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sheng Yi Zhang 大乘義章

Scroll 1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乘義章卷第十三
法師

[0717c24] 淨法 (禪定 八解脫 八勝處  八大人覺 八法摩訶衍 九次第定 九想觀 )


禪定四門分別 (   三明 四明)

[0717c29] 八門分別 (釋名  無漏 有無 不同 成就 不同 四緣分別 大小
) 。

[0718a04] 第一釋名體性不同 名為名為三昧 正受三摩提奢摩他解脫
背捨其中名為思惟 修習功德叢林思惟 境界名曰思惟漸進
修習定名思惟 禪定名曰思惟增進 修習功德叢林智慧神通
四無量功德積聚叢林 是故功德叢林 一緣名為
三昧外國語正定 正言正受法稱三摩提外國語三摩三昧
正定現前 三摩 [-+] 。奢摩他外國語攝心 為止解脫背捨
背離故云背捨龍樹 五欲捨離名為背捨問曰此等 一切禪定
經論不等毘曇四禪八解脫名為背捨四無色定 無想通名正受空無三摩提
背捨正受三摩提 成實四禪空名八解脫名為解脫一切禪定現在
三摩提以此 四無色定解脫四無量心名為 三昧五神通三摩提
分別四禪空名空無 名為三昧相應正定滅盡無想 名為正受無心四無量心
三摩提眾生緣中現前八解脫名為 解脫背捨一切 禪定方便奢摩他名字 (一門) 。

[0718b10] 體性不同各異 毘曇禪定定數心心 眷屬通名成實唯心
別有定數定數 定數定數 不從如是
定數故知唯心大乘中心 隨心差別不等云何不等 一者事識二者真識事識
定數毘曇龍樹譬如池水 明珠中水澄淨如是 渾濁定數澄清
大地中心定數毘曇 唯心維摩 一切虛空定義
定數細則用心云何 馬鳴第七識無明 相續識根本四重無數
重心 定數體性如是

[0718b29] 第二 別有二明無漏 云何
不同各異毘曇 所謂四禪四無色定 所謂未來中間可知未來
初禪方便欲界初禪 無礙解脫道欲界然後證得初禪 無礙解脫道未來根本定
未來根本定 中間初禪二禪覺觀中間問曰
何為二禪方便以為 故地對治覺觀 中有初禪二禪方便
正用何者中間正用初禪 中間初禪同在一處果報問曰初禪中間不以二禪方便
中間初禪方便覺觀欲界應當欲界未來不以初禪 便覺觀未來欲界
不得未來初禪 中間問曰未來中間 初禪家眷
初禪問曰何故初禪地中 不如初禪過多用功 未來以為不如不立
初禪二禪二種過患 中間相向 即是中間成實
所謂欲界三昧 成實欲界有如 初禪中分
成實初禪梵王中間三昧毘曇不論未來成實 大乘
成實說欲地中有電 無餘三昧大乘宣說欲界地中有無龍樹常住欲界無不
電光差別聲聞 電光十一所謂 未來中間欲界如是 (一門) 。

[0719a12] 無漏毘曇一者 無漏世俗斷除 名曰無漏
中一煩惱有著名為 二簡煩惱愛著
定義愛著境相禪定簡體上二界一切煩惱 相應定數相應 (二門) 。

[0719a22] 未來中間一切無漏毘曇九地非想
無漏大王不居邊地欲界非想 邊地非想地心無漏 成實非想無漏舊遊
論說入滅三昧非想無漏心 毘曇大乘無漏一切地中云何得知非想龍樹云何菩薩
實相菩薩非想 無漏地中一向 中間有無不定云何二種
二受根本定 著名正受上界受生 地中未來中間正受
故云不定何故此處正受未來初禪地中根本中間 地中根本無可貪著

[0719b10] 三門別有一明地支有無二明 無漏有無有無 根本禪一向經論大同未來中間
一向未來覺觀無餘 無餘故云何故 未來無餘未來
初禪根本定其一問曰一心 何故無體應有何故中間其餘中間
喜樂二禪根本定 一心應有四空定經論 瓔珞所謂止觀
舍利弗阿毘曇四禪經論四禪 別異所以不論 (一門) 。

[0719b25] 無漏 有無功德 無漏經論不同毘曇大乘
成實相如無漏初禪 覺觀一心一心無漏 在身覺觀
禪定之中根本定 覺觀所生無漏 何故成實二禪
假名聖人不生 無漏七覺支 聖人不生何故佛見眾生修善
無漏何故有喜覺支覺支有漏 無漏有漏有喜無漏無漏
因故應名 常行無憂化眾生 云何有無自說得無
身心調適何故 無漏無漏智無漏法在身
一切聖人無學 學人無學聖人 第二禪中有一心
二禪第三禪中略安慧具足安慧 別論三禪
安慧何者無漏有漏 無漏以為正念 第四禪具足
不同難以消息因緣有無

[0719c27] 第四不同 十使煩惱初禪欲界十使 煩惱二禪初禪使煩惱乃至
非想定時無所有使煩惱初禪 無瞋恚使 中說初禪語言二禪覺觀
三禪四禪空處色想識處 空想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 無所有不行
不捨善法不捨問曰覺觀 言說覺觀初禪未盡云何 語言不同毘曇覺觀一者
欲求二者初禪 有成覺觀語言 成實初禪根本定覺觀覺觀
言語不生若爾初禪覺觀何故語言初禪根本定 覺觀前後若爾前後
語言何故覺觀初禪 便不得語言方便語言 問曰初禪語言初禪云何
入定語言欲界地中 初禪威儀 語言初禪初禪欲界
初禪問曰語言與欲 初禪初禪欲界言說 欲界
欲染退 初禪語言故障 初禪問曰
威儀覺觀二禪 覺觀不同毘曇 初禪威儀威儀心流
初禪不從問曰 威儀不得何故 威儀
善生隨地各別下同成實 欲界欲界

