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Zhi Guan Fu Xing Chuan Hong Jue 止觀輔行傳弘決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三之一
沙門湛然

[0216c13] ◎第二釋名不同大經 因緣目連因緣桃李 涅槃無有因緣止觀
止觀即此名為眾生 隨機出世是故 眾聖出世方便而是
出世金光明世間名字 佛經故知法理而立法理 妙理莊子 言傳不足言傳
不足可貴老子不知有言不知使天下無言不意無言世人
以為何所 文字解脫之謂止觀
可見分別名為互相生起 解義 略為攝持
利鈍不同大經三十一舍利 利根廣說鈍根 說法舍利弗憐愍 具足根力佛言說法聲聞
所知逗機身子解釋 為生 故此廣論
起行所以 釋經是故次第稍異 釋名標名相者 明體方便即是
偏圓判教法華分別一代 教門分別 偏圓屬於 後方便正觀
正觀果報自行 滿 神力次第 行次今文正當
行次教相在於前後 解釋前生 次第
蹊徑 粗略大綱大意 果行名為止觀今文
四門何以 是故能詮一旁 次第 異名相待彼此
長短大小莊子七尺不以螻蟻大名俱舍過後
父子兄弟得名可見法華所謂 唯有 一向
約法所以 教相四時 名為三教名為
法華經釋名大概相待 當待法華
無非判教 稱為相待 可望 唯一以為能詮相待
尚無三德假名 相待思議稱為 所以思議佛界 名為
如是次第通用 不用思議 思議即是今文 釋名下去皆然所以釋名
偏圓 亦復如是可以 故知一部開權
一句高深 在於名義
故云 三諦淺深中分 三義亦復如是覺觀 見思淨名
止息見思 真理真理不當不止止息塵沙 不當不止止息無明 心中不當不止三諦
如是可知下文次第一心 停止仁王入理般若
故此 第三 對於不止 上文止息不息
不停無明對於法性一往 不息不停法性故云 無明法性法性無明
同名相對是故不可 以上通途 通途一智
對生涅槃而立 般若而立 故云
能所 法性性相 故第三不第三 非理
故第三不 不同 是故第三不同 思議不思議三體
引證 無明法性生滅 法性寂滅無明生滅三諦對立
釋名消釋止觀二字 能所淺深下文不可通名 三觀
應作 大經十八譬如有人 伏藏 磐石砂礫
金剛不能穿 三惑可知金剛穿即此中意法華穿鑿貫穿
有息 可知是故

[0218a27] ○ 初文 名為
名為四句相望未有淺深 名為生生四句相望深淺名為兩句
即是即是 得名 名為 名為體性不止使得
何者入道 而立 而立正生 即是止息立即
他性能破照望 停止自性 便據理
若非共性 故云因緣 雙非不止正是
故第如是可以 能詮名實不出三觀
龍樹自生無生無生不從相待四句 四句名下互相
而立即可思議名為 無生 名為二空相待 起滅三觀略舉
中間具足三觀 前後下次從前生生能所
生生不免即是有為有為 四相大生生生因緣 生成所生又名為生生生 生生中道
生死止觀三諦 尚無生死名為生生此等涅槃名為不生不生 得名不生不生
不生說中二邊俱生 不生不生一一文中應有 文中止息見思 止息停住真諦停止
三諦不止三觀不止 展轉是故四句名相 一一無不止息
是故應須 不思議皆是不同 是故乃至破壞 乃至是故中道
皆是 皆是中道 信教初心預計次第
展轉初心尚未 相待 展轉是故得名 不止所以相待
未成之中止息停止不止 如是中道 不思議未成三諦
未名何以不盡四句不斷言語不斷展轉相生思議
業果不絕 煩惱
有果次第證得如是 思議是故悉皆下次 即是止觀何者 名為
不可得如是 亡故云何 無等者相待尚無相待
故此止觀非但止觀 何者有所能破 無能不得相待 第三止觀無明
法性為止法性無明 不止法性不當不止約法 第三故云不止 不止即是第三
不止故云不止 止觀尚無生生 不止不生止觀乃至不生
不生不生止觀二字 故知不可得 即是故云
不止不可得 總結悉皆 非有不可思
可以四句言說 不可說四句名相 四句之中所生一切
故云滅絕無故絕滅 顛倒四句名為 得名
得名不同止觀利他 故云 若爾第一義
對於對於 自行不同
文中自行是故不思議方便不得 第六
世界世界乃至第一義 第一義而已何者不異世界
通理為人 能所無能能所對治 第一義 為止如是莫非止觀無不
化儀淨名 三十二菩薩各自通理 諸菩薩語文仁者
文殊乃至無有言說文字 不二法門得名滅絕淨名杜口無言得名 絕滅何故不同兼有
諸菩薩能詮不同文殊 不異淨名諸菩薩 文殊自行淨名自行
一邊可知大經不可說無言般若清淨法華 涅槃不生異名須知
開顯外方今文之下 二空 不在下次明相
如何所謂實相實相具足二空入空二空不可得 名下異名如此
小名 譬如可知止觀
為止世人世人 不可絕不是故 何以世人不成
變故是故 不免無已輪轉 智證有心
無理故云得意 正體分別 名為慧開 得意不可議心行不可思
不下前世 輪迴種種 功能
亦復 自絕大論問曰 何以無相即是無相
能破諸法有無 一切無相無相諸相有無 諸法無相諸相 木然亦復自然是故
無相無相三昧無相空空三昧 無作三昧亦復如是若爾釋疑疑云慧開方名
初心以下初心即是 不可

[0220a19] ○ 經論悉皆止觀初文 異名止觀異名通名 宛然經論所有異名寂照
異名不可思議所以 一切皆是三德異名是故 三德般若異名
解脫異名解脫虛空 止觀不二異名法身般若一法 般若解脫名字
大經第五解脫 而已真諦三藏 天台大師靈石
解脫一一句 法門萬名記錄後代虛空等
譬如虛空虛空無所有 不動四無礙虛空無形 止觀異名何須
法身下文止觀 三德是故法身故知 不出止觀不二故知
三德異名三德一實眾生異名 異名相待
不須 止觀自相諸相相待所以止息
自相停止 穿不止即是不止即是 三惑
三諦不當 名為貫穿名為 不當自相 不止
觀照 明暗明暗 寂照止觀 可知

