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Jin Guangming Jing Wen Ju Ji 金光明經文句記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金光明經文句記卷第三 ()
四明沙門知禮

[0109c24] ◎爾時正宗分文義 經文懺悔讚歎三品 壽量正說
二次 天台雖是
乃是因位不異不用 三藏真諦虛空等三身
分別虛空藏菩薩白佛云何菩薩 如來甚深祕密如法修行 節節發問
故云二師去取虛空 一切如來三身豈非故去三藏可知
初四 八十應化
思議上根 本源第一王子 壽量品四佛物事
婆羅門欲生佛舍利 王子假使蚊蚋可以 如來寂靜無有舍利兔角
升天佛舍利功德 兔角修羅舍利解脫 中根聞法本不生報應
無常理事思議第二釋迦雙論 不能是故釋迦
所謂法身應身化身空有 法身理應理即化身三身一一不定三身宛然是故品題
身分法應化身一時 思議第三 聞者智證
三品佛智法性 一切眾生以此本心 二空妙用全體
眾生 三品之下其二三身一番
是故 文解釋初文分文解釋初四 佛說經家四佛料簡
機宜 二見判教 一身異見合身
中有三乘菩薩利根 空見不空不空乃是生佛同一見佛外來無邊
四佛應用 諸佛無二與其弟子亦復不異故云 利人菩薩二乘
四佛分齊 應化各異弟子三乘差別故云 眾多二分分文解義分文
釋義初四諸佛說法三時 能詮有法巧妙
深遠無意 作下 大師無窮
四諦因果四諦因果四念 德本三義
三相因果成因 以下釋義 四諦
四諦對上境智 對於說法對於 大論第三十號
遍知云何正遍知 相等不異 三藏知事不異摩訶衍
不異致使解義 正遍知正知遍知正義二諦
三諦出世因果 四境不了即真 二諦三論
假意迷悟十界因果一一 中法得名世相常住何以苦諦
二明一切 釋文山地 引證
苦諦般若金剛般若 品等稱之為大部 佛身積聚
陰入生成道諦法華智地道之中水陸
此岸三乘修道變易猶在此岸彼岸 一乘修道三德
法華畢竟 終歸塵霧修羅三光日月星常住本來
佛身 既有證法 集諦引證煩惱豈可
法身四諦一一若非一切 煩惱法身 故知煩惱
法身行者二明四諦釋疑 明相 一切世間有事出現十界
依報三德十界假實依報一一 四諦三德名為法身 起用應有長短
四佛 大師四諦若非 法身三身一體何以
巧妙深遠一身 相得
四佛智者 發行人既得豈不 四念
身受心法三身 對法 身受心法但是五陰故知四念
念處四教 不淨不淨乃至觀法非我 無我三諦一切
行者相貌遷流故云 下行平聲所以
因果念處無由 念處因果 雙非次第
前後一心三觀 中間般涅槃五下 果相三德即非
一剎那剎那剎那不息 果位三惑五陰 自在無礙解脫五陰清淨
般若五陰究竟難思五法五陰稱之為雖是 不分般若法身
解脫祕藏如常仁王 五陰常住五陰 十方周遍別有
常住法性 之下三身體用雙非全體 起用無常常用
八十無常長短 無常若非 應用人天是故八十
無常常住故云常用 常用釋疑 四佛能破
四諦釋疑 四德 尚無淨德
四德釋疑 顯德四德學者同體 凡夫常樂我淨見思菩薩建立
常樂我淨無明三佛常樂我淨 中道是故雙非十二與其非常
無常異體四德雙非法身 報身 無常不淨自在應用除疑
四佛能破 四諦可見一偈
不知四佛 深意不知
須達無量無數 應化 乃是應化
偏執 化身應身法身三身四句 雙非不可一異
古人無常化身 法常無常不了字義 其所住持
化身二義具足以是 釋義因緣親緣長壽
施食長壽作下 放生 施食行善是故
十善舉止 一一皆是長壽發菩提心方名法性法性長壽
