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Outline of the Yogācārabhūmiśāstra 瑜伽師地論略纂

Scroll 1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十四 (第五十四)


[0189b10] 安住欲界習氣 安住 增上安住增上色界
化生習氣無色界安住 所生不論變色 非執執受
受用境界 煩惱 未來

[0189b19] 識住建立外道 外道其中 其中非我體性問曰
何以識蘊如下 貪著識住不如增上
心性本性不如  識住第一  問曰識住有情
無情無情所以者何 識住相應 不然名為識住如次
眾多識住不然 相應識住 不然未必
大小不可 俱舍論世間有情世間識住諸法 眾生不然如此
即是唯有故知識住 有情非情 問曰無漏識蘊識住 不然如下無漏
識住無漏破裂生死 識住三界如下

[0189c13] 以為安住 顯揚十八執受 境界
煩惱下文識住
因緣因緣 煩惱煩惱煩惱現行 煩惱種子因緣識住
因緣因緣所以何以由此 所以因緣 安住乃至廣說
安住緣中二義 內外所緣緣
識住因緣上來第一 因緣

[0190a02] 乃至東方乃至四維 乃至下文不生 知足安住乃至法師
外道外道死後東西 如下識住因緣二種邊際 有色無色界
四維故知二種邊際識住 三界窮盡邊際第二二種邊際

[0190a11] 於現法離欲寂滅寂靜 清涼清淨第三識住因緣二種 其弟修習修習於現法
在意分別所生見道希求未來身等必當
如下有漏五蘊相續 無漏清涼無學無漏清淨 上來經文。自下次第解釋論主
如次論文可知

[0190a21] 煩惱煩惱 因緣現行種子皆是雜集
欲貪以為增上實義一切煩惱四境有無煩惱應知 有所現行種子
種子現行有所緣故 正是種子有所現行煩惱名為執事根本
煩惱執事太師 四境四境 緣故識住四境下文
貪欲業緣緣事正是緣故
緣事對法 能緣分別不通修道
不善不通上界能緣三界  隨眠隨逐 上來因緣次第何以得知
不復因緣故知異生因緣以前因緣未解識住 因緣次第

[0190b16] 有色無色界 有色有身無色無身此處即此 識住無色三蘊
有色中有無色中有 若爾如何乃至  乃至有色
乃至識住邊際 生長增益廣大 因緣廣大因緣邊際邊際

[0190b26] 方便對治 因緣不生長者無漏識住不生中意

[0190c01] 所有 何以受者境界

[0190c03] 無漏無餘清淨 無餘涅槃金剛心清淨 不可說清淨無識清淨
清淨

[0190c07] 欲界四心五識唯有三心 無記相貌不可得上界 無記無記在意見道
不善修道者惡行不善 無記可知二十心中無記 何以不論自性無記
自性無記長養等流色法 明心所以不來 若爾法執等心 無記佛地論異熟生種類異熟
威儀路工巧處可知欲界變化 加行加行 入定欲界加行
欲界繫唯有天龍藥叉 能變化人種種異熟生 若爾 四靜慮欲界為人種種
變色界繫見分色界  若爾下地云何 地色欲界種類
欲界欲界種類色界 色界繫還是云何以為 種類所以無色界無身威儀

[0190c28] 色界工巧威儀變化 不論上界中論顯揚第十八無色變化威儀故知以此
無色界變化威儀無色定心一切 得大自在變化菩薩 起行菩薩
威儀無漏若爾即是相似變化變化無記 異熟威儀無記三乘
凡夫不可思議

[0191a09] 分別三品 定品欲界發趣 得人
不清清淨未來 根本根本以下文思可知第二 便掉舉五蓋
惡作惛沈睡眠 中略不論寂靜重來何為寂靜不然
以為體性如此第三 善巧分別上來次第分別五蘊 第二如是五蘊次第
婆沙俱舍復次不能 所以次第第二 次第四倒第三我倒
我倒對法第十菩薩地分別俱生一切
小乘二次相違次第 十二四顛倒

[0191b01] 善巧色蘊 名色六處老死一切 受蘊
名色老死五蘊 五受三無漏根 名色以為
謂言所以 增上世間雜染增上生死雜染增上 行蘊無明
名色 識支名色六處 意根無漏

