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Huayan One Vehicle Classification of the Teachings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第三
沙門法藏

[0492a05] ◎終教地前分段初地 一切煩惱使不分分別 所知障一分正使是故
地上變易金剛如下斷惑 中說地上煩惱云何大悲 地前願智煩惱受生願智
自在同生菩薩 增上二智增上 分段身故變易身故
云何如此未然何者 增上 增上悲智 而言增上增上
增上諸菩薩 悲智念念二輪 增減由此始終
生死悲智增上 增上小乘 地前真如 此類純熟初地
行解純熟同行如何有如 差別起信論地上菩薩種性發心 差別地上變易
不同如下頓教 不可說身分 大般若經那伽分說圓教
變易分段至於十地離垢以至 普見肉眼故知分段 分段因位何故 變易世界性以上身分
微細諸天變易以此不分 生死過患以為 滿第六斷惑分齊小乘
三乘二種 教具三乘 差別由此其三二種 煩惱所知二乘煩惱障中有
名數斷惑初中煩惱 分別俱生總有無明 身見邊見邪見見取十戒
分別邪見見取 六通二種五識起初 俱生用意中邪
有分意識四分六通 末那俱生邊見 不善無記一類相續 第八識剎那剎那無邊
相續緣故第六 五識是故第八識 異熟無記分別俱生三界
欲界上二界煩惱無記 分別欲界四諦十使即為 四十上二界七十
欲界一百一十二俱生 欲界上二界唯有合成 十六分別總有一百二十八 小乘十使不通四諦
二義三乘煩惱功力 漸漸寬廣一切 一切第二斷惑 別有其三具縛見道剎那
三界四諦分別煩惱預流果 離欲見道離欲一來果離欲凡夫欲界修惑九品之中故云離欲入見道
是以離欲 見道九品不還果瑜伽 入見道其三其所 俱生第六俱生九地
九品進修道人其二出離欲界九品一來果 不還果上二界阿羅漢 出離初果
九品阿羅漢果無餘何者欲界九品修惑上二界 九品初一一時故云三界九品一一故云若爾
三界不能緣故對法論出離現觀依止 未至定發出世道三界一切煩惱 二果預流果阿羅漢果
乃至指端末那煩惱 微細非想一時 瑜伽末那相應任運煩惱
一時漸次 何故二乘出離 中有故此超過二乘
方便引起故作末那小乘二乘煩惱障所知障無餘一時
非擇滅其餘一切不斷 不斷俱解脫有所八解脫 不染無知勝解對治瑜伽 解脫所知障解脫聲聞
緣覺等於所知障心得解脫 安立 所知障不同 煩惱
種子菩薩斷惑二障煩惱 不同二乘界分二障 地前現行初地見道一剎那 俱生煩惱障初地已去
自在不斷何以攝化二乘所知障 菩提是故攝論
一切智所知障即由 煩惱障勝行至此佛果 攝論留種是故 金剛所知障行相
菩薩道是故佛地 由此二障修惑佛地對法 諸菩薩十地修道
對治煩惱障菩提 煩惱障所知障羅漢如來 末那俱生行相佛地其二修惑識相地上現行
煩惱障第六 是故御用勝行 猶如毒蛇 菩薩善巧攝論
是故煩惱 自在第七識煩惱 行相還有 觀智所知障
若爾 何故有漏 第六煩惱障有漏 有漏所知障有漏
實有十地末那煩惱實有至於有無不定有時有漏 滅智分齊
在生相同對法論 無性空無分別
維摩經五受陰洞達空無 終教 聲聞煩惱障不能折伏何況
所知障彌勒所問經一切聲 辟支佛不能如實四無量不能 究竟煩惱折伏一切煩惱 經文何故
二乘是故 煩惱障二乘佛地 以下同上二乘斷惑 所知障二乘廣大心
究竟煩惱障三乘 聲聞不同菩薩 二障不分俱生分別正使
地前使初地使地上習氣佛地究竟清淨地前三賢 二乘地中煩惱障自在 不斷所知障是故攝論
十解已去得出淨心十解 聖人二乘仁王經地前得人取證起信論 見法八相以此菩薩
智障唯識真如等觀 煩惱障非但對治 勝行初地所知障 一分煩惱障不復是故二障
不分見修初地正使彌勒 經論問曰聲聞斷見 煩惱然後修道煩惱何故菩薩不同
聲聞答曰菩薩無量諸眾生 利益真如甘露法一切 諸眾生不異我所是故菩薩
修道一切煩惱利益眾生 道中一切末那煩惱 無性攝論染污
末那平等性智現觀證得修道 中轉清淨習氣 正使 見道正斷
不得清淨 是故 習氣不淨一切
煩惱障聲聞辟支佛 智障有點諸菩薩摩訶薩二種習氣地上
摩訶薩故知習氣習氣 正使種子無間習氣何以 微薄無間微薄
論說無間習氣云何地上煩惱使盡二乘智力智障 使斷除小乘利人 欲界上二界
不得一來果菩薩道 智障使地前 中正斷惑
云何虛空本來清淨如是十地論煩惱皆是真如隨緣
