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Huayan Jing Nei Zhang Men Deng Za Kong Mu Zhang 華嚴經內章門等雜孔目章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華嚴經卷第二
終南太一沙門釋智

[0548a14] 淨行品凡聖行法分齊不同

[0548a15] 十力 六波羅蜜 十八不共法 四無畏 賢首品發菩提心 佛性 梵音 第三十住品本分種性
十住 梵行品通觀 乞食 十二頭陀 律儀戒 五濁 發心功德五戒 八戒 四果 六十二見 五蓋 
明法品五停心觀 損益 二種莊嚴 三寶 六和敬 第四十波羅蜜 藏品一乘三乘小乘 無為
三界 四辯 道品 十二部經 第五十迴向 法數 七財 第五迴向悔過除罪 第六迴向八難 九十六種外道 士夫
祕密起行作業同異 第八迴向真如同異差別 第九迴向始終差別理事 第九迴向住地始終分齊 差別 一乘法
第十迴向生成佛德差別

淨行品凡聖行法分齊不同

[0548b18] 凡聖修行三業成就迴向 且如一門佛教破戒破見威儀 教令何以地獄
菩提分解脫分 人天善根教令 究竟畜生餓鬼不疑解脫
人天聲聞緣覺即是 菩薩道聲聞 終教漸教頓教
圓教滿心賢首歎德 供養一乘一法 唯一可行不可何以究竟
如是取捨各別同一何以 差別一門萬行

十力

[0548c05] 十力智力智力解脫 正受智力利鈍智力種種智力 種性智力道智宿命智生死智力
漏盡智力並不名為無邊智能 名為三乘小乘 高下不等小乘所謂終教
頓教不可說一乘不思議 可知

六波羅蜜

[0548c14] 六波羅蜜尸羅羼提 波羅蜜布施運心 人名尸羅清涼
三業清涼 忍辱他人 毘梨耶精進法名精心
名為決定 波羅蜜波羅彼岸
彼岸三乘小乘到彼岸不到彼岸不同三乘 地持論三輪相
六度即是真如終教知法無貪真如頓教不可 一乘六波羅蜜十門如下 世間

十八不共法

[0549a02] 不共身無失口無失念無失無異 無不定心無不欲無減精進 念無減慧無減解說解脫知見
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一切口業隨智慧行一切意業隨智慧行智慧知過去世無礙 未來世無礙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十八不共十八別名 不解十力四無畏大悲 十八不共法攝論四十不共
小乘十八別名小乘不解 一百四十不共法名 小乘文義不同大乘文中差別
若一即如不思議不共

四無畏

[0549a17] 四無畏一切智無畏漏盡無畏三障 無畏無畏無畏三乘小乘深淺不同一乘
無盡如下不思議

賢首品發菩提心

[0549a23] 菩提心菩提梵語果德圓通 菩提大菩提起意發菩提心發心大菩提
名為體性不同 生死 涅槃福利棄捨生死涅槃厭求
名相發心平等生死 本性寂滅涅槃生死無相 如故無相歸正
相背 平等起名 發菩提心諸相
發心無相相應名為菩提真性由來妄想 不覺名為生死妄心由來
菩提實相 發心可真證智起名發心發心 發心所謂十信滿心發心
十解三行發心十行心四方便發心 十迴向發心初地上心究竟 菩提發心所謂佛心分齊三乘
一乘究竟發心離世間品 無盡發心二百十八如下彌勒善知識中說

佛性

[0549b19] 佛性諸佛所謂平等猶如 虛空凡聖名為佛性無限 何故佛性佛性所以
種種法身流轉五道 眾生據此因緣佛性聲聞 佛性聲聞無餘
聲聞作佛佛性如此佛性自性佛性引出 佛性自性佛性即是本性
佛性修得滿足 自性即是本性引出佛性本性 引出本性佛性
問答如來藏本性何故如來藏差別佛性 地位如來藏差別
菩薩差別佛性 聲聞聲聞差別佛性三乘差別
一乘一乘圓教

