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ary on the Vairocana Sutra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
Scroll 1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卷第十一沙門一行阿闍梨記
悉地出現品第六
[0691a06]爾時世尊復觀諸大眾會。為欲滿足一切願故。復說三世無量門決定智圓滿法句者。觀察大眾非無因緣。先以佛心。而觀察彼眾生
種相體性。堪受何法應何種而得利益。如是觀已。當知於彼彼法門而得悟入故。為欲說此故先觀機也。三世無量決定智門。謂於一
念三世之中。無量無礙智門。佛以種種方便說斯妙法。一切眾生各隨所應智門而得決定。其門無量故言無量門也。佛觀大眾會。為
說此普門法界趣入之門。欲令各隨本緣而得決定故。名決定智門也。法句者。謂先觸事從事能生於理。故名為句。即是句偈依。世
句偈法以名字說。滿足者入此法門能生法門。能生法界無相如來自證祕密之法。將欲以如是法滿足一切眾生。令無空過故也。此
句即是偈也。未及會句。後當以義作句偈也。虛空無垢無自性。能授種種諸巧智者。謂一切智智之心等空。無垢無量無礙。無有分
別。即是諸佛大空現證之法。無自性者。謂此空無垢清淨法界。亦復無有自性不可執取也。以如是即彼大空。無為亦無自性故。能生
一切智智。即是巧智。智之異名也。若非巧智。豈能隨一切眾生種種心行。見其所樂見身。說其所宜聞法。稱其得解之機。皆悉不虛而
入一切平等法界。即是巧中之極巧也。以平等空亦無自性。有相生滅亦復無性故。於法自在能生巧智。普與一切眾生之願。不可思議
度量也。由本自性常空故。緣起甚深難可見者。此不可得空之自性。即是第一常住法佛之身。以離空非空等八顛倒相。是即甚深從
緣起法。無為無作而能不動法界普應眾生。機應相關如月現清水。如是緣起法不可思議也(空之自性常有不是先無今有已有還無故謂空本性如是也)
於長恒時殊勝進。隨念施與無上果者。恒謂常修如是法行。乃至大空亦不可得。無自性故猶如大空。而能生起萬行。此甚深平等法界之行。行者若
能常如是行。即能隨眾生所思願而滿足之。乃至無上大願亦能與彼也。譬如一切趣宮室。皆依虛空無著行者。此恐人不信解更引
譬譬之。如一切世間。皆依於空而得安住。而此大空更無所依。不作是念。一切世間由我而生依我而住。此世間亦於處空不念恩德。
而求報之不作是念。此空力故令我得如是安穩。何以故不見虛空有造作之行。故不念報也。故次會云。此清淨法亦如是。三有無餘
清淨生者。合云如上所說之行。亦同於空。除三有之障令無有餘。能生清淨之法。所稱法性清淨妙身之生也。次云。昔勝生嚴修此故。
得有一切如來行者。更引古為證。勝生謂先生也。先生謂先覺是法者。若覺此法即無盡莊嚴。無盡莊嚴定慧神力妙嚴之藏。謂過去
菩薩名為勝生嚴。此即佛子也。即是先修行者。如言先生也。梵云避部。是不久滿足諸財寶。謂法財也。即此德以嚴身也。此先覺者。即
曾得如是法。一切諸佛亦皆得此法也。次云。非他句有難可得。作世遍明如世尊者。次意云。若離此更於餘法句中。能成如是不思議
法界之果。無有是處。假使於中求之。亦無得理。如水中求油無有是處。若人能得此自證非他。不由他悟之法。即能照明世間如日照
之。亦如佛出世時。普為一切無明世間而作大明也。說極清淨修行法。深廣無盡離分別者。佛說此極清淨無分別離分別甚深自證
之法。此法深廣。不可思議不可破壞。無有窮盡。即是歎法德之意也。爾時毘盧遮那世尊。說此伽陀已。觀察金剛手等一切大眾。告
執金剛言。善男子。各各當現法界神力。神力亦是動用神變也。此神變是廣義。從一得多也。悉地流出句。若眾生見如是法。發歡喜踊
躍得樂受住者。佛觀大眾非無因緣。為欲令彼各各說。從不思議法界自在神通之力。流出悉地之句也。此流出名為門。是梵音多
含。今此中意明流出也。謂從自證法界佛心。而流出無量巧智之門。即是如前一一菩薩金剛各是如來內證之德。從此現法門。門有
傳法攝眾生者。引彼一類從此門入。而到一切智智之地。佛意令彼各說入實相門。若有眾生種。彼根性者。當生喜悅發起善根。即從
此門成勝進行。住於如來安樂之行也。時諸執金剛。為毘盧遮那世尊作禮。如是法主依所教勅者。依佛所命不敢有違。然如來是法
主。若於法主前各各異說。則非所應。是請佛自說令一切聞也。何以故。世尊於世尊前。自說如是隨所通達法。非是所宜。此是迴文也。
時諸金剛復請佛言。惟願世尊哀愍我等。示現悉地流出句。何以故。於尊者薄伽梵前。而自宣示所通達法。非是所宜者。此意云何。如
來法王尊勝無上。以於此法中現前通達。究了明見無有餘故。我等由佛恩力各從一門。隨自心量而得通達。若於如是大法主前而
自稱說。則非所應。此是慚愧謙退之意也。如是陳意。願佛自說也。何以故。為未來世眾生。當遇是法得大利益。開佛知見速得成辦如
來安樂行故。如是說已。如來告金剛手等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此如來所說法毘奈耶中稱讚一切。所謂有羞。若有羞善男子善女人。
見如是法速生二事。謂不作所不應作。眾所稱讚者。佛讚意言。此諸善士。雖於所入法門得善通達。以仰敬如來生慚愧故。不敢陳說。
當知即是善士之相。故言善哉善哉也。次即因其所行而引接之。故言如來所說法律之中。唯常稱歎一法。所謂羞恥也。西方梵音與
慚愧異名。更相釋云何慚愧。謂具羞恥。若人具羞恥之心。即是有慚愧也。如來常稱歎此一法。若人能有羞恥者。則成就祕密之行。
當知即是發迹之處。故因有羞恥故。得具二法。一者所不應作事業皆悉不作。云何不應作耶。如世間人。各當觀察自種性中不應作
事即不敢作。世間名為有羞恥人。今此善男子亦爾。於如來種性之中而自觀察。知此法中一切惡業。皆當不作。即一也。由不作惡故。
則為如來之所稱歎。非但如來。亦為十方諸天人阿修羅沙門婆羅門眾及凡聖大眾。常所稱歎傳宣說。此即是不作眾惡之果報也。
又眾所稱歎。即是俱行一切善義。由具一切善故。為大眾稱歎也。復有二事。所謂未至令至者。謂未至者令至得到一切智智之妙寶
