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Notes on the Abhidharmakośabhāṣya 俱舍論記

Scroll 2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俱舍論記卷第二十
沙門

分別定品第八之一

[0417a24] 分別定品專注一緣 名分所以定品賢聖 智品定品


[0417a28] 至今就此一明 功德二明正法住世三明造論宗旨

[0417b01] 第一功德一明 功德 第一 四靜慮二明四無色三明等至四明 等持
第一四靜慮生起 生起一總生起生起  第一總結生起 功德無諍功德靜慮
功德今次

[0417b08] 依止 第二生起

[0417b09] 靜慮 云何第三

[0417b10] 出體後半 差別二種 輕安第三樂受
靜慮 長行

[0417b15] 靜慮差別

[0417b16] 總有五蘊四靜慮二種 即如前世定靜慮總而言之
心王一境出體 等持自性相應

[0417b21] 一境

[0417b21] 專一 專一

[0417b22] 若爾 心所法經部專一即此 心王專一建立三摩地 別有心所法等持經部


[0417b26] 法令 有部別有心所心王一境三摩地

[0417b28] 豈不 一境經部豈不剎那剎那 一境心王之外等持 等持心王第二散亂
等持剎那相應心等持無用 心所三摩地 三摩地一境 即由心所三摩地
 由此心所 即由心所法 一境等持一境
善思三摩地大地法一切 三性相一切一境應名

[0417c12] 品等說一切有部 心性等持體性 名為

[0417c14] 有餘師說四靜慮有餘經部師說一境前後相續 三摩地離心之外別有 契經 增上心學

[0417c17] 清淨 最勝四靜慮故知離心 靜慮問名

[0417c20] 由此寂靜說一切有部 寂靜慧能審慮審慮即是了知 靜慮契經 定能如實了知
印度造字聲明 審慮 多義地界梵音聲明 地界變成
禪那持阿那 有餘審慮 審慮婆沙八十三 等引靜慮

[0418a01] 若爾 等持應名靜慮寂靜審慮靜慮 等持應名靜慮

[0418a03] 世間發光

[0418a06] 靜慮如何名為勝者

[0418a07] 等持靜慮等持 攝受靜慮 審慮現法樂住通行
四等靜慮

[0418a10] 若爾染污  

[0418a11] 審慮慧能審慮

[0418a13] 應有太過 審慮靜慮應有太過 一切三界相應審慮 相應應名靜慮

[0418a16] 太過 靜慮太過靜慮 中方靜慮相似靜慮敗種
死人世尊 靜慮靜慮引證

[0418a22] 若一初二四者第五第六若一靜慮差別不同

[0418a24] 樂至分為建立由此 以此三法
有喜 有喜二種
第二第三 第四如次 一境性分

[0418b05] 靜慮無色云何第二四無色

[0418b06] 明體下地生分 兩句色想一句 一句四句別名

[0418b09] 四無色 自性自性
即世無色 而言心一境性 中說如是色蘊 有餘無色無有隨轉

[0418b15] 非非想下地不同 一境四無色定差別 下地不同
第四靜慮空無 乃至無所有處 非非想

[0418b21]

[0418b21] 此道解脫 下地

[0418b23] 即此根本 色想第三第四無色 色想 下地第四可知
無色類智俱生戒色 據有色想

[0418b27] 無色無色 第五四處無色

[0418b29] 不成有色大眾部 無色無色 有色

[0418c02] 若爾何故 無色

[0418c03] 大眾部無色

[0418c05] 一切 大眾部 色有 無餘
有身律儀律儀 律儀起身無色界 律儀大種
大種無色界大種色身律儀 有無 無漏大種有無律儀
無身大種何妨 律儀隨身無漏律儀 無漏大種有無
律儀有漏無色律儀 界繫不可說無身 大種律儀隨身不但 無漏律儀有漏律儀
不但大種 律儀無色律儀

[0418c22] 至此  無色界中有如何可言  身量無色
極微應名無色不可  無色中有色界應名無色 
無色中有色界 無色唯有得無不同生身
不等有頂最勝  下地眼見無色 靜慮所有色身下地所能 無色無色以下同上 
實有 無色不然實有 無色