梵音

[0549c11] 梵音其二教義音聲 佛德音聲教義十住經 音聲
名曰佛德 音聲
同音十住經所謂梵音 三不 清音濁音八不
八音三乘小乘 不同空有小乘 一乘音聲法界不可數
微細何以諸眾生調伏 如是說

第三十住品本分種性

[0549c26] 十信一乘種性 種性習種性種性本性修習種性有性
種性生性佛法何以 種性因緣不對因緣 種性種性不得習種性
何以法性緣起 是故不得種性 廣大在行
因果 二種種性本性種子習種性
廣大瓔珞經六種性習種性種性三道種性聖種 等覺妙覺即是
出體緣起福慧定慧 三乘若一別教決定 普賢願行發心功德

十住

[0550a17] 十住不退 十解一發二持三修四生 五方便具足正心不退
童真九法王子灌頂不動無量方便三昧三乘終教即是一乘小乘
十住

梵行品通觀

[0550a25] 通觀通觀 通觀即是無分別智 離言說相不可說不同
一行三昧其所頓教 方便尋思如實唯識意言 三乘一乘一乘迴向
一乘方便一乘通觀 不同實性無分別相應
即為正義不復 乃至無量劫三論 法性一切一切法智相
得法法性無二一切 本性無明煩惱即如無明真如何以真如無明真如
無明起信論無明一切諸法 摩訶衍眾生真如生滅相隨順真如門一乘
一乘正觀相似 新發意菩薩修行心中成空 如來藏變壞修行
空解脫門如是實有斷滅 第一二者有人 應得第二
有空修行第三 觀行決擇

乞食

[0550b23] 乞食糞掃衣 宿 頭陀
各異頭陀煩惱依依 不同三乘小乘上來 心緣即是相似非真實大乘
進行他人不在迴心 事相知法終教
行相即如其所 一乘 方便一乘即是一乘

十二頭陀

[0550c07] 頭陀煩惱阿蘭若乞食納衣四一節量食漿塚間住露地坐常坐
十一次第乞食十二但三衣頭陀 戒行莊嚴氣力不及不行頭陀 分齊正月十五三月十五八月
十月十五二時頭陀 頭陀邪正相似三乘一乘 依法

律儀戒

[0550c17] 毘尼大藏逆順種類不同 種類不同不同華嚴 俗人
八戒出家人五眾所持 小乘三通道俗三聚戒何以 菩提方便五乘不通五乘菩薩戒
不通五乘出家五眾所持作善 二種
二教見聞三業 隨緣二義
三業 可見有對色意地
不可見無對色意地 非心何以涅槃經 非心別解脫
不可見無對色 現行何以可作故業 終教即如一乘因陀羅微細
小乘無意持戒若爾何故相應心相應心迴向菩提 持戒迴向菩提持戒迴向聲聞
破戒分別無分別相應 多少

五濁

[0551a15] 五濁一者命濁二者眾生濁煩惱濁四者見濁五者劫濁不清 命濁不識尊卑不敬接下眾生
非法諍訟諂誑妄語攝受邪法煩惱濁邪見破滅佛法邪法轉增見濁疾病刀兵
劫濁經論眾生一念如實 不生五濁小乘終教即如一乘

發心功德初五

[0551a26] 五戒殺戒三不邪婬 不妄語不飲酒得分 性戒不飲酒遮戒優婆塞
食肉殺生何以 殺生三乘小乘 人天欲生受持五戒
彩畫女人不生人生天子化生一乘一乘 迴向一乘方便何以
遮戒大論三十五佛語優婆塞 十五一者現世財物二者
四者裸露無恥五者 不敬覆沒智慧所得 不得所得散失
種種事業不成 十一十二十三 不知十四不知十五不敬
沙門十六不敬婆羅門十七不敬伯叔 尊長十八尊敬十九不敬二十 不敬二十一朋黨惡人二十二
賢善二十三破戒二十四無慚 無愧二十五不守六情二十六 二十七憎惡不喜二十八
知識親屬二十九不善 三十棄捨善法三十一智人不信 三十二遠離涅槃三十三
三十四身壞命終惡道三十五 生人為此

