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Commentary on the Abhidharmakośabhāṣya 俱舍論疏

Scroll 2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俱舍論疏卷第二十
沙門法寶

分別賢聖品第之一

[0723b24] 賢聖說文多才不通仁王 地前地上三賢
得無道生 名為獲得畢竟上經七方便位
廣明名分賢聖所以隨眠 滅諦聖體 道諦

[0723c04] 如是云何 一明道體 二明就道一行
道體

[0723c07] 有漏 修道二道有漏無漏

[0723c08] 見道應知修道見道無漏修道 無漏

[0723c10] 所以者何

[0723c11] 見道二種見道 三界第一 九品 第二由此無漏
間道功能無漏結成修道 三界九品異見 有漏 正理見道無漏
剎那九品有漏 中斷五部豈能便無漏  正理不當斷惑 九品 無漏道 五部
九品見道所以無漏 九品何為五部

[0723c24] 見諦云何自下 二明自下文中一明 四諦二明二諦一行四諦

[0723c27] 集諦文中一明四諦 二明四諦次第 可解

[0723c29] 四諦次第四諦 次第說道滅諦後說 如是次第

[0724a02]

[0724a03] 云何

[0724a03] 如今 此次

[0724a04] 四諦自體 四諦次第

[0724a06]

[0724a06] 云何

[0724a06]

[0724a08] 四諦如是次第次第所以

[0724a09] 現觀 後方可解

[0724a11] 有法先後次第四諦三次四念住 次第四正勝便
四諦現觀先後次第

[0724a14] 現觀 次第必然現觀

[0724a15] 加行位

[0724a16] 加行如是觀 加行

[0724a17] 有法苦諦 所以

[0724a18] 次復集諦所以

[0724a19] 次復至道 道諦次第

[0724a20] 良藥

[0724a21] 契經 可解

[0724a23] 加行位奔馳合法婆沙 十七四聖諦云何建立實事 現觀實事應有
應有五道現觀應有上下 四諦因果
無漏皆是世間 生老病死究竟 若爾 皆是世間生老病死
流轉應有 有別是故建立聖諦 四行有漏四行 無漏道總有四行
三緣建立四諦一實事故實事四諦實事 一者有漏二者無漏
無漏 有果 道諦有果滅諦
何故有漏事因一諦無漏道 一諦 有漏各別
無漏道非道是故三緣 建立四諦 現觀四諦
上下行相

[0724b20] 現觀名為問名

[0724b21] 應知 現等覺 現觀現前等覺即是正覺

[0724b23] 無漏

[0724b24] 涅槃 正名 涅槃即是 正覺 覺真 正名無漏得名

[0724b27] 應知 集諦集體即是一切五蘊一一之中名為名為

[0724c01] 二諦 道諦 擇滅無為 有為無漏

[0724c03] 何義經 中說聖諦問名四諦凡聖何義經中說聖諦

[0724c05] 聖者 聖者名為聖諦

[0724c06] 聖者四諦聖者豈非乃至虛妄如何 聖諦

[0724c09] 一切顛倒真是真是乃至真道如是
乃至聖諦 非道顛倒

[0724c14] 正理論四諦無有差別 如實見者
意言聖者四諦聖行 行相聖行相稱 隨行聖諦世間聖行
此地三相 相稱意言聖者 四諦聖智決定不定
聖諦即由聖智 道智 決定不定 由此應名世俗智 何故
非擇滅婆沙七十七 (苦諦) 苦因 (集諦) (滅諦) 對治 (道諦)
虛空非擇滅苦因 對治是故世尊不立  不及

[0725a02] 有餘師說至聖 聖諦經部道諦 聖諦二諦凡聖
婆沙七十七四行生死何故苦諦非常復次 不共唯有苦諦
共相非常三諦非我一切法故此非常 四行生死何故 復次有漏招集生死
無漏無漏聖道緣故不共 四行 涅槃何故涅槃滅諦
復次不共 究竟 名為 四行
何故聖道道諦 復次涅槃 正理通有涅槃故此

[0725a22] 一分自體自下一行

[0725a23] 無有長行 三苦有漏三苦 苦諦

[0725a25] 可意名為 可意有漏行法樂受名為壞苦可意行法苦受名為
二受有漏行法捨受 名為行苦

[0725a29] 何謂可意可意 前言可意壞苦何謂 可意

[0725b02] 三受可意 樂受樂受名為 乃至捨受捨受 可意不可

[0725b05] 所以者何 樂受壞苦

[0725b06] 樂受 非常即是三受所以 所以樂受
契經樂受之前 名為故知 苦受
契經苦受故知  不樂所以
契經非常即是非常即是 故知不苦不樂受即是 正理論有漏無常無非

