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Shi Chan Boluomi Cidi Famen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Scroll 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七
天台智者大師

弟子

弟子灌頂

禪波羅蜜修證第七 (修證有漏無漏)

[0524a23] 法門有漏無漏一者 六妙門二者十六通明三法 明淨阿毘曇
淺深位次第五中說教門 道立化眾生 根性不同一者自有
定性六妙門六妙門 欲界初禪無漏 至上二者自有眾生定根
十六慧根下地 無漏定性 自有眾生定慧根性說通
根本禪下地 至上無漏隨機 對治相違中意可解
六妙門一者釋名位次三明 第一釋名六妙門 通稱六妙門涅槃
妙法涅槃妙門 六妙門 有漏無漏在於
妙門所以者何欲界未到地 六法第六淨心成就三乘無漏證道
是以因此六法 十二故知六妙門不必 三明修證廣明六法修證
六妙門次第相生入道 正要修證修證六妙門 十二所以者何二種一者
二者相應乃至相應如是修證分別十二 一者行者調和氣息安詳
攝心 相應覺心任運不加 功力
爾時行者應當 二種一者二者相應 數法一心出入分散
二者相應 長短遍身出息任運相依怡然 相應
不樂爾時行者應當 二種一者相應 之中諸緣
相應自覺 入定不見內外相貌欲界未到地 任運不動行者爾時
三昧寂靜方便不能破壞 因緣陰入 法和虛誑不實不覺應須
不著分別二種 二者相應 一者二者
六妙門 通明正用成就然後 理入所以者何名實眾生
果報實有四大不淨三十六 無明覆蔽心眼開明不依 審諦觀察心眼開明名實
在下四諦十二因緣九想背捨 分別云何修習行者定心 心眼諦觀細微出息空中
皮筋骨肉三十六芭蕉不實內外 厭惡喜樂破壞 中心無常生滅
不住無可著處中善 因緣無自性如是觀能破四倒不得 何所相應如是
毛孔心眼開明 三十六戶內不淨眾苦逼迫 變易一切諸法無自性
四念處四顛倒相應 發心緣觀分別流動非真實 爾時應當一者修習
二者相應修習 不會本源應當 從何觀心觀心
觀心所以者何三法之中未有若非觀心 觀心不滅不滅二心
若是滅法不能現在 不滅乃至不滅不可得 觀心不生不生
觀心觀心境智還源 要是相應心慧開發 加功任運能破返本還源
相應相應行者境智欲歸 境智境智二邊爾時 安心一者二者相應
妄想分別受想 亦復如是妄想分別 名為
不得能所不淨 相應豁然心慧相應無礙 便任運開發三昧正受無依證淨
一者相似五方便相似無漏二者 真實法忍乃至第九無礙道三乘 無漏三界證淨復次觀眾
生空名為實法名為平等 名為復次空三昧相應名為 三昧相應名為無作三昧相應
復次一切外觀名為一切內觀名為 一切外觀名為先尼梵志內觀智慧外觀智慧
不無智慧復次菩薩入空 名為假觀名為一心 名為如是六妙門
摩訶衍復次三世諸佛入道 妙門釋迦道樹內思安般 出生
十二因此一切法降魔成道菩薩 六妙門一切佛法六妙門 菩薩摩訶衍事故
十六釋名 觀門不同三明修證第一釋名 十六勝者
長短遍身身行六受 心行心作心作十一 解脫十二無常十三十四
十五十六觀棄捨所以通名十六 十六即是數法勝者因緣得名 出世外道修得四禪
對治觀行不出生死如來成道舍利弗利根弟子四真諦得道摩訶迦葉四諦真理
不淨觀對治煩惱因此 背捨不淨觀爾時得道 無量眾生貪欲厭惡心重
不淨觀大生便無漏 因此 諸比丘不淨觀勝法十六
可以得道十六 具足喜樂法愛 觀察不著所以無漏
進退從容二邊得道若爾後說何以 之後行法二邊
在後明禪定力淺深 利物所以者何背捨勝處 結義
三十六 不能結使功德淺薄復次 不淨觀不能毛孔
出入九想背捨 成就復次大品經 十六復次九想背捨
明證第二觀門不同 一者有人阿那波那十六 四念處四念處欲界
未到地乃至初禪具足至上 不得觀法具足四禪出入 喜樂念處不便
上下可知四念處 不同 對心後五對法十六
中說入息至於二觀出息 三觀長短不安散亂 出入息安心出入息
遍身氣道 遍身身行心行 出入息身行遍身
身行 念處受念處身心安隱 六受喜樂遍滿
滿內心喜悅心行 數法相隨 心行心念處心作
未有沈心覆沒 沈沒名作心作心動 越過使諸緣故作
十一心作解脫均等 解脫法念處十二無常自在 不為沈浮諸法無常念念生滅
不可十三不久磨滅非真實十四離欲 本心離欲十五
過患十六觀棄捨諸法皆是過患棄捨阿那波那 十六行不覺
十六未見經文。 念處十六行分之調
十六行四諦一諦四十六有漏亦復四念處一念 四十六身念處
身行不然何以 身行大集經三行 身行身行摩訶衍名身
善惡無知 不能善惡 有所造作名為
