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sheng Yi Zhang 大乘義章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乘義章卷第九
法師

[0636a08] 淨法第四一百三十一淨法 一百十三 (一發菩提心義 迴向  三昧 四斷結義
滅盡定 一乘 二種莊嚴 二種種性 二行) 。

發菩提心三門分別 (釋名 次第 就位分別)

[0636a12] 第一釋名發菩提心菩提胡語果德圓通菩提大菩提 意趣發菩提心發心
大菩提名為名義如是 云何不同一者 行者生死
涅槃福利棄捨生死涅槃厭求 名相發心相者行者諸法平等 生死本性寂滅涅槃生死無相
涅槃如故無相歸心 名為相違正道 以為其內名為
平等起名 發菩提心諸相 發心無相無相
起名菩提真性由來 妄想不覺在外向外 妄想菩提由來
無異菩提菩提 菩提歸心 發心以外違背正道是故歸心
發心其內名為可真證菩提起名相如 (一門) 。

[0636b06] 次第 發心大悲 正法聞法
善友是故菩薩善友 正法何等生死 至樂生死苦涅槃大樂
生死苦涅槃大樂便 生死眾生 涅槃至樂眾生
慈悲菩提心悲念眾生 自我不出無由出生 發心出生眾生涅槃
授與自我不得無由涅槃是故 心願涅槃菩提心 發心修慧
思慧由於聞慧聞慧 正法聞法善友是故菩薩 善友正法何等
涅槃法空大品便生死 本性寂滅涅槃成就聞慧 生死涅槃法空諸法見法
安心 如是次第即是 由於修慧
聞慧 聞法善友是故菩薩善友正法何等真實
如來藏自體勝鬘經楞伽經 便聞慧思量真實如來 自體觀察
便證實發心如是 (二門) 。

[0636c08] 就位發心義通 始終要有 馬鳴論說發心
即是發心解發 即是在地 發心
法雲以為一者 二十真信 成就
解發成就 解行如觀道立觀心 初地上證成就
名為發心

迴向三門分別 (釋名 所為 )

[0636c22] 第一釋名迴向善法 迴向迴向不同一門 迴向二眾迴向實際迴向菩提迴向
一切智一切善法 菩提一切菩提迴向眾生迴向 眾生眾生
一切善法眾生迴向問曰 無有他人自己 菩薩何須善法施與他人
他人云何善利佛法 自己彼此互相 助緣相助得以
未來世能不利益眾生 迴向迴向即是能化 迴向未來世眾生見受法
即是能化佛法自作自受迴向能化使未來世成就 能化堪能實際迴向
有為有為實際 平等如實法性名實迴向 (一門) 。

[0637a12] 修習迴向所為何故修習菩提迴向所為 一者二者增廣善根 去者一切凡夫心性迴向
善法三界不得出離迴向 出離迴向一切有為 無常磨滅迴向修善根
已滅不得常住迴向修善 常住不滅中說龍王 不滅平地無由
大海不盡迴向如是菩提 修善常住不盡增廣修善 修善無量迴向
云何菩提果德廣大無邊善根大菩提一一善生迴向 增廣一切善根迴向是故
迴向以為大利三義修習 迴向何以修習眾生迴向所為一者二者增廣善根
一切眾生眾生迴向便不能攝化迴向 不住物化眾生
眾生迴向不肯住世饒益 迴向常在世間饒益眾生增廣
修習云何善用 眾生眾生無邊增廣無邊 迴向增廣一切善根增廣
三義是故修習眾生迴向何故修習實際 所為一者二者增廣 善根去者一切眾生心性取著
實際迴向修善根不能捨離迴向修善出離修習 法性磨滅
不住固安 諸佛合理常住 增廣修善
廣大如理無邊是故菩薩 如理廣大是故修習所為如是 (二門) 。

[0637b22] 同異同異 願心菩提利眾生證實 迴向差別所願
三義 善趣迴向 問曰迴向精進
何者迴向 何故如是精進 迴向一切善法名為
問曰迴向精進答言 精進迴向何為答曰精進 迴向迴向三世一切
善法得名精進迴向 迴向善法問曰精進 一切四正勤
已生善方便云何已生善法令增廣已生善 在於未來 [-+(-+)] 增廣
已生善迴向 隨行一門

金剛三昧分別 (釋名 體性 開合 就位分別  )

[0637c16] 第一釋名金剛三昧涅槃經金剛 借喻世間金剛十四能破中說譬如金剛無不破壞
一切沙礫三昧如是能破 一切煩惱外道魔怨清淨 金剛無瑕三昧如是體性清淨
無諸三體金剛自體堅固 三昧如是不為一切煩惱外道 魔怨所能最勝中說譬如
金剛三昧亦復如是三昧 最為殊勝難測中說譬如金剛 世人無能平價金剛三昧亦復如是一切
眾生諸天世人無能六難 貧窮不能金剛三昧亦復如是世間眾生不能勢力轉輪王
輪寶飛行自在大勢三昧亦復如是不思議六神通中說菩薩 三昧遍滿十方恒河沙
念頃十方恒河沙如是 金剛光明清淨有所金剛三昧 亦復如是智光法界
金剛定一切明了 定義中說譬如金剛日中 金剛三昧亦復如是以此定力十方
種種主義轉輪王 輪寶一切悉皆隨從 輪王一切小王隨從金剛三昧亦復
一切悉皆隨從十一 金剛一切寶物自然聚集金剛三昧亦復如是一切
然而十二金剛 三昧亦復如是眾生十三莊嚴 金剛金剛三昧亦復如是
行者法身十四無分別金剛 無分別金剛三昧亦復如是 無分別菩薩金剛
眾生眾生諸法無法有所斷想有所 金剛是故名曰
金剛三昧外國語正定心體 三昧名義如是 (一門) 。

