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Commentary on the Mūlamadhyamakakārikā 中觀論疏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中觀論疏卷第五 ()
吉藏

品第

[0069c06] 所以來者虛妄眾生種種異說五陰我見無我
取著 二者方等經歷法開道五陰 即是實相法身
諸法生死 二分一者有分二者因緣五陰 有分之一
非有不無非有即是中道 煩惱四者諸法 三解脫門百論空無有若
見者無實空門今次 無相空門悟入不須無相 即便今次無相悟入
發生正觀所以虛空 相者在於一切法 外相自性空自相空
外相一切法性相空寂所以 性相空寂大小乘二空同異小乘 性相生滅為生大乘自性
自相空無生無生 大乘即令小乘 性相本來空寂法華經
愛見無相毒蟲 惡鬼無相一切無相 愛見便得出三界壞相
無相分段無相得出三界內外 火宅無不無不五者 在其中假名為人四大
大為眾生一品 一周四緣
萬法諸法因果 便無因無果乃是虛空龍樹 比丘涅槃勸發菩提心婆羅
云何令人虛空便虛空 是故虛空去來 五陰有為法品次無為法
無為畢竟十八空有為空無為空 畢竟空也五陰外人 問答外人便是故品次
大乘經虛空大品 虛空涅槃佛性虛空金光明法身 虛空不識虛空
虛空申正虛空 佛身法身猶如虛空 虛空即是外道虛空虛空佛法 即是外道法身毘曇虛空有法
佛法便是毘曇法身虛空 即是成實法身便 一切大乘經虛空申正
一切大乘經論法大事 五陰云何同異五陰 離心合心毘曇五陰
無漏但是有漏成實五陰 成人成人四微四大 大成五根五根成色色陰眾生四大
五陰數論云何同異 四大二種一者實法四大 假名四大形相毘曇但是
無漏毘曇虛空一者 有為虛空眾生 無為虛空不及虛空
無法但是無為云何 是故虛空非有亦非無如是非有即是實相發生正觀
煩惱不復故云生死現法 法身法身相應應身既得
眾生如實演說即是化身文殊 禮經諸佛虛空虛空無相 因果敬禮故知非有
即是法身法身相應發生正觀名為應身即是化身中觀論三字即是三身即是法身相應發生正觀即是應身
觀照化身 相次明法 相者不可火熱不可
既有有法 有相 因緣五陰
論主 破相無相解脫門次第 初七破相無相
一偈呵責理實 虛空一偈 虛空初五虛空
半偈第一虛空 半偈虛空中有 初一一偈
第三一偈相待第四 結束初一半偈 上半下半
不待便無相進退上半 前言相者若爾虛空 虛空何者
二種 二者 二相
若爾有空未有 有空無常 上半明相相待
若是相待 無相無體下半破法未有有空無相
虛空無何 未有無相有空未有相者無相空也
無體無相無體長行下半無相 上半無法第二
無法上半問曰下生第二 半偈無相有空外人 何故便無相有空
而言常法無常 未有有空空無而言 有色虛空有相
無相有空是故 相違答曰無相有空一切處 無非無體
二法攝一切法有為法 無為法有為法生住滅無為法 生住滅有相是故有法
虛空無相非有無為無有故云一切處無有何者虛空無為中一有為無為毘曇有為空無為
非有無為無有故云一切處 無有下半第二一偈 半偈何所
一偈二門重責半偈一者 上半畢竟無相得無 無相是故有相有相
有法無相 不著如常真諦無名 第二無相無有
無有何所無色無色 何所長行無相下半
第三有相無相第二 下半上半有無二門不可得 有相不住二義一者
二者相者 便二圓一空便兩相若一二圓
既有二相第三如是 無相不住二義一者 將相不著二者無色
無色 有為無為二法 一切眾生有為無為有相
則是煩惱便 煩惱無為不可得 一切便解脫長行
上半無相不住有相 不住無相不住第四 有相不住無相二義
外人無相 有相不住水火
眾生眾生復次 無相不住因次 無法有相無相
無能無能 是故第四相法無有故
第四相待上半相待 無故下半相待無故 明體相待無故
二者相待 一偈三明 一偈一偈