[0720b07] 差別一明二明三明 成就 毘曇二種欲界
初禪如是次第乃至無所有 非想二禪初禪有漏 退下初禪
名為乃至非想生下成實大乘 得無有漏 云何有漏
上界下地無漏 二種煩惱無漏二者退退二種退證聖
無漏後退退 退後退 退成實大乘得無退
無漏無退 滿不捨前因 前體無退退有人
修得第二禪初禪煩惱後退 名為退乃至非想退問曰非想三界何處退退
毘曇退羅漢果退 非想退問曰 退修得退
時下問曰無漏無漏聖人 所生無退無生問曰何故
在下 一切成就不得退生下退
下地然後受生退 無生 (一門) 。

[0720c10] 不同毘曇二種退退失
有漏成實 大乘唯一退無漏毘曇 退四果
無漏三轉無餘涅槃成實唯一 大乘無漏
唯有斷滅問曰 何故 不捨有漏地中
純熟捨得是故 煩惱問曰何故無漏 無漏法
無礙解 有漏不以無礙 解脫便利
無得如是無漏 有漏地中同類 裁斷別異無得煩惱
問曰無漏何故 無生煩惱問曰何故退
退下地 無退凡夫 捨下無生 (二門)


[0721a08] 成就隨身名為 不同毘曇一切在下 地中所得成就
不成以是欲界初禪 二禪成上乃至非想 地中成就非想不成成實
一切成上無漏修得三界隨身何處成就毘曇在下地中
成就不成 地中一切不成成實大乘聖人毘曇 下地中一不成凡夫

[0721a20] 第六別有入定不同三明所為 入定不同毘曇二十四
如何有漏次第 有漏無漏是故通有二十 有漏次第超越次第
初禪次第上昇乃至 非想次第初禪 逆順初禪第二禪
次第上昇第三禪二禪次第 第四禪如是上昇乃至非想非想無所有
非想次第識處如是 初禪四者 初禪三禪如是乃至非想問曰
何故一地聲聞不過 非想識處如是初禪逆順初禪三禪二禪
四禪三禪入空如是 乃至非想作法向下 有漏既然無漏次第
超越次第四者間入有漏 初禪無漏二禪如是乃至非想 間入作法向下逆順間入
有漏初禪無漏二禪無漏初禪 有漏二禪無漏三禪無漏二禪 有漏三禪無漏四禪無漏三禪
有漏四禪無漏空處如是 上昇乃至非想間入作法 四者有漏初禪
無漏三禪無漏四禪有漏空處如是 乃至非想作法向下 逆順有漏初禪無漏二禪
有漏四禪有漏三禪無漏空處如是乃至非想作法向下聲聞如是諸佛菩薩
一二乃至眾多入定四無量 (一門) 。

[0721b28] 差別二十四 如何成實欲界乃至非想 以為境界毘曇四禪四無色
以為境界下地無色有漏 一地二十四可知作法如何
二門能緣分別緣分 能緣有漏無漏有漏 九地無漏初禪九地
有漏無漏是故 十四有漏次第 第四順次初禪欲界
非想次第非想欲界逆順 次第欲界初禪欲界次第 第二禪初禪次第第三
如是乃至非想 非想無所有非想次第 識處無所有次第空處
如是乃至欲界四者 欲界二禪如是乃至 非想作法向下逆順
欲界二禪初禪 如是乃至非想作法向下有漏如是無漏
可知有漏無漏次第超越 次第四者順次初禪有漏 心緣欲界無漏初禪有漏
二禪如是乃至非想次第 向下逆順次第有漏 欲界無漏初禪無漏
有漏初禪無漏二禪 無漏初禪有漏二禪 無漏四禪如是
非想次第作法向下 四者有漏欲界 無漏二禪有漏四禪如是
非想作法向下逆順有漏欲界無漏 二禪無漏緣於初禪有漏
有漏第二禪無漏四禪如是乃至非想 向下上來能緣有漏
無漏相對分別二十四有漏 二十四毘曇欲界非想一向有漏通有無漏初禪心緣有漏
無漏有漏無漏 其中作法相似所緣境 有漏無漏初禪既然 (二門) 。

[0722a18] 次第三門所為毘曇所為 入滅調遊戲正受 心力三欲般涅槃以此令人尊重遺身
舍利入滅般涅槃 禪定次第超越遊戲 成實滅盡定次第不順超越毘曇
(三門) 。

[0722a24] 毘曇利根阿羅漢堪能如是二十四 遊戲不能那含滅盡定
有漏所謂逆順 逆順餘者不能大乘 中文諸佛菩薩一切

[0722a29] 第七 四緣分別中有一明四緣 緣分四緣因緣次第緣
緣緣增上緣心中離合 四緣諸法萬法 一切諸法同類三相
心法同時心法有用共有諸法同時法相五者 五見無明二見邪見見取
無明十一有漏增長名為 善惡苦樂後五 因緣初一三緣心法相生
次第緣六塵名為緣緣六根 一切諸法萬法增上緣四緣 (一門) 。

[0722b14] 四緣分別 三句分別多少四緣 分相因緣次第緣
緣緣意根 增上緣就地分別因緣一種 有漏
異地相望相應共有法無相共有 次第大小不同小乘
一地次第正受 初禪二禪第二禪初禪如是一切超越正受初禪
第三禪如是一切聲聞不過不生 大乘一地一切次第 一地超越正受一切初禪
非想非想初禪佛菩薩 自在緣緣不同毘曇色界 地中一切上下相望緣緣色界
定能緣故無色界緣緣無色有漏 有漏成實無色能緣
有漏不通 無色界一切上下相望 增上親疎不同意根增上
萬法以為異地相望 次第互相增上 三品分別因緣一種
因緣 (一門) 。

