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sheng Yi Zhang 大乘義章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乘義章卷第四
法師

[0540b12] (十七 十一空義 十二  十八空 二十二) 。

十因分別 ( 十因生法 因分 因分 緣分  果分 )

[0540b17] 第一十因 地持論不同一門 種殖四者
五者共事 相違因相違因名字如是 不足
云何言說以求 諸法猶如幻化因緣非有 一定可以
設施有種事相差別事相名相言說 論說一切法
法名言說諸法 諸法相望迭相 中有
中說有所 二相中說飢渴飲食 所生一切
無不種植世間種植 水土種子和合名為種植以此 乃至以為因故種植
時分所生以此 種子水土名為 種植所生
乃至成就名為 種子所生 以此種子不通水土名為
為生不通故稱 所生在於所以 外事染法
水土潤澤 所生取水種子 不通名為所生
在於 次第增長狹長所生 以是水土名為
乃至成熟皆是名為內法 所生始終 種子乃至
同類別異 所生 皆是所生共事
乃至共事此等 世間名為共事共事言說
生長共事無不 不可相違因有為有成 相違前事障礙
相違因論說相違 相違相違因相違 前事相違何者別論
水土相違種殖 水土不違十因統通

[0541a12] 第二 十因生法中說十因染淨無記 一切諸法無記無記
非情眾生十因不異內中 威儀工巧 一門染法
能變經論 無記無記 因相如何言說宣威工巧
有所有所三事方便 種殖初心方便名為
緣生次第名為當分乃至共事 相違相違因相違因 如是 (一門)


[0541a27] 染法中說十二因緣分異三義 十二因緣相望
因果相對分別 受生受生由於
論說有相 味著名為種殖
業煩惱相對分別 煩惱和合種殖 外相分別結業惡友邪法六塵境界
因緣和合名為種殖 論說無明現法種子 生死種殖訓釋
相對分別煩惱煩惱業種後果名為內外 分別煩惱合為惡友邪法六塵
境界無明後果名為 論說現在 正法不正無明名為
惡友邪法水土聽受不正 由是無明後果是故名為無明惡友邪法
正思惟是故以為因果訓釋業煩惱相對分別正因煩惱正因後果
內外相對分別煩惱正因惡友 邪法 無明漸漸增長未來世
生死果報論說無明 增進生死名為前世 種殖應從老死以為
名為何故如是 內心增長 心法無有
增長互相得無 六道種子當分 論說各各種子無明名為
六道故云各各 後果是故無明共事 乃至一種因緣
故云共事能別不能 相違因無漏道染法相違因相違向前事相 如是
(二門) 。

[0541c14] 種性乃至涅槃別名生死樂求淨法種殖
種性地善法種子善友正說水土解行種子 種殖善知識聽受正法堪能
出世道品名為地前生出 無漏道以為世間 種殖初地增長菩提
名為染法種性已去乃至佛果 增長三乘種子當分 乃至共事
一種修道染法淨名相違因 淨名相違論說染法相違淨法淨法相違染法生法如是

[0541c28] 第三 因分 方便名為
便如是十因辨明 種子方便 第四以為十因
使種子方便 雖然難解無記十因 一種因相
相違因方便 不生外緣 方名
心法不同相違因 滅法滅法以為方便不能生法 相違
有種 有水 方便種殖種子
正因水土方便 種子種子 以為方便親生
共事其二方便相同 共事 (一門) 。

[0542a21] 今次 無記以為一種相違因相違因
方便具有 最初無記 方便種殖之中
相同因之最初 次第增長威儀工巧變化方便方便心
威儀工巧變化如是即是 威儀工巧變化方便 親生共事
乃至共事 (二門) 。

[0542b04] 十因之中 問曰向前無記
方便何故 無記種子
結業乃至老死皆是 是故何故如是染法 堪能親生生死
無記一種不能親生 使老死為生 何故種子
無記不違 方便 正因
便結業後果 外緣方便種植 云何種植內外和合方名
種植取結後果外緣方便因之云何 中說無明乃至老死漸次增長
就此增長之中 方便問曰
方便因果生相顯現 如是方便
共事云何 不異乃至共事染法如是 (三門) 。

[0542c04] 十因 一種不違方便相違方便
退方便 其內最初道品種子 道品外緣生出
方便種殖內外和合名為種殖 取道品種為生 方便因之
漸次增長增長方便問曰何故染法之中名為 方便染法所謂
生死生死有為生法 淨法所謂涅槃涅槃無為 生法是故增長方便問曰
向前染法因相方便何故 中道增長為生生相顯現
因相生相淨法 一向生法說道 以為道宣
宣說方便 事因分別不異乃至 共事如是

[0542c27] 第四 因之 大智分別 諸法大智
共有諸法共有 生住滅共相共有三自一切諸法同類相生大智
四者十一使增長一切染污 何者十一五見無明以為二見邪見見取無明
十一相應心心法相 名相共有相依相應 相依有用業煩惱苦樂
報名十因共相對外無記就此相違因其三
相違 同類自相具有
有水 共有四相 共有三自
種殖具有 種子水土和合 名為種殖水土潤澤
共事具有 共有分別不異 共事 (一門) 。

[0543a25] 內法 無記十因相違因共有因相
如何相違因 一種具有 六根外境界無記
同時心法互相共有以前心心相應 相應種殖種殖中分
種子六根 境界因之同類 心心相次
共事具有乃至共事相違因 染法 (三門) 。

