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The Great Calming and Contemplation (Mohe Zhi Guan) 摩訶止觀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摩訶止觀卷第四 ()
天台智者大師

門人灌頂

[0035c06] ◎第六方便方便善巧善巧修行 少善根無量解發菩薩 大論聲聞辟支
即此方便眾緣和合 和合成因和合取果大品經如來 不從一緣無量功德
方便漸次 四種方便方便遠近阿毘曇 四善根方便可意 圓教假名五品觀行等位
遠方便六根清淨相似方便五品之前假名遠近二十五 遠方便境界方便
具足觀行方便遠方便略為五欲五蓋調五事五行五法
勝法所以 嗜欲嗜欲 調試五事 調五法所在譬如
便 安得外緣云何 調不成器物不專
相續辦理止觀亦復如是有待好處 外緣棄絕五蓋調適 五法世間
不合何況出世 二十五調 為止遠方便 三科大論一種禪師
持戒清淨衣食具足閑居諸緣善知識 四緣具足開導良師五法
入道如次

[0036a13] ○持戒清淨戒名二明持戒三明犯戒四明 出處甚多釋論所謂
穿無著自在具足十通性戒根本大論性戒尸羅口四
不飲酒淨命意地十善 不出世世常有不出 凡夫外道邪見
十二名為 無漏無漏 十善既有
五戒二百五根本 自言善來比丘自然具足戒摩訶迦葉因緣具足戒
見諦具足戒波闍波提比丘尼八敬法具足戒達磨比丘尼 信受具足戒沙彌論義受具 耶舍比丘善來具足戒
陀羅楞伽三歸具足戒邊地 第五律師具足戒中國白四羯磨 具足戒根本禪觀
四諦性戒 不受即是不受即是 受戒獲罪不受
無罪 大論償命 猶在故知性戒
法云性罪罪障優婆塞何況大戒性戒清淨 根本解脫因此性戒有無
小乘無作戒即是第三 中法色心第三無盡 無盡律儀戒可解
作者有人入定 定時有人退 作者
故此戒名性戒故經云因此 苦智即此