[0419a09] 有色 大眾部無色界 和合既有明知
名色識相相依應許有名名色 緣故既有明知有名
既有明知具有婆沙
無色界既得具足 識住 (論文) 。總結由此無色有色

[0419a21] 不成一切一切 有部前引 三界欲界
我所理應上二界 色界隱顯色界 第二名色識相三界
我所理應無色 第三 名色一切 名色名色無不
緣於我所理實 生色 第四乃至 去者一識 一切
我所理實無色 有餘三蘊

[0419b09] 契經應有一切 契經 不然太過 第一
無色  第二 無色有名相依名色識相
別無色有名色 名色 第二第三 第四
識住能持無色有色 能持有情無色界 既有有情應有識住
識住即是第四經文。 識住

[0419b23] 色想 一類 上界
非有無色界應有 上二界無有三經 無色界無有 契經無色界 出離有色出離
契經四無色解脫最為寂靜 諸色明知無色 契經 無色有情一切色想超越 色想根本
色想非有 無色界 有色自相可知如何可言 色想 

[0419c07] 無色無色色界色想  
說出 靜慮應名無色 無色界 出離 無色界無色
由此無色

[0419c15] 說一切有部大眾 不出明知 無色不能出色
 契經中說 不能出三有 不能 有頂凡夫斷惑
退是故不出 無色不能出色

[0419c24] 無不無色界無色可知所立無色 無色無不

[0419c27] 多劫 從何第六無色 多劫色相生下色界

[0420a01] 論主 經部 熏習
功能是故色界 色界心中

[0420a05] 無色身心 大眾部

[0420a06] 何不一切 有部

[0420a07] 不見大眾部色界不見色身心得

[0420a09] 色界至心一切 有部色界 不見色身先世
無色命根眾同分

[0420a13] 別名四句

[0420a14]

[0420a14] 云何

[0420a15] 無色建立無色 加行正理七十七勝解 無邊加行成名空無邊處
自體不依 出離必應最初思惟虛空 外法 無邊思惟加行
思惟虛空 建立勝解思惟無邊加行 成名識無邊處純淨識身
安住勝解假想思惟 觀察無邊識相由此加行 加行建立
勝解一切所有加行無所有處無邊行加行是故此處最勝不復 無邊行所有寂然
(論文) 第四正因無色第四 非想不同無心
非非想加行亦作  初二三定
全無無心便愚癡黑闇相似 覺知唯有非想非非想上相 寂靜美妙加行無想應名 非非想 就此加行
加行如是必應答言 有頂根本所以加行 如是由此根本 非非想正因根本不從
加行正理四無色以是生長

[0420b19] 無色無漏出世第三 等至 就中一總等至  等至

[0420b21] 無漏可知

[0420b22] 等至至此第五等至 相應味著名為等至 相應此等婆沙
相應煩惱中說 相似相似煩惱所以 定於相續如是

[0420c01] 等至得名第六第七等至諸世間有漏 無貪自性白淨法相此等
淨名即是第一相應味著 無間過去 現在自性
未來未曾過去過去 得名

[0420c09] 無漏味著一句 可知應知無漏婆沙一百
六十一一地二行剎那 靜慮無間第二靜慮現在前時
第二靜慮靜慮乃至無所有處無間非想非非想現在前時非想 非想無所有處順次如是
行相 無常行相無間苦行現在前時 行相無常行相行相
無間現在前時 定出 欲界無間色界
在前色界欲界 欲界等心等心 餘善等心剎那
剎那無間第二剎那現在前時第二 剎那剎那剎那

