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Commentary on the Mūlamadhyamakakārikā 中觀論疏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中觀論疏卷第三 ()
吉藏

因緣品第一

[0034a24] 以此歎佛第二次八不第一青目八不第二龍樹八不 第一第二
問答第二從不以下以此 歎佛第一義 龍樹所以二種
歎佛二明第一義歎佛 第一義諦 唯有人法歎佛明教
第一義明教顯正教體 八不中道歎佛二智中道第一義 二諦中道歎佛說教第一義
說教二諦二智二種二諦 二智二諦為生二智瓔珞經 二諦二智二諦二智
二諦二智智度論 二種即是 即是生母佛說
而言歎佛 佛法法身即是中道涅槃經中道 歎佛應身應身眾生演說
之一二身法身假實 生滅應身不生生滅八不歎佛眾生
二身戲論一切眾生得佛二身歎佛第一 第一教體第一
第一明智第一正意 中道正觀之中 觀經
而言第一義 歎佛中道何故 第一義中道第一
最上故稱第一有所 諸說中第一真諦 八不二諦第一義諦
第一義是以觀十二因緣品 摩訶衍第一義聞法第一義諸佛二諦說法第一義諦
八不正是第一義悉檀第一智度論 第一義悉檀中論八不故知八不 第一義悉檀第一義悉檀何等
真諦實相無知 智度論一邊一邊 一邊一邊乃至虛實二邊
悉檀乃至 一切言語道斷心行無名 相中眾生名相
第一義 觀智稱之為觀智是故 若是一法佛說種種何故第一
悉檀悉檀第一義不可 不可壞究竟不可不可壞最上 第一義悉檀第一義悉檀
第一義悉檀如實三世 眾生如實十二部經 法藏末世眾生是故
第一義悉檀世諦第一義乃是中道第一義仁王經有諦 中道第一義諦所以中道第一義
八不二諦不二不為不二 諸佛二道未曾真俗 名為第一問曰諸法無量第二
所以問答答曰八不戲論善滅諸戲論
第二上半說是因緣 戲論諸法無量外道九十六 五百論師何故便
一者無量 二者不以 唯有八法何故
不少不盡 來者法門無量云何 一切大乘經答曰無量
不少無不無不 善滅諸戲論不一不生
第二次即是八不 二義一者一切法無生 一切法
八不八不 解釋山中第一義後周 世諦所以二諦諸佛說法
二諦八不既是佛說二諦二諦 第一義世諦第一義 世諦
第一義世諦世間 世諦既是世諦 第一義諦山中大學士道安法師余年
第一義諦無生論師無生世諦無生 故云萬物無生萬物無生
成因緣生真諦俗諦 若爾論義計生 後方真諦假實
論師假實論師 則是真諦中道假實 實義論師
如來即是第一義一切世諦 如來第一義諦八不 有所得人顛倒二諦中道
三根後周 解釋所以 後周外人不生
信受 不生明本不生不生不來
學士論師不生 性起真諦真諦即為
不生不滅 初文不生不滅不生不生不生
論師第二 不生論師 大乘大乘
八不云何計生大乘 二諦世諦自有真諦無生無生無生
有所得人無生無所得 皆是是故有所得人不知無生 世諦不成是故
論師諸法決定不信大乘無生 八不無生小乘八不無生是故生病無生
八不二諦中道云何 論師真諦中道 二諦中道因緣生即是不生
中道異生不生 不生不生 計生不成不生外人然後
因緣生即是不生名為第一義 眾生計生無生第一 何處別有第一義論主
第一義病故即是論師 論師不知無生第一
不知無生世諦 論師外道 論師道學龍樹
因果因果第二 就此內外所立以此僧佉因果
一體世人因果異體勒沙婆 若提子 非一故此
佛法根本二部 大眾部因果變種上座部轉變
老生則是因果異義毘曇 上座部成實大眾部 有果僧佉
上座二世即是 中有大眾二世即是毘曇 同上成實僧祇成實不同二世
不然成實論唯有二世有無 故知僧祇自體 他生共生之外既有共生一異
無何互文外道自性 眾生眾生自性自性即是從眾種類眾生佛法
毘曇大生成實大生 自性他生十二門論外道五陰名為自生
名為他生毘曇因果 萬法萬法一法 他生成實學習
