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Shi Chan Boluomi Cidi Famen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三
天台智者大師

弟子

弟子灌頂

分別禪波羅蜜前方便第六 (從此內方便之一內外善根事理三昧善根通約初禪境界行人
不同初禪事理三明深妙境界第七修證廣明流通)

[0491c02] 第二修禪波羅蜜內方便 二明善惡根性三明安心四明 治病五明魔事五通內方便
定時細心善巧運用取捨 因此禪定方便內方 便中一切禪定功德皆因
故經云之一在此問曰上來外方便 五法一心何故答曰不然
通論一心具足分別微細 行者安心廣明 淺深入定問曰中說
甘露門一者不淨觀二者阿那波那 云何答曰不然
乖違煩惱復次 二種第一得道
對治不如舍利弗弟子 不知之子不淨觀浣衣之子教令法則邪見
悟道第二他心智不得 不識 善惡根性靜心
禪定法門 貪瞋癡結使對治 遮道法滅禪定
第二正意善惡 可分 自有一者分別不同二者
大意三明方法四辯 一分不同即為
三體所以 制止止息 流動專心
覺觀 諸法
隨緣二入真性 隨心三摩提涅槃經
大地名為入定 息止入定真性 心性不動名為思益經
一切眾生即是滅盡定三義成上 隨緣任性 不動
二明大意一明淺深對治 樂欲隨機 不同淺深
既是事故 二明對治二種一者 二者互相
散心 色法豈可 攀緣守一
無形不可得云何 非心妄念名為 妄想名為
還源互相 對治 可解樂欲自有安心境界
心體法教 歡喜奉行不願對機 未必有人樂欲入定
隨便 第三方法二修三修第一
略明五處頂上 三繫在地 外國三藏五門禪問曰身分
皆可云何五處答曰五處 便安定 法天方法
以為 頂上安心 即令
此等不可此處 可見種種
顛倒 出息入息念念不住無常 心靜禪定
中宮 三十六心地 在下隨心四大調和修習
不淨觀因此 淨觀五處 在於譬如猨猴騰躍
久久調如是停住入定入定 任運即是入定二明
形色無處豈可 妄想不須 即是問曰
上下有時沈浮調適 云何答曰上下沈浮 浮動可作
沈沒復次安心利益眾多一心二者 不生第三正智
陰入三毒九十八使十二因緣 因果諸法悉皆空寂大品經中說 空即是色即是
空無受想一切 如是所以者何現見陰入 自性我人眾生壽命一切
顛倒云何過去一切煩惱 業行現在父母身分因緣和合有果有果陰入一切
果報陰入 過去善心即是業者過去作善心數法已滅現在果報
業因心作 隨心來者隨心 豈能今世果報陰入
現在何以不來 不來何以無業 過去
隨心來者過去 現在若爾何以 過去善心惡心
善業惡業惡業 若爾應感惡報善果 隨心自有離心
復次有相即是有為若是有為三相三相即是生滅若是生滅 現在過去本業
不可以有相 不可無相 不然所以者何無相即是無為無為
無業復次無相即是空義 無生得名空無 無為法應感不得云何而言
無相如是種種因緣不可得 無有不可得云何陰入 一切業因不從外緣
一切陰陽應有 陰入一切諸法若爾不待 故知外緣因緣
有果陰入因緣 應有無生合時 因緣不然因緣
不可何況因緣因緣 因果世間行善應得 行惡應得善報應有修道
世間善惡因果邪見陰入 一切諸法不從不從外緣 因緣不無因緣若非即是
無所有空中但是無明 了知顛倒一切 虛誑猶如夢幻有名名字
言語道斷心行畢竟空寂猶如 虛空行者一切諸法虛空 無依無住無著取捨
住著一切妄想顛倒生死業行悉皆止息無為無念無行無諍清淨大涅槃