[0420c29] 如是無色第二 等至 就中靜慮二明三等 第一靜慮一明靜慮二明
靜慮體性三明四明不動五明第一 靜慮 如是等至
無色 中間不立

[0421a08] 四靜慮

[0421a08] 就此略作二門 一明二明不等  四靜慮總有十八
勞問  法應
三定種地法應 勞問  三定
第三問答分別婆沙八十意解輕安行捨一切 輕安行捨行捨 輕安復次輕安惛沈
四行沈靜掉舉復次五識 輕安 三識第二輕安
三定識身對治不立輕安輕安 復次三定極樂 不立行捨輕安 
何故 婆沙 如火身識相續 濁亂不明
如是明淨冷水 第三靜慮第四靜慮 相續復次瑜伽
第二初生分離 有頂必當 復次增上大喜
堅固第二靜慮  慧通何故 第三 婆沙三定復次 三定
留難對治立正 世尊慧覺下地 極樂留難如此復次
喜躍捨受 捨受無明無明互相 覆障第三 無有
何故 婆沙 復次第三第二 第三下地
不能出離是故世尊 正念復次尋伺猶如暴風 喜躍覆障正念  二明不等
何故三等  婆沙復次欲界 靜慮建立對治第二靜慮重地
第三靜慮建立 對治及第事故 對治欲界增上五欲境
五部重地喜受三定及第 事故復次隨順
第三靜慮空無邊處 四靜慮識無邊處云何  不假 隨順外事十二
年中便 我等金山 伽師神境 如是漸漸乃至
隨心色究竟天自在 初時 不立 (論文)
兩句中等 定名異體契經平等 等持以定等持明知等持
定名異體此等心一境性

[0421c23] 傳說靜慮毘婆沙師 傳說靜慮靜慮靜慮 靜慮

[0421c25] 如實論主 經部如實即是即是即是
靜慮應知即是靜慮靜慮

[0421c29] 靜慮支應 靜慮應知

[0422a02] 第二靜慮四等 婆沙八十一下地有無何故第四靜慮念清淨第四
擾亂清淨入息出息名為擾亂 清淨

[0422a08] 靜慮總有第二

[0422a09] 即是喜受三句

[0422a11] 十一 實事唯有十一初五實事第二靜慮等持三支
第三靜慮等持 第四靜慮 三支苦樂
十一 唯有 輕安行捨 
中略二門分別廢立問答 廢立 七十五何故 不立  靜慮不立第一色法十一
緣故不立 緣故不立正理 靜慮靜慮 不立第二心法不立
八十順流還滅不立 靜慮復次心所法 心所不立靜慮國王
不事第三四十六心所法 不立不善煩惱煩惱不定地中
并不大地法 不立 雜染清淨
是故由此流轉緣起中立 及於還滅清淨中立 正理七十一有餘 雜染雖是增上饒益
功能旃荼羅卑劣 饒益靜慮饒益菩提 中立覺支 何故五受 靜慮
作意勝解不立婆沙 順流作用 不立靜慮作意欲界
不立靜慮勝解無學位靜慮一切不立靜慮大善地法
不立輕安 一切 水珠澄淨無始
亂心不能輕安惛沈 掉舉由此掉舉行捨 惛沈輕安
是故善順 何故精進靜慮靜慮 精進靜慮
第二靜慮乃至無所有處精進非非想不立靜慮 復次精進損害三摩地三摩地即是
契經精進身心 三摩地是故精進 靜慮 何故無貪
放逸不害靜慮隨順 靜慮善法多於欲界 對治勢力增強是故不立 靜慮 何故
何況 俱起而立不定惡作睡眠不立二法
等持對治并立惡作睡眠不立 加行 是故不立
第四十四相應靜慮 靜慮相應  第五無為不立靜慮 靜慮起用起用 不立
問答婆沙何故 捨受不立菩提分法被覆正思惟樂受輕安 捨受行捨不立
菩提分法若爾何故靜慮菩提分 正見立正思惟菩提分行相 正見靜慮
下地不善菩提分輕安 同一剎那有相靜慮建立 菩提分行捨捨受同一剎那
有相靜慮對治利益支用各別  精進靜慮問答  何故正語正業正命靜慮 靜慮
靜慮相應有所 警覺名相正語如是 是故不立靜慮由此四相
相應法靜慮 一境 (論文) 何故精進  菩提精進
性相隨順精進菩提正語 八正法輪 菩提強勝菩提分法