[0191b14] 自相共相 變現自相積聚共相 相離法師極微相離
對法一切有色 相離一切色心  
無漏三性 五蘊攝論依止六處色蘊建立金輪
資具衣服清淨 住處根塵威德所行 自在
不盡樂欲 未來 過去境界現前任運境界尋伺
諸位尋伺功能各異尋伺 境界尋伺不生 希望和合和合欲界出家 境界尋伺

[0191c04] 分別色蘊名義中有十門可知

[0191c05] 相離具有即此 一眼所有極微同處同時 障礙一眼極微微細
皆可容受極微如是展轉乃至廣說中有據實 何故即如
清淨乃至 至極中有極微極微相離第二
珠寶放光一一光明 障礙如是石磨和合相離第一本地第三名相
相離第三 第一應知

[0191c19] 十九對法二十二 緩急何以 對法不立所以
相中老是何故即此 四相不斷對法 身上
死穴時令 本地

[0191c27] 如是平等 不淨

[0191c29] 一切乃至二識漸或 隨一五識 五識名為

[0192a03] 復次色界香味 由此無故色界 香味二根問曰
俱舍論莊嚴身故問曰莊嚴 根塵發言 根塵眼根
不然不得須根乃至男根無依二根難思數論如是一切色蘊
四大種實物 假有下文色處假有青黃大種不受
大種可意可意 緣法和合 意味一一假有實有何故
實有觸處 皆是假有所以 其餘無能皆是
之中不論顯揚 十八形影響音對法 第一諸處生意
此處不然何故便是 相應乃至 可取相應
所以四大不可得 四大 大種形色建立
通明法處色對法自在 所生二種威德假相威德 威德法處五色
一分一分何故如此實用 如理何謂威德而言如下無漏名為威德聖者名為威德
如實作色威德 不如 問曰無漏 見諦有漏何故
有如實事聖人無漏種類如下 下文無分別智增上 有漏不得
無漏相似有漏無漏有漏 無漏 三乘得無何人大乘中有 初地
大義通有有漏 若非假想任用實有 大義即由定力
變色即如淨土後得智識別變為果實 緣故故此
境界而是問曰 實物同時心王心所實物

[0192b25] 相應實物 疑難中法律儀建立

[0192b28] 所行即由四大 色界以定 即此四大無色界
五十三何故無色界 無依不論下文 種類三摩地影像大種
本質大種子細 下文大種 觸處大種
大種勝定下文不依 大種變為大種定心大種即此無色界
無漏無色大種無色 大種無漏非有有漏 無漏色界大種
色界六十六 大種有色色界下文猶如變化無色無故
所屬雖是無色界有色 變為大種猶如變化據實 無漏無色界大種
非界法處變化心神有漏無漏第八緣分別有 無漏威德實變五根
但是根塵清淨 假名本質功能即如六十六 隨緣大種親生
大種即是定力大種如是種種差別無色界 威德
變為四大四大據有身為無色界下文通明 威德威德文定
剎那剎那色界名為 勝定大種勝定 說定何處無間有漏無漏
定能思惟定能 菩薩無漏二乘有漏能變 受用威德假想威德
名實如次 色界清淨 據報任運梵王 聽法變化欲界人見

[0193a13] 微細極微對法 為此 二種遍計所起色
第六心計緣故應有心心 起色明了可取 無色若爾何故
對法第二種類 種類此處中有不處中有種類 極微本地第三

[0193a22] 極微十五五色 四法色有一者中法據實 若爾同法
何不不然受用法處 不可法處第六緣故不為俱生
觸處法處 如此不論 因緣有對 一處捨離隨順
展轉妨礙即由 相隨妨礙所以如此  極微本地第三卷云極微有餘 分別

[0193b06] 極微以此 明暗何為法師慧眼 法眼後得智佛眼別有
無分別佛眼肉眼不然方名 若爾云何極微慧眼 如何極微極微
極微無分別智 極微無分別智佛眼法師 法眼不然
慧眼緣理正體法眼緣於空有 佛眼以為佛眼何以知者對法真如慧眼故知慧眼 真如
若爾法眼淨法眼緣理真如法名得無 法眼五眼中法若爾何故
慧眼一切遠近法眼異名 慧眼五眼慧眼 用以總有
具足大智度論為了 猶如 水滴至極水滴 細微