一切諸法  因緣空無
息心本源  沙門

[0493b20] 第四明證不同 前方便有所 善根即是其事二者
非但自有 所以者何法門別有安心 修習然後次第不同
一處自發譬如淨水 如是一地二水金沙五金
五法通名 地輪下地亂心至上名為
金剛亦復如是無學 地輪二義一者住持不動二者 出生萬物行者未到地定忽然
自覺身心入定不動 住持未到地出生初禪種種功德出生萬物二水二義
體性柔軟行者地輪水輪 即是種種功德自覺 中善增長即是身心
折伏善法即是柔軟 世間三義一者空無 二者鼓動萬物能破行者
三昧如是禪定智慧無礙 便一切無礙鼓動方便 種種出世善根功德生長破壞
方便一切諸見煩惱二乘 三昧即是五方便無漏解發 菩薩十信金沙
無著行者見思 無染無著三道若是菩薩三賢 十地能破一切塵沙煩惱金沙
五金第九無礙道金剛三昧 金剛摧碎金剛三昧 如是不為一切結使
羅漢菩薩心即是金剛般若無明 一切種智清淨菩薩大菩提復次自轉
禪定亦復如是當地功德無著便 行者無著初心
至極是以法華經眾生 得出知行 具足禪定三乘聖果第二善惡
根性行人 心靜宿世善根自然開發 故經云以定
善惡二事之中其一行者 應當取捨之間正道 善惡根性即為一明善根
二明根性善惡之前 未必而後第一善根 即為善法善根
虛實四料揀不定第一 二種一者二者 眾多布施
持戒孝順父母師長四信三寶精勤 讀誦以此種善根 不同所以本行
散心修習未能出離欲界禪定 二明即是五門禪阿那波那不淨觀慈心
五念三昧門五法一切 無漏名為問曰無量 答曰
阿那波那根本 通明三昧不淨觀 背捨超越三昧慈心
四無量三昧因緣 因緣四諦三昧五念佛門百八三昧復次
即是世間凡夫不淨即是出世間聲聞所行慈心即是凡聖 大福四無量心因緣即是
辟支佛所行念佛功德廣大即是 諸菩薩所行略明次第淺深 復次五門禪對治四分煩惱四分煩惱
出生四千塵勞 四千法門而言一切 具足數人明初五停心觀
第二次善根一明 善根二明善根云何善根 非一
行者種種衣服臥具飲食 珍寶田園池沼如是心靜 捨離慳貪惠施
過去今生布施二種善根 行者止靜之中自身相好端嚴著衣清淨如法洗浴清潔
如是心靜發戒忍心自然 乃至怖畏忍辱謙卑 過去今生二種善根
三行父母宗親眷屬淨衣歡喜悅豫端嚴如是 心靜自然恭敬孝悌
過去今生孝順尊長二種善根 四行 經書供養莊嚴清淨僧眾雲集法會
靜心發信尊重三寶 供養精勤勇猛懈倦過去 今生信敬三寶精勤供養二種善根
五行見解 三藏聽受讀誦大乘四眾 讀誦自然聽聞即時開悟
自然了解三藏大乘經分別 知悉過去今生讀誦聽說二種善根 行者如是種種好相善心
禪定過去今生散心 心靜其事諸相 因相善心開發皆是如是
眾多不可大意復次 行人根性不同自有行人發報因相善心自有行人善心
發報因之自有行人 行人如是因緣難解豈可 問曰散心善根靜心
禪定見過今生煩惱 何況善根不得問曰此等 答曰
分別此等 人心動亂煩惱逼迫障蔽眾多 不利定心善根
行人自覺禪定身心 明白清淨有色所為吉利善念 因此自覺心神身心
無諸過患善根復次 善根因之便 相續不斷若是久久不滅
行者善心還滅 變成惡念復次邪正甚為 親近妄取問曰善根
一向得證 答曰未必一向 第二云何善根
五門禪善根一門 十五種善根一明阿那波那善根不同善根
善根三觀善根善根行人身心調和欲界未到地 身心湛然空寂定心安隱
乃至月經將息得所定心 不退中心身心運動次第 根本初禪善根
喜樂善心安隱不可如是初禪 四禪定善根欲界 定心忽然出入長短遍身