能所何故明相無故無故 第三
破相下半上半 破相是故無相第五上半 下半是故無相第四下半
無有第四上半相生 下半上來破相攝一切法一切法不出
一切法 因緣本末有人因相 有相因緣本相
互相因故本末因緣 所以本末始終一品 畢竟不可得亦復有相
白日語者二種 攝一切法問曰無有應當有無
第二 一者毘曇外道 虛空成實虛空
無法無法 不得小乘虛空 大乘虛空二者因論第五
無相無可相離無有 外人即是空也有相相等
立義外人論主以為 論主無始 煩惱罪重不能涅槃經眾生
無生 眾生一切法有無虛空一法 有無有無中道諸見
何者虛空佛性法身一乘虛空既成斷常佛性法身皆是斷常 道本非道是非
四者 虛空二諦虛空世諦名為 論主真諦是故有無
答曰二種一者有無 無有無有二者有無一體 有無無有有無既已
虛空第二次成人 四大在其中假名為人 空義不可得四大四大
依附名為 無法無生無人 無生無生得無生忍二者境智
上半所知下半無能 有無緣觀涅槃 無有無有無有
無數無有無心 無數無心彼此寂滅浩然涅槃所以知者虛空非有
有無知者使虛空義寂是故 虛空第二三句虛空 一句非有
相者破相 初二有人 虛空虛空
虛空即非對數 虛空二邊虛空中道是以 眾經法身中道法身中道
若非 無有何所若非非有 有對無不有對
不成非有對於有無有無 非有並不 是非
是非非有 非常不常無記遠離 二邊不著中道虛空四句乃是
法身佛若一論事大可不留心何故非有 愚癡攝大乘論戲論何故
非有無意中道 有無非有愚癡 虛空無色無形一相無相
何以實相實相 長行料簡虛空 難易有為法
虛空無為法上來問曰世間人諸法 呵責
世人虛空 非有若非有無便是一種世諦真諦非有二諦
世人虛空具有有無外道數人 云何非有 虛空
有空 無礙
既是空無 不常 無常答曰諸法
有空 空有虛空世諦真諦斷常諸見
愛見因緣流轉生死不得安隱涅槃數人得道乃是得道 見道不得正道成實
得道得道無道 不得正道相違 無知不無華嚴一切有無
非有何故有無 即是實相實相四句 未能不能非有
見絕四句不能見絕 見絕不能但是無明四句皆是
有無長行 方便第二有方便第三 得失智者諸法第二有方便
生起智者應見 智者 愚人生起
不同有人智者體悟 不二是以 有人智者
非但非有亦即 非有非有何所是故 非有第二
假有 意義 便智者諸法因緣生
是故 何故智者 不無答理
愚人非有取信 現見云何是故 故知故知實有取信
百論知非相續 知非大智苦集 即此是故一切法
有所第三雙結得失 有所見者外人智者即是是故
不生不生乃至無漏 無漏不生不滅中道正觀 正觀無邪正觀是故

品第

[0073b02] 所以來者一者上來 不可得破身 有無畢竟
破身本末內外 無身云何有心有心 十地三界一心
六趣不無 微細二者生死 因果三毒
涅槃十二因緣不生因果大品十二因緣 佛性十二因緣
滿十二因果滿 有性 眾生有緣方便
滿是以十二因果何故果相因相 智度論鈍根利根
大乘觀行云何 菩薩眾生 末世鈍根來正
法空一品人法染法因人 四者上品諸法 有若無相長行諸法
法滅外人若爾應有 煩惱煩惱即是染法相者即是是故品次五者一切內外
大小乘煩惱淨名經須菩提 煩惱可取不斷 一者在家凡夫三毒現前不明除斷
出家外道三空非想一地未能涅槃經外道凡夫斷惑二師凡夫斷惑
人見得道凡夫斷惑成實明見 斷惑凡夫不見中伏 二乘三界習氣界外
四者大乘煩惱 凡夫煩惱名為 斷惑若爾淨名明了煩惱
煩惱無從不斷 煩惱
種種諍論煩惱 煩惱煩惱 起名解脫
大乘經甚深無行婬欲即是亦復如是 三法無量諸佛涅槃經云心
正觀煩惱即是 不共不如 法華下賤內外
大小乘煩惱智能豈非 論主憐愍如此等人成長 之子大品
相應煩惱菩薩無礙道 解脫道大乘經斷惑 地持論菩薩斷惑智障
斷惑皆是大乘經 本不生先有而後 大品先有無諸佛菩薩
二十六最後諸法 即是 無礙解不生無礙無生
解脫大乘經方等懺悔普賢十方諸佛懺悔菩薩所行 不斷結使不住使煩惱即是實相