[0722c13] 無漏三句多少因緣有餘無漏 因緣三義就地分別
前門三緣三品 分別無漏相生不可 一切所生三緣 () 。

[0722c18] 三句多少因緣 因緣 所以就地分別地味
三緣退轉生下次第 增上緣使有緣地味次第緣緣緣增上緣
次第緣地味愛著 有漏不得次第 何故緣緣一切煩惱緣於
何故增上緣 無意親生增上萬法增上緣 三品分別不分下品 差別 () 。

[0723a02] 無漏無漏無漏 分別多少具足四緣分相 因緣相生次第緣道諦
緣緣意根無漏增上緣就地 分別無漏 四緣因緣
云何中有無漏互相 因緣因緣次第 相似
緣緣不同毘曇一切無漏 色界無漏定心緣緣緣故 色界無漏是非如何無色
地中對治無漏以為境界緣緣緣緣 下地對治無色不能有漏
有漏對治成實大乘一切 緣故互相緣緣三品 因緣一種因緣
因故若爾何故下地 因緣無漏 上下下地無漏
名為因緣三緣上下 (一門) 。

[0723a24] 無漏 三句多少因緣有餘 相生因緣三義
就地分別三品分別不分下品差別 () 。

[0723a29] 無漏三句多少唯有 緣緣增上緣無餘二種無漏使無漏 有緣增上
因緣親生次第緣就地分別地味地味地下 無漏有緣增上緣
三品分別不分下品 差別 (無漏) 。

[0723b07] 三句 多少四緣同類可知 就地分別具足四緣下地
因緣有餘煩惱異地相望 因緣退轉生下 增上緣下地中一
次第增上緣之中染污心一切染心使 有緣一切
成就現生三品 分別一切煩惱下品互相 問曰何故無漏因緣
下品下品因緣 善法方便 生下退
次第是以一切煩惱習性 互相退 九品煩惱一切
(一門) 。

[0723b25] 三句多少因緣有餘 就地分別地中具足三緣
退 次第增上緣定學苦集 地味緣緣有緣
增上緣云何他人 厭惡有緣他人 增上三品分別不分下品 差別 () 。

[0723c05] 無漏三句多少唯有緣緣增上緣因緣 次第緣就地分別
緣緣增上緣地味 有緣增上 無漏無漏
苦集有緣無漏 增上三品分別不分 差別如是

[0723c13] 第八大小不同 十三一體不同小乘禪定事識 事識事識
真識無常小乘所得一向 無常大乘無常 無漏小乘初禪無所有
非想一地有漏成實設有 遊觀無漏大乘通有無漏 龍樹云何菩薩非想實相
菩薩非想不同小乘禪定 滅除四住大乘禪定一切 不同小乘龍樹
緊那羅瑠璃迦葉起舞阿難歌吟以定諸菩薩禪定乃至 發動不同小乘禪定有想有緣
有想有緣故地 迦旃延比丘不依一切修禪云何 乃至一切一切
凡夫禪定事相二乘禪定無常 法相諸佛菩薩實性出入不同小乘所得大乘出入
一切無不超越不同 不過一地諸佛菩薩一切 多少十受不同二乘不能
欲界受生菩薩禪定繫縛 十一起行不同小乘修禪大乘 俱利十二不同小乘禪定出生
功德菩薩禪定出生一切故地菩薩 禪定出生功德聲聞辟支不知 十三不同二乘禪定菩薩 修得大菩提不同如是

[0724a14] 上來第一 自下第二之中四禪 四禪別有
開合三支同異先後多少廢立道品 釋義

[0724a19] 一味 無漏煩惱功德不論無漏 四分一者退
二者決定退 一下煩惱 煩惱退退退
退煩惱退 入味煩惱煩惱 善心欲界
煩惱堅守不為下地 煩惱名為退堅守淨心
不為煩惱名為後退 決定 諸法無常聖道

[0724b04] 第二 開合開合不定唯一 唯一定學六度之中唯一分為 遠離寂滅初禪遠離
不善名為遠離二禪覺觀 寂滅分為 二禪三禪四禪
覺觀有無初禪名為中間名 二禪分為所謂四禪不同分為不同
初禪遠離不善二禪地中滅除覺觀 四禪不同中說 二禪三禪四禪
初禪憂苦云何初禪二禪 毘曇初禪地中三識 三識苦根若爾意識
初禪有意不滅 欲界是故宣說初禪云何 欲界貪欲貪著欲界五欲境
不如退便成實不由初禪三識
不滅初禪欲界不定 定心生苦不滅欲界 何故退
不著不生不如苦受 初禪覺觀二禪三禪安慧四禪地中不樂
各別所以定心四禪 中說初禪定心 心性 攝持二禪定心山頂從中
不從外來三禪定中華內外盈溢四禪定密室怡然不動五受不同 四禪初禪梵眾梵輔大梵天
無量光三禪 無量淨遍淨四禪福愛福生 阿迦尼吒天第六住處不同
四禪毘婆沙一家初禪 住處四天下二禪住處一千三禪 住處四禪住處三千界
初禪住處一千二禪住處三禪住處三千界四禪住處無量無邊 不同分為得分所謂
安慧不樂不同 未來中間根本四禪心數不同 初禪即為
一心定數第二禪 加一阿毘曇 覺觀動亂二禪寂靜
安穩大智喜樂一心初禪 第三禪更加安慧大地安慧
一心 一心別論第四禪念清淨 三禪不樂一心
一心不同分為 初禪以為安慧 三禪心數分別
名分不樂 苦樂心數分別 名分別異喜樂是以第四禪
一心不異不同 十一毘婆沙 十一何故初二三禪
所以分之 十六初禪一者二者對治所謂覺觀利益所謂喜樂
依止三昧所謂一心初禪既然 十六不同分為十八前行 之中安慧不樂
守一以為分為 十一二者所謂初禪二禪所謂三禪四禪分為十四
二三一心 十八四禪地中一心 心法不同二十三十通大地
解脫十善大地所謂無貪 無瞋慚愧不放逸不害精進覺觀 心王二十三八十六初禪
中有二十三三禪二十一覺觀開合如是