八戒

[0551b27] 八戒白衣受日不殺生 三不不妄語不飲酒 不著華香瓔珞塗身香薰
八不伎樂不過中食 不放逸 三乘小乘人天
由是一乘迴向一乘方便

四果

[0551c07] 預流果須陀洹一來果 不還果阿那含阿羅漢果 四果小乘大乘
不通何以地位終教唯一何以 法門四果一乘四果
一乘何以一乘廣大 微細

六十二見

[0551c16] 六十二見不知色陰十二無常無常非常無常無邊 無邊非有無邊如來滅後不如
不如不如 無常不滅
不如 如來十二五陰六十 斷常六十二小乘即是煩惱使
終教即如何以 一乘自體 眾多三乘
即是一乘何以一乘

五蓋

[0552a01] 覆障 貪欲瞋恚睡眠 七覺
破壞能破出世 生死初二現在五蓋去來五蓋
煩惱 菩薩眾生煩惱煩惱煩惱眾生 煩惱云何小乘不得
終教始終自在 不得自在圓教 理事自在具足



[0552a14] 無慚無愧忿 小乘大乘
維摩經五受陰洞達空無 終教即是 何以一切法一乘
自體 自在法界



[0552a23] 無上有餘無餘 不等有所不共 無邊不善世間
世間大智無礙智無礙智 清淨不清 如是所謂方便
隨緣 一切初發心菩薩摩訶薩 二種虛妄
虛妄不斷普賢行 無有乃至相似 三乘不許一乘義門
無勝一切網羅 無盡教義網羅建立 因陀羅

明法品五停心觀

[0552b10] 五觀不淨觀慈心三緣 界分不淨觀 慈心緣起覺觀
安般我見界分方便 小乘大乘大乘二種 觀門煩惱現行小乘觀行
貪欲現行五法 何以大乘臨時 不定
終教一切一乘 圓教一乘即是一乘方便一乘

明法品五乘解行損益分齊

[0552b24] 如來淺深成教 教門同異教門 善惡初機正解十善
十惡即是其事可知同異祕密所以有情眾生 煩惱深厚智巧計量無邊
損益相者且如五乘持戒 人天即為即為 即為乃至一行如此一切
解行成行世間 世間乃至一切解行 成行世間出世間
乃至一切解行是故成行世間是故出世間是故乃至一切解行
成行眾生自身 乃至一切解行名利 是非三界有損
世間乃至利樂有損無分別 有分乃至一乘教義
持戒一門如是損益精進懺悔 是非習誦大解 解行理事所有損益
出世損益出世 世間法即可出世間法不可 損益法道云何
損益別理 其二智者正智
佛出世末代解行善惡兩相 不定佛世末代 上下邪正不定
不及即可不及乃至皆可損益同異 無記皆可即是上來三乘
一乘別教損益無窮何以 一乘各別隨緣不准無盡損益 善惡中有中有不善
中善不善 惡中惡不善 方便善根善惡二義
損益平等善惡損益二門微細甚深何以 有情眾生染淨無窮盡 不知避而不 知者

二種莊嚴

[0553a13] 莊嚴人名莊嚴不同 福德智慧名為 照理一行
人名莊嚴名為莊嚴 名為莊嚴莊嚴律儀 菩提助道三乘小乘
智門有助滿三乘 利眾生二嚴一乘中有 如下離世間品

三寶

[0553a23] 三寶可貴行者 遠離生死得勝菩提可貴佛法僧 一同三寶三寶
住持三寶三寶同一法性真如 三義不同法義和合 相者緣中世間
二身一身二身三身十身問答 教行無盡教義 無漏住持羯磨聲聞菩薩摩訶薩
三寶二種住持所謂 有漏無漏剃頭 袈裟住持法性真如凡聖
一生境界建立住持 在世聲聞緣覺漸教 頓教菩薩五一普賢解行
見聞可知一乘三寶相者如下十門菩薩摩訶薩教化 發菩提心是故佛寶不斷開示
妙法是故法寶不斷具足 威儀教法是故僧寶不斷復次 讚歎一切大願是故佛寶不斷五分
解說十二緣起是故法寶不斷六行 六和敬是故僧寶不斷復次佛種 眾生正覺是故佛寶不斷
不惜身命護持三寶是故法寶不斷大眾無憂是故僧寶不斷去來今正法不違是故
三寶不斷十三一乘教攝何以十三 寶相修行無不顯現即是 住持所以無量
因陀羅微細二乘小乘

