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on the Abhidharmakośabhāṣya 俱舍論記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俱舍論記卷第九沙門釋光述
分別世品第三之二
[0160a06] 當往何趣至形狀如何者。此下第三諸門分別。 總有十一門。此即第一明其形狀問。隨往 何趣所起中有形狀如何。與所趣生為同。 為別
或可。分為兩問。當往何趣。是一問。 所起中有形狀如何。是第二問 或可。中有 當往何趣用何業感。為一問。所起以下。 為第二問。
[0160a12] 頌曰至居生剎那後者。上兩 句正答。下兩句明所似體 或可。初句。答初 問。第二句。答第二問。下兩句如前釋。
[0160a15] 論曰至當本有形者。釋初兩句。中生二有 雖滿業別牽引業同。業感所往亦招能往 名一業引。由業同故。故此中有形似本有。
如印.所印文像不殊 或可。中.生由同一 業所引起。故所感中有應生天趣等當往 天等 或彼中有同生有業感。此釋初句。
[0160a21] 即由此義故此中有若往彼趣。即如前趣 當本有形。釋第二句。
[0160a22] 若爾於一至焚燒 母腹者。難。中有若如本有形者。於一狗等 腹中。容有五子俱時命終各生一趣。五趣
中有一時頓起。既有地獄中有現前。應如 本有同受於苦。如何不能焚燒母腹。
[0160a27] 彼居本有至業所遮故者。答。地獄本有亦不 恒燒。如暫遊彼十六增時而不被燒。況在 中有。或如等活暫遇涼風。或稱等活暫時 歇息亦不恒燒
設許能燒。如母眼不見。 亦不可觸。以中有身極微細故。火亦應爾。 諸趣中有雖居一腹微細義同。非互觸燒。 業所遮故。准此。母腹亦不被燒。業所遮 故。
[0160b05] 欲中有量至而根明利者。上言似本 此言顯總。今別顯形。欲界中有量雖如小 兒年五.六歲而根明利。若應生人趣如五.
六歲。餘趣准知。恐疑身小何能起惑。而根 明利能於父母生其愛.恚。又正理二十四 云。有餘師說。欲界中有皆如本有盛年時 量。
[0160b11] 菩薩中有至四大洲等者。別顯菩 薩中有量大 俱 胝 數名。如下當知。
[0160b13] 若爾何故至來入已右脇者。難。若如盛年何 故母見白象。
[0160b14] 此吉瑞相至非如所見者。 答。夢見白象此表吉瑞先相。非關中有。菩 薩九十一劫以來久捨傍生趣故。復引訖栗 枳王夢見十事。皆表先兆
訖栗枳此云 作事。是迦葉波佛父。夜夢十事旦白迦葉 佛。佛答言。此表當來釋迦遺法弟子之先 兆也 王夢見有一大象被閉室中更無
門戶唯有小窓。其象方便投身得出。尾猶 礙窓不能出者。此表釋迦遺法弟子。能捨 父.母.妻.子出家修道。而於其中猶懷名 利。不能捨離如尾礙窓 王夢見有一渴
人求覓水飲。便有一井具八功德。隨逐 其人不敢飲者。此表釋迦遺法弟子。諸道 俗等不肯學法。有知法者為名利故隨彼 為說而猶不學 王夢見以一升真珠博一 升
麨 者。此喻釋迦遺法弟子為求名利故 以佛正法為他人說希彼財物 王夢見 栴檀博凡木者。表釋迦遺法弟子。以內正 法博外書典 王夢見有妙園林華菓茂
盛狂賊毀壞無有餘者。此表釋迦遺法弟 子。磨滅如來正法苑也 王夢見有諸小 象驅一大象令出群者。表釋迦遺法弟子。 諸惡朋儻破戒苾芻擯斥持戒有德苾芻
令出眾外 王夢見有一獼猴身塗糞穢 湯突己眾見皆避者。表釋迦遺法弟子。諸 破戒人以諸惡事誹謗好人見皆遠避 王夢見有一獼猴實無有德眾共扶捧海
水灌頂立為王者。表釋迦遺法弟子。破戒 苾芻實無所知為名利故。諸惡朋儻共相 扶捧立為眾首 王夢見有廣堅衣有十 八人各執少分四面爭挽衣不破者。表釋
迦遺法弟子。分佛正法成十八部雖有異 執而真法尚存依之修道皆得解脫。此顯 所學之法 王夢見多人共集互相征伐死 亡略盡者。此表釋迦遺法弟子。既分成十
八各有門人部執不同互興鬪諍。此顯 能學法人。如是所夢但表當來餘事先兆 此非如所見。
[0160c22] 又諸中有至前少後大者。 此文意證從生門入非從右脇。故雙生者 前生者小以後入胎故。後生者大以前入
胎故。又婆沙七十云問菩薩中有何處入胎。 答從右脇入。正知入胎。於母母想無婬 愛故。復有說者從生門入。諸卵.胎生法應
爾故。問輪王.獨覺先中有位何處入胎。答 從右脇入。正知入胎。於母母想無婬愛 故。復有說者從生門入。諸卵.胎生法應爾
故。有餘師說菩薩福慧極增上故將入胎時 無顛倒想不起婬愛。輪王.獨覺雖有福 慧非極增上。將入胎時。雖無倒想亦起 婬愛。故入胎位必從生門入 又正理云。理
實中有隨欲入胎。非要生門無障礙故。然 由業力胎藏所拘 正理同婆沙前師。此 論同婆沙後師。
[0161a08] 法善現說至寢如仙隱 林者。問。菩薩中有若如盛年。善現說頌復 云何通。
[0161a10] 不必須通至造頌無失者。就答 中。一非三藏教不必須通。二諸諷頌言或 過實故。三若必須通如菩薩母所見夢想。 善現造頌無失。
[0161a13] 色界中有至無慚愧故 者。明色界中有量。及明中有有色衣無衣。 如文可知。
[0161a15] 所似本有其體是何者。此 下釋後兩句。此即問也。
[0161a16] 謂死有前至中 闕具三者。初即正答前問。次總明有體。四 位不同。若欲.色二界有色有情具足四有。 若無色界唯闕中有具餘三有 言結生
者。結謂結續即不斷義。又婆沙一百九十二 云。如說四有謂本有.死有.中有.生有。有 聲目多義如前廣說。此中有聲說屬眾同
分有情數五蘊名有。云何本有。答除生分 死分諸蘊中間諸有。此則一期五蘊.四蘊為 性。問何故此有說名本有。答此是前時所
造業生故名本有。問若爾餘有亦本有。皆前 時所造業所生故。答若是前時所造業生麁 顯易覺。明了現見者說名本有。餘雖前時
所造業生。而微隱難覺非明了現見是以不 說。云何死有。答死分諸蘊。則命終時五蘊. 四蘊為性。云何中有。答除死分生分諸蘊
中間諸有。則二有中間五蘊為性。問何故此 有說名中有。答此於二有中間生故名中 有。問若爾餘有亦是中有。皆於二有中間生 故。答若於二有中間生。非趣所攝者名
中有。餘雖二有中間生。而是趣攝不名中 有。云何生有。答生分諸蘊。則結生時五蘊四 蘊為性。廣如彼釋。
[0161b09] 已說形量餘義當辨 者。結前問起。
[0161b10] 頌曰至地獄頭歸下者。此 兩行頌明次九門。一明眼境。二行遲疾。三 明具根。四明無對。五不可轉。六明所食。七
明住時。八明結生心。九明行相。
[0161b13] 論曰 至謂自下除上者。此中有身。五趣同類各別 相見。異趣相望即不相見。若有修得極淨 天眼。亦能得見異趣中有。諸生得眼皆不
能見中有以極細故。第二師上能兼下。 所以天中有眼能見五趣。下不及上所以地 獄唯見自類。故言自下除上。若依婆沙七 十總有三說。兩說同此論。更有一說云。復
有說者地獄中有見五中有。乃至天中有亦 見五中有 然無評家。此論頌文既云同 見。且以此論初師為正。