[0220b28] ○三德初文諸法大論菩薩初心涅槃自行
令眾生涅槃 諸子祕密不久 其中自行故知初心無不
後心無不即是今文一部 始終三德三德何者 發大心自行
釋名自行教化指歸 別論涅槃通義
以為 相通共通三德 不能具德 通名能所相稱
二法通名云何 三法止觀二法別異不能 三德不思議一心止觀一心
三德二三不思議不二 不二法身大品引證大論五十二百八三昧
十八空般若百八三昧 既是首楞嚴種智般若故知 一一空中一切一一空中
一一中一一一中一 從事而立十八十八空 百八百八如火得名
別異十八空百八三昧不二證法 是故大經三德
二十五一切眾生首楞嚴 楞嚴般若金剛三昧名師 佛性首楞嚴
楞嚴之內佛性佛性之內 如何眾生楞嚴
楞嚴通論師子吼 乃至般若 佛性定慧
般若師子吼 首楞嚴佛性 故云佛性今文
不二復次 互相 自有亦復自有
是故止觀止息 共通便 便
止觀法身如是 復次止觀共通不同 共通止觀三義
名為復次三德三德止觀止觀即是能詮何故 止觀名為理應
名為應名 無能又名止觀理即止觀止觀三德 止觀三德止觀
為此三義融通 是故究竟今文正理 止觀互通在下 三德
共通止觀止觀三德各各可見舉例異名 三德止觀互相止觀 絕妙不思議三德
止觀 楞嚴前引不二 一一諸法具足
祕密楞嚴 以此為首菩薩首飾 具足三昧楞嚴大經
一切堅固一切畢竟 堅固首楞嚴大論十八 大論三字梵音三昧
未見故知不從首飾止觀 止觀 三德止觀
圓頓圓頓語意異名 故云一切金光明觀音淨名
十三三德十三 般若菩提大乘涅槃三寶一一 今文菩提
三德三菩提實性 法身實智般若方便解脫三佛 法身般若解脫
法寶法身佛寶般若僧寶 三道煩惱般若結業解脫即是 法身三識真諦三藏七識
性體阿賴耶 藏識 無明無明菴摩羅九識
清淨識即是正因唐三藏不許 乃是第八異名新譯攝論第九 論文第九第八對於正因
對於第六真諦 第六善惡 三識 對於三德理即
三識一心即此一心 具足三般若實相正因觀照文字 可知三大乘法
般若解脫三身 法身般若方便解脫古人不立方便對於報身 (云云)
十三展轉相對 生起次第不無前後無始流轉 三道流轉 滿成道涅槃
故稱三寶具德是故始終 云何料簡 大經
一家行解料簡古今大小 校量三德祕藏哀歎 云何名為祕密猶如
不成不成摩醯首羅 不成 如是解脫涅槃如來 涅槃摩訶般若涅槃三法各異
涅槃安住如是三法眾生 入涅槃西方 縱橫
如此 應須他人 縱橫乃至外道 大自在天具足三德法身充滿
報身自在天摩醯首羅 化身六道大小乘釋義 初小種智
三十四般若名為 種智父母生身滅度名為 子縛但是有餘得無故云
通惑未有法身無常 非一是故三藏 般若種智
雜食 不久一時走火 烈火三德
雖則優劣不同第二相好百劫滿種智三十四智者八十入滅
故云可知 小乘三德 第三
入滅既有名為法身受想 不行般若故云羅漢 無色無色無色有餘
名為羅漢唯有心智無色 無法無餘身故無身滅智獨一解脫故云調三法
相關使三法滅定不在無色 定當無餘解脫同在 三法得無
滅定無餘名為小乘 字義大乘法身 正體法身是故 是故般若
般若解脫 滿種智種智 解脫解脫滿得名得名
展轉相望無量無量經歷時節三德次第名為三德前後 法身三德三德
名為修得名為
故云行證前後故云隱顯法身 究竟滿
二義三法名為 隱顯隱顯先後 如此大小
大經三義 理性三德一切法名為 三相一一
是故不可縱橫一異而言 是故不可思議一異別名便故云
法身滿故云種智故云智圓煩惱 故云六即之中理即六即之中究竟
究竟 不成因之與果一時
理性 種種非但三德有利 法身一身一切
一切智一切是故名為種種 同歸故云第一義 一下字義
雖是是故不同應知大經始終三德哀歎字義三德
三十六三德所以三德 一品涅槃三德長壽 涅槃義解三德佛法 聲聞付諸菩薩正是三德
五品涅槃 師子吼三品 三德功能三德一心
大經一部方寸法華開顯十方三世 故云妙法華嚴法界 淨名解脫不共般若三德一體
今文十方佛一剎那 料簡二重問答初文開通初文三德四德涅槃云何同異
涅槃涅槃 是故會通不二 三德一一四德
大經法身 既有 既有有餘反例
法身般若 調伏解脫是故具有 大經五陰四德
法身法身既然故知三德 復轉 四念處四德相對名為
念處開合 不同可見 (云云) 。 對法
行相初心便後心便 開通第二發心三障乃至究竟三障
發心所得三德乃至究竟所得 三德三障三德至極三道 三障四倒異義
隱蔽生死 見解 生死是故三道四倒三障
開拓解釋三義 何者 三障義通至極故云
至極三道至極所以業報煩惱 一一煩惱 煩惱三道
至極至於一一 三道是故三道至於何者分段 見思惑煩惱煩惱名為
界內名為方便三道塵沙 煩惱無漏名為業道變易 名為三道無明惑煩惱
無漏業道變易名為 何不寂光不論 寂光煩惱
見思煩惱塵沙煩惱有無 無明煩惱今文三障 之中煩惱何不
煩惱是故二業 不須何故 三不無常
無名立德不出 滅度外人神我 無常二乘不了 無常四德
無常菩薩二乘名為 執教非常無常 漸教化儀頓教
無常無常中道 次第異化可見

[0223c04] ○ 止觀止觀以為 止觀能詮 因果
方便 是故今文來意 前生至若 大意名字至若
下生大意因果故云豁達釋名偏圓故云曠遠釋名相待即是
即是不二 不二不二 向者
法華經不輕誹謗獲罪 法師品第四所得 法師功德第六
淵玄相望 故云淵玄淵深 分別一往
釋名不二 分別權實大小 不同名為
即是故云 粗略 方能 能詮
是故即是是故 得失是故 生起成體解釋當分
高深教相 釋名通名得名 同異故云教相教相能詮能詮
能所 通名至於故云 釋名
境界是故法華 釋名 四一不異
是故四一光宅光宅 四一 法華 故云四一家和亦作四一
同名全同無理行一因果
十一故經云 知見所知 即是即是行一眾生
即是知見 四智四門觀心能所相對 教相觀心教證
明教相中初文來意即是 故云教相釋名凡聖大小偏圓不能
無由 故云教相大經三十 佛言須陀洹名為逆流迦葉
如是阿羅漢乃至得名 乃至須陀洹迦葉 通名逆流一切 三結須陀洹乃至三十四
止觀 通名不必 止觀異時薩婆多止觀同時
同時異時豈可同時 是故教相釋名 三諦三藏真諦 分別從寬所以
止觀有漏界內 行善所生放生 行善四禪
四禪 一心名為第四
四無量心三觀捨心 離苦 止觀四心
六行別論為止 大論 大經栴檀
出世三乘有漏真智 有漏二乘 所有法門一切
為止別論且如十想見道 無常無我修道不淨 世間不可不淨無學道
一一智慧相應為止無學 後五
無色九次第定 止觀 不同是故文中一往 四諦一往大經
九想聖行 之下 止觀二法是故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三之一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三