[0193b27] 相應知名不如思議極微第一婆沙極微自體一切有部吠世史迦
正是一切有部吠世史迦 極微無常第三正是 吠世史迦父母極微空劫
住處成劫父母和合生子 第四正是一切有部積極 正量部積集第五
吠世史迦父母和合生子 無體無體無生無生 不可以此 不如

[0193c11] 勝利第一勝利無常第二無常不計我我所第三無我我慢斷滅第四斷見
第五 除法勝利有別 可解法師空門 無相
問曰何故第二 初二空行空無四行可知

[0193c20] 依止此處一切有部中水風大 極微以後
此地大可三大不可得 一種不等一種 三大不可得非理
地大不等 體量不等增上不等 不等地大三大不可
三大有分 不可得故知三大
兔角地大有用 三大有用不可得 無有有用非理無水
威勢無體兔角三大 不等 龜毛如下生冷
大乘何故大乘 一切 下文下文無自性
經部大乘三大中有種子緣生 三大大乘

[0194a15] 諸天現前現前北方 資具 一起
不從 現前欲生

[0194a20] 種種石磨乃至 增上如是有用種子增上如是
取用所以如此四大增上 如是眼根中有故知諸色
明和相離本地第三

[0194a27] 大種 變異變異建立任持 如下變易
含生大種為生則是勝定中一 可知建立建立任持任持本地
廣明所以

[0194b06] 士夫地大可解 差別變易 變成地獄便
便草木便真珠 所以變易 差別 地肥種種不同 地味各異

[0194b13] 勝定勝定大種然後 變異太師 即此四大約根造論色界
變為大種如此 起色無色變故 見分無色界無色
界繫上二界 不為剎那中方 何以得知即此下文勝定
大種種類影像三摩地 得名大種中文約同如下 大種不依
大種三摩地種類 得名四大若非 同時大種
大種變為大種 不是名為 果實所以
大種下文不變大種假定三摩地種類影像 大種種類影像三摩地不如
據實變為下文 本質變為大種大種 言依本緣得名大種
卷云一切自在變為大種加行大種如此 加行大種
下文大種影像三摩地 名為六十六大種

[0194c13] 得知論主 有色中有云何 響應
傳來遠處 如此三事不假容受 次第
大乘耳聞 謂言中有如鏡中像相似 不滅

[0194c22] 大種處所此處 報時大種 故云
此處異時第一 先有 第二大種種子大種然後
種子方能生色 對法本地第三 燈光

[0195a02] 行者相續日月輪轉 四天下相續 皆是攝受
本地第三

[0195a06] 空界色依止 俱舍論第一阿伽阿伽即此依止聲色有空
解明相續本地第三 法師空界若爾何故 光明光明光明 受用

[0195a13] 假色 相待 如是對法

[0195a16] 法處所攝勝定唯有顯色 香味西方一定香味無用 色界因故第五十三
勝定一切自在色聲以定第五十三 勝定一切自在華嚴經
菩薩鼻根得無色界宮殿此處 香味但是法處香味諸眾生不能 受用色聲色聲色聲無用無妨
色界 香味若爾無色界 大種種子不變大種無色無業有無大種有色色界香味
無漏香味無色大種有無 色界香味何妨有無 無色大種有用有無
色界香味無有無用 無用淨土 無勝香味變化心境相似
實用

[0195b07] 香味問曰 風大不定 欲界香味不定
不同欲界一切香味 發光大種不可得因相
對法第一太師 西方日輪 以此
有別火大 微細不可得
火大 故知日中還是 火大
問曰何故香味 火大 何故日中
若爾可言 日輪答曰 無餘三大無非火大

