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sheng Fa Yuan Yi Lin Zhang 大乘法苑義林章

Scroll 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七


三身

[0358c21] 三身分別出體 開合廢立果相分別

[0358c23] 第一佛地經自性受用變化 差別金光明經第二三身一切 一者化身二者應身
如是三身攝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地論自性即是自性身不變 自性身唯識一切法平等實性
無性攝論第九所立自性合集依止名為自性差別功德
本體名為法性無性法性 身故法身即是有為 名為法性無性或是諸法
依止處唯識大功德依止佛地論無畏功德依止 法性三義唯識
聚義名身法性 論說受用即是受用身 種種大法他受用身
受用身自受用身受法他受用身 受用唯識自受用身受用 大法他受用身十地說法
疑網二種受用身 受用身受用身故他受用身 受用身故金光明經應身
受用受用名為應身 現身應身善男子 如來諸菩薩通達真諦
廣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圓光應身自受用身定慧功德 法身佛地論變化即是變化
利益安樂眾生示現種種變化 轉換有名 相違變化
作用變化變化事故金光 化身導引 得名脫略變化 三身

[0359b02] 第二出體一者唯識 如來功德甚深微妙非有 分別戲論非界法門
勝義諦非身世俗諦隨機三身法身空理報身利物變化清辨
二者法身真如十八界唯有三通無漏由此佛身 三法增上八識相應品
自受用身平等性智十地他受用身 淨土成所作智三乘變化 二身法界
五境 或是第六第七相應相應共相 妙觀察智成事前後
同體第七 受用平等變化 五識十五
非有五識成事成事 五識轉生涅槃涅槃 五蘊如來功德
通有無漏乃至廣說說中一者唯識佛地 清淨法界自性身佛地經
真如自性身攝大乘論殊勝轉去 阿賴耶識自性身莊嚴論第八識 二法自性身平等性智
妙觀察智受用身莊嚴平等性智 純淨諸菩薩佛身觀察 集會說法自在二智 受用莊嚴轉識受用身
二智受用成所作智變化 成所作智十方無量 殊勝三身故知三身
實智不然佛地經清淨法界 自性身諸佛共有自性十地 證得自性身便
金光明如如如如法身有為 德本法身 智品皆是法身轉識受用身成事受用轉識成事
變化解深密經變化身為有心 無心答言化身有心五識 為此身故如何不得有心 不得無心由此
化身實智觀佛理事 四智各別 成身二者唯識清淨法界
莊嚴論自性身本性讚佛 自性身無生無著金剛般若論 受持演說功德佛法身為證得
二身為生起因一切 佛法從此一切如來從此經論究竟轉依以為法身轉依即是
真如故知法身法界轉去 識得第八識二障 真如法身殊勝說法
依止實性受用身受用受用四智真實功德 色身受用莊嚴論中說
大圓鏡智受用大乘轉識 受用藏識受用大乘 法身受用 說法無生無滅
色心智品相違若非受用 受用身不共有為 智品實有色心受用平等智品
受用成事智品隨類種種 變化雖說化身殊勝平等
智能受用成所作智三業化身 二身即是二智實智受用 二身二身四智四智
十地地前三乘二身平等現身相似無我 法樂受用平等 身為受用成所作智三業
成事現身變化不違 金光明經第一云何菩薩了別 化身善男子如來修行地中諸眾
種種修行滿乃至廣說眾生 隨行不待過時乃至種種 化身善男子諸如來諸菩薩
通達真諦乃至廣說無邊 如來相應如如如如智願 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圓光應身善男子滅除一切 煩惱具足一切善法 有如如如法身二種
第三名為二身 法如無分別智一切諸佛 無有何以一切諸佛智慧具足
煩惱究竟滅盡清淨佛地是故 法如如如一切佛法經意 淨法界四智色身真實有為無為
功德名為法身有為無為功德 相應如如如如智願現相圓光地前三乘十地菩薩
名為應身三乘佛身 十地他受用身應身機宜 身故願行滿不待眾生 五趣化身
五趣化身化身神通變化 事故他受用身應身自受用身 法樂應機顯現他受用身 菩薩受法
受用自受用身雖是有為功德 共有各別非法真性自性身 無為功德法身金光明
相違四者佛地論 淨法界自性身四智自性相應共有 色身真實功德自受用身三無數劫
天親般若論說報佛十地菩薩一分受用諸菩薩受法三乘有情
一分變化地前三乘應見成真功德二身 四智有情細分地前 三乘發心修行未能廣大
法樂故此化身受用 義理相違第四 第四說中
二身二身二智 無異第五經文義理由是 褒貶