毛孔明見三十六 大驚寂靜身行乃至心受喜樂善根
三明善根欲界 靜心自身氣息毛孔出入遍身 漸漸皮重乃至骨肉
如是萬戶細長 語音定心喜樂自身猶如 芭蕉聚沫相等通明善根
二明不淨觀種善根不同一九 背捨三大不淨觀一九善根 欲界定心忽然男女死屍
爾時心驚往昔 五欲永不親近瘀血 白骨九想善根
背捨善根欲界定心不淨狼藉自身白骨 節節乃至光明定心
安隱五欲不著我人背捨善根 三明不淨觀善根欲界 定心一切飛禽走獸
飲食山林樹木不淨一家 國土乃至十方不淨白骨 自身白骨光明不淨觀
勝處善根能破一切 慈心種善根不同眾生 二法無緣眾生
欲界定心忽然發心眾生親人安隱快樂乃至 中人見得無瞋
無量遍滿十方眾生慈善眾生乃至喜捨如是二明法緣 欲界定心忽然自覺
一切內外陰入法滅不見眾生我我所五陰 樂受如是樂受無瞋
廣大無量遍滿十方 法緣乃至喜捨慈善 三明無緣欲界未到定心中
忽然覺悟一切諸法非有不見二邊 眾生眾生非法不可得 無緣顛倒寂然安樂
相應等觀一切安樂無瞋 廣大無量遍滿十方無緣慈善 無緣乃至喜捨如是
因緣觀中有種善根不同三世 十二二果十二一念十二一明 三世十二因緣善根欲界未到定
心中忽然覺悟推尋三世過去無明 不見我人無明不斷不常能破六十 二種邪見心得正定安隱寂然
分明通達無礙清淨正行成就 十二因緣善根二明果報十二 因緣善根欲界未到定心中
心識初生父母身分以為名曰無明 乃至老死名為十二因緣
三事無人無我三事 無明十二因緣諸法何所 無明諸法無邪如是
有無二見歸心正道正定相應解開 邪行果報十二因緣觀智 如此十二因緣大集經
因緣相苦集 善根三明一念十二因緣善根欲界定心忽然自覺剎那
無人無我無實所以者何一念 因緣因緣十二因緣 自性一念不得一念
邪執正定相應智慧開發猶如 清淨邪行一念十二 十二因緣大集經
十二一心四諦善根五明念佛自有種善根不同一念 應佛報佛念法三佛楞伽
分別一明應佛善根 欲界定心忽然憶念功德如來往昔阿僧祇劫一切
六波羅蜜一切功德智慧 相好光明智慧圓照降伏魔怨 自覺轉正法輪普度一切乃至入涅
舍利經教眾生如是功德無量 無邊敬愛三昧開發入定 安樂見佛善心開發
說法心淨信解如是境界非一 應佛善根二明報佛善根 欲界細心忽然憶念十方諸佛
真實圓滿果報湛然常住色心清淨 寂滅功德智慧充滿法界不生不滅 無為王宮
十方佛土生滅如是功德無量 不可思議定安三昧 分明不可思議佛法
即便出生無量願行無量功德無量智慧三昧法門報佛善根三明念法 善根欲界定心忽然
憶念十方諸佛法身實相猶如虛空即便 一切諸法不生非有
生死涅槃湛然清淨眾生諸佛同一實相即是法身佛大品經諸法如實
法如即是之外如是 三昧現前慧開即時通達無量法門寂然不動一切不思議境界成就
法華經六根清淨廣說念法 善根五門禪初禪境界一切禪定
不可行人過去 不同不等五門禪事理廣博深遠第七修證
一一分別復次欲界 未到地身心無常無我不淨 世間不淨
佛法僧天等念處正勤如意 覺道空無四諦十六行 六波羅蜜四攝四辯種種行願
功德天耳心宿神通 外空內外空乃至無法有法十八空發自十力種性三摩跋提首楞嚴師子
三昧門陀羅尼千萬億 陀羅尼法方便陀羅尼一切陀羅尼門如是種種三昧境界不同眾多
在下第七修證種種三昧 深廣境界分別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三之上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三