[0543b11] 因明相違相違
具有根塵業煩惱 心心共有業煩惱 同類以前使
增長一切染污即是同時心心 數法相應名相業煩惱 即是種殖所謂
業煩惱後果 種殖種殖煩惱即是 外緣因之具有
煩惱當分增長煩惱 起身口業作業煩惱增長 共事
不異乃至共事 (三門) 。

[0543b27] 因明相違 相違共有
相應善友正說增長道品 道品以前同類 同時具有共有無漏心
法相相應種殖具有種殖之中最初道品 名為種殖種殖最初道品同類
善友 不定小乘 淨法種子有漏以此種子
無漏大乘淨法種子無漏以此種子出道 有漏
無漏道當分增長有漏 無漏小乘 出道涅槃相望
大乘種子出道 相望涅槃 共事
相應分別不異乃至 共事染法

[0543c21] 第五四緣分別 何者四緣一者因緣次第緣 緣緣增上緣因之相應共有
因緣 三緣六塵 心法次第前生次第緣
萬法增上緣四緣 十因共相無記以為四緣十因相違因
所謂因緣增上緣 增上緣相違因 一向因緣所謂
種植共事有水增上緣有種
因緣種殖 種子因緣取水 增上緣共事
乃至共事 增上緣 (一門) 。

[0544a11] 內法 無記十因以為四緣就此相違因 四緣增上緣
四緣就中相應共有 以為因緣六根增上緣六塵 緣緣心法次第以前次第
種植四緣種子因緣六根增上緣 緣生緣緣種殖次生後心
次第緣生長同類 因緣次第次第緣不違 所謂緣緣增上緣六根增上緣
六塵緣緣共事四緣 乃至共事相違 增上緣 (二門) 。

[0544a25] 四緣相違 四緣增上緣四緣
結業後果因緣 後心次第緣六塵 緣緣六根六識增上
惡友說法增長結業後果增上種殖四緣結業 因緣心心次第緣惡友
增上緣聽受邪法緣緣 因緣心心 相違因
增上緣聽受邪法緣緣因之具有三緣所謂因緣次第增上無明 長生果因緣
因緣無明乃至 心心次第緣煩惱 增上緣共事四緣
不異乃至共事相違因增上緣 (三門) 。

[0544b15] 以為四緣相違因四緣 就此增上緣
四緣 同時心心數法因緣相應以前次第緣有道
緣緣善友正說 增上緣種殖四緣種殖 最初無漏道因緣
境界緣緣六根 增上緣心心次第緣 三緣同類相生因緣
增上緣就此道中心心 次第緣相違因 增上緣緣緣增上緣緣法
緣緣共事四緣同上 乃至共事相違因增上緣四緣如是
十因以為方便 因緣方便 云何十因之中四緣
無記外法為此內法四緣次第緣緣緣心法 四緣如是

[0544c09] 第六果分 還有云何隨分 即是果相可知宣說五果
一者依果二者報果士夫果增上果 解脫果言依中說習惡 如是一切同類依果報果
有漏所生苦樂報果士夫果 之中功用果士夫士夫 一切諸事有成士夫果二十二
名為增上有果增上果 內法外法之中增上緣 增上果無漏道解脫解脫果
世俗畢竟解脫果五果如是所得無記 十因相違因
三果所謂依果士夫果增上果 相違因增上果有種 三果種子後者依果
取水後者增上果 外事士夫果 依果同類迭相共事
乃至共事相違因增上果無記 因故報果業行依報
染淨中說無漏解脫果 (一門) 。

[0545a04] 內法無記十因相違因 三果所謂依果士夫果增上果 相違因增上果
三果六根外境界無記增上 士夫果以前 種殖三果相同
依果同類共事 三果乃至相違因 增上果無記因故無漏解脫果
(二門) 。

[0545a14] 五果因之相違 解脫果增上果
四果無明以前 依果結業後果報果 眾生業行士夫果
六根六識增上果種殖 三果取結報果 增上果
士夫果惡友業煩惱即是惡友士夫果種殖 種殖相生無依
報果因之其二外緣 增上果惡友 即是惡友士夫果因之
其二增長至於報果 如是依果共事 四果不異乃至相違因
增上果無漏解脫果 (三門) 。

[0545b04] 五果相違 五果增上 五果以前
有所增上果 士夫果涅槃解脫果小乘 四心小乘有漏得色
名為報果大乘無漏變易 名為報果種植五果 一種三果同類
增上果小乘種性得分 大乘無漏變易報果 聽法如是增上果
士夫果同類 增上果涅槃解脫 變易報果
共事五果 乃至共事相違因退增上果因故報果