[0161b23] 一切通中至 最強盛故者。業之通故依主釋也。此中文意 大分可知 問此論中說一切通中業通最 疾。是即中有行最疾。何故婆沙第七十云。
如是說者神境通力行勢迅速非諸中有 一解云此論言疾者是無礙義。謂無能礙 疾往受生故言最疾。非謂行疾。婆沙據行 疾故言神境通速非諸中有。故婆沙通經
云。經說業力勝神通者。依無障礙說業 力勝。凡欲受生。上至佛等亦不能遮若 依行勢而作論者。應說神通勝於中有。謂 獨覺等。除佛能礙。佛不作意不能出三千
界。亦有所礙。此中有去無能礙者。若作 此說同婆沙 二又解神境通有三種謂 意勢.勝解.運身 此論云一切通中業通最 疾者。約運身而說。據少分一切。謂此中有
望彼運身即疾。婆沙約意勢.勝解。故言神 境通疾非諸中有。各據一義亦不相違 三又解或可。俱舍據婆沙初師義說。故言 中有行疾。以經說業力勝神通故。
[0161c13] 一 切中有皆具五根者。以求生有故無不具 根。
[0161c15] 對謂對礙至有虫生故者。釋無對 義。鐵圍有虫顯無礙義。餘文可知 應往 彼趣至定不往餘者。明中有不可轉。
[0161c17] 欲 中有身資段食不者。問。
[0161c18] 雖資段食然細 非麁者。答。
[0161c19] 其細者何者。徵。
[0161c19] 謂唯 香氣至好香為食者。健達縛是短音中呼。若 長聲中喚應言健達頞縛。其健達名香是字 緣。頞縛是字界。或目尋義。或目食義。尋謂
尋香。食謂食香。以健達助頞縛。即名健達 頞縛。此中依短聲中呼略去頞字但言健 達縛。若長聲喚達即亦攝頞。若短聲喚達即 不收頞。雖短聲喚達亦無有過 引聲明
中體例來證。如設建途.及羯建途。竝是短 聲。中喚建若以長聲。應言設建頞途.羯建 頞途。設建.羯建竝是字緣。頞途是字界。長 聲.短聲類前應解
依聲明論有字界.字 緣。其字界有字緣來助。即有種種義出。如 米.麵等鹽等助時即有種種味出。餘文可 知。
[0162a04] 如是中有為住幾時者。問。
[0162a04] 大 德說言至應立死有者。就答中總有四解。 此即初師說由中生二有一業引故。故於 中有得住多時。若異此者中.生別業所感。
中有命根最後滅時應立死有。
[0162a08] 設有肉 聚至頓來至此者。假設為問。
[0162a09] 雖無經論 至不可思議者。大德釋通。或有頓生或有 漸待。由貪愛故。覺悟先過去感虫身業。 如從睡覺令起作用。餘文可知。
[0162a12] 尊者 世友言至便數死數生者。第二師說。若生緣 未合極經七日。數死數生。
[0162a14] 有餘師言極 七七日者。第三師解。中有極經七七日。
[0162a16] 毘婆沙說至餘處餘類者。第四師正義。若定 此處此類父母應生業力。即令此父母緣和 合。雖住遠方令其即至雖極持戒亦起
染心。若非定託此父母和合緣。如其所應。 便即寄生餘處.餘類。如人中有寄鶴卵生。 雖寄彼生還是人攝。餘寄受生準此應釋。
[0162a22] 有說轉受至後四同類者。此家意說。若 緣不定轉受相似類身。如家牛欲增屬夏。 狗屬秋。熊屬冬。馬屬春。若野牛.野干.羆.
驢欲增無定。前四中有若不遇時。如次轉 生後四同類。此非正義。
[0162a26] 豈不中有至轉 受相似者。論主破。豈不中有必無與生有眾 同分別。一業引故。何可言轉受相似。
[0162a29] 如是中有至或作不男者。此明中有起顛倒 心。義便復明住胎。隨前起貪面有向背。右 勝左劣。故男右女左。又正理云。女.男串習
左.右事故。宿因分別力使然故 言蘊厚 者。漸堅厚也。餘文可知。
[0162b04] 於此義中至依 精血住者。此中義便明精血大種。成根依 不成根依。總起兩問 根謂身根。以初生 時唯身根故 依謂所依大種 問為由業
力令中有末後念同時精血大種。即成生有 初念根依大種 言即成者。約相續道說。 言前念大種成後念根依大種。若橫剋而言。 後念根依大種。實非用彼前念精血大種
所成。以彼落謝故。但為同類因無間引起。 故言即成根依。如變乳成酪。變水成虫。還 約相續道說言乳即成酪。水即成虫。若橫
望而言。酪之與虫非即乳.水。此即敘初問 意。第二問意。為業別生中有後念根依家大 種。依精血住。能成生有初念根依。不由 前念精血大種成後根依。
[0162b18] 有言精血至 增羯吒私者。答。有二師。此即初師。此師意 說精血大種即成根依。謂前念無根精血大 種。與中有俱滅。引後生有初念有根大種
無間續生 彼計生有初念根依大種。用中 有後位精血大種為同類因無間引起。如 種因滅芽果續生。由攬精血大種成根依 故。初位得羯剌藍名。經云不淨生羯剌藍
證知精血大種即成根依。又經云初受生時 執受血滴成身。故知精血大種即成根依 羯吒私者。此名貪愛。亦名血鑊。
[0162b29] 有餘師言至無相違失者。第二師解。由業 力故別生根依大種。是中有末身根大種為 同類因。引起生有初念根依大種。此中有末
身根大種依精血住。精血即是大種同時精 血。依彼不淨為緣住故。寄喻來況。如依 棄糞別有虫生。若不依彼不淨為緣。無 力能生生有根依。如種生芽必依地等。經
云父母不淨生羯剌藍者。不淨聚中根依大 種生羯剌藍。故與彼經無相違失。正理論 意評取此論後師。破此論前師云。彼執生 有色法生時非中有色相續而起。與芽從種
道理相違。無情與情為種引起不應道理。 相續異故。有情.無情二色俱滅後情色起。無 情為因情不為因言非應理。
[0162c13] 如是且 說至今次當說者。結前生下。
[0162c14] 若濕生 者至處有淨穢者。明濕.化二生。如文可知。
[0162c16] 豈於地獄亦生愛染者。難。化生染處故 生。
[0162c17] 由心倒故至投身於彼者。答文可知。
[0162c18] 先舊諸師至馳往赴彼者。經部先舊諸師。 或說一切有部先舊諸師。由見先造感彼 地獄業時。共遊獵等己身伴類馳往赴彼。
[0162c21] 又天中有至樂寂修苦行者。此明中有 行相。且約人中死者生諸趣說。若約餘處 中有受生行相不定。且如色究竟天生四天
王天中無妨頭下足上。如從下地獄生 上地獄無妨頭上足下。故婆沙七十云。且 依人中命終者說。若地獄死還生地獄。不 必頭下足上而行。若天中死還生天趣。不必
足下頭上而行。若地獄死生於人趣應首上 昇。若天中死生於人趣應頭歸下。鬼及傍 生二趣中有。隨所往處如應當知。此是婆
沙正義。應知人.鬼.傍生各自往趣中有行 相。還如人等傍行馳赴。如鳥飛空如盡 飛仙。
[0163a04] 前說倒心至皆定爾耶者。此下十 一明入胎。牒前問起。
[0163a05] 不爾經言入胎 有四者。答。
[0163a06] 其四者何者。徵。
[0163a06] 頌曰至 如次四餘生者。答。初頌明四種入胎三時差 別。後頌約人釋四。
[0163a08] 論曰至故逆說四 者。釋前三句。若修福智能有正知。不修福 智不能正知。若依經次第從劣向勝。三 時不知應第一說。餘三次第如此論。順結
頌法恐有犯聲。故逆說第一為第四。故 婆沙一百七十二說三時不知為第一 餘 如此論次第 又解凡諸頌中作四句法。 兩單在初。俱是第三。俱非第四。以三時俱