他生二世有果自體二世 無有一向他生共生 尼揵未有天地萬物男女
和合眾生數人八相 展轉相生成實四微和合五陰和合 成人共生無生有人
不同不出有無 不然則是 即是
不可是以最後 不同 計明法體生相薩婆多
婆提法體別有生相 無生僧祇沙門明法體外 別有生相無生計生
有為數論無生計生無為 婆提二者有無 有無有法有為諸法
無法無為諸法乃是無有無為 內外具有外道中有
外道水能一切萬物即是 外道太虛四大四大 生藥藥草眾生無生佛法
法師諸法本來無從 即是無生佛性從此 萬物違順
真諦真諦 無生如是生相不然 第二不義一總二指三結
不義非有一明無生 然而無生無生宛然外人不識 無生無生不成二者外人
不識無生顛倒有性世諦 故云不然自相 是非一者一異
虛妄不成計生無生龍樹無生 出世無生無異
師弟不同佛說無生論主無生 事後廣說第二即是 無生二十五無生
所以三相求生不可得 無生即是無生 故知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
無生龍樹 中有四緣因果 因果無生三相生相
決定不可得第三結成不義二諦決定 無實故云決定不可得如此生相 云何不可得近事就此
中略九家因果一則自生自生 自生自生米飯無有 云何
應從 何不不淨 不淨不成
衣物何不 自體不從 自體
無生有為 是故決定
決定論主 無生無生論主未曾 無生外人決定決定有無
決定無生不滅第二破滅 論師種種九家 不異不待
無故即是 相待無故二者 未有無生
生類無生計生既是虛妄 無生無滅第二
無有無生之中 無生所以無生八不無法 不窮無言不盡無生一句尚無不窮
無言不盡八不即是 云何無生二義 生滅有為無有無為有為
無故一切法畢竟二者因果相生 世諦世諦無故真諦二諦無故二智 一切法空便問曰不生不滅
一切法第二次不常不斷 不生不滅一切法 何故
能不即是多疑論主 無生無滅治多
若然問答不少問答 即是折中二者以後 不生不滅
二事 不生不滅 不無四者
無生成為不成 不成諸法不生答曰 不滅不生不滅實足
不生不滅 不須 約法無生攝一切法
菩薩無生法忍不須 為人有人不受不生不滅 第二論主諸法生滅無生
外人便不肯論主諸法斷常 不常外人便無生 是故所以然諸法
聞說不生不滅因果闡提邪見是故不受不常不斷 因果是故不生不滅不斷
不常故作何人 二種如此一者僧佉乃至 提子因果聞說不生不滅
因果是故不受因果相續不斷不常 因果所以二者正是 五百智度論五百畢竟
傷心畢竟即是不生不滅是故不受因果不常不斷是故眾生 不得法空曇影法師羅什
亦作不生無法不常 猶存無生難信不常 並不文義人情
不常不斷即是不生不滅 出外不生不常不斷 不信不常即是不生
不生不信不生不信不常所以外人所以不深
不異何以實有 不無能不實有不可
即是不斷即是不滅有性生性
即是故知不常即是不生 自性即是自體是故不常 第三何故
大意法實斷常實有 生滅不實不斷不常不實生滅 生滅云何斷常論斷
不滅後身不受後身 小乘中斷大乘一念 有所斷常
金剛人相 人眾非但人相我人眾生 法相我人佛弟子
有人諸法第三不一 青目何故青目 論師無生無生一切法而後
對法根緣上根 不生不滅無生不常不斷 中根不常不斷無生不一不異
無生並不一切法 無生故知無生三根
初文破法 四門諸法 四法不然第二
四句第一二義 四門二者虛妄非真實若一
無緣無相第二 因果若一不由有果不由緣由因果
故云一則無緣無相 因果因時未有有所
有果 無緣 無緣若爾
成實假有實義實義 四微 即是實義因果相成
相離云何相成 第三一異處處破相 現行是故不一不異第四
總結有人諸法第四 不出一則可知 易見何故
不舉根本上來 不受根本 無有出處是故無有生滅
一異何故外道立義 廣破一對
成實論師 歸真如此 外道外道即是
眾生曾經得佛可言本處 未有得佛云何本處眾生 佛性如來藏為生依持建立
煩惱得佛本處 作佛眾生作佛眾生作佛 昔時鹿我身鹿