洲所。由有羞恥故能行二法。由前二得則能至所至處。昔所未悟而今得悟。昔所未聞而今得聞故。是一也。二者由得至所未至故。即
是生於如來種性之中也。與一切佛菩薩共同一處。常不捨離微妙勝進。即其二也。復有二事。謂住尸羅者。所謂除熱得清涼是尸
羅義。如其熱者思清涼池涼室。善得入者即離熱惱眾患。又如熱病之人得除熱毒病。即身心清涼善得安樂。義同清涼義也。菩薩之
人性戒成就。不由制戒任運而有。譬如大海其性自爾不宿死屍。非有人物令彼如此。非同聲聞戒也。第二法者。由具戒故常得生於
人天中。此謂未得法身地者。世世生處常在人中天上。得離障見佛聞法。此即大利也。善哉諦聽善思念之。我當宣說真言成就流出
相應句者。此善哉中有二仁者義。謂佛歎彼賢善之德。而或告之令善聽也。流出者如佛出光。先有出處。謂面門豪相頂髻等處。出作
佛事已周竟已。而復還入。此流出真言亦如是。當知從真言中流出也。謂流出悉地之果。此真言本從如來自證之德。於佛心地而出
現。作無量法門大作佛事。作佛事已。令彼應度眾生。即從此門入佛法界。故名流出也。故次言此所流出相應句。真言門修菩提諸菩
薩。速於是中當得真言悉地之果者。此中果者。謂得不思議一切智智之果也。次之初首。若行者見漫荼羅。尊所印可成就真語者。自
此以下更明次第供養法。先得見漫荼羅。非但得見而已。須為師加法引入如前所說。非但得入而已次第修行。隨法修行故。得阿闍
梨印可傳法。得印可灌頂故。次云真言成就也。復次世間持誦品中先觀圓明中。有環遶真言字輪(頭尾)念誦時從初字。於口中入流入
身中。猶如入息周遍身分。此是如來自在神力之所加持。如是念者。能除眾生一切業垢也。如是遍身已還從口出入尊足下。遍至本
處。如是一一字流入之時。以次字即相續不斷次第連環也。若初學人。恐心散亂不能如是成者。當只觀種子字。如前作之。乃至心
串習已漸加字也。移此一段入前品中。如前說。見漫荼羅又得入已。作諸法事乃至灌頂。既得受法如法修行。善解真言中次第法用。
明了無礙。堪能傳法得師印可。經言尊者即是師也。又能發菩提心者。所謂為求如來自在之業。普門利益一切眾生故。而行此行。非
為餘事。深信慈悲無有慳悋者。謂於甚深廣大不思議法。決定正信無有疑心也。又於財法心無慳悋。以大慈悲心哀愍一切。常作利
他之行不求自利也。住於調伏者。謂自調六情諸根。此即性戒也。能善分別從緣所生法者。譬如明鏡。現對眾色明了現前。如是等法。
非由鏡中先有。非由色從外來。當知二法和合亦不能生。而於是中宛然明了。不可執取不可求得。而亦非有非無。但從眾緣和合故
有可見。如是一切法當知亦爾。乃至十喻皆能通達。如是觀已。於真言悉地之果。亦如是觀之。此悉地相。由自持誦者及本尊真言和
合因緣。則有一切不思議事。法界鏡像不可取著。而種種成就也。受持禁戒者。即是持明之具戒。於中一一法則皆善受持。以是因緣
不犯三昧耶法。得悉地成就也。善住眾學者。即是真言門上中下法成就之相。一一所應學事皆善通達。即是善住上中下法之中也。
具巧方便者。即是體解如來善權之用。如修真言行時。或於出家二乘法戒有所違犯。不應生如是迷執。我由此事故毀犯是戒。當知
去惡趣。心懷惡作而妨正修。何以故如來所有方便。唯為如是大事因緣。若令為不持方便諸乘清淨戒故。而妨真言圓滿之行。無此
理也。是故行者設有犯時。當生是念。我今志求無上大乘。普利一切有情故。事不兼遂故。於是中有所違犯。若我逮得成就果已。當應
悔過。以此善心非是犯戒因緣故。不名犯戒也。勇猛者義如前師弟子中說。知時非時者。真言門中一一次第法用。不得迴前著後迴
後著前。應先作者先作。應後作者亦如是。即名為時。乃至飲食睡眠種種諸行。各有時非時相。如真言行者。若晝復睡眠通夜不寢。如
是等事亦非三昧耶。非合時也。好行惠捨者真言行菩薩常以財法施。攝取眾生令入佛道。若不能如是隨力作者。即犯持明戒也。心
無怖畏者。若在眾中。有諸異解異見眾生。或斷疑或試問深淺故有所諮問。爾時安住於法。以無畏心無取著心。隨問為說令得入於
正見之中。心不怯弱也。勤修真言行法者。於修行門。終不中斷無有停滯。若在中路悠廢。即非精進之相。當得者不得。已得者退失。即
令於道有礙。是故行者一心精進如救頭燃。以精進不放逸故。乃至能於此生得佛知見。何況諸餘助道之法。不爾犯三昧耶法。通達
真言實義者。知上中下成就中甚深意趣。一一字中男女聲等。從所入門乃至成佛。於中通塞之相善分別知。所以爾者。此諸真言即
是如來自證之德。以此莊嚴法身。令諸眾生。各從有緣之門見實相故。若入一字之時。即具無量門功德。無二無別也。常樂坐禪樂作
成就者。於真言門中。心住一境而不散亂。如觀字觀聲本尊種子。隨於一事心不外緣。即能得大成就。若心在散亂。設經無量劫中欲
求成就。尚不可得。何況一生現得法利耶。次說真言成就之相。或有疑言。諸法實相無為法中。亦云何有如是種種事相耶。今欲悟彼
故。答言此事實有不應生疑也。且取世事為譬喻。又祕密主譬如欲界有自在悅滿意明。乃至一切欲處天子。如大乘中說。欲界有卅
六處。謂寒熱地獄各八共成十六也。又四大洲。此四洲又各有二隨州(合十二州并前廿八)及六天并傍生鬼(合三十六)此自在天主以此悅滿意明力
故。現種種雜色欲樂之具。能於一時滿此卅六處。又云於此迷醉出眾妙雜類。乃至而亦自受用之者。所為一切天子天女等示現內
外有情無情之境。如現食味音樂等。一一可得現前受用。若見女色等身。亦可五欲自娛。各隨彼心之所欲。為遇極妙五欲境故。心皆
迷醉也。何況如來真言。而不能普見色身作佛事耶。又善男子。如摩醯首羅天王有一明。名曰勝意生明。以此真言力故。能於一時作
大變化。遍此三千大千世界。現為一一眾生。現所愛樂諸利益事。隨彼受用皆實不虛。又化淨居天身及彼微妙受用之事。如經所說。
何況如來真言力耶。且置是事。如世幻者尚能以其真言。云現種種園菓及乘人畜等。又如阿修羅自有真言。能化其身同於帝釋。坐
於三十三天善法堂上。令一切天皆生疑怪。又如世人有真言。能攝諸毒及寒熱眾患。又有[怡-台+乇]怛哩天自有真言。能為一切人作大疾疫。
乃至世間現有人。以真言故。變火為冷變氷令熱。何況如來自在神力所加持真言。而不普周法界大作佛事耶。是故當生信心。信此
威德力用真實不虛也。彼持誦者未得悉地以來。當疑心定有此事為定無耶。如此不思議果。若以心量為分別之。終無得理。為除