[0545b22] 第七別有一者凡夫 聲聞緣覺菩薩所知 其事二乘
假名因緣有無定性不窮其實菩薩 非有幻化緣起無有十因如是

十一空義

[0545b29] 十一空義涅槃經不定 大品名為不分
名為非法分為 空法分為空無分為 一如維摩空無
定性因緣相名為無相 可作名為 名為
善行大品有法 無法法空法空 無量壽經空無
無相 大品分為
十一涅槃十四大品 十八大品二十二二十五涅槃無量
一門十一所謂內空乃至大空 十一 真空真心中性云何
地中十法平等持名妄想 十法平等故知大空 阿梨耶識故知真空
一智分齊 分齊 一切諸法名為
第九一空第十空空非有無雙有無 平等空中
性空眾生自性一明無相 眾生空中初六 眾生性空法性空中
初五現在觀空過去觀空 三門觀空 眾生五陰其內內法無有
我人眾生壽命常樂我淨名為空法 外空非情以為外法 無我人眾生壽常樂我淨外空
內外空向前內外諸法 我人內外空何故而後 難易分為未及
其外第二不及其內第三 方能問曰諸法別知二乘
能別菩薩方能差別 空無我等諸法通名
事相各異名為
後門之一 難易不同 一者內情
內情內外此前觀空次後 二種一者有為二者無為
生滅法數有為無為 有為法無我有為空無為法 無我無為空問曰向前內外
離合有為無為何不如是別無 二法是故第三內外
有為無為有無 第三有無此前境界 無始過去
無始諸法無我無始空也問曰何故過去 無始未來應得
過去根本無始 著處過現可知 不論三世次第相生
現法 觀空無始 過現
不假若爾六通之中如是過現天眼未來 六通知事三世別知空義
可以別論此前 生空第七法空性空觀法虛假無有 名為性空破相
諸法因緣相無所有是以 無所有 無性無物
無性眾生相無物 法相此前第一義空 第一義第一義
空寂是故名為第一義空是以云何 名為第一義空眼生從來及其 其實不可得第一義
云何名為第一義空不得作者 名為宣說因緣業報第一義 別有第一義諦不可得名為
此前有無第十空空無雙 是以空空是非 空空空空
是非空空 第九 空空
有無法性即是第十空空有無 空空 有無二相並立空空有無二相
空空如是前經 有無二種 非有無故
無非空空如何因緣 有無同體同體無法有法 無為非有有為無故
是以有無自性自性空空 十門空理第十 一空真性緣起
是以波羅蜜名為大空 即是真實如來藏如來藏 恒沙佛法恒沙佛法同一體性互相
無有一法自性法界 不大是以大空之中 文中阿梨耶識名為大空
即是第六地中十法平等不一 名數相對大同真空 無生法體所得空三昧之中
空法第一義空即是空大 即是大空十一 如是

十二因緣八門分別 (釋名 開合  時分 分別 三性分別 淺深分齊 分別 分別)

[0547a10] 第一釋名體性十二因緣 無明乃至老死無明 心體無明過去煩惱非一
無明過去中一煩惱 通義無明
無明無明煩惱本際生死 無明無明一切譬如世間
如是釋名既然云何差別無明所謂 二諦不知第一義
無明如是無明所謂三根 煩惱三根煩惱三道煩惱 口業無明造業
增長無明 受生受生煩惱毘曇九十八 使一切煩惱受生
成實受生 無明
如是言行 就業緣中 功能後果名為名義
云何分別性分 無量善惡善惡二業 無記是故分別所謂
一切身口意業果分 罪福不動業三塗惡業欲界 地中人天善業上二界
不動報分所謂苦樂 三受處分三界 分別所謂不定
分別別有黑白 有漏分段 變易業行無量此等
之中分別分別中分一種心識以後受生所有心識業煩惱
後果識支通論無明所有 心識識支求生心識在於中陰三受 心識名為識支受生最初一念染污
父母妄想 名色身形稱之為心法
以為楞伽 宣說無色色相可以 名色十二因緣皆是
以此色心名色相分 六入 所謂增長
增長 成實 名為毘曇
根塵共相名為大乘 增語觸意地
有對五識相應 有對無漏無明 煩惱相應五處所謂一切
有漏增語有對無明 約根隨性 大小不同小乘說不定
以為增語有對處中 無明 一切有漏以為
無漏是故大乘說不定分段小乘變易十二 皆是受者領納
分別不定分為 身受心受五識相應名為身受意識 相應名為心受所謂苦樂
五受所謂苦樂六受六根所生十八六根 苦樂不樂宣說三十
六受十八染淨百八 三十六三世分之百八 現在煩惱非一
名為未來生死愛力 世間 中分二種
得法 得法 得法不得
處中 不生增上取著境界名為分別
戒取見取欲取 不同毘曇一切三界戒取 戒取一切三界身見邊見邪見見取
通名見取欲界一切煩惱通名欲取 煩惱自身通名 成實身見使我語取無我
故云我語身見邊見取著 斷常五欲名為欲取 後世有利鈍根
持戒後世名為戒取利根 苦樂不變無罪 見取毘曇四取以為
一切煩惱成實四取 煩惱四取一切 煩惱現在行業名為
既是何不 功能名為
識支受生老死衰變 名為老死名色六入等同 迭相因由互相因緣四諦
中論因緣親生煩惱不然一切煩惱 前生因緣名義

[0548b04] 二門開合因緣相因緣 不定涅槃經梵行品十二 因緣唯一有為十二
無明因分現在 當來生死果分 三門不同三世分別無明
識支不定種子心識以為識支過去最初受生心以為識支 現在求生心識不定
現在過去名色 六入乃至一向現在 不定體性在於現在
未來 如是過去何不 現在
相從未來未有因故 是故生死 第一三世分別二三道分
無明煩惱 名色六入受生分說無明煩惱無明
三世別異隱顯 等分三世所以一本 分別無明在先過去
在後現在強弱分別 煩惱本際生死過去 未來增上現在
皆是何故過去 現在三世差別 等分三世所以過去已定
未來未有功能 五果生死二報皆是 生死
隱顯異名等分三世有所 未來生厭生死第二三道分別
分別無明乃至六入 行苦名為苦苦因緣分名為 壞苦三苦相通何故如是理實
諸緣心性 故云苦苦無明 行體行苦
未來老死敗壞 名為壞苦隱顯 道理三門分別
涅槃無明老死攝入無明在行五果攝入生死 分為涅槃
五果攝入無明攝入 行入 涅槃所謂三世因之與果
涅槃名色六入 不論涅槃名色乃至 無明攝入之中行入生死
三支宣說十一 尼乾子一法十一
子弟佛護 十二因緣