[0195b28] 法處所攝勝定 不依大種上相無期大種
不變大種影像本質 大種 變為大種此處不然有別 問曰
不為大種不為 唯有大種故知

[0195c07] 從影名為 一切處

[0195c09] 法處所攝色 小乘中法唯有無表色大乘 法處受用何故
定心變色微細處所 非有色界處所 為例受用眼識色處
何故法處本生定心 法處他用眼見名為 法處

[0195c18] 初等初二 異熟長養二種本性等流 除根根塵本性
可知五塵五根及長皆可變壞第二等流等流異熟 滅後名曰等流其內
異熟長養外境唯有本性變易二流變易本性初一 異熟第二相續異熟通假
異熟異熟阿賴耶識初一已去 命終異熟得名異熟生從前 異熟生以此異熟第一
對法阿賴耶異熟異熟生假說異熟第八識 異熟生異熟得名
異熟最初假名異熟第二 名為第三本地長養

[0196a08] 長養 睡眠梵行作意

[0196a11] 諸色二流流轉 對本等流其內何故變易等流 變壞言論
異熟長養長養相續 能持異熟等流現有增長長養 資養異熟別有長養長養
俱舍防衛內城若非 異熟長養等流 等流本性等流
根塵異熟長養其外本性 異熟長養身故如此 心心等流異熟生及第二相
長養長養非心

[0196a24] 異熟太師 種子相續異熟現行間斷 異熟發聲名聲
異熟不然異熟 十二種子皆是異熟中聲 四大
異熟所生異熟第三傳聲

[0196b03] 第四 日光相違對法本地第三

[0196b06] 色聲善惡加行 決定三等大乘色聲 何以有時得名善惡
加行決定 三等剎那 善惡上品
不依加行決定上品 中品見道見道 加行方能起發俱舍
第十三第三上品修道剎那無心定時 受戒三思色聲善惡
善惡善惡香味 三思所以不成善惡中意 色聲善惡所以無色所以
廣解色聲加行 作用

[0196b23] 依止色有運動正量部 行動薩婆多 大乘移轉
問答第二不生 不滅便剎那行動從此名為
多時剎那剎那 剎那 不生兔角便不動
即是
應有不滅便行相 諸法剎那不滅行相
生起因緣分明云何而言不滅

[0196c10] 復次一切色蘊皆是剎那 第一正義任運 邪執生滅因緣薩婆多
為生 即是生滅相不可 中有生滅相
停住 任運 任運故知不待
上來現見 如何無緣 正道不滅有法
俱生如何若爾等於何所俱生 何妨變異
作用作用顯揚日光 俱舍大同此外不計 法滅
如火 不得生滅不同 便相續過失
諸法諸生法應 不生自性 諸法不然法滅
自性別有法外別有 不可得不應理別有 相者
不可得不應理任運而言法外別有畢竟不可得道理外人
不能自性 不能方能 論主心心任運無物助緣
如何外人心心所生有別功能如何 心心色法心心不待方能
論主差別功能不可得 無法道理以上應有 二種一處所有功能二種
功能功能過失 二種一法處所總而言之
功能二種功能 功能能不 因故功能如是功能無助
以此皆是相應 皆是 緣故二種不成故知不得
太師不能 上來總是相乘

[0197b02] 復次一切剎那乃至 大乘諸法無能是故燈光心心
正量部色身命根 受生於是中間 剎那生滅世界
住劫生滅大乘量等燈光心所法剎那生滅
諸色 有為心心燈光

[0197b13] 即是相異 薩婆多部生滅 大乘經部
是故因故 比量道理成立 有為猶如生相
經部因應非有 猶如虛空比量大乘 因故猶如
生相成立不由不滅猶如 虛空比量亦即因之 因故有為猶如生相
若爾有為有法自相相違生滅兩相 生滅兩相不同相異苦樂
善惡色心比量正當文本 比量不定何者大乘 心王變色
小乘即此 即是若爾色心 同一善惡相異不同
因緣賴耶中一 現行種子 種子一種生色色法
因緣不定比量生滅兩相因之 不異猶如

[0197c12] 停住不可得 正量部眼根一期停住生滅諸色剎那 ()
有為生滅 () 。猶如心心 () 。比量比量 住所
若是住所猶如虛空 天眼諸色之中隨一 猶如
隨一虛空等

