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Zhi Guan Yi Li 止觀義例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止觀義例
天台沙門湛然

[0453a17] ◎第六行解分別 分別自行自行果報正意
分別文中教化 自行
大意果報 果報始末即是修行 何者修行二十五以為方便
以為所以者何 無體十法故知必須 大意始終
因果文理 廣解使二十五 得名妙行是故
不可十法 十法次第自足而今文中 鈍根觀法次第
繁文陰入十法 是故不無且如 心行一一顯示境相不同
一一觀法一一 不思議一一發心 安心一一乃至
一一以至 道樹不端次第說上
須後是故長者 合眾一一 不思議寂照止觀一一
相生次第一一成行 廣破古舊問答釋疑 釋名意即
即是四事法身不成 讀者行者須知緩急無得 不周修行方便
滿應感 同歸真性之一若是故此 無不

[0453b27] 第七顯正 相承無異 頓教
講貫觀本本文 不可取 不出一家著述
更加為何 斷惑不同
四住已去 四住引證處處圓教四念
成器 除非漸次
無明入住四住塵沙登地 無明故知別離
空觀三觀違背一家 四教六即
空觀何者五品即是觀行 三觀六根即是相似三觀已去 三觀如何空觀不識見思
三觀
邪說得知二種 八教祕密不定 別圓名為八教既有
最後故知 即是 他人
一者不識 華嚴最初成道不從 大部名為
不得法華 二者不識 法華華嚴小機不動
漸教漸教三藏三藏教 故云文中鹿 般若名為中有
便第十判教華嚴 般若華嚴圓教方等 名為
方等般若華嚴圓教 不識教體
唯有 唯有一邊無體 四者法華近代判教
華嚴根本法法華枝末法輪 天台大師靈鷲親承章疏 本門文中
解釋教判 如何稱為 五者不識行為
只是是故圓頓止觀 高山 判教
學者
其中法華第一華嚴般若 大般涅槃經 第一法華如此聞者 掩耳八教
第三 迷誤不知鹿苑以至般若 漸教鹿苑般若
四教名為 法華經知非 非但不識
法華祕密不定 顯露祕密不定祕密
祕密不定四時 漸教四時 中有中有法華經
漸漸 鹿苑一方三般若即是 不須
同法是故頓教不須 法華本門一向
三教不見釋義便 法華但是文中 漸漸何曾不是得知法華
華嚴法華聲聞 人從經歷法華故知法華華嚴
法華頓足 不從應聲聲聞 聲聞不過五百此等
開權顯實菩薩開顯聲聞 菩薩疑網皆已除下文 諸佛世尊分別得法大喜
遍身分別功德三千微塵 乃至四天下世界塵數 提心下方妙音
文殊教化如是諸眾何曾 從此法師品現在 滅後一句華嚴經
二義不及法華一帶 二義便二義稱為 菩薩聲聞
分說 一句聲聞非但 不會未熟應知聲聞鈍根菩薩
法華經機緣未熟不堪方等 調治法華是故 不見
得知四住 仁王 法華六根清淨肉眼
一家前後仁王證法法華 無漏意根仁王三界皆是 界內得無有漏故云
文義如何 止觀圓頓止觀 何以得知第一譬喻
止觀騰空圓頓第七 三觀神通神通 三門大意
圓頓第五安心 止觀一心止觀 第一發心止觀
止觀此等皆是止觀 正文一往引證有所子細 何以
何者神通明文 止觀未有如何 正文三觀南嶽如何弟子
師宗南嶽稟承慧文龍樹師法觀心論何須歸命 神通各別行者
空無淺深 行儀深淺 不當偏圓第七神通
神通即是之中三觀 之中如何不見 經文華嚴
故云在於 一更便於華嚴 第十華嚴方等般若
華嚴方等般若 三門大意 料簡略明止觀大意
名相是故云何同異中分 通則只是大意 不同不同大意
之一不定不論不見便於安心以次第三 一心次第一心
安心 一心不見異說 便發心止觀大意
是故止觀 六即止觀
如常三昧 只是不同何者一種 發菩提心即是邪僻即是
無不發心邪僻 通義是故三藏 圓頓不定第三偏圓
第十判教四教 第一四教一一三結 三結三復不見
便不可 同異云何 列位一家
一期因果顯著有始有終 三藏四果百劫僧祇通教 三乘義通別圓並立五十二位
不同依法更加五品一家不曾 何故分別
不同家教不見處處文中華嚴 利鈍圓教別人一一
三根二行分利 無不皆然法華一實開會 同一根性稱為有利
名為不可方等 為何同異但是 不識漸教是故不知
方等只是之一謂言漸教方等 便但是四教名為云何 便但是使法華四教
法華開權何故 若爾四教不了法華 涅槃
差別鹿 涅槃一概何故光宅光宅法華
山門不如光宅涅槃 方等三不 方等
便無用一行乃是 涅槃四教外道 即是涅槃
拾得三修 中間世尊何故 外道雖是無常
無常乃至 外道大意如何 無常易見