天台智者大師

弟子

弟子灌頂

分別禪波羅蜜前方便第六

[0496c12] 第三虛實略為虛實二簡一明虛實善根中有不可取捨
所以者何三昧 善根取著因此邪僻得病 發狂若是善根心疑捨離退失
善利別知二法 真偽一則一則 知者根本禪
觸發邪法即是邪法眾多邪法 一者增減三空四明
苦樂七善不及 中分增減觸發
外人 身手 未及遍身即便
因此境界蕭索無法 觸發識心 不得自在因此便
乃至不出觸發心意 攀緣不住空有觸發 觸發 [*] 。
猶如四明觸發見外種種 乃至日月星青黃白種光明 觸發身心暗室
觸發熱惱憔悴不悅觸發大慶不能 觸發身心處處
快樂貪著纏綿七善觸發散善覺觀破壞三昧 無慚無愧惡心
觸發心識顛倒智者 使知見破壞三昧 觸發五蓋煩惱覆蔽心識
觸發空無得道 解脫觸發 剛強出入不得自在猶如
不順善道觸發心志軟弱敗壞軟泥不堪為器如是二十 擾亂破壞禪定邪僻
邪定復次二十邪法有所 愛著得病
赴火如是 非一復次二十邪法 九十六鬼神鬼神法相不覺
道行所得鬼神 便鬼神法門勢力 邪定智慧辯才知世吉凶神通奇異
希有感動眾生大作 善根作善所行世人 異人賢聖深心其內顛倒
法教信行 正見威儀淨命 糞穢無恥不敬三尊父母師長毀壞經書
形像斷滅善根平等 所行平等非道無礙 修善正道無因無果
如是邪說正法 邪法染心內證三昧功德 法門辯才無盡威風得名
眷屬供養禮敬是以九十六 人為說法鬼神一切聞者無不 信受一切見者愛敬有如事故
深心執著不可迴轉邪行顛倒種種非一 如是遠離聖法身壞命終 惡道大品經摩訶衍廣說
鬼神九十六道經細心 分別可知問曰邪法相應行惡 現在如是命終三惡道
心行現在云何命終復生 何處答曰人身行善佛法 邪僻不覺三乘無漏不會
顛倒心中三寶修善 人命未必地獄畜生餓鬼之中 鬼神相應鬼神同生一處
眷屬生人之中九十六 道經中說六十罪障 二十罪障
直覺而已復次生天之中 邪法 邪道供養親近稱揚讚歎邪行
三乘不樂親近惱亂法華 魔子魔女魔民 大品經魔天故知
生人之中屬於乃至 得出涅槃經去世 五百魔道比丘佛法
大集經 中邪相如具有 應當別知根本禪相如
四門其事云云問曰 二十答曰
觸發邪法 便邪定何況具足二十邪法所以者何譬如二十若一十九
破壞正定 相如復次禪門邪法入定
禪門境界邪法不淨觀 二十邪法十四如是一一分別廣說行者
方便不著邪定 自便第二相者觸發 二十具足善法善法
相如相如三空相如四明 如法相如相如七善相如八智相如解脫相如調相如法
云何如法二十不善法相安隱 清淨調和即是如法名為 第七明證根本初禪覺支當分
相如 可知問曰中一 分別
顛倒邪僻答曰二種一世 出世間世間善法 世間出世間解脫善法即是
出世間根本即是 世間摩訶衍世間正見 出世正見世間正見出世正見
出世正法必須世間正法 分別根本 復次三十六
慈心因緣正智念佛禪定 功德安隱如法宿世善根正定根本禪
成就不得不謝根本禪 末世行者善根微薄事理境界
十四 一一分別第二 自有微細相似
所能三法一定 修治三智涅槃經打磨行人
所謂 共事共事不知不知 慧觀借此明禪邪正
邪正未了應當深入定心 不捨若是善根定力 善根所為不久
修治不淨觀不淨觀 境界修治漸漸 即是智慧觀察者
根源不見深知空寂不住 正當若是自黑如此三法
邪正可知修治智慧觀察 火燒共事火燒 智慧觀察禪定邪正可知二簡
即為一明二明 二種不同一明 行者正心禪定惡魔
惱亂貪著 憂懼便用心 定心明淨二明一向
禪定行者覺知用法退 之後毫釐相者罪障 理實
不得勤修懺悔 禪定自然分明復次入定方便 境界不如法方便
明淨知非第四料揀 不定略為五意料揀事理 二明多少四明宿
善根有漏分別第一料揀 事理不定問曰
真一既是禪定 何故事理因果 答曰不然一家事理
行人根緣是以不同寧可有分 合為事理 具足分別四修四修
二種四修觀門四修第一四修所謂 即是所謂即是
三事所謂俗體即是事理 非理所謂二邊分別 是非非理第二觀門四修
所謂安般不淨觀即是理觀 空無相等即是三事理觀所謂 二諦即是事理非理所謂
中道正觀即是非理 不定一一 不定是故四種修
十六不定行者了知 事理一切三昧無疑 名為一一各有不定
料揀第一不定 自有行人安心 禪定根本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
九想背捨勝處一切處三昧 自有行人安心禪定 無相三十七品四諦十二因緣