[0638a27] 體性中有心法分別心體 分別心法所謂一切心數法 心法慧能
何等小乘四諦緣覺 大乘法界如實體性 如是眷屬法界一切問曰
何故中說三昧 心數法四念處 名為如是金剛
相隨三昧 有所金剛 金剛慧能
不動功能名曰三昧 金剛多義含有正定不動 三昧心法如是心體
別有一者事識所謂六識緣事二者業識現識所謂第七 真識所謂第八如來藏
金剛分別事識事識第六 意識分別四住不為四住煩惱 金剛大乘金剛一緣
二者金剛 中觀不為破壞金剛金剛真識真識
清淨空義妄染心淨 照明照明證法不見一法 不為
金剛以是金剛 以為佛性智印三昧首楞嚴體性如是 (二門) 。

[0638b28] 毘曇開合毘曇 非想地中修道無礙以為金剛第二非想地中見修
金剛開合總之唯一修道 無礙分為一者法智二者比智法智 欲界滅道法智非想修惑
是故金剛何故滅道法智 苦集欲界滅道非想 境界是故欲界滅道除非
修道欲界苦集非想境界 不能是故苦集法智金剛 比智所謂苦集滅道比智比智中分
非想對治無礙金剛十三滅道 法智以為苦集比為 初禪乃至非想
合為以此合為十三問曰 何不上界 有為法互相一道
無為法其所分別各異 分為五十二 十三一一四行
是故五十二何者四行四諦 無常無我乃至 八十
八十根本二十何者向前 十三開道比智上界 地道以此二十二十
八十如是非想見修 開合總之唯一非想對治分為非想見道對治非想修道對治
分為一者二者法智比智 一對非想見惑對治非想修惑 十三非想地中見惑對治
修惑對治無礙是故十三分為四十五何者非想地中 見道對治修道對治四十一
合為四十五何者修道之中四十 滅道法智以為苦集 智通比智中有三十六合為
四十一何者比智三十六種別 上界八智初禪乃至 非想對治
五智五五 四智六合其三七七 其二其一
三十六分為一千四百九十二 金剛三昧何者四十 五金初四四行即為十六
十六名數一定四十一 對治四行一百六十四 一百六十四一一非想地中九品
分為便一千四百七十六 見道十六一千四百九十二問曰何故見諦道中十六九品
修道九品上界一切見惑 一品九品是故九品 修惑九品是故治道九品
四百九十二從未乃至四禪 空處四百六十八何者四十五金剛十三種智
苦集比智比智離合 無色四智其三 其二一智
是故滅智離合合為十三 五十二一一非想 地中九品修惑無礙便四百六十八
何故起見無色見諦何故起滅道法無色下地有漏 下地對治何故四禪
比智無色下地有漏 對治問曰無色下地無漏道 不得下地道中治下
無色無色 如是無所有次第漸減可知毘曇 如是成實開合成實中文
開合不定總之唯一空觀無漏分為非想九品無礙 無量無量煩惱大乘開合
不定總之唯一如實智分為一一 一切種智一切空名一切智 事相差別一切分為
清淨真諦一切智世諦 無礙智世諦自在無礙智一世第一義一實
分為一世知世事相第一義諸法一實知非有無四法界 真實如來藏中法 開合如是
(三門) 。

[0639b28] 就位金剛 通有小乘別有 無漏慧能通名金剛二簡
異見修道對治無礙以為金剛 非想 無礙金剛餘者
非想修道無礙以為金剛 非想修道 金剛餘者以此
畢竟大乘別有 十信信心成就謗法 金剛二簡退解行成就
齊名金剛出世世間初地 上證無漏能破不可破壞 第十地中一切智
故地十地菩薩離垢 離垢三昧金剛 最後一念以為金剛故地
最後菩提樹相離三昧金剛三昧 如是 (四門) 。