[0725b18] 第二 正理論薄伽梵契經 受生苦受
苦受樂受苦受 顯現相續 苦受苦受 (剎那) 乃至樂受
樂受 有情 憂愁樂受壞苦樂受
苦受顯現有為不樂 隨一現前可言
作別異說 苦智增廣 無明惡趣 有無行苦生起極微甚為
 

[0725c06] 有餘行苦異說 三苦皆是不同有部 生苦名為

[0725c08] 應知 有漏 無常行苦可意不可
行苦如何壞苦苦苦可意 壞苦不共行苦不可 苦苦行苦二義苦苦不共行苦
不共壞苦苦苦理實一切皆是 行苦

[0725c15] 聖者生厭

[0725c16] 愚夫至於有頂 上品苦苦不及聖人下品行苦

[0725c17] 道諦有為苦樂 契經若非 即是道諦
非常有為行苦

[0725c22] 道諦眾苦論主 聖道雖是無常眾苦 聖心名為所以得知
理論有餘聖道違逆 聖道違逆聖心由此

[0725c27] 有為有漏 道諦有為無漏擇滅無為涅槃寂靜有為有漏擇滅涅槃寂靜
中說有為涅槃寂靜先見 有為有漏苦滅寂靜故知有為有為有漏

[0726a04] 諸法聖諦

[0726a04] 有部

[0726a06] 有餘 鳩摩邏多樂受 因故名為苦因
由此

[0726a10] 理實有部 樂受皆是行苦 苦諦

[0726a12] 如何樂受

[0726a13] 非常一如苦受樂受有漏無常樂受違逆 聖心名為取樂
違逆 一如苦受

[0726a17] 有漏 至此非理論主

[0726a19] 苦因關於 苦行

[0726a20] 聖者苦受苦因

[0726a21] 行苦 行苦無用

[0726a22] 非常行相 無常無常 二種行相差別

[0726a24] 生滅 苦行生滅是非常行聖心苦行非常聖心是非常行苦行

[0726a28] 有餘大眾部經部

[0726a29] 云何有部

[0726b01] 教理大眾部

[0726b01] 云何有部

[0726b02] 世尊名為顛倒 三經

[0726b03] 云何

[0726b03] 至理答理以此 後生故知根本 苦因不覺第一

[0726b06] 無實 樂受第二

[0726b09] 對法至此論主 有部

[0726b10] 云何大眾部

[0726b11]