不知義當俱非句。故逆說第一為第四 又解依經次第。一三時不知。二三時知。三二 時知。四一時知。恐有犯聲順結頌法故逆 說四種。
[0163a19] 諸卵生者至皆恒無知者。釋 第四句。明卵生三位不知。
[0163a20] 如何卵生至 言入胎藏者。問。應言入卵如何入胎。
[0163a22] 以卵生者至入胎無失者。答。入胎從初名說。 卵生據當以論。如言造作有為。造作是現 業。有為是當果。現造業時言當果者從當
名說。正煮米時言煮飯者從當名說。正磨 麥時言磨 麨 者。亦從者問當說。故說卵 生入胎無失。
[0163a27] 云何三位正不正知者。問。
[0163a28] 且諸有情至不正知者者。此下答。此顯 不正知。
[0163a29] 若於三位至自知住出者。此明 正知。無顛倒想知入.住.出故名正知。顯宗 十三云。豈不續有定是染心。何容正知入
母胎藏。正知.正念說根律儀。夫根律儀決 應是善。無斯過失。一切正知皆善性攝非所 許故。異此應無正知妄語。或入胎位。據
相續說。非唯正結生有剎那。於此位中 善多染少。從多分故說為正知。或令於彼 發起恭敬於不迷亂立正知名。謂如實 知此是我父此是我母。故名正知。云何第
三後有菩薩於感果等皆明了知。而入胎時 有如是事。無始串習率爾起心斯有何過。 或唯發起親愛染心無非法愛 (解云第一如境知故。第二從
多分說。第三不迷亂故名正知) 又婆沙七十云。諸有情類多起 如是顛倒想已而入母胎。唯除菩薩將入 胎時。於父父想。於母母想。雖能正知而
於其母起親附愛。乘斯愛力便入母胎 又婆沙一百七十二說菩薩正知中云。便於 父母等生親愛由此結生 婆沙前文言 而於其母起親附愛者。從強多分說。
[0163b20] 又別顯示至以當名顯者。釋第五.第六句。將 入胎時在中有位非輪王等。言輪王等從 當名說。
[0163b22] 何緣如是三品不同者。問。
[0163b23] 由業智俱至勝福智故者。釋第七句及如次。 可知。除前三種至合成第四者。釋四 餘生三時不知。又婆沙一百七十二云。有說
第四入胎謂菩薩。第三入胎謂獨覺。第二入 胎謂輪王。第一入胎謂餘有情。有說第四入 胎謂菩薩。第三入胎謂獨覺。第二入胎謂波
羅蜜多聲聞。第一入胎謂餘有情。有說第四 入胎謂菩薩。第三入胎謂獨覺。第二入胎謂 預流.一來。第一入胎謂餘有情。如彼廣說。
[0163c03] 又云。復次此四種入胎皆謂菩薩。於中有說 第四入胎是第三阿僧祇耶菩薩。第三入胎 是第二阿僧祇菩薩。第二入胎是初阿僧企
耶菩薩。第一入胎是此前菩薩。更有說非是 正義。評家自破如彼廣說。
[0163c07] 此中外道至 有我義成者。此下大文第二遮外計。此即先 敘執我者計。即是勝論.數論等。
[0163c09] 今為 遮彼至故有輪無初者。此即正遮。前頌明 無有我但由惑業而得入胎。後頌顯相續 不斷有輪無初。
[0163c12] 論曰至我為何相者。論 主徵問。
[0163c13] 能捨此蘊能續餘蘊者。執我者 答。我能捨此蘊。我能續餘蘊。
[0163c14] 內用士 夫至唯除法假者。論主破。內用士夫我此定 非有。如色等有體現量可知。如眼等有 用比量可知。不可得故。於聖教中世尊
復云。有業有異熟。作者實我不可得故。謂 能捨此前蘊及能續餘後蘊。但是法假。此 之法假非所遮遣。
[0163c20] 法假謂何者。執我 者問。
[0163c21] 依此有彼至廣說緣起者。答。依此 因有彼果有。此因生故彼果生。廣說十二緣 起。今明捨此往餘即是因果前後相續。即
於此法假名作者無別作者。故正理二十 五云。為顯因果相續諸行。即是作者故復說 言。依此有彼有。此生故彼生。
[0163c26] 若爾何 等我非所遮者。執我者問。
[0163c27] 唯有諸蘊至 非所遮遣者。答。於蘊假立我非所遮遣。
[0163c29] 若爾應許至轉至餘世者。執我者難。應許 蘊常從此前世轉至餘後世。
[0164a01] 蘊剎那滅 至入胎義成者。蘊剎那滅於轉無能。由惑. 業力中有入胎。
[0164a03] 如業所引至次第增長 者。如業所引諸蘊相續。復由惑.業轉趣餘 世 謂非一切已下別顯。諸蘊非皆長短量
齊引壽業因有差別故隨能引業增微次 第增長。
[0164a07] 云何次第者。問。
[0164a07] 如聖說言 至形相滿位者。答。此明胎內五時次第生長 羯剌藍。此云和合。或云雜穢。或云凝滑 頞部曇。此云皰 閉尸。此云血肉 健南。
此云堅肉 盋羅奢佉此云支節後髮毛爪 等乃至色根形相滿位總名第五位 若依 正量部髮等已去為第六位。此胎中子處胎 之時。如箭入身損害其母故名胎中箭。
[0164a15] 由業所起至劇苦難任者。由風力故轉胎 中箭。足上頭下令趣產門。如經糞團過 量閟澁。從此胎中向下轉隨。由逼迫故劇 苦難任
或可。從此產門出後轉墮草等 劇苦難任。
[0164a19] 其母或時至所趣難了者明 未出胎有難而死。其母或時行.住.坐.臥威 儀過分。或時飲食冷.熱過分。或時執作事
業過分。或由其子宿罪業力死於胎中。乃 至分解支節牽出於外。然此胎子乘宿所 為順後受業。於三界.五趣所趣難了。准此
文中有但能造順現滿業。順生。順後若滿若 生皆不能造。故言順後受業 晱末黎。是 草名。其汁滑。或是樹名。
[0164a27] 或復無難至細 麁飲食者。明無難出胎 如刀.如灰麁澁 兩手 清蘇。謂醍醐也。餘文可知。
[0164a29] 次第 轉增至旋環無始者。至根熟位復起惑.業 中有相續更趣餘世。如是今身惑.業為因 故後世生。後世生復為因起於惑.業。從
此惑.業更復有生。故知有輪旋環無始 或 可。如是前身惑.業為因故今世生。今世生 復為因起於惑.業。從此惑.業更復有生。故 知有輪旋環無始。
[0164b07] 若執有始至芽必不生 者。有外道計。或化地部計。初念法不從因 生。第二念已去方從因生。彼計有始。後位
應不從因生。以是生故猶如初位。初位應 從因生。以是生故。猶如後位。若初.後位皆 無因生便違現量。現見芽等因種等生。隨
其所應由何方處由何時節俱決定故。又 由火等為因。熟變等果生。由此定無無因 起法常因論如前已遣。是故生死決定無初。
然有後邊。由惑.業因盡故。生果必依惑. 業因故。若惑.業因滅壞之時生果必亡。理 定應爾。如種因滅壞芽等果必不生。
[0164b19] 如是蘊相續至中八據圓滿者。此下第八明 十二緣起。就中。一廣明十二。二略攝喻顯 就廣明中。一總辨。二別明。就總辨中。一總
判支位。二別顯體性。三明本說意。四以略 攝廣。五遣通疑難。六會釋經文。此即第一 總判支位。牒前標宗。
[0164b24] 論曰至及現三 生者。明十二三際。
[0164b25] 云何十二支於三際 建立者。問。
[0164b26] 謂前後際至八在中際者。答 可知。
[0164b27] 此中際八至皆具有不者。問。中八 皆具不。
[0164b28] 非皆具有者。答不具。
[0164b28] 若 爾何故說有八支者。難。