[0639c19] 金剛 毘曇金剛心 無漏心煩惱不行斷惑
故云問曰無漏心 應有 斷惑猶在金剛
心法斷惑是非色心非心 是故金剛心金剛 而今名為
斷惑無常金剛心同時往後 不復過未煩惱 解脫成實 金剛相續一念
猶在 分明 不同毘曇斷惑
問曰無學 金剛增進 智者
大乘中人不同異說 顯正異說相傳常有一說云何金剛心
全無應名無學中說無明住地 金剛全無何所 宣說一向云何金剛心
解惑云何金剛金剛不立明知 如此
不能不能金剛 得名金剛得名無礙知能 不得能破
之中應當其所不得 金剛心中有無明 應名佛智以為金剛應名佛智無礙
佛智金剛無礙 金剛心無明正斷佛智 正斷便大品無礙道名為
菩薩解脫道云何無礙 佛智無礙道正斷無明小乘 應用盡智無礙道非想不然
應名無學 全無金剛一向所見 理應智能
十地菩薩遍滿一切比如 千萬乃至算數畢竟不及 未盡諸佛所以
金剛心一向理應 何為不常如是顯正 心中得無云何無明
一異無明諸法不了 自性無明照對 金剛名性無明
無明不了中視自性無明如夢有所 相如金剛心無明一切
自性無明未盡 佛境界照見悉知是故 等覺問曰云何得分佛菩薩
金剛佛心金剛心 佛心無緣問曰 何故無明解脫
無礙金剛學分 金剛心所有攀緣 不能如法廣大
是故十地唯有真心 彼此如法廣大 中統含法界恒沙佛法
法界一門佛心是故佛德 無量十地故地十地菩薩 滿十方一切世界佛功德畢竟
不及在於金剛所有 常生滅法佛德常住不動問曰 金剛無礙正斷種智
解脫問曰金剛同體安能 正斷同體斷除無明相應不得同體
無明解惑同體云何 二種金剛觀察無妄 自體名為
金剛同類因之名為 金剛
分之無知 解惑金剛大明無明寂滅
分別中說菩提 諸緣菩提道中一切其所 是故金剛解惑問曰解惑
自然金剛斷乎 無常 相續不斷金剛 問曰解惑種智
菩薩金剛心非唯 滅盡猶存種智問曰金剛真偽當真煩惱
金剛 就義通論真妄
真相金剛心 如是

結義分別 (釋名 治道差別     多少上下  就位分別 分別)

[0641a04] 結集生死煩惱結縛 眾生名為
毘曇分別解釋 明治二種一者 成就現行貪瞋癡名為
過去種類在於未來其中 間有非心在於過去 未來行人成就
是故世人相如 治道一方便道未成無礙 觀心三解脫純熟
上進初一無礙道正斷同時使 不生名為
無礙道同時過去解脫道 無為第三 畢竟無為使有漏無漏
成實 明治成實一者 成就煩惱毘曇成就
毘曇成實別有非心得法假人成就過未煩惱因果名為成就 名為相如
初禪欲界第二禪 欲界乃至修習非想 下地其所總分
論理之中云何聖道一方便道未能無礙道正見增進三解脫
初一禪定 所得煩惱無礙正斷解脫無礙 正斷解脫
煩惱過去所生成就當來 中隔因果過去不能使 未來不能名為據實
不生未來 過去不成現有 現有過去斷除
過去過去云何過去過去 煩惱過去 至今斷滅過去過去成實
明知問曰 未來過去 竟然未來
所以現有問曰過去一道 何故如是過去未來
中有聖道起先未來 時令過去 不成猶在
方能大乘二種一者四住二者無明四住無知
無明四住之中作意 現生無明同體任性成就無明 中有無明
自性無明諸法不了 七識心體諸法 分明名性無明夢中有所
昏睡樂受行苦相如四住成實 無明四住其中
無明無明就地 出入觀心明治就地上相觀心 明治地前如何修禪定以為
無漏正治正治一方便道 未見無礙道三解脫 方便制伏無明
無明不可制伏不生 制伏無礙正斷 解脫地前如是地上云何初地
無漏相續念念之中無不相續之中分別當分 無明無礙即此無礙
無明解脫其後 使其後相續 方便如是一切無礙
解脫無明緣觀以為 以為正治別有一方便 無妄未能無礙道無妄
三解脫無妄方便虛名 無礙無礙正見無妄
自體 自體無明 第三解脫證法
無妄無礙解脫 如是

[0642a05] 第二治道差別中有 有漏無漏分別二見分別分別 比分無漏毘曇治道
有漏六行何者 六行觀察下地觀察為止 合為如觀欲界
初禪為止以此六行 欲界乃至觀察無所有處 非想為止無所有非想一地
等智不斷六行多人 一行 無漏道所謂四諦十六行觀以此理觀
煩惱何者十六無常 無我有緣 四諦
十六多人別論之一一諦 一行成實中有不能世俗道中見諦道中
得名三果無漏大乘 中斷煩惱要是無漏以此 斷事無知或是無漏五明
斷事無知有漏無明 不生無漏 (一門) 。

[0642a27] 見修分別治道毘曇三界煩惱三分欲界 無所有見諦煩惱第一非想地中見諦
煩惱第二三界修惑第三 非想見惑見解三界修惑修道 無所有見諦煩惱不定凡夫
修道世俗禪修聖人 見解問曰凡夫見解云何斷見 凡夫見解
不分見修是故三空修道 問曰凡夫三空下修 三界見惑修道煩惱何不
修道凡夫斷惑無有 分齊厭離是故云何 一切有漏聖人斷惑有分
猶在成實中一見惑見道一切修惑 修道大乘成實對治 (二門) 。