[0725a26] 第三別有 先後三定四明多少 同異毘曇初禪體性各異
乃至四禪成實始終通論 心心無數行相同異如初 覺觀前後
細心初二 喜樂在身 初禪二禪
二禪一心 二禪三禪安慧三禪安慧不立安慧
三禪有漏三禪 第四禪各別大乘中心
事識真識事識 中心中說各別 馬鳴根本四重心數
中說末後重心 中說各別真識之中心數 (一門) 。

[0725b17] 先後毘曇初禪體性同時先後乃至四禪 成實初禪在先不得
一時心數不同不同 一心問曰一心初禪中說初禪地中
云何先後一心覺觀 成實論二禪 初禪盡是初禪
初禪覺觀初禪 相違名為弟子 前後二禪
初禪出入覺觀 二禪出入是故不同問曰 覺觀五欲何故
五欲五欲名為 不住因故問曰一心 喜樂喜樂云何二禪
一心喜樂無故 初禪既然偏執 先後一時大乘毘曇
譬如晝日心法 隨時無諸 (二門) 。

[0725c10] 毘曇初禪之中一心
問曰初禪 一切經瓔珞經
第六默然以為何故 凡聖為此 世俗禪心第六默然
成實云何左右有人 瓔珞第六默然一心 名為因故瓔珞凡聖
通論世俗 默然不然云何知非 三昧一緣三昧一心
覺觀一緣名為三昧 相似若一第六默然 三昧三昧三昧
不可三昧一緣 何為默然中說一心 立體中說七覺支
七覺中說八道 道外道體別無 問曰一心何故
初禪何妨望見八正名分修道七覺 八正正見餘者
問曰若爾毘曇云何成實毘曇同時非一以為 明知共用初禪既然 (三門) 。

[0726a11] 多少廢立初禪三禪 二禪四禪何故如是 一對初禪二禪同治三禪
內亂不善初禪 三識初禪對治多用功力 二禪對治用功
內亂三禪對治內亂 多用功力四禪對治內亂 法應如初
不得有餘覺觀以為對治 覺觀有所有喜一心 必須何故其內覺觀
覺觀此地中有三識 何故安慧此地有喜
二禪相違何故 不立不樂初禪 不立第二禪中正
不得有餘云何覺觀初禪 識身有所喜樂一心 何故不立覺觀以此
何故不立安慧何故不立不樂 喜受不得第三禪中正不得
有餘安慧三支 不立一心何故 覺觀前已何故不立
覺觀對治覺觀無不 不復何故不立不樂 樂受不得第四禪中正
不得有餘不樂利益一心無不 覺觀何故前已
何故不立安慧毘曇第四禪 不樂無明安慧二相 不立三禪
安慧此地 不立成實四禪安慧攝入 論說三禪尚無安慧
何故捨受不得

[0726b21] 第四 道品行體十一所謂覺觀一心安慧 不樂道品之中行體定慧
喜捨彼此相望理實 別有非道不樂何故道中
始終假觀所以何故緣於不順不論若爾道中 不立道義所以
何故不樂不樂 相與道品 精進何故名為思惟修習
非心思惟道中 正名不如不論何故 精進精進發動不順
若爾覺者 是以喜捨彼此
道中道中 名為道中 道中
一心無異緣故一心 可知

[0726c15] 第五龍樹 初禪遠離五法斷除五法修習五法成就 五法初禪五法色聲香味
五欲五法貪欲瞋恚 五蓋五法所謂欲念 精進一心
下地地中 定心名為精進分別 名為一緣
所謂覺觀喜樂一心 斷除二法所謂覺觀修習五法欲念成就四法所謂喜樂一心
三禪斷除修習五法欲念成就 五法安慧一心四禪斷除 修習五法欲念因故
成就四法所謂念清淨不樂

[0727a02] 第六釋義初禪離欲 不善離生喜樂初禪 不善離欲
善法離欲大智遠離五欲名為 離欲遠離五法斷除五蓋 不善斷除五法毘曇遠離
名為離欲斷除十惡名為除滅五蓋 不善成實貪欲名為離欲離殺不善不善
對治譬如振鈴 問曰毘曇心心數法 同時何故龍樹
心心法體同時隨時譬如 心法如是 離生喜樂利益
離欲所以離心 身心 初禪中一
覺觀清淨心一處 二禪覺觀覺觀 雖是對治一處
對治覺觀初禪 二禪清淨 對治
間隔一處故地無漏不斷一處菩薩無漏相續不斷
一處心緣一境一處 行一境界一處何者一境 舍利毘曇欲界地中心行六處所謂
六塵初禪二識心行四處二禪 身識一處所謂 一法淨心
喜樂利益 二禪一心
三禪憶念安慧身受賢聖 三禪 雖是利益二禪
安慧 對治名為 行捨名為
名為安慧身受利益 在意遍身前心身受
深重賢聖堪能捨離 不能賢聖 地中
趣入一心三禪四禪 不樂念清淨 四禪
此地三禪 此地問曰二禪 何故成實
不動苦樂所以 是故 問曰何故龍樹
細心即為 手打睡眠者 如是憂受初禪
三禪若爾 何不 此地
苦樂是以 何故成實 不動所以
不樂利益問曰何故 利益便苦樂 不樂便其中
苦樂是故名為不樂若爾 何故不喜三義 在前苦樂
是故不樂並非此地 不對五受分別 在於苦樂之外三受分別通名
苦樂苦樂苦樂 對治畢竟清淨 四禪四禪