不異真如煩惱起信論 一切法即如煩惱是故施設不同應知



[0494b07] 第二聖教 十八二障 攝論地前
煩惱障地上智障十解已去 出世淨心地前得人無我 無我不清人我
十解滅法我執仁王經 習種性生空聖人本業 起信論三惑
攝論僧祇煩惱第二 斷肉煩惱第三僧祇心煩 三惑三心不同攝論
十三僧祇中說之中入心住心 出心二障 地持論二障地前地上
佛地染心 金光明經起事 化身依法根本應身根本法身有人
地前起事第六 地上根本末那賴耶 本心金剛根本賴耶 三障三身煩惱
清淨應身業障清淨化身 清淨法身三無性 三身一切凡夫三相 遠離三身三身何者
一者思惟分別二者 成就如是三相不能解故不能 是故不得三身如是三相
是故諸佛至於三身 應知解故 應斷真如
二義 使地前四行何者 闡提不信使十信 信樂大乘行為淨德輪王
以外十解 我德輪王聲聞十行虛空三昧行為 輪王獨覺大悲
大悲行為常德金輪 所得四行即為佛子 信樂大乘種子即如般若 即如虛空小乘
法身堅固四大乳母四緣地前初地 諸佛佛子和合 解脫聖王
其次第四應知 地上四德 初二三地闡提不信 相同世間大乘光明三昧淨德
因緣生變易外道 相同二乘福德 我德方便生死三七九地 聲聞苦習相同大乘賢護
三昧樂德生死四十 獨覺大悲 滿首楞嚴三昧常德無有生死
四德生死無有 無上依經本業經佛性論 攝論初二二障
智障正使地前習氣地上 十地三地 二障修惑正使已去
何以三地相同世間 出世是故十地三地一切 微薄一切微薄一切
微薄一切無明微薄諸見 除斷一切微薄 一切修道無色所有煩惱
無明習氣微薄遠離諸見初地見道煩惱 種子無明習氣所知障種子
種子同時遠離故云是故 修惑正使種子此地上來 十地相中世間
菩薩仁王經三地 煩惱三界中心煩惱 九地三界煩惱第十
三界中心煩惱三地 上界四空定下地故云 已去二乘無漏出世 世間色心已去
菩薩位色心習氣 十一菩薩位自在 自在三界 心煩果報已去色心
無明本業經還滅三界 習果無遺地色無明 地心無明已滅十地無明滅
三無性論顯見 差別見道分別 不得修道依他性 十三雜集論分別俱生二種
顯見差別何以得知但是 分別我見三緣 邪教思惟
弟子依正正教正思惟樂於無我入見道 有種見者現行
資糧加行是故 見道無我顛倒 任運煩惱
差別如實煩惱 末那煩惱 無相第二相應法
羅漢究竟滅盡見諦煩惱 心法得出世道十六畢竟斷滅 未盡思惟第二無性攝論
得知十四分別 三緣地前三賢十解 除邪如次應知
邪教資糧行相思惟加行位行相 迴心二乘十五俱生七識
現行已去無間 十六六識煩惱末那 已去唯有所知障
世間二乘菩薩位十七十地佛地差別十一 無明十八真俗二智二十二無明深密經
由此二十二愚癡十一安立 云安故知 瑜伽對法唯識攝論上來
阿含 相差何以十地令眾生 十地甚深了知淨信可見
頓教一切煩惱本來不可說 不斷如法體性文殊師利 云何善男子發菩提心文殊
我見何以我見即是菩提圓教一切煩惱不可 體性甚深廣大 一切具足
是故不分使如法 一切是故煩惱一切 普賢一切一切
斷惑分齊上下 十地中斷 十住已去十信
無可本來清淨三乘斷惑若一一切 一切門前三乘
別教方便 以是方便 斷惑第七二乘迴心
一切二乘迴心無餘 小乘中說一切二乘迴心佛性因故如來大悲
外緣不捨根本無明未盡小乘涅槃 究竟是故一切無不迴心大菩提 終教瑜伽顯揚論說 成熟不成熟四句聲聞獨覺
涅槃阿賴耶識轉識俱不成 轉識無餘後生何為 因而不應理 教門小乘所立賴耶行相不從
小乘 涅槃究竟不復 終教根本無明 二乘二法
阿賴耶識由於 所得涅槃究竟化城同喻 便有失因故 迴向時分云何不等
楞伽 三昧安住無漏界無有究竟亦復 不退三昧身乃至不覺譬如
醉人然後得佛無上差別 各別阿耨菩提涅槃
須陀洹亦復不定萬劫 得到阿耨菩提乃至獨覺 得到阿耨菩提 入涅槃心心
入滅萬劫佛教 發菩提心一身第二 入涅槃萬劫發心 一身第三不還欲界入涅槃
萬劫發心一身阿羅漢 入滅萬劫發心獨覺 萬劫便發心發心十信菩薩位方名阿耨菩提
人從入涅槃 十信滿心十住初發心 利鈍未必一向 涅槃中經
萬劫修行滿足堪能發心獨覺 萬劫鈍根 差別上來 法華經滅度弟子
不知不覺菩薩所行所得功德生滅入涅槃作佛 異名生滅涅槃 求佛智慧佛乘
滅度無餘諸如來方便說法終教一切二乘 決定種性不定種性 迴向瑜伽聲聞決擇中說
二乘 文殊般若頓教 以是大法方便 方便二種
一切二乘一乘空無 一切 不復普賢 眼見一切眾生究竟
別教一乘方便迴心 迴心所得法門分齊云何三乘 迴心十信已去順行菩提心大悲