[0726b11] 可愛可愛論主 可愛故知可愛便 樂受無實

[0726b14] 可愛是非 論主自相可愛聖人以此 放逸廣大功力變壞無常
可愛自相可愛

[0726b17] 自體樂受論主有部 自相可愛異門 故知樂受自相可愛

[0726b20] 世尊如是說佛說一切 皆是苦受 苦苦行苦樂受二義捨受唯有
行苦三受壞苦  自相苦受 皆是無常有為
變壞所有無非 行苦不依苦苦

[0726b29] 自相實有三受論主大眾部慶喜 三受密意故知三受
密意慶喜密意 所有無非故知受苦 密意

[0726c05] 世尊了義 受苦了義

[0726c07] 契經變壞第二樂受樂受自相可愛異門無常變壞
異門自相

[0726c11] 自相異門何故世尊 異門自相自相
異門解脫

[0726c15] 如何自相大眾部

[0726c16] 異門

[0726c17] 契經 至此第三

[0726c18] 無實所以諸世間 名為顛倒全無 顛倒
一向顛倒

[0726c22] 自相 勝利論主大眾部一切 樂說皆是一切 佛說勝利

[0726c25] 世尊乃至廣說論主世尊 密意五受如實 異門五受自性隨俗
可解

[0726c29] 如何 分別三反苦受如何 分別

[0727a02] 世間至上論主世間
不同

[0727a06] 殊勝 第二不成 如是 已滅爾時無有
爾時上等眾苦無有

[0727a11] 下品如何第三顛倒三受之中分明猛利捨受 下品現在前時樂受即是分明中品
苦受現在前時捨受即是 顛倒正理論 分明智者能忍

[0727a17] 三定至樂三受第四 正理 非理過於

[0727a19] 至樂 三受總結

[0727a20] 契經至少 第五經過可解

[0727a21] 如是 不成不成

[0727a23] 所立不成

[0727a23] 不決不定 身分差別外境 非唯外境
苦因 非唯外境身分分位決定

[0727a29] 世間決定 可解

[0727b01] 靜慮 生苦苦因不定三定 樂受苦受三定之中豈不 決定

[0727b04] 不治

[0727b06] 爾時極樂

[0727b07] 靜慮樂至

[0727b08] 應知 分位 之後以前
威儀

[0727b12] 大眾部 無有 生苦

[0727b14] 變易實有時分

[0727b16] 應名 總結苦諦

[0727b17] 苦行 集諦有部集諦自此 集諦

[0727b19] 必定至愛 經部

[0727b20] 集諦有部通經

[0727b21] 如是理趣 經部

[0727b22] 契經 有部非唯集諦無明集諦故知

[0727b25] 契經種子  第一  第二種子五趣種子
煩惱煩惱五趣  契經言喻 非唯

[0727c01] 識住地界 識住種子地界
識住煩惱

[0727c05] 密意契經 中說集諦即是密意

[0727c07] 阿毘達磨依法依法苦行 即是一切有漏名為集諦

[0727c09] 中說  因故說起  為生起因無明
業因無明因故

[0727c13] 云何

[0727c13] 為生

[0727c14] 因緣法門   次第
有緣即是婆沙二十三因緣法門 阿難老死有如有如有如
乃至廣說婆沙後說 從前

[0727c21] 建立識住 種子識住

[0727c22] 非唯 集諦有部

[0727c23] 法名 經部

[0727c24] 等至應知品類不同差別出現 差別

[0727c27] 起因經部

[0727c28] 有部第一

[0727c29] 第二

[0728a01] 後身我愛 第三

[0728a02] 由此 起因總結

[0728a04] 如是世尊第二

[0728a05] 俗諦破顯

[0728a06]

[0728a07] 世俗諦 世俗理實虛名世俗諦

[0728a09] 勝義諦勝義諦

[0728a10] 指事

[0728a11] 實有勝義諦釋名勝義諦所以

[0728a13] 軌範世俗諦經部 正智顛倒名勝 正智實名世俗諦

[0728a16] 云何第三 就位文中一明聖道加行 三道三明差別 聖道
一總加行二明 加行一行加行正理論 求見聖諦地中行儀極為 眾聖觀行
以要言之修行解脫深意 樂觀涅槃生死方便親近 善友善友 譬如良醫 乃至廣說

[0728a26] 次第發心見諦第二安住清淨尸羅第三見諦 思惟第五即是


[0728b01] 三慧差別云何三慧

[0728b02] 毘婆沙師三慧婆沙聞慧思慧修慧

[0728b04] 有言若爾婆沙 有言即是論主引別

[0728b06] 三相論主三相所生三慧

[0728b07] 成名 人命 正理論三慧相差云何如次
理實三慧成滿一切  加行位 婆沙四十二應作三慧
十六行相行相 未來他力有未來 自力有未來三慧四念住 二根相應

[0728b18] 精勤學者三行第二 明淨

[0728b19] 聖種

[0728b20] 遠離喜足少欲  惡友 不善
少欲正理論由於 喜足少欲資生 尋思由此心得

[0728b26] 無不所得 不喜 

[0728b29] 二種差別云何無不 二種差別云何

[0728c01] 對法 對法正理論 恨不得
希求 所有物更多便 契經有所安樂 說法希求
助道過失

[0728c09] 豈不 便不成對法 不喜差別

[0728c12] 是故應知 差別論主不妙 不生歡喜知足不喜
衣服名為

[0728c16] 喜足少欲欲貪 界繫體性 正理論欲界繫善心相應
欲界繫無漏 欲界繫無色界 少欲現見欲界
等引二種現行二種 現行

[0728c23] 眾聖 聖種聖種正理論 無色有無
無色有無 不貪不貪資具無色界 聖種聖者聖種中有阿世耶加行眾聖名為聖種聖眾
四生展轉承嗣次第不絕極成眾聖法身 引起聖種 婆沙一百
八十一樂修差別 煩惱樂修聖道復次無間道解脫 樂修復次見道修道樂修復次樂修
正理 聖道情深 即是道義 即是道義 修道