[0036b23] ○二明 一切即是性戒 四重清淨守護明珠
佛法沙門釋子比丘故稱即是 無有破損
穿 穿不能名為穿持律破戒
欲念 女人言語調男女淨戒十住
其事女人洗拭按摩染心 持戒後世 樂天自恣不淨
此等道者隨順能破見惑 即是成聖思惟 以此真諦持戒
自在菩薩世間 自在俗諦持戒 即是首楞嚴起滅 威儀十法界利眾生威儀起動
任運前來戒律 具足中道不備 具足中道第一義諦中道
諸法故經云式叉式叉大乘戒 涅槃 經論戒相不出
戒名律儀戒根本乃至 穿纖毫清淨律儀戒凡夫散心能持 心心
三業入定 任運定身柔軟凡夫 定則能持初果見諦
聖人所持非凡能持無著 所持初果所持自在 菩薩利他二乘所持
具足根性所持六度通教 菩薩所能凡夫二乘 高下不同理觀觀心論持戒
十戒十戒但是因緣所生二戒即是 因緣生空觀持戒
因緣即是假觀持戒因緣 生法即是中觀持戒觀心因緣 生法一念緣起能破
乃至相違名為 善順防止惡心根本乃至 善順成就得無毀損故稱善心
防止惡心即是 即是行善行善即是即是 因緣所生善惡
所生金剛般若見法 相者名著我人眾生非法相者我人眾生不見法相不見非法
筏喻何況非法故知 非法空寂持戒 善惡假實善惡假名
我人眾生見善實法 我人眾生非法相者見善 假名我人眾生 見善實法我人眾生
何以起見乃至非有 起見名著我人眾生如是 非法即是由此 防止有無六十二見
思惟純熟一切色聲 無著防止思惑善順真諦因緣二種 即是知心非心非法
非心非法方便無所有中立 立法拔出心數法利眾生 分別無量心法有名虛空 不生愛著不拘名為自在如此
假觀防止無知善順 即是假觀因緣生 心性畢竟寂滅非空
世間非空出世間賢聖非凡二邊寂靜名為心性如是觀名為在此首楞嚴
本寂不動二諦威儀如是 無不具足如是觀防止二邊無明 善順中道一實 戒名
大乘第一義青黃戒名 名為善順即行如此如是中道
正體上品清淨究竟持戒十住廣說 我我所遠離戲論一切無所有 尸羅淨名罪性不在不在
不在中間 即此復次 持戒即是所以者何防止
如是三觀三惑如此 法界在身 (云云) 。毘尼 觀心名為
見思假觀塵沙 中觀無明如此 法界不止七支淨名除滅 即此波羅提木叉
解脫觀心三諦 不解三諦三惑如此 法界解脫三途出生
觀心三觀 三諦即是知名 觀法相續現前不生妄念
如此法界八十 律者輕重分別觀心 分別見思麁惡界內無知塵沙
客塵根本微細菩提 心中三觀三惑 名為纖毫
三品上品中品 得人下品修羅犯上退 退退修羅三惡道惡道三品
輕者餓鬼道畜生道重者 中品多種四天下 上品多種三界諸天
三品 三品下品聲聞中品緣覺上品 通教菩薩退三品下品
三藏菩薩中品通教菩薩上品 別教菩薩三品下品別教 中品圓教菩薩上品
淨戒下品五品六根清淨 觀心中道觀心 即是法界摩訶衍攝一切法可以
不復三品上品三品三道 得分一道 接通別圓三品
(云云) 。 分別得失輕重法界豈止 覆障觀心宛然可見恭謹 雜念猶如
愛見便破壞觀心持戒理觀分明妄念不動堅固不動任運淨名如是
正意在此三明 戒相毀滅淨戒不出倒見 怨家羅剎大經譬如有人 大海爾時中有羅剎
乃至微塵悉皆行人 發心生死大海愛見羅剎 羅剎安隱入涅槃
欲樂稱為涅槃 獼猴安樂安樂涅槃 行人四重
愛心不可何者 生死大海尸羅不淨三途 智慧不得思惟怖畏
愛心 快意 行人禁戒豈可果報
地獄苦惱目下羞恥如此損毀大事是故愛情愛心方便
吉羅 微塵吉羅小開放逸微塵 愛心律儀 五欲生死
造業不息譏嫌不信虛空等不信 具足佛法不信畢竟清淨中道可解 (云云)
羅剎 除斷一心精進猛利 罪過
不生一心精進 修得師友念著過患在世比丘四禪四果臨終 中陰謗佛羅漢不生
人命今生何處佛言 持戒有漏不可在世 末代深重虛空藏
惡見第三波羅夷云何惡見 得空解發智慧無生 能破諸法眾生因果
出世因果法華食人 正見威儀淨命平等無分別 何者有罪何者有分分別
即非貪欲 即是菩提妄語 惡師入心 猖狂顛倒不為
行善有所由是 去者思惟 如此未能一切法空男女
即便方便乃至 吉羅諸法空寂用事紛紜 微塵空心無礙
戒律知見 怖畏何以四重 何不空見父母
不為無礙 夫人不謂夫人 國王 不空身命己身
不能 輕忽佛教而言四重五逆 不能不見何況 律儀戒
堅執己見善心不信虛空 即是佛法畢竟清淨 空心怖畏見長
不能得人涅槃何況大般涅槃大聖空法有著 諸法疑心能破煩惱須彌山起見不可
無行貪欲即是 何不無行貪著無礙 得空 (云云) 。 羅剎禁戒大意如此
(云云) 。復次 一向十戒不定通論名為有人天等五乘通論防止名為律儀
三品 有漏不動不出三品 無漏動能四句分別一乘