煩惱實相相應一彈指頃百萬阿僧祇劫生死 多時何故
虛妄實相相應即便 論主無緣大悲 重罪眾生真實方等三障
不同一世間人 三毒不解尋究原由外道三毒 不淨中有衛世師
二十一中有三毒中一 外道三毒既有一異 一異婆沙
三部一成犢子部 具有六塵三毒故事有人 三毒故人煩惱為人結成
薩婆多實有六塵故事有所三毒 結成無人不成譬喻不成不成結成無人故人不成
女色人見不淨觀不淨 不淨悲心人見 空觀不定不成
論及大乘無有外境不成 但是結成 三部不出人法莊嚴
假人光宅無人無體有用心性
不淨僧祇心性 本性清淨客塵煩惱不淨論師得佛不為煩惱
清淨而言客塵煩惱牢固始終 永安故云薩婆多不淨 淨心同時異時貪心
同時心數同時 前後即是貪心三世 三世論師三心但是
無記行陰煩惱三心 不淨但是前後同時 同時異時煩惱染心論主
勝鬘經自性清淨心客塵煩惱了知豈不眾生心 清淨眾生不淨眾生不淨
未嘗不淨即是故云 了知實有煩惱染心煩惱 非心答數煩惱心法
相應婆提煩惱相應使明相相應 染心文具三毒云何
三毒行人 三毒生死本際無明無明不可
慈悲二果 三毒云何雖是 三界欲界三界
長行 第二一總解釋 貪欲有種名下第二解釋
一色想念 為著纏綿發動名為 方便為己名為貪欲
欲界以此三毒 因緣第三總結三業大品經 業因緣故三惡道福業因緣欲界
天中業因無色界論及 福業欲界三禪第四禪 大品答曰
第二前後一偈一時第三一異第四 異門第五呵責第六一偈
即是煩惱大小 煩惱煩惱 無從何所即是
以此煩惱不得即是正觀 礙道稱為解脫道 一行無人不半偈
無染不能一偈 染法自有 染法自有人體下半
人體因人後半 上半有人不得有人故云 無有第二下半因人
無人云何有染前人 莊嚴三心成人 即是前人大小內外
眾生未有何人未有有人未有五指未有 未有五陰有人莊嚴有人
上半有人下半有人下半若有若無第二次染法應有一行 半偈一行半偈
初一 如是有染 無染欲染故云如是
後人毘曇未有染法 有人有染有人三心 有法無人後人長行
釋一行假設 外人當下 無人長行無人無人
二義先有然後 有用無染然則 後半問曰
先後第二一時 涅槃納衣梵志身為在前煩惱 在前一時在前煩惱
煩惱在前未有煩惱 煩惱一時 一時煩惱
正是無明同時 因果莊嚴來義乃是過去 因果二師一時因果若爾
即如外人論主涅槃經 若爾論主隨緣 定義即為
所以知者雖說有名不可得 云何乃是無身 煩惱何以得知前後一時
一時前後前後一時煩惱一時 一時前後煩惱 前後一時
一時豈可有身煩惱虛妄 檢責一時因緣假名 一時外人有人一時
得知無人無人一時 故知有人一時是以 不解經意論主經意因緣一時
無自性無自性人法空也人法一時 論師無明人法一時 莊嚴一時成人並入
下半難以易見 一時 人法因緣因緣
第一義中道如是出世一切 大過二明 解脫煩惱無有解脫
無餘解脫無有 復次一異第三一異 上前一時一異相對
一異一異前後一時 三門無染 無人若一無人
云何有相三門人法前後 一異 一異解釋
不合上半人法一法云何人法人法 無異無異
下半人法 不須一異 莊嚴假人實法異義
別有實用異義 有人有人五陰即是 實義假有實義一異人法
有別體用人法若一一實 一有無體無體 附體無體何所實體
實用無用實體 實體互相附則 實用
用以不成 不成可言既成不得若一第二一異上半一有
下半一法 一有 伴有親疎人為
為人六根六塵 毘曇相依 若一而言無有應有
無有 無人 應有下半
一者自有不須異人 有染自體不須二者 東西一異
一明 各自相離
不可 一則
相離不可相離相成若一一法一法 一法四微
色處無間色處 色處云何 無間色處便是
云何人法一者 善惡色心長行 因緣
因緣所以自有人體不須根塵因緣生 人體問曰不合生下第四
外道 無常論師淺深生滅自有淺深
數人根塵 成實是故 眼見
無用無用 上半
不能自有不能成人有成 自有不須故人
不須無成異義 下半 水火
第二上半下半易見無有第五呵責 一者長行