[0642b16] 分別治道心安法名 決斷毘曇斷見 無礙解脫修道無礙
何故見惑無礙不得 斷惑得中 不決何故見惑
解脫捨心何故修惑 無礙智解脫修道修道 一向無疑何故疑惑見諦
修道煩惱 事故修道問曰 見者聖人修道何故
人見道中分明修道 無不是故不為疑結問曰現見有人
云何 緣事染法不能是故不論問曰聖人修道一向無疑
解脫名為凡夫 修道何故無礙得名 凡夫緣事
得名緣何 下地一切有漏問曰聖人 得名緣理何故
念念微細行苦行苦得名凡夫生老病死愛別離八苦 緣事問曰緣事安能
明白 毘曇如是成實中一 通名通名心安通名
決斷無著通名大乘 五忍二諦 無義 (三門 ) 。

[0642c20] 比分治道法智 中說知法名為法智現法 比智正知
法智比智 十智分別 毘曇見道未成
方能欲界見惑 法忍無礙法智解脫何故不用 界別依法法智欲界
見惑斷滅上界見惑 比智解脫何故不用法忍境界 上猶是故不治欲界修惑
無礙法智解脫何故不用比智比智 欲界修惑斷滅上界修惑滅道 比智以為無礙亦即解脫
不用苦集法智對治滅道二種 法智前金心中解釋欲界 欲界苦集
設使問曰 滅道修惑何故不治上界 見惑修惑緣事便
欲界滅道二諦修惑上界見惑 方能是故不能 見惑毘曇如是成實
大乘中斷智能比智 治道如是

[0643a17] 第三 四諦毘曇中觀 一總念處四諦空無四諦
不斷不明 成實 第一
世第一法四諦虛假無相 世俗成實煩惱
無相理觀分之 之中世第一法未成 無相成就方能問曰
何故毘曇成實 各異毘曇不見四諦是故
死苦 分明成實
大乘平等 差別二觀 煩惱
無知如是

[0643b10] 第四 分別毘曇中斷見諦聖諦 四諦次第 一一九品
見惑迷心是故能破九品 論說方便修道 得名隨緣一諦
是故不可說欲界 乃至非想一一地中九品煩惱 名為修惑纏綿所以
是故中說修惑成實 中斷見諦四諦 名為
名為修道斷除 則是一諦 大乘中斷
觀法迷惑是故 諸法次第
斷除是故 名為如是

[0643c01] 第五 毘曇實法不論聖道念念 中有之中
不斷見道各別一念斷見 修道之中九無礙道各別一念修道 成實中有成實
假名皆是假名一念 不明不斷相續假有大乘 相續一念不明
一念相續念念 一念地中 念念具足一切菩提
是故一念有所相續 故地論說非唯 方能假實如是

[0643c16] 第六多少上下多少 中斷見諦無礙四法 各別一念解脫十六修道
八十一無礙一念欲界 無礙乃至非想九品八十一 無礙解脫便一百六十二見修
其一七十八成實中斷見諦一品無量不止八解脫 修道之中無礙解脫
細分無量成實無量 煩惱不同毘曇 斷見不同毘曇
之中無礙修道大乘 煩惱不止種性 金剛念念之中如是
上下眾多三品 不定過重 之間以為
以為 以為勝鬘無明住地 最上
名下之間以為 上下不定三品 對治對治上品對治
之一解行 菩薩行 後門三品治下
中品諸佛勝解無明 如是

[0644a15] 第七分別 中斷見諦未來中間根本 四禪次第未來超越
問曰何故 斷見四無色 下地有漏苦集
道觀斷見無色心細不能有漏 苦集對治滅道滅道是故不能斷見修道不定
有漏等智方便 不斷不斷 有漏不能斷除繫縛
不能不斷有漏 不能未來未來即是初禪方便說中
初禪眷屬不能斷除初禪 無漏聖道無色 欲界非想無漏大王不居
九地未來無漏一切 無漏 不斷下地何故如是無漏
無漏 時下是故無漏不斷以是 未來無漏一切三界煩惱
初禪無漏初禪乃至非想 不斷欲界乃至無所有無漏 非想不斷下地成實
四禪無色欲界電光 云何得知四禪無色成實 云何得知電光成實
欲界三昧問曰毘曇何故電光毘曇說欲 成實何故不依未來中間
成實一向初禪別有未來 不依梵王中間 相從初禪別論不依
非想無漏煩惱問曰 宣說非想無漏心滅盡定云何 無漏下地無漏
非想無常非想然後非想 定心無常名為無漏 現觀無漏大乘二輪
四禪第四禪功力是故如來成道 第四禪理實通論欲界乃至非想 問曰欲界云何
欲界大乘欲界龍樹 欲界與欲電光 電光聲聞得名電光
無漏云何乃至非想聲聞 非想無漏菩薩龍樹 菩薩非想實相相應菩薩非想
實相名為無漏實相 如是