二乘三戒四乘 一乘清淨事理 無瑕觀念相續今生應得得道
善處律儀戒 欲界人天 三品三品
人天彌勒佛華嚴利根得道 上品人天彌勒佛 鈍根得道入空人天彌勒佛方等般若
三乘下品入空人天 彌勒佛三藏得道得人 見佛得道事理
不可二戒 煩惱使諸事羅剎 觀行相續覺意
用心央掘命終 三惡道罪報 空乘三途彌勒佛
三藏得道空乘三途 彌勒佛般若方等得道 三途彌勒佛華嚴鈍根得道三途
華嚴經利根得道是故佛說 即是其事破事 三惡理觀見佛得道大經
名為名為 正是一句三戒戒嚴 纖毫觀心開解故人
受生梵世 說法全無利益值遇 不能開解不覺不知舍衛 不見諸天難處不來
譬如財物 日月人天亦復 善知識化導
果報三途千佛 不得四事 泥犁人天果報神明無得
迴轉沈淪不可度脫行者觀心事理緩急三品三品自知深淺將來 果報善惡自知他人觀心
如來大小華嚴鬼神不思議解脫法門 不思議 得道涅槃亦復如是
四教緩急五味 使分明如是因果 非一云何得道用事
人天三途四明 事理止觀定慧云何 消滅止觀犯事
懺法懺法清淨 止觀犯重佛法死人小乘 懺法大乘懺悔
中說理觀不當人執不苟正觀 見著慚愧低頭自責 止觀重者觀心
犯事重罪 三昧懺法普賢端坐實相 第一勝定四重五逆禪定
無能方等三歸五戒乃至二百五 如是懺悔不還無有觀音 梵行十惡糞穢
故知大乘緣生 重心懺悔重心 不滅止觀不明起重
懺悔除滅何以迷路 迴轉深遠懺悔 四種三昧順流 過失逆流以為對治二十
順流自從 昏迷煩惱人我人我 身見身見妄想顛倒顛倒
流轉生死二者 煩惱惡友扇動邪法隆盛內外善心
善事隨喜四者縱恣 不為五者惡心遍布 惡心相續不斷過失 不畏惡道
無愧撥無因果一闡提 生死昏倒不覺 積集不可稱四重五逆 生死浩然無際懺悔應當
正信因果 決定業種久久敗亡 他人善惡不生疑惑深信
一闡提二者罪人 無恥畜生棄捨白淨第一莊嚴 重罪是故
是故以此無慚 怖畏惡道人命無常 千載綿邈無有資糧苦海
賢聖年事 豈可晏然酸痛譬如 尾牙忽聞斷頭大驚 老病不為急死奢那
湯火五塵不暇 旃陀羅朝朝振鈴一日 五欲一念行者怖畏
懺悔不惜身命決絕所思 以此不畏惡道 發露瑕疵
不良 頭陀大眾發露方等 其餘行法實心佛像改革 不治以此
相續果斷 乃是懺悔作者王法初犯 入道
云何以此 惡事發菩提心安危 一切虛空界利益 遍一切處惡心
補過三業不計晝夜 策勵不休山岳江海 縱恣三業守護正法 隨喜不喜
守護善方便增廣斷絕譬如全城 勝鬘守護正法攝受正法最為 隨喜十方佛 惡友信受十方佛無礙
無礙智大導師 惡友罪性貪欲 皆是寂靜何以 妄念妄念顛倒
顛倒身見身見我見我見 住處十方不可得罪福 罪福遍照於十方
相應譬如日出朝露一時一切 皆是寂靜示寂無明 懺悔涅槃生死
四重五逆不解不識 是非云何懺悔入道苦行 涅槃勤修苦行大涅槃近因
無有即此懺悔 重罪見惑生死 運十 使使
起重煩惱用事下藥 巴豆是故十法 不信身見 苦集非想世人
不識苦集跋陀羅 煩惱 不受外道尚未涅槃
而言真道豈非愛著觀空智慧不知名為無明即是名色
名色即是未來 生死流轉相續寂滅生死乃是無明非道
名為戒取豈非未來三途 涅槃見取 身邊邪見其事可知如此乃是
滅道三藏摩訶衍 如是知世間因果出世 因果大品般若世間相所謂
非道識見苦集 非但無明苦集三藏因果 緣生法四諦因果因緣
無量四諦因果因緣 四諦因果一見一切 大經一念稱量無量
不可思議深信不信 慚愧不見心中三諦 慚愧理觀人天 四果淨天三十十地義天
五品六根清淨四十二例如作意 報名為人自然果報名為二種天人 亦復如是方便名為真理名為
三諦人天是故 慚愧無慚怖畏知見 深重大論諸佛空義 諸見有空諸佛
此間他方此間 此處如是展轉無量無邊果報 熱血故知
無漏不出生死煩惱墮落 怖畏 不畏惡道發露從來諸見 愛著三諦不能決定
見過隱諱發露相續 三諦八正道三惑 破相惡心
菩提心即是三諦虛空 無邊一切度脫 無邊無邊菩提心法界 作善法界空無作惡
師子斷絕即此 三諦道品即是菩薩陀羅尼 道法涅槃如此道品念念相續即是 補過涅槃不動
修道 不能修道有無 修道 諸見道品修道
不動 道品守護正法方便 三諦
猶如父母守護 善事十方佛 厭足惡師 鹹水我慢不實
千萬億名字三諦不來 即是無生即是惡友罪性
本來寂靜不了是非熱病 觀見 足跡亦復東西南北一切罪福
亦復如是一空一切罪性罪性顛倒三諦重心不惜身命第二
事理尸羅清淨三昧 現前止觀開發根本三昧現前 他心智開發無生真諦三昧現前
一切智開發俗諦三昧現前 種智開發三昧現前一切 開發三諦三昧三昧一切
三昧其中出生一切無不 具足名為具足一切 故知持戒清淨懇惻懺悔為止 在此