[0197c22] 是故可知

[0197c23] 等等薩婆多道理
俱生不可如火俱生 俱生

[0197c29] 現見不能 變異 變異 
即此 名為 得名既已即是
俱生本名 云何而言 變異剎那
變異變異 若爾 生火中外
所知論主 所知以為解釋世間人皆知 論主火燒
變異何者世人 則是俱生無故得知 世人
論主世俗道理大乘 諸法無有 引起自心變異
即時變異 緣故變異為生

[0198a23] 乃至過失薩婆多四相 生相
大可 不應理未來相應 猶如生相
何等 無用生相 薩婆多三世自然無為
何者未來世現在過去 名將無為不可 無為不定不可現在不定
未來生相應當無用 猶如比量比量

[0198b09] 相等名下次第 本地第三 本地第三
中有本地第三 不同多少 一眼 現前蝙蝠鵂鶹眼根
中有  慧眼一切皆是前者即非五眼 慧眼五眼中法聖者 慧眼

[0198b19] 所行本地第三未解 明了不明 明了不實不明
明了不實不明作意 第三本地念力 欲界發起色界大種第八
第一決擇護法見分界繫分色種子 何妨

[0198b28] 第五十五

[0198b29] 如是淨心乃至 相續世俗一心 緣事多少剎那名為一心
唯一剎那一心中意即如 第三卷云一心眾多

[0198c05] 分別心分別心現在 因故理門論五識 同時意識五識明了
有分尋伺相應第六 現量名為分別尋伺相應現在明了五識意識
不明過去不明第五十一第一 故知現在明了五識有緣
明了第二同時五境 故知現在第三資養眼識意識
五加意識眼根資養 方能現在不明因此資養
眼識資養善惡眼識善惡

[0198c23] 相應中說自性清淨 自性清淨無漏清淨 勝鬘經

[0198c26] 初二欲界繫最後 三界不善憂苦下界無憂煩惱第三
出離喜樂出家出家 見道加行

[0199a02] 遍行別境分別 對法遍行第三本地分解

[0199a04] 為何受想 對法何不通論作意後生
相隨據此不為俱舍 第一 為何 後方

[0199a10] 別境四境 決定勝解觀察

[0199a13] 相應 尋求決定中間 相應
乃至決定心隨心 三心第四 前心決定無記遍行別境不定
三性俱起餘善煩惱 惡心決定遍行 決定三心
不問中法位次 三性 如是第一可知

[0199a25] 心心差別名言何故名相 等等 第二 一境
 同一剎那  一境作業故知 善惡無記 何故有所
一種差別 心所等同一識種類眼識眼根心所可知外人難解
有為法無有何故心法 得名有為法無依
共有法為此 眼根所有 六識
得名有所

[0199b12] 云何不樂無明互相對等 捨受一切煩惱 無明煩惱煩惱
互相無明 二相以此第四禪 捨受正知不立

[0199b18] 云云建立四無色無記性相 一切三性無有差別不通 中有可知

[0199b21] 善法決定 三門相應第三 一切六十
不定善心 十數俱起十一輕安 豈不相違
一切不定善心 十一此處增上得名無餘相違

[0199c01] 善法加行 加行 自性前身 不由加行自性 
功德田中供養  上二界所有善心離欲清淨 離欲清淨學無學 有無善心清淨

[0199c08] 四無量取勝四無量無漏 簡擇成事有情大悲

[0199c11] 一種 無量義不善加行自性相應乃至善業
十善本地第三 有對 雜染無間道 雜染解脫道無漏有漏 有相
清淨律儀戒善生無學 清淨

[0199c19] 上首所有眾苦善能 上首上首八苦 上首善能生苦上首
生苦上首所有八苦

[0199c23] 對治十五對治 所有所有 下文人天可樂三惡趣煩惱
二種現行隨眠二種種子散亂定心羸劣 對治制伏現行

[0199c29] 煩惱如下煩惱次第 論文即非此次可知

[0200a02] 煩惱相應無明一切相應 對法第六見相 相應
相應非一 不已相應論據 論據論據所以相應
論據所以相應論據真實 相應相應 見相對法不許
相應論據真實隨順 高舉推求不得相應
論據行相推求不得 論據行相推求 相應大乘
相應不亦見相 相應愛憎
不以相應 相應相應 見相
性相違順相應違順相違 不同如下五十八五見相應自性相應
相違相應所以即此 行相隨轉理門相違