故知受念處 四法中有無常法念處不然何以觀心無常觀法
無我無常正是心念處一中 四十六便次第二師 十六法應觀法相關
所以者何對於 長短欲界遍身 未到地定身行覺支
初禪心受初禪 心行初禪一心心作 心作二禪一心十一
解脫三禪十二無常四禪 不動十三空處十四離欲識處十五不用十六觀棄捨
非想非非想調心乃至 觀行具足第三修證所以修證即是修習相應
即是任運開發心得相應既有 觀法不同 欲界未到地初禪四念處十六
觀法大意不異六妙門中觀 小小不同名目 可解修證
三界上來 修證十六勝者 代數調息
法事中說行者調息綿綿 入時 如是一心
爾時喘氣入息調譬如守門門人出入
好人惡人復次 入息出息何故 出息復次輕重
入息出息何以入息在身 即令出息風氣復次 入息滑出何以
風氣 復次冷暖入息出息 何以外來
熱氣復次入息 出息何以覺知出入息
一切眾苦煩惱生死往來輪轉不息 行者有如法相 非一故云何故以此代數
若是闇心無有觀行修證 愛見煩惱愛著見者以此
代數覺知無常 不還即便 無常身命無常不生
非我不生無常不生 方便能破結使不同復次 一心禪定
覺悟無常相應有漏 不著無漏復次闇心 定時所見
明心定時心眼開明 三十六愛見即是 長短欲界欲界
明淨不覺相貌 定時長短云何 定時入息長出何以
隨心 復次心細 何以心細細則
出息 急疾 復次覺心覺心
出息入息 心靜 行者
道里長遠 則是何故 行處
行處時節 就此 道里
之間何以氣息 則是故云細長如此
時節無常心生滅不定長短 相貌非一定時覺悟無常分明 欲界觀行無常
第三長短欲界第四 遍身未到地定根本未到地直覺 虛空爾時實有
不覺不見未到地 入定漸漸有身出入息遍身 毛孔爾時長短相等積聚
分散無常生滅身空不實 剎那不住三事和合三事 不著
未到地在其中摩訶衍 何以觀法具足
大品十六 長短以是文義 在下第五身行初禪覺觀
就中一明身行二明身行欲界 初禪色界四大欲界 身根生身相依
名身身行身分 有所造作名身身行 遍身初禪心眼開明
十六臭穢可惡爾時三十六 大有頭等一一非身四大之中各各 即是欲界初禪欲界
色界四大不可得初禪所以 有色外來 中間如是觀畢竟不可得
顛倒色界諦觀不得即是 初禪身行復次初禪 欲界起種善惡不淨
善惡結業身行 二種一者根本二者 三十六虛假不實分別
與欲根本功德大有優劣名為既得法喜大慶名為無垢 名為正定不動搖名為一心
成就勝妙喜樂無染 復次中說隱沒無記 隱沒無垢二種
分別六受即是初禪根本 隱沒覺觀後生 多生煩惱
覺觀觀行覺觀性空覺觀不著無諸 羅漢不著一切供養
應供復次真實知見真法 根本禪
性空不著 無為心行 根本一心諸法心行
二種一者二者不動有人 初禪乃至三禪四禪已去 不動不動行者
一心不動心行即是 不動根本禪一心 一心心行
心虛不實一心非心取著即是三昧正受心行心作 二禪所以者何二禪
智慧 不生真實生法覺分正觀真法心作心作
二禪一心何以二禪 心作 不無
空寂畢竟定心隨喜 故云是以大集經至心十一 解脫三禪所以者何三禪
遍身凡夫多生 解脫解脫遍身 因緣生空無自性虛誑不實
不著心得自在心作解脫十二 無常四禪不動所以者何世間 不動
四禪不動凡夫定時多生 生滅代謝三相破壞不安故經云一切世間
敗壞不安無常十三 空處所以者何即是 色界即是復次
出離色心虛空消散自在不為色法凡夫定時真空安隱 取著行人虛空
和合無自性不可取所以 虛空 散心三相過去
現在無住無知無知不得 十四離欲
識處所以者何一切愛著外境名為欲界乃至空處皆是虛空 外境領受識處
緣於內識外空離欲凡夫 慧眼謂言法相應真 安隱離欲定時
識心識相應得入定 不然何以過去未來現在三世 現在相應云何三世
相應名為故知 名字虛誑不實離欲十五 無所有處所以者何無為法塵心
無為相應無為法凡夫 之謂心滅愛著不能 定時
和合無常無我虛誑譬如糞穢 不可十六觀棄捨 非想所以者何非想對治
初禪以來無有棄捨 非想既有有無棄捨 以此最後凡夫
定時涅槃無有慧覺不能捨離棄捨定時十二入 細心和合
空無虛誑不實應計涅槃 空寂不受棄捨 成就爾時二種棄捨
根本棄捨二者涅槃棄捨生死故云 棄捨行者爾時棄捨即便三乘 涅槃跋陀羅非想
即便獲得阿羅漢果悟道未必應須 十六即便利根 覺悟無常即便悟道不定
以來根本定有漏中觀 不著無漏故云有漏 無漏三界一一觀法 可見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七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6 No. 1916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