此疑說前喻。然此真言威力。不從真言中出。不在持誦者處。亦不入彼所加持者身口。推求性相了不可得。而能作一切事隨應曲成
此即甚深緣起。法性從眾緣有。如彼水月鏡像。不可思議緣起也。善男子真言加持力故。法爾而生無所過越。以三昧不越故者。所謂
真言悉地本來成就。何以故。如來現證如是不思議法。所謂阿字自體。從本已來具足無量自在力不思議力。此悉地體常住不變。
但由行人不自了知故。不得如是之果。今以此行淨其身口意業若能與法相應。即自成就。諸法自爾終不虛也。此不思議果。眾緣會
時自當生起。如大海潮終不失時。又此真言。自無始無終。若有始終則有窮盡。則是無常敗壞之法。云何名為如來自在力耶。以此法
體出過三世常在三世。是故於三時中所作佛事。自然常不休廢不失期限。如大海水若白月正圓。自然鼓湧無有失期也。甚深不思
議緣生理者。若真言本體先不成就。則不能隨感而應不失期限。若真言雖有是力。而行人心行未與相應。則亦不能令彼加持顯現。
然緣會自成。故知不從彼來不從此去。亦非二處。無性而能緣會。亦成悉地果。亦非自然有之。當知即是甚深法界不思議果。從緣而
起常自無性不可思議。若行人修行不斷。必是極果合於至理。如是至理。不可以思量分別而能了知。是舉前喻勸信也。是故善男子。
隨順通達不思議法性。常不斷絕真言道者。此真言不思議果。既非分別能知。亦非隨力分。有著行處小對治行而能取證。是故唯信
力堅固者。乃能入之。故先舉喻。次更明至理。勸令依於此門。觀不思議緣生至理。常求通達如是不思議法性。隨順此理。而修真言之
行無令間斷。自然成佛也。此真言道。即是不可思議法生處。由不思議因故。得不思議果也。爾時世尊復住三世無礙力依。如來加持
不思議力依。莊嚴清淨藏三昧力者。依三世無礙力。依佛不思議力。此有二種依也。此三昧是不思議三世無障礙加持力用所依止
處。依此法體。能成如來不思議業。所謂普遍十方三世。普門利益一切眾生。皆令畢竟住於一初智智之地。此如來不思議依自證之
法。無量定智諸力。以自莊嚴清淨者。即是真言體也。此是如來眾德之藏。無盡莊嚴無有缺減。具足成就相也。即時世尊從三摩鉢底
中。出無盡界無盡語表。依法界力無等力正等覺信解。以一音聲四處流出也。謂從阿字出三字成四字此四合為一而遍布一切處
也。聲門字出亦遍一切也。普遍一切法界。與虛空等無所不至者。佛住三昧之時生此表業。表者標也。此聲能遍一切。所謂諸佛之所
印成。印者即是標表義也。即是如來語表也。謂從如來信解之力(序分已解)聲聞者所出聲處名為門。此聲聞即是阿等四字也。以從此阿字
而出聲故名門也。此阿字即是佛口。即是佛心。即是說者。即是聞者。法界依力無等之力。而生平礙語表出無量聲。即是如來普門導
利之語業作用也。從如來心出此平等妙音分為四處。如從無熱大池生四大河流注無竭。此真言依處亦如是。以一妙音能表無盡
法界。展轉相生無有窮已。此四處者。謂四字四德四色四與願也。從法佛心四德開敷。此中以事表內證之理。則四字不同四色用異。
所與願等亦復不同也。此之四德普遍虛空界。如虛空無量無分別。離中邊故無有窮盡。此真言示現亦復如是也。次明佛心中分
四處也。真言初云歸命一切如來。次句種種門者。微濕縛是種種義亦是巧義。目契弊是門義。即是普門示現種種妙智業巧度門也。
薩縛他是一切也。非但身口致禮而已。乃至三業遍皆歸命。如身表中內外身一一支分。皆遍禮一切如來也。次真言體。阿(上)阿(上引)暗
噁。此四字義已說之。從是普遍等正覺(廻文也)心從是普遍。即時一切法界諸聲門。從正等覺幖幟之音者。則從是真言四德。普遍一切
如來之心。如從一字而生二字。二字生四字。四字生八。八生十六。如是展轉無窮。然最初字即同第二字。第二字亦即同第三。平等
無差別也。此四字是此一部經中正宗體也。一切祕藏皆從此生。即是毘盧遮那佛心也。此標表音聲互出聲者。如上從一出四。從四
出無量字及聲周遍法界。一一字聲皆互出聲。此一字聲中。出餘一切字聲。餘字亦爾。此即是佛之標表用。此不思議聲互相通達。表
一切如來自他無量德也。於一音聲中。各出無量種種音聲句義。故云而互出聲。諸菩薩見聞是已得未曾有。故云希有也。開敷眼者。
心在定時其目不開不閉。今見是事怪未曾有。故開敷其目。今私謂如蓮未開因日光故開敷。此菩薩心目亦爾。因佛加持示現故開
也。發美妙言音。一切智離熱者前而說頌曰。謂於一切智智離熱惱者前。而稱歎也。奇哉真言行。能具廣大智者。歎此真言之行甚為奇
特。乃能從如來心而現四德。從此各出無量不思議祕妙之音周於法界。一一聲又互出一切聲無二無別。而有差別用成佛事。即表
如來妙嚴之藏祕密法身。具有無量功德莊嚴也。故云能具廣大智句。此智無邊際。猶如大虛普含萬像。故云廣也。故此廣智。即是無
等智無比智。由此智句能令成佛。若此普遍者。所謂以此真言普遍一切世界。即此阿字門也。成佛二足尊。於真言字中。以此妙音普
遍世界。能令聞者必定於無上菩提。故云成佛兩足尊也。是故勤精進。於諸佛語心。常作無間修。淨心離於我者。有二勤。上勤是精進
不間。下勤是常修不間也。梵音別故謂於此一切如來所說真言之心。即是如上四字勸諸眾生。當於如是所說真言之心。應勤心修
學句令無間斷。常當以此而淨其心。淨謂淨於內外一切妄業諸障也。離我者謂離人法二我故也。當知此心即是佛心。佛心者即是真
言心也。爾時薄伽梵。復說此法句。於正等覺心。而作成就者。前品已說世間成就。送於行人令至出世成就。是以於此中。說用佛心作
出世成就之業也。佛心謂如上真言四字。隨取一字作之。皆得也。作此成果當得出世之果。正等覺心即真言心也。欲作此成就者。當
先擇處。園苑謂人所種殖栽接園苑之處。若不種自成。即是廣野非苑也。寺者毘訶羅。此方譯為住處。窟是山間自然石窟。或是人
功所穿作之。或復行人心所樂處。亦得於中修道也。若就祕說者。園苑謂大菩提心。此處寬廣無所不有。依此修道最為第一上處
也。住謂四梵住。或云是大悲。以一切菩薩常樂住此中故。窟謂幽邃清閑之處。即是甚深禪定之窟。師子獸王亦住其中也。或意所樂
處。即是於諸法門隨便宜時。隨一一門係念而行。謂六度等如般若所說。於中隨自意修也。觀彼菩提心。乃至初安住。不生疑慮意者。
謂即以心而觀自己菩提心此是出世成就之正行。作住於此無有異緣。即是三昧。於此觀中常自覺故。一切疑網漸當淨除。乃至到於