[0423a14] 由此 如理第二四句可知 可知相對如理

[0423a17] 故第樂受第二

[0423a19] 初二輕安說一切有部 輕安所以第三樂受

[0423a21] 輕安

[0423a21] 初二 說一切有部 三識正在樂根 有身正在五識無心
有喜喜受一心 二受樂受不可樂受 靜慮第二靜慮

[0423a28] 無有樂根經部無有心受樂根靜慮中說 皆是身受樂根

[0423b01] 若爾 何故身心樂受說一切有部 明知有心樂根

[0423b03] 有餘 經部有餘說一切有部增益身故第三所立契經自說
說一切有部中說 名身功德

[0423b08] 經部第四 倍增靜慮 輕安樂受方名
三受樂受第三 靜慮輕安樂受 輕安三定輕安行捨
行捨不立輕安行捨 輕安輕安輕安三定輕安輕安何不

[0423b18] 契經即輕經部 初二輕安契經 爾時聖弟子離欲證得
具足成就安住爾時 五蓋修習五法 圓滿究竟廣說乃至問答可知輕安 即是輕安

[0423b25] 經部一切 有部中寧有身起身 經部
輕安勝定生身識相 樂受身根起身如是輕安 勝定身識相應樂受
起意識相三摩地 起身應名不然前因前因即是輕安勝定 三摩地
所以所以 依止欲界身根應得生色色界 身根身識色界
輕安 安身無有

[0423c12] 若爾正在 說一切有部若爾正在無漏輕安身識無漏所立
輕安有漏意識相應 輕安心所無漏所立 有漏意識相應無漏
所立輕安身識 有漏意識相應無漏

[0423c20] 經部

[0423c20] 所以 何者說一切有部

[0423c21] 輕安 經部答言說一切有部 輕安覺支何須 身識相應輕安心所輕安
輕安覺支覺支 覺支無漏應許如是說觸及身識 無漏名為無漏有漏無漏  解經輕安
覺支輕安覺支 覺支覺支無漏應許如是說 無漏無漏名為無漏觸及身識無漏便
經意十五有漏 經過經意 十五皆是有漏約定