外人長行知人無成人法 初五無成眼見異法 合為二者次第
呵責無有初二 前後不成是故外人
前後而立一時合相無成 一偈一異不成故云合相 無成合相不成
外人眼見相合不成 第二最後 上半
下半一者無異 不出前後一時 不成合相不成
先後一時一異 切合不得相中無異不出先後一時
一異眼見上來 不見不能 不得故云相中說合相次
合計如是第六諸法上半下半上半 萬法上來不成
應有人法不合 人法前後即是不合一時 長行後者初二 一時一異

三相品第

[0076c17] 來者因緣 一品無能不可得 有為空有為空無為無為空
一切法畢竟即是諸法實相因此實相 發生正觀煩惱解脫所以 解脫畢竟即是
行處智度論畢竟所行 一切眾生成佛畢竟空觀 菩薩菩薩行道
二者薩婆多明法一者色法二者心法非心因緣 三相非心
三聚有為無為有為無為 法體有法有名法體 無得應名
應名即非 安在不知何以 實相眾生如實
正觀論上來六情五陰名為 三相遷情稱為無從非有諸法畢竟
所以畢竟十方三世諸佛出世一大事因緣即是真實三相 如夢凡夫即是
方便門三世十方佛唯有真實開方便 所以二者即令權實 二智入佛知見成佛三相一品
二事二十七三論一切佛法 如是一周觀行四者三解脫門來者破身
一品三相 有相空有二相一切五者
四緣求生不得八不無生 三相不可得無生所以始終 無生一周大乘觀行
無生相接 世間三相一切 有為法既有三相
云何三相薩婆多 法體別有三相法體三聚三相 但是非心行陰成實僧祇
法體別有為生 三相有為無為答數 三相有為法有為
法體 無為法猶如虛空曇摩 二相有為法無為法
有為無為三相一時前後譬喻前生三相前後 論文有為法現在淨名經
等比即時經論 阿毘曇同時前後三相 未來未來現在
現在過去有為法 同時未有前後三相
名為法稱三相 善言三相生法莊嚴 法師三相法體莊嚴
三相非法非時精義三相 三相法體 所生所生
婆沙一切眾生 相者一切眾生應有死屍 法滅死屍法滅
二者眾生業力 何故三相一者 相者小乘生空不得法空決定
三相諸法三相二者 小乘成實得法不知三相 本性空三相本性三相
大小內外三相互相 不成不成是故還是 相者論主
有別有別四者有所 小乘人名半字所以然佛說生滅 二邊不著中道名為滿字有所得人
三相無常半字迦旃 生滅心行實相不生不滅 無常佛說無常生滅無常
不生不滅無常佛說無常生滅無常何故不生不滅 迦旃延已知無有
生滅無常生滅無常故云 不生不滅無常智度論 方便無常有方便
不著無常龍樹外人淨名 二種不得語意 不得佛說三相不著
無常乃至無常非常非常無依 即便得道不能無常 二者語意非但不能
相中種種推斥愛見增長煩惱是故 論主直觀三相畢竟不可得三相 乃至即便得道
三相有言二諦論主佛學二諦三相二諦二種三相
世諦中道三明真諦中道長行一切 有為三相三相不同
生住滅下列萬物是故 三相諸法答曰第二三十五 大開初三十四三相一偈
三相三相不可不可無名 世諦中道 觀行破申大旨
譬喻諸法 三相三相令名 第一三相第二
法體三相 無為聚散 無窮直立三相
三相 決定一意病故三相 決定二者
三相如夢無有 能不 無能所以四者三相互相
無自性不可得如下無為聚散 求之不得上半有為 求生不得下半無為求生不得畢竟
無生無為空畢竟上半 有為毘曇成實曇摩下半 無為婆提有為
一者法體有為三相 有為三相之一 無窮二者三相自相相違
下半無為一者無相 有為差別無為差別無有 無有有為二者
有別體能有為 無有 無為法無為
無為有為有為無為 無為有為 上半
有為無窮相違下半 無窮相違進退 第二聚散來者
三相無為無為 聚散無為不可生滅從此 有為無為有為
根本大小乘盛行天竺 二種不曾學問自身 病死變壞內外
業受生老病死論主為此 三相有為無為乃至 一切無從內外諸法
畢竟即便實相正觀煩惱二者內外學理 人種推斥無從學問
不知不知 不得二智入佛知見不得成佛論主憐愍 無從