不疑之處諸疑不生。即是真住菩提心也。當時有種種相貌等。勿生疑慮。即漸見真實如也。然此中行時。略有二地。一者謂非三摩呬多地。亦是三摩呬多地
(譯為等引也)於未成就時。要當先有成就之相。乃至欲成就時。亦有欲成就相。此皆是非三摩呬多地也。謂初得世間成就時。所加藥物等皆有不思議力用。乃
至能遊佛剎。是未成就之相。猶得此現驗不思議事故。心得決定信。更增勝得入等引地也。行者初修出世間觀方便時。先觀本尊。依
畫像善觀已。初時閉目而得明了。其後漸開眼亦見。顯現明了無有隱昧。此是未等引。若以得如是事故。其心倍生信樂。由此信故其
心清淨。漸當不取著等心無二。此無二亦除。無有中邊差別之見。除諸心緣萬法平等。爾時名等至相也。以眾相現時雖未成就。然由
此故能得漸成故。云彼為未等引地也(私謂如世間未到地定也)隨取彼一心。以心置於心。證於極淨句。無垢安不動。不分別如鏡。現前甚微細。若
彼常觀察。修習而相應。乃至本所尊。自身像皆現者。初觀本尊得明了現已。於四字中隨取其一。置本尊心上。此是經中云與心相應
也。謂以此佛心之字。安本尊心上(取心謂取佛心字也置佛心上名與心也)隨取一真言。心於本尊心上。而想置心真言。或自身為本尊。而置心字於心上。故云
以心置心等也。如是觀時。作極淨無垢之觀。以一切心本尊常爾故。如是觀淨之時。以不外緣安住不動。不分別一切法相。而不生妄
想。爾時與觀佛三昧等相應。譬如淨眼之人面對明鏡。此中鏡者。即是觀本尊心上圓明清淨無垢。所謂極微者。謂初觀種子字時極
令細小。以是心種子故也。先既觀見本尊像已。於本尊心上觀此明淨鏡。鏡中有此字。一心觀此字。即於此中得見本尊真實之相。亦
自於圓中自見其身。此猶是未等引相也。如是唯住一境。不為垢障所動。常如是修習故。自影像現時。心上亦有圓明及字。初觀之時。
隨見一字三事自然現也。後時心中圓明上見本尊。本尊圓明上復見自身。如是互相照見無有障礙。名影像成就。此亦是非等引地也。
次第二正覺句者。初觀本尊今但觀佛。所以爾者。一切尊形皆是見法身門故。於鏡漫拏羅。大蓮華王座。深邃住三昧者又此鏡中如
有窟像。觀此窟甚深中有如來。在此窟中深邃而坐之也。總持髮髻冠。無量光圍繞。離妄執分別。本寂如虛空。於彼中思惟。作攝意念
誦。一月修等引。持滿一落叉。於中作如是觀。是名真見佛也。如是見時。彼佛心上作字。真言字一心誦之。此是一向攝意。在於一境更
無一外緣。心心念誦不令人聞。然於定中自然有聲流出。如流水不斷也。所云落叉者此譯為見。謂心住一緣明了現前也。若就世語
則是十萬遍耳。一月誦者。一月是等引圓滿入於初地。於祕藏中。初地是第一月也。此是等引之地。前云三句。菩提心為種子。大悲為
根。方便為後。此中具說行法也。第二句觀佛在於心鏡深窟中。乃至自形作本尊。先觀本尊心上圓明淨鏡。鏡中有窟狀中有本尊。即
是真見佛也。見佛已。此佛心上復有圓明圓淨。初觀此極淨心鏡甚微少。後漸大也。對面宛然故云現前也。淨無比中有種子字。一心
正觀此種子字。即是誦彼字也。從此得見其心。又見己身。如本尊體相在佛心中。若觀自心上圓明。亦是如來本尊在中。如是展轉相
現不相妨礙。本尊清淨離諸分別。劑此名見。菩提之心為初成佛種子也。此亦名為一見一境。故名一落叉。此是出世行中先承事法。如此成者是入信地也
(更問菩提心行相)次云攝意者。從一至一十。亦如是一若至一百一千一萬等。亦皆是一。以遍多時故。至多時能自見也。梵
音即云三摩呬多是等引義。亦名攝心一境之義。即一心義也。次於第二月奉塗香花等。而以作饒益。種種眾生類。又復於他月。捨棄
諸利養者。如前世間行中。亦有塗香等供養。此中復說者。意與前殊異也。此中已得等引。其以清淨調柔。隨事能成。隨奉一香。即能如
實遍滿法界。普遍一切眾生界作種種利益。隨事皆成。如花嚴迴向中廣說其相。如香花者。隨有一切所作。亦復如是。無不成就大作
佛事也。又他月者此中有兩月行。即到初地(更問)棄捨諸利養者。以文解之即是捨於八法違順之事。為妨道故。若作祕意。是此菩薩大種
善根。此報無盡不現。得無量法門功德之寶。不應於中而生取著。若生取著利養。則不速入於正位。故須捨此利養也。彼時行者復更如
理思惟。即是菩提心而發悲願。理攝而起故。言如理思惟也。此中思惟意者。謂我當謂如是應理思惟而得自在。時彼於瑜伽。思惟而
自在。願一切無障。安樂諸群生。即是發決定悲願。云何眾生同有如是覺性。而不自了受大苦惱耶。即生大勇猛心。要當以無數方便
而成就之。必定皆令到一切智地。除彼一切垢障使無有餘也。樂欲成如來。所稱讚圓果者。謂如來無量知見。究竟成就巧度妙權。若
不得此。云何能以一大事因緣而出于世。如是諸佛所稱歎。彼妙方便我當速成。滿足一切。有情眾希願。應理無障蓋。而生是攀緣。如
是無有障礙。以如是攀緣而念誦也。以我功德。拔一切苦等者。以大悲心。滿一切眾生之所希願。拔彼大苦而與現樂。亦能成就。何以故。
行者自心無垢障故。即有大勢力能。又為眾生隨分除障。由彼我無障因緣。即能隨事成就也。此即普賢行願也。此相云何。謂生如是
大悲之願也。傍生相噉食。所有苦永除。常令諸鬼界。飲食皆充滿。地獄中受苦。種種諸楚毒。當願速除滅。以我功德故者。以我所生無
量勝福。他月捨利養。謂第三月。於內外無所貪著。名捨利養。然外事從不求不受施也。捨此利養而不捨眾生。由真言行故皆得成就也。
及餘無量門。數數心思惟。發廣大悲愍。三種加持句。想念於一切。心持誦真言者。此等悲願亦有無量種。不可初一月二月持誦。亦
謂如是發願。但初二月以信解心作。然未能成。第三月所願皆成。故迴向自他也。真言行者若得意時。隨事而作如是。頻以大悲之水
而洗其心。漸令此菩提心有大勢。迄至第十一地以來。漸漸力用增長。皆由此圓滿也。初一月菩提心。次月觀佛形像名正覺句。第三
住真言離一切相。名三月亦名三落叉。又廣大加持。謂如來加持神力。由三句得成。今欲行如來事故。思想念此三句也。故經云。以我
功德力。如來加持力。及與法界力。周遍眾生界者。此三句和合。而廣大加持力生。如是念已。應誦念此句。此是一切真言心也。取三
句功德。隨取花等以心念加之。如花即以花真言。香以香真言加之。乃至一切處。拔苦與樂獻佛等皆成也。若不用本真言加之。用後