六和敬

[0553b27] 六和敬身業口業意業同學見利口業 和敬義通小乘三乘一乘
小乘三乘 終教平等一如一乘三乘方便一乘

第四十波羅蜜

[0553c06] 十波羅蜜十行檀波羅蜜二戒 波羅蜜忍波羅蜜精進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七方便波羅蜜
波羅蜜十智波羅蜜即是十行歡喜 饒益無瞋
精進無盡波羅 寂靜般若證智緣起 善現方便善巧他事
無著自在隨意尊重 自在成就眾生善法三業 利他不虛能行
真實三乘不通 終教即如一乘 方便無量一乘三乘
十數一乘三乘十數化儀一乘有別三昧 分齊

藏品一乘三乘小乘

[0553c25] 小乘三藏二種一者三藏 多羅修妬路素怛纜 毘尼藏二者聲聞藏緣覺
三乘有別小乘三藏苦諦 三乘三藏真實性三乘一者摩德勒伽二者聲聞
菩薩藏三藏修多羅阿毘達磨 四者雜藏五者 一乘教義不同所謂
二戒 八正三藏 根本義通教義云何
三藏三乘小乘分齊 即非一乘 何況一乘

無為

[0554a12] 無為虛空涅槃 五十二緣起六法何故一乘無為 三乘甚深令人
小乘終教圓教 無為空無相寂靜離念不可說 不同相望深淺
無為無為三空乃至十八空 一切法空即是名數不同不可 頓教一門一切有無同一所謂 無相

三界

[0554a23] 三界眾生果報分段分齊 他化天男女 初禪梵天阿迦膩吒
欲染宮殿高大化生名色 空處非想非非想天四心無色 無色界三界凡聖出沒
一者分段三界二者 分段三界餘習變易三界四者不捨 世間變易三界變易不捨世間
何在三界變易等身慈悲在於 世間涅槃經常樂我淨大悲 世間三界三界二十
欲界色界十八廣果天無想天十八無色名數 不同一乘三乘小乘差別
華嚴經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 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天梵身梵輔 眷屬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
光音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無量密果天 無想天善現天善見
色究竟天空處識處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天四天三十二 念經阿鼻獄非想
次第空處據此因緣一類眾生不可說分齊法華經安穩 三界眾生
安穩所以不同眾生界無盡乃至 因陀羅微細不同小乘三界唯一 三界終教三界即如
分別一乘三界所謂無盡無分別

四辯

[0554b27] 無礙辯無礙無礙無礙樂說 知名無礙名義無礙無礙樂說無礙通達
無礙後得智小乘 無礙辯其實大乘 終教即如圓教四十無礙
第九地中四無礙智種差 自相行相 智相無我小乘大乘
菩薩地如來地住持 據實普賢 無盡

道品

[0554c11] 道品小乘道品迴心 六波羅蜜一乘道品無盡道品小乘道品迴心何以
不異小乘道品 大乘道理智小乘 道品為人無我迴心道品法無我
何故菩薩道迴心迴心 小乘小乘菩薩 小乘分別不便道品
初四念處身受心法 方便不生方便 方便方便增長
精進五根 信根精進定根慧根五力 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七覺
精進覺支覺支覺支覺支 覺支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 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歸於
淨信精進智慧品相 分為信根信力精進 正勤精進精進力精進覺支
分為念力覺支正念智慧 四念處慧根慧力覺支正見覺支覺支覺支
正思惟分為正語正業正命三摩提定分如意定根 覺支正定無生智菩提隨順
助道大乘助道不以何以緣起各別 六波羅蜜以為道品六行波羅
六行名為道品迴心 聲聞何以道品終教即如一乘 下文離世間品所以
離世間行法經文 勸進普賢願行廣大無邊道品 歸於