[0549a06] 第三時分中有五世 分別三世分別二世分別 一世前後分別同時分別
同體分別五世涅槃過去過去 其二煩惱因緣生煩惱 其一煩惱其二過去過去
煩惱其次過去無明 其次過去建立煩惱 其一無明
其二五果 煩惱其一 煩惱煩惱其二
煩惱其三有緣生 現有未來其次 建立三支業緣其一
未來世業業相生意業口業煩惱其二未來未來 煩惱煩惱生苦其三從未受生
煩惱未來未來未來未來 緣生其一 老死三世十二因緣生起
因緣十二 所生老死 五世如是 (一門) 。

[0549a29] 三世分別因緣 法體前後三世隱顯過去 造業一切煩惱無明不定
種子心識以為識支 造業造業識支 求生受生心以為識支造業
識支不定種子 心識在於過去造業 求生心識在於中陰不定
現在現在過去 受生心以為識支現在時分不定種子心識以為識支
造業 業已受生識支最初受生 心識以為識支識支造業
受生最初一念受生心 識支論說 一剎那名色支前後不定種子
以為識支現在初生以後 名色初生以為識支第二後方 向後長短有成入胎五分
名色支五分毘婆沙 名為五分涅槃內五
名色出胎 六入有成苦樂 名為出胎以後匍匐不能思量分別
違順苦樂是故名為苦樂 名為中說 名為二種一者
匍匐以後未有 未有 追求境界思想追求
未能身行身行乃至未來受生未來世 初一受生心為生名色 老死 (二門)


[0549c07] 二世分別十二中有 過去現在後說何者 過去三世隱顯過去
有無現在唯有五果通論過去有無 老死過去
業煩惱無明業煩惱 故地無明過去
現在名為即是生死即是名色即是老死 現在後說三世隱顯
唯有唯有老死據實通論 未來非但老死
五果現在業煩惱無明 故地無明後際現在
未來世所有 過去為生老死 (三門) 。

[0549c26] 一世 過去非但五果生死二報具有
無明具有 (四門) 。

[0550a01] 同時 毘婆沙分別名為剎那因緣建立如何
十二可知 無明相應名為 作業色心
六根六入相應 相應相應 何者相應有無
通則中分一種睡著不能堪忍 作業名為
諸法生住滅為生變異 同時體性各異 () 。

[0550a14] 同時同體十二十二因緣根本 唯心十二因緣唯一心作唯心 作者妄心便一切色境
便一切夢境心中無明了別 以為色相名色名色
不同六入 名為起名
虛無老死十二 一說無明十一別無自性乃至宣說十一以為老死十一
老死自性十二同一體性互相 緣起十二無自性無自性悉皆 時分如是

[0550a29] 第四分別 九地界論毘婆沙中一論師欲界地中十二支色界十一名色支
如是色界六根一時六入 名色無色名色支六入何故 無色無名五根
應當緣於 三界十二欲界具有可知色界六根一時初生六根
未能猛利名色猛利六入 十二無色界無色有名 十二應當緣於
緣於一一眾多 如是 (一門) 。

[0550b13] 毘婆沙 欲界未離欲欲界 未來世老死則是欲界
一生老死離欲 初禪初禪未來 初禪生死現在初禪
老死初禪二禪二禪未來二禪生死 三生老死如是轉增乃至
無所有非想在於非想 未來非想生死九地之中 老死人命非想
非想無明非想 過去未來非想生死五果 爾時過去
老死現在未來何故如是因果宣說過去現在 未來因果不成不得過現
未來三世因緣退識處 識處地中無明過去所有識處地中未來生死
五果一切所有過去現在 未來如是乃至退欲界 欲界無明
過去欲界未來生死五果一切所有因果過去現在未來 起因既然
分別如是

[0550c11] 第五三性 分別十二因緣 隨相論善惡無記三性差別
無明毘曇其二不善 無記欲界地中一切煩惱身見 不善無慚無愧欲界地中
身邊二見上二界一切煩惱皆是 無慚無愧無記成實 煩惱不善大乘說不定
果報毘曇故地起身見人 所知因此惡道 苦因
識支一種求生 心識三受心識無明煩惱 問曰使受生心煩惱云何
識支雖是命根 父母從此 無記名色六入乃至一向無記
善惡 無記無明同行 老死名色 () 。

[0551a02] 第六 分齊次第 十二因緣真妄不生
不成真妄相依因緣 妄心真心隨心 分齊事相因緣妄想因緣
真實因緣因緣六識分齊生死煩惱即是 因緣妄想前事
妄想如夢所見畢竟 即是妄想因緣真實 因緣本性真識緣起
畢竟無妄即是真實因緣 十二因緣一心心作 真心勝鬘自性淨心即是
生死因緣不增不減經即此 輪轉五道名曰眾生楞伽如來 其一不善一切
猶如變現生死 皆是如夢所見心作如是一切
因緣即真涅槃十二因緣 佛性十二名為見佛見法 勝鬘生死二法如來藏
淺深分齊事相因緣毘曇 虛假因緣假有無性成實三妄因緣陽炎揵闥婆城遠望觀本
非但無性妄想因緣妄心如夢所見無法真實因緣 真心無法初二事相
因緣中間妄想因緣之一 真實因緣分齊如是