明妃亦成我功德力於眾生界。周遍如來加持力等法界也。諸念求義利。皆悉饒益之。彼一切如理。所念皆成就也。由住理故。隨所係念
而成也。乃至除苦苦即除等。以我功德力故。以如來加持力故。以法界平等力故。以此三緣合故。則能成就不思議業也。如此作者。當
知廣應理故。言當得如理也。與虛空等力虛空藏明妃真言。相接次也。爾時如來。復說虛空等力虛空藏轉明妃真言曰者。如虛空不
可破壞一切無能勝者。故名虛空等力。又藏者。如人有大寶藏施所欲者。自在取之不受貧乏。如來虛空之藏亦復如是。一切利樂眾
生事。皆從中出無量法寶。自在受用而無窮竭相。名虛空藏也。轉順明者。轉順能生之義。此藏能生一切佛事也。如前所發悲願。謂如
以一花供養時運心。遍一切佛及凡聖。皆供養已。即迴向一切智智。語諸受我施者。願以此力令我得如上願。如是願訖。以此真言
加之無不成也。初敬禮一切如來等。
[0697a10]微濕嚩(二合)目喫弊(毘也反巧門等亦是種種門等也)薩嚩他(一切也)欠(平聲空也通上
言一切智空也此是種子字也)鄔特揭(二合)底(生也)薩泮(二合)囉醯門(普遍也)伽伽那劍(虛空也)
[0697a13]此是虛空藏虛空等力之義。等一切法空中而生此物。普遍一切虛空也。持此三轉者。謂隨以一花奉獻。無不遍法界。
上獻一切聖賢。下施一切有情也。隨彼所生善願皆亦成就。謂以此真言加之。皆得成就。如從藏中自取寶物無不隨心也。若誦此三
遍。隨所念彼亦成就也。凡所獻花等。以三力迴向而以明加之。一切隨意成也。謂悲花獻一切佛等。自在成也。言行人於滿月。次入作
持誦者。先供養承事已得成就之相。因前相。然後於白月十五日作持誦法。即是滿月也。隨上中下事作成就法。上事山峯中事牛樠
攔下事林間或河灘。乃至四衢天室等。皆謂通上中下成也。或隨意所樂處作之。於山峯等造漫荼羅。初第一重周匝畫金剛。此壇三重
作。皆以金剛為界。其所方神諸佛菩薩等。在後有說處此中未分別也。於此中布列諸尊。總同前倒。但倍以金剛相連結為異耳。言一
切金剛色者。所畫金剛周匝為界。畫此皆令清淨無過作之。無過謂圓整端妙也。嚴淨同金剛者。其金剛相周匝如此。悉皆黃色。此有
三事同於金剛。色同金剛體同金剛名同金剛也。是故云嚴淨同金剛。即是淨同金剛也。言彼中諸障者。攝伏心迷亂者。以此三事同
於金剛。無有能破壞者無能過者。無能勝者。無能降伏者。由具嚴淨作此金剛界故。令諸障者悉皆迷惑無敢嬈者。既得離障。則所成藥物而得成就也。
[0697b11]經云。四方相周匝者。此有二義。謂壇正四方作。又金剛印亦四方作。亦正當四方面也。云一門及通道。金剛牙連屬。
金剛結相應。金剛結者。如上周匝安金剛。皆般般相連。即是金剛結義也。安一門并緣(緣即如上所說開一路空處為外緣也)相應者。謂此門隨事相應也。
上成就門向東。中成向北及西。下成門向南也。其界金剛互連屬。亦是金剛義。門門二守護。不可越相向。乃至朱目奮怒形者。為作成
就之物最為守護。以此守護門為要。即是上所說。威光難視及相向守門者也。一一相為印(印在下說)。二俱赤白作極忿怒之形也。慇懃畫隅
角。輸羅焰光印者。即是獨股金剛。但有角處皆置之。有光焰也。中妙金剛座。方位正相直。其上大蓮華。八葉鬢蘂敷者。於漫荼羅最中。
置十字羯磨金剛座。令正四方(正當四方面作之也)於彼上作大蓮。八葉并蘂(在金剛作)此即是金剛座也。故言金剛同也。當結金剛手。金剛之慧印
者。當即是結金剛手金剛五股印。故云金剛三昧慧金剛印也。言稽首一切佛者。隨彼處作護藥物作淨也。當作禮時如上所說。廣大悲
願。數數堅誓願者。謂自誓運心。弘普誓不為己。乃為一切眾生故成此藥物。願加持力令速成就。以此成故。能利一切眾生也。應護持
是處。及淨諸藥物者。然具有多法。廣本有之。凡取藥時。須解法用次第。求自採亦有方軌。乃至作護作淨。皆有次第法用及洗等。此中未具。當更問也
(或可蘇悉地等通用也)於此時持誦。清淨無障閡者。而有下中上之成相。若得無障成就者。上成有三相轉。謂初夜煖生。中夜烟
起。五更焰出中成有二相。謂除焰出。下成有一相。謂但煖生。轉者謂從少得多從煖得焰等也。既得成已。真言者自取。遊步於大空者。
或食塗點等。而得自在遊諸佛剎。從一至一。住壽大威德者。便得具壽無量劫數威光自在。於生死自在者。即於生死種種自在故。是名真佛子也
(世界上行即是履世界行也)物成已。以金剛印護自身護本尊護物。方取之為五分。師及先成就仙助伴己身及佛也。其物隨彼於生。於
三寶處用。先成物。若有仙來取當與之。不來取分為二分。一與伴一自取。師物若師在他方。當掌之待來與之。若師不在。緣彼所生為
作功德也。刀等不分。亦標心為分劑也。從初至末。皆用金剛自護護物乃至取也。言行於世界頂。現種種色身者。謂為諸眾生作大佛
事也。其供養藥亦有方法。謂獻也。
[0697c27]經云。具德吉祥者。展轉而供養者。得成就已。持至十方。隨意獻十方佛也。諸佛及與阿闍梨助伴。
各有分數。方法也。當更問之。真言所成物。是名為悉地者。若得如此成就者。是名有分別成就也。以此藥物等事。猶是成相之法故。名
有分別成就也。以分別藥物。成就無分別者。因有分別而得無分別成就也。此能分別為因也。依此有分別而得無分別果者。無為無相
不思議無染之果。雖非因成。而以有分別為因。然成此無得無為之果也。祕密主一切世界諸現在等。如來應正等覺。通達方便波羅
蜜多彼如來知一切分別本性空以方便波羅蜜多力故。而於無為。以有為為表。展轉相應。而為眾生示現遍法界者。謂無為之果。而以
有為方便。能成此事。不可思議。現在未來過去三世佛。皆以通達方便波羅蜜故。而說此法一也。舉三世佛。欲明同以此入也。雖復
設此有為方便。然即了此分別之法本性常空。如是因緣起法。離於生滅斷常一異去來。但如幻化不異中道。若捨離此而求無為別
體。不可得也。以無為之性即不異有為。了達如是甚深緣起法故。能以此有為即成無為之果也。是故一切三世如來。以方便力故。雖
證法界。而能從此無為無作本體之果。而以有為作諸眷屬。如大日如來於此自證之德。以加持力故。而於無為。以有為為表者。本性
無所為。因有所為而能成無為也。展轉相應者。未持誦時性本不淨。由持誦故便得清淨。能度眾生也。則現不清淨身。復為他作清淨
因緣。名展轉相應也。還從無為生有為為表也。故現十世界微塵金剛菩薩。一一以真言門引接眾生。皆令得至無為之果是也。以此