十二部經

[0555a19] 修多羅方名契經祇夜經重頌伽陀不重 和伽羅那受記憂陀那
無問自說尼陀那因緣 譬喻經本事 闍陀伽本生經毘佛略
方等經浮陀達摩未曾 婆提論義五法 音聲
只有四法何故五法 小乘只有四法大乘別理非一隨事
五法小乘苦諦何以無我其事大乘 空義真實性何以入理
因緣終教一切真如若一 無盡無盡十二

第五十迴向

[0555b08] 十迴向救護一切眾生眾生相迴向迴向三等一切迴向一切處 迴向無盡功德迴向隨順平等善根
迴向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無著解脫迴向十法界無量迴向迴向迴向迴向迴向三義
迴向實際迴向無上菩提迴向眾生三義迴向迴向何以實際二義菩薩修行
如法菩薩本性即是 本性道具迴向菩提 二種菩薩所行果德所有人法
果德成果助道果德迴向眾生二義菩薩成就所有 眾生何以眾生不成
即是眾生菩薩成就人法 道具眾生迴向迴向 義通三乘終教即如一乘
一乘方便十數 一乘

第五善法

[0555b29] 雲集法數法數自性 軌則法數 所有理事發起名數
分齊即是五乘分齊維摩經二門 無常無疆無力
可信仁者如此明智聚沫不可 不得久立渴愛
芭蕉無有顛倒 虛妄從業 因緣浮雲須臾
念念不住無我 無壽無人 不實四大身為我我所
如草木瓦作風 穢惡充滿身為虛偽澡浴衣食磨滅身為
毒蛇 怨賊陰界合成仁者 佛身所以者何
法身無量功德智慧 慧解脫解脫知見慈悲喜捨布施 持戒忍辱柔和精進禪定解脫三昧多聞
智慧波羅蜜方便六通 三十七道品止觀十力 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一切不善
一切善法真實從不放逸如是 無量清淨如來身仁者得佛 一切眾生病者阿耨多羅
提心教義人天乃至梵世 約分聲聞方便 初等分齊一切法空唯有
二種一分別名思惟二種建立 一切法陰入一切法 建立人天善根
聲聞緣覺分別法數所有 世間出世間名數分齊毘曇婆沙 正義即是正法法相
從小同分 但是名數小乘 大乘方便五乘之中
聲聞緣覺二乘法數分齊第四大乘 維摩經眾生眾生無有 無壽離生無有
前後法常寂然諸相 緣故無名言語無有 覺觀無形虛空
畢竟法無我我所 無有無相 不在緣故同法諸法
法住實際不動 動搖不依六塵去來不住 無相無生
身心高下法常 不動一切觀行一門 諸法如此如實空
一切法不成何以分齊 說法儀式說法者 何以
計分因緣無分別 聽法無得譬如 幻人說法說法
有利善於知見無所罣礙大悲心 大乘報佛不斷三寶然後說法 不斷三寶維摩經
彌勒當令諸天分別菩提所以者何菩提不可以不可以心得寂滅菩提諸相菩提諸緣
不行菩提憶念菩提諸見 菩提妄想菩提 菩提無貪菩提
菩提法性菩提實際 不二菩提菩提虛空 無為菩提生住滅菩提
心行不會菩提不會不合 菩提煩惱習無處菩提無形 菩提名字菩提取捨
菩提善寂菩提清淨 菩提攀緣無異菩提諸法 平等無比菩提無可喻微妙菩提
諸法何以一切法 分齊終教所有陰入一切法無不真如一切法不成
無住一切法維摩經維摩詰 默然無言文殊師利入不二法門頓教萬法陰入染淨諸法
維摩不二一切法不成所以對法論不待名言根境名實一切皆是實有名言根境
假有無盡圓通教門華嚴經 迴向普賢性起 廣義無盡圓通究竟所有無盡法數
乘數一乘即是一乘同在 印定不在一乘遠方 便安立安立三乘頓教
教相安立依法 頓教名為安立教門名言根境是非安立
根境安立