[0041c06] ○第二衣食具足 醜陋衣食故云如來
阿耨三菩提大事不安道法衣食具足 遮醜寒熱蚊虻身體 雪山大士
人間結草 鹿皮衣受持說淨堪忍 不須溫厚遊人 十二頭陀三衣不少
入山被服齊整三衣中士 國土說淨 辛苦守護自行
檀越少有所得即便知足下士觀行 大經汝等比丘袈裟 大乘法服如法如來衣如來
柔和忍辱寂滅忍生死涅槃 二邊中道不二不異柔和 安心中道名為 寂滅忍二邊遮醜
無明名為 無生覺觀 蚊虻一切法瓦礫
諸相故云罪福遍照 十方微妙淨法三十二莊嚴 具足名為
三衣三觀 三諦三諦見愛寒熱 蚊虻莊嚴三身三觀即是
柔順無生寂滅忍起見 止觀見諦不生思惟不生五根
莊嚴意地智慧莊嚴二觀上衣 可解長衣即是一切助道 三觀三身
諸法可以 深山絕跡遠人 而已松柏精氣
雪山心思坐禪 如是上士阿蘭若頭陀 放牧修道處分七佛
乞食方等般舟法華乞食路徑 分衛近人不遠 便中士不能
不能頭陀乞食外護檀越供養 如法 觀心大經汝等比丘 行乞未曾大乘
法喜禪悅法喜即是平等大慧 一切法無有障礙淨名 煩惱智慧
以是因緣涅槃弟子悉皆 法身智慧乳糜 即真解脫真解脫即是如來
法喜禪悅一切法無不一味一色 無非中道中道一切法即是 深山上士
頭陀乞食行人不能 實相次第三觀調心中道次第名為乞食中道又名中士檀越不能
不能歷法應須 善知識般若分別 中道根鈍名為
不能 即是證得禪定功德 名僧中食是故行者存念大乘