[0164b29] 據圓滿者至乃 至廣說者。釋。說有八支據圓滿者具歷八 位。非諸中夭。以或在名色支命終唯歷二 位。乃至或在取支命終但歷七位。及色界
無名色支。以彼化生諸根必具。無色界無 名色六處支。以無色故。
[0164c05] 但據欲界具 八支者。引經證欲界具有八支。經言識若 不入胎名色得增長廣大不。不也。世尊乃 至廣說八支 既言入胎明知據欲。彼經
具說。明據圓滿 問若上界不具十二。即 與婆沙評家相違。如婆沙二十三云。問此 經中說名色緣六處。應不遍說四生有情。 謂胎卵生諸根漸起可說名色緣六處。化
生有情諸根頓起。云何可說名色緣六處。 但應說識緣生六處。有作是說此經但說 欲界.三生。不說上界化生。亦無有失。應 作是說此經通說三界四生。謂化生者初
受生時雖具諸根而未猛利。後漸增長方 得猛利。未猛利時初剎那頃名識。第二剎 那以後名名色支。至猛利位名六處支。是 故此經無不遍失 又婆沙二十四云。問此
十二支緣起法幾欲界。幾色界。幾無色界。有 作是說欲界具十二支。色界有十一支除 名色。無色界有十支除名色六處。色界應 作是說識緣六處。彼無未起四根時故。
無色界應云識緣觸。彼無有色.及五根 故。評曰應作是說。三界皆具十二有支。問 色界生時諸根頓起。云何有名色位。無色
界無色無五根。云何有名色.六處位。答色 界五根雖定頓起。而生未久根不猛利。爾 時但是名色支攝。無色界雖無色.及五根
而有名及意根。彼應作是說。識緣名。名 緣意處。意處緣觸。是故三界皆具十二 准婆沙前.後文評家。俱說上界皆具十二。 云何此論乃言不具。解云此論非以婆沙
評家為量。取婆沙前師義。此即論意各別。
[0165a07] 有時但說至二分攝故者。因解三際攝 十二支復明二分攝十二支。前際七中二因 招五果。後際五中三因招二果。此即因果分 為二際。
[0165a10] 無明等支何法為體者。此下第 二別顯體性。此即問也。
[0165a11] 頌曰至至當受 老死者。答。就四頌中。初一句辨無明。次一 句明行。次一句明識。次一句明名色。次二
句明六處。次二句明觸。次一句明受。次一 句明愛。次二句明取。次二句明有。次一句 明生。次一句明老死。
[0165a16] 論曰至總謂王行 者。釋十二支文有十二。此即初也。於無始 宿生中諸發業煩惱位所有五蘊。至今五果
熟位總謂無明。彼五蘊與無明俱時行故。 由無明力彼五蘊現行故。以無明勝從勝 立名。喻況可知。
[0165a21] 於宿生中至流至老 死者。於無始宿生中福.非福.不動等業位 所有五蘊。至今五果熟位總得行名。以業
感果勝故別標。初句位言乃至流至老死。
[0165a25] 於母胎等至五蘊名識者。胎等等取濕化二 生。彼不入胎故。初剎那中識最勝故以識 標名。
[0165a27] 結生識後至據滿立故者。識後六 處前。中間諸位所有五蘊總稱名色。名色勝 故故別標名 言諸位者。婆沙二十三云。
中間五位謂羯剌藍。頞部曇。閉尸。健南。鉢羅 奢佉。是名色位 准婆沙文。羯剌藍通多 念。於名色位身.意已生。此中應說四處生
前。而言六前據得六處圓滿立故。
[0165b04] 眼 等已生至得六處名者 眼等已生。簡前名 色 至未和合。簡後觸位。中間所有五蘊 得六處名。六處創圓勝故別標。即是胎內
鉢羅奢佉位。故婆沙云云何六處。謂已起四 色根六處已滿。即鉢羅奢佉位。眼等諸根未 能與觸作所依止是六處位。正理二十六 云。豈於此位諸識不生。而得說三未具
和合。且無一位意識不生。則名色中身識亦 起。況六處位言無三和合。所餘識身亦容 得起。然非恒勝故未立三和合名。於此 位中唯六處勝故約六處以標位別。
[0165b16] 已至三和至總名為觸者。出胎已去三兩歲 來。已至根.境.識三和合。此即簡前位。未 了能生苦.樂.捨受違.順.中庸三因差別
因。即是境 此即簡後。於中間位所有五 蘊總名為觸。創觸對境觸用勝故故標觸 名。
[0165b21] 已了三受至此位名受者。四歲五歲 已去。十四十五已來。已了三受生因差別 簡前位。雖起衣.食等貪。未起婬貪簡後
位。此中間位所有五蘊總名為受。受用勝故 別標受名。
[0165b25] 貪妙資具至此位名愛者。十 六十七已去貪妙資具及婬愛現行簡前位。 未廣追求簡後位。此中間位所有五蘊總名 為愛此位愛勝故別標名。
[0165b28] 為得種種至 此位名取者。年漸長大為得種種上妙境界。 周遍馳求不辭勞倦。然能未為後有起善. 惡業。此中間位所有五蘊總名為取。此位
取勝故別標名。故婆沙二十三引施設足論 云。云何取謂由三愛四方追求。雖涉多 危嶮而不辭勞倦。然未為後有起善.惡 業是取位 (已上論文)
愛取別者初起名愛。相續熾 盛立以取名。故正理二十八云。如何別立 愛.取二支。毘婆沙師許初念愛以愛聲說。 即此相續增廣熾盛立以取名。相續取境轉 堅猛故
又解取謂執取。即是四取。故正理 二十六云。為得種種可愛境界周遍馳求。 此位名取。取有四種謂欲。及見。戒禁。我語。 取差別故。以能取故說名為取 解云論其
取支實通四取。而言愛增名為取者。對前 愛說。
[0165c15] 因馳求故至此位名有者。又漸長 大因取馳求勝故。積集能牽當有果業。此 業生位所有五蘊總名為有。業名為有是能
有故。此位業勝。標以有名。故顯宗云應知 此中由此依此能有當果故立有名。有有 二種謂業。異熟。今於此中唯取業有 (已上論文)
准此文有支已前多造滿業未多造牽引 業。若於現在不起愛.取.有時。應知還是 受支攝也。
[0165c23] 由是業力至即如今識者。由 是現在業力從此捨命正結當有一剎那 頃所有五蘊此位名生。當有生支即如今識
各一剎那。未來生勝故以標名。現在識強當 體受稱。
[0165c27] 生剎那後至觸受四支者。從 生剎那後乃至當來受支位中間諸位所有五 蘊總名老死。如是老死即如今世名色等
四老死之名通於四位。約容有說言生為 緣。從生支後老死相顯故以標名。
[0166a02] 辨 十二支體別如是者。總結。
[0166a04] 又諸緣起至四者遠續者。此下大文第三明 本說意。就中。一明約位說。二明遣愚惑。此 即初文。將明總敘四種緣起 剎那。謂同 一剎那
連縛。謂前後相次連接 分位。謂 前後十二分位 遠續。謂前後障時相續。 此總列名。
[0166a09] 云何剎那者。問。
[0166a09] 謂剎 那頃至滅壞名死者。答。謂同一剎那由貪行 殺具十二支 癡。謂貪相應無明 貪相應 思。是行 貪相應識於諸境事了別。名識
識俱三蘊。謂於五蘊中除識.及受以別立 支故取想蘊全.色.行二蘊少分。色蘊少分 者。謂於色蘊中除五根.及身.語表.無表業。
以別立支故取餘識俱色蘊。言行蘊少分 者。謂於行蘊中除無明.思.觸.貪.及無慚. 無愧.惛沈.掉舉。并生.異.滅。以別立支故。
取餘識俱行蘊故。名識俱三蘊總稱名色。 名色是總。根是其別。以別住總。故言住名 色根 五有色根說為六處。雖數有少。如 名色釋 或由彼力能滿六故。故正理云
有色諸根說為六處 又解意住名根。眼等 五根住色根。故云住名色根說為六處。意 雖過去五在現在從多分說名為六處。或 可。現識望後名意 若爾受蘊望彼名色