[0424a07] 如何無漏 無漏說一切有部如何無漏靜慮 現前身識有漏意識相應 無漏

[0424a10] 不能 經部 有漏無漏
身識俱起 一地前後 有喜一地
俱起俱起俱起不成經部 不成互相俱起
俱起說一切有部不能 不能

[0424a20] 由此 經部由此初五第二第三第四
即由此道 建立漸減所以

[0424a26] 何故 何故 不應理


[0424b01] 一類施設經部 一類毘婆沙師如是說 古昔經部軌範施設 解說
有部一類經部如是說 古昔說一切有部軌範 施設

[0424b06] 第三

[0424b07] 定遠 經部第二定能遠離 相續清淨寂靜名為
鼓動相續不清寂靜

[0424b11] 若爾 淨名說一切有部 遠離 如何十一實事
是故即是信根證得 靜慮深信 定時離散不立
淨名鼓動 等流

[0424b22] 有餘有餘經部 等持

[0424b24] 心所不成說一切有部

[0424b25] 分位得名心所經部分位 建立得名心所

[0424b26] 我所說一切有部經部 非我

[0424b28] 決定第四外人喜受何為決定

[0424c01] 汝等 喜受說一切有部

[0424c02] 外人

[0424c03] 云何喜受 說一切有部

[0424c04] 別有 外人  別有心所法喜受三定 皆是喜受喜受各異

[0424c07] 樂至說一切有部 皆可喜受阿笈摩分明  三世諸佛傳說
阿含 第一無餘五根無餘第二無餘第三無餘第四無餘
明知第三喜受婆沙八十一契經靜慮第二靜慮苦根離欲
契經何故對治故作 離欲苦根未名 對治靜慮對治 苦滅對治靜慮 復次
故作離欲 苦根靜慮 苦滅
識身離欲 對治 靜慮對治在意
同在意識正斷苦根對治同在一識對治苦滅
第二靜慮苦根賢聖 發生異生地獄 生苦苦根 (論文) 第二
第四靜慮第二靜慮 離欲 故知第三靜慮喜根但是
由此喜受婆沙八十 第二第四靜慮第三靜慮有漏何故 上首第三靜慮有漏
復次 復次過患熾盛 是故復次第三靜慮
極為障礙繫縛留難獄卒復次瑜伽對治第四 是故復次瑜伽憎厭
第三靜慮復次 如是種種因緣  離欲觀行 苦根何故第三靜慮
名為 來者大王從何 復次  離欲
第三靜慮 復次第三靜慮樂根 相應心心所法復次
第三靜慮樂根第三靜慮 出息賢聖出息異生無間獄復次
第三靜慮樂根 樂根無常離欲 第二靜慮喜根

[0425b06] 如是第三 如是無漏靜慮 靜慮

[0425b08]

[0425b09] 云何

[0425b09]

[0425b10] 具有無漏靜慮靜慮 具有

[0425b12] 一類二師 明初正理七十八一類
離生喜樂煩惱 染污相應離生 離欲 契經
善法離生 有喜 薄伽梵輕安
由此 唯有 (論文) 。

[0425b23] 第二 有喜正理第二
煩惱諸世間 有染不信不立輕安 不重故此 二種第二有喜
何為離生第二

[0425c02] 第三迷亂 三定無念行捨第四 正理第三
正念迷亂染污 得失不正故此 非有行捨善法第四 故此唯有二種

[0425c08] 第四 染污 正理第四
煩惱染污由此第四有餘師說至大第二 師說初二輕安
第二三支無行第三 第四三支輕安行捨 故第
三支正理有餘師說初二 輕安無行 皆是
一百六十中有 靜慮不立明了靜慮離生喜樂
離生第二靜慮第三靜慮正念正知正言第四靜慮 念清淨清淨明了
中一非有 勝者靜慮欲界利益 靜慮勝妙對治是故
勝者其餘 建立 (論文) 何故離生 離欲不善離生
喜樂名為清淨

[0426a06] 契經中說出息第四釋經 不動問答

[0426a07] 災患兩句

[0426a08] 何者兩句

[0426a09] 不動

[0426a10] 契經 契經第四靜慮不為 
正理 第四靜慮不為 依法薄伽梵
具足安住第四靜慮 定身入息出息名為身行故知 非唯災患

[0426a18] 有餘 師說有餘師說第四靜慮 不動

[0426a21] 定靜慮第五 定靜慮所有有喜 第四靜慮

[0426a23]

[0426a24] 云何

[0426a24] 第二靜慮無有樂受無餘三識名為名為

[0426a28] 靜慮業者第六 三定三識

[0426b01] 無有三識

[0426b03] 所以者何

[0426b04] 以下三地 三識發表 下地發表。
無記 以下無記中庸  無記無記 無記
法師身識 無記定品欲界
廣心無色 四心變化威儀 威儀無色 以此三識
種類無記語業 變化化人三定 定心色界工巧不可以
工巧無行不可以 威儀以前威儀以此 三定起身 威儀變化 何故得知
 婆沙一百三十九 靜慮成就欲界 成就
起身有緣 有緣
變化緣故有緣 緣故  不然三定下身
威儀或是威儀或是威儀 眼識修得 威儀或是威儀或是威儀
耳識修得 下發語業 威儀威儀十二處 語業應得
空法威儀五蘊 五塵威儀具有 五塵何故婆沙俱舍唯有四塵威儀威儀正體
論說威儀發聲所以 (上空) 。化人非身語業 變化法師修得
天耳二識同名 起眼 不然二十心中 定心相生三識入定
欲界 定品起初三識 欲界欲界 引證
不同名為 婆沙語業還是 變化皆是
處處文中便  空法三定起初威儀 三識威儀 無有化人
威儀不然