毘陵沙門湛然

[0224c26] ◎次第三觀通名 得名大論喜根三教次第次第名為
初次 案文解釋
方名得空次第通語 大同小異二乘不須 便一者即是 空心故云次第
二諦 起行次方便 起行中道
不會中道涅槃 名為流動名為 義通二種緣生
故云寂然釋疑大師 退釋論 使大論言依 三觀大小乘止觀
並立止觀定慧異名既定 並列所以瓔珞三觀 中有止觀四阿含
佛教二法即是止觀婆沙十七 諸比丘上座上座答言二法所謂止觀
止觀為何所得初果乃至阿羅漢果如是次第五百比丘止觀二法阿難白佛止觀二法阿難
善哉善哉如來弟子句義 淨名法身止觀瓔珞 諸法深入善本菩薩
修習止觀大小經論一切釋名同異髣髴 合同故云
煩惱即真 隨緣隨俗不止 不當不止二邊 假如不止中道不當二邊不止
相異一諦 一諦三等次之 是故不同釋名
一一假釋 見思心真 不止是故一一
相中釋名 三觀本業瓔珞三觀普賢文殊菩薩
第一十迴向中一 迴向各各所緣境第十第十 名為無相第一義初地初地
三觀一心三觀入空二諦 假名平等觀二觀方便 二空中道第一義諦二諦心心寂滅自然進入初地流水摩訶
今文三五 釋經入空二諦 通途能所何者能詮
無能是故二諦 第二 應見 不得二諦
是故不得不二諦 即是除名 上空一色萬象
見思惑是故二諦合上
明證時尚二諦 二諦故云 第三破用有所
能破即是真諦能所是故分別第四 小乘大經
大經三十二五百比丘 五百舍利弗佛說 何者舍利弗汝等正解
應知如是比丘我等正解意謂無明以為阿羅漢
飲食五欲如是五百各各 右繞身子白佛 佛言五百比丘無非正說己證
長者稱佛 幻人廣說一切種種不同 隨情世人 所見名為世諦出世人心所見
第一義諦世諦第一義 二諦隨情二教二諦當今
二教可知三德如來 十萬不同般若一法種種解脫名字隨情安置諸子
修德性德隨情 二諦何況一種 隨情
今文教行二種 料簡問答以前第三第二
二觀得名二諦何故第二平等二諦理實前後
優劣是故第二勝者自利自行兼人名為第三
第二第二第三 不從第二平等第三 平等名為中道
二觀破用不平等第二 第二方名平等 相對第三
二觀是故 不對破用是故 故此第三在地 中道不平
更名平等 二諦何故 中意第二
第二破用 不同前已真俗破用俗諦三諦之中 何須即是
界內有所界內 非理法性 理即法性
無生涅槃真俗得名出世 涅槃涅槃即是出世安樂故世安樂
涅槃涅槃即是無漏無為二諦 名為涅槃得名無漏 無漏必須正見世間正見
世間無漏即是 無生真俗無漏應真 無生無生二諦 三十二外道猶如世間
一者二者 相互牛馬四者畢竟龜毛兔角第三
無為即是出世世間世間 正義世諦 無非借以適時下去
三十 如下煩惱文中 入空
無學即是無學 一切凡夫 入空
入空第二 異時相望平等第二得名 非獨從此第二 成雙
前後相望名為異時至今第二方名 當下入空 凡夫真俗慧眼真諦
入空 未能分別不能 不能分別種種四諦名為 總稱
二木根莖枝葉戒定慧 四法 苦集四教區分種類各別
入空未能分別是故名為不能 慧眼二諦 分別前來洞見諸法 不同四諦種類
不同因緣展轉相望苦集法身名為 名為善能名為 四諦名為
前後二觀真俗 分別中道瓔珞 經文。二觀二空
方便中道二諦心心寂滅 自然進入初地方便二種 二者二空空空
即是即是異時方便 中道任運即是故云心心 初二
異時方便即是即是云心即是 中道生滅
任運任運 作意方便中道 今文初地
是故云何中意 不見次第 定慧不見
大經慧眼在於法眼之前不了云何而言兩全不見大經師子吼慧眼故而 了了佛眼了了菩薩行
了了無行了了十住 了了不住了了云何而言 等位不見兩眼不見
次第 不見慧眼見者慧眼 十住別名故云十住慧眼
已去佛眼故知 名為慧眼慧眼十住 法華慧眼世尊究竟慧眼
十住不得佛慧畢竟空空 即是慧眼即是佛眼如斯 慧眼不了不及世尊慧眼究竟
無明中道無明不了空中 亦復如是有餘無明 不了大經第八譬如
空中虛空諦觀不已 髣髴十住菩薩如來知見亦復如是無明不了
十住慧眼菩薩二乘慧眼 別教地前不見菩薩 法華穿鑿第三 法華經文。四教
成約稱為 四教初三藏教眾生 高原穿鑿清水通觀 性地
空觀假觀 清水五品六根 清水通約四時
三藏方等般若法華二義 圓教初心清水不同 方名清水
即是二教 二教二教 未有別教清水
初心是故二教二行不到即是二觀二乘 入空空行三藏菩薩
是故二觀不到次第中道 今文證道是故二行 不到權教故云乃至
三觀釋名三觀可知摩訶衍 次第三觀有空
三觀相待名義以為次第 教相以為次第三諦以為 圓頓圓頓 別教大小
大品摩訶衍三觀 次第以次次第 一一各
觀智即是 不同使未能二觀 道觀三觀展轉淺深
差別使三智展轉優劣 觀法通行各別使三觀 大小一切諸位其中二教故云 諸位聲聞是故次第
在於大小 故知空觀二乘通教 義通入空一向
菩薩一向通教利根後心 別人初地現前是故 大小不同
圓頓以為 一諦三諦以為上下文相對當分同時中有
法文能緣是故 緣法法界不異能所 不二
不二不同不二不二
同時能所 不二
亦即 翻倒 一體止觀一緣
一法止觀使差別 能所是故不須前後 摩醯首羅天主一面 天顏大千天顏
大千不實 不實三觀權實淺深 三智優劣前後並不
觀智不大諸位大小 中論三觀 止觀不二
止觀不二不無 差別止觀二法不二寂照宛然 止觀無有
故此止觀同喻一色無後 開顯
同一實相 一切次第開顯次第
止觀 開釋相待
釋名三觀隨緣方便 二邊三觀即是不復世人
相待相待至此次第 相待下文 如此一念
理應一切理應一切 不動乃至差別淨名 般若名下結成前來
名義無法故云如此 是故名為教相相待相待釋名不思議
前次教相不思議 故云開顯 別理一切一切故云 一切減少故云具足
如此方能止觀

[0228b18] ○ 智者起行是以來意知非 因果
有所有所 由於可見故云 由於可知故云眼見 佛眼一切種智知見如此
名下 若是必須 止觀以為止觀由於
止觀由於方能是故 止觀名為遠因 可分使
可見次第 三觀三諦 隨緣陀羅尼
總持諸法圓頓得名陀羅尼 次第約出持法便故云 大論陀羅尼 五百陀羅尼一一皆是中道
中意法眼無知 能破 神通無知不以二相諸佛
如來天眼 修得天眼大乘不思議 不二不同方便隨緣 俗諦不同凡夫不同二乘
不二分別淨土因果諸佛 結成次第料簡 慧眼一切智二智
可見四句大經 十五四句知見 用意 不同云何
異義 二乘 佛世二乘
佛世獨覺辟支 是故復次 知見止觀
相似次第不如一心不同次第
次第得體 次第 止觀不二因果
佛眼三昧引證 五眼故云一切其中大品 佛智三智三智四智
料簡 前後或是多人各各 一心一心
次第次第縱橫金剛五眼 一心一眼 佛眼云何
五眼體用佛眼涅槃三德五眼 不思議名為佛眼
乃至 一體五眼開發所以者何五眼天親無著不解
智論最為三十九肉眼 因緣乃至過人所見肉眼 顯色不異人見不遠所見
乃至諸色 顯色大品如來 肉眼大千問曰如來何故見大
肉眼大千 不見菩薩大千 見大何不肉眼 天眼肉眼
佛法難思肉眼遠見不及漸漸一千乃至 肉眼據理肉眼
法界附近是故 大千先世燈明 不能由旬菩薩不過 日月由旬
由旬日月令人 天眼所見 日月方圓五十由旬所見不過
菩薩何等可見 名為肉眼不明肉眼 燈明菩薩更加慈心 所見乃至大千
明天微塵名為諸天天眼 不見梵王不過大千佛見 天眼大品須菩提天眼 十方恒沙世界
善惡其事 諸天梵王十方 何況梵王是故淨名
梵王明慧二乘 所見次第一往據理 二乘二乘見大千之
見法俱空大品云何菩薩摩訶 慧眼舍利弗慧眼菩薩 有為無為出世無漏一切知見
肉眼不遠天眼天眼虛誑 論文一切知見是故即是二乘 相者有人八道中正
五陰能緣涅槃三脫門 慧能涅槃實際通達 有言定心諸相十八
出世名為慧眼言行中道二乘慧眼 無法不見二乘
佛見無量無有二乘 二相不同修法各別是故文中 不出空中二乘屬於 二義不同如初及第五下
二乘通教 三藏二乘根本不同第四 最後即是實際
慧眼是故二乘假名 法眼菩薩所見 菩薩行所見次第 假名假名即是十六據理
菩薩任運究竟佛法 云何菩薩摩訶薩法眼舍利 法眼隨信三空五根
某處菩薩退不退 菩薩摩訶薩 慧眼眾生種種 云何如是實法求法引導
法眼法眼一分二乘 分別菩薩分別二乘處處分別菩薩 即此一切因果行相一切種種
方便門令眾生法眼一切 分別菩薩是故菩薩 諸法佛眼見法實相
大品云何佛眼舍利弗菩薩 摩訶薩佛道金剛三昧一切 成就無所畏十八不共一切法 (云云) 。
菩薩摩訶薩菩提佛眼 有人十住菩薩得佛 文殊佛功德作佛廣度眾生是故佛眼十方菩薩
菩薩遍知云何眾生智慧 六情六塵佛眼有所經論菩薩五眼故知
今文理論 一切具足何者止觀 圓融是故深淺
不同故經云觀音金剛 滿權實以此二智菩提 父母佛眼
十五料簡佛見一切慧眼云何 慧眼慧眼佛眼乃至 本名何以
有漏因緣習氣未盡本位入佛眼中佛智一心三智故知得名
止觀不二左右眼目 猶如左右 不同 所在左右
未曾 二法眼目 眼見亦復如是一法
止觀二法得名圓頓止觀本來不二 一體是故知見 猶如眼目對立致使
不二異名 不二何者不二 觀本