鹿鹿 作佛佛性作佛眾生不得 無住一切法了悟無住
乃至顛倒了悟還原外道 必定外道無異 不來
未曾二相復次萬物無生第二 生起青目何所青目論主因緣一周理解八不
一周八不 異義 為人為人無生
為人不周 八不萬法不生 不滅八不即為
萬物無生何故 萬物無生安置無生 無生萬物不生何人
一者小乘不得法空無為無生有為 小乘有為無為智度論 聞法生死即是涅槃大乘中說
病故有為無為一切不生 不空實法不生因緣不空病故
一切不生心法不生 萬物病故萬物無生 無生可是無生無生
一切不生四者假名 二諦異體世諦真諦無生 相離病故一切
即是不生不生五者真俗一體 二見世諦三假之中 無生真諦之中其二
須知無生無生須知宛然 道遠 何以第二無生舉世
現見上標萬物 三義無生難信 易解論主無生現見無生
無生無生無生方便 無生方便外人不見 不見無生無二二者智度論
論義智巧無能恐龍而言無生是故 現見無生聞說
是故近世即是無生 故云所見皆是無生諦觀大品菩提
無生菩提 不生世間顛倒不生 始終五轉一者一者
萬物無生顛倒世間眼無生滅智無生生滅生滅 無生滅智不見生滅生滅不見無生
語云不見不見 所見不見不見所見第二 便二見是故
世間無有世間不生 便世間世間 第三便
外道猶如 猶如有相妄想無相畢竟是故
萬物未曾顛倒 了悟名曰無生不了為生 父子
真妄不同第四便 不了世間若然 病故未曾有
五轉意境如此未曾未曾
有心出於聖人 無數無心寂滅浩然 涅槃何處眼見
華嚴世間淨眼即是 眼見不生第二即是 現見眼見
不異不異現見如此眼見 分明現見 現見 [*] 。眼見現見
眼見現見因緣 現見因緣無用現見諸法無生 因緣證據無生眼見傳聞
無生傳聞現見無生 無生何故二義 不生
二者諸法無生無生 何故世間二月 八月調和生就
以為年載
資身無生成法 不可得無生無生不生
第三不生 加以私意釋文 使不復
正是不生 不生不可得即是
因故因故不生
因故不生云何眼見不生 眼見眼見 無生可解第二
只是 而今應得第三
而今不生 畢竟不生 論主不許初生
不生 是故古今畢竟 無生論文
未有何所 在後 即是一時古時
至今復古云何 不在不待 自性無自性古則無窮
無窮 不滅 無生應有一者
歷法而立不必次第第二無生 論主不生便應有四者
既有無物答曰 四問外人歷法而立歷法有無相對生滅相無生
無有無可生成 不成何所有法 無物問曰不滅
相續 常則常則 總有無生即是
非常不滅 有無無常 應有四句
唯有若是現見不常
問曰不常應斷無生 無常無不生滅豈非 不常豈非
無有何所故知不斷 實法不常相續不斷
他用百論 不斷不常 三義不同一者
不常是非他人不斷便是不常便是二者外人外人
常見斷見不如常人 假實道理不常不斷即是無生無滅不常不斷世諦不生不滅真諦
不同問曰若爾萬物 無常豈非萬物渾然 相續不斷便相續答曰一者
現見猶在故知 不復
不守無性 無法不滅常法不得四者
故云問曰 不一一者不許 二者論主
便一者二者 應名
應從俱生四者
東西 不如名為問曰應有來者 不來不出三論應對
顯出無窮 一者 本處以來二者外人
世諦不可 是以最後大要 外來應從是故不來不出
外人便 水土時節外來 眾生業行那羅延
故云外來外道 好物男女皆是 故云不來不出外來外道
十二門論因果因緣畢竟不可得 外道
不出是故最後 不生 不常不斷一異
問曰 不生第二論主八不青目 論主大意
一者青目八不論主二者 人生八不次第論主而已青目 次第論主因緣一品無生
八不去來一品八不 所以問答三義一者
不分後人便長行龍樹 故作二者無生 自謙龍樹羅睺羅法師
龍樹同時八不常樂我淨四德 青目龍樹 不信龍樹
無生論主何必 龍樹亦作可信答曰諸法 正是論主八不
因緣一品八不第二去來一品 八不中間八不 第一四門無生問曰阿毘曇
第二外人四緣緣生第三四緣無生第二
八不即是方等之中 龍樹四句不得無生不受不受不生乃至不受不受