[0644c09] 第八就位分別毘曇 中一煩惱四分非想見惑以為一分非想修惑第二無所有見諦
第三無所有下修第四 見道第二那含金剛心 第三凡夫或是聖人見道中斷
第四凡夫或是聖人 成實中斷見諦不定 無相見道相見
斷見 煩惱通習觀想 斷見多聞因緣思惟
因緣假名實法和合 假名法和 名實假名分別
非見云何斷見 見道方便煩惱通名見惑修道 次第斷除大乘見諦煩惱
不定見解初地故地諸見初地見道 無礙解行故地
解行諸見通論十信 斷見見道方便修道煩惱 不定大位漸次斷除
通論初地之中滿心已去故地 初地滿心修慧如是

[0645a05] 第九 心識一者事識六識二者七識真識八識
如何事識之中隔絕因果 心體之中 妄心妄心無法真識
不滅心體真心 不滅事識 中斷隔絕而已中斷如火
通體真識中斷繩結

滅盡定分別 (釋名 出入 時節分齊  分別 就地分別 有漏無漏分別 分別 第八解脫同異 釋文)

[0645a18] 第一體性不同 無心 滅盡定
差異無心對心心識 無心有心分別無心地持論
五受 故地所有真實
受想受想受想滅盡定一切 心數法心法一切名曰
滅盡三界滅盡如初 覺觀猶在乃至非想 地心以是滅盡至此中一
滅盡名字如是 云何不同各異佛陀提婆 心法何故如是說入滅
眾生全無眾生眾生 明知有心雖是故云 毘曇色心滅定
宣說非心在於非心 心得不滅
不滅欲界 不滅如是問曰 不滅善根欲界
欲界何故闡提善根 方便無礙解三道 滅定方便不捨毘曇
成實宣說心識無為滅定 問曰心識滅定滅定 便無心眾生無心草木
心得有心有心 眾生不同草木何者心得入滅成就 未來世心得不同毘曇
非心大乘心識 滅定滅盡定有心 無心無心聲聞滅定六識菩薩
全無六識諸佛滅定 有心聲聞菩薩滅定之中真妄和合佛滅真心
有心云何滅盡體性如是 (一門) 。

[0645c03] 出入滅盡定毘曇出入 云何純熟 入定調
滅定調心何者一者初禪 次第上昇乃至非想二者非想 次第初禪逆順初禪
第二禪初禪次第上昇第三禪 二禪次第上昇第四禪如是 乃至非想四者初禪入超第二禪
第三禪第四禪空處如是 非想問曰何故一地聲聞不過 五者非想無所有
空處第四禪第三禪二禪初禪欲界逆順初禪 三禪二禪四禪三禪
空處如是乃至非想 有漏根本定中轉無漏不由方便問曰非想得出
散心不得何故不得 欲界散亂便聲聞禪定 善心之後起重
問曰非想不得散心向前第三第六非想云何得出 次第至於初禪二禪然後
欲界若爾便調心 第二次第調心如是調心
心意 入滅初禪根本定欲界 二禪初禪乃至轉入非想
有心非想心心數法忽然 問曰有人一世之中入滅一一 入定調心調入定
如來調入定聲聞 調入時如是云何滅定隨時
心心數法忽然毘曇如是成實 出入成實趣入滅定二次一種 次第聖道欲界修道
非想非想不盡 心意然後初禪根本定 欲界乃至轉入非想無所有
非想本願力一切心想忽然問曰成實無漏修道 毘曇何不如是毘曇
無所有煩惱不須 無漏然後無漏 一地煩惱成實成實一種次第
第二次電光修習聖道欲界修道 煩惱乃至非想 心意然後
初禪乃至滅定問曰毘曇如是 修惑不同毘曇 無漏斷除三界修道
同治不能現前方便 現前問曰毘曇入滅 入定調心成實如是
不須何故如是 無漏煩惱無漏調心 是故不假成實三昧
不假問曰滅盡定 作意作意成實 作意作意
行者煩惱恒常 成實 入滅調心第二
入時 如是毘曇問曰無意後心 最後意根
後心問曰前心已久 意根成實 後果成實如是大乘
大乘別有毘曇調心方便出入 相同成實方便
出入不假入定調心 欲界乃至非想地心 不假方便不須初禪
乃至滅定次第 不出常用 滅定威儀宴坐問曰菩薩因緣
菩薩畢竟 一切 菩薩入法界差別法門法界中有
寂靜心法菩薩畢竟不捨常滅 有分不滅菩薩不滅出入 (二門) 。

[0646c03] 滅定時節分齊毘曇欲界眾生入滅 定時不久不過日出何故如是欲界眾生
養身不過日出 上界眾生入滅 多時不得過於報分
成實毘曇欲界眾生養身 一切入滅定正受 多劫不死死者
時而入滅是故即便命終不由多時大乘諸佛菩薩 入滅定時無限問曰摩訶迦葉
彌勒彌勒十八 然後般涅槃入滅成實入滅正受
禮佛毘曇入涅槃 滅定若是滅定 神化阿育王經宣說迦葉
涅槃辭世入涅槃 滅定世尊付法藏中說佛滅迦葉 持法二十摩訶迦葉般涅槃阿難
二十如是次第故知 問曰入涅槃 神變神力如是
佛世尊般涅槃摩訶摩耶 舍利目揵連火燒此等 皆是時分如是 (三門) 。