[0727c22] 空中別有三門二明一切入解脫 二種一切處差別釋義
第一空處行者四禪地中 修法云何 方便無礙道三解脫
便道其二遠方便修空 住心住心空想門戶 住心如是往返
了了分明住心住心 如是展轉一切一空無色方便住心
住心如是 往返皆是心觀 方便無礙道前方便
入住心中發生智慧如實 不須以此正斷四禪 無礙解脫道無礙
不須 解脫如是無礙 皆是空處方便
第九解脫道得空法名 現前方便趣入 在前識處外緣
一方便道無礙道三解脫 方便道中遠近遠方便住心住心外空緣緣內心
入住如是往返心識照見 分明無邊明了何者 成實空無無邊
空處無邊境界 所有識處復修 名字方便道中遠近遠方
便住心住心一識 住心如是往返明了 非想名字方便道中
遠近遠方便住心 無想入住如是 往返純熟方便住心
所有非想如是 純熟第二 一切入等差十一切入一切
方便緣故八解脫解脫解脫道 何故如是方便
解脫無礙下地未能 解脫無礙 背捨解脫問曰一切
解脫道解脫 通則皆是 龍樹空處乃至非想解脫
聖人名為解脫凡夫 解脫退轉解脫如是禪定中空 定義無礙解
名為未來名為方便 所以方便無礙解脫道方便
正定所以一切處 皆是成實不定 有漏無漏皆是一切處

[0728b23] 三門空處一切 一切有對別異不分 境界無邊虛空無邊虛空
乃至別異色想問曰 不滅色想可以色想生空處方
不論問曰何故心法 色相 心心隨宜
四禪四空定 離合不定唯一 分為可見所行不可
所行分為可見有對 所行不可見有對色所行 此等皆是有對
三不可見所行不為 分為 所行名色所行
十一五根五塵無作色細分 一門明滅色想可見有對色故地
眼識和合有對不可見有對色 故地身識和合別異不可見無對色故地
所謂意識和合意識一切 別異 第二第三問曰
二識初禪身等三識 何故至此眼識乃至身識和合 對治對治方便
無礙道觀察無常對治無礙道正斷對治 為首一切無礙解無為使
對治解脫為首一切無礙 解脫不重空處 五識相應對治對治
一切大同成實 色想香味有對還滅香味
別異 別異不立無作色為此解釋經意不分
對治無邊虛空利益無邊 空行識處無邊 空想見外分別過患無邊識處安穩
無邊識處無邊空想行者 捨船
空想見外對治知識 利益無邊無所有 無邊分別過患
無所有安隱無處無邊 空無亦復無邊 無邊分別
對治無所有安穩利益無所有 非想無所有 分別過患知非非非想安穩
非非想無所有 分別對治無所有
緣於非想一向非想愚癡非非想有想緣於非想 有想非非想知非安穩
利益非想上來第二

[0729b01] 第三名為 開合不定道品 四如意足因故
廣解欲念精進一心淨戒根門 睡眠善人
善方便 十一成實淨戒善知識根門飲食
善覺善信行者 解脫十一不著持戒離殺 不善通論不善
持戒第二得知以定 善知識發生須知 善知識得道具足因緣
根門堅守六根 守成 無量何故慧能
第四行者不為色力 婬欲美味身行 增長煩惱定意幾許
三分之二第五睡眠 行者大事 世事何況出道睡眠滅法
無常三惡道佛法睡眠無利以此第六善覺 所謂國土不死輕侮
修習大人少欲知足遠離精進 智慧戲論第七善信生死 泥洹第八行者
一者信心信受隨順二者 善知識直言論說諂曲 質直病人病狀
具足修禪定四者精進 譬如不息五者智慧 有為四行聖道名為行者
第九解脫一佛比丘 說法語義歡喜攝心漏盡 首善誦經說法獨居思量
初三聞慧 思慧修慧第十煩惱業報五言一生
善人三自宿善根 中國宿善根依止善人 業障自發煩惱障第十一不著
取著在世無礙涅槃恒河因緣大海不著此岸不著彼岸三不中流不出陸地
為人不為非人八不 腐爛行者六入不計我人不著 此岸六入不計我所不著彼岸
中流不出陸地 四眾不為持戒不為 不退還家犯重 腐爛如是

[0729c26] 第四 定名輕重無量十五 少言多事不為
遊行一緣四顛倒慈悲觀修習 不淨觀修習不等緩急不停
調不能不善 捨心不適 內外一切不適
不適當消息八不 法處愛樂因緣 禪定自身何處
愁憂不得便憂惱開解禪定勝法大功德久修 薄福云何禪定禪定
道中過半修得勝法 禪定可畏怖畏 虛誑妄心生畏十一
禪定見佛女色 心作無法十二憎厭禪定不淨憎厭過多不能飲食自殺
更改觀念中說十三歡喜禪定光明生歡喜
無常可喜十四 禪定所得自高 無常可恃
自高十五疑惑得法不識 好惡取捨如是 之中無量成實略舉三法以為
第一無慚放逸人造羞恥名為無慚無恥無愧 慚愧惡名放逸第二
恭敬習惡前生放逸 不恭違反 師長惡人習惡第三
懈怠前生習惡邪教 不信因果名為不信不信正因 烏雞鹿名為
無利不肯懈怠成實 四門相生次第第三第四 不喜善人正法
前生懈怠不喜善人不喜善人 真實行者無實正法聞法 正法邪法利益
成實第三相生次第 第四第五調戲不守破戒 前生浮動調戲調
便破戒第六 不行安慧亂心前生 憶念不行安慧安慧
散亂第七邪念邪行 前生便邪念邪念便 邪道邪道善法第八
戒取前生便起身 第九前身 第十三老死
以此前生前後 問曰此等何人斷滅成實 在家人第五出家人斷除
六念處清淨斷除第七清淨斷除第八 無相善淨除滅第九 第十無學果

八解脫分別 (釋名  就位分別 處分 成就  優劣)