得無無生忍眾生其所故作 四句不得 以此歎佛不生即是大覺
不生即是無相名為實相 二種四句自相無為自相外道未能四句不生
歸正實相 九家論主云何四句不出 三句一句
三句 自生四句眾人立義 自體自生
生理緣生他生 共生無明
四句 治道 治道
何故 一異有無三義一者 因緣所生我說即是空
亦是中道義外人自性因緣 因緣一切法是故 因緣因緣即是乃至
菩薩世間二者一切 一切諸法出自一切法無生一切法
自體是故大乘經明本不生 所以有無一異自體 共生自生
他生一異有無 第九無生還是有無 三句一句無生
三句無生即是無生即是眾生說即是論主八不即如一偈即如自有
中道發生正觀 眾生見諸法中道 畢竟不可得則是觀察三句
諸法無生無生忍三句 觀智如是 可知云何自生長行既是
龍樹智度論無生眾生無生諸法無生二種無生 無生法忍眾生無生四門求之不得
是故無生五陰眾生自體從眾 自體眾生五陰眾生自體云何 從眾自體眾生從眾自體
眾生眾生不假五陰五陰故知不從眾生自體眾生他生 不從眾生自體眾生五陰
眾生五陰眾生便是 眾生自體可望五陰 眾生自體不從他生
五陰無人五方 無人成人何不 一者無有何不
師子何不不共 眾生不得便眾生自性五陰共生若是共生
從眾自體眾生 自有不共 眾生不從自體不假五陰他生若爾
因而眾生不然不從 得無眾生四處眾生不得眾生無生眾生無生眾生諸法
無生二法成法四微四句二相法如 自生
不從他生中有 長者一有 不可
長短生死涅槃 一切法四門求之不得四處求法 不得即是諸法無生無生名為法忍
論主何以諸法不生不生 法難為人 內人有法
四門求之不得有無云何 一者四門有無 四門不成云何有無乃至
無生如此了悟無生智度論無生忍不生不滅 無生法忍二者四門求生不得
四門無生不得無生不待 無生故知無生 無生便是無生無生無二
無生 云何有無四門無生不得 無生無生一切法
悟無生忍就此長行四句 第四無生長行 四句四句
合成 因緣無窮合為 無有自體佛法
大小乘無有自體小乘無能大乘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 大小
上標 何故外人
自己一切諸法 正因穀子水土 生相
自體第二 自體便成因 能所成事
若爾佛性法身但是一體不得自體一體 不成所生
其一因此第三 因緣自體其一 其二有所
有所無窮 第三所生生生無窮不能所生
無有自生 不待因而自生因緣 自從以外
名為則是水土並不從此 因緣生無窮第四無窮 無窮一遍無窮無牙
一切無牙從眾 無窮無牙 無窮
無窮復生無窮 常生無窮自體常在無有 二種無窮
無窮無窮 自體常有則是常生無窮 自體無窮
自體只是自性自性不可常生業品果報 自體既已
自體自體則是常生 無窮無窮由來
第一無始無明無有 無始無明第二 一念第一
第二無明無有故云無始無明若爾 第二他生無窮 具有以為
便無窮 他生牛馬
三論三門一總 無非 二相即是
相待可解共生共有一者 無有 無故二者共生便
何人鈍根 利根推斥有所 得人即是不成
即是山門有無 不得不得成因 不二
二種一者無有 二者如初 自有
三反四倒 因緣不從不生不滅 虛空不從因而萬物
不然第二 之中大論諸法實有因緣愚癡不知人從
第三無故 應果有果 有果第四
理實惡因惡果善因善果 不得持戒地獄生地五逆無生生天復次諸法
自性三義一者利根 無生鈍根自生 三根上根八不中根
不生便二者 因緣自生自生因緣 毘曇自性緣生
自性不在一切諸法不出不假 因緣
眾緣和合有名何故 青目
第二解釋論主四句八不 釋經釋論 所以然龍樹
四解何故一者一切法 無生一切有所雖說八不
歸一無生如常生起為生何故故知起滅即是 一切法有心假令
乃至有想 一切法有心 不生無生法忍二者一切
老病繫縛 老病便是故無生生法 四者四門
三義一者自攝一切法 自體一切法二眾緣中無自性無餘 三性無有諸法自性
不在於緣中可以三義 無有五陰無人四微
尚無自性云何自性 自性 無自性