方便遍於法界。普應一切眾生令得義利也。令得見法安樂住。發歡喜心。或得長壽五欲喜遊而自娛樂。為佛世尊而作供養。證如是
句。一切世人所不能信如來見此義利故。以歡喜心。說此菩薩真言行道次第法則者。謂諸如來以方便故。從無為界以加持力不捨
眾生。隨眾生示現修眾行。或令見法住安樂行發歡喜心也(即法喜初地也)或得長壽者。謂得無數劫恒覩佛興也。或得淨好五欲而自娛樂。又
能供養一切如來。此事無方便者不能信也。彼作是念。真言之體。即同法界無為無作。云何能成是事。若生是事。即是有相分別。云何
應理耶。是故生毀也。言此中佛有祕密難解者。是無方便者說也。故不能解了。然此中以心自在說為長壽。如此壽量。即是如來法壽
之命也。五欲者。謂四無量及菩提心。一切聖人以此現法而自娛樂。供養如來。即是真法供養法身佛也。若行者依佛方便甚深緣生。
得世法成就即於此中觀本性空。即是無為成就也。如是不思議法。凡夫自不能信耳。然諸佛如來及菩薩等。見此利義故。說此真
言行次第之道。不可謗為無也。何以故。於無量劫勤求。修諸苦行所不能得。而真言門行道諸菩薩。即於此生而獲得。如餘菩薩。為
求無上道故。難行苦行如救頭燃。經無量劫尚不能得如此成就。此真言行者。若具方便聖可成就也。以知甚深緣起十喻義故。以真
言等。願作種種成就而無取著。不異於如是法微妙速疾也。復次祕密主。真言門修菩薩行菩薩。如是計都朅伽傘蓋履屣真陀摩尼。
及安膳那藥盧遮那等。持三落叉而作成就。亦得悉地者。次明所成藥物。謂如上且先一落叉。次二月持誦已作漫荼羅。於中置此所成
物而作念誦。更三落叉方成也。此漫荼羅神位等。即與大悲胎藏同故。此中不說之。但以所欲成物置中。以大日如來置方隅也(決問得)。
幢以竹為莖纏以淨疊。更懸垂一丈以來。如幡狀上作層形。其上安跋折羅也。然刀以鑌作骨柄。傘有上中下成。謂金銀孔雀也。舃履
以皮作。先種種勳洗極淨無氣。更以藥治之。乃至火不能燒。又極香方中用也。如意取淨好寶置之幢上。眼藥用安膳那作。此膳那有二種。一極輕逆水而上
(更問)牛黃者更有無量藥。謂空青朱沙雄雌黃等。皆可成就也。又金剛杵等無量物亦可成就。大本具說方軌。蘇悉地亦有次第也。如履舃得成。即可乘之遊佛
剎無礙。眼藥等成就者。即見十方佛剎。即能騰遊十方佛剎。餘可解也。又有畫作鳥獸種種形。隨取其一作法成。即堪御往十方剎
自在也。或以法加童男女。亦令彼成就以為供侍。即遊十方剎也。西方有一人成。引五百人昇空。而去。不知所去也。此法成即是持明
仙也。此物隨心所欲作之。彼持誦時亦得境界。令作如是如是物也。或可運心而作此物。亦得成矣。
[0698c27]經云。祕密主若具方便。善男子善女人。隨所樂求而有所作。彼唯心自在而得成就者。世人所不能信彼人得之。謂作成
就人也。不能可信希奇之事。皆能得之也。是故云善男女方便具。欲求之物但自心自在。唯如是得成就也。言彼自心自在。唯如是成
就者。謂隨意所欲。唯心所轉即成就也。唯謂唯用自心不藉餘緣。唯亦是暫義。纔心作念即成就也。祕密主諸樂欲因果者。祕密之法
非彼愚夫之所能知真言諸真言相者。若人於此真言行中作如是念。我今行如是因。當得如是果。當知如此非正說也。唯是愚夫虛
妄計也。何以故有諸外道。說一切法從我而生。若如是自在喜故即與。不喜故不與。如是等人不能解此道也。應則是萬物皆得從因
生。若從因生此因則有性。若有自性則墮常見。常法云何能生。若因滅果生即斷滅法。云何能生耶。
[0699a16]經云。說因非作者。彼果則不生者。意明。因者。因空。因因既空何有果也。故中論智度中廣破。當知此因。以智觀察尚不得其原。此因
無依。無依即是本來不生。本來不生之因何能生果。故如彼果本不生也。
[0699a20]經云。此因因尚空。云何而有果者。謂明因非實有。因既非真實終不能生實果。當知果本不生也。又復是
因本性空寂。當知果相亦復如是。若於如是緣起法中。而言有因有果即是遍計所執。墮於斷常一異不入中道。是故證知如是真言。永離因業故即是法界也
(不思議界也)。
[0699a26]經云。當知真言果。悉離於因業者。則明因是有所作法。法因既有作。當知果亦有所作。既有所作何能成真實。當知果離於因業也。
[0699a29]經云。乃至身證觸。無相三摩地者。言此因果等相。妄想故有。正觀察之本無所住。無住故果體不生。即
同無為也。是故行者若作是念。我誦真言修真言行。當得成果徒自欺耳。若此真言者雖從緣起。而實無作。從本以來本是法界。無
生無滅非淨非染。法體如是云何得成耶。經云。真言者當得。悉地從心生者。當知真言行者。但以方便自淨其心。若三業清淨。當於是
中自得明了。而自覺悟也。譬如有人。夢中修行種種六度而淨佛國。覺見則無成果之相。但是一念無明心中。有因果萬行耳也。又如
暗室之中而有寶藏。若以方便燃火明燈。雖因緣生滅推不可得本同於空。然亦明法任運起。而以心明因緣則見寶藏。非此寶藏因方便生也。修真言行者。本為除遣惑
業。當體解法界無生滅淨染離諸分別。知此真言之體。即是法界之體也。若了知真言之體。即同法界等於大空。自然能得無相三昧
故。悉地現前當生如是信解也。次爾時金剛手。復白佛言。世尊惟願復說正等覺句悉地成就句。即是如上所說。一字能生四字。乃至
遍滿法界。此即見佛心句。今問此中成就之法也。諸見此法善男子善女人等。心得歡喜受安樂住不害法界者。此即是隨於此中而
修覺者。若得成就名見法也。成就。即以此生而得見諦也。彼見法者。聞佛說此成就之法。必當深得法喜。住安樂行現法樂住。故請
問也。不害法界者。意言。非此法界中有所妨礙也。乃至受種種世樂。而世樂即是法界終。不因此而妨礙損法界也。故不害。何以故。世
尊法界者。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說名即不思議界。是故世尊。真言門修菩薩行諸菩薩。得是通達法界不可分折破壞者。然此四字究
竟成就。與法界無所妨害也。此四句皆是佛心。豈以佛心而妨法界耶。住此成就者。及法界無二無別。故無妨礙。此悉地彼法界。都
無所妨。何以故。法界不思議故。是故無量佛得道成就。而法界不增。無量眾生滅度。法界不減。若眾生勝進亦非加益。若破煩惱亦無