[0551b04] 第七 分別凡夫二乘菩薩就此 因緣中有一明所有二明起滅
所有者因緣分段 變易分段凡夫具有善道惡道二種 二乘人中惡道因緣見諦
名為三塗善道因緣 無學生死大乘人中惡道因緣初地初地菩薩惡道
問曰種性大力菩薩變易惡道因緣分段云何初地 惡道三階惡業四住
惡趣在於惡業四住緣緣微薄悲願惡趣 善趣三惡悲願
惡趣在於種性解行勝鬘種性 二種分段第三 種性解行墮惡道善道因緣
是故中說有頂問曰 初地菩薩二十五三昧二十五有 云何善道三階善業
四住人天種性善業 四住緣緣微薄悲願人天 種性善業悲願四住
殘氣人天初地 二種初地二十五有 宣說解行惡趣歡喜地
大智論說初地上猶肉身 在於初地應化人天 受者分段如是變易
因緣凡夫無明無明住地成就 二乘有無何時淨土即便
未來無餘涅槃之後心想 大乘人中十住有無種性 受生所有如是 (一門) 。

[0551c10] 起滅分段凡夫分段因緣 不滅二乘不能大乘
有為法化眾生變易凡夫 變易因緣二乘未能 二乘滅智入般涅槃云何不滅
二乘滅智 大乘 (二門) 。

[0551c19] 因緣凡夫因緣 我人流轉十二 起因便名為我所二乘無我
無人因緣共相無我因緣 非我大乘 非有二邊云何分別
法相非有十二緣法 無自性是故非有不得 非有見法
實相非有十二緣法 真諦以為 因緣一心名為據實
本寂非有非有真諦 世諦體用分別真諦無緣名為非有即此真識流轉
十二佛菩薩起用 見法非有實性知法 如是

[0552a07] 第八分別智門 非一四十四七十七因緣 中略分別三觀二明
方便第三七方便辨明四十四 第四七方便辨明七十 不同三觀毘曇
陰界以為三觀在於念處 成實無常無我 在於 (一門) 。

[0552a15] 七方便諸法一者二觀 五觀
果報苦諦 因緣集諦 無為滅諦道者對治
道諦觀察 觀察生苦 出離生死何故
即是第八第一義不論 既然諸法第一義 便名為方便何處
四方便見道 修道之中成實地中 (二門) 。

[0552a29] 四十四差別四十四成實 七方便初四十二 為此四十四差別十二因緣
相生因果十一就此十一 老死對生 老死二觀老死三觀老死
次第乃至無明 所謂觀行苦行滅道無明 所以何故 諦觀
(三門) 。

[0552b09] 七十七差別 十七成實論文中說 在世生緣老死生緣老死過未
法住智泥洹如是次第 無明分別種種 七方便第二集
無常三觀七方便 十二緣法因緣 之中六十六三觀之中
十一彼此七十七六十六 住持不滅法住智十一無常 空無我等涅槃泥洹論說
長生法住智生死泥洹 如何現在十二因緣次第相生因果 十一過未便三十三因緣
三世之中生緣老死 可知現在生緣老死一生 老死二者生緣老死
正觀何故成實 外道迷因眾生 梵天以為
不虛現在生緣老死 過未分為 三世生緣老死
無常空無三觀涅槃泥洹以此 何故之中三世泥洹
不同 分之泥洹智者生死寂滅寂滅 平等三世合一三世之中生緣老死既有
次第乃至無明緣行十一是故七十七問曰何不 無明乃至老死老死無明因緣
二次 次第次第觀法不可 一定聲聞觀法聲聞鈍根
是故因緣相 老死何故緣生老死所生是故若爾何故之中
宣說老死老死未來 菩薩七十七聲聞 觀法老死聲聞不見故此不論
老死緣生一分是故 (四門) 。

[0552c23] 四十七 七十七三乘別論四十四 七十七聲聞觀行論文
聲聞人中有利四十四觀行 十七利人觀行何故如是四十四 七十七
利人 菩薩因緣觀門無邊 因緣

十八空三門分別 ( 異同 次第)