種種資助真正道心 無常應化無常三身一體 二法明法法門
施食疑念二修 果斷無常斷常 是故大士如來無上士
義淨新譯是故大覺尊是故 一偈結成爾時歡喜 所聞
無量 八十深心 高深本體
無量踊躍歡喜真信 解發歡喜初地 疑惑十地
不立第十上品無明 名為金剛喻定最後無明生歡喜踊躍
當機得道上根 舍利中根三身分別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覺
一切眾生本來登極方名無上 覺心即今 時下四佛還本因緣相等
機緣四佛 發心既已不還二觀三諦一境本覺三智
始覺全本起始合於本名 相應相應乃是 懺悔
懺悔大義懺悔方等陀羅尼經 四眾懺法普賢觀法六根懺法大經
請觀音經三障觀門 滅罪菩薩行利他 無生懺法聲聞自度
作法三途大乘 釋名 二字梵語懺摩悔過
悔過華梵 並列是故大師乃至 愧對懺悔二字
慚愧善巧說法不可以 詁訓首音 黑白企望
發露過現未來慚愧 慚愧懺悔
人天 四教事理人天 肉眼諸天天眼
名為懺悔 四教以此三乘三乘 慚愧四教豈不 細作四教
加功任運三界人天果報作意 四教賢聖四教 是故得名為人初三賢聖
七賢 通教賢聖菩薩 斷惑三乘事理
別教賢聖通教聖位斷見 三賢塵沙無明故云 事理第一義
圓教賢聖三十證法 十信得名事理具德第一義合十
合十慚愧中分 懺悔二明懺悔 淳朴
不成何為一實實相 此處無不無不明處大經
七方便三障 能所名曰圓教一切 能破無言
寂然思議 第一義四真諦 萬行三德
而言生死 論斷無不 第一義如是知名
法華履歷 一實此地 何所分別不謂不分
寶處 觀照故云前進 即滅化城實名至寶
即真無法 常住五陰眾生 第一義世尊
歸依如何法性 祕藏十方滿
以此令眾生初心名為 實相 無生諸法
中道平坦名為 無明佛眼諸見
端坐 禪波羅蜜坐法 實相實相無相云何
無念念念無相無相無念別有實相實相之外別有 實相滅罪所以
實相即是照明 慧日霜露心性本來三惑
十界罪福二我為主如此 無生使如來無罪 對於三諦可知
三諦次第 三諦 俱空行者應知
即為思議以此 永不懺悔 大人
見思三德懺法 何以名狀此處三大 經書深廣
猶大就此懺悔萬行 般若無始惡業行人 猶如債主實相
供養解脫心性無上猶如牆頭初心如草超過 方便得法
二行舉行四行懺悔 懺悔 滿目不見全心不知下文十力
諸佛求覓親善 審讀能詮 求法道理
懺法名為此處 而立行門得名大乘三次 懺悔
大約即是 修德正法 處中
孤立用心 法性內心
法性諸法實相如來藏離念 是故本性一切
功德是故境智 不二本覺 始覺而是一覺境智
無二如如 不異不異 方能冥合引證仁王般若
般若實相般若實相境外 境智如是如下
二相不異境智一體 無相境智不二境智境智論說是以
止觀義例不思議即是是故
故知 以此淨心歷法內心內心攝一切法
可以遍歷三科自然 不思議次第 內心淨心遍歷諸法任運
故云教示約法 遮那遍一切處 不知以內
一切處遮那 六作六受六作明暗略舉
至意六受總結六根 六受六作見佛 內心三觀常見如來
三德三諦是故無非佛法二者 耆婆任運 法爾自然乃是
三觀遍歷一切任運微妙三法 前後縱橫如下明滅 內心諦觀十界罪福
修善全體即是惡性 罪福實相法華罪福遍照 十方十方即是十界十界實相宛然
一切一切一切此等一切 實相妄想
自有一向正道內外自有一向助道南嶽有相安樂行三昧妙色
不同 同時所立
人身所謂助道 清水 不能有用
助道正觀不實令正入理六度略舉三業
五法正觀開門 五門禪有對開正 正解順水正觀順風
正道妙理施禮風水豈不如是總結四明
初四地獄
方名方名東西 同音弒君弒父 明天不能受生
地獄五逆罪五無間 破戒四重吉羅 始終