七財

[0556c14] 七財信施聞慧慚愧資用成佛 三乘一乘一乘 別教無盡經文。道場
寶藏善財資財

第五迴向悔過除罪

[0556c20] 悔過在生久遠三世 經論 佛法外人無法 [*]
佛法四眾佛教 修法 罪重何以恩德
不同 懺除 不定方等行道
理事二觀 現身不得未來 三世
三世何以由此廣大 普賢所以三世 發福大小乘
三世勸請隨喜迴向 互相作主懺法無理所以隨喜
一切三乘懺法其二出離善心不由善心受持對治出離七事
各各發露相續二受制戒四更大眾 同意犯罪五轉
比丘比丘尼男女二根不共 觀察諸法對治 法相觀察自罪七法四諦
法爾所得

第六迴向八難

[0557a21] 善處淨國善人 三自發願宿善根善處 中國三塗長壽天
善人佛世自發離世宿善根 離生天人人法
善法具德即是 道遠方便要路義通三乘小乘 乘方究竟小乘成人空無人天
善緣菩薩成菩提若一普賢 解行別教國土國土正士 平等普賢功德性起功德

九十六種外道

[0557b06] 外道佛法故云外道九十六 一門何以以此共相諸世間非法九十二各別
徒眾眷屬眾數不同非一 異見錯亂佛法九十六外道九十六種外道九十五
一種真佛真佛 地持論迦栴延 比丘同房宿迦栴延看客三昧
比丘三昧比丘三昧定力 不知問曰大德 空三昧九十六異道
小乘三乘方便 還有如此相似附小 三乘無想
若一見聞中有 不得便九十五一種獨一互相一種佛法 方便

士夫

[0557b26] 士夫七大七聖隨信 隨法行信解四見身證 慧解脫俱解脫得度名為信行不從
名為法行鈍根三果隨信所得 信解利根三果隨法行 見到滅盡正受涅槃
身證二種煩惱障解脫 煩惱障慧解脫二障除名俱解脫 大乘三乘相同
論說一者種性地十解二者解行十行十迴向淨心初地四者 五者決定
決定九地畢竟十地 因果究竟畢竟 士夫

起行作業同異

[0557c14] 何以異學 證道文義異文
名曰正在三乘論義決擇 決擇分別顯示決擇決擇決擇 決擇
決擇聖教 一對三乘二乘三乘即為顯示 小乘大乘 何以因緣
方便真實聲聞方便 入佛小機不勝 異學正信
大乘外人入佛 道理何故因明 宗因喻不用結論何故
得了 不須了義二義不同始終
不論名為何以 佛法終教不論 歸真不順
小乘諍論小乘不得 法空不盡原故不滿 言論不盡法理
終教不論法理不假分齊大小乘方便分齊不可對法論決擇
攝論定學中說本論 云何菩薩菩薩 善能無量無數十方世界布施
相續生起菩薩自愛一切眾生 自體一切行道一切財物眾生 關於
運心則是善能復次菩薩自愛 一切眾生自體一切眾生菩薩行 菩薩隨喜得無
善能云何菩薩 樂行布施菩薩不樂行一 不樂樂行菩薩
復次菩薩不樂世間三輪樂行 不著三輪復次著名菩薩樂行菩薩不著
樂行云何菩薩行信施菩薩 諸佛如來信心菩薩自證 不由
不成云何菩薩發行布施 菩薩布施自身菩薩自性 無有嫉妬自身方能
云何菩薩遊戲布施菩薩 菩薩非時隨一云何菩薩大能菩薩娑羅
娑羅名目二義散亂 散亂密語 相違密語離散
離欲三界名為何以離欲菩薩行具縛凡夫千萬 不能互相
大名云何菩薩清淨菩薩 提名二義 拔根棄背生起拔根棄背
密語生起清淨相違密語拔根清淨相符拔根身見身見根本棄背
菩薩身見 云何菩薩菩薩不住 後際究竟後際二義初中
最後究竟後際不住 相違有餘 涅槃究竟無餘涅槃究竟後際聲聞
無餘涅槃無利眾生 菩薩大悲不同聲聞無餘涅槃 六度無有窮盡
相符云何菩薩自在菩薩 不得自在菩薩不得自在 自在凡夫地見修二惑
無道對治便自在入聖 對治菩薩不得自在 云何菩薩無盡菩薩不住
無餘涅槃名為無盡菩薩不同 無盡無利他事是故菩薩 乃至般若如理應知
不了義 不了義如理淨土 現前三戒安居
指示三世常住三乘毘曇非法 怖畏三反五家
生天八不求生樂施 一乘十無盡藏廣說