[0427a05] 如是云何第二三等 就中一明等至二明等至相生 四分四明超等五明等至
等至等至斷惑 差別不同 第一明初 等至

[0427a10] 退

[0427a11] 無由 等至其所不成獲得 等至因緣
在下下地  受生 等至皆然有頂 無從生下
受生正理論等至不成加行

[0427a20] 何故不成

[0427a20] 如理 加行順決擇分  所以不等退
退加行得勝決擇分以此四分 退退
決擇分退 以此四分 問言頗有
退退 答曰退靜慮退 離欲退
退離欲 定時自生欲界餘地 如理

[0427b06] 無漏如理第三無漏 無漏根本靜慮
不成 得無學道練根無學 加行修得當地無漏法
退得當無漏法如理如是不成是故以此約根本地不成 方名


[0427b16] 豈不無漏等至豈不 正性離生得無等至何故 無漏正性離生

[0427b19] 決定決定者者入見道 決定超越根本入見道 根本無漏等至以次入見道
爾時根本定即非決定 決定正理必定 根本無漏

[0427b24] 受生 此地第四受生退生下下地及於此地
退此地加行正理無由加行如是二時

[0427c01] 何等自下第二 相生

[0427c02] 二者兩句無漏等至次第 善言無漏相違
第三無能 第四無漏四靜慮無色等至 靜慮無間三地
無漏無所有處無間下地總有第二 無間
下地總有識無邊處無間 下地無所有 非想一總第三靜慮第四靜慮
無邊無間下地 總有

[0427c15] 類智無間 差別靜慮類智無間 無色法智不然欲界身故
欲境二種一者二者 二種第三第四法智 無色等至無色不可色界
法智無間不生無色婆沙一百 六十五云何觀行 作意靜慮九地一一 一地欲界無間
靜慮第二靜慮靜慮 欲界第二靜慮第三 第二靜慮無間欲界
靜慮第三靜慮第四靜慮第三靜慮無間靜慮第二 靜慮第四靜慮空無邊處 乃至非想非非想無間
無邊無所有處如是 其所所緣緣廣說 不能
若爾何故說淨解脫五心解脫 心緣欲界第四靜慮遍行隨眠能緣乃至有頂豈非
染心不能相違 苦法智欲界無間乃至 云何染污心不能但是 名為餘地是故非難
五心五部

[0428a13] 等至 十一第三第四等至所生 染污等至
無漏染污有頂無間 無所有處識處無漏 靜慮無間無所有
下地第二下地識處 下地第三第四
十一下地

[0428a23] 等至第五第六可知正理論相違 不生無漏

[0428a25] 染淨 可知

[0428a26] 願力便覺悟 可知

[0428a27] 無漏有別 無漏相生相違 中間有別

[0428a29] 如是 兩句 得名
不然 善淨一一無間 一一無間
下地不生

[0428b08] 第三

[0428b09]

[0428b09] 云何

[0428b10] 二三一者

[0428b11] 至順數列四分有頂 無上婆沙十一論說有頂
三分 若爾何故婆沙 有頂四分 論及婆沙 十一據有無上 無勝婆沙當地
正理七十八 總有二種一者殊勝 二者殊勝功德牽引 (論文)
有頂

[0428b22] 從此第五第六可知婆沙一百六十五 無漏順決擇分
以前 正理七十八應知決定 無間無間聖道 世第一法順決擇分
(論文) 順決擇分聖道  無漏幾分 二分 七十八無漏無間現前說通
退理實二種婆沙一百 六十五無漏如是說漸次入時 分為無間超越入時
決擇分無間何故超越入時 決擇分無漏道等無間緣 超越唯有堅固善根 引發順決擇分堅固 
退煩惱此地退 退從何  正理七十八煩惱退阿羅漢退退
現行 中有退建立退 退前已 婆沙一百 十五無間煩惱現在前者
退 煩惱差別 以此 故知煩惱

[0428c20] 四相 餘者兩句四相互相 退不生 第二
第三退 婆沙十一正理顯宗 婆沙一百六十五異說
退增上無間退現前如是 現在是故退分為三緣
因緣婆沙 後說家俱不正既有以後 各別俱舍婆沙
相生理應超越 四生無漏不生