[0360c11] 第三開合廢立經論一佛滿名為涅槃經三寶一法

[0360c14] 第三二種法身 寂靜法界身所謂說法習氣 依法諸菩薩
密法真諦契經 種種差別世諦 依法由此當得法身法身因故
法身二身起作用唯識 牟尼法身佛地論一生 法身自性法身功德
依止功德集成化身生身有情受生 一世變化勝義
實體天親般若論說真佛 真佛法身二身本末深密
瑜伽七十八一法 脫身曼殊室利白言世尊聲聞獨覺所得 轉依法身善男子法身解脫
解脫身二乘平等法身 差別二乘轉依菩提 解脫身煩惱障如來所得
轉依菩提涅槃法身無量功德 唯識安樂解脫身牟尼

[0361a08] 金光明化身應身 法身中有復次一者 應化身有餘涅槃相似
有餘法身無餘涅槃一切 究竟二者三身無住涅槃二身不實念念不住數數出現不定
不住涅槃法身真實寂然 出現不住生死二義 不住涅槃化身無餘依
不住生死有法如如如如 但是功德法身 生類二相分為
一切凡夫三相遠離三身三身思惟分別 二法二我相當遠離化身
雜染遠離應身成就真理遠離法身其次如是諸相不能解故不能
不能三身三相具足三身四者凡夫未能拔除三心遠離三身一起根本三根
起事起事心滅 化身見修一切煩惱相應心 發生起事生死 故障隨類修道煩惱折伏
起事起事心滅 化身善業相應心本心 聖道便
根本根本心滅顯現應身苦果相應心根本 生死根本自體無漏道二空
滿有漏根本苦果 本心根本心滅如如如如 經意煩惱熾盛不見
五趣隨類化身化身 煩惱熾盛不見應身息惡業者見佛 應身死苦全能滅除不見
法身應得見佛法身 全能二智五者一切 第一身諸佛同事生類 變化事故折伏第二
諸佛同意佛身三乘 入道第三諸佛同體有為無為功德一切諸佛無異煩惱障應身業障
化身智障現法譬如 如是法身 應身化身是故清淨 受法智慧清淨攝受應身三昧清淨
化身釋義四解觀佛 一者即如如如 法身二者化生 應身化生見佛入道者
不宜二種名為合成三身二者如如自性如如報身理事
實性二身理智冥合自利自性報佛法身隨機利他
分成三佛 煩惱障所知 二障現行化身
斷除二障品種應身 二障習氣法身 三身三身四者金光 如來地清淨
煩惱化身無鬪隨類 二者應身 法身能所
二惑一智佛地經 一者有情虛妄業受初二
法身實智受用身理智難測 有情理智變化 二者煩惱障
即此涅槃法身勝鬘一乘 大乘佛性佛性法身法身涅槃界煩惱涅槃性相得法
所知障受用身無明實智智相所知障受用身受用身 菩提菩薩地菩提菩提菩提 三乘二種化身
三德說法三身四者成果二種 受法受法既得
方便三身無著金剛般若論一言說法般若二智 得法菩提三福得法
餘善由於化身 聞言言說法身因故當成佛果二種法身住處無相真如法身
前因方能證得 色身住處化身具足 如來色身故此勝鬘經如來妙色
身等即是化佛如來無盡受用 法常即是法佛天親菩薩般若 三佛故此法花經壽量品
釋氏化身成佛以來無量 報身如實知三界法身 楞伽經
應化功德三智如如佛 化身受用身分成二種 法身金光明經化身應身
如來般涅槃自在如是 即是化身如來般涅槃自在 等身佛身應身化身地前
應身地前諸菩薩佛身 五趣 所見大千應身佛化身
有餘涅槃如來二乘四十 佛身現相三昧形相 名為同類名為
化身佛法經文。 法身受用十地 菩薩他受用身應身
四善根所見大千應身 他受用身 不論 如來般涅槃願力
化身可知 第一身應身 第二依法法身真實無有 化身應身
為難佛地論受用變化自利受用身變化受用變化 地前雜類
怖畏不定變化 不必現法樂受用變化地上菩薩種種化身諸菩薩
受法隨時不決受用 變化自性身

[0362b25] 華嚴經無著安住世間成正覺佛地論 現等覺願佛出生
弘誓願三業報佛信成就 皆因最初是故異熟 隨順世間不斷住持
涅槃涅槃變化六法 一切處無不安住 三昧成就無量功德
決定 本性十如五世後五勝義其所三身
五世變化勝義法界本性 三受變化現成正覺 般涅槃及第修正
得勝第二第三般涅槃形像 舍利住持不絕第四化佛 法身功德三身本性分成
法界本性自受用身世間 功德分成他受用身 三身分成