不分故云一法 正用一法 圓頓止觀如此師資
歸於正行正行出自 讀經安置中觀 次第次第大乘門戶 止觀
如是經文避嫌 引證意外事故

[0230b24] ○三明 境界教相既已明教 所知所見 之一鈍根不了
故知 來意教相智者教相
而言信行來意信行 教相在教多聞即是 境界法行定慧
境界文飾 是故自行
三智所知所見所知 教相止觀是故 境界 應須何以說法
必須隨情隨情 在於大師初文
聞者 。經文引用 經意借用稍異文理
依義不依語是故轉用何者 有門柔軟 空門非有是故
不住是故非空非有凡情 大悲 凡夫
不能常樂我淨 大經外道常樂 是故所以執教之類
非一昭明二諦義 二十九不同廣弘明集並不 隨情故知但是 不可方便別名
婆沙 何曾不明世諦第一義諦大乘 終歸大小乘故知 十三隨情知情
甘露說文未冠十九長殤十五十一
以為早夭甘露即是 諸天不死常住不死 二諦甘露常住慧命
不了隨情 阿難自我往昔多聞 文殊師利二諦義三途彌勒
即如 無量劫地獄迦葉 解釋有無二諦迦葉佛一切
定性有無不然一切 空寂二諦 不解於是云何 甚深禪定
空寂故知不見空寂各各 隨情三途見諦 隨情今世近代
不了隨情如是 異說隨情隨情正立
一智三諦不得 始終 三諦諸位相望相似
真俗屬於 中道屬於 已去
中道同體真俗六根清淨 有相中道即是六根 相似中道與其相似真俗
三諦聖者分得 不得相似三諦其中 非但三諦聖心
淨名不思議品菩薩不思議 下地所能聞見如是亦復 色聲非凡所能聞見三諦
三諦雙非 不二以為能所第十九 十事功德二乘不可
思議聞者驚怪乃至無有相貌世間今文四句。經文初地 是故引證三諦
無底無邊 之內 界內眾生即是非難七方便不測
色法非心非界如故如故三世世法無邊無相故世
亡故四攝故且 雙非中道二邊般若解脫
即是真俗二諦隨緣真俗異名而已眾生即是 便不測事理真俗異名
一念真俗 三諦法華釋迦
十方三世三諦不可 有法之中法性之一三諦 六根世情
三諦善妙五眼洞開見諦相似屬於無明 法華三教不知如是
二諦今文 初文二諦三諦 三教開合得以既有
三諦綱紀 二諦釋疑疑云 二諦說法如何
三諦 但是開合二諦義說中 二諦亦作中道大論
第五何故兜率天居中兜率天在於梵天天下 中國中日降神中夜菩提
中道為人說中中夜入滅大品一色一香無非中道何者中天中國中夜中日中說 中夜入滅得中即是
皆是自證名為相對名為一一隨情 三明何以自行
隨情初文 二行初文歡喜乃至 三諦不能
觀心故云乃至 第一義三諦如是明教 得益不在二等 隨一便
互相得益不同應作 不在不在 不在真俗不在 三句不在三句
以為一句一一三諦文中 一句不論不同如是莫不
各異佛說生法上文不同二諦無生中道之一二諦
二諦即是 無生四諦三諦無生一切諸法可知得益名為
佛說生法無生得度乃是 眾生自度關於無生 乃是無生
自度第一義故云得度 佛說生法無生 歡喜法華引證一一 種種一一悉檀無量
三諦二諦名為種種 八教方名種種何故釋經 何故料簡
初文 善惡何故為人對治 通論改為宿
至今今生作惡對治通論 作為潛伏
便是故 為人對治 今文
聖人隨情佛化 性善行惡三乘善根 名為凡夫外道惡行 對治名為種種第一
第一義未見無非 佛法之中 第一義 如此悉皆隨情
可見四下以此合數 息諍成見決定三惑
明見二諦師子吼 師子吼決定諸眾生 佛性佛性中道
蒼頡不公大師當眾 大師名為二諦 本教凡夫凡夫證得 凡夫故云
故云與其 故云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三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三