亦名名色。何故不說 解云名.色二種各有 別法充名色體。意於現在更無別法故取 識為意 六處對餘境.識三和合故有別 觸起 領觸名受 貪即是愛 與貪相應
無慚.無愧.惛沈.掉舉諸纏名取 貪同時剎 那等起身.語二業表.無表名有 如是諸法 未來正起時名生 至現異相熟變時名老。 滅相滅壞時名死。住即名色攝也
問生在 未來。老死現在。是即時別。云何剎那具有十 二 解云此據四相作用究竟名一剎那 故具十二支 又解生相不據作用但體現 前說有生支
此說剎那緣起唯約有情. 有漏。
[0166b10] 復有說者至俱遍有為者。此說剎 那.連縛。俱遍有為。通情.非情。有漏.無漏。 剎那不同故敘異說。連縛意同故不別解。
[0166b13] 無間名連。相接為縛 或隣次名連。相屬 名縛。故正理云。連縛緣起謂同異類因果無 間相屬而起。
[0166b15] 十二支位至皆分位攝者。 此約前後十二支位所有五蘊無間相續名 為分位。此約生.及不定業.煩惱說。故正理
云。分位緣起。謂三生中十二五蘊無間相續。
[0166b19] 即此懸遠至說名遠續者。即此分位緣 起隔遠相續名為遠續。此約後.及不定說。 故正理云遠續緣起。謂前後際有順後受.及
不定受業.煩惱故無始輪轉 應知四種緣 起差別者。剎那緣起。謂同一剎那相望而說。 若據前解唯是有情.有漏。若據後師亦通
非情.無漏。餘三緣起皆據前後相望說也。
[0166b26] 就中連縛通情.非情。有漏.無漏。分位.遠續 唯是有情.有漏 若連縛。前後剎那無間相 隣連縛相續 若分位。據十二分位無間相
續生.及不定說也 若遠續。據分位中後. 及不定說也。
[0166c01] 世尊於此意說者何者。敘 說正問。世尊於此四緣起中意說何者。
[0166c03] 頌曰至從勝立支名者。上句正答說。下句明 立名。
[0166c04] 論曰至有十二支者。毘婆沙師相 傳共許。世尊於四種緣起中唯約分位說 諸緣起十二支。
[0166c06] 若支支中至無明等名 者。問。
[0166c07] 以諸位中至名別無失者。答 無 明勝者。諸有本故。獨頭.相應起故。已滅諸 惑難可了知似無明故經言破無明穀故
次行勝者。行是造作。造作業性於感果中 業最勝故。故見今果言由往業 次識勝 者。初受生時識最勝故。經言六界成有情故。 雖有餘五非如識強故。一身主故。言心
王故 次名色勝者。於此位中名之與色 二相勝故 次六處勝者。至此位中六處創 圓根相顯故 次觸勝者。六根既備根.境.識 合創生觸果故。初觸前境觸用勝故 次
受勝者。既觸對已受隨領納。故受用勝 次 愛勝者。既領受已愛貪資具。愛用勝故。愛 相顯故 次取勝者。既貪愛已其或漸增執
取前境。取用勝故。過去相隱總說無明。現 在相顯別說愛.取 次有勝者。既起取已 次即起有。有謂能有未來世果。即是業性。
此位業勝故標有名。現業創求當果勝故標 以有名。過業非是創求故當體受稱 次 生勝者。既現造業已定感當果。當果將生 生相顯故。生相勝故。故造業者皆云未來
當生何處。現在識勝標以識名。未來生勝 從生立稱 次老死勝者。既當生已後必老 死。此位老死相顯勝故。現在名色等四用各
勝故。相顯現故。各立一支。未來老死雖復 相顯。望現四支相稍難知總標老死 所 以不立住為支者。經不說在三有為故。濫 無為故。非生厭故。
[0167a05] 何緣經說至乃至 廣說者。問。何緣經說十二分位。論說一切 有為。
[0167a07] 素怛覽言至是謂差別者。答 等 者。等取有漏.無漏等。經別意說唯約分位. 遠續.有情.有漏等。論依法相通約剎那。連
縛。情.非情。有漏.無漏等。是謂差別。
[0167a11] 契經何故唯說有情者。此下第二明遣愚惑。 依經起問。
[0167a12] 頌曰至唯在有情者。唯說 有情斷他愚惑。諸異生等依自內身三際 愚惑。佛為斷彼依有情說三際緣起。
[0167a15] 如何有情前際愚惑者。問。
[0167a15] 謂於前際至 云何我曾有者。答。此顯前際生疑 我於 過去為曾有非有者。此是第一疑我有.無 無即絕言 若執有者何等我曾有。為是即
蘊。為是離蘊。為色是我。受.想等耶。此是 第二疑我自性 若於中隨執一種是我 云何我曾有。為常.無常。為男.女等。此是第 三疑我差別。
[0167a22] 如何有情後際愚惑者。問。
[0167a23] 謂於後際至云何我當有者。答。此明後 際愚。准過去釋可知。
[0167a24] 如何有情中際愚 惑者。問。
[0167a25] 謂於中際至我當有誰者。答。此 明中際愚。以於現在決定知有故不疑無 有 何等是我。疑我自性 此我云何。疑
我差別。准前際釋。此現在我過去誰因所 有。此現在我當來世有誰果。前際不疑因 體是因故。不疑果知是現故。未來不疑因 知是現故。不疑果體是果故。是故中際有
因果二疑。前後際有有.無二疑。
[0167b03] 為除 如是至有非有等者。此總結。除三際愚惑故 經唯說有情緣起。如其次第說過去無明. 行除前際愚。說未來生.老死除後際愚。
說現在八。識至有除中際愚。三際緣起唯 是因果前後相屬不得自在實無有我。經 言能以正慧觀見除三際愚。
[0167b09] 有餘師說 至後際因故者。敘異說。以愛.取.有是未來 因以因從果除後際愚。正理破云彼亦應 說識乃至受。亦為除他前際愚惑。此五皆
是前際果故則無中際。便違契經。或彼應 申差別所以。然不能說。故前為勝 (已上論文) 又 助一難。若以因從果。過去二因從現在五
果應無前際。若以果從因。以未來二果 從現三因應無後際。若以現三因從未來 二果。以現五果從過去二因應無中際。以 此故知前說為善。
[0167b19] 又應知此至謂果與 因者。此下第四以略攝廣以二.三略攝十 二廣。此即總標。
[0167b21] 其義云何者。問。
[0167b22] 頌曰至由中可比二者。上兩句正明攝。下兩 句釋妨。
[0167b23] 論曰至為自性故者。煩惱.業. 事。及與因果攝十二可知。依託事果而造 因故名所依事。或依此事果而起惑.業 是彼所依事也。
[0167b26] 何緣中際至惑唯一故 者。問。
[0167b27] 由中際廣至說便無用者。答。中 際相顯廣說果因。前.後難知所以略說。由 中比二廣義已成。
[0167b29] 若緣起支至成無窮 失者。此下第五釋通疑難。此即敘疑。若無 果因應有終始。若更立支成無窮失。
[0167c03] 不應更立至由義已顯者。答。十二支外不應 更立。然無前說有始有終及無窮過。此十二 中世尊由義已顯。
[0167c05] 云何已顯者。徵。
[0167c06] 頌曰至有支理唯此者。頌答。
[0167c06] 論曰至其理 唯此者。釋頌可知。
[0167c07] 已顯老死至此言何 用者。若名色生六處。六處生觸。觸生受。 已顯老死為事因。若受生愛已顯老死為
惑因。若受生愛顯無明為事果。若愛生取 已顯無明為惑果。以過去無明則現屬愛. 取二惑性故。未來老死則現名色.六處.觸.