故云和尚羯磨教授 闍黎印證中國佛海佛法犯重花園可解
重者 等身動作 故云為例
莊子餓鬼 懺悔人中人天
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愛別離 五陰五衰衣裳頭上身體臭穢腋下不樂本座四心受想
營營 眾生三界藩籬之內不能 四教初三
初聲初七五停心不淨因緣覺觀界方便 煩惱障不得應須懺悔
停下四念處對位道品 顛倒常法四念 四正勤
增長發生 精進心思五根 定慧五力不動
法華文句正勤如意根力四科 第一不同或是 別有四果
見道十六欲界四諦法忍 法智上色無色四諦類智上下十六八十八使見惑
欲界苦諦法忍 苦法智欲界苦諦上界苦諦 三諦不下見惑
墮惡道欲界欲界九品思惑 上品上下 一生一生三品
初果二果五下 身見戒取不是 不通一切見惑
等至無所有處身見 欲界是故名為三品 一生一往五下三果
一品第九一種那含 三果九品不來欲界無學未能
懺悔羅漢習氣 菩薩人天通教 體空中道大乘利根
二教二乘菩薩懺悔文字不能說法 有部行者說法
之一 三十別教十信 佛性未能佛性修空
使十住空理十行建立 其二未能 登地
是故名為等覺 無學故此凡聖懺悔圓教二邊三智
修證名字五品十信爾前但是法華中說 陀羅尼
入空二百千萬 陀羅尼三法 方便陀羅尼二觀便轉入中道
第十法身 無間業圓教等覺故云
三障煩惱結業 故云古人何為凡夫是故 證結大師三昧總持懺悔
凡聖自然校計經合 行者勤修聞者宿聞者
至極諸佛互相 成行滿果證歸敬
修行 禮佛五悔中一法安 品題二字訓釋
二身 二明君主克己
暴虐故意約法釋種 懺悔相貌大小小乘
小三作法毘尼 僧殘對治四法 波利婆沙
不得入眾 不得談論不得滿一百
僧殘 夜行摩那埵
歡喜使眾僧歡喜與其 僧眾改悔 故云眾僧僧殘二十
白四羯磨出罪明相直行 然後入眾出罪半月作法 半月說戒眾僧僧殘
作法摩夷 故作一說誤作小乘懺法
沙彌聖果 谿小學重罪 阿含作法三業
法成散心 屬於定心起滅 欲心
無生觀空空也 主宰念念無常業報我見亡諸使
小乘二明大三 作法無生行者應知懺法 助緣皂莢
清水大乘便外道無益 懺悔懺悔可行 道場諸事觀照
使作法道場 修行六法後方 道場如今 法華三昧
大師立正初心 三昧苦行精進隨宜 初心無生為主
使一一無得圓行諸事發大心安心 意中三性
全無三昧善友 了知大乘不可
無生懺法 作法八百虛空藏知法 日日不淨一心
一切令人洗浴三十五 虛空藏十二部經五體投地自說 九十般舟四事
一者不得世間思想三月二者不得三月經行 不得休息不得三月飯食左右四者
為人說經不得衣服飲食般舟 三昧十方佛虛空中立行法三業
諸法方等 一百二十一百二十思惟中道
名作十二夢王方等陀羅尼經好夢十二 懺悔梵網經十戒
懺悔見好好相摩頂 便得罪行者夢中 坐禪菩薩摩尼珠印行
不下道場作法名為 事用作法無生無念
念念實相實相能所不二如是實相 霜露無緣畢竟空無
最上不下同時 助緣故云 明證作法
功能功能明滅初四 以此 而且使
小說無妨故云 作法佛戒作法 違逆作法
性罪十惡不論不受 二種償命猶存
以定心想力強 惡業是故枝葉 遮罪根本無明
枝葉無明故此 界內無生 三學作法專意
滅定無生觀照 散亂作下 苦樂三惡
故作人道 三界 無生
三業可知 作下大小乘 生滅作法毘尼
無生無明通惑不生 煩惱怖畏 憂愁作法成位五品
故云四住真諦名相 成位根本無明故知
大乘三障 父母生身六根實在理觀
不得六根故云 除業約出假說宿世無量業種 不能自在除業
俗諦無生 可知作下 石膏
薑桂小乘作法未生善大作大生 事理如是須知