自體不假自體本生不假緣生 而言諸法諸法實有而言無性 不如諸法無性而言無性
諸法外人自性不如諸法 五陰緣中無有人體故云諸法 無自性下半不須
所以不須他者無故緣中無自性 他性共性
四句 四句 五陰無人何所
無人云何 因人名為 云何有無上半
下半上半 無有下半自此
故云無故 無自性他性不然指望
不得 望柱應從
自性自指無自性無自性 云何長行第一 第二第三一句
上半下半諸法自性不在 人體不在柱體不在 眾緣和合有名釋疑
五陰無人何故五眾和合有人 四微和合既有別名別有 緣中是故眾緣和合
名字緣中無體二者借名 外道五陰中有犢子 五陰四大毘曇
中有莊嚴眾緣和合別有體用是故眾緣和合有名無體 破開五陰
合時未有有人別有別有則是自性自性自體
自體今文不解復會 體性理性有人 性體
異名自性無故下半自說二者即是 自性他性第二
何故 即是 不須尚可何況不須
不無 不見何所莊子自然 不自然自然則是
自然不自然自然 不自然云何自然自然妄執 不然即此妄執自然
不自然四句求生不可得第三 是故無生以前 四句無生

中觀論疏卷第三 ()

中觀論疏卷第三 ()

吉藏

因緣品第一

[0044a20] 問曰阿毘曇人諸法四緣生下第二 四緣一者八不 論主八不無生外人明法
四緣無生佛說 無生 故經云起身
不以身見墮惡道世諦世諦云何第一義二者諸法 自性不在緣中外人緣中
無自性不得 涅槃經瑠璃有漏 生性無漏無有生性
大乘經有性 不在緣中最後長行 四句求生不得無生
四緣應有 大乘大乘四緣云何 關內法師
所以然論主四緣 四緣青目 毘曇青目
一者毘曇大小阿含 大小迦葉方等阿含攝大乘論 大乘大乘毘曇羅什大乘
阿毘曇迦旃延子以此毘曇 大小二者八不不來 外道大乘
四緣實有小乘有所 外道有所小乘二十 五部五部薩婆多
乘法中有三藏教正量部 佛法上座部弘經三藏根本佛滅二百年中上座部薩婆多部
毘曇毘曇真實佛滅三百五十 迦旃延毘曇六百 毘婆沙七百婆沙法勝
毘曇法勝千年之間達磨如此皆是薩婆多部毘曇毘曇盛行 何故盛行三世得道
凡夫相應故世 五百年無相後五百年有相二時像法毘曇
四者得人不得法空 不信諸法無生故障大乘無生 大乘畢竟無生傷心皆是
毘曇實有 五百四緣 一者小乘大乘無生大乘無生
佛說調達大乘方等經 龍樹道人不信二執小乘四緣 大乘經無生無生何故
緣生大乘畢竟見疑 五者小乘諸法無生即是 大小乘權實求生不可得
本性無生實有方便無生真實無生真實真實方便開方 便門法華諸法本來寂滅
本性無生真實義雖說涅槃 故知生滅方便何處 斯文緣緣真實微妙即可
隨宜不可分明法華 次第百論 外道小乘外道小乘小乘
大乘小乘大乘所以毘曇 不得法空小乘不信無生 舍利弗毘曇二空成實論
二空無生二種 本性無生小乘先有 無生本性無生是故大品
先有諸佛菩薩毘曇 成實 便先後
古方不治小乘不可 轉入大乘 法華聲聞大乘聲聞
不可聖人 斷惑所得究竟不可凡夫 不受一生學業名利
憎惡大乘大乘大乘 聲聞相違憐愍心得神通 小見大乘何故不出
二種大乘一如方廣無生 執心二者有所大乘 無生便真諦四緣便
無生二見如此並入小乘 不空大乘空無 不空小乘中有
長行解釋長行四緣 無生阿毘曇佛說云何 毘曇人造四緣云何
佛說四緣如夢四緣是非 緣故佛說四緣緣緣 阿毘曇人迦旃延
心行實相生滅斷常 小乘名為半字不得緣故 阿毘曇四緣何故不舉
四緣毘婆沙中有種種 四緣佛說佛說迦旃延子 四緣佛說
論主 佛說脫落增一阿含 法門佛說
延後真諦三藏天上 諸天毘曇將來 宿命智佛說不定
第二上半四緣 一句四緣四緣有為無為 有為轉生有為法
更無第五緣第三四緣四緣 一切一切法故云第五 故此一偈三義
三句第四無生外人 有無無生乃是第五 緣生四緣第五緣生初八
更無第五緣論主 四緣之中四緣 不成一切畢竟無生更無第五緣
長行前列長行前體一體四緣前列名次
明體長行相生 解釋一切所有四緣 一者外道二者