所損。亦即不思議界。性同金剛不可破壞。若有妨礙則有彼此。有彼此則可破壞。今無妨礙故不可破壞也。當知此不壞。亦是不可
分析之義。謂種種門種種世出世事。同一法界。不可分析令成別體也。行者若能如是通達。即是得見法成就也。世尊告執金剛祕密
主言。善哉善哉祕密主。汝復善哉能問如來如是義者。即明重歎執金剛祕密主。為能哀愍未來修真言行者故。發如此之問也。汝當
諦聽善思念之吾今演說者。此意都語會眾言。汝當諦聽善思念之。吾為汝說如是之事。祕密主言。如是世尊願樂欲聞者。重明如來
慈悲遍滿。印順斯問而為解說也。佛告祕密主。以阿字門而作成就者。即是於正等覺句中。作成就法也。若在僧所住處。若山窟中或
於淨室者。隨意所欲樂處及祕釋。如上已出之。以阿字遍布一切支分。持三落叉。謂以心布此阿字也。從頂及眼耳等。乃至遍於內外
身分。又誦此字三落叉。即成也。又彼說云。本尊種子及圓明為三也。字在圓明中。圓在本尊心上。觀一成時三皆自成。一緣於此三
境。故名三落叉。落叉是見義也。誦此三落叉已。至白月十五日為滿月。依文誦三落叉竟。次於滿月。盡其所有而以供養者。此謂白
月十五日作成就漫荼羅也。作此法時。盡其所有供養三寶。作成就法也。作成就法時亦誦此字(祕說如前可知)作此法時乃至普賢菩薩。文
殊師利菩薩。執金剛等。或餘聖天現前。摩頂唱言善哉行者。此解言。或餘諸金剛此不可定准。隨有一尊來為成就也。然見時亦言上
中下相。若親見分明與對目無異。為上成也。若但聞聲現前示教利喜。為中成也。若夢見等。為下成也。又見時。明昧等殊。即知有障無障等也
(祕說可以心得)。如是本尊等現前加被時。即應當稽首作禮奉閼伽水。此即香花之水。加以五寶穀等。如上說之也。即時得不忘菩提
心三昧。行者以得三昧故。令其身心皆得輕安(輕安謂垢障除也)又以如是身心輕安。而誦習之。當得隨生心清淨。身清淨者。謂即以此輕安
布想念誦極持。身等五根清淨也。如六根品中所說。萬像皆見能知佛心等也。以身心清淨故即得隨生。意生之身隨念而生也。隨生
為因念誦為淨。便獲隨生身心清淨也。若置於耳上持之。當得耳根清淨者。此解行者若欲耳根淨者。想布阿字於其耳根而後念誦。
即得耳根清淨聞持不忘。能聞十方佛所說法乃至天等之聲。亦如法華說也。
[0700a28]經云。以阿字門作出入息。三時思惟。行者爾時能持誦。壽命長劫住世。此明阿字菩提心不生不滅門。若欲住壽長久者。想阿字同於出入息
(謂以此字作出入息令出入分明不斷也)若短命者。如是想念日日三時思惟。即得常壽也。祕說者。字及句并本尊為三時也。若欲攝一切毒。想是阿字。或自或
他想在身。若如自在者。想此字於有毒之處。漸遍身分而驅下之。毒漸漸下字亦逐之。逐出盡即除也。毒有二種。一物之毒。二有情毒。
謂龍蛇等毒也。若祕說者。毒謂三毒。三毒盛時欲除。亦如前作。謂逐之令盡也。願囉惹等之所愛敬者。即以阿訶字門作所應度者。
謂若欲令人愛念及彼歸依者。想阿字作其自身。想訶字作彼身。自身想持商佉。又想蓮華即彼持之。互相觀看。心中誦此阿字。設彼
忿怒憍慢。亦即愛心順伏也。祕說者。若欲攝伏其心。想自作阿字想心作訶字。心有蓮華手有商佉。而令相順即能攝伏也。一切難伏
者亦可伏之。謂上煩惱及隨也。佛又告金剛手。諸如來有意生。名業作戲行舞者。從佛心業而生。作種種戲行現種種戲舞類之相。即
是普現色身。隨類作六道之形等也。舞謂種種神變幻作之事。隨事亦現其類眾多。不可備言也。四界攝持。謂地水火風界。雖現此身
內外依正。然此是心王安住同於虛空。虛空常不動而含容一切也。故唯從佛心業生。隨心而有。體同於空不可取也。見謂種種舞戲之相。非見謂涅槃之理也
(云又見謂世間果非見謂菩提果此類無量故云廣大也)亦見。三乘修行種種法門。隨彼所願而令滿足。即是能現種種可見不可見事也。乃
至願求禪定智慧法門眾多寶。亦隨類示現而賜與之。猶如如意寶王。隨心所求一切施與也。等引神通等令起。三摩呬多是等引義(等引神通等令起非等至也)
時毘盧遮那佛。一切大眾會觀已。告金剛手祕密主言(已如上解)金剛手行舞。一切作成壞果廣大。親一切與者。舞是戲也。復
普現色身隨類曲成。作種種應。此非真實但如幻耳。是故名為如來之舞。猶如舞者能悅可眾人之心。雖種種意解不同。皆令心悅。佛
亦如是。然非四界之色所作。隨佛心意而生。從心而生從心而滅。雖常法而能隨緣生滅。此興廢隨緣。故云生滅之果。即謂成壞也。此
迹遍於法界廣大無邊。故云廣大也。作已遂滅。故云成壞也。廣大成壞。此成即是變轉義也。故壞。然此成壞即是如來妙應。從佛法界
機感而生。雖生不生雖滅不滅。即同於幻不異法界故也。猶所作不實。故名為舞。三世諸佛皆作此舞也。親一切與者。我親於先佛授
得此法。今復親授於汝。故言一切親與也。言親。謂親能現前授與一切所願之果。此義正也。言先作真實相者。如上所觀種子真言及
本尊。由觀見本尊。見已即轉自身而作本尊。展轉相即不相妨礙。即是見於金剛之果菩提之心。故名先作真實相也。如是次第住者。
謂住前所觀者。心依善住也。先已見實相已。阿字也。
[0700c26]經云。如先正思念。謂如上文所說思惟法而念持也。阿字自己作。并點作廣。一切黃極悅意。四角金剛標中。思念持誦諸佛一
切處光字也。此等一切佛自當相說者。謂觀阿字令作深黃色。其色相端正嚴好令人悅意。在於自己心。又此字經云。并點廣者。即是
字上加點義。增加即是廣也。於字外作四角金剛標欄。此欄同三股金剛。股更互相叉而作之。於中置字。見此阿字已。即轉此字作毘
盧遮那本尊之形。即是自身現同本尊之像。其像一依本印而作也。此佛通身有光。此即菩提心中所見實相之佛。猶淨瑠璃中內見
真金像。非同餘心數中妄想也。當知如是見者。即是見心實相之佛。作此成就者若無疑慮。即能普為一切眾生作大饒益也。
[0701a11]經云。謂廣大希有者。猶如幻人。謂有種種異事也。猶如諸大菩薩隨心所欲利眾生事。如幻幻水月而應萬類皆得成也。此即如來如幻三昧之
句。若能如是作者。無始生以來惡業。及三有逼迫之果。乃至無間重業現身即滅。何況餘者。當以要言之。三有眾苦果報皆滅也。何以
故。猶持誦者以得住於三摩呬多地故。若觀如是實相離苦。
[0701a19]經云。若觀於彼心。無上菩提心。謂觀行者自心中無上菩提心也。云心者即是無上大菩提心。若住斯觀。即能淨身口
意業。由能淨業故。淨與非淨業離也。意言。有如是業生。淨不淨皆不能染也。