法門次第若一如下舍利弗 因陀羅比丘文殊師利迴心大法境界
當即解行五位 第八佛果相者中有 無常明相差別小乘佛果
無常本性功德佛性論小乘無性佛性修德 教法自性無常
功德無常因緣生有為無漏無間 莊嚴論自性無間相續
終教二義 功德無常亦即真如何以
無明歸真攝論無不 法身無不法身 起信論應知智論薩婆若三世何以過去
虛妄生滅薩婆若實法生滅薩婆若一切智佛地 真如生滅攝論猶如虛空 遍滿一切生住滅變異如來
一切所知變異是故 無間以為亦即真如 不變異常法身隨緣不變 無常何以
功德是故起用 起信論二身 用大眾生心淨法身影
復次本覺分別二種 捨離一者智淨相二者不思議業 乃至廣說由此法身隨緣
是故功德差別不變 功德無不即真隨緣不變二義無障礙是故佛果無常
具足四句四句應知若爾 何故非一 真如智證真如有為無為 非一終教功德二義一緣
現前三無數劫功德不虛 真如自體 隨緣法身不變是非異門
不變隨緣是非一門差別不動 非一可見頓教
唯一實性平等平等不可說 功德差別不可說無常 即是法身
諸佛一法身等如是 圓教佛果佛果 三世間一切法是故具有四句
佛果 四修圓融無礙無邊是故通常四句句義可見
四句 阿含相應無常二義無礙 隨緣三義
乃至無礙 無礙二明相好差別 小乘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實法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化身 金剛般若經對法論 小乘報身
四千終教 何故智論化身 所致三十二相二乘業果亡故
聖道斷惑羅漢 小乘以為以是 便大乘方便相好 方便二乘
因果報身所見此等 即是顯示得出 何故攝論中說三十二相法身 二義二乘
便真實法身難信以此功德 法身信受觀見 功德法身 三十二相無生無性
即是真如法身終教一乘 蓮華世界海微塵數二相 所以無盡
觀佛三昧三乘 相好以為中略 為此大眾淨飯王 生人同人同人
十二諸天八十種好 四千相好實相 摩伽陀國寂滅道場普賢賢首
菩薩分別三十 二相為人二乘 四千但是三乘
實相 廣說即是華嚴一乘 教相即是華嚴
可知第九攝化分齊小乘 娑婆雜穢閻浮提 報佛分齊三乘
法性受用釋迦佛 受用淨土摩醯首羅 化身充滿閻浮提分齊 梵網經對法論
何以二乘釋迦身為 二乘不信界外淨土界內 勝處化身充滿
釋迦佛三界外 西方三十二恒河沙佛土 無勝釋迦佛淨土終教 娑婆
是故 非但大智三千大千世界 恒河沙一世界 恒河沙一世界
恒河沙一世界無量 十方恒河沙一佛世界分齊 終教攝化 須彌山世界
世界非一釋迦 靈鷲山如法常在靈山法華 論主報身菩提一乘 何以法華一乘
說法即為菩提樹華嚴即為蓮華佛境 法華 即為華藏因陀羅別教
釋迦即為受用佛地經釋迦佛二十一種實 報功受用身約同
何以釋迦佛三乘化身別教一乘以為究竟方便 三乘釋迦非但難信
佛果功德佛身 報身方便 一乘法釋迦究竟 法界身是故教攝
釋迦即是法身 即是法身頓教 離念別教一乘釋迦牟尼 三身亦即十身無盡佛境
國土圓融自在不可 法顯第二世界海 蓮華莊嚴世界海具足
因陀羅境界三千 界外世界海一世界世界海三世世界圓滿五世界分世界
世界世界蓮華世界須彌 此等輪王境界無量 世界法界一類須彌樓
數量虛空法界一類 世界乃至一切眾生如是 法界 舍那十身攝化本末圓融
無礙何以隨一世界 三乘不同第十 開合約法境界法身佛地論五種法
大覺清淨法界法身四智 妙智法身本覺本覺攝論無垢無罣礙
法身金光明四智三身 身故合為法身境智相如攝論如如如如獨存名為 終教境智
如來法身非心 四句具德 圓融無礙性起一乘釋迦
或是非法 非法同教一乘小乘深淺 或是頓教
三乘非法 別教一乘開合一佛一實頓教
一生化身小乘生身 受用化身生身自受用身 法身法身佛地論
三自性法身應化法身本業經 終教三身如常 始終二教四佛 三身受用身二身
佛地論三身 明法恒沙功德是故 攝論自性身法身依止 報身福智楞伽經
應化功德三智如如佛 終教無盡離世間 一乘圓教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第三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5 No. 1866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