[0647a01] 界論三界三門分別一明 三明修得名為
小乘最初修得 說起欲界地中宣說上二界宣說
問曰上界佛說何為不得 起滅凡夫過去以是 凡夫所得凡夫本來不得
非凡得法退重修 上界問曰上界修得 非得何故
如是非心不得三世 念念之中如是大乘聲聞欲界修得三界
一切處心法現前隨身 所在堪能名為小乘 堪能無色界何故如是入滅
斷絕色界命根猶存空無命根不立 大乘諸佛菩薩隨身何處
問曰無色云何大乘一切處 大乘無色界有形 命根猶存大乘中說真心不滅
色界入滅定時息心用心猶存 隨身所在成就名為修得三界隨身何處成就
毘曇滅定非想三界成實 大乘宣說滅定三界 (四門) 。

[0647b02] 就地欲界乃至非想 明滅入心 出心滅定各異毘曇宣說
是非非心有為法非想非想 成實無為法三界大乘不定六識七識心滅
滅定無為三界第八真心 滅定三界第七識心 滅定三界
入心聲聞滅定非想 菩薩聲聞不同云何 欲界乃至非想一切地心
出心毘曇非想無所有 正受非想超越正受無所有聲聞 不過餘地不出問曰滅定非想
滅定無所有次第 超越就地超越 次第中間非想成實
毘曇毘曇所立 大乘諸佛菩薩自在一切地心 得出如是 () 。

[0647b22] 有漏無漏 論定入心出心滅定 不同毘曇中一有漏是非
有漏成實中一無漏 大乘無漏 中說聖住中分有漏無漏
六識七識心滅滅定一向無漏第八真識滅定無漏 第七識心滅定相似無漏
有漏入心毘曇入心有漏非想 成實入心一向無漏問曰滅定非想成實論無漏四禪三空欲界電光
非想云何入心無漏成實 地中有無無漏舊遊 無漏何者無漏
無常非想然後非想 地心非想無常非想遊觀 無漏滅盡定大乘中有無漏
出心毘曇 或是有漏或是無漏非想一向有漏 所有無漏無所有具有有漏無漏
成實無漏云何得知 滅定毘曇有人宣說入心有漏出心或是無漏云何答曰
行者入滅一切有為已然 無漏泥洹無漏大乘 諸佛菩薩有漏無漏得出 () 。

[0647c19] 三乘賢聖所得 小乘唯有那含羅漢那含 漢人中論不同毘婆沙
九品一品乃至九品即為 非想地中具縛 人中具縛乃至斷除 第九阿羅漢成實無有非想
具縛斷除有人非想九品中斷 唯一入滅
如此一二品等 阿那含羅漢大乘種性 一切通論十信 () 。

[0648a04] 第八解脫同異毘曇 中正滅定第八解脫成實滅定 第八解脫一向第八解脫
滅盡定成實滅盡定 第八解脫無學滅盡定心心第八解脫煩惱
滅盡定第八解脫 故知大乘毘曇大品 六度攝品宣說菩薩第八解脫滅定 涅槃 (八門)


[0648a13] 中說 一切非想非非想作證滅盡 非想非非想不同毘曇
非想名為 非想煩惱超出成實超出 學人非想地中一切
非想未盡不能不 名學大乘中文 毘曇菩薩
隨分滅盡定 理實一切心法 云何中說煩惱
淨法之中 無色成實 心王何故心滅
心王何不 而言云心滅定禪心 無色
成實所立滅盡定一切心滅一切 通名二種一者二者慧受有為名為無為名為慧受
有為 受者無為慧受 問曰心滅空有何不
心滅空有二心經論 多同毘曇作證無心唯有色身名身作證成實八解脫
身證何故滅定身證答曰 有心唯有身故滅定如是

一乘二門分別 (釋名 )

[0648b14] 第一名義人名 為人名為一者 別名別名別名
別名據實唯一 大乘是故 眾生三乘眾生聞已
其所是故 十方佛土唯一佛乘無二一實無二大乘
聲聞緣覺二乘大乘 聲聞緣覺二乘大乘問曰 無二何須無二
聲聞緣覺大乘大有 一者二者聲聞緣覺 大家大家無二
大家無權大家 二乘無權何者 菩薩實修一切十三
無漏妄想成佛名為何者三乘別教之中 菩薩阿僧祇有漏六波羅蜜
無漏三僧祇次於百劫相好 最後厭離煩惱 四諦道樹成佛
是故唯一眾生歸一 無異是故
威儀以為木叉毘尼木叉毘尼 聲聞緣覺即是大乘 汝等所行菩薩道根本無二
問曰向前何故 說破 是故即是問曰
所行三乘云何 中說三乘 異同一佛種種
三乘如是佛性 唯一唯一佛果是故 唯一大乘無二
涅槃一切世界唯一佛乘無餘 二乘涅槃如是 由來非有猶如
平等無二是故問曰一乘行為 云何法門其二 共相相乘有無
共相是故 如是一乘經之中大乘 解釋諸佛菩薩大人大人
大乘寬廣 名義如是問曰道義 通名
行法相對道者通行 無有道法
分異一切通名 行體通名通名云何
云何 分異通名諸法 通名問曰義門相分
名門中分行法相對通行 分異一切
行門別名 名門通名分異一切 法門別名通名諸法名門
通名問曰道義 名門 (一門) 。