[0729a11] 如何無貪

[0729a12] 棄捨欲貪正理論豈不第四無瞋 以前資糧
無貪對治  聖種何故少欲 聖種婆沙一百八十一少欲
未來現在取現為難 轉輪王聖種 (
十六八十十六心論) 。 正理少欲希求
有意下劣不敢 少有 所得建立 聖種遮止苦行者少欲以為
聖種外道 所得生歡喜希求名為 樂欲最勝欲界有情樂欲
樂欲出家 梵行靜慮現前 建立聖種
希求生歡喜何況是故 對治樂欲最勝不立 聖種。  衣服所生如何 無漏  如是
若爾聖種無漏增上所生 聖道聖種 無漏衣服所有 無漏少欲無漏
(聖道 上界) 。

[0729b12] 聖種

[0729b13] 弟子解脫

[0729b14] 何故安立如是二事何故安立 二種

[0729b15] 對治聖種由於飲食衣服臥具無有 聖種

[0729b17] 第四聖種第二我所 自身暫息第四
聖種正理 建立聖種 是故不立聖種在前 衣服
() 。 飲食 (葛粉) 。臥具 ( ) 。聖種
對治建立聖種 聖種一切 受用聖種 縛矩羅無有受用一切
受用聖種非一 受用 (縛矩羅) 。婆沙一百八十一 三界色界飲食
色界云何三界 功德下界 展轉上界尊者 世友如是說上界
對治對治對治 對治對治色界對治 除斷解脫道
無色界  無為

[0729c13] 如是自下第三加行一行第一五停心 中有二門二門


[0729c16] 正入要門 要門多種有情眾多 多種眾多
不淨慈悲緣起六界尋伺二門不淨觀 名曰要門不淨
分說不淨 治多正理 不淨觀不治
應知差別 自相不淨觀 外境

[0729c27] 有餘 至治無能二師異說

[0729c29] 不淨觀第二二門 一明不淨觀二明前門 淨觀二義分別

[0730a03] 供奉 顯色青黃 形色形狀   供奉

[0730a06] 等至 美妙 端正
美妙不動翻供奉事 淨觀一種 顯色形色威儀
依正理論鈍根正理論對治 二觀 利根邊際下周 觀察
顯色 隨念身分髓腦小便變異顯色隨念所生
變異顯色 不明不淨由此生厭便顯色身為如是
顯色依止處一切 形色觀察 三十六聚集安立和合形色勝解分割
種種禽獸食噉骨肉零落分離由此生厭便形色  勝解除去皮肉骸骨
瓦礫由此生厭便  供奉勝解 觀察不能 自在運動老病
如是纏縛不自在 無不緣故中都少許身分供奉威儀妄執供奉決定供奉供奉
身分決定 威儀事業事業定性 箜篌發音一切幻化所為由此 生厭便供奉
名利業者觀察 鈍根根鈍 猛利摧伏外緣方能
明了觀察自心煩惱摧伏 慈心身處 世尊修行欲求方便欲貪 慈心憺怕精勤修習乃至廣說
憺怕不淨觀既然由此方便 生厭便
由於身見自性不淨觀 滿八相  色貪  形色分離 
破壞骸骨  供奉 不淨觀如是

[0730c01] 現行不淨觀不斷煩惱煩惱 作意一地煩惱
勝解作意緣故不斷煩惱制伏 現行正理論自身三十六 名為自相作意相應
不能煩惱勝解假想思惟 不淨顛倒作意煩惱 相違顛倒不能 煩惱如何顛倒
皆是皆是不然 解故覺者人相顛倒觀行 如是境界
煩惱勝解 煩惱顛倒 煩惱不行既有如斯方便 如何是故無有

[0730c19] 瑜伽作意不淨觀

[0730c20] 觀行 第一

[0730c21] 第二位

[0730c22] 作意第三位

[0730c23] 不淨觀 差別四句分別自在 自在自身
有所自在自身 自在未熟  自在未熟自身 自在
第一句未熟第二未熟第三第四 緣中自身第一句第二
自身第三第四 作文自身自身

[0731a07] 不淨觀一行第二 分別

[0731a08] 無貪出體 四十一 不淨觀無貪所以者何
眷屬五蘊 正理 不淨觀不然 不淨觀 無貪
不淨觀皆是無貪無貪 不淨觀顯色名為 自性隨行五蘊

[0731a18] 十地中間欲界

[0731a19] 欲界由此所緣境界別 十地以此十地 能緣欲界婆沙無色界
無緣色法不淨觀所緣境欲界 形色 正理論不淨觀 欲界一切色處尊者
不能以為不淨舍利子等於 不能以為不淨如何 不然天色 觀佛微妙色不淨由是
定能由此  三性