[0730c06] 釋名八解脫八背捨龍樹五欲捨離背捨 背捨 解脫解脫
不同一門有色 無色解脫四空處 解脫五識解脫無所有處解脫非想
解脫滅盡解脫初三色境 四解不同毘曇 宣說四空處定解脫龍樹
成實四空處解脫 八解脫滅盡解脫名字 如是如何不同各異大智
有色自身 內外不淨內外 悉皆不淨解脫問曰內外
何故之內 初三中一初中 無故
問曰內外不淨 隱顯內中 中說
理實不淨觀自身不論死尸 方便無色
己身未來火燒 現在現在 分離破壞乃至微塵無所有
不淨問曰何故 自身無常無想 大地
自身 空處方能故此問曰寬廣何故
不淨不淨 以為不淨是以 不得問曰何故之中通觀
以為不淨前者觀心 一處內外一處前門無故內外
無故問曰 假想 此前二門不淨觀解脫除去
白骨青黃解脫觀法云何金銀 問曰凡夫不淨
不淨何故女色不淨凡夫所以 淨觀白骨皮肉少有
所以 清淨所以金銀 色光清淨所以
不生是以涅槃 名身解脫觀察身證解脫名身 解脫空處乃至非想解脫
龍樹四空定凡聖 四解聖人解脫 滅盡解脫滅定大品
六度攝品菩薩滅定第八解脫 滅定 解脫邪見
退邪見解脫毘曇 初三龍樹解脫相如大智解脫四空定
分異凡聖解脫毘曇 分異定義無礙解名為 不通無礙命終
九無礙道命終其餘善法背捨無礙背捨命終受生 背捨問曰云何
隱顯龍樹阿毘曇 毘曇無礙命終解脫龍樹 龍樹毘曇不同云何
無礙命終其餘善法 背捨所得背捨成實 初三觀察空名
不以不淨名為解脫成實 八解脫有人初二不淨第三 解脫淨觀不然所以者何無有
淨觀不淨觀解脫外道 不淨解脫空觀名為解脫問曰外道亦作空觀云何解脫
外道信解非真實方名 解脫文中初三解脫相傳 有色自身
內外五塵未見 四大五根假名解脫名字 一邊內外內中內外
有色不淨 相似無色觀察內外五塵 第二解脫名字
二觀欲界 觀察色界三門 四解
前者正用四空定四解 四空定無漏 所得四無色定無常空無我等
名為解脫聖人四無色定無常解脫第八解脫 滅定第八解脫成實
成實行者證得泥洹 一切第八解脫一切心心 第八解脫明知不同學人
滅定不得第八解脫電光羅漢第八 不得滅定明知不同滅盡解脫 無明滅盡定明知不同
無學所得二種涅槃滅盡定 八解脫如此解脫大乘

[0731c25] 第二 體性分別假實分別有人 解脫假人煩惱繫縛假人
即為 解脫解脫實法 中說
有為無為分別毘曇 有為有為心法第八有為 成實有為第八無為
第八大乘隨事解脫毘曇無為觀空解脫成實究竟 無為不生有漏無漏分別毘曇
初三一向有漏三事 非想邊地不居有漏滅定 非想有漏中間無漏
實法中一無漏空性一切 無漏大乘有漏 第八一種一向無漏故地中說滅盡定
以為聖住四心非心相對分別心法 非心善分貪瞋癡其三 初三無貪問曰初三無貪
何故中說云何 相近無貪善根 方能雖說
無貪為主貪欲問曰初二不淨觀 第三淨觀云何 淨觀貪欲無貪問曰不淨
何須淨觀行者 不淨不生貪欲不貪 為此行者
調心問曰不淨能破貪欲淨觀 何故
非一如觀佛身不生 欲染故作貪欲不為 淨觀瞋恚
能破四解無癡 色想體性第八非心成實
空觀第八無為大乘 解脫毘曇觀空解脫成實 如是

[0732b08] 第三就位分別毘曇八解脫 那含羅漢 所得那含人中極多不定羅漢
人中極多極少滅盡定滅盡 俱解脫問曰初三解脫 貪欲對治那含羅漢貪欲何故
聖人退 煩惱三不問曰云何 初二初禪二禪
第三四禪貪欲對治未來故知問曰 不得初三四禪後五在於
地中不得不得問曰凡夫何故不得其所退轉 解脫大智決定凡聖
通論三解脫四空處有漏解脫凡夫 或是那含羅漢凡夫修得 凡夫則是那含
漢人阿那含成名阿羅漢 空處識處無所有處無漏解脫滅盡 解脫那含羅漢問曰此等
何故不得不得禪定毘曇如是成實賢聖不通凡夫賢聖 修道無學道不通見諦修道
觀空通名解脫無礙解 就中初二在於斯陀含那含欲界地中煩惱那含四修
羅漢上二界煩惱非想解脫 在於羅漢無學滅盡解脫 大乘種性以上一切具足
善趣分得如是

[0732c09] 第四 處分中有身處境界毘曇初二解脫
初禪二禪何故如是欲界 二種一者五識二者 意識初禪不淨
對治初禪地中一者三識二者 意識二禪不淨觀對治
二禪無有三禪不復 三禪不肯不淨第四禪中心寂靜不喜不淨
不為設有第三解脫 四禪何故如是不淨 成就第四禪慧力增強
所以二種欲界以為 不淨在於 初禪二禪第三解脫欲界
假觀在於第四 設有四解當地可知滅盡解脫非想成實
無色初禪欲界內外空 初二解脫色界第三解脫 所得無色解脫初禪斷滅
一切生死因果第八解脫初禪 所有電光 不得何故如是聖人
然後無常苦空名為解脫電光羅漢 不得可觀不得非想 無漏不依大乘中觀
解脫大乘非想有無隨事 毘曇純熟初三解脫四禪當地滅盡解脫一切 (一門) 。