摩訶止觀卷第四 ()

摩訶止觀卷第四 ()

天台智者大師

門人灌頂

[0042b23] ◎第三閑居衣食住處云何觸處三昧必須好處好處深山頭陀抖摟蘭若
伽藍深山艱險 惱亂恣意禪觀念念 最勝頭陀抖摟交往
煩惱蘭若伽藍閑靜 干事閉門靜坐思惟 不可白衣
過來安身入道 必須選擇好處不須 (云云) 。觀心中道
深邃方便絕跡不到 不動遠離二邊稱之為 稱之為大品由旬 聲聞人身遠離不遠
遠離 二乘遠離上品頭陀即是蘭若
聚落安心俗諦分別 無知道種智此次入空居處安靜
假而真諦 三諦止觀山林 隱密 (云云) 。

[0042c18] ○第四諸緣 由來蘭若比丘云何 蘭若
生活人事技能四學一生 經紀
人事俯仰低昂來往 不絕眾人擾攘追尋 要道
能者醫方卜筮彩畫呪術出世
樹林豈不摧折 四學讀誦經論問答勝負 領持記憶言論往復
止觀 (云云) 。觀心生活法如生活
人事三界往來五道業處受生無業有力作者生死 技術聖道不得虛妄
般若般若虛空戲論文字般若如意珠一心 神通學者得無生忍 種種分別皆是瓦礫草木
停住澄清瑠璃 知世間生滅法相種種 一切種智佛眼大道 應從小徑中學

[0043a18] ○第五善知識因緣所謂化導見佛阿難 識得因緣佛言具足因緣
知識外護同行三教 絕域不假外護 外護
見過 損壞調和 行道人外護同行
安樂行未必方等 行法 切磋琢磨同心互相敬重世尊同行三教
般若非道內外方便善巧說法示教利喜人心方便獨行 不宜隨順恒沙
名教觀心知識大品佛菩薩 羅漢善知識六波羅蜜三十七品 法性實際善知識佛菩薩
外護六度道品入道同行 法性實際即是諸佛 教授三義一如威神
即是外護諸佛聖人瓔珞弊垢 利物豈非同行諸佛 菩薩一音開發化導即是
教授三義六度道品三義助道助道正道即是外護 即是同行規矩
三解脫門即是教授法性三義 即是外護境智相應即是同行未見諦法
我法自知無實 教授 十二三次知識
三諦入空時眾 道品同行真諦教授 亦復如是三諦
十六十八事十八四悉檀 知識知識法門善財 可解此等知識華嚴
善知識三昧菩提心使 能化二乘若然 真諦善知識 聲聞知識菩薩亦作天龍引入
羅漢無非知識 羅漢令人化城即非 但是半字知識菩提煩惱
知識別教不得 中道知識圓教 知識三昧菩提心可解 (云云) 。◎第二
五欲色聲香味觸十住毘婆沙六情鹿聚落鹿 樂山池沼穴居
六根六塵凡夫 所能降伏唯有智慧堅心正念降伏六根貪色色有
聚落鹿身著心緣法如
五塵五塵其中有味 行人五欲譬如 不得五欲
魔境前緣攝心是故色欲 所謂長短皓齒 乃至依報珍寶動人
禪門令人 根本由此難陀持戒 羅漢習氣具縛國王 不顧宗廟
欲樂身入 此間上代亡國破家赫赫 褒姒其事眾生 財色不得觀經使使
愛奴不得自在過患不為 如是色欲不生專心 即是嬌媚絲竹
即是 芬芳酷烈男女 即是珍肴
甘甜酥油鮮血即是冷暖 輕重男女身分 過患
師子五欲 如火世世怨賊
劫奪摧折色心 惱亂深知休息事相禪門 (云云) 。上代名僧
難為情香味聲色

[0044a20] ○觀心 五欲色欲滋味無量無常無我不淨苦樂空有第一義皆是 大論無味凡夫
無常 非常無常乃至不如無邊
戲論智慧互相 造業生死如是觀 增長色有
十二無明無明無常生滅不住 念念磨滅無我寂滅涅槃無明 無明若有若無悉皆無常寂滅
涅槃 業業色入解脫三藏 中論不善戲論摩訶
色欲諸見無明無明 諸見亦即金剛般若須陀洹 入流入流色聲香味觸
有色色即是空 無色無業 戲論 不能分別種種
色相云何一切眾生眾生起種 即是種種種種苦集 亦復無量豈可
觀察是故非空恒沙 通達不如 不受分別 有名名字即故稱
二邊大品 無味凡夫二乘 無明有無
有味應有 應有不定不定 不著二邊即是顯色 中道實相釋論二乘
波羅蜜菩薩實相 實相即是實相波羅蜜 彼岸即是中道分別 如是
三諦三昧種智 為止方便在此既然