三昧三自行人安心 事理禪定根本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 九想背捨勝處一切處三昧
無相三十七品四諦十二因緣 三昧乃至通明事理禪定自有行人安心非理禪定
自性一切法華三昧一行三昧 楞嚴師子吼中道三昧乃至 無畏不共問曰
禪定事理三昧不共答曰二種一者現前方便 修得二者宿世善根
修得非理 三昧宿世禪定善根數人 二種二行
此類 不定復次內方便所宿世善根是故雖說事理
三昧淺近修習成就因果 相稱三昧事理 第七中方具足分別問曰
非理三昧不共 先世因而一切隨事 首楞嚴三昧不共若爾何故
一切十方諸佛殷勤般若波羅蜜 行者具足一切佛法答曰 所以者何行者過去已經無量
諸佛聞說般若波羅蜜 今世有所一切非理三昧 自然開發過去般若
今世不能何況 復次今世般若般若 不得後世諸佛菩薩聞說般若波羅
一切大乘三昧不共 開發故知皆是般若 因緣是以一切十方諸佛殷勤
般若波羅蜜有如具足一切 佛法復次行者般若波羅蜜 便之中非理
精進修習一切非理 三昧不共問曰答曰應作四句料揀一者二者
因緣四者因緣非理三昧 分別
非理三昧不共即是 因緣非理三昧不共 以前即是其事得法最勝
因緣今世淺薄牢固退失末世上行只得如此三句
第二次料揀不定 不同自有行人安心真理 禪定空無相等一切
自有行人安心 根本禪背捨一切三昧三自 行人安心事理禪定根本
背捨空無相等一切事理三昧 行人安心非理禪定 中道一切三昧不共
分別料揀如初 中說第三料揀事理不定 不同自有行人安心俗體真事
便事理禪定根本禪背捨空無相等 一切事理三昧自有行人安心事理 禪定根本禪背捨一切
三昧三自行人安心事理 禪定空無相等一切 三昧自有行人安心事理
禪定自性中道一切 不共分別料揀 如初中說第四料揀非理
不定不同自有行人 二邊分別非理非理 自性中道一切三昧
不共自有行人安心非理 禪定根本禪八背捨一切 三昧三自行人安心非理
禪定空無相等一切 三昧自有行人安心非理 事理禪定根本禪背捨空無相等
事理三昧分別料揀 如初中說四修 分別十六不定觀門
四修分別十六不定止觀三十二不定三十二 行人分別信行聞說止觀教門
悟道不定三十二其事云云 一往通論六十四三乘 根性分別一百九十二
邪正相分有無 皆是行人心地分別虛設 禪定不可思議乃是諸佛菩薩
境界二乘凡夫所能 行者自行必須寧可 修治
第二三昧自有不同一有入定自發餘習一向人事
不同所以然一法 行者不同一向非唯有失佛教
宿世善根今世 是故不同可見譬如陸地 藥草樹木叢林種類若干名色各異
不同一味生長 如是大乘七寶別論第三多少
一切三昧行人根性不同 不無多少有人一種禪門 三門四門十五
一切三昧不可所以 行者過去偏圓不等厚薄 精進懈怠方便方便
優劣不同萬品略明 多少第四不盡 不淨觀中分自有
行人宿世已經不淨白骨 不淨白骨不盡 具足過去
復修增進專心諦觀白骨不已隨心境界 開發八背捨悉皆具足
今世善巧精勤修習成就過去 問曰止境何必 罪障宿不得增長開發
答曰如來不妨自有 罪障必須方便如觀修習成就根性料揀退
分別云云十四不盡 相類可知第五有漏無漏分別問曰
十五三昧自有有漏 無漏有漏過去 未經過去答曰
二種一者無漏二者無漏 無漏既是對治 不可
過去 緣理明慧二者明慧緣理修習
二種一者相似二者真實相似 真實
真實二種一者見諦 無礙解三界思惟無漏 見諦無漏一向不論
思惟無漏教門不定薩婆多退 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退還初果 證果不退三果
曇無 四果無漏問曰阿毘曇分別初生無漏無有
一向四果無漏 三昧 中的過去中間退失
四果無漏 先世得中退 通論無漏即為
種類如是乃至九品四果無漏 故云四果
善根復次行者過去修習事理 得證成就而已修習今世善根 悉皆開發善根
善來無漏三明 具足料揀有漏無漏乃至非有 無漏可知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三之下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6 No. 1916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