第一多種迦陵頻伽 大海阿伽何以猶在 [-+] 萬種
大海阿伽 不出 [-+] 。萬種不合 任運一者
曉喻二者自言曉喻言喻 大經不可以真解脫雪山豈可尾牙
本文一法 取現見者不足 [-+]
治病此等以為如何 養子不肖 自言自立大意以為此等
大意如何以為第一 父子路人何等 骨肉路人
不見文中界內界外以為能詮並用四諦以為 父子
路人 道諦不同使滅諦 苦集路人父子
苦集父子路人 骨肉路人 界內何等便以為四教
止觀 不同 漸教別教
四者不同漸教四者別教四弘之中四諦 四教所以別人
行化未必四教界內界外 曲直自行次第隨緣 橫行自行
如初入空破見 自行十行利他 八門無量八門爾時得名
四教義義理 便判別 何處下文
一者二者後五 故舊竊念
名為竊念竊念 名為法會竊念連接
名章次第 以為引證 止觀
不見便亂說 柰何 之後不可正當
如何正是 故云 佛經故云華嚴
以為 重重妄說有情
有情依報三法 諸法 據此
何者四教 念處文中非但唯識 正是四教末後
胸襟 諸法諸法攝入心心 即是如何唯心別教初心
色心並不教門 教門夜遊 二種初心初發心
中道二邊二觀 成見中道三諦文中五處正義
正文大師 四教不見引證四教之外 盡是四教最後以此
初發心中道一切教法二邊見思 中道破見不成
一心三觀三觀一心 三觀即是三觀一心即是非一 即是神通故云
一中本論三觀有所 佛法大體一家要門 一切法
一者如觀一心不思議 破法二者收束第一 非一
寄名權實 三觀一心一心三觀 三觀只是縱橫縱觀
不得故云一心三觀各別 不得之一故云
三觀一心不見便雙非 三觀 神通
神通故云 何須神通正用圓教一中何故
相待 同異相待
相待何者文中法華具有二義相待 若爾何處別有
華嚴法華知法 二義分為自語 相違何者
相待自語 相背相待
故云不見 不識 何為
法華文具豈可 無二非但 法華開會
一代教法會法華法華唯有相待 稱為法華會入華嚴 開顯若爾
華嚴華嚴 不成
相待何所無二法華何故 法華不會答對 別理據此法華
唯有相待有相不周 縱使法華有相 華嚴
華嚴何在法華不疑相待既然 同法
法華不會 不同是故二教二教
不成法華 二觀華嚴法華 立宗
華嚴歸於 歸於法華 觀本如何
前後相違根本 華嚴 法華漸教
問曰云何名為 前後不二 即是即是不二前後
未能三觀自說如法六根清淨六根清淨 斷見故知仁王
菩薩位苦海即是見思故云自言相違不可窮盡 法華法華不知
仁王證法法華無漏 仁王苦海無漏因果 不見
大意釋名已去 大意下文但是如何分別中將大意
其一 開解如何 行為起行
目視西 大意在於何故大行三乘 下文在於何故一心止觀
三觀神通大意何故 發心四諦四弘發心四教下文 相違
初心大難分別 得知無生 分別大難
便 增上 他生領納
為何位次假名五品 便大師子實
自心頂法十二部經觀心 必得三觀一者一心
如觀約法 四諦五行一念以為 事相王舍從事
即如方等普賢十二部 三觀 名下一句一句觀門
一句修行乘便故知 文中一句兩句以為 便無用大師虛構
實相 實相同名 釋文
次第後心四教一切 初心三觀 中觀煩惱
不住調伏不住調伏初心 成雙如何法華 不可救濟初心實相
涅槃涅槃實相大小 實相若非實相涅槃若是 涅槃實相若是實相即是
如何實相涅槃初心 涅槃二種菩薩一往 別論通教菩薩第七
涅槃三惡道別教初心真諦 涅槃故知在於 涅槃名為
心觀涅槃不知求教 無須一家教相不見 涅槃二種大師
何不分明大意 頂法涅槃次第五行 即是不斷或者即是
大意涅槃 全無便使大師
何須全無勞苦次第正是四教 數數八教八教
初心非一 異質 不許即是同異混和
一色一香無非中道 初心中道便大意
經論名數周備大師 大意不空自語相違
初心二邊中道 如何初心便
未成 以至無言 初心分別
成文二觀前後違反不可故知不得此時多生
使未來善友別教地前登地 方便如何地前登地第二非但觀門
文義參差地前以為初地方便初地如何登地 地前止觀第三
不須三昧 頂法三昧 念佛
三昧一切 以為念佛乃是 名為名為不可
聖住果報圓教三賢別教 果報果報 圓教賢聖便
以為別圓賢聖別名 即是別教賢聖 十地四十
十地別人證道即是 何須分別十地
發心不從從此以為何不 塵數自此略明
不論歸命賢聖是非 涅槃

止觀義例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6 No. 1913 止觀義例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