界現前) 。行者在於山間深谷。殊勝巖窟清淨
伽藍。運大悲心常樂利樂無邊有情。同准提 王菩薩仗託無盡諸佛菩薩大悲願力助護。 限四月四日一期之內。阻絕人客默斷語言。 三密相應心無間斷。行者面向東
(餘方亦得。就中向東最吉。 或全跏坐或半跏坐。或隨意坐俱得) 。像面向西。於准提像前安 置鏡壇 (行者頂上想 ram 㘕
字。變成火輪燒盡自己有漏之身。復想大蓮華上有 a 阿字。生成無漏智 身。更想 aṃ 暗字灌頂已。又想 ram 㘕
字變成大火。燒此有為世界。如同劫火燒盡無遺。但有空寂。復想建立無為 之壇。於最下方遍想 khaṃ 欠字。雜色而為空輪。於空輪上遍想 haṃ
含字。黑色變成風輪。風輪上遍想 ram 㘕 字。赤色 變成火輪。火輪上遍想 vaṃ [金*(离-禸+ㄆ)]
字。白色變成水輪。水輪上遍想 a 阿字。黃色變成金剛地。於金剛地上遍想有大蓮
華。一一蓮華上皆有准提菩薩。無量聖眾圍遶。一一准提前皆有行者自身。一一身各出無量華果飲食幢旛等諸
供養具。而為供養。又皆對准提鏡壇三密相應。又行者若無准提像。并華果飲食等供具。但作此觀亦得吉祥成 就) 。一心諦想准提菩薩。具無盡相好光明。於
菩薩心月輪中。想有九聖字壇。行者想自心 月輪中。亦有九字壇。并自身分中想布九 聖之字 (心月輪并身分布字如前已說) 。所獻華果飲食香燭等。
於上息災增益敬愛三法之中。所說物色皆 得用之。行者衣服。但一切新淨者皆得作法。 就中黃衣最吉。又行者不須苦節勞形。恐心
神散亂。於行住坐臥四威儀中。皆得三密修 習。於見聞覺知唯觀 a 阿字 (於一真清淨法界亦常作觀行) 。依前
次第軌儀持誦至准提真言。從頭無記無數專 精念誦。勤策身心不令懈怠。欲近成就時必 有種種障起。應作降伏息災等法。隨行者根
性差別。於其中間必獲三昧現前。即於定中 見無數佛會聞妙法音。證得十地菩薩之位
(此一種法。唯求出世間。若欲於此法中求成就者。須得預前持誦准提真言。五百萬遍或七百萬遍。或千萬遍而 為先行。方作此法定有靈驗)
。二驗成行相者。謂准泥陀羅尼 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等。共十餘本經皆說。真 言行者用功持誦。或夢見諸佛菩薩聖僧天 女。或夢見自身騰空自在。或渡大海或浮江
河。或上樓臺高樹或登白山或乘師子白馬 白象。或夢見好華果。或夢見著黃衣白衣沙 門。或喫白物吐黑物。或吞日月等。即是無 始罪滅之相。或正持誦時見諸
[番*去] 光明。或見 空中遍地奇特之華。或見諸佛菩薩聖僧天 仙等。或見諸佛淨土。或自遊佛國親承供養。 或暫時聞經於多劫。或見燈光高一二尺乃
至一丈。或無火爐中自有煙起。或見佛像旛 蓋自動。或聞諸佛菩薩種種美聲。或覺自身 巍巍高大。或齒落重生或髮白返黑。或身潤
白不生蚤虱。或貪嗔癡心自然消滅。或總持 不忘一字能演多義。或智慧頓生自然通曉 一切經律論。或一切三昧法門自然現前。或 福德頓高四眾歸仰等云云
(此上所說是經文。今有閑僧儒士。汎參禪 理者。厥見相以為妖異。此則非但毀謗最上乘教。亦是捨相取性之邪見也。不知其相本來是性耳) 。若逢
如上之事。但是福慧增長近成就相。莫生疑 惑之心。勿起取捨之念。應觀所逢境界。皆 是 a 阿字或 ram 㘕 字等
(或想皆如夢幻。或想皆是法界一心) 。若得 如是應驗。更須策發三業加功誦持。不得宣 說呪中境界衒賣與人。唯同道者不為名利。
敬讚方得說之。若成就時而有九品。初下三 品者。若下品成就。能攝伏一切四眾。凡有 所求舉意從心。一切天龍而來問訊。又能伏
一切蟲獸及鬼魅等。中品成就。能驅使一切 天龍八部。能開一切伏藏。或要入修羅宮龍 宮。便得入之去住隨心。上品成就。便得仙
道乘空往來。天上天下而得自在。世出世事 無不通達。中三品者。若下品成就。便得諸 呪仙中為王。住壽無數歲福德智慧三界無
比。中品成就。便得神通往餘世界。為轉輪王 住壽一劫。上品成就。現證初地已上菩薩之 位。上三品者。若下品成就。得至五地已上
菩薩之位。中品成就。得至八地已上菩薩之 位。上品成就。三密變成三身。只於此生得證 無上菩提之果。此是持呪人九品成就。若直
求成佛。不須求下三品等成就。若準神變疏 有五品成就。一現至信位。二至初地。三至四 地。四至八地。五至成佛。此局當經。今通依諸
經故說有九品。謂准提真言總含諸部神呪。 問曰云何得知准提總含諸部神呪。答謂一 藏經中神呪。不出二十五部。一佛部謂諸佛
呪。二蓮華部謂諸菩薩呪。三金剛部謂諸金 剛神呪。四寶部謂諸天呪。五羯磨部謂諸鬼 神呪。此五部每部復各有五。即成二十五部。
今准提總攝二十五部。故准提經云。獨部別 行總攝二十五部。又云若欲召二十五部天 魔等。專誦此呪隨請必至。又云五部金剛四
天王。共結總持三昧界又大教王經云七俱 胝如來三身。讚說准提菩薩真言。能度一切 賢聖。若人持誦。一切所求悉得成就。不久證
得大准提果。是知准提真言。密藏之中最為 第一。是真言之母神呪之王 (准提真言既總攝二十五部真言。
准提鏡壇亦總攝二十五部壇法。謂二十五部中壇法。或用形像印法梵字等。各各不同。今准提鏡壇。總攝此一
切諸壇法也。故准提經云。總攝二十五部大曼荼羅。梵語曼荼羅。此云壇也。是知鏡壇最尊最上。能滅一切魔
障。能生一切功德。眼見身戴皆獲利樂。故昔人云。壇者生也。出生無盡功德故。壇者集也。無邊聖賢集會之
處。如方珠勺月水出。圓鏡對日火生。磁石引針琥珀拾芥。尚有難測功用。況諸佛不思議壇法耶。今有寡見聞
者迷於密教見用鏡壇却生毀謗。然三世如來未有一佛不依壇法。而得成道度眾生也。幸廣見聞速改其謬) 。 上來密教心要境。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卷上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46 冊 No. 1955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