毘陵沙門湛然

[0232c13] ◎二明境智離合經論離合不同 不同通約四教三藏四教
二三離合菩薩 初文後心即是 是故始終二諦煩惱
大論菩薩五欲不生 有無等觀譬如 語言得無 肥羊大臣
日日三時 云何以上菩薩無常結使功德
菩薩結使 一處自修事業菩薩無常 有漏作務五事
惡道貧窮 五功一生生人 滿五識宿命阿僧祇
六度行者阿僧祇無數 俱舍八十大劫大劫無數 六十第五十二阿僧祇
無數阿僧祇六度行者菩薩 六度滿滿釋迦 菩薩歸命救護陀羅尼
諸眾生母愛天帝知命不得天宮愁憂苦惱毘首羯磨天主何以
答言一切智不能大菩薩滿足六度不久成佛天主 菩薩發大心魚子菴羅三事因時
成果答言那種六度滿足 不久成佛帝釋菩薩 鴿便人王腋下
大菩薩云何以是 惡心即如 戰懼眾人仁慈 一切救護如是鴿小鳥入舍
相如作佛不久 鴿鴿 先發一切眾生
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作誓眾生 救護熱血
無不云何思惟 說偈言肉身老病不久持刀 授與道理輕重
鴿鴿乃至親戚 如此無可 有成佛道大事
對於鴿如此 鴿喪身無量佛道 自責 堅固眾生應須救護
何為懈怠不及地獄十六精進何況地獄無有 諸天小鳥天地
海水枯木天雨香水諸佛 成佛鴿菩薩天主有神平復不須
作誓感發一切帝釋 歡喜菩薩若一以求
道者使平復如故平復人天 大悲未曾有必當作佛供養 滿相者須陀摩王精進實語
遊戲城門婆羅門 福德貧窮 中有名曰鹿 山神一千九百九十
須陀摩王號哭哀慟鹿住處須陀摩王涕零鹿
何以啼泣猶如小兒人生會合 答言不畏生來不曾 妄語而今失信婆羅門辜負宿
是故鹿 便不來我有 布施太子大會人民
不周不如法瞋怒 人民親戚留意 鹿
奇兵衛護鹿不畏說偈言實語第一實語升天實語小人妄語 地獄實語失身壽命於是
鹿歡喜實語失信 大人 實語呵責妄語鹿信心清淨
本國如是語 (云云) 。相者 羼提仙人在於修行忍辱
遊戲飲食訖已 仙人敬禮 一面爾時仙人女人讚歎 美妙聽者
在於仙人 隆盛仙人 答言
手足 任意手足 心動答言忍心
不動一身在此無有勢力 不動仙人作誓 忍者變為 大驚
龍神為此 雷電霹靂毒害不還精進 滿相者太子如意珠第一 墜海大海正使筋骨
不懈如意眾生 天問生生不休諸天精進 海水減半海水
滿相者螺髻仙人 闍梨有人畫像第四禪 入息不動不動
仙人仙人頂上思惟起行永不禪定
起行般若滿相者 閻浮提以為城邑聚落使 均等息諍百劫相者三祇
百劫何處欲界人中 用意第六
足下安立 然後大悲 眾生語義不必合時便
前後 幾許輪王 天下自在帝釋
乃至補處 一切所有大千一切眾生 大千眾生
大千服毒大千一切破戒 說法
菩薩第三僧祇心思大行 緣故無量二十二菩薩 十善五心
五心乃至具足五心如是名為 如是三十二名身清淨大經二十二五神通斷惑
無漏五通助道中說三十四經論大論下地因時九地 九品思惑通名一九故云三藏菩薩位
凡夫無礙解脫合為十八見道 八智合十合成三十四俱舍婆沙修禪
非想九品見思無礙 不復不同 緣覺緣覺 九地次第無間解脫
地中不斷觀行次第法爾 十八九地便一百六十 二心見道十六合一七十八菩薩
三十四俱舍不同翻譯 龍樹不同 論理俱舍修禪
不復智論有漏 未名菩提樹非想 名為無漏但是得名不同使 不等大經一念六百
論師不同一念 無間三十四 三祇
二乘菩薩二乘菩薩弟子 故云弟子三諦菩薩 釋出中道無體 亦復
故云更加離合分屬弟子前後 是故三諦所以
三諦之中三藏其中無體三乘通教離合 中有利根故云
大論智者即是利根不空不空不但空也三德具足大涅槃 大品
始終法華即非開合 開合不但空名 一切智一切種智不但
名為二智真諦 中道故云而今 通教故云而今二諦真諦
二乘利鈍菩薩差別 佛國土通教 菩薩眾生淨土處處結緣眾生 成佛佛土結緣
淨名菩薩淨土饒益 諸眾生故云布施菩薩淨土菩薩 一切眾生來生結緣 布施成佛珍寶
同生布施 所謂人天四教一切 菩薩淨土四土 淨土義通今文
菩薩淨土但是 而已大經二十二明淨 皆然上根菩薩 利根菩薩莊嚴
莊嚴不出三乘 菩薩不但古人利鈍 佛果不出未見開合使
今文是故 故知今文利鈍一邊故云 不能出外中道中道 無明故云不能鈍根
二乘真諦今文 不出古來 此等幽深是非
古來是故古人 名曰風流風流 出入出入舉措 風流何在二諦進退
風流有餘乘法 法師中途離開 本寺開講佛果二諦義
佛果二諦二諦佛果 法師法師答曰鴛鴦不住釋提桓因
答曰猶如 大海宿死屍往復且如 大經三十六佛說因緣 菩提菩薩一生
實相五千菩薩生法三乘 第一義諦不同一生乃是 無明一品實相別理法界
利根接入別圓無明八相作佛 佛果出外得道
別教有無真俗二諦別教俗諦釋俗有無稱之為
勝鬘二乘人為 大經亦復如是菩薩 二乘三十二雖說眾生
佛性如是語後身菩薩 二乘菩薩一時 崛山彌勒菩薩世諦舍利弗
五百聲聞於是中都不識何況出世 第一義諦。經文隨情別教 不識第一義諦
何處五百華嚴 別教二乘 開合開合必須 不同通教圓教
大經眾生方便 法華一實諦 二三方便何者既已 尚無
實況二三讚佛 二義方便 而言三藏 而言三教方便別教
全同而已 開顯開合 但是不同
下列三生 開合 三諦相望深淺不同名為苦集
滅道二相淺深名為 深淺但是不同 四諦
圓融如何 三諦以為二三 二三以為方便方便得名 二三何所一實
不分分為三諦何妨 名為四諦方便四諦本來不分
分為四諦何妨名為六即得名波羅蜜 得名故知不二
中觀論但是四句攝持二明智論開合 今文
三智增減教相增減不同 實體增減大體為準 三法文定以為 一智三智一智
三諦離合一智乃至四智 三諦一對乃至 可見可見如初一智一諦 三諦
即是之一引向一智 三義三諦二智 二智二諦二義
一切智道種智中有 權智以為二智俗諦以為 真俗三智一一
故云可解四智四智權實 因果是故開合不出 智慧通途
權實因果般若 大論般若薩婆若 修習智慧智慧在於
止觀如來智慧諸佛智慧智慧在於方便智 在於智慧甚深智慧
在於因果 更加一切 因果 種別因時
滿 一切可知三慧 品名三慧文中何以二果
故云三慧因果 文中四重 經文決斷 龍樹不決
部類今人釋義 理體二諦一念具足滿滿有用
加一中道理具中道中道 二諦一切智中道一切 種智二諦一切不同二乘
中道一切一切 一切智名為名為
道慧名為 加一是故一切一實 一切是故因果
如是 可見故云舉例前來一智三諦
無量三諦故云使 小乘一切使三諦乃至大小 十一智者經論
十智大品如實智十智 通義共乘 不共如實小乘十智俱舍
中說世智苦集滅道無生不同十一而言不出 有漏苦集
如實一智 名下明智 故云三諦不動次復
多少十一十一乃至 二三可見唯一佛乘 佛智照實唯一開權
境界開合 雙論故云 四教一一 明智
初三三藏 二諦是故通教 二智 證道
接通 上來 通教
二惑第八地方中道聞已 無明得法八相作佛 通教二觀前方便
二義一者 別教二者別理不以 三藏
不以佛果初地 不受九地二觀第十 八相一品無明 八相是故
接通不以三藏一者三藏不可二者 八不九十
無始不須 得名不須如初 成真無明八相作佛 流入何須四者
分齊文中即此第一不可第二 正當通教接入 接入證道初地接入圓 教證可知三祇百劫別教
十信五品是故 初心有始有終 是故三藏不得接通 性地來者三藏
後心四念處通有一者 通教二者 即是別圓
方便別圓因果是故 性地是故亦復 不受十地 第三接通
故稱十地八相 別教十地妙覺 豈可一品初地初地
一品優劣何須 地前圓教妙覺 別教妙覺何須一品 初地妙覺
信心何須至此 十住別教十地 不須一品八相圓教
顛倒十地第四 文中得以接通則是別理 今文應須無明不分 不但故知
十住今文十住 別教圓接通 教證證道 何者
念處土石基金金剛始終諸菩薩來者
諸法歷任 是故他方菩薩初心菩薩 香積聽法未熟 是故

[0237b19] ○得失思議 標得是故 能化方名
文中 自性他性境智因緣共性
可知 是故境智初文 自然乃是自性何者
自性不由自性 故云 自性
他性境智共性乃是 他生由於他性由於 相對故云長短相待他性
他性 共性境智乃是共性何者不獨 不獨境智因緣
共生不專故云 不獨不獨 長短 和合方知
方知是故境智因緣 不如 不由不由境智 緣故如是不由
不由故而不由 如是不由 長短不由 長短
計最所以者何 苦集失道初文從業 集中四取四句
取著是非 如是次第 十八使故云一切是非戲論
身業 未來苦海無已苦果深廣名為 為生是故
生死生死龍樹 傾倒即是他生 故云
諸法境智 自生 如是他生 境智如是尚無共生
有無能破不獨而已 正用觀法 世人觀法未可大經三十六
一切名實 無相名為實相無相 佛言一切自相亦復
共相因相乃至無有一切諸相 三十師子吼歎佛如來世尊邪道 示眾正真此道安隱是故 導師
取果別圓 師子吼如來是故 深淺不同
故此三藏 因緣生生滅 復生是故四教可通
以下家用龍樹破法 二空性空無依 二邊故云般若
以是自生四教 便以此四攝對於四教四句幽深前後文以此四句
四句四教 不同乃至四教自然一念 何者如此元氣即是父母即是
元氣父母即是 自然即是 日月主張
推行緣起不知日月不測依報自然 自然如此西方優劣
故知自然有言無行 今文自然乃至自生三藏故知異名斟酌文中
中間第十 界內界外二教第七助道 四教
故知不可一準 對於生生以為三藏常生 關於生滅自生
而已生滅不由生滅自生 不生他性通教 無生他性無生
他性諸法不生般若 般若不生諸法不生不生 別教由於有理
方便和合一切 大悲內外和合方能 諸法方能利他 不生圓教不可思議
天然不生 觀智不生境智 文中身子淨名 三乘通教無言菩薩
別教一一句苦集不生 有性苦集增長是故法性 求生不可得乃至不生
不生不可得當分即是 無生是故不可說不下四句一一
作下結成二空前者向來 乃至心行金光 引證第三不可思
智光不可思議不可思議智行不可 思議不可思議今文 具德智行
而言 境智一一不思議 境智互相
一一句今文明智 權實不思議權實如是得失
不思議三藏教 何以 初三藏教凡夫三教
應有有性凡夫凡夫自行三教自行 二教 名為展轉
乃至圓教得失別教 成性諸佛菩薩利物 不同己見成性 初心迴向
言教教證圓教教證皆是別教 權證實意使別教
是故借用教證二道 應須先知一者 登地何者地前登地
二者 始終何者真如 十度十地
二邊真如等覺玄門世法功用等覺十二稱為妙覺
如是不可 地方便自證故云 即是證道初地不知
菩薩足下名字觀行 初地不知 展轉別人 方便今文判教優劣次第
次第 二道依教修行 是故今文時時初心 不同不識
初心理即理具 圓行漸次不用諸法如此 教相 何故釋教思念圓教
今文