[0553a04] 第一十八空大品經法性名為乃是法界中一 無不無不
非空是以乃至宣說一切 法空諸法無不 是以一二乃至眾多一者
一味一味 名為大品中說不二 之謂所謂生空
空無問曰空門 名為無相云何龍樹隨行分異行者觀空無相可取
時空無相無相 無相 故此皆是一智念處
正道覺支名為無畏 無礙如是 一法無法三自法空
法空分別 五陰分為所謂五陰眾生大品所謂性空
諸法不可得無法有法 有法十八空 十八
道品具有三十七品 七覺如是以此多利眾生 十八相似
所謂性空第一義空第一 空大如實不分不捨分別
平等涅槃十一 十一廣解 十三所謂內空外空
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無始性空 空中初十三空解釋不異問曰
何故十八空此等不論 十三破法 是故不論
大品六度攝品十四十三 更加一種一切法空即是十四一切十八通名一切問曰何故
十四十八十四空中 法空設有其中是故 十四十八所謂
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空有為 無為空畢竟無始性空自相 諸法不可得無法有法無法
法空名字如是十八差別 淺深次第內空 內法無我我所
名為外空六入外法無我我所無色 名為內外空向前十二入無我
我所內外空內外念處 何故而後十一 分別空空
空空何等三空 空空不如涅槃有無空空十七名為空空有相
理法何須 行者如是空義對治煩惱
空空大空 聲聞宣說法空以為大空 十方以為大空十方
無邊大方大空問曰外道宣說有方佛法云何 以為龍樹聲聞
三千界十方無邊世界大乘隨順世諦三千界十方無邊世界真諦以為何者四大和合
之中分別彼此有方第一義四大 是故問曰使第一義 大空第一義空應名大空
第一義諦理實得名 問曰何故宣說大空 邪見外道
不空定見有無 十方慈心十方邊見無盡
無邊以是二見慈心 二見令慈問曰何故涅槃經 以為大空十地真識
大空大品十方以為大空涅槃十一空中 大空真空真智含法界
法界大空生空 第一義空真空含法界法界名為
大品十八空真空 不得大空大方名為 十八非真空龍樹智慧門
真空龍樹大智慧 智門即是涅槃大空十八空破相 名為
云何名為第一義空諸法實相第一義實相第一義空何者實相 諸法所謂空理一切諸法
名實實相既是諸法云何 不可 實相諸法之外實相自性
涅槃第一義涅槃空名 第一義空有為空陰界十二 有為一有
無我我所名為二者 因緣法相不可得 我我所生空相者生空
法空 生空法空第二 因緣相一向法空不同涅槃
有為生空無為空得法實相 生住滅涅槃無為法實相 無為自相無為空問曰無為空
邪見涅槃差別 邪見不信涅槃然後涅槃無為空涅槃名為
邪見破法不同涅槃十一 空中無為法無我空也畢竟 有為空無為空畢竟
無有畢竟譬如羅漢 畢竟無始名為 無始無始法空無始何故
最初 因緣是故菩薩觀法無始無始是故不須
無始宣說無始 法空別離 五陰和合為人五陰
名為如是一切性空 一切諸法名為性空世間 大熱暫時
諸法眾緣和合 不可得故知諸法體性問曰畢竟 即是性空何故性空
性空諸法 不無水相畢竟諸法乃至因緣 法相性空菩薩所行畢竟
所行自相空諸相一者 二者無常 香味空名自相
性相二空 比丘受持 比丘性剃髮比丘梵志
如火以為赤色 一切性相分為二空問曰
便何須宣說自相空諸法自體 諸法陰界名為諸法諸法種種一切諸法
諸法不然一切諸法 自相云何答曰諸法自相不定 不可得生死涅槃一切諸法性相
不可得名為中有一者 陰界二者 因緣求法自性不可得
求法因緣不可得 問曰求法不得無故 不得法實無故不可得
畢竟自相空差別 有人聞說上空怖畏是故 因緣之中不可得無法
諸法名為無法無自性 不可得名為有法諸法因緣 即非名為無法有法
人執有無二法不可得無法有法 空也此前二空有無 取法
有法破法無法破法 無法有法前後現在無為法一切空名有法
過去未來法空無法無故 世法無為法一切名為無法有法 分別別無

[0555a03] 第二十八 同異自問 十八空十八空
何為云何 十八空 見法實相一切
差別十八諸法諸法 名為以此十八十八無所有
無所有十八空不著 故稱修學 修學十八空

[0555a14] 第三次第 智慧門十八空大智 慧門十八空破相
別名緣觀心緣十八空 諸法後學
涅槃大門涅槃大空即是世間 分行證入大門即是出世果分
智慧門 智慧門十八空三大智慧門 大門云何
受持讀誦正念思惟 云何修習慧門十八空大海便寶物云何修習
空觀破相便甚深真空 寂滅猶如虛空畢竟平等無緣 十八空

二十二分別 (釋名 分相 差別 不同 分別   次第)

[0555b06] 第一釋名體性不同 一門二十二名字所謂 以為男根女根命根
苦樂喜捨十四 十九未知知根無知 二十二初六乃至第六
對法六識名為 女根柔弱身形能別 男女其所男女即是身根
所生即是身識命根 成實現在色心相續過去 作根命根
毘曇別有非心能持 色心相續不斷名為地持論 文言生理命根增上果
苦根五識地中 名為樂根五識地中 名為意識地中
名為喜根意識 地中名為 六識地中容受名為
喜樂 淨法名為信根決定 信根精進
精心上達 定根 慧根
問曰 差別無量
煩惱對治 道品未知毘曇成實 名為未知見道無漏毘曇
未知三義在於見道 十五心中解脫未知無道比智上界故云第二
見道十五心中未曾有 未知問曰未知見道 中一一諦
云何不重所以何故不能 論說
問曰使智者 見者推求忍心推求得名智者決斷不決
第三忍心得名 未知上界道諦毘曇 成實名為未知知根見道
未有解脫未知 解脫道修道 知者解脫
之謂見道解脫不得說欲見道 名為知根
道中無漏毘曇三義第一義 修道解脫周遍名為 第二修道
名為第三見道 得名為重未知修道 中道比智起重周遍名為成實
修道解脫 名為之一當初第二 修道名為之一
那含名為無知成實已知根毘曇 無知
成實已知已知無學果 同類名為問曰定慧 無漏所生善法五果
宣說增上果二十二其所 名為增上緣善說增上同類名為
因緣所生善法名為依果 三無漏根生下無學 聖人舊遊無漏問曰
貪瞋癡不善根無貪三善根二十二何故所以不論 無餘六通無法智通自在
如是名義云何眼根 毘曇四大四大 成實大成四大之外
以為意根 毘曇心王 法入成實心數
皆是意根成實 五識意根其所非意識 以外一切心識意根毘曇一切
六識互相皆是意根男女二根 身根為此以此變心 別人中分
命根毘曇現在別有 命根成實過去中善 命根五受毘曇心數法
成實五根論說不同毘曇大地 信根精進精進大地
定數定根慧根 成實信心信根乃至 心慧數法三根
毘曇智慧眷屬五陰同時 即為識陰同時即為同時 即為教法以為行陰
即為色陰成實無餘 體性如是