須知三修 不行所得今文



金光明經文句記卷第三 ()

金光明經文句記卷第三 ()

四明沙門知禮

[0117a05] ◎從此釋文分文三品以此 讚歎分文
釋義夢中見聞夢見 正見金鼓 菩薩或是或是
夢見金鼓 二義三昧名為 如夢修德如夢
是故名為如夢三昧凡人 法性 出入觀智
顛倒 觀智如何 融會佛地凡夫未解不論
觀智起信論業識 見佛業識所見 名為業識
安得法性豈非觀智不得 二法三德見相
金鼓法性 三德三德無量 甚深深廣以此三德一一
法性全體得名三身 無量甚深三德
即此法身三德故云 三佛照理 法性智德
大光須知法性 始覺一覺不覺既成不覺
始覺同體同意 諸佛無二 表報
報上 三復 對上二身
同事孤立三身瑠璃 坐下大眾結義應身是故
文具三佛三佛 表法表報應佛 其三三義
三法一切三法 金光明三法 金光明一一可貴
多利是故 金光明大師 一中無量無量
見聞 夢見擊鼓分文二見釋義 初見擊鼓音聲
起用 三光三佛相機 法身婆羅門淨行
同體 淨智以此淨智常理甘露相似 相應妙音三千界使
擊鼓三身 本性應用行者 釋迦相同懺法利益
合成三身時下 見聞分文二時
斷惑就位觀本登地斷惑故知三十
二觀觀行分真即 十信觀行內外 無明法全三身如夢
明了三身猶如王舍變易五陰因位王舍至於觀法
果分釋出王城 果地 因地爾時
佛法大海 因人以上慈悲 拔苦
右繞戀慕以下分文言行 十七偈頌二等五言
七言所以 為準變亂增減字數 豈但使參差目錄
寄語釋義明見金鼓初見形狀 光明
長行三身 合為法身合為 諸佛境智三身對上
如夢三昧三昧二見明見擊鼓上文 佛法心法眾生差別
心性夢中法身應機懺悔相同如來 分文釋義
金鼓 世間因果二行一行三惑
生出世間因果二行出世間 惡道惡名 威德無所畏一切智
漏盡無所畏無所畏 無所畏此岸三智彼岸 出世間楞嚴具慧
正道助道事度對治令眾生一行 二行煩惱
貪瞋癡煩惱 一字寂滅 宿命
處於地獄金鼓不獨 宿命千萬億正念 諸佛妙法令眾生
諸法一種修善 成就 能破眾生八難流轉
八難三塗人中 世智辯聰三佛天上 長壽天
是故大師 就此一一得無節節
二十五有果報小樹大樹一實方便 利益金鼓妙音
觀音一下明教懺悔 分文正分經文。意生苦果顛倒四德
可知聖人釋迦 懺悔聖人 三障三德懺悔
三句道理法身 煩惱般若三觀三智 結業解脫指歸
究竟釋義自說罪過 懺悔分文釋義明法 依憑法身
三德三尊三寶法名不覺名為 寂照諸法一切修德以此全體即是
是故圓教初中後一切菩薩無不以此為 三智三行三身一切 任運眾生
真如 尊者大經十號人天善趣 天人中尊福慧
頃刻扶疏說文扶疏枝葉懺悔分文釋義懺悔
懺悔分文釋義煩惱障 釋文不識諸佛十力 二業三定根力五欲
道力八宿九天眼力 漏盡十通諸佛所得如實智 通達一切了了分明無能無能勝
大菩薩分得 不受十力十力法佛 報佛應佛眾生色心依正
即是三佛十力 煩惱障無明煩惱觸處 法身牛羊鳥雀不識天子
不了三細六麁熾然 土木佛像畏敬鳥雀不然周禮中意
父母恩淨名善權方便菩薩 導師無不不了相應 二智是故法身隱滅不生不解
助道善能應身不解是故二三不識 自恃
他者西剎利婆羅門 首陀可解善報縱恣修道堪能助道約法
三學三學 定能財寶 盛年大論
他人禁戒地獄 求法涅槃他人不見他方求法二法
三教盛年一種三教窮子 知庫三昧二邊 少壯道後究竟無為方名衰邁凡人
明法舉事藏教二乘通教三乘 三觀 無量法眼慧眼此等盛年
種姓財寶三學三教成就宿得名
三從心下業障節經 一下略釋十二 作惡他人
一切癡心豈能反照忿 五欲忿五欲忿忿怒親近外道外道
以為佛弟子貧窮 佛世敬田辟支佛