[0733a13] 身處毘曇初三解脫欲界三天以是欲界 貪欲不在上界問曰初禪有身
何故上界初禪 正治上界 欲界六天貪欲情深不能
慧力 餘趣禪定是以四解 三界有漏下修
然後無漏當地 解脫欲界上二界問曰何故 滅盡禪定
一者因故二者業力修習迭相 方便力火災由是
滅定欲界 佛說滅定 成實初二解脫欲界
欲界以為第三 解脫三界大乘二乘 一切處一切 (二門) 。

[0733b04] 毘曇初三解脫欲界以為境界 識處無所有處有漏解脫 以為境界解脫道
問曰何故背捨 無礙道解脫處中 無漏解脫苦集下地
有漏滅諦 對治道諦之中 一切不定無漏道
治下一切有漏 非想 解脫有漏滅盡無緣不須
成實初二解脫欲界第三解脫 色界解脫滅盡大乘中觀解脫成實隨事解脫 毘曇

[0733b20] 第五成就 有名毘曇八解脫 八解脫聖人
功德四空處有漏解脫離欲 三空無漏解脫 二種離欲
退所謂退退聖果第八 解脫方便方便修習然後 問曰何故解脫離欲滅盡
方便離欲是故下地便即便滅盡解脫心法上心
不得凡聖通論凡夫所得通名解脫 四空處有漏解脫二種 二者凡夫退生下
有漏下生 成實解脫離欲所謂下地
解脫第八不定所有有餘涅槃 無餘涅槃離欲方便 離欲所謂遠離非想即便
方便邊際智通羅漢滅定方便大乘隨事解脫 毘曇觀空解脫成實 (一門) 。

[0733c14] 先有毘曇三空 有漏解脫二種一者退所謂退 解脫二者
三空無漏解脫一者退 無漏退失無漏 無利鈍根無學
學道故第第八唯一退成實 無餘涅槃第八大乘 真實解脫畢竟 (二門) 。

[0733c23] 成就所有名為成就毘曇 二禪隨身何處一切成就不成 有漏第三解脫四禪
不成三空有漏解脫 一切皆成不成三空無漏 二種一切處解脫
第八解脫色界 無色不得無形 成實大乘一切解脫一切處

[0734a04] 第六優劣八勝處 十一切入優劣十一切入 毘曇初三解脫
優劣初三解脫以為 廣說以為十一切入以為 成實宣說十一切入假想
以為八勝處有漏無漏 以為八解脫無漏以為 在於在於已去
修道八解脫

八勝處四門分別 (釋名  分別 處分)

[0734a16] 第一釋名八勝處八除入 為此觀行貪欲煩惱故云 別稱煩惱除入
勝處不同一門有色 外觀大智外觀 有色外觀無色
外觀無色外觀 初二第一解脫己身己身有色
一身以為不淨外觀何故 龍樹不敢 譬如鹿調不可
之中善果惡果 三十六之中皮肉
以為 不淨不生 四大因緣和合名勝第二有色
外觀觀心滿大地不淨外觀勝處 第二解脫己身
火燒名為多少青黃 第三解脫除去 青黃
勝處觀法云何四禪 入定如是 往返純熟勝處問曰
十一切入青黃白四一切入 差別龍樹一切入廣普一切 勝處 (一門) 。

[0734b16] 體性中有有為無為分別有為 有漏無漏分別毘曇中一有漏成實
無漏成實 無漏大乘三心分別毘曇 無貪貪欲成實智慧
大乘直觀毘曇 成實 (二門) 。

[0734b23] 毘曇或是 凡夫或是那含羅漢成實 佛弟子不通外道佛弟子
有漏無漏大乘十信已去 (三門) 。

[0734b27] 處中 毘曇初禪二禪 第四禪成實論欲界
色界定境界三修成就此等初三解脫 相似如是

分別 (釋名 就位分別)

[0734c05] 第一釋名 境界理實通觀一切 一色可知名字
一者二觀三觀名色 五觀名色 第一義
觀察所謂觀察世諦 第一義初四正觀三觀所生
體性無常即是苦諦 觀察業煩惱即是集諦 無為名色
色相名色即是滅諦 道者觀察對治 道諦三觀中觀
味著境界名色生苦所生過患名色 名色
滅諦四行之中 故知出離別稱色法無法云何
為生涅槃涅槃修得 不生相似何故道者 第一義第八第一
無我無我眾生無我 無人二法無我性空 便正觀既然受想 (一門) 。

[0735a03] 就位 可知毘曇初四方便 已去正見分明方便
漸次觀察無學究竟第八中人無我 成實七事思慧 理觀修習無相已去正見
分明大乘上下七方 便在於地前正觀在於地上 如是

八大人覺

[0735a13] 八大人覺大人諸佛大人覺知 涅槃大人不同一門 少欲知足寂靜
精進正念修禪定智慧八不 戲論五欲追求名為 得法受取知足
獨處空閑寂靜善法無間 精進守法名為正念名曰 禪定聞思修智慧分別
一一遺教經就此七方 便八大人覺

八法摩訶衍

[0735a25] 八法摩訶衍地持論摩訶衍外國 大乘大乘八法其中 名為名為名聞
思慧淨心修慧 修慧畢竟出離菩薩種性 解行淨信成就名為
三寶功德諸佛菩薩神通種種因果真實方便種種因果 世諦真實義第一義
菩提方便諸菩薩修學 菩薩聞慧解行欲求 出世法具足聽聞思慧解行
終於所聞具足思量故地菩薩解行 聞慧思慧思惟淨心初地 清淨故云淨心修慧行者
滿心大願修行即是修道 修道名為修慧 乃至修道修慧修慧
上報純熟修慧畢竟出離如來地如來一切 畢竟八法摩訶衍

九次第定

[0735b18] 九次第定所謂滅盡正受龍樹 根本定不通方便根本定 滅定
次第初禪欲界二禪 禪心乃至滅盡定非想次第 定名如是

九想觀八門分別 (    不同 十想同異  先後 道品本末  )