[0362c16] 大般若經 五百六十八十身平等清淨無盡修身法性身尋伺
不思議寂靜虛空妙智最勝初地平等身通 邪曲平等第二地中清淨
犯戒清淨第三地中得無 離欲得勝第四地中 常勤修習菩提分第五地中得法 證法第六地中
尋伺緣起尋伺第七地中 不思議善巧方便智行滿第八地中 寂靜煩惱戲論事故第九地中 虛空無盡一切第十地中
妙智一切種智圓滿最勝白言 菩薩身差別最勝差別 一切法同一法性
功德菩薩譬如寶珠 無異廣說譬喻證法功德
差別十身 法身十地 菩薩報身物化
異名 法身十地報身法無我等分 金光明經佛身眾生
多種種種是故猿猴 第二佛身弟子一意 是故弟子第三
一切非執境界是故 不二一二如如不二 不一是故法身不二不一

[0363a19] 第四果相大乘一種 第六所知云何應見多聞熏習 阿賴耶識
善根力任持乃至廣說多聞熏習 出世種子最初勝行 親近以為聽聞正法如理
思惟修行內行內行 多聞熏習聞者多聞唯識唯有
以為因緣親生無漏唯識論廣破瑜伽論五十二習氣一切種子遍行重者出世間法從何種子 自性種子種子
故知有漏無漏法親生因緣無漏發心名性種姓發心 種姓熏習見道以前
有漏現行無漏 解脫決擇分雜集決擇分 修道建立無漏道諦
見道以後無漏種子現行第八地前 成佛以後有漏無漏 無漏圓滿生起涅槃
獲得亦復如是 種子現行更新 種子唯識論廣破種子
見道以前第二見道 無漏現行現行 二義一者二者
大乘無始以來加行無漏 緣故下品見道以前有漏 緣故無漏見道
生下現行現行下品種子見道 以為緣故修道剎那見道 修道生生現行現行
品種修道修習以為緣故究竟 剎那中品無漏剎那上品 滿熏習
唯一修習同類不能同類同類如是地下上品無漏諸位 上品有漏
唯有無漏上品圓滿無漏 有漏無常 法爾種子三品
見道下品無漏現行現行下品 種子修習任運下生修習 中品種子現行現行中品
之下熏習任運 修習上品種子 滿熏習中品
成上不復相續 無常 同品齊名異品 多聞見道以前有漏種子因緣
現行現行因緣無漏 出世法增上緣無漏 有漏異熟無間業 惡趣有漏無漏生出
無漏現行見道以後無漏種子因緣 無漏現行有漏增上緣 善感有漏資助無漏展轉
明證乃至成佛有漏無漏受生示現熏習見道以前法義理智思惟乃至
中等修習見道證智 所生現相受用身 法身勝鬘無量煩惱
如來藏不疑無量煩惱 如來法身無疑因故 化身大悲願力 金光明第一身應身
二身依法法身無依如如如如 大菩提心善根自體善根即是 大菩提智度論般若
菩提菩提名為菩提善根 即是多聞熏習涅槃二種一生
一切諸佛從此一切 從此天親為了 唯獨諸佛第一菩提
法身無為為了 如法身證相好 莊嚴化身相好為生
十法受持自利演說 十行 能持二種善根因故
有漏受用身 性相無漏正因無漏 親生
無漏智無分別智自性 身為有漏後得智 種子緣故二果
同類為生為了化身中法見道以前 如來藏二乘生空真如 依止法身聽聞
思惟修習悲智因故初地以上二障依止法身般若經初地平等乃至十地妙智世尊自說法身
十德差別證法乃至成佛 二智圓成功德滿明淨 顯現差別法身自性身
明淨豁然有空法身 法身成佛見道聽聞思惟 修習大智因故無漏勢力增長初地 以上現行無漏智分位
別名十地攝論法無我分位 此後菩薩煩惱便 不行初地變易楞伽經 十地菩薩意生身
滿心中方變易勝鬘經 無學自在菩薩意生身 二種生死中說
真理十法功德十受 用法異生王業初地以後 第八五識身形有漏異熟
相好神通具足更變殊勝 相好無漏淨土莊嚴道場一身相似見者
受用煩惱見道後生廣果 現身變易滿 廣果現身變易 十地受用其所應有
同法 身故十地即是十地受用身 如是十地展轉殊勝第十 成佛淨居天大寶蓮華
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 菩薩成正覺金剛心 無漏解脫道有漏無漏
無常四智圓成功德 八識無漏變色無漏 充遍法界功德色身如是相續湛然
未來際利生本願法界受用 所生成佛見道以前大悲 以為因故十地菩薩受用
得無展轉乃至 遍十方其所十地積漸 他受用身初地見佛百葉即是
大千界阿彌陀佛四大海水眉間相如須彌山身高六十萬億 恒河沙由旬初地菩薩所見
見佛千葉乃至十地所見 受用父母受生天方 成佛阿彌陀佛殊勝月明奉事弟子
魔王無勝調達無量壽女人二乘不生既是無實 女人菩薩分段身故
變易未見法花經中說大迦葉當成無有魔事 佛法中有魔事大菩薩魔王受用現有