[0556b22] 第二分別中有 無漏分別二三性分三聚分別三界分別因分果分
無漏男女二根苦根一向有漏 一向無漏五根意根 無漏無漏相應名為無漏
五根命根大小不同小乘一向有漏大乘不定法身法身 無漏有漏喜樂不同毘曇
大乘等同無漏成實唯有 何故如是假名 唯有二受
不從分別取著有漏業果名為有漏無漏法名為無漏 分別 (一門) 。

[0556c07] 三性分別 根性所謂善惡無記五根無漏 一向男根女根一向無記意根
三性五根大小不同小乘 一向無記大乘不定法身體性 無記命根一種論說不同
一向無記成實過去 以為命根不通無記人天命根三途命根大乘不定
體性無記五受 善惡不通無記方便 無記威儀工巧
變化三性成實說不定 一切五受無記三性大乘五受
三性憂慮世事損益無記 毘曇 (二門) 。

[0556c23] 三聚分別三聚 色心非心五根男女二根 意根五受五根無漏
心法命根一種不同 非心成實 色心以為命根
意業三業作業 意地作業以為三業是非 (三門) 。

[0557a02] 三界分別所謂 無色一分三界三界 三界三界二十二
男根女根苦根三界三無漏根三界五根意樂 無漏相應三界三界
五根命根大小不同小乘 大乘不定法身法身 三界喜根不定成實
毘曇大乘無漏相應三界三界一向三界 女根欲界苦根毘曇
欲界成實大乘欲界 四禪非想苦樂隨身至於 隨心有頂喜根樂根毘曇
色界成實大乘毘曇 非想五根小乘 色界大乘小乘三界
非想有色 五根三界 (四門) 。

[0557a21] 分別五根男女二根 一向命根一種論說不同 等同一向成實過去
命根一向三無漏根大小 小乘一向生死大乘 無漏變易一向
無漏招生 有漏一向無漏 意根一種因相因相
五受論說不同 一向 毘曇煩惱結業一向
() 。

[0557b05] 果報分別 男女二根一向五根 一向意根一種通報命根
毘曇成實五受成實 論說乃至一切無漏皆是 毘曇通報
名為 一種一向何故如是 分別是故離欲是故

[0557b14] 第三差別一者二者 名為修道名為無漏
不為二輪名為三義分別 毘曇五根男女二根命根問曰不可斷除
云何不斷報上 名為問曰何故修道不通 貪瞋癡皆是
修道是故此等修道 成實命根見諦修道云何
成實中斷煩惱業果畢竟 斷見三途業果不生名為 修惑人天業果名為
成實我慢 我慢推求
業果修道推求餘者 業果問曰毘曇何不如是不可
一類毘曇煩惱業果畢竟 是非是故入見道 第八一切果報大乘
五根命根見諦修道 法身常住男女 二根據實見諦淨心淨法
捨離一切男女女根一種見諦故地菩薩阿僧祇 男根一種見諦修道
殊勝在後意根一種見諦 見惑名為修惑 名為無漏名為一種
毘曇見諦修道見惑名為修惑名為苦根一種 成實憂苦斷除
等同喜樂毘曇 修道意根 有漏見諦修道不通
斷除等同二受 有漏見諦修道無漏 五根毘曇修道
有漏修道 不斷無漏 有漏見諦修道無漏
三無漏根小乘一向 大乘無漏見諦修道 無漏一向如是

[0558a03] 第四 不同得出沙門 初果沙門 十一根究第四初果
須陀洹果初果五根意根 知根初果 隨逐是故有意初果
未來未來唯有無餘 是故無餘未知無礙知根解脫同時唯有
無知未知因果通論 初果沙門 其二二果
多少不定何故不定 其次超越次第超越是故不定云何次第有人在外
欲界九品斷除設有斷除未盡 見諦第十六比智 修道
斯陀含名為次第云何超越有人在外未來斷除欲界 乃至入見道
十六比智初果 超越第二初果 次第第二未知
此次無漏證果無漏皆是等智 證果五根意根
無漏現行一向有漏同治成就 一向無漏云何同治欲界未來 世俗淨智無漏法
無漏等智有漏 無漏同治如是有漏 無漏
第八知根一向無漏成就 知根無漏 如是那含人中次第超越
次第超越故云云何次第 有人在外欲界 斷除斷除未盡見諦
第十六比智須陀洹修道斯陀含 修道三品那含一次
有人在外世俗智斷除欲界九品 乃至見諦第十六比智斯陀含果斯陀含
修道那含二次 云何超越有人在外地中修得初禪 乃至非想入見道第十六比智
二果阿那含欲界 那含 意根未知知根一向
初二見諦有喜三禪見諦樂根 四禪未來中間見諦超越
如是次第五根意根 知根此次無漏無漏皆是等智
證果無漏現行 有漏同治成就一向無漏 有漏無漏
第八知根一向無漏 知根 現行十一四果羅漢
十一五根喜樂知根無知十一得究竟羅漢果知根 無礙道無知解脫道問曰
云何喜樂一往 三受如是第四 喜樂退
喜樂 退後十一 前後未來中間及第
退失三禪樂根退失初禪二禪喜根羅漢果 三受問曰羅漢退十一
何故不然那含人中 超越次第一向未來 未來唯有無餘
何故如是欲界煩惱未來斷除如是退欲界煩惱那含 未來
超越初禪二禪喜根見諦 那含三禪樂根見諦 那含四禪見諦
那含無退見諦 無漏不可退無退不得退重用 是故那含極多羅漢在於
毘曇如是成實三無漏根 初果三根所得所謂慧根 未知知根未知無礙知根解脫其次
三根所得所謂慧根知根第四 三根所得所謂慧根知根知根 解脫
初果五根意樂未知 其次二果所得未知 第四所得五根意樂
知根無礙道 問曰何故無漏在身調停
是故