二智入佛知見三世 佛出世大意如此出世大意 是故三相三相
聞說三明三相 無故有為有為無故無為諸法 畢竟行處小乘大悟
畢竟實智小乘中說 方便權智解開方便真實 智度論五眾無常生滅五眾
是非無常大小乘 無常利根大乘鈍根 未了三相有為不得無常
無故非常菩薩大乘非常 無常中道發生正觀是故三相

中觀論疏卷第五 ()

中觀論疏卷第五 ()

吉藏

三相

[0078c20] 聚散三相不得大小乘 羅什未有正人 羅什人法勝人一時
匡山法師不來遣使羅什三相聚散 羅什生老病死念念 令人常見
厭世修道一時異時異時一時 云何見問 無量義經三重四相四相
念念不住即時生住異滅淨名 即時生老病死佛說四相一時 羅什佛說佛經即時生住滅
不立四相一時眾生常心 眾生一念一念 不盡一念常心是故
即時生滅無有常寧有無即令非常無常二見 一念即是無生一念
一念無物無物畢竟故云 不生不滅無常一言之中無常 上根便得道便四相
是故論主論主即是一念 佛經上半下半薩婆多有為
三相譬喻剎那 三相一偈毘曇毘曇 同時前後前後同時
體用同時故此云何一處 一處法處不得三相
後生法處三相前後 三相一念未有 一念便一念
故此一念不備三相有為法必備三相而今不備非有 念法便
法云正意 其三不備三相一剎那唯有 生相不備三相有為法無有不備三相
有為云何不備三相一時 相違同時 相違前後相違招法
不備三相進退數論 同時不備三相前後相違 二門云何同時
三相 相違 現在
現在現在即是有用名為 未來現在現在未來同時一剎那云何
乃是剎那名為一剎那中有 三分分為分為分為 三相剎那未有
未有無住云何 有為法現在 無住
非有三相無異何故生前滅後 前生
未能未能未能 無有十二門論 不能無識不能
長行一處云何一處有相 有無譬喻三相前後何以一意薩婆多
三相盛行天竺五百羅漢所以 一時有為必須 無能佛經
相應淨名即時無量 菩薩一切法即時生住異滅 有為法現在三相
同時前後三相前後 無有 大小乘即是前後
第三無窮三句 無窮一句法體有為必備 相者三相有為三相如是無窮
無窮一切智不見一切 出世一切法三相無有 無窮非有法體
法體無為三相不備三相非有無窮無為進退 無窮無窮法體不能
不能生起最後 法體病人病人 第二病人第二不能
第三無窮最後病人 無窮莊嚴 一偈十方一塵十方
中一十方如是不窮剎那 剎那剎那無窮 不見莊嚴
剎那 主語智度論十方極微十方名為云何十方
成實無窮一切大小 內外問曰三相 展轉相生薩婆多
相生破僧成實五百 三門三門一切 無生所以展轉
五部盛行五部之中薩婆多復興 無生大小乘 自生

[0080a09] 無窮長行 論主無窮不然第二
三相雖是有為第三正立二義 二義長行二義 二義二義雖是有為第二
無為無窮無窮何以 二義略釋長行上半 無為不生無為
有為下半大生無窮小可無窮 外人何故因緣
自生自生 四緣因緣共有何故生生所生所生
生生大生所生故云生生所生生生所生 有所名為有作用
本生第二長行 大明法體四相四相 皆是有為法體大四四相
大生四相生生生相 大相四相四相大生 所生生相三大三相
不同相與 何故四相法體有為生性 乃至所以
四相以此法體名為無為 起滅所以無為大生 有為生性生生乃至
四相八相 何故一剎那同時法體不能大生大生不能
生生不能大生 大生生法法體中有 法體三大三大
三相三小三大大相起小一時九法何故 大生大生六法名為
大生一法 大生生生大生何故 生生大生生生大生
六法受生何故名為本生有為法生理 本生法體名為長行
本生自體 大小文中本生生生明本六法
何故通明六法 大小互相結成二義 八相二義一者同時前後
體用同時大生三大三小 同時前後大生體用 六法
前後二相體用一時是故三相雖是有為第三結成二義 生生上半
有為大生下半 不成上半下半第二下半以上
大意小乘羅漢不覺 自相不從 不能二義小乘
他生是故不覺 大生不能不從三義
可能大生一者自有二者 之前不由大生三義 不能自有不在