[0239b07] ○ 來意 不以不周何者止觀 一切
如意珠名為大經三十一猶如醫方治病名下無量義無量云何無量義大涅槃無生歸依
解脫燈明無畏彼岸大品引證 一切一切入知止一切 前引實體止觀
以為事理以為 故云偏圓次等實體 且如
三藏一門止觀設問 諸比丘一切修行二法所謂止觀一切二法定觀
一切善法二攝乃至散心 在此以此二法辨道何者 斷滅 掃帚除去清水
如火心觀 至多不能乃至 義門大小不同能詮
通義即此論義大乘 何如華嚴大品生起可見 事理
但是即是 因果智行 自行因果
次第次第圓頓止觀以下解釋初文 次第次第次第
開顯不出 權實四者能詮 是故教相不出
權實不同所謂無明 無明以為因緣因緣
十二緣中婆沙不共無明使不共 既有不共無明
不共一切有無唯有無明 獨有不共法華蜈蚣 相應此等不同
不見喜樂 () 十二十二以為三道十二 因緣輪轉相生是故三道輪轉相生大論
第二十二因緣論婆沙十地俱舍 煩惱二業七事可比從業
從事初四是以 應知緣起十二二三 因果就中
明相兩句何故過未 現在可以現在 無明從業生事
生生從事從事 名色乃至從事 受生論證三道
三道煩惱 即是 知名異義
聖道名為展轉互通 名為過患功能十二 三道輪轉 業道煩惱
舉業 十不善業道業道意即業道前行
非道 論文未見十二 便十二因緣不可
論文三道題名業道今文 引用三道意即業者意地 行者身等故知身等所行
業道故業名為業道 起先起先 次第次第
在先起意故云前行 在後故云動身故云 在前故云但是而已
在此中耳五陰 四諦因果亦復如是論文 非道非身道者
二業意業所行名為今文 得名是故三通故云是故
今文二義 論文故云後世煩惱
煩惱後世 正用三業三道 在此牽連第四
諸比丘為何出家十二牽連三世 牽連十二瓔珞展轉不窮
猶如車輪束縛釋名三世結成界外十二因緣 界外有相界內
中道相應界外見思 使名為相應名為相應自此邪見
界外同體方便 五塵界外如此見思 無明名為相應今文
顛倒即是無明顛倒相應 無明意生身意生身 楞伽大慧意生佛言譬如
無礙名為意生 譬如通名 十萬由旬所見念念相續至於
三昧本願 二義 意生山門作意名為意生
作意是故次第 別名無常意生三昧 成身正受地心不動
自性成身地中入佛 自性種類俱生作意 證法
通教 在前三教釋義 自性初文 入空
種類俱生證法即是佛種 未必自證接入 已去接入十行證法 並非證道意生
三昧樂意 二乘二乘楞伽經 意生二乘
證道是故 故知經意。經文 開合唯有 開成三昧正受三藏二乘
別教十行二乘 別教十住通教入空 下文多種人生方便
圓教六根攝入意生身 可解無明 攝入故且不論 在教
下生三道 同異結成料簡 菩薩別教十住塵沙
釋疑疑云界外 無明不由塵沙何須 方便
方能進修中觀相應塵沙無明故云故知假觀塵沙生身
塵沙故云塵沙 無明別論 始終中觀別圓
中正 種類名義無明故云 塵沙界內何須
界外中觀無明故云三道 故云初地故知意生 權位六根二十 智者三藏一世
四果菩薩七佛通教四果入空 菩薩菩薩五佛別教
二三三十四佛圓教 五品六根四十四佛三佛 在後無人滿如此
三觀 三觀通有十智 別教圓教二乘
入空菩薩別教十住菩薩乃至 空觀三藏菩薩通教 菩薩別教菩薩假觀
別教初地已去中觀次第三觀 圓教即為一心三觀 圓教六根
空觀假觀 中觀三教開權 復次一期佛教 三觀是故止觀一切智
一切行者不出四教 二行毘婆舍那引證大經二十七 毘婆舍那煩惱何故復修
以定是故 其實定慧方名 四教相望以前自行
亦復如是三觀四教 明智空行別教圓教假觀
緣於俗諦恒沙三昧俗事 眾生神通利生中觀 大品中善
今文十二因緣佛性三佛 大經二十五無明中間即是 中道如是中道能破一切生死
三道三佛第九十二 中說復次廣明 自有可見
四念入空行法四意止 念處仁王經四意止四境名為 三十七品中說四諦
有為苦集有為有漏道諦有為 無漏有為十六行論文 廣明出行四行無常苦空
無我緣生念念生滅無常無常 相異不可得我我所 無我因緣生有漏
和合苦果名為 苦果名為四緣生苦 名為四行
一切苦名為 名為一切第一名為超過 生死名為四行
涅槃名為顛倒名為聖人行處名為名為經論不淨
舊名 大意可見婆沙無常空無何故
無常有餘 復次即是復次 無常三諦空無一切法三諦
下行有料四弘行法十八不共法助道中說 九法九法無異想無不
無不精進慧解脫 知見應觀三三昧三解脫 六度助道中說乃至
行法在地法界次第 中略出名自性 一心止觀止觀同類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三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三