佛經雖說種種四緣舍利 毘曇四緣之內十因 以是四緣萬物第三
因緣一切有為法上半四緣 出體釋名名字 四緣名為
初二初二因緣三聚次第緣 心滅補處
是非非心心中二世羅漢最後二心 何故有人過去已滅
現在羅漢最後入涅槃 有人成實三句一緣 過去無明二果
羅漢最後無明第二 已去阿羅漢最後第二自此中間 並不
毘曇次第次第緣 二世羅漢最後但是次第緣無後
未來羅漢數人未來世 凡聖次第智度論 三句次第次第緣除過
現在羅漢最後次第次第緣二世羅漢最後未來欲生心心 數法次第次第緣
未來欲生心心數法未來心心數法二世羅漢無後云何意根 無後得名
不生得名次第緣 次第緣緣緣增上緣一切法第二以此
緣緣增上緣三聚 四緣云何開合四句 三緣
因緣四緣因為三緣因為因緣十二
因之十二 有為法婆沙答曰緣生 緣生第三四緣無生
四緣無生四緣即是 具有二義阿毘曇人不得法空不知 諸法無生定性不知第一義
不得第一義不知世諦毘曇 二諦定性故云無生 智度論問曰四緣毘曇云何
論主毘曇可解 推求邪見是故諸法 四緣復生四緣有所
從而自生如是以此毘曇小乘得法空義 無生不知四緣無生無生
二者假名四緣 四緣無生不假無性無性無生
無生四緣反之四緣無生真諦須知諸法云何諸法四緣
水生從此 一切法答曰第三四緣文句
既是不敢第一四緣 不從四緣 第二不能不從非緣生
第三雙結二門結果不從緣生 無故緣非緣亦無論文 初三四緣
四緣一偈四緣 兩難 即為上半
下半所以長行 有果緣生緣生明知 下半外人
四緣生諸法即是四緣云何 三義一者外人 緣生不立緣成
緣生並不 即是二者內人 外道緣生
內外論主大意使無生不必問答 相對不成
所以一者一法外人不得 二者二法
內外內人四緣 外道是非下半
外人 論主有無 二世有無長行
二者雙非一定 不然第二雙非不然一者 上半下半不然二者
上半有緣下半有果何以第三發起 第二
上半下半 不見 下半
正是外緣正是云何 外人緣生是故 有果有緣緣生是故
有果云何緣生 云何 上半
定性下半緣成上半定性 前後下半緣成前後 進退上半一者
定性不由有緣有緣 定性是故無緣二者 有果有緣
緣生有緣下半 緣成上半三義一者定性
不由有緣應名二者 不在不由得名 緣生不生不由
數論大乘前因 後果毘曇無記云何 善惡大乘佛果云何金剛心
萬行應名緣緣 未有有果不由

[0047a08] 長行一者二者 第一第二 之中上半定性諸緣
決定何以 由於後緣有人 有緣墮在墮在
有人緣成有緣 定性不定後緣故此緣故 定性不定並不前已
上半從此下半 即是外人上半 不在不居
在前所以未有 得名下半在後 自在未有得名上半
下半 緣成進退第二 上半下半
是故不從緣生第二意即 上來緣成 是故不得緣生所以
緣生不成何況所以 釋疑疑云 何故不從緣生緣生是故
不生何況外人 緣成不生
第二下半 上半下半緣中 有無不可不可
一者安有緣中 不生安有何處二者 不可有無不可外人
前後前後 前後未有 時而緣中既有
即是因果 相待是故二義為此 有為即是果相
相成四者有無因果 因果道理故云不可五者 三寶故云不可涅槃中有
謗佛法僧無非 謗三寶無為 不得稱為不生不得
之一無言可對 未有 有果
是以家俱不可 地緣成實涅槃修萬行
長行 雙非不生
無餘 二者無二無不 不生
問曰一切因緣第二四緣 法師龍樹 因緣三緣因緣
何故因緣 一緣次第緣緣緣
增上因緣 一者因緣二者因緣 一者相應心王心數
相違二者共有心王心數四相 同時起名共有三自 無記十一使一切煩惱
名為善惡生苦果報 因為緣故因緣 因緣親密三緣四者因緣五者
是以三緣 一偈青目何所見聞 下文緣中
三緣一偈因緣 勇於智度論 假令因緣
青目 四緣 一偈有無第二三時第三實相
第四無性四門二義 二者合用合用四門 既得有無因緣有無
既得三時次第緣三時因緣便因緣 有無前心滅後
次第緣三時 能緣實相能所 萬法有性
因緣 因為因緣因緣有人 因緣