之前大生三義 長行生生法應本生一有重生 重名重名不生重名
二者生生大生大生 不能即是不生 不生云何大能
不能 云何四者生生本生未有 不能豈能正意
生生法應本生生生 本生本生不能生生 生生不能本生本生本生
生生故云本生不能生生何故 生生羅什法師 未有姚興天子匡山
法師智度論二十稱為 生生生生無生變化
無始無生無始 小乘生生萬物生生 大生大生有為求生不可得
故云生生無生老子無名萬物 名為萬物母萬物 故云無始無生無始畢竟乃是
法實論主諸法實體小乘所以生生問曰第三八相 二分一生同時前後
小二同時同時一剎那大生 大生猶如外道 一時互為因果內法猶如
一時涅槃經一時 大生不能 大生不能
即非前後不待論主 大生在前在後 前後大生
二義大生 答曰第四 大生上半
上半二義生生 大生本生大生大意
大生大生 一時二義下半 兩句生生尚未初小大生
本生第二大生自體不從 未有自體尚未自體大生
便 有別相生有所 所生
所生無能所生 一有一時能所能所 一時一時能所不然
相生相生然後 不須相生相生然後未有 大生未有云何
生生大為無故無體
大小相生能所 能不定能所為不定 不可得可燃有待
百論不能大小 不立所以然大大 大能豈不過於
問曰如燈能自照第一展轉相生 第二展轉相生 一切
後門明暗解惑 上半下半 二義一者
大生不能不從 不由是故應有相生 不復大小相生明法生相
生生沙門 論義外道所立百論 使
在後 世間外道大乘小乘自生 一家所以
一切人見即是 畢竟愛見 即令見佛無明
智者無二無二即是 明暗不二實性實性中道 初二
不到能破二門 二者不見不見 初生不見
不見 上半 下半無能
無明展轉 展轉問曰
第二初生 有所無能照明 照明
初生初生 明體 既有
能破外人 二義初生能破 大明能破即是
未有 即是
大明 初生 一者能破二者
前者何故 上半下半智度論
無門初生 不能二義不見
不到第二不到能破 來者論主一明不見 二者不見外人不見
不受明暗相見 相見明暗一一初四
不見能破不見 能破不見 顛倒不見
四者 不違常人反照自覺
常人反照不同一智 反照一智反照 反照
指端名為一刀 得以 不成不能自知一切
自知反照 反照智者便應有 境智無能二者云何反照
反照反照 自導 毘曇
各自 物體不能 復次
第二明暗一者不見不見 二者不見不能
不見不能顛倒 能破能破 明明四者不違
大意 不見不能不見 第三不及
不能不及 不見不能不見辨明
自生初二 二明不見 一偈名為能破
第四能破 與其初三明辨 不能一偈顯明
一切第二明理 何故外人明暗
大小內外言明能破明暗二見不二明暗 因緣未盡第三計生
二者種種觀門 無生觀門未盡未盡 廣破故云未盡未盡故云
未盡破法 未盡 三時寂滅三世
有無不滅能破 乃至第七破滅 上半下半
自生自生尚無自體安有十二 大生大生
成實生相法體生相自體不須未有自體不可長行
生非生已生 第二三時二義一者 不受是故
三門無生二者觀門通徹外人去來三時未知三時 無生有為法三時
如此 去來去來六情三時破法 三時破相初一生字
三門第三既已 長行生字 三門眾緣和合
生字因緣假名不生 定性第二三時 廣破
離生不可得外人 別有得法 云何數論人法
數論有時不知因時 破開 即時自體便無生
何為無窮 生法不生第三廣破三時 何以
無窮不定無窮無窮 名為無窮生物更生 更生既得
最後最初 第二不定 五結第二
二義 復生生生有無
生法未經今生 乃是生生
更生無窮進退 初一名為第二初生初生
一言之中自相
初生不定初生生生 未曾即是生生不定一種
若是無窮若非 生生何人生生毘曇未來 即是即是即是
現在即是更生生生復次第三 即令無窮無有如是
第三總結不生生法不生 第二生生 一總不生何以不生
不生不生第一 第二 未合未合云何
和合第二 即是即是 無癡即是即是異名故作
復次第三大乘 羅漢小乘世間 一切初一