[0200a28] 云安處所煩惱十五去根 上品 加行煩惱 煩惱不可加行煩惱
三寶煩惱上品

[0200b03] 受用過去境界過去 境界 有無二見

[0200b06] 乃至 三世一一 怨親三世惱害 一切
有情境界不忍 有情宿 有情一切
有情境界有情 境界嫉妬不忍
有情境界有情不忍 宿嫉妬所以不論境界名聞利養乃至
中論惱害有情以外山河大地 境界第八嫉妬名聞
不然 宿中有有情境界宿

[0200b24] 無明七事無知十九無知三世無知第二 六處第三
無知 作者無知受者無知 惡因無知第九本地第四
三寶第五四諦第六 雜染因故作者受者士夫 行為受者清淨解行
第七觸處如實通達增上慢 十九分為十九無知 境界第九本地具有無知十九 無知

[0200c08] 二事增益除邪 身邊第三增上  便增益上界增上見取
方便無想定涅槃戒取方便 大乘中計戒名見取不同
四者施與 妙行惡行對法中有 愛樂妙行惡行 
對法世間世間 化生有情作用中有三結 往來作用即此世間任持
作用父母相續作用即此化生 有情 士夫一往二持論文父母
二見六十二見對法會長阿含 本地第八

[0200c25] 煩惱差別十五十五 次第增上內門見道修道

[0200c28] 隨煩惱相應不信懈怠 忘念散亂一切染污心相應 第六惛沈掉舉不信懈怠放逸
染污共相如此五十八 下文惛沈掉舉勝解 一切染心俱起何以三相違者
五十五對法 據信五根來者 相應所以不信放逸
二法通有定慧 違法對法三不下文
勝解別境中一所以此處 不論此處二十隨惑解故 若爾 妄念散亂三法別境
答曰別境退本分 妄念散亂所以  若爾下文惡作
何不相應分別 俱起二分 不論所以全無對法
五者不信二法 相違對法約定俱起 同時所以
妄念散亂三法別境 所以無邪勝解二十隨惑所以二法二十
前已染心十法 所以 十法未必一切如何
未來過去如何二法 高二法相如何 四法不得據此
雜集未必定慧同時 並不三法所以
五法其實未必 五者惡作 三性相三性
不善相應 忿恨生起相應 過現乃至一切此等
五十八大別

[0201b13] 隨惑假實無慚無愧不信懈怠 實有對法忿皆是假有何以 違者忿
四法假有多端無體 忿相依 起名如此無慚論據相依
假門論據別有應有 慚愧一切不善心不信 如何不信懈怠
實有別境何以 別境三性有染不善 隨煩惱別境不善
中邪精進懈怠隨惑何者 一分故知善來皆是實有若爾放逸 放逸根本何況不善 放逸

[0201b29] 尋伺二種語言加行 語言之一語言 加行對法推度推度
對法等分應有相違西方 中法對法

[0201c06] 無記異熟無記 威儀工巧 活命三摩地差別變化異熟
三性但是異熟 據實三性異熟生 異熟生有相 中庸

[0201c13] 無記威儀工巧一時展轉 如下假實無記異熟生施設無記異熟相應
中有威儀工巧一心 等心施設無記不如相違

[0201c18] 假實異熟同時心所法即如第八同時 加行差別施設異熟任運
加行無記加行 異熟生施設假有  若爾無記別有異熟生
任運無記加行云何施設 以是一名言種子所以三假離異 名言種子無記威儀
四塵異熟五塵施設 中有非身何故威儀中有 乃至
表示 威儀身業 非心不為大義菩薩
有利 菩薩 變化 差別異生聲聞獨覺菩薩如來差別
嬉戲利他變化差別獨覺聲聞變化無非 菩薩因果
行相人中二種何者一如嬉戲變化利他 無記不同變化
不為可作化身分為如何異生善事
嬉戲利他無記 不得以後異生 善化何妨論文
若爾如來如何有無故知 嬉戲利他應分不善無記 利他有身
獨覺菩薩無記如來 無記異熟生一向無記任運 因果 二三威儀工巧三性
一有二種變化