受四事性故。由此已顯老死為因無明為 果。豈假更立餘緣起支。故無終始過也。 故契經中說十二緣起云如是純大苦蘊 集。引經意證無明亦果。老死亦因。十二有
支皆通苦.集。諸支果義名為苦蘊。諸支因 義說名為集。若不許無明是果。老死是因。 此經言何用。
[0167c19] 有餘釋言至此契經中者。 此下敘異說。古世親解。是後世親祖師。即 是雜心初卷子注中言和須槃豆是說一切
有部中異師。此中已破故正理不非。無明 既從非理作意因生。故知無始非理作意亦 取支攝。以此四取攝法寬故。不但攝諸 惑亦攝非理作意故。亦說在此十二緣起
契經中故更不立餘緣起支 或非理作意 已下通伏難。伏難意云若非理作意為無明 因。十二支緣起經中何故更不別立一支。故 今通言不但諸惑是取支攝非理作意亦取
支攝。故亦說在緣起經中更不別立。
[0168a02] 此非理作意至為緣起支者。論主破。若言由 此非理作意與彼四取煩惱相應即取支攝。 愛與無明亦四取相應亦應四取攝。應不
別立餘緣起支。設許取支攝云何能證為 無明因。汝若言但取支攝即證因果。愛 與無明亦四取攝證成因果。應不別立愛 無明支。
[0168a08] 餘復釋言至染濁作意者。此是 經部中室利羅多解。此名執勝。正理呼為 上坐。非理作意為無明因在觸支攝。故餘
經說前六處位眼.色為緣生癡所生染濁作 意。前念六處位癡是能生。後念觸位染濁作 意是所生。故言生癡所生染濁作意。引此 經意證非理作意說在觸時。此觸時非理
作意為因。於後受位必引無明。此即正顯 無明有因所以得知。故餘經言由無明觸 顯觸時有非理作意。所生諸受為緣生愛。 復顯受位必有無明。引此經意證無明從
非理作意生。即總結言。是故前念觸時非 理作意與後念受俱轉無明為緣。由此無 明無無因過。以從非理作意生故。亦不 須立餘緣起支。非理作意觸時攝故 又緣
起下復顯非理作意從無明生無無窮失。 經中既說染濁作意從癡所生。明知非理作 意從無明生前引此經證非理作意說在 觸時。今引此經證非理作意從無明生。雖
同引一經。證意各別。
[0168a27] 餘經雖有至應更 須說者。論主破。餘經雖有如是誠言。然此 大緣起經中應更須說。
[0168a29] 不須更說者。上 坐答。
[0168b01] 如何證知者。論主復徵。
[0168b01] 由理 證知者。上坐答。
[0168b02] 何等為理者。論主復 徵。
[0168b03] 非離無明受至為證故知者。上坐答。 非離無明相應受能為愛緣。以阿羅漢受 不生愛故。既受生愛。明知受同時必有無
明。又非無倒觸能為染受緣。亦非離無明 觸可成顛倒。阿羅漢觸非顛倒故。既顛 倒無明觸能為染受緣。明知觸同時必有非 理作意。此中意說觸時非理作意為緣能生
受位無明。即顯無明從因生。亦顯非理作 意觸中攝。由如是理為證故知。
[0168b11] 若爾 便應至不成釋難者。論主難有大過失。諸 由正理可得證知。則一切支皆應不須更 說經證。故上坐說不成釋難。
[0168b14] 然上所 言至為遣他愚惑者。論主牒難復釋經意。 世尊為除有情三際愚惑略說十二三世因 果。投機說法如前已辨。理則圓滿。非此
經中為欲顯示老死有果無明有因。若以 理而言。前則無窮生死無始故。後則可盡 得道便無故。
[0168b20] 如世尊告至此二何異者。 此下大文第六會釋經文。依經起問。
[0168b22] 且本論文至一切法故者。答。且本論文此二 無別。以俱言攝一切有為法故。
[0168b23] 如何 未來至說緣已生者。外難。過.現已起可名 已生。未來未已起如何名已生。
[0168b25] 云何 未來至說名有為者。反難外人。已有為作 名曰有為。云何未來異熟未已作法。得同 過.現說名有為。然梵本呼有為聲中含已
義。具足應言已有為。
[0168b29] 由能作思力已 造故者。外人釋。言未來異熟果由現在世善. 惡思力已造作故說名有為。
[0168c02] 若爾無漏 如何有為者。論主復難。未來無漏既非異 熟。如何有為。
[0168c04] 彼亦善思力已造故者。外 人釋。彼未來無漏亦為現在無漏善思力已 造故名為有為。
[0168c06] 若爾就得涅槃應然者。 論主復難。名未來無漏法由善思力已造 作故起得得彼即名有為。涅槃亦由善思 力故起得得涅槃。涅槃應名有為。故言
若爾就得涅槃應然。
[0168c10] 理實應言至所 說無失者。論主正解。未來名緣已生。理實 應言依種類說。是過去.現在已生種類故 亦名已生。寄喻來況。變壞名色。如未來
色雖未變壞。是過.現變壞色種類故亦得 色名。未來名已生。由種類同所說無失 又解變壞名色。如未來色雖未變壞亦得 色名。由是過.現色種類同。所說未來已生
無失。
[0168c18] 然今正釋至因果性故者。論主正 釋經中二句。
[0168c19] 若爾安立應不俱成者。難。 因果既無別體。安立緣起.緣已生應不俱 成。
[0168c21] 不爾所觀至父子等名者。釋。觀待 不同。謂若觀此前因名緣已生。非即觀斯 前因復名緣起。謂若觀此後果名為緣起。
非即觀斯後果復名緣已生。雖於一法所 望不同。猶如一物望後名因望前名果。父 子亦然。
[0168c26] 尊者望滿至諸無為法者。望滿 意說若從因已起名緣已生。通攝過.現一 切諸法。若與餘為因說名緣起。唯除過.現.
無學後心餘三世有為法。若緣起體狹世寬 若緣已生體寬世狹故成四句 第一句有 是緣起非緣已生。謂未來法能為因故名緣 起。未至過.現非緣已生 第二句有緣已
生非是緣起。謂阿羅漢最後心位過.現諸法。 至過.現故名緣已生不能為因非是緣 起 第三句亦是緣起亦緣已生。謂除阿羅 漢後心餘過.現法。能為因故名緣起。至
過.現故名緣已生 第四句非是緣起亦 非緣已生。謂諸無為法。不能為因取諸果 故非是緣起。體是常故不從因起非緣已 生。
[0169a11] 經部諸師至經義相違者。此下決擇。 此即述經部難分位緣起五蘊為體。經中既 說無明等以三際無智等為體。故知非以
五蘊為體。此即違經經了義故。
[0169a14] 非一 切經至此亦應爾者。說一切有部救。非經皆 了義亦有隨勝說。如象迹喻經云何內地 界謂髮.毛.爪等。雖彼髮.毛爪等非無餘色.
香.味.觸.及餘三大等法而就勝說。以髮. 毛.爪等地界強故。故用髮.毛等釋內地界。 此經所說無明等支理亦應爾。雖彼非無 餘色蘊等。而就勝說無明等名。
[0169a21] 所引 非證至無復有餘者。經部破。所引非證。非 象迹喻經中欲以內地界辨髮.毛等。成非
具足說。謂地界狹。髮.毛等寬。具有色.香.味. 觸。若彼經言云何髮.毛等謂內地界。可如 汝說舉勝偏答。以髮.毛等雖有色等地界
強故。然彼經中以髮.毛等分別內地果非 有地界越髮.毛等。故象迹經是具足說。此 緣起經說無明等。如象跡經成具足說。故 除所說無明等外無有餘法。顯所引經違
自順他。
[0169b02] 豈不地界至其體亦有者。說一 切有部難。豈不內地界越髮.毛等洟.淚等 中其體亦有。是則髮等攝地不盡。非具足 說。還是就勝而說。
[0169b05] 洟等皆亦至今應顯 示者。經部通難。洟.淚等皆亦說在彼象迹 喻經。如說復有身中餘物。餘物即是洟.淚 等物
縱許破云。設復同彼離髮.毛等洟. 淚等中別有地界。離無明支外有餘無明 今應顯示。然離無明外無別有無明。
[0169b11] 若引異類至此有何益者。經部又責。若引異 類五蘊置無明中此有何益。
[0169b12] 雖於諸 位至即如所說者。經部立理通釋結成已義。 雖於諸十二位皆有五蘊。非即用彼五蘊 為體。相由藉者方立為支。然隨此因有無
彼果定有無者。可立此因法為彼果法支。 如阿羅漢雖有五蘊而無有行。隨無福 行.非福行.不動行。乃至或有五蘊而無愛 等。故知非由五蘊力故立十二支。汝若言
無學五蘊由無無明等故不立支者。是即 正由無明等力立支。不由五蘊力立而 是故緣起經義即如文所說。或如我所說。唯 用無明等為體。
[0169b23] 所說四句至所立三際 者。經部破望滿四句。經說已生皆通十二 支。唯言過.現豈不相違。或生老非在未