即時現生畢竟不生 問曰第二正義通論 論主第三
不得云何 未合第二 即是去法無癡
是故 論主第三生法二種一有 凡夫菩提生法無緣
不得羅漢兔角故知生法 不生一切生法一切法不生生法
未來有若 數人有性未來現在 和合若是法師有法身體
煩惱解脫方圓 體用具足不見 有如七寶全同答曰
有待三門 未合未有未合未有不待
是故不生第二 無生 無生無生不生第三
無體二法 無依初一無有 去來最初
無生復次第二無體有體法 生法有時自體
去來品第無體復次 第三二法一法為時一法二法無體
去來二法復次生法第四 無依無依無生即時時時
何所無生去來去來 無依
何故 三明有時自體 有時空無不得
二攝一切如是推求第三 總結無生 問曰第三因緣生寂滅
三時因緣生 三論三時 時而有所大小乘
三時不及外人立義答曰 上半下半 五意一者外人種種
不成二者 第三何故三時 三時三時因緣云何
四者三時無為無為無生 五者三時三時無故 有法長行具足具足具足
具足未有具足具足 同生復次第二不許因緣生因緣生
寂滅因緣不如 所謂大小內外因緣無自性 虛假諸佛菩薩
因緣生無生不生 無處申正因緣 一偈佛法大宗
大意佛法因緣須知因緣生 畢竟寂滅不識因緣進退 佛法得失上半因果寂滅
下半寂滅因緣生云何寂滅因緣生世諦寂滅真諦因緣寂滅 真俗二見因緣生宛然
五指無自性自性 無自性 即是
無故 三明不得云何 故知不共不無因
畢竟可言不見 四句宛然四句 宛然因緣所生即是寂滅
下半寂滅上半所生法體寂滅法體生相一法 是以下半生相寂滅寂滅
因緣因緣寂滅 有時寂滅長行上半 下半同上第三
上半第二 可燃是故第四 總結既是佛法大宗身上
清淨得道一切大乘經 五陰因緣和合眾生眾生自體 不假假而自體自體
眾生畢竟眾生眾生 眾生未曾有眾生眾生 可言非空非有未曾有
云何故知因緣眾生本來四句 眾生眾生 未曾有云何有心乃至眾生未曾四句
四句四句四句 四句無數四句 無心無數無心寂滅
即是涅槃因緣眾生宛然即是 大涅槃法華諸法本來寂滅即是涅槃如是遍歷一切法是法不可示
寂滅妙法蓮華一道 清淨諸佛身故法身無生至人以此為無始一部法華
一道清淨六道眾生 流出一切無量義經即是中觀 眾生宛然寂滅即是眾生本來寂滅
即是即是眾生 本寂即是實相如斯觀照 文字涅槃
宛然本來寂滅佛性如斯 觀智具足菩提無不 寂滅境智
中道正性法華四智眾生 宛然本來寂滅即如寂滅宛然眾生 佛智任運自然不從
法身父母眾生寂滅寂滅眾生方便三世佛由此 一句一切佛法長行寂滅
無相云何眾生自體畢竟 眾生可望不可言說眾生相
斷言道者眾生四句不可以四句 眾生戲論眾生四句四句 論及四句不得即是斷惑
懺悔愛見即是因緣本來 何處因緣何故 論題因緣十二因緣在此
何不外人 展轉畢竟無遺 因緣相大業
自體自體 自體自體畢竟 即是因緣空有自體
空空自體自體空有 有無自體 空空自體空無空有非空
自體 因緣本來空有四句四句 四言不能行佛不能無名相中
眾生隨處實相法身中道 大師因緣 因緣無非寂滅無非
道遠長行宛然 宛然 實相相應問曰三世別異
三世外人因緣生寂滅 外人便 因緣因緣至此
一切立義道理 顛倒根本 次第外人論主因緣論主因緣生
寂滅外人因緣生寂滅未來 有性因緣寂滅畢竟 云何故知生性然後緣生
根本有性後方根本 故云有漏生性 無漏無生性不能
三世別異畢竟無生三世既有三世未來 數人未來現在過去
去來 現有無義上半 未來何須
現在復生即是二世 無義義宗假令豈可 未來
一有自生不生俱生 無生長行未來現在 未來不如現在
現在正見為生未來不得答曰現在 未來畢竟現在
即是有為云何未來 未來中有現在未來 本來常有
云何成事不可不成 俱生 既有應有
事因 復次第五自生 一者自生
自生 不受三時三時不立便因緣因緣不立
三世至此其三 自生今次二者自生 大眾部婆沙僧祇
心體自知生相自生是故 成實生相不復假相自生生法所以
四者顛倒 第二上半 下半生相生相生法