親生 三句一句所以三義一者
有無不須二者因緣 法名甚深即是中道 有無不計因緣有無因緣
乃是外道 二世僧佉二世無義 勒沙婆二世有無
佛說云何外道外道 名為 二世因時有果
因時有果因時有果 因時無為即是 無義因時有果本來
常有涅槃五逆五逆 十善十善有性未有二世云何
有果何謂 無法云何師子吼 云何
即是何謂二世 無何故知
長行應有 第二中說第三 三句
即是不須太虛兔角不異不可 不受半只
不得無不有無 如是不可得第四云何 因緣第五第四次第緣
次第緣次第緣三家 一成論師四心次第 第二毘曇心王心數俱起
俱起次第第三 善心善心名次 不許不善心不善
解脫滅後三世次第三性 次第色法滅後何故不立次第 三義不立一者神靈
有相無知無有 二者善惡 眾生心神明心念念
生滅無有云何次第緣五部 異同以前後生次第次第 以前後生次第緣故名次
後心次第名次 次第緣小乘 大乘中常佛果自性清淨
本來從前而後 次第佛果金剛 次第緣次第緣果若
時下第二次第緣涅槃諸行無常生滅生滅寂滅 如意珠生滅無常無常
無我不淨生死 名為 究竟故此一偈具足如意珠
次第緣生滅以求 生滅不可得生滅便故知本性 不滅無生稱之為
羅睺八不 三句次第緣一句 離合以前心滅
後心後心不得 假使無所有 是以二門
後生上半下半 生生並不
已滅不成今文中舉 既有 第三不須果若
後果 前心後果 不須
滅法何能緣 不能已滅無所有不能 婆藪盤豆薩婆多已滅
不能以前 有為無有
不須前心 滅後即是所以然前心後心
後心不得前心後心無礙後心 前心前心後心後心 自生前心自生前引
長行 心心數法三世次第三聚次第緣明心而言心數法
心數明心心數法 有心二明無心無心成實 提婆以前
今文正是有心三世 三世次第三性次第 無量何故盛行
未來生下第二三句 第四三句上半 二門
二義一者 一家現在 不須二部
二世無義太虛不異即是二世即是 無生即是現在心心
無有時下第三 二義一者現在不得未來 二者長行
心心數法三世次第現在 不得未來過去不得現在 未來數人未來
次第緣第一 現在一念
一念得以 明心不滅上座部中有 色法心法十五剎那不滅
即非有為第二 一念一念一念非有無有一念云何一念
第二已滅 無所有無有引起 正是過去不得
滅法前心數人過去 迦葉不滅過去
成實成就過去前心 不滅即是不滅
便無有無有故云 罪福何處心體 心體已滅何所
不滅常心無常一心 無常不滅不滅 次第緣大論不出念念
不滅真識 次第緣次第緣第三破滅
已滅 兩難不成云何 前心滅後欲生
欲生欲生第二三義 退
不滅乃是已滅 欲生
前已欲生生還滅後 不得已滅後緣不得 欲生生前欲生前緣
成實只是 生滅一時生滅 一法一識
不可同一不可同一同時 別有 中間便是無心是故一時
不得不得 若一一生便是二時善惡善惡
能緣善惡有時 不當善惡有時能緣 不能小乘入滅無餘
大乘即真善惡 善惡應斷畢竟不可 若爾若爾
佛說第二 不受佛經一切有為法 念念第三
淨名即時 無量義經觀察一切諸法即時 一念第三
退佛經便 是故退山中 第三涅槃四相破滅
第三退涅槃四相 山中不滅生相 住相
兩相 住所並不 有為一念便
一者二者名為 四法過去未來現在無為所以
外人便 二法 四法二法四法四者
現在現在生分 過去不滅未來無為二法 四法取現
以外皆是是故次第緣第二 緣緣第三緣緣緣緣 無始常有能緣淨名經
攀緣即是何所攀緣 云何攀緣無所得緣緣不可得即是眾生解脫
緣緣能緣心境 緣緣能緣 緣緣第三心緣
緣故緣緣四解緣緣 心緣即是萬法心緣 故云緣緣根本阿毘曇
何以大品次第緣增上次第 增上既是緣緣 即此無相無緣無緣無能無相
故知能緣萬法能緣 心作故云緣緣 四緣
之一名為緣緣上半佛說實相下半無緣 外人
實相緣緣諸法無性增上緣 有為次第不滅
因緣以次 正法緣何 四緣
親密 因緣次第緣
心境云何有緣 前後二門相成不得滅後 云何以前
不得云何生滅以後 便滅後一一 能緣實相畢竟