觀音授記阿彌陀佛壽命無量 萬億終極滅度之後觀世音菩薩明相七寶菩提樹成等正覺
普光功德山王國名莊嚴 阿彌陀佛千萬億不可佛滅 大勢至成佛功德寶王十地 即身成佛
何處後來補處以此 受用大悲所生成佛 平等初地以後眾生示現見道大悲初地以後三乘
種種十住之中 初發心正覺入涅槃十地 觀音妙音神力
三乘得度便說法十地化身變化 受用得所無漏八識 唯有相似見者
成佛十方三乘種種 佛身菩薩位 後方下生成位婆羅門慈氏富貴淨行
剎帝利淨行 二受攝大乘論第九 變化八相天宮受生 出家苦行大菩提
大法大涅槃大般若經五百六十八 八相入胎嬰兒 生相童子苦行成道
降魔轉法輪入涅槃攝論出家 降魔攝論降魔成道成道 降魔成道降魔
現出苦行出家 苦行邪行 苦行建立行道證果降魔 離別相違
現相所以中說 三乘有情未熟 佛身天下生成諸眾生
應見變化大悲所生成佛 菩薩種類一一 彌勒人中一生
應有四生人天中有 大生天中一生半生 一本智度論彌勒三生
成佛最後 成佛化身二受 不見自受用身
一生以後最後無生 蓮花道場他受用身如觀 前身一生觀音最後
七寶道場法身無生便 三身一異自受用身自身 即是理性理智深妙所知 變化十地他受用身
不同性相殊異聚集分成三身有情各別自體定異 不異一異十地所見
他受用身二乘所見變化無分別智 真理法身真智久修 滿受法所知知見 一異果相
所得一生引因唯識 正果名曰名曰引因受用身金剛定無漏引因
種子為生佛法 引因為生牽引生起 引發定異得無
化身現在為生正生舍利名為引因受用 法身化身
二果二果所得 二種如來藏 一切煩惱不斷不異
不思議如來藏煩惱體能 虛妄不實究竟破壞名為無垢稱 塵勞如來種姓涅槃經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善無記 佛性如來藏二種如來 煩惱如來藏真如 法身
如來藏名為法身 煩惱障證得法身自性解脫 示眾生佛知見出現三乘法身化城至寶
楞伽第八阿梨耶識如來 具足無漏熏習不空如來藏 經意阿賴耶識
如來藏菩提佛性 如來藏虛妄破壞不實無漏淨法種子報身因故如來藏
究竟不盡名為不空現行 滿果位化身能藏有漏藏識所知 大智滿受用身大悲滿變化 法華經令眾生知見出現
聲聞緣覺不知真實 鹿牛車至道上來 果位受用佛出世令眾生入佛知見修行
不退轉即是悟入知見出於 佛出世令眾生 勝果無上讚歎即是
二果大乘經 莊嚴論福德智慧資糧菩薩無邊 乃至勇猛海岸攝論
悟入應知資糧菩薩 增上分為法身受用 受用變化法身理實三身
實性 由此三身方便即是因緣三緣方便
受用變化所得法身一種方便 不共法身一種 自受用身不共受用變化
不共大智大悲自利 自受用身大智自利受用變化 大悲利他法身菩薩
利他自利菩薩自利利他 種姓種姓法身 佛性
名性種性由此成性二身 修慧 親生三智正智
法身正智受用 加行變化正生 一應即真
加行菩提心三果圓滿加行得法化身 利生報身實修佛性論
三身佛性自性佛性 自性引出佛性發心以後
學位佛性無學位 法身理性涅槃受用身 有為佛性
般若經發菩提心云何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無著云何無相相應等持折伏散心
入定折伏天親發心修行初心後心入聖是故
一切說法 福智二相法身受用方能 利益無盡因緣二等無間
所緣緣增上緣因緣一種 等無間緣因果心心 其所緣緣一切法心心
增上緣因果自性法身增上緣自受用身四緣 受用變化後緣非心心所自性
善友作意資糧 所得法身即非 四行菩薩地菩提分波羅蜜
神通成熟有情三身由此四行三相同類遍行異熟有為無為
有為四緣 有為法因緣增上相應唯心 心所法增上同類有為法
增上 無間不定遍行二諦或是見道 四諦一切煩惱因緣異熟
有漏善業不善無記增上緣現行增上現行相望因緣增上不定
增上一切種子皆因增上現行增上 無間所緣緣不定異種增上
現行增上無間所緣緣 因緣遍行 親生因緣
通有無漏二種有漏 身法所得受用 變化初三相應
教理十因 二觀牽引四生攝受引發定異同事相違相違法身
所得論說離繫果攝受引發 同事相違因 證道
牽引生起二果有為相違因功德
自性身 成法 相違因所得
牽引生起受用變化所得 相違言說不能相違因
義通十因成果二身相待 種子未熟分成牽引生起攝受無漏法攝受
本性種子引發種子定異為生事業同事 相違因十因
嚴淨所有 三身且止