第八迴向真如

[0558c17] 真如二門一者一乘真如二者三乘真如一乘真如二種別教教門別教圓通理事無盡因陀羅
微細如下第八迴向中說 教門三乘迴向 二者三乘真如二門頓教
漸教頓教維摩經不二法門 教義相想 不及大般若經那伽分說漸教
三門終教教門三世間 終教二種 維摩經不二法門三十二菩薩
不二法門不二法門 不二終始無分別 教義空有二門教門二種
百法明門論無為 法攝人法二空入空得知真如不及 二空二空分別無分別教義
維摩經弟子品迦栴延 不生不滅無常金剛般若經微塵 即非微塵對法論無為
真如無為得知真如無為始終分別無分別教義 真如無分別意言
無分別大乘言教分別教義 教門真如但是空義不同 終教世間所知二種
人天善根聲聞緣覺 真實性中邊分別論世間所知 真實真實性論文世間虛誑
妄語真實菩提遠方便一切法有名 別名思惟得知不同遠方便
二種大乘方便真如自體堅固不可破壞相違 無相可取真如乃至不可
真如可知

第九迴向始終差別理事

[0559a27] 所以觀門第九迴向始終 普賢初發心入道差別不同所謂真如通觀唯識
觀空無相佛性如來藏 無常無我數息觀不淨觀一切處八勝處八解脫一切入
修道施設而言不得 何以不定此等觀法在於三乘 小乘一乘見聞分齊

第九迴向住地始終分齊 微細差別

[0559b09] 十解十地十住何以
十地十地十住何以 微細十地微細十住 微細如此微細普賢
何以十解不成微細 普賢始終 有如差別不同因陀羅

一乘法

[0559b20] 三世一切諸佛說法 ( 通教主義) 。一一生法 (出生立義宗法) 。一一方便
(引證合法方便) 。一一語言 (方言教法) 。一一施設 () 。一一教法
(成教) 。一一說法 ( 他人言說) 。一一法門 (宗法) 。一一 (解行
) 。一一決定 (教義相應決擇) 。一一 (究竟 義宗成說安立) 。

[0559b27] 佛法說法 三世普賢 願行別教一乘離世間品
三乘名字攝論法人法義 不淨究竟差別菩薩境界何等一法
人名信行法行三法 修多羅祇夜十二部經 無義文字
通名眾生有別八不 凡夫淨名聖人究竟一切法真如實際差別
種差別名菩薩境界菩薩 第十一切法復次 菩薩境界法名人名
法名十二部正教十二部 教義阿阿最後 十七有為無為
不淨凡夫淨名須陀洹究竟 出世出世 真如復次究竟一切
一切法無有差別即是法界 一切法不分一切 無分別菩薩

第十迴向生成佛德差別

[0559c25] 分齊不同 實佛報身王宮菩提樹成佛 在其中三乘法身
法性報身成就色究竟化身示現 菩提樹若一 所有功德二種一行
無著離世間品第八三世間佛身眾生身等 王宮菩提樹十迴向
修道十地十地 便示現菩提樹十迴向 三乘一乘
諸位前後所以十迴向 善巧智明善巧十迴向 所以菩提樹神第十迴向 可知

華嚴經卷第二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5 No. 1870 華嚴經內章門等雜孔目章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