[0731b02] 正理論 業者人趣俱盧 不能起先
現前觀行不淨 行相不淨 念住加行根本三根 相應苦集
婆沙 何處不淨觀 天趣無有六欲天 六欲天
不淨故都 婆沙 正理

[0731b14] 不淨不淨行相行相

[0731b15] 三世勝解 假想緣故五識 過去過去 現在
未來生法未來不生法緣三世

[0731b20] 勝解有漏唯有 所以無漏行相十六行勝解作意 勝解無漏
未曾正理論 定時亦即獲得 加行
加行中一最後異生未曾 毘婆沙加行 有加 
時而修得加行 現在加行獨覺加行聲聞 加行加行異生加行現在 
未曾未曾聖者菩薩 異生未曾異生 (聖者一切
聖人異生中有菩薩異生異生菩薩異生聖人異生) 。

[0731c06] 不淨觀相差自下第二 一行意念

[0731c07] 出身第一出息 初生入息

[0731c09] 念力 念住第二自性 念力分明 念住 依正理論
入息出息 隨轉動身 有別 展轉
流轉異熟生長養 大種等流風大鼓動差別由此勢力引起未來
自性流出名為 (論文異熟大種長養大種擊鼓不是等流大種造業
既有出外名為) 隨轉有別 毛孔由此隨轉 業力隨身孔隙自然流行
孔隙腐敗污垢臭穢 動身有別動身引起應知 (可解) 。

[0731c27] 俱起 三明相應四禪 所以在前欲界中間
二受專注 俱起

[0732a02] 根本無有

[0732a03] 第四第五所緣境婆沙 欲界無色有餘師說
色界無色界欲界

[0732a07] 加行第六 正理論加行加行現在
皆是分地根本加行  俱舍滅定 非想第九三乘
初心九地中有功德中間 此等豈非

[0732a15] 作意相應第七作意正理論 勝解作意 正理後說婆沙

[0732a18] 正法有情微細第八外道不能獨覺聲聞方能微細
外道不能正理論外道無有不能微細 相違我執故此

[0732a23] 圓滿五轉第九圓滿

[0732a25] 至極聚散 第一

[0732a26] 名為正數正理論雜亂  論文 合為
散亂加行 便懈怠 外境加行便
不平等出息 逼迫便不和風起由此   廣說損益散亂便
一切煩惱摧伏  初生入息在先乃至出息 最後如是覺察無常 修習

[0732b11] 中間乃至

[0732b12] 隨逐第二隨之中有

[0732b14] 隨逐

[0732b15] 有餘師說 異說 鐵圍山 真諦即是 運轉

[0732b18] 不應理作意 論主假相作意如何 正理論
真實作意俱起 根本作意中間 有餘勝解作意相應真實作意
中間假相無有出息 加行意樂 俱舍加行真實通假 正義

[0732b27] 繫念

[0732b28] 觀察以為第四

[0732b29] 移轉第一 第五

[0732c01] 進入見道第六 無漏見道  修道無學道

[0732c03] 有餘師說方名異說無漏無漏已去 煩惱煩惱

[0732c06] 相差攝持

[0732c08] 相差云何應知一行

[0732c09] 一分第一隨身

[0732c10] 出入息第二

[0732c11] 正理論 出息毛孔
出息現前 便無心中心無有 色界無故 (六處之前)
毛孔 羯剌藍出息 微薄便 (出入息)
等位孔隙  孔隙 第四 毛孔 入定  入定
 入世第四靜慮 毛孔定能 大種充滿身故無漏第四定時 如何無毛所生地大
現前 無漏大種 極微相似無有  法師以此故知無漏四大
大小遍滿四大七支 大多各各 釋義不如隨心戒心
大小不定不患故知 大多不定大種 長養一身何必無表色 
無毛如何   語言毛孔 發聲機關毛孔有餘 咽喉以上毛孔
現在前時毛孔  後說總得無毛如何 隨緣毛孔

[0733a14] 第四等至 最後先後

[0733a15] 有情 有情身分第三非情 出身出入息非有情

[0733a17] 非有 執受相離第四執受非執 理論非有執受執受有執受執受

[0733a21] 等流如是第五可解

[0733a22] 地心心境 第六明心論文 下地威儀中說
意識三識 威儀無記
正理論成滿云何應作 觀行微細 連續末尼不能 動身身識



俱舍論疏卷第二十

[0733b04] 覺樹十四夜半

[0733b05]

[0733b06]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1 No. 1822 俱舍論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