[0701a23]經云。當業。謂當生此淨心之業也。此果皆不能污。何以故。常與理相應故。譬如蓮華雖生於淤泥之中。
而不為彼之所污染。如是行者即同諸佛。何以故。能生一切諸如來故也。此即是仁中之尊佛也。意云。纔觀菩提心已得如來之果。況
身現證而成佛乎。復次時毘盧遮那如來。又復住於降伏四魔金剛戲三昧。四魔降伏六趣解脫。一切智智滿足金剛字句說者。住此三
昧能降伏四魔。能除六趣煩惱業苦。而與解脫之樂。亦能滿足一切凡聖所有希願也。佛住此定而說金剛句真言義。此五字即是降
四魔真言句也。阿是行。所謂本不生行也。傍二點是淨除義。以此義能降伏四魔除一切苦也。味是縛義。加上畫是無解三昧。即不
思議解脫也。囉是淨六根義。由六根淨故無塵也。訶義如上已說之。佉義上亦有解處也。又𤙖有三義。即如來三解脫也。修行除障故
而三解脫。而住大空。欠者大空也。佛說此真言時。金剛手及普賢等。得未曾有開敷眼(如上說)稽首一切一切智。如是說言(一切一切智即諸法一切如者
所謂諸如來也)一切即於此中梵音意云。無所不足。即是府庫義也。言以此五字為庫。能滿一切財富也。一切諸佛菩薩救世者。此一切佛菩
薩救世者。緣覺聲聞害者。此歎聲聞之德。謂害隨眠等也。又解云。蘇囉多是害煩惱者。能遍所行地。起種種神通者。財富即是如來法
寶。以給一切眾生猶尚不匱。如是無窮大智寶藏。故名富財者也。由法財富能施一切。而說此真言之門。上從諸佛下及聲聞。無不依
於此句。而能施作種種神變利益一切也。故云隨其行地。而現種種神通力也。言行地。謂凡所行處。如偈云尋地山林遍無等也。言彼
得無上智。佛智無上智者。非但神通而已。亦由此句。一切聖賢得成智慧。乃至同成一切智智也。然二乘智。對世間亦名無上。今更
明佛無上者故。重言之也。先讚已後請說佛此五字次第廣說也。及布想等種種類者。所不言此更皆請此中說也。於布字想字上中
下成。色用差別種種方便。皆請佛廣為宣說也。種種門中。成就進趣順行此法。名為教也。請自說此教者。請佛親演說之也。若佛廣說
此法。諸行大乘無上真言行者。當得見法。若已見者亦皆歡喜。見法謂證得也。當住者謂自見已。復授諸眾生也。由見此事自他俱獲
無上法利。故請佛廣說。本經有三千五百偈。說此五字義也。三摩醯多。正議是住心一境之義。佛欲說金剛之句。普令大眾住一心境
而聽也。欲作此金剛真言之成就之法。先令作金剛座。如佛初欲成道時。在於金剛道場。復除此座已。更無餘座堪能勝致此也。于時
大金剛為從地盡地際也。此地際加持下身者。為欲說阿字。意云。此字最勝也。字第一。加持者今為欲說此法故。先以加持自身也。
即下身。謂自臍以下想皆作純金剛也。此有內外。內謂如上所說。外謂想自身坐處在於方金剛壇中。其壇已如上。說方標欄者也。名
大因陀羅者。此是金剛中之極剛者。能破金剛。而金剛不能破彼。又是極黃色也。如此紫磨金色。此想阿字為之名金剛輪也。於此座
中思惟一切。即是瑜伽之座。此是修行應理者之坐處也。即思惟一切。謂一切事皆此中思惟作之也。事眾多云一切也。右初釋阿字
為座竟。次說長聲之阿。此是阿第一命根也。以能活諸字故言命也。若無阿字諸字即不生。故第一命也。此是能攝召句。若想此字能
攝召。長阿即是行。若觸阿字即引一切佛行。故云攝召也。攝召一切內外之法。攝召是攝令屬己。自在受用義也。此阿字門。能攝召一
切如來功德令歸自身。亦能滿足一切之行故也。次說暗字。若想此字。能攝除一切毒及病等諸障也。內外諸障皆能攝而去之。內障
謂種種障道之法。但有現前皆能滅除。外障謂一切外物為障。亦悉能除也。又除諸毒諸病。病謂有種種皆能除之也。又能除者。乃至
失心即能救之令得本心。又以此字能攝心一境。速與三昧相應也。若想此字得如上功德。一切能與者。言與即是滿其所願授悉地
果也。若持誦者。一月中即結金剛慧印。而誦暗字。於一月中日別三時作之。一切無智城破也。一切眾生無明之所嬰遶。四合堅固猶
如牢城不可破壞。以此字門而能破壞也。得不動堅固者。謂天人阿脩羅等所不能壞也。凡一切增益事若欲作。皆坐此座。增益亦名
圓滿。謂能滿一切所願也。若祕釋者。一月是一見也。若得見法入於初地。任運增益一切三昧陀羅尼等及諸地位也。若欲作此增益
法時。持誦之人於此金剛壇中。想佛住於三昧身真金色也。光焰有威光義。有威光者。即是兼明本尊義也。梵音如此。即周匝炎光。以
髮為冠。此即是大因陀羅也。此大金剛之堅。即是佛智之義。能破一切無能除者。想此佛在方金剛壇中。隨意作一切成就物也。經
云。金剛蓮華等者。謂此等一切事。當於此輪中作也。若成就金剛法。五股純金作之。置於壇中而加持。商佉等上中下成就。亦如上說。
謂皆持誦此阿字也。若欲成就佛頂者。以真金為佛頂而加此法。若得成者。即同大日如來之身。或不可須別物。但以自在想作佛身
而加持之。若成即同佛身也。若作金剛成就。持誦之者即同金剛手菩薩也。蓮華者。以金作八葉蓮華等此中持誦。若成即同觀音也。
刀者。作亦有法。若成即同文殊童子也。鵝者。作法若成即以此。自身成梵天身也。於成就外財之中。或成就金或地(地謂伏藏也)或如意珠等。
但與增益相應者。皆用此法作之。具有上中下法也。言大因陀羅觀者。謂於金輪中觀故也。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卷第十一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39冊No.1796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
【版本記錄】CBETA電子佛典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本網站係採用CreativeCommons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3.0台灣(中華民國)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1998-2016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