[0367a22] 一異二等 增上中士五蘊
名曰士夫所得士用果 名士體用 士夫得名士用果法身
增上果離繫果增上 可知非有異熟果非有 等流果五蘊 士用果聖道士夫所得
三果受用變化三果非有 異熟果無為離繫果 三身因緣生等流增上或是
增上緣可通四果 佛果無故增上 等流
相望非有勢力士夫 非有

[0367b11] 第五分別十四

[0367b11] 無常金光明如是三身故而無常化身轉法輪 處處如如方便相續不斷是故
具足顯現是故無常莊嚴論常有一本不斷三相佛地論變化復現
無盡相續生滅無常金光明應身無始相續不斷一切 不共攝持眾生未盡
是故具足 無常佛地論不斷 法樂無間
涅槃經如來身 舌根何不墮落 無常論及涅槃經三十五
一一二分 二法 記者答言如是
一向死者復生答言應分煩惱死而復生煩惱不生應分人為殊勝
答言 四問有無 記者
答言如是一向復生答言分別因緣復生因緣 不生二乘五蘊大悲無餘依
不生如來法數 大悲本願未盡因緣 分別聲聞善心
何所四問第六不善 受用身法數一向
不可說本性 比量金光明中說法身 無有無有是故
如如法身行法無有如如 法身理智廣大冥合無相 虛空是故佛地論如如法身
自性分別戲論本性常住 生滅是故涅槃即是即是虛空虛空
佛性法身如如不斷眾生 無盡本願不窮入涅槃中間無間 冥合空無分別 戲論是故如如法身
自性大乘受用身變化 無常云何如來身答言 依法無性非身
身故等流變化異門 自性二身受用 如常如常施食如來身無性受用身
受用猶如世間無間而言受用身 菩薩非常
勝鬘如來無盡智慧亦復佛化數數斷絕猶如世間 施食無間數數不絕
施食化身數數二身密意

[0368a15] 二利金光 善男子一切諸佛利益至於 自利法如利益他者如如
利益一切自在成就種種 無邊是故分別佛法無量無邊種種 雜集論受用身自利最勝變化
最勝自性身俱利他受用身 受用受法 自利佛地唯識說法寂靜安樂
動作自利金光明自利 法如增上緣 兼利二身俱利二利 受用自受用身自願滿
受用微妙法樂自利他受用身願行 滿諸菩薩大法由此 受用自利
相違利益如如 智者受用變化利益他者 而是自利變化 利他

[0368b05] 無異大乘諸佛法身依止意樂無異無量現等覺
無性真如無異依止利樂 意樂正覺涅槃種種 無異佛地論
法身實性諸佛共有差別 差別假說差別 差別無二差別 攝論說法身受
意樂差別無異不由 差別無量依止差別變化 佛地論其餘二身各別各別
實有差別攝論無量現等覺 利樂意樂事業 差別相違

[0368b20] 三身佛地論法身無邊虛空遍一切處不可說大小而言空無
自受用身有色無形不可說 大小隨身遍一切處有色諸法大劫得勝一一相好
周遍法界不同生死有分身形 無漏無量劫無邊無邊無邊無量
無邊無限諸佛同處同時相似障礙 無間受用法樂所知根境
聖教無見頂相無邊法音一一功德作用 無限他受用身諸菩薩種種 相好不定梵網經盧舍那
蓮華座乃至釋迦 菩薩佛國即是大千界一界 釋迦化身四天下化身一界
釋迦四善根所見釋迦 所見初地大千界盧舍那 彌陀所見如是三地
應知乃至十地金剛心菩薩 成佛色究竟天大寶蓮華 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
一微塵大千界菩薩成正覺 見佛身量自受用身不見 阿難成佛國土佛身
所見變化地前 資糧加行 釋迦大眾彌勒
化身皆是化色五塵功德 無形化現唯識無上覺 神力難思能化無形
瑜伽論變化不能四事一心二心三根業果無實 心所法相分五根
業果無漏苦行無漏

[0368c28] 有情 不共自性受用分別受用 義門佛地論中略一者
一一能化福慧平等多時修行 菩提一佛有情一切故知 二者不共本相是故
釋迦底沙佛慈氏同事佛觀 釋迦慈氏能化慈氏 釋迦火光釋迦
慈氏在前成佛 釋迦我所契經 涅槃化現有頂此間 佛化化身潛住涅槃
來生無學化身處處能化決定是故不共 實義不共成唯識論亦作
同處同時諸佛身為形狀 相似障礙展轉增上緣 化生變現一佛
神通說法饒益不共唯一 無始種姓法爾 化生不共
住世劬勞無益一佛 一切佛地