來。汝說已生唯過.現故。若二非未來便壞 前三際。
[0169b27] 有說緣起至法性常住者。准宗 輪論。是大眾部等計。又婆沙二十三呼為分 別論者。此即敘計。經中既說如是緣起法
性常住。故知緣起體是無為。
[0169c01] 由如是意 至理即不然者。論主總破。
[0169c02] 云何如是意 至及不可然者。大眾部徵問。
[0169c03] 謂若意說 至無相應理者。論主答。謂若如我意說佛 出。不出。行等果法常緣無明等因起。非緣 餘法起。若無明斷行即無緣故言常住。經
言法性常住者。顯因果決定義。如是意說 理則可然。若謂如汝意說有別真實法體 名為緣起湛然常住。此別意說理則不然。 彼部非理。所以者何。正出過言。生之與起
眼目異名。俱有為相。非別無為常住法。為 無常相可應正理。彼說無為是緣起故。又 起果用必應依彼起因者立。此無為常住
法。彼無明等無常法。一常。一無常。何相關 預。而說此常住法依彼無明等而立。為彼 無明等緣起。又無明等名為緣起。汝謂目 常。如是緣起句義與常無相違理。
[0169c17] 此 中緣起是何句義者。大眾部問。
[0169c18] 鉢 剌 底 至是緣起義者。經部答。或說一切有部答。依 聲明論有字緣.字界。其字界。若有字緣
來助。即有種種義起鉢剌底是至義是字緣。 醫底界是行義是字界。界是體義。此醫底界 由先鉢 剌 底助力。醫底界義轉變成緣。若助 訖成緣應言鉢 剌
底 (丁履反) 帝夜 (叐何反) 此翻名 緣。所以然者。諸緣勢力起果名行。未至 之時未成緣義。若緣力至果。或諸緣相至。
方得名緣。故造字家於行界上加至助緣 行成緣義。參是和合義。嗢是上升義。此二 是字緣。鉢地界是有義是字界。鉢地有界藉
前參唱合升字緣助力轉變成起。若助訖成 起。應言參牟播陀。此翻名起。所以然者。 明諸有法要與緣合便得上升。故名為起。
故造字家於有界上加合升緣。有成起義。 故總結言由此有行法至於四緣。已和合升 起是緣起義。
[0170a06] 如是句義至彼應先說故 者。聲論師難至緣已起。故言如是句義理 不應然。此即總非。所以者何。依一作者實
體有二作用前後別起。可得說言於前作 用應有已言。彼聲論計諸法有體有用。體 即逕留多位名為作者。用即隨位不同名 為作用。一切作用必依作者。彼計作用。同
勝論師業句義離體別有指事。別顯如有 一人名為作者。起二作用。先澡浴已後時 方食。於前作用可說已言。若有少行法有 在起前。可得說言先至於緣後時方起。
既無行法有在起前 先至緣已後時方起。 如何得說至緣已起 言起前者。現在名 起。前謂未來。依法行世未來名前 或起 前者。在起前故。即先已至於緣名為起
前。皆表未來。非無作者法體可有作用。 以彼作用必依體故。故說頌破言。至緣之 行。若在起先。未來法體而非有故。不應道 理。若行至緣與起俱時。便壞己於彼應
先說至緣後方說起不應說俱。聲論.經 部。俱說過.未無體故。以非有故破彼經 部。若以此頌破說一切有部。聲論即以己 宗義破。
[0170a28] 無如是過至為在未來者。經部 師釋難。或說一切有部釋難。此且反詰二 門徵定。
[0170b01] 設爾何失者。聲論師答。
[0170b01] 起 若現在至即亦至緣者。經部破。或說一切有 部破 言經部破者。夫起是未滿足。用在 於未來。現在是已生之名而非是起。若已生
復起便致無窮。由是故知起非現在。起若 未來。依汝所宗。未來無體何成作者。作 者尚無何有起用。故不可說起在未來。
[0170b08] 破訖述正義云故於起位即亦至緣。此顯 起與至緣同時 言說一切有部破者。起若 現在起非已生。以起在未來非現在如何
成現。餘破.及與述正義。並如前說。
[0170b11] 起 位者何者。聲論問。
[0170b12] 謂未來世至亦說至 緣者。經部答。或說一切有部答 言經部答 者。於未來世法正起位未名為有。無間必
有可說為起。即於起位名至緣時。故於 爾時無別作者 問向者難他未來無體 而無有起。經部未來亦無有體。如何自 說未來有起 解云以聲論執定有作者
方有作用。先至於緣後方正起。如是二用 必有所依故。彼未來無容起義。經部意說。 本無作者假說作用。故未來位說起至緣。 於將有位假建立故 言說一切有部答。
釋文可知。無勞異解。
[0170b23] 又聲論師至釋 緣起義者。經部師破。或說一切有部破。又 聲論師妄所安立。真實作者真實作用。各體
不同理實不成。汝計有體實法即是作者。 離體之起即是作用。作者.作用真實可得。 我今觀察。非於此中見有真實作者異起
作用。各體不同真實可得。若依佛法。離體 之外無別實用。即於體上說有作用。於此 諸法義言此是作者。此是作用。於世俗理
亦無有謬。此至.緣.起義即是經中所說。依 此無明等有。彼行等有。此無明等生故。彼行 等生。故應引彼經釋緣起義。破訖正釋
又解此緣起義即是經中所說。依此無明等 有彼行等有。此無明等生故彼行等生。故 應引彼釋緣起義無別作者。若於相續前 因後果。假說作者。假說作用。亦無有妨。
故前文云法假謂何。依此有彼有。此生故 彼生。廣說緣起。此即舉說同經引經證假。
[0170c12] 故說頌言至若後眠應閉者。經部說二 頌。或說一切有部說二頌 言經部說二 頌者。論主為經部師說二頌言重攝前義。
初兩句述經部宗。頌前故於起位亦即至 緣等。次兩句結破聲論。後頌引事證俱言 己。或答前難若俱便壞己。如未來法體雖 非有無間必有。向現在故而假名起。至
緣應亦然例同於起故言亦然。如未來法 體雖非有。無間必有。向現在故假名至 緣。若言非有不得至緣。亦應非有不得 正起。以起必非已生位故非有尚得名起。
亦應得說至緣。故雖無體假說無過失 生已起無窮者。頌前起在現在失。已生 復起便致無窮 或先有非有者。頌前起 在未來失。若言起在未來有二過失。一謂
未來體應先有。以未來有起故。二謂起用 體應非有。以未來無體故 又解未來先 有起用非有作者違自宗過。以彼作用 必依作者。由此道理起非已生故不在
現未來無體故不在未來。故於將有假說 起言假說至緣。假故無過。與聲論師作 不定過。俱時之法亦有言己。如至闇現在 燈滅落謝。此即別世同時名俱。雖復俱時
而得說言闇至已燈滅 又解以闇至與 燈滅俱時。而言闇至已燈滅。此言滅者是 滅無也。故說與闇俱時。又如開口與眠雖 復同時。而言開口已眠。故至緣與起雖
復同時說己無過。聲論不救闇至已燈滅。 即難開口已眠云。如有一人先開口已然 後方眠。是即先後不俱時也。為通伏難。 故言若後眠時此口應閉而不俱時。若謂
眠時口亦有閉。雖亦有人眠時閉口。今據 眠時開口者說 言說一切有部說二頌 者。論主為說一切有部說二頌言重攝前 義。初兩句述說一切有部宗。頌前故於起
位即亦至緣等。如未來非有真實作者而 得名起。未來雖無真實作者亦名至緣。 例同於起故言亦然 釋後六句隨其所 應準前可知。
[0171a21] 有執更以至是緣起義者。 此是經部中上坐解。字界.字緣各含多義。故 通異釋。上坐為順己宗。復為一釋通聲 論難。謂鉢 剌
底取種種義。醫底界取不住 義。言不住者意顯前念法諸為緣。法已 從落謝故名不住。此不住法若但一一不 能為緣。一無用故。會有眾多方有勢用。
故造字者於不住界加種種助。以種種為 先不住成緣義。參取聚集義。嗢同前取上 升義。鉢地界取行義。行即有為遷流義也。行
法上升得名為起。故於行界助以上升。然 其一一無上升理故言聚集。顯多共生。此 文應言。由參嗢為先行變成起。但言嗢 者略不言參。字緣之中且舉一助亦無有
妨。此顯不住種種含已。能令行法聚集升 起是緣起義。此中意者。不住為緣顯是前 念。要由種種顯一無能。已結緣成屬前 非後。顯非一法先至後生由此已祛聲論
所難 又解說一切有部異師釋聲論難 又解上坐釋大眾部難 又解說一切有部 異師釋大眾部難。若據此論破即是說一切 有部。若據正理不救即是經部。雖有四解
前二解為勝。
[0171b14] 如是所釋至聚集豈成者。 論主破。如是所釋於此十二緣起可然。以 無明等各有五蘊眾多法故。眼.色各為緣