[0202a26] 苦諦四行對治四倒 初一對治初一無常 二行空無
無常初一 同上四倒 次第何故苦行對治戒取
因故第八 所以苦行 四境四行 二諦如是

[0202b07] 聲聞地行相 聲聞地十行無所得 唯有唯有境界色蘊唯有
受蘊唯有所生心識唯有 我相及第言說戲論想蘊想起 妄取唯有我見行蘊

[0202b14] 非唯變壞不為 樂受非唯變壞樂受變壞 所生壞苦故第三果
變壞不為無憂故知壞苦 二種樂受自性樂受變壞

[0202b20] 三苦初文第二 初七苦苦世尊 壞苦雖是變壞
彼此變壞名為 所生憂苦憂苦即是 聲聞地相違

[0202b26] 何苦八苦 次第行者 通名如是三苦
四行為生差別現生非一

[0202c02] 復次十六行空行 顯揚對法五文不同一空 無相四行如此一空
無相滅道三空 此處對法下文 十智三空八智世俗
無相五智斷惑觀空無我 見道十六行相可知行處六十九五法解脫門
對法十六行三解脫門不同

[0202c13] 無常想無我何故 空行見道無常 無我無我何故空無
答曰見道以前即如無常 無常一切 相見從前次第乃至無常
見道以前無常入見道空行相違道理

[0202c21] 四諦次第由此最為 逼迫苦諦集諦有果至樂
可知

[0202c25] 道諦三義知苦斷集

[0202c27] 如是四諦世俗諦勝義諦勝義 滅道二諦乃是勝義苦集 三受皆是行苦一味
差別苦受餘集自性 世俗諦世俗諦 七十四一世俗世俗諦床坐
世事二道世俗道理 世俗證得世俗沙門果勝義 無我道理世俗
世俗諦自性差別以此西方勝義 一世勝義一切行苦 道理勝義諦道理真如證得
勝義沙門果勝義勝義 真如世俗勝義法師第三 一切勝義勝義

[0203a14] 現觀乃至共有法 現觀法師決定智慧現觀有漏見道以前
相應無漏共有現觀  現觀不盡中文 決定無漏若爾 共有
決定智慧 究竟現觀 現觀因故 勝軍即此以為法忍正因護法同等
 相應無漏皆是 心所法等等自相無漏勝者有漏不論共有法現觀
共有因故若爾何故 現觀現觀 究竟現觀若是現觀
現觀信從相應得名現觀共有 現觀現觀 出現無明
分齊不同現觀如下 對法第十三現觀 三寶淨信由於實義決定
決定智慧據實 無漏無漏勝者何以知者 有漏中說聞慧思慧聞慧 有漏聞慧
若爾聞慧何不 信用簡擇據信 聞慧修慧通有無漏
有漏如何聞慧 未見聞慧 二法信義
約見 下文等至無學位究竟

[0203b19] 三心見道對法第九安立 安立法智類智不同對法 有情方便道中法緣
無間道因為無間道 有情假觀那爛陀寺論師 三心非唯菩薩見道二乘所以者何
觀法無我無我有情空行我法我所第二 第三我法我我所下品
大乘 由此勢力等智無分別智 後得智安立 一切
煩惱無學果不然見道 一切無學五蘊見道 金剛心

[0203c05] 先世觀察增上 安立見道 觀察欲界無色煩惱苦集
增上安立滅道增上 見道觀察 地中所有增上
四諦以此故知 以前二心下界人法第三心緣 人法相見
對法人執下品法執下品法執中品人執中品人執下品法執中品
人法 一一上下何以 同一相望

[0203c20] 無有世間隨眠世間 後得智不斷所以緣事 世間無漏世間
無分別智得名緣事 無分別智雖是有漏種類有漏 所以後得智有相
廣說世間有漏無能 若爾何故 不斷所以非有盡智無生智
分別無分別等分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十四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3 No. 1829 瑜伽師地論略纂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