毘陵沙門湛然

[0242a14] ◎第二一切一世出世 出世現法樂出生 三昧功德利益眾生第三
欲界一切功德二乘 菩提第四一切四禪善人四無量 一切行禪十三 (云云)
百八 楞嚴居首大品大論廣解十八空 第五
在後五百陀羅尼聞持為首大品大論一切來意 出自聖心聖心本寂
根緣階級同異 是故次方 諸位無故真俗
不二楞伽第四佛語 復次今文故云寂滅 下文十地初地
第九亦復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三第六無所有 經文。經文。
上下 明藏智行四教方等部三藏楞伽
界外法門是故世尊楞伽 神通力無量寶山一一
羅剎眾會十方國土 淨名尚未般若十方 釋提桓因善現
方等論法 三藏即如羅剎 佛說幻化通教
善根離心意識如來藏別圓 可知 正說正宗大慧問曰
眾生自心佛言 下文雖說眾生自心 稱之為妙覺
種種佛菩薩聲聞不定無性開權同法敗種五法三自性八識無我
一言大乘 大乘故云 以下和會有無 不能愚夫偏執是故
初三 七賢七聖七賢七方便七聖 信行法行信解見得身證時解脫不時解脫
二十七賢聖開初信行 無相初果第二第二 第三第三
十一不行轉世信解見得身證學人十八 退不退慧解脫
俱舍世尊學人十八 三果法行信解見得家家不行上流無學退
不動不退慧解脫俱解脫二十七名為 福田身證無漏三學 聖者擇滅涅槃聖者滅定有漏
悉知本論 四十長者福田俱舍二門應有不論
三乘如下通教之中 十地 楞伽初地菩薩千萬 善根法雲地大蓮
今文正用瓔珞諸位不得三十 施設接物 本意初地中道實相地前
不得得意無明是故 第二假觀一者失意 二者初地是故
開示悟入因位等覺 十地開合四句十四般若仁王修行
十四般若何故 十四般若 料簡
楞伽大乘 止觀以前 大乘經雖說 無意
外人中論 因果因果 外人世間出世四果無何
何等因果 證入灼然 生滅不下三藏 尚無三教因果
外道外道一往 大乘唯有三藏 因果無後因果能破
因果全無諸位故知 外人家用 稱之為不同外道
一一料簡 道者明理
前後淺深是故 三道語者直言名為
直言一言即是 中論 百論斯文
通用一家 廣雅故去 故去無邊大小 大乘經
法華前來二諦釋義是故不可偏執有無有無菩薩
二諦中論 四句三句對於三觀 使三觀諸位 云何不以對位
能破而立因緣但是 不對對於三藏教 一往本意 是故正在三教三觀
三觀四教三藏 之中三道菩薩 故云須陀洹菩薩無生 菩薩不同
第六略舉一邊 二乘二乘 方便方便具有二義 方便
方便下文九地 無明 中根二義菩薩
第十佛地菩薩位故云 至此一品無明 相如八相故云 界內三道至此界外三道假名
界外三道界內三道中道同異 婆沙 通途
名為是故中邪偏圓 明心世間僧佉一切 迦毘羅第十
僧佉鵂鶹 十萬無勝九十五 九十六道經
一一釋出相貌道中一道佛道大論二十五九十六道中 今文九十五邪道
十五修多羅阿毘曇 九十三正智華嚴九十六悉皆云何
嚴斥百論聲聞道者 二十五九十六並不 諸法實相四十一九十六
意生小乘五十三五十 七十三華嚴五行 黃帝女星五行白虎通
木者 尊者 萬物木者觸動萬物
變化萬物 萬物是故五行 甲頭一甲五行一行六甲六十
之中三十六白虎通 十干十二 萬物
萬物 十二
及時
一切乃至度數 律曆陰陽太玄經大功 萬物無形不可
之謂陰陽不測之謂歲月乃至五行八卦莫不陰陽 陰陽世間不可八卦
乾坤 陰陽 三十五經
孔子周道陵遲自衛以定 五經禮記經解溫柔敦厚 疏通廣博
精微恭儉謙敬禮教 春秋禮樂尚書春秋 周禮儀禮禮記
左傳故云九經百家諸子 國史一切 子集古今賢良 知世同異知悉
云何出世不同初文 第一華嚴 祕密 料簡觀心因緣如來
四教觀心 觀心因緣法華 但是涅槃皆知
四句大經五時 華嚴便華嚴三藏
般若般若 般若一會一時 是故從容
般若判教不用 對方般若 明法涅槃止觀
捃拾教涅槃四教皆知 本意三教以為蘇息 以為究竟是故
方等亦作四句 涅槃方等大小相對一時 相離不同涅槃
方等亦即中論四句四教 中文五時經部 修行 微塵經卷八教大意
初小大小不定不定 不定因緣因緣即是佛性一者現在
圓成不定 緣生法因緣中觀見佛 止觀世界第一義 理即二者宿現在
生滅數數緣生見佛 因緣因緣見佛故云殺人 中道一意
但是利根五品 但是宿無明 復次用心
文具即是能化 眾生心一切法二者 眾生即是能所相成
不可六法互相 思議說理乃至因果 何須一一
一一偏圓一一 實況 六法互相前後次第
今文次第可解 一切如理 智行而已諸法
猶如六度各自 一一宛轉無非法界方名具足 相待 一切理論
般若不出 解脫無缺 無行理性十界凡聖 心塵大千經卷
一切 一切但是乃至 如是初一一切三惑貪心
具足現行 智行 一一一切一空
空空一智 不二煩惱般若體 能破對於般若
所有 般若十界智者
權實二智 一切六度法界一切法身正體起行
菩提 即行解脫般若 登位滿
修行教本 一切眾生 差別諸位證得
一切一切是故 一切法界乃至六即 滿
一切 不出 教攝一切阿字門
一佛乘分別 一切法文字實相一切一切
滿 一切 一切上相
教法相生一向乃至教體法界 可見偏圓一一故此六法 寂照不思議中一止觀止觀
即是理性止觀乃至止觀 不二六法即是前來次第 不思議偏圓來意 前來
一一攝一切法一一互相故云無法來意一一法應大小乃至
思議大小即是初二不共 二門滿大小 故知圓頓一向不共
不共不共權實 權實小半 一向大滿有權圓頓二種一向
二種一向思議不思議 可解故此 滿大小偏圓權實
在於至理 即是自行 法顯云何
即是乃至 說不出 所以方便
大小大中簡擇乃至權實 如是是故方便種種不同三藏教一向 方便三藏教名為
便體外體內方便 淨名報恩方便品華嚴經 壽量品法華壽量品
小乘觀法釋論 初二
而已有分 極微若一 皆可如何和合
不可不盡若一 皆是若是不滅佛法 若一剎那不可
如何剎那剎那生前如何剎那故知剎那 生滅非常論文三藏
故云 色心無常無我不須 不盡無明過去 一念無明中陰
之一無明父母一念無明 色身依報無明同感 是故依正莫不無明無明 因緣使因緣
無常如何不盡觀心 過去剎那剎那剎那對外 因緣是故念念無常如是
色心無常推心本來非有 見法真如常住不定教相若 無常無常見佛即此
幻化幻化亦復如是 乃是究竟三道界內無明 名下得名在外
極微一剎那不盡無常 外道 功能乃至圓教四門
佛法甘露見著失理 生計生計內心名為我人為生大論
乃至涅槃生計涅槃 敵對破見功能有人 破見第十破見不同
十法世人 觀法故知觀法
大人能詮 引證共乘譬如可知 如下
小乘中有名為何妨 中有名為法體 三藏
總攬五陰假名眾生假名 法實入空大乘下次明體 眾生不可得是故
鏡像使鏡像 婆沙四十二 譬喻不實毘曇
有法何者色入眼識 云何若干生色 色入非一生色色入
生水所生 其實 眼識其實 緣起別有四大
所見一切不實不實 婆沙譬喻 所見不實所見
婆沙毘曇不受 一方十二 耆闍崛山諸比丘王舍城道中
大方尼師壇上告 比丘比丘心得自在 成實何以地水火風美色人見為人不淨觀
不淨人心人見 不同 中有 [*]
云端 [*] 至極 無常無我觀空 [*] 。 [*]
本不生不滅是故 無生不滅無生不滅 (云云) 。乃至 十八空第五
[*] 有空 十八空義通三教 ( ) 。復次隨情文中
以此大小 佛性故知三藏一向 大乘大空何者三藏
由於隨事大乘 由於理即 空中不空名為
幻化通通所以 幻師幻化 幻師觀空
可見若爾色心得無即是云何相應得無 無明得佛 佛性真諦理即無明
見佛即是無明見性世人 見性見性 世人何曾佛性 四門
大小 門生並用故知一向大乘無常 三教即是三教幻化
不同第十破見 大乘三教十二 幻化不下老莊
小乘能破大乘 是故佛法 名相正理道德逍遙 佛法解脫豈可
() 逍遙調逸豫至理 不適不通 逍遙然而
巨細逍遙不知 何為煩惱天下故知 齊人報以是非金輪何如
光明相何如 無量不可 佛法南山 邪說邪正
老君世尊順化 誕生老聃 白首釋迦歸寂 耀
能仁東夏神州 小臣不在文王 牟尼位居太子身證
昭王盛年閻浮教主李氏 假令五百 法王一生示現微塵八十年間
開演恒沙其事 辨正道心二教牟子 不肖
彼此是非懸殊 門生小賢三藏 莊老鄙見
對日大品 螢火菩薩日光老莊 過分毫相秋毫
不大不用借用大小 故云自言迦葉 大神內心已知佛力
憍慢瞿曇不如如此迦葉緣起