[0649a24] 中略分別一乘法分別 二種一者乘法二者一者
教法所謂三藏十二部經二者理法所謂 中分二諦一實緣起法行法六度行者
行法起行問曰聞思修 何不攝入二行分別
一智 五度若一 一向精進
報果 解脫法身
解脫法身如是斷德 煩惱此前智慧 斷滅二者分段變易二種
福德遠離分段變易二種 此前出離中斷煩惱 不生不生
大涅槃一乘自利利他 二行分別自行有為離過 佛智善行利他大悲方便
大慈方便行為 一乘自行便畢竟 無盡化眾生不可分別無始
法性名為方便 名為教行因果 眾多滅道無量不出菩提
涅槃問曰名為果德滿進趣云何三義一乘二者
去處果德不能劫盡火 不能如是 自行
周旋一切眾生得名 難以略舉五行無不一乘

二種莊嚴四門分別 (釋名 就位分別  分別)

[0649c06] 二種莊嚴福德莊嚴功德二智 福德善能福利行人名為福利善行
功德功能福利 善行名為功德智慧 照見各別知世
第一義以為慧通智經名為莊嚴 菩提助道或稱律儀莊嚴
涅槃分別第三 第四共相莊嚴莊嚴 菩提菩提助道
調 律儀可調法名戒律 行人莊嚴名義如是 (一門) 。

[0649c20] 體性三門分別分別分別三體分別行者 以為福智如何經論
優婆塞精進 福分以為何故如是 隨事修行資助行人福利
不能照見精進 精進發動隨事修行精進正是
法名 五忍 饒益
三法思惟 說法思惟 攝入
別有一者 二者定慧不動 是故攝入相續
地持論福分精進 不能照見
前門精進 禪那體性其所二種 故地精進修行四無量
福分聞思修禪修 四無量福分陰界便 問曰精進修行
量等以為福分何故無量以為 精進是故 以為福分散善不依是故
無量以為福分精進聞思修 何故修慧便以為 精進是故聞思修
以為乃是 修慧以為大品五度福分照明
中說若是照明 是故中說涅槃經 五度中波福分不能
照理實義 莊嚴檀波羅蜜乃至若非般若 波羅蜜莊嚴波羅蜜何者
波羅蜜何者若是波羅蜜六度二種一者布施乃至若非波羅蜜 布施乃至若是波羅蜜隨事修行不到
實義自性清淨波羅蜜合理 自性清淨波羅蜜 一向中分若非
波羅蜜若是 智慧上來第一分別 福智真心行為
心體妄染真心 法界方便 順義如是行體
無始法性方便教行教行順義 行體法界
如是體用二種 隨緣世間世間 第一義
無有 無有涅槃 有為有漏有果非常凡夫
莊嚴無為無漏無有果報無礙 賢聖諸佛菩薩常在世間 有為有漏非常
聖法諸佛菩薩捨離世間 如故無為無漏無礙常住即是 之中無常二種愛果福德無常
二種性相離中說無常常常無常二種莊嚴體性如是 (二門) 。

[0650c05] 就位別有一世出世間 分別地前世間地上出世 世間出世
如法地前名為福德地上 智慧地前修行隨事 深法未能證見
初地深法證見分明名為 前門眼見聞見分別 九地聞見佛性未能眼見名為
十地眼見 (三門) 。

[0650c15] 凡夫聲聞緣覺菩薩 就此福智二門一對 分別凡夫所行隨事未能
三乘所行通名前門分別不空 如來藏凡夫二乘未見一切所行
名為諸佛菩薩實性一切所行通名 凡夫二乘智慧諸佛 福德二種莊嚴

二種種性三門分別 (相對其先 分別 分別 )

[0650c27] 第一先後二種性習種性種性二種性 在前在後同時
前後不定起用 證道 相似就位在前證道在後
行為所以在前地上行為 所以在後同時同時 先後不定取用 先後如是

[0651a07] 第二就位 種性解行十地 四門
解行名字如何種性 十住十住當分成就 不退
成行未成 佛果第二十行 行當法界一切名為
修行至此成就名為 佛果解行
發心迴向解行 出世出世 名為解行發心大菩提
意趣發心出世 發心迴向 菩提迴向當分
當分如觀道立名為佛果十地 十地方便菩提分
十地當分成就住處可望方便當分 方便菩提分當分出世
名曰菩提道行差別菩提分 佛果名曰菩提地上所行 菩提分聖種當分
當分之中正名 名字如是 (一門) 。