生生第二上半相從法相 下半自然所以 以外自相生相自生
不能自生復次有法 有無一切自生 復次第七不滅
滅門自生 上半無生數人四相同時下半不滅四相異時譬喻
上半數人同時下半前後 未有未有
生相乃是 故而無有不滅 法體時常不滅問曰
無生應有第二 不許應有二者 既是無住便應有救生
救生 初三 不滅三自所以三門
不可得無生云何 相待無生
無生無生無住 三世不可得即是無生以外 住相從未現在為生相生 所生無生云何四者
求生不得即是不得即是 無二不異眾生無異 生佛不異不滅
不滅第二下半無有 不滅云何不滅易見 一切法老死相者老是
兩相兩相 俱起無常常隨若爾 相違
相違進退自相 第三上半下半 自相展轉僧祇
展轉毘曇下半 同生展轉 長行自相第二
第三自相第四 自相不假住相 既是常住即是不從
自相第二 不假眼下第三一切法
即是
無窮易見復次異法相者第二 不定非一正意
展轉相者無窮是故 從小可是無窮 是故無窮異法
相者 住所 異法何故並稱八相
八相各自異法 相者眼見不得不 外人
不定不能自有 不定不能自有 不能自有自體
便法體破相 異法法體相者住相 能所不同名為
法體不能自有安能法體 釋文問曰無住應有第三 破滅
相違 論文有為法 現在二相
並非破滅初四一周 一周破滅初三 破滅不住破滅一時異時破滅
相待破滅初二及第四相 易見不須已滅 已滅不滅外人已滅
空無何所故云已滅 不滅於是時下第三一時異時 下半
一法五陰識心 於是正是實法於是 正是實法云何識心
異時假名實法 異時既是假名云何 實法不得
無明金剛成實金剛實法假名相續 二義二義不得
攝論二義一切不得復次第二 破滅法體不得
法體非有 自體便是云何自體無物 何所第二法體
有所不得法體破相第三生相破滅生相展轉展轉 不成如是易見復次
不成品第上來第一 第二破法生起上半 無故下半有為無故無為
無故無有 無法異法無故無法無從四者
求法下半有為無故 亦即異法無為相待 無有三相即是無為
有為無故無為無為有為有為無求無為無為無有
釋經有為空無為空易見長行推求方廣一切法無生 邪見無生正觀求之不得
無有無相 第二是無相之法一切處所以 語者外人無有三相何妨明法
是故無有無相破相 法體問曰生住滅畢竟云何 有名第二上來三相
三相破法名字 畢竟毘曇成實
一切云何言論名字 既有如夢 夢幻名字豈可二者
明論三相非有三相 豈可 五百三相方廣邪見
三相即是中道中道 假名中道 生滅畢竟不可得無生無滅
無生無滅假名生滅假名 生滅然後假名生滅上來 空義生滅不可得性空即世
中道幻化生滅即是因緣即此 幻化有無所有因緣即真中道 中一無所有
云何三相是故破著 是故幻化何故就此破申一周觀行
破申自從因緣三相一偈略明三相幻夢乃至四緣去來六情五陰
正意上來開權十方 一道清淨畢竟 法性實際畢竟大小內外
有所畢竟開權中說三相四緣皆是隨緣方便 上來無所有
無所有 幻夢眾生 眾生夢中乾城小乘鈍根
芭蕉大乘利根 乾城皆是 所以三相
世諦三假幻化眾生 所見夢中所見其所 其所其所其所
羅什 悟空 既得
長行 標得賢聖三相標得三相決定標得凡夫
有別有為無為前後一時 決定三相諍論 賢聖得失三相
無所有何故三相名字是故 便
言語 三相凡夫 不知三不不知
方便不知三不方便 自然四智是故凡夫 無明不見佛性常樂我淨聖人
三不四智無明 見佛常樂我淨所以同心 聖人語者凡夫三不
四智入佛知見成佛三相 乃至三論一切佛經一切 一種方言聖心凡夫
所以不曾 如是四句應有 何故
凡夫分別第二得失 乾城日出便 凡夫分別智者分別 日出

中觀論疏卷第五 ()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2 No. 1824 中觀論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