[0247b22] ○滿大經菩提流支判教 約法
是故大小一期可通 一往十二 滿通義分別大小
十一十二判教 涅槃滿可通法華 乃至華嚴如何
般若滿二乘不可三藏 滿小人 方等滿般若法華
涅槃華嚴滿鹿苑不滿故知 滿兼有不同

[0247c07] ○ 偏圓 初文釋名通途
不同是故以此辨別譬如 十五 西方黑白增減
晦暗月初 十五十五日日 相望滿月說文
名望 名為滿 弦月初八下弦二十二前月大小 致使
一日 故云十四 月初娥眉滿說文 月初月末
故知二義不等小半 大經引證迦葉 常住名為以下

[0247c28] ○四明釋名三觀三智 中道二觀利他
故云通有 初心萬法 具足滿後方同異
異義互相 大小滿亦復如是三教 料簡廣解四句料簡乃至
下文權實 初四二教 別教第三
而已必經恒沙劫數故知 方便方便兼具二義 地前方便方便復次 教行證四法分別教證
四法使四法有權 四法別教權證圓教四法 此等二乘
二諦教行二種可知入室 解脫法身般若 三德故云六即可見
教行證四法四法 三法對證三法 權實三法 二教四法權教
因位成因有成 無實行人是故何以 釋出無意身故行證 假使三十四滅盡
果相入滅法華 因位二乘三祇別教有無 初地會入不同
初地後果 妙覺初地尚無何況妙覺初地 真因是故
故云無人初地 正文不須教證 可通名為 無明證道權實不同
四念處別教 證道 故知因人不到二義一者 十二妙覺第二
二者初地妙覺是故 云何後果復次開會 不知三不知
法華名為 所行昔日所行 昔日 故云
即是故云 菩薩道 故云
其所故云 之前
是故有別別理別理義通 不論涅槃
二乘開權不得何故大經 法華前情大經 法華故云
一者法華彈斥正當別理 二者法華接引 交際是故二義復次
不定四句八教 四法是故 不定不明祕密不必 三教進入菩薩故云
所以 發言五味殺人 法華第五法華不定
法華五味文中機緣 不定約法眾生 教行證 五味
小乘 佛世未有教行 亦復如是 華嚴不定總得
凡夫道理華嚴名為 華嚴四法五味 觀行相似 醍醐相似故云相似復發
故云不定次第 名為不定 相似
名為三教三教教行證 名為三家不定 名為內外名為至聖
名為賢聖方便 通途不定不定殺人先例真諦
無漏 得名自發 故云有漏自發三惑故云 死因中說是故
中道不定 殺人初發心 無漏無漏自發無明 殺人不見之謂復次止觀
料簡同異四教 以此 故知 二義是故
三教名為不同 三教故云漸漸 漸漸下文釋義四句 法華文中
賢聖四句料簡漸漸料簡開通不可三教 不可三教因位
漸漸何者 豈可 開通大小
滿偏圓是故大小權實 大小滿分別通途 大大三教因人 二乘大小三教
圓教因位 三藏菩薩 三藏佛果大小既然滿是故不同
權實開通三分 三藏小小 因人大大三教佛果大小
三教因人滿可解開通 可知觀心諸佛 大師觀心
不違法相不信引證 四教當分第六未見 文中菩薩不斷 二十二文具第九
善男子新生 便雪山 二十七雪山名曰忍辱
醍醐第八雪山 肥膩醍醐醍醐無有 水草因緣諸眾生
無明業因緣故二相無明變為 雪山名曰肥膩 醍醐眾生薄福不見佛性
煩惱不見佛性醍醐 文修八正道即為 正當今文煩惱 語意明鑒次第
二十七師子吼 眾生六道差別云何而言佛性佛言譬如有人乃至醍醐
有毒乃至醍醐名字 醍醐殺人 佛性五道受別而是
佛性不變五道五味 約法大經五道 宿不斷五道中毒不定
聞法相違 初八方等地獄
以此前後文應作料簡 不無分別開通 可知

[0249c17] ○權實釋名 諸佛體內方便權謀不思議 權謀
權謀 法華權實即是體內 用法釋名
權實眾生 成熟開權
權實興廢五味五味法華 是故
展轉興廢故知 但是料簡四教 權實理實
教權有權 名為權實 何不
名為 不可權實互相 混雜判教
何以以此權實不可權實 權實不得開權
以下不異開權向來雙非一者雙非 二者雙非理實皆是 故知理即
異義雙非之外 有別無能別理 雙非
別理所以權教實教有權 權實 一實 一實是故雙非不異一實
文字實相權實不當 權實雙非不異雙非 無二不合
止觀 非但總結開權 無權不當雙非是故
文約蓮華 便
可見稍異 約法權教 展轉 二義在前
絕後失常楞伽 開權法華若爾何故前後二乘以外故第一切愚夫
二乘三藏二觀 得人無我外道豈非通教真如 豈非別教如來禪
佛地豈非圓教故知猶存 一乘 道者如來外道二乘梵天所得
法華邪見五逆調達畜生 敗種二乘記作實施 料簡接入
總有五文 何故 四問接入
接人不必是故有權不同四教第二
別教 第三文具圓接通道中權教 實教
是故內外 第四地方九地第五
初地不定 在地進入初地 十地九十
圓教初地 四問第二第二
次第第一空中即是即是破見第四 第八地方何故第八
內中 觀空不空若爾二根 云何二根
二根真空是故說教聞已第五不語不定二者初地
初地名為猶如 圓教始終三藏 菩薩第三菩薩
二乘法華不論法華 約法何故前後非一
法華例行教門 是故菩薩與會 前後文處處思議 不思議次第何須
問言 問答初文可見問答文中
不知相違三藏教不知涅槃勝鬘相違明文三藏
方便通教 第二 大經
大經 以為後方 後方 大經三十二不信
差別所有禁戒 具足所有多聞具足第三善男子應當修習佛法
三寶無有無常 三修相者清淨 三歸所有禁戒具足 聲聞緣覺菩提
所立據此合為 不知自力無諸佛菩薩願力 不得方等般若
法華天眼 不知羅漢 法華引證自力不知他力方知 自力不知菩薩
聲聞次經經意不知 云何知己所以大經 聲聞真諦常住 不變小乘歸戒具足
常住豈能具足菩提法華 佛眼授記所得 生滅淨名敗種佛滅 生滅常住南嶽
二乘故知 不得所以知者 真諦須菩提色身 石室見小乘法去來
無生無生常住小乘真諦 常住律儀歸戒 得無律儀名為具足
何況律儀華嚴引證真諦 得名常住常住二乘常住何必不下結成
聲聞不知 禁戒禁戒在於 舉例名下
三藏不違 涅槃經 須知勝鬘下次
勝鬘經經意 勝鬘經初文 久遠故云根本莫不結緣十六
四諦真常古昔 久遠即是問答今日聲聞禁戒
久遠 未曾大乘 禁戒實施 久遠
畏怖生死舍利弗布施 大論十二舍利弗六十菩薩行 婆羅門舍利弗有所
婆羅門不須財物 實行便 一眼婆羅門語言
舍利弗弊惡 不如 生死退後輪生死不到
彼岸王子本業瓔珞卷云第六 菩薩止觀現前佛菩薩善知識 第七不退無我畢竟不生
一劫乃至退菩提心 萬人退天子王子舍利弗惡知識退凡夫乃至 邪見五逆罪涅槃
退轉菩薩二十六師子吼白佛佛性 何故退佛言譬如他方 七寶糧食便
退至於珍寶退 退轉退菩薩不退 不退菩薩退無常
如下大地發菩提心 小乘小乘 萌芽菩提成就小乘
羯磨不成所謂久遠 小乘不成不成 不成時機未熟小名汝等 所行菩薩道方名大人故知
無心寶渚化城不成豈能 安隱不信常住聲聞禁戒 具足發大心 受者
大化有無 四念不違 久遠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三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6 No. 1912 止觀輔行傳弘決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