[0369a22] 諸相 自在自在門  依止 佛法攝持 十受變化非法 十一功德相應
大乘 十二有漏無漏 唯識 十三淨土差別  十四三身說法差別楞伽 三身差別無邊繁文
十地金光明經楞伽經金剛般若 涅槃經勝鬘經解深密經法花經無垢 瑜伽攝論般若對法佛地唯識
無垢稱



佛土第六

[0369b07] 佛土八門分別差別出體三明果相分量處所不共

[0369b10] 第一差別佛地論第七佛身一生二法自性身受用 功德集成變化
生身現生一切 有身既有故土生身 法身清淨一實
法身 佛地經佛身自性受用變化差別自性即是如來
自性身不變自性無畏 功德依止法身受用 受用種種大法變化 變化利益安樂有情示現
變化事故淨法界體性差別 三身種種相異轉變不同差別既有 一法二受
三變成唯識論第十佛身四佛土自性身依法稱讚大乘功德經薄伽梵法界
經典法性自受用身 受用他受用身受用 最勝光耀十八圓滿變化
變化廣嚴城初三 變化 菩薩現身地前菩薩 二乘分別煩惱
未盡二空真如現身二分二空 現身佛地論三身 四句受用變化自受用身
受用變化受用變化 受用身受用變化自性身 唯識大般若經第五六十八天王
十身平等清淨 無盡修身法性身尋伺不思議寂靜虛空妙智
天王白言如來十身佛言初地 平等通達法性邪曲平等第二地中清淨犯戒清淨
第三地中得無離欲得勝第四地中修身常勤修習菩提分第五地中法性身法性第六地中尋伺緣起尋伺
第七地中不思議方便善巧智行 滿第八地中寂靜煩惱戲論 事故第九地中虛空無盡 第十地中妙智一切種智
滿天王佛菩薩差別 天王差別功德一切法 同一法性諸如來功德菩薩功德廣說無量譬喻顯示
故知十身法身法身既有是故真如一遍最勝攝受
無染淨土七法八不增減 自在自在 佛地論
現等覺弘誓願 異熟四住變化六法本性
五世後五勝義其所三身 相配三身初五化身二法 三受三身
第四超過淨居大自在住處 十地菩薩第十其中淨土三界第十 其中亦即十地利益
利益摩醯首羅 摩醯首羅瑜伽大自在第十菩薩 第十菩薩成佛色究竟 大寶蓮華成正覺既成
便無邊別處對法第六 淨世界苦諦業煩惱所生 業煩惱增上大願清淨善根
所生不可思議 非得靜慮靜慮境界尋思受用 所知十地二乘境界
尋思所能種種 差別不過 如理

[0370b03] 第二出體自性身即真如理 差別佛法 體性
恒沙真理功德佛身 非心心所一如差別 受用身智相
自利無漏純淨佛土因緣成熟 未來際相續變為純淨佛土 無漏色蘊相續四塵間斷
五塵事相色法功德對法 非得靜慮靜慮境界 即是他受用身平等
大慈悲修利無漏純淨佛土 因緣成就十地菩薩變為淨土無漏色蘊四塵五塵體性譬如世間人王國有情界器世界
以為體性王國由此 所有淨土十地菩薩五蘊 金銀四塵以為體性無垢稱
第一有情菩薩嚴淨佛土一切菩薩有情增長饒益即便攝受 佛土乃至廣說十善業道菩薩佛土
菩薩成佛梵行乃至正見有情來生 故知有情器界稱佛 我見釋迦佛嚴淨有無功德
莊嚴受用乃是第八 眾生見大火 安穩天人充滿梵網經盧舍那
蓮華座釋迦 受用世親菩薩淨土論女人 二乘不生受用佛土
無漏菩薩通有無漏第八 五識唯有第六意識第七識 變通有無有情五蘊功德
十八圓滿變化 成事大悲修利 無漏佛土因緣成熟登地有情
佛土彌勒釋迦 釋迦中說無垢稱經 說法
十方佛涅槃爾時三千大千世界佛神力 柔軟無有土石沙礫
有情五蘊 四塵以為體性無漏有情 通有無漏第六變通有無
唯有有種莊嚴依法 有情五蘊 功德功德