[0429a07] 次生何故決擇  決擇無漏不生 無漏次生
止息決擇分不生退 二分止息退正理顯宗一說一說
生前順決擇分生前 婆沙十一正理婆沙
一百六十五順決擇分 增上順決擇分無間  現前如是說現在是故
三緣因緣 二分正義三分

[0429a21] 何故婆沙  不同何者 婆沙既有
  俱舍婆沙  四分之中 婆沙相應
無間退現在 生下婆沙 防護 ()


[0429b03] 無學第四 超等

[0429b04] 兩句可知

[0429b05] 觀行第四 第三總有五加

[0429b07] 超等超等第四正理超等 俱盧不時解脫阿羅漢
得無願智邊際 自在煩惱 勝解作意不能 無間超等勢力

[0429b13] 等至第五

[0429b14] 兩句等至下身
自有勝定下地勢力 無漏等至棄捨等至無漏棄捨

[0429b20] 雖然煩惱 差別雖然細說 無漏無所有處
煩惱聖道 無所有現前 煩惱正理無漏道無有
阿羅漢是故有頂無漏無所有處 九地有漏無所有處有漏 無漏識無邊處空無邊處 乃至

[0429c01] 等至有漏第六

[0429c02] 無漏法

[0429c04] 無漏無漏第二無記無為無漏可知

[0429c06] 根本兩句 本地無色下地有漏 應知其所
無漏有漏無漏一切諸法無不 能緣能緣下地無漏類智 緣法智品正理能緣
無色界 對治不能下地有漏不能下地有漏擇滅非擇滅 下地類智非擇滅
下地類智非擇滅婆沙 第十非我行相四無色 不能一切法空無邊處非我
四無色一切類智 無色非擇滅一切類智非擇滅一切 虛空無為
行相能緣如是乃至非想非非想 行相非想非非想一切 智品非想非非想非擇滅一切類智
非擇滅一切虛空無為 行相能緣 以此四無色定下地
類智非擇滅無色下地 無間道

[0430a01] 無漏煩惱第七等至 斷惑

[0430a02] 不能 無漏斷惑 尚無 不能下地
不能 下地婆沙一百六十
何故有漏不能 無漏道 無非是故有漏
行相下地無漏道 十六行相一切有漏 亦作十六行相何故不能 聖道行相不明不斷煩惱
未能害獸 (論文) 中間不能 根本

[0430a17] 幾至第八 差別相應 可知

[0430a19] 入門可知

[0430a20] 唯一一切 捨受相應艱辛功用 情懷相應

[0430a24] 具有無漏 離欲聖道正理
無漏不厭 無漏 災患 (論文) 無有
艱辛不生貪愛 道生道生分地 有道
不生貪愛分心 受生命終捨受相應 故作無味根本
未至定有味相應根本 由此具有 根本不生貪愛 異說

[0430b11] 中間靜慮第九 不同

[0430b12] 捨受分為 不然 初果有別

[0430b15] 定根相應根本
中間靜慮差別不同靜慮未及 中間名由此中間 靜慮一地昇降如此

[0430b21] 具有 可愛中間具有 相應大梵殊勝功德可愛 相應

[0430b24] 通行 中間相應 自勉功用由此通行
無有三識正理三識 身故樂受 正理三識

[0430b29] 何故五識相應

[0430c01] 定能大梵 定能勝果修習大梵王 修習便梵輔同一

[0430c04] 等至云何等持第四等持就中一明二明三明 四明四等 第一
一總總結

[0430c08] 等持云何

[0430c09] 非非想 可知平等等持

[0430c11] 契經無漏三脫門第二

[0430c12] 相應等持對治有身見婆沙一百對治空三摩地 有身見對治空三摩地有空非我
行相有身見我所二行 行相對治何等行相非我行相 對治行相空行相對我所行相 ()
無相三摩地三有為相第二無為可知

[0430c20] 三摩地相似第三第四 三摩地道諦行相相應
等持十行即是非常非常苦諦四行 是故集諦即是
二諦皆是有漏 無漏加行位 必應能緣得無
超過現前非我 相似故此二行不得 前期不願婆沙
三摩地修行不願 有法 聖道不願 聖道不願不願 不願若爾何故聖道
涅槃聖道修行 究竟涅槃已定 不願 船筏 () 。