起於眼識。等眼.色各為一緣。此中種種聚 集豈成 又解眼.色別成緣。即非種種和 合。眼識一體復非聚集。
[0171b19] 何故世尊至此 生故彼生者。此下釋經二句問。何故世尊 說前文中二句差別 又解何故世尊於契 經中說前二句。
[0171b22] 為於緣起至可有諸 行者。此下答。此是論主解所以先標。為於 十二緣起知決定故。如餘經論所說。依無
明有諸行得有。是依此有彼有。復審定言。 非離無明可有諸行。是此生故彼生。此中 意說。生之與有名異義同。不可說言兩文
有異。但應說言前文是正述。後文是審定。 義別不同。
[0171b29] 又為顯示至諸行方生者。准 正理二十五。三際傳生.及親傳緣。是上坐 弟子大德邏摩解。諸支傳生義准同三際。亦
是邏摩解。第一解云又為顯示諸支傳生。謂 依此無明支有。彼行支得有。由彼行支生 故。餘識支得生。即十二支展轉傳生。第二
解三際傳生准此應釋。第三解又為顯示 親.傳二緣。謂有無明若無間親生行。是依 此有彼有。若有無明展轉力故諸行方生。 非是親生。如起無明次起無記心及後起
行。是此生故彼生。
[0171c10] 有餘師釋至諸行得 生者。經部異師尊者世曹。正理稱為上坐徒 儻。謂非無因諸行可有。故說依此有彼 有。此破無因外道
亦非由常數論自性. 勝論我等無生因故。諸行得生。故說此生 故彼生。此破常因外道。
[0171c15] 若爾便成至純 大苦蘊集者。論主破。顯彼經除執。後句能具 破。前句應無用。此即破也。論主破訖顯經
意言。然或有勝論執。有我為依行等得有。 是依此有彼有。由無明等因分生故。行等 得生。是此生故彼生。是故世尊為除彼執。
決判行等果有。即由無明等生因。非由於 我。若此因生故彼果生。即是依此因有彼 果有非謂行等果有別依餘我為因。此 有.彼有等即是無明緣行等。無別有我生
純大苦蘊集如下文釋。
[0171c25] 軌範諸師至 皆應廣說者。是論主承習經部軌範諸師。故 正理二十五云又經主述自軌範師 言 不斷者。顯同一繫縛。謂依無明不斷諸行
不斷。故言依此有彼有。即由無明生故諸 行得生。故言此生故彼生。展轉廣說十二緣 起。
[0172a02] 有釋為顯至亦生者。上坐同學解 住。謂相續住。乃至因相續有。果相續亦有。故 言依此有彼有。及即由因分生故諸果分
亦生。故言此生故彼生。
[0172a05] 此欲辨生至而 後說生者。論主破。此說緣起意欲辨生。何 緣說住。設許說住。四相次第應先說生後 方說住。如何非次。
[0172a08] 復有釋言至非謂 無因者。經部中室利羅多解。此云執勝。正理 呼為上坐 滅。謂滅無 餘文可知。
[0172a10] 經 義若然至非此經義者。論主破。經義若然。如 汝所說果有因有滅。滅之言無。經中應作 是說。依此有彼成無。何故乃言依此有彼
有。此即責說異經。經中又應先說因生果 生。後說果生因成無。如是次第方名善說。 若異此者。欲辨緣起依何次第先說因 無。此即責不次第。故彼所釋非此經義。
[0172a18] 復次云何至生緣老死者。此下述經部十二 緣起。將明問起。
[0172a19] 我今略顯至及我慢執 者。答。謂諸愚夫於從緣生法。不知唯有五 蘊諸行。妄起我見。由我見故復起我慢 不知即是無明支也。
[0172a22] 為自受樂至無明 緣行者。此出行支體。眾生為自受樂.及非 苦樂故。作身.語.意各三種福.非福.不動業。
謂為自身受欲界當樂故造諸福業。為受 當來色界下三定樂.及四定已上非苦樂。故 造不動業。為受欲界現在世中五欲樂故。 造作殺等諸非福業。如是名為由無明為
緣能起於行。
[0172a29] 由引業力至通於六識者。 出識支體。既言引業。明知行支是引業非 滿業。由彼過去引業力故。六識相續流轉
如火焰行。相續不斷住彼.彼趣。此之六 識相續不斷。憑附中有馳赴所生處。結生 有身名行緣識。此識通於中.生二有。生有
雖唯意識於中有位通起六識。若作此釋。 善順契經分別識支通於六識。若依說一 切有部。識支唯生有一剎那不通中有。故唯 意識。
[0172b09] 識為先故至如是說故者。出名色 體。由識為先故於此趣中次有名色生具 足五蘊。展轉相續遍一期生乃至命終總名
名色。此名色位長。於此位中立六處等。即 引經證。於大因緣經.辨緣起經等。皆說名 色具足五蘊遍一期生。
[0172b14] 如是名色至說 為六處者。出六處體。於名色位漸有眼等 名為六處。
[0172b16] 次與境合至順樂等觸者。 出觸支體。既六根生次與境合便有識生。 根.境.識合有順樂受等三觸。
[0172b18] 依此便生 樂等三受者。出受支體。依此觸故便生苦. 樂.捨三受。
[0172b20] 從此三受至生無色愛者。出 愛支體。從此三受引生三愛。謂由欲界苦 逼惱故。有於樂受發生欲界愛。或有於
色界初.二.三定樂。第四非苦樂受。發生色 界愛。或有唯於無色界非苦樂受。發生無 色界愛。
[0172b25] 從欣受愛起欲等取者。此下出 取支體。就中。一總標。二別解。此即總標。 從前樂.捨欣受愛後。次起欲等四取。經部
四取以貪為體。與大乘同。若說一切有部 以百八煩惱為體。
[0172b29] 此中欲者至依之說 我故者。此下第二別解。一明四境。二出取 體。此即明四境 一欲者。謂色等五妙欲 境
二見者。謂六十二見。如梵網經廣說。 至隨眠品當列標釋 三戒禁者。戒謂戒 約。即是內道遠離惡戒。禁謂禁斷。即是 外道狗牛等禁。如諸離繫外道受持種種露
形.拔髮。遠離衣等所繫縛。故名為離繫 婆羅門外道。受持手執杖行被烏鹿皮 播輸鉢多外道此云牛主。主謂天主。摩醯首 羅天。乘牛而行故名牛主。此外道學彼天
法。從彼為名故名牛主。此外道受持頂上 持一髻子身體塗灰 般利伐羅勺迦外 道此云遍出。即顯出家義。是出家外道。受
持執三杖行。擬安衣服.瓶.鉢等物。并剪鬢 髮無義苦行。等者等取諸餘外道竝名為禁 四我語者。謂三界內身依之說我故故名 我語。不同說一切有部但約上二界依之
說我。
[0172c18] 有餘師說至名為我語者。經部異 師。
[0172c19] 云何此二獨名我語者。問。
[0172c19] 由此 二種至我及我所者。答。由此二種說有我 故名之為我。我非有故但有語言故名我 語。經言異生隨假言說起我執。於中實無
我及我所。明知我體非有。但有語言。
[0172c24] 於前四種至所謂欲貪者。此即第二正出取 體。前說四種是所取境。今正出彼能緣取 體。所謂欲貪。即貪名欲。貪通於三界。非
是欲界貪也。經言欲貪名取。明知不通餘 法。
[0172c28] 由取為緣至說名為有者。出有支體 及引經證。能招後有果業說名為有。
[0173a01] 有為緣故至說名為生者。出生支體。有為緣 故。識相續流轉趣未來生。如前識支所說道 理。憑附中有馳赴所生。結生有身。具足
五蘊說名為生。大分雖同識支非無差別。 識名是狹唯說六識。生名是寬故通五蘊 又解此生支如前識.名色支。既言識相續 流同前識支復言具足五蘊同前名色此
言生者。總顯未來生始從中有初念。乃至 命終一期生也。於此生位建立老死 又 解老死前言生。
[0173a10] 以生為緣至廣說如經 者。出老死體。於初生後即立老死 又解 於生支位中建立老死。其老死相髮白面皺 等。種種差別廣說如經
又解至髮白等已 去方名老。後名死。
[0173a14] 如是純言至諸苦 蘊生者。上來經部出十二支體。復釋經文 如是純大苦蘊集。以經言無明緣行。乃至 生緣老死。如是純大苦蘊集。所以便釋。
[0173a18] 毘婆沙宗如前已說者。上來經部解十二緣 起 若毘婆沙宗。解十二緣起如前已說。
俱舍論記卷第九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41 冊 No. 1821 俱舍論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