[0559a16] 第五 分別凡人極少成就 色界所有凡夫具有命根意根
闡提人生阿鼻 五受極多十九無漏 凡夫十八無漏男女
不能七方便見諦 十九除去知根無知男女 無得
二果十九未知無知 女根那含十八 知根無知男女
欲界不善羅漢十八未知知根男女 如是

[0559b01] 第六 成就成就
三界欲界地中 四化四生濕生 漸次成就化生
成就最初一念 所謂身根命根爾時得意一切受生染心染心所以
所以不論縱使 染污常有 是故使
所得何故剎那所得即是 對治未有
問曰何故受生 不用受生命終 最初一念六根
無形六根五根 命根化生五根具足若一 六根男女中有
男女 欲界如是色界最初一念 六根五根命根男女
無色最初一念命根 無色 (一門) 。

[0559b26] 先有 分別時分 命終處分
三界性分善惡無記三性心中 命終不同受生不善 無記分別一切化生命終
濕生 斬首五明 多少不同欲界欲界地中
無記命終 所謂身根意根命根問曰何故五根之中捨身不捨
身根最後五根 男女 六根男女欲界
五根所謂身根男女 不上 應知命終不定
乃至如何眾生 二根所謂身根 無餘如是眾生五根命根
眾生 所謂身根無餘如是
眾生具足五根所謂 男女如是眾生五根
男女 男女無記如是 善心命終多少相似善心
命終無記一一 五根問曰無記差別 無記剎那
隔世不得成就剎那 念念不得成就剎那命終即是不善力強對治
剎那命終現行 斷滅問曰不善無記 同異欲界上二界
無記即是欲界欲界 不善不行欲界 如是色界之中無記命終
五根善心命終十三色界如是 色界無記命終三根
善心命終三根 (二門) 。

[0560a14] 成就 成就不定二十 一種
不定云何不定無色 四禪樂根三禪便喜根初禪男女苦根善根
定慧凡夫三無漏根 身根所謂身根 不定
無形男女四禪苦樂 無漏 眼根五根所謂
成身所以具有 可知舌根一種 可知樂根所謂
不定云何不定聖人 無色界下地無漏樂根 三禪喜根初禪
女根苦根善根凡夫 三無漏根有喜五根所謂喜樂 有喜必定樂根
三通所以不定聖人無色 下地無漏喜根 初禪男女苦根
善根一切凡夫 是故不定苦根所謂 喜樂命根不定
無形男女 地中那含羅漢無憂命根 命根不定無色七色
入滅無意心法有身 二根身根命根不定 色界無形
男女入滅無意心法 三根身命 命根不定
生色無形男女入滅無意心法舌根 使三根可知有意
三根不定無色界 凡夫四禪樂根三禪 喜根初禪男女苦根
欲界地中善根三界凡夫 無漏三根意根 樂根所謂樂根
有意命根在下 成上問曰在下云何 成就三義在下地中
一切成就 在下地中成就第三 聖人在下無漏
同治成上一切無漏是故不定云何不定 人生空地爾時成就三禪地中無漏
樂根無漏樂根 凡夫三禪以上喜根有漏凡夫在於初禪以上男女
苦根欲界善根 凡夫無漏是故不定有喜 五根喜樂意根命根有意同樂
云何有喜樂根三義在下 地中一切成就樂根在下地中
成就樂根第三聖人在下 無漏同治成上 世俗無漏樂根以是
有喜樂根不定云何不定 人生空地爾時有喜 男女苦根欲界善根
一切凡夫三無漏根是故 不定苦根所謂苦根喜樂 命根不定
無形男女欲界地中 羅漢無憂問曰若那羅漢無憂 苦根無憂
是故那含羅漢無憂五欲 憂惱不從分別是故
那含羅漢無憂善根 凡夫無漏是故不定 五受命根不定
中說男根所謂男根 命根苦樂喜捨不定 丈夫女根那含羅漢凡夫
無憂善根凡夫無漏女根 男根信根
五根不定無色 凡夫四禪樂根 喜根初禪男女
一切凡夫無漏精進乃至慧根信根知根十一所謂知根 五根喜樂意根命根不定云何
不定無色初禪男女 苦根修道未知無知問曰那含所得云何
十一喜樂 並用成就十一有無 知根十一前知知根
知根未知十三十一更加 苦根見諦欲界苦根不定
二根不同有無不定初禪乃至 四禪見諦無憂不定

[0561b01] 第七 其次一切六根 既有六根便可分男女相異
男女二根不絕不斷 覺心五受此前染法 淨法一切淨法
出生聖道聖分是故 三無漏根二十二

大乘義章卷第四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4 No. 1851 大乘義章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