[0735b28] 第一九想云何第一行者 婬欲見人言語辭別 忽然便當然
煩惱第二中風 當然貪欲 死屍
形色當然 死屍不久可惡 五者死屍風日
破壞在地膿血流出當然死屍血肉當然 死屍
曠野食噉己身 共相分散 名分大智加一
灰燼當然 問曰何故 形色 (一門) 。

[0735c17] 體性自性 無貪貪欲 (二門) 。

[0735c19] 欲界地中不淨以為境界 欲界貪欲 (三門) 。

[0735c21] 九想不同九想貪欲二種自身不淨對治五度
九想中經 涅槃經威儀 語言形色青黃
處所著眼鼻口 一切 九想威儀形色
處所 分散大智 威儀著語
音聲言語威儀 形色形色形容身形處所
六通 人相愛女初二 形色
分散 二種相通微薄 (四門) 。

[0736a12] 十想 十想十想分別九想 龍樹九想
十想成為 婬欲十想九想 十想
同治貪欲涅槃攝論 有人十想不淨九想有人不淨厭世不可
九想有人九想觀十想 相分變異無常想無常 生苦即是無常不得
無我九想觀 不淨 不淨無可貪著厭食
以是九想厭離世間即是世間不可 無常敗壞即是九想 煩惱斷想九想煩惱
九想觀不生即是 同異如是 () 。

[0736b02] 先後 中說九想方便九想 煩惱然後問曰
九想云何九想方便 令人愛樂禪定 先行 () 。

[0736b07] 道品本末龍樹九想身念處開導 念處四念處道品三十七品 涅槃 () 。

[0736b10] 所為中說小乘人為 入涅槃九想菩薩一切眾生 佛法度脫九想九想

分別 (釋名 道分  處分 成就 建立所以)

[0736b16] 釋名煩惱
業果名為問曰云何 無礙道 名為若爾見諦煩惱
應名忍者 眷屬通名通名 解脫道智證
問曰集法欲界 如是一切名義
云何欲界地中苦集諦煩惱 滅道煩惱各別 上界三界修道
煩惱各別問曰何故 見惑界別修惑 上界見惑對治
界別修治界分云何見惑 忍心一念現時上二界 一時同治修惑 各別故云

[0736c08] 第二 分別具有約見二道分別依法 有漏無漏分別見修
無礙道見道見道無礙 修道修道無礙 解脫道見道
道中解脫修道 解脫無學 解脫 (一門) 。

[0736c16] 依法二門分別初三法忍法智無礙道 法忍解脫道法智
無礙道解脫道 比智法智欲界修惑法智 法智比智
欲界滅道法智修惑法智 修惑比智法智 三修比智 三修 (二門)


[0736c25] 二門分別無礙道六忍無礙三智 無礙
則是解脫道 (三門) 。

[0736c29] 有漏無漏分別等智 理觀無漏無漏具有無漏 一切有漏唯有所謂
世俗智欲界色界修道 世俗道果聖智如是

[0737a05] 第三處分中有三界 地處三道三界 三修上界 三修
(一門) 。

[0737a08] 分別未來 未來一切根本禪 中間不同瞿沙
欲界五下結具足欲界修道 煩惱未來根本中間依法 上二界三修
一切未來不依四禪中間所以不論如此根本中間 聖道上界見修煩惱不斷
空處方便色界修惑 一種第四禪修道煩惱空中三空無色煩惱
無漏無色修道非想 全無無漏 (二門) 。

[0737a21] 見道五心一向未有 集法比智滅法
滅法 比智道法四斷道法 須陀洹果斯陀含果
不定超越見諦斯陀含 須陀洹相似次第斯陀含 須陀洹果相似斯陀含果
阿那含不定超越 見諦阿那含須陀洹相似 次第阿那含須陀洹果相似
五下結處斷問曰那含欲界貪欲瞋恚二種 戒取斷除云何
五下結處斷身見戒取 斷除此處合為羅漢 未盡成就那含成就
羅漢果成就所謂三界一切成就此處 (三門) 。

[0737b11] 那含羅漢果問曰何故 處方
那含羅漢 何故阿那含五下結 阿羅漢五上結故此
五上煩惱分別 非得

[0737b21] 第四成就 所得不定 一者十六心中
第六第八第十第十二第十四第十六 一起即是六處次第那含 現時羅漢
羅漢果 二者羅漢退 二種
那含羅漢退欲界修道見諦 (一門) 。

[0737c02] 不定 一者退羅漢果
阿那含退 未盡阿那含退 二者具有羅漢
二種 退五者超越 那含
次第那含 (二門) 。

[0737c12] 成就所得名為成就多少 不定有成 一者集法
羅漢果成就二者 比智阿羅漢 成就滅法四者
五者道法 第五建立所以中說見道 因緣得無
解脫第一苦集諦 見疑無明彼此相望 苦集諦
使煩惱互相名為彼此 得無解脫解脫道證得 無漏得無解脫第一
非想第一法忍 不立苦法智得無 解脫不立煩惱
斷除上二界 是故未名第一問曰忍心 上二界煩惱何故第一
煩惱未名 集法得無解脫第一
集法具足方名云何具足 煩惱斷除 苦法智比智集法
得無解脫比智第一 名為比智滅道法智滅道比智 因緣問曰何故一切
不得無漏解脫修道 因緣加一欲界 九品修惑展轉乃至非想
欲界一品得無解脫 第一不立第九
九品初禪地中一品 得無解脫第一三不不立
九品因緣 二禪三禪第四禪 相似九品
空地可解修道 凡夫等智煩惱不得無漏解脫第一
煩惱入聖 印證得名云何印證 欲界煩惱入見道比智
無為即為解脫 欲界九品入見道比智 無為阿那含解脫印證
欲界上二界煩惱 非得休息問曰 修道比智上界
欲界煩惱是以

大乘義章卷第十三 ()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4 No. 1851 大乘義章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