次第緣緣緣云何 佛智生滅緣緣 緣緣凡夫六識緣於六塵聖人
一切緣緣諸佛 第二緣緣上半下半真實 微妙境智絕境
無有能緣五事一者華嚴正法遠離一切言語一切 悉皆寂滅能緣二智
集散一邊一邊 名為中道法師無相
無心內外緣觀 境智無有 無有無心無數無心
總結境智大師 凡夫二乘有所 大乘諸緣正觀之內正觀
不生 便不知何以 名為稱為無能
實相論主二諦發生二智 所生 真實如此境智能所
論主因緣境智 無知境智即是境智現有 能緣云何無緣能所
所能能所因緣因緣 寂滅故知無能長行無緣 釋疑三結無緣
之中緣緣無緣 無色何故無色即此 緣緣不可得無緣不無
緣緣即是無緣無緣 云何緣緣得無 安置世諦空置第一義
不空不空則是斷常 只是得無 得無故知空有不二偏執
非有十四五根 五塵四大數人十一種色五根五塵 作假無色無為
有形無形未必數人 可見有對色青黃不可 有對五根不可見無對色
作色可見有對有形無形 有漏數人有緣相應名為有漏 二縛名為無漏無相無漏
有漏有為無為三相有為 三相無為法性一切第二 無緣既有法性應有法性
二義二門名為出入差別 名為差別名為二者 迷悟出入
一切眾生真實一切眾生 真實法性
分別有色無色決定相者即是法性 無相無緣無相無緣無能 譬如第二流入
無有 實法可信第二
釋疑有緣佛說無緣佛說 何以是故無緣真實有緣隨宜所以何故
就此權實一者 二者真實微妙 有方便隨宜是故無緣第三
增上緣 是以生長增上萬法 故云增上
萬法增上 空有容受萬法增上 增上增上緣通有
一法一法一切法 一法一切法一切法 一法一切法增上緣增上緣
無為但是有為 因果前緣後果無有前後相生眼識眼根眼根但是
增上緣成實故云增上 眼識名色 增上緣增上緣緣緣
緣緣一切法 上半下半 一者無性有緣無性
有果無自性無自性無法二者 萬法萬法 萬法即是萬法故知
無有定性善惡人天 善因三塗則是惡因 定性無有有相一有一有
定性應有無性因果 有性因果無性因果下半 事故不然二字
長行增上緣 四緣下半何以 以上有相無故下半
是故增上緣第二何故十二 增上緣十二相生四緣 十二相生正是增上緣十二
增上緣四緣十二無生十二三緣十二增上緣 凡夫分別有無
即是據理 分別佛說有無不二
愚人論主無二名為智者 因緣能所不信不二即是論主 不二即是
云何名分別有通約四緣 無為有無增上緣 即是即是
無故凡夫分別十二有無 十二本不生不滅不無緣中第三一偈上半下半
呵責青目以前 三論不用青目 三緣四緣
四緣 無為河西道朗四緣 因為曇影四緣生法
四緣生法毘曇心法 緣生色法緣生緣緣次第 心法二分無想定滅盡定三緣
緣緣相應下半因緣四緣不可得 青目
發生 緣中不可得緣中緣中 俱生
是以所以欲生下半 必須 上半下半
十二門論則是 上來
第一四緣第二 何故一者非有 四緣不可得不可
不可有無二見顯示 中道二者四緣 四緣
計生畢竟外人 四緣不得便四緣 是故不生外人
不二緣生上半 四緣四緣不從四緣四緣
何處眼見四緣是故四緣 必定不生 下半四緣
不生 不生緣生四緣不生何處
四緣三句一偈 外人更無第五緣第五緣中所以
一切不生四緣生成 不生四緣若果從緣生四緣第三
初一所生半偈 一行初五 緣生一句不從非緣生
初四不從緣生一句結果不從 緣生初四三門第一句破門第二 能破下半呵責若果從緣生
四緣生諸法所生 一切能所是緣無自性能破自性自性
無能所生故云 無性緣由有緣無自性有果 自性緣緣無性
改變無性下半無自性 自性自生 無能所生云何無生中計
無故 長行長行緣故
無非緣法一意外人四緣一切 四緣以外而言 緣故緣成
別有何以 內外 無異四緣有緣

中觀論疏卷第三 ()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2 No. 1824 中觀論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