[0431a11] 二種入門兩句正理論世間十一出世九地定邊無勝
無漏三解脫門涅槃 有漏真解脫住世 解脫三三摩地有漏 一切法無漏苦諦能緣
道諦無相滅諦

[0431a19] 契經第三  

[0431a21] 空空釋名

[0431a21] 空空 非我空空等持顯宗三十 空空等持無學空三摩地 非我無學
五取蘊思惟從此殊勝 相應等持無學空三摩地思惟 空空燒死 迴轉如是
等持空行 空行相應 非我行相不如非我 有為法背心不如
諸法非我由此 行相非我 隨順 婆沙一百
知非屬於便愁惱空行生死 非我由是非我行相

[0431b11] 等持無學等持非常苦因無漏聖道
聖道不能 四相取道 相中非常
無學等持非常 無學等持五取蘊思惟 非常從此殊勝善根相應等持
無學三摩地思惟非常 不願顯示應知 等持非常行相非常 相應可能苦行
聖道聖道苦趣苦滅不能 寂滅能緣聖道聖道 非道四者行相 豈不不願
聖道 不然聖道不願 聖道不願 意樂不願聖道憎厭
憎厭 非常過失行相

[0431c06] 無相無相 無相無相三摩地無相無相 無學無相三摩地非擇滅所以
無學無相三摩地無相 三摩地無色 二相有為三有為相是故
無漏法擇滅非擇滅擇滅非擇滅 常滅行相婆沙一百 何故行相二種
非擇滅無常行相不知  若爾行相 非擇滅擇滅行相
緣何無處復次 行相 行相 (婆沙)
擇滅 行相無常 擇滅 現證無有不同 無記妙行離繫果
行相顯宗無相無相 無相三摩地非擇滅無漏法
等持擇滅思惟從此 殊勝善根相應等持無學無相三摩地 非擇滅思惟無相 無相無相無相應知
無相等持行相行相 相應非擇滅妙行 行相證得非擇滅 行相解脫一切
非常 止息非擇滅聖道經 劬勞便無相

[0432a11] 三等持無漏不然有漏三摩地有漏聖道 不然聖道顯宗
三等持有漏聖道生厭 無漏聖道聖道非常 名為聖道無相無相無為 行相
無學無相等持 因故 相等不生聖道不生 何不聖道 無相
如何無相無相應許 擇滅無學無相不生 不然 無相非擇滅非擇滅 諸相無相無相得無無相
行相是故

[0432a26] 三摩地不時顯宗 自在無學位
學者聖道未能非一 不時解脫以時解脫聖道 婆沙 聖者異生無學非有
不時解脫非時解脫所以者何 自在煩惱方能三摩地一切異生信勝解二事
自在煩惱時解脫 煩惱不得自在不能 唯有不時解脫二事 (論文)
十一中間 十一以上無勝 欲界從未聖道 有頂無所有聖道後生
道後四智 無間欲界後生上界非法滅後第三
後生行相應得盡智加行現前世尊不由加行解脫
此後聖道 無間欲界 (論文) 。

[0432b22] 契經金剛喻定第四 四等

[0432b23] 廣說顯宗差別顯示 其次

[0432b26] 善言 便不住兩句現前法樂 現法樂理實 靜慮可知

[0432b29] 知見第三第四 通便獲得殊勝知見知見即是清淨
識相法蘊足論第八四修清淨眼識相應名為名為天眼識相領受觀察諸色
殊勝 證得殊勝

[0432c07] 得分第五第六 

[0432c09] 金剛自說兩句金剛喻定便理實 金剛喻定第四靜慮
漏盡毘婆沙師傳說世尊自說佛世尊第四漏盡六通 二者天眼通生死漏盡通 涅槃經

俱舍論記卷第二十

[0432c17] 保延元年七月十九 於田大道

[0432c19] 覺樹

[0432c20]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1 No. 1821 俱舍論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