[0370c23] 第三行者上經發起無上菩提 正是菩薩嚴淨佛土菩薩證得 一切發趣大乘有情來生
加行意樂六波羅蜜四無量四攝 方便三十七菩提分法迴向 無暇自守戒行
善業合十淨修佛土淨土下文成熟八法淨土堪忍世界諸菩薩成就八法
從此命終淨土思惟有情 應作善事希望善報 一切有情苦惱 施與思惟有情
等心無罣礙思惟一切 摧伏憍慢敬愛信解增上 聽受甚深經典聽聞無疑 利養嫉妬利養不生憍慢
調伏自心 放逸善法常樂尋求精進修行菩提 觀無量壽經廣說淨土
至孝養父奉事師長十念成就淨土 佛地經論大乘出世間善根 無漏善根有如
不同機宜聞說 對法業煩惱所生 業煩惱增上大願清淨善根
引發總而言之淨土善根 大願修善根佛土 願佛無緣因緣具足 內外
佛土之中 便見佛聞法生佛 四土各別法性二空無分別
因緣證法受用 自利所得因緣 受用變化利他
所得因緣般若經莊嚴佛土 莊嚴佛土即非莊嚴佛土莊嚴 莊嚴佛土天親唯識如是
淨土第一莊嚴 佛土化眾生 法性十地菩薩無分別智
因緣圓滿法性十地不生 菩薩前已初地已往 生如來家淨法界如來
名為受用十地不生受用十地菩薩所得因緣 分別智加行佛地 通論理智不為事因緣故
變化土地凡夫加行二乘以後 正因正因
有漏淨土無漏無漏有漏 對法大願善根因而 種種不同應時 決定無垢八法
佛地出世間善根 受用無垢發起無上菩提 乃至十善業道淨修佛土 有漏無漏因相資生受用可通
生變淨土觀經孝養父母 乃至十念淨土二義 大乘西方乃是受用觀經自言
阿鞞拔致不退菩薩少善根 因緣無著天親淨土論女人 二乘不生大乘非唯
十念往生亦復 十念後方十念死後 懈怠修善佛說 淨土阿彌陀佛身量
須彌受用乃爾觀音 授記阿彌陀佛滅度之後觀音菩薩 補處十地補處受用 西方
阿彌陀 殊勝有子 調達王城若非化身
觀經九品阿羅漢須陀洹 通有三乘 他受用身示現父母
女人惡道九品 阿羅漢菩薩 取捨隨意

[0371c21] 第四果相佛地經自在無漏心以為唯有別有法性法性
無分別智相應實性 受用變化後得智相應 受用第八識受用
第七識變化五識 所得智相十地菩薩見法受用地前三乘變化 見者有漏無漏故此
勤修嚴淨佛土方便嚴淨 諸菩薩自心嚴淨如是嚴淨 天親菩薩般若唯識如是
淨土因果便內識 眾生器世間國土 見者

[0372a08] 第五分量佛地唯識法性 不可說大小事相 無邊譬如虛空遍一切處受用十地
第十菩薩大自在 果相大寶蓮華座阿僧祇 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第十
正覺既成未來際相續 純淨佛土無際莊嚴法性 無邊受用十地菩薩
前後梵網經 盧舍那蓮華座釋迦攝論初地菩薩
佛土一佛國土三千世界三千世界 四天下四天下化佛三千 中有化佛初地菩薩一百 化佛受用身受用身大寶蓮花
百葉三千大千世界受用 盧舍那化佛名為釋迦 盧舍那釋迦菩薩受用
千葉蓮華乃至第十所見極大 無邊地中初地所見受用身 化身釋迦乃至十地九地
無量受用身盧舍那無量化身釋迦大千 世界釋迦 小乘一佛化身 一佛資糧道四天下
加行道三千界初地以上漸漸受用不定變化前後
定限一時無垢稱經 大千界無垢將至 法花經大千十方 二百萬億佛國故知
隨時不定瓔珞經盧舍那佛法身盧舍那佛受用身釋迦牟尼佛化身

[0372b15] 第六處所法性即真如理別處受用法界別處受用佛地經超過三界所行
三界執受相應二縛 超過三界道諦 各別淨居天
西方淨土無有 邊際法界如實受用周遍 法界無處不可說三界 受用色界淨居天
西方處所不定眾生見 安穩天人充滿十地 所見乃是地前所見乃是隨宜
一處令眾生 處所隨心淨土 三界處所物化即便 種種分別三界之外別有處所
淨土異熟 熟識三界得出非界 三界有別

[0372c06] 第七不共唯識法性一切 差別受用一切 不同無邊障礙佛土
諸如來有情不共同處同時諸佛變為形狀相似 障礙展轉增上緣化生
變現一佛神通 饒益如此眾生釋迦彌勒彌陀此等諸佛不共唯一
有情無始種性法爾 底沙佛釋迦菩薩 化生不共 住世劬勞無益一佛
一切由此變化受用

[0372c21] 第八中有輔翼 眷屬任持五事攝益無畏 入門第一佛地經
如來諸佛諸佛為主殊勝 屬世世尊住持攝受所能三佛為主
法性體性唯一法身為主受用 法界一一各自為主障礙受用變化諸佛一合相各各攝受為主障礙