[0651b06] 別有教法教門 義門理法
空寂實法一切法佛性真心 則是通則 教法華嚴十住菩薩
所聞不由 解行破相歸寂 理法初地實法
分別取法 知世第一義 有無趣入中道一實初地
隨緣了知緣起無盡法界 第一生死涅槃染淨法相第二無相空理第三知非
第四如來藏真實法界緣 如是理實通論一一 別論中觀染淨
差別法相中觀 無相第一義諦解行中觀破相 畢竟知非初地
真實緣起法 (二門) 。

[0651b28] 二階一者 二者之中始終 習性之中解行
十地 (三門) 。

[0651c03] 解行中有解行解行中分一對一對
如何成就華嚴 菩薩所聞開解不由 教行華嚴中說十行
第二解行修習理解是故 解行中說解行 分明初地成就
名為方便據此解行 十地聞思修 之中修證
成就聞慧 思慧解行起行成就修慧初地 成行成就實證解行相對分別 上來四門合為第二就位分別

[0651c18] 第三 分別別有三明真妄
名字如何種性無始法性 法性 對治以為淨德
顯性名為名性論說種性 無始法爾習種性因為方便德本
名為成行 真果論說 修善所得習種性名義如是 (一門) 。

[0652a01] 二種性真識 之中別有體相用平等如實 法性古今
名為佛性之謂 真實緣起集成心事所謂一切恒沙佛法 集成真實覺知
離垢本生 真識 生死起行 後果
(二門) 。

[0652a10] 妄作真妄真妄不滅問曰真妄二心之中
妄想真妄相依 云何真實無妄平等
妄想妄想法化 不立藏識七法不住不得苦樂涅槃
真真問曰妄心 妄心因緣所以 現在善友所以諸眾生
在世佛菩薩善友教妄心 一切過去善行所以諸眾生過去發現
妄心故作 如來藏具足一切功德法性 妄心發生問曰真心
真心三緣所以現在 所以諸眾生現在 菩薩善友教真心出生
故作諸眾生妄想心 薰心真心善法自體 故作云何真心如來藏
具足一切恒沙法性薰心 心中發生心體一切恒沙 加功不可作善如是
不滅真妄別論妄想一向真修不滅何故如是妄想法相所以楞伽妄想涅槃
涅槃真實法相隱性 明顯真性所以不滅 真妄不滅云何妄法
所以真實 不滅不復 故云不滅
(三門) 。

[0652b17] 次第四門二種 在外佛性佛性一法佛性二報佛性法佛
佛性法佛 法體增減唯有隱顯 報佛無法有方便
佛性分別佛性 性地二種性法佛名性 所生名為二種性
方便清淨習種性解行 方便種性解行清淨方便清淨初地二道
方便名教清淨證道 報佛方便菩提方便涅槃證道 法佛菩提涅槃此等 隨時二種種性


三門分別 (釋名  料簡不可說)

[0652c06] 第一釋名經論 別名平等 別有一方便
名教差別可以 名教諸佛說教其所 名教說法智行言說
名教平等約言分異 名教六行真義因分 名為名為楞伽
二行通名 合法通名隱顯異名平等證法方便
名教起名 如是 (一門) 。

[0652c19] 別有 相對一切地前方便名為 一切地中
名為以此成德證法 之中最初所行成就佛最初所行阿含成就佛
因分 果分就位分別地前 名為教行世間初地
一切證法 之中地前 阿含教行十地
真妄分別一切 教行一切真修故地
真智文字文字 分別 隨事修福智慧
分明問曰不能云何體會緣中相應
得名實相因分之中 出世無相教行 相得 之中增上妙法光明法門增上
光明教行光明 大乘法顯一切法門 修行心中分別無始法性
方便 淨智自體 教行方便德本言教修習
之中莊嚴具 教行 體用分別
以為證法 教行正說法智照明世故 摩尼珠清淨
光明教行故地證智 阿含 分別平等即此約言
之中虛空 虛空處所平等虛空故地鳥跡住處名句住處菩薩地
證智空中鳥跡教行論說中有言說十地差別 名為言說
相對分別分所一切 證得 佛教名為教行之中
金剛藏阿含宣說無垢無量義演說美言真實相應 佛教阿含 教行相如
(二門) 。

[0653b13] 辨證 宣說不可說 可知別有
二行相對不可說教證教相云何教行修證
出名有名 得證諸法無名 實證是故行一
在教 一分一分所謂因分 行為因分修行不可說
十地如是不可說二行相對如是不可說 別論不可說
云何分別第一可以標名 故地宣說顯示 不可人名不可說
故地言說不及空中所有 可以玄談名為不可 人名不可說第二可以顯示
名為不可不可說何故如是 名相不可說不可說 法名金剛藏
證法法則 第三可以顯示名為故地 因分果分
相應不可顯示法名 第四可以自體真法互相顯示名為 因果故地中舉佛法
體用互相顯示之中莊嚴具 行法互相
顯示故地真智顯示 自體真法互相名為不可 不可說第五實相
實情可以談論名為 無情不可 不可說差別如是教行
不可說 教行之中真偽名為 真修不可說故地
自心

大乘義章卷第九 ()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4 No. 1851 大乘義章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