[0044c06] ○第三五蓋所謂貪欲瞋恚 通稱纏綿心神 名為五欲乃是五根
現在五塵五識五蓋即是五識 意地過去未來五塵 中有不能如是加之
不可大品離欲 離欲五欲 五蓋云何貪欲
追念昔時五欲淨潔 作對可愛髣髴 結使美味液流觸毛 如此麁弊五欲思想
正念方便 未曾亦復推尋求覓 無有 瞋恚追想
三世熱氣忿 相續伺候相中安身 忿如此火燒功德
生長瞋恚睡眠 心神六識 心數法 防衛無識猶如死人
名為滋多 睡眠懈怠不得 退失得勝放逸 功德釋論
所見日日欺誑臨陣白刃 毒蛇 云何安可
睡眠覺觀覺觀諸法貪欲 炎炎不停無住
種種紛紜無趣遊行無益談笑 無悔不成心地 思惟謹慎云何無益 可恥心中
禪定不得開發懺悔自責 禪定而已 非但故而修禪定清淨 大事故云
念著應作應作 即是 非見乃是
我身 底下非道是故 何必
何必 猶豫常在懷抱禪定 五蓋相如法云
行者自省心中 病者貪欲不淨 何以五欲愛著纏綿
不淨涕唾厭惡 智者故知 瞋恚 慈心滅除二世
不喜毒害殘暴禽獸無異生死 不息即世 棄捨一切父母親
不得安樂云何 瞋心安心 精進策勵身心
思惟法相分別選擇善惡 善惡 法喜明淨睡眠因緣
二世 空手而歸善巧 何以不覺
不成 已去相成覺觀 不治終身當作
我身即是具足無上法身財寶煩惱修治無量劫豈可失時 人身難得疑惑
大人 雪山天帝 大論不以 高山雨水不停江海
普超經人人相見 如如平人身子 不敢生死入涅槃
恭敬三世如來未來諸佛云何我法 是非憑信而已佛法法華
聲聞 不信何所不知 (云云) 。優波笈多弟子 (云云) 。
法則染心猶豫狐疑問曰五蓋不同 何者門戶次之
何者柔軟善法剛柔
如是不同不然五蓋 隨行強弱貪欲 餘者譬如四大皆是
未必殺人 強弱禪定 (云云) 。 毘婆沙放逸
何況精進 悉皆 初禪五蓋畢竟
當分何者三毒四分 三分名為三分起名 三毒覺觀三分起名
覺觀即是第四剎那 剎那三毒三毒故知剎那 即是善惡阿毘曇剎那
但是無明無記善惡未成何以 三毒不正三毒不正善惡三毒因之無記
名為善惡異同 第四四分五蓋 分為等分
四分一分萬一煩惱四分 四千苦諦則是四千 集諦則是四千塵勞
道諦則是四千三昧陀羅尼 則是四千波羅蜜四分法相 五蓋理應阿毘曇 欲界地名愛上無瞋
故知五蓋 四分佛地五蓋使
五蓋初禪初禪 使五蓋真諦 空見妄語
無明闇心 有所睡眠種種戲論 無益無疑後方
何所 疑惑不見 須陀洹初果 思惑未盡忘念
無學故知五蓋三果 五蓋即是無學復次俗諦 所以者何取證譬如 便不願
憎厭生死無為空 不肯乃至不識眾生境界
道種智俗諦三昧 現前除法明朗復次 中道所以者何菩薩貪求佛法 無有厭足順道
不喜二乘大樹折枝宿怨 無明長遠設使有分 大論處處說破無明三昧 智慧菩薩三業
有漏 初心智慧 實相相應真如知見五蓋初心
究竟四千波羅蜜具足圓滿 彼岸故地第九一切清淨 非但欲界而已
言語分別階梯凡夫 俗諦二乘中道 菩薩如此 論師凡夫
何以得知 應作法性佛現法 法性菩薩三界 凡俗妙法使
何所 凡夫一念大品 不過不可得
有趣即是 俗諦不可得即是 無能真諦云何有趣 即是中道三諦
易解云何一切法 不過法界一切法 如初諸法不知漸漸 不能便其事初試
即便退還家求覓欲境不知足貿如是 罪過供養
殺生富貴 貧窮惡念既成 生死
受胎世世增長十二因緣輪轉 無際一切法無不欲法界外 一切五蓋初一
悉皆具足因緣生可見云何欲法五塵不可得意根 不可得中間意識不可得內外 內外不可得過去
現在不可得未來 畢竟寂靜即是 所生一切法亦即不可 觀空利鈍
一切一切眾生亦復如是 人道種種種種音聲種種 種種依報各各不同種別
因果無窮何況多人一界 九法一法如是何況百法譬如 能破大功
無量貪欲如來亦復如是菩薩 出生無量法門薪火貪欲之謂貪欲貪欲
生出一切法不斷五欲 如是觀時俗五蓋自然清淨 如此未見實性非空亦復有無非空寂然
假名無趣無非無趣利鈍 五蓋無非一番五蓋 中道一番 五蓋一念二十五有實性
三昧一切法如此法門理即如此名字即 初心觀行即 眼根耳根鼻根
舌根身根五蓋淨意 六根名相即是三惑三諦 分真即究竟即