[0373a02] 法性受用唯有 十地菩薩法身 輔翼法身無相受用
佛地經大菩薩雲集淨土 有無大菩薩輔翼怨敵 諸佛慈悲菩薩 妙土菩薩善根願力
所生淨土雖是自心各別變現 一處形相相似土共其中佛地論 如是十地淨土有漏
三義無漏無漏願力 淨土受用大乘法樂 無漏常見諸佛故道 有漏自心加行有漏淨土種子願力
淨土受用大乘法樂 煩惱十地修道煩惱所知障 第八識體能 無記無漏非有情
既有淨土云何無漏 有漏苦諦如實十地菩薩自心 淨土第八有漏有漏
八相有漏無漏 淨妙而是有漏加行 隨後無漏心淨土 無漏識相無漏種子
無漏道諦變化三乘二乘聖人菩薩凡夫 無漏唯有無漏
能變淨土無漏無漏 增上緣事相

[0373b03] 第三眷屬佛地經無量 人非人法性受用 輔翼無相受用唯有天人
以為眷屬無有三界天等 三界如是攝受變現嚴淨相違成熟有情示現如是
變化種類調伏劫比拏王無量 轉輪王眷屬圍繞諸菩薩 此類任持淨土莊嚴供養引導他方
如來無量壽經命命鳥皆是 化作二乘莊嚴淨土亦復 如是變化真實八部輔翼
菩薩二乘八部 真實變化二乘八部皆是 十地菩薩十地生變

[0373b18] 第四任持 不假任持受用法樂 佛地經廣大法味喜樂所持十地
菩薩大乘法味喜樂所持任持 三界無漏有漏應名 任持因故有漏 持有得名無漏
有漏無漏云何諸佛菩薩 大乘法味大喜正體 真如大喜任持不斷 長養善法名為分段
以上一切 論說示現 止住變化
法味妙法六十 菩提分不死解脫 涅槃不死 喜樂能持無漏
相違不同

[0373c08] 第五事業佛法自利二身二利自受用身唯有自利受用變化利他
佛地經諸眾生一切義利寂定加行願力任運一切有情 義利受用妙法神通
十地菩薩義利變化神通妙法三乘一切義利

[0373c15] 第六 自性身受用圓滿 攝益其他受用攝益佛地經 煩惱煩惱名為
煩惱無故 煩惱煩惱三界 見修一百二十八
無愧惛沈睡眠掉舉惡作 即是 所得所知障煩惱起名
二種名為攝益 攝受不為攝益如是現證解脫煩惱
殊勝福智攝益化身二乘聖者 凡夫菩薩制伏現行 攝益地前名為轉道
諸位分別二障四十心中制伏 善根加行道初地名為 俱生二障加行道十地
初地攝益

[0374a06] 第七無畏攝益無怖畏法性身 受用變化久已無畏佛地經 遠離四魔怖畏由此
怖畏無怖畏受用 十地菩薩四魔怖畏煩惱位次可解變化
三乘聖者十住菩薩八相成道 伏天加行道制伏分別煩惱 煩惱魔十住第四捨離生死
三界分離死魔初地時分分段名分五蘊是故無畏

[0374a16] 第八 佛地經以為 諸如來即是無分別智
真如無分別智法性大慧即是所得分別諸法真俗二受變化造作淨土
淨土 自利法性 受用大慧行者利他行分別
受用變化十地菩薩 聞慧大慧思慧大行修慧以此三慧 其所親疎有漏無漏土路
三慧通有無漏變化地前三乘 三慧二乘修慧無漏 菩薩有漏

[0374b01] 第九佛地經 以為三摩地等持
各別三身 三佛十地菩薩乘受用地前
二乘淨土 穢土定慧以為無由 佛土

[0374b09] 第十入門入門 佛地經大空無相解脫 解脫涅槃妙智
解脫繫縛因此三門 無相法性 無相真如受用 三界願求大空
受用變化二我 三門佛土論說三門各別 自性種性佛門
諸菩薩因此無漏受用地前二乘無漏有漏 凡夫菩薩因此有漏等持
解脫門無漏理實 變化有事 法性
無邊別有受用 既有蓮華建立佛地經 大寶蓮華建立觀經
蓮華座不定 蓮華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七

[0374c02] 加點天文 (辛丑) 五月

[0374c03] 僧正

[0374c04]

[0374c05] 之間 ()

[0374c07] 天文十二 (癸卯) 廿之前僧正

[0374c08] 十二 (壬子) 十月修補

[0374c09] 法印

[0374c10] 享保 (壬寅) 正月拜讀 ( 十六)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5 No. 1861 大乘法苑義林章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