[0047a24] ○第四調 五事所謂調調調身調息調心調為器五事 不得調
調調 安身 而言調相尼揵
太過懈怠 二世睡眠受苦調 不可心數
功夫不可中一正入散心從容四大 而言調 三事調三事相依不得相離如初
受胎三識遺體 一期託胎 三事增長三十八三事
出生嬰兒三事停住壯年三事衰微 三事名為三事始終不得 調入定時調 調息調心
調調檢校調 使安隱調不成 差異 次第禪門調凡夫三事變為
三法發戒入定 為生惡趣 聖人六度滿足法身能變 禪悅法喜聖人
生死菩提心真常 三法合成聖胎初心 三法不得相離 (云云) 。觀心調五事
法喜禪悅為食真諦所生 定慧入空諸法法華 飢餓羸瘦瘡癬第二俗諦
定慧諸法名為 歷劫修行恒沙佛法二觀調中道禪悅法喜調和無二 (云云)
調空觀無明無明 保住分別 無明中道從容無明 一切善法無生塵勞如來
無明無上佛道 無明變為非道 通達佛道無明無二豈可 無明不住調伏不住
調伏即是理觀調調三事即為 大經六波羅蜜滿足調如此 大品樂說
魔事六度 調相調息 禪悅法喜慧命大品般若
名為 不利調相調心菩提心難得 菩提心得名非難調 三觀調三事微妙善心
菩提心菩提心三藏通教 入空別教 分別法門發菩提心
圓教實相非空 如是名為調 調身通教斷惑六度別教 分別中道不依二邊
調息通教慧命入空別教 中道不依二邊復次 各各調觀止息心 息心方便
真諦第二觀止息心 息心止觀 方便道種智俗諦 (云云) 。中道
息心息心 止觀從容方便中道 行者調三事聖胎即行 未有所屬應當和會方便智
聖胎豈可地獄三途人天

[0048a12] ○第五五法所謂精進 不肯 作法不巧便不專一則
無成如是二十 身心方便一心止觀無由現前
念念相續一心無異 一心點頭 不安飛鳥
五法何況 五法大事方便 方便一心若然 四禪一心一心無異云何四禪
不用瓔珞方便 默然四禪默然分別毘曇五法方便 四禪一心通體
故云覺觀乃至 一心深淺釋論 論文五法
欲界初禪精進欲界難過精進 不能得出還本國界難度 世間常法禮法應供 作惡不敢故而
不須精進欲生般若禪定 精進身心急著佛說 使竭盡不捨精進禪定智慧三事是故
精進初禪分別初禪尊重可貴欲界欺誑可惡初禪上勝欲界因果十二外道
六行外道佛弟子 無漏心正法一心一心專志
一心入定一心復次 生死入涅槃精進有漏 涅槃寂滅 分別生死過患賢聖涅槃
聖所稱歎一心決定怖畏八聖道 方便復次 化眾生成就佛精進眾生 佛法長遠無退悲心徹骨
方便 一心決定度脫不異 復次薩陀波崙般若 身命精進般若
悲泣 何時般若無餘 留難不能賣身不能 魔事佛事一心
不移不復復次說欲 二邊正入中道二邊任運 流入緣法一念法界 中觀方便善巧二邊心水澄清
知世間生滅法相不二清淨 般若二十五一切 便不同方便譬如調細分有無方便
可以二十五外方 便遠方便調心豁然 內外遠近大品內觀 智慧外觀內外外觀
內觀內外不以 外方便不可 是非沈浮得所內外 便不得方便



摩訶止觀卷第四 ()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6 No. 1911 摩訶止觀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