世故菩薩歷劫不拘佛世隨機 三寶敬田父母 貧窮悲田通名
憍慢俱舍 造業解釋人為通惑有漏
無漏大悲不思議種種 等覺◎。供養諸佛分文釋義供養
何者 大千界自有無量無邊 諸佛有限
供體法界出世無盡一一周遍一切 一切六塵供養不獨 未來作佛事
行法故此別名供養須知 不同分為二法供養 分文他用無緣三智
既是佛智易解相對 法供養第一常住不斷 無窮有法無法
是故法供稱為 法供養修行分文釋義當下大悲
拔苦二我真因十地 真果菩提大覺一下精進使 成行教義二觀一念
一念三觀調即真六根五品得名 真果止觀義例道樹
不思議名為 止觀觀心真果 調一切一心
不成淨心遍歷任運 二次四下懺悔分文釋義
復重金光明由此顯出法性 王難成德五無間
名為自行法供養分文 自下譬如
金鼓釋迦化主始發僧那 示現至今何嘗 即行
一番 二我當下釋義
修行珍寶下修 十地十度十地 十度更加方便願力
餘下釋出十度華嚴十地品 三果成果 三行三句功德光明智嚴
色光智光色心不二究竟三行之中 四千祕密名為甚深功德
乃是六度萬行成就 一切種智中道根本法界楞嚴
大乘事理一切法 五根五力 定慧一切善法
五根七覺分 覺分精進
定慧均平通名覺分 覺知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
八正涅槃正道 道品果德陀羅尼 一切一切五百四千
煩惱其實一切法能持 自行始終 自修分文釋義
分文百劫釋義 百劫因緣憂苦所生皆是
五陰對於五陰 五陰造作方名 二十除滅
願佛即是除滅 有力可見 煩惱障分文釋義
動作煩惱心動 宿業清淨 大悲同體稱為
無不同體不興 業障分文 三世造業現前色心
受者未成修善無漏 業相不依 懺法不滅設問初設
二明經論 婆沙論成實未來相續 遮斷 () 未來除業
文中三世菩薩 未來不敢未來 事例在家捨家
遮斷必須更改未有至於 未來索然解散 十惡遠離過去十惡
三塗人天解釋十住十力五戒可解十住 別圓二教皆可
因位至於後果節節十惡十善 迴向愛著因果以此 世界五乘修善法處故云
在此攝取 迴向眾生無上道迴向可知方便力迴向大方便
太虛不了法界迴向善惡分文 遮道初四
釋義為難險難二十五有四洲大梵天四禪 無想那含四空處同名
生死險難 非非想險難有頂天 業報險難可知婬欲
初心 細心分別尋伺 聖凡
無學 二更下凡迴轉未成 未成
不成功業不成業障應作 惡友 付法藏親近賢善聽聞
正法華氏國有白象氣力勇健 罪人 比丘法句善生
白象便柔和後付罪人不害 而已共謀白王 精舍妙法是故
殺害惡心見殺 惡心殘害
史記孟軻 所居商賈
進退有禮可以著書 三毒分科善惡八難
經疏難經三障 六趣險難險難
婬欲愚癡三毒獨屬煩惱惡友獨屬業障生死險難業報三障了知
是故無生如此 為難善惡 為難二義釋文
二乘無畏 為例人天 功德一等大論第八
兄弟出家求道持戒 坐禪檀越福業釋迦佛 出世人生長者大白能破
長者子出家學道六通羅漢薄福 乞食難得他日乞食不能白象供養種種豐足
有罪 求覓道人問曰 白象
迦葉佛出家學道持戒誦經坐禪 布施檀越布施飲食 種種豐足行道布施
乞食不得妙莊嚴王法華 比丘法華經甘露 於是結契入山修道
朝中 人數 光榮功德生人
由於 果報增長有為火坑開化 王著邪見若非無由
人為端正聰明必當 妙音菩薩藥王藥上
閻浮萬歲北洲 千歲不樂修道 殊勝興起行經
童女沙門 自說家事他事不知 使我有
小兒天帝化作 忽然落地現身 阿鼻獄涅槃迦葉佛菩薩
出家之後受持解說十二部經欲界 四禪親近惡友退失四禪邪見無法無有涅槃見佛來生
阿鼻獄調達佛堂 佛身轉法輪阿羅漢阿闍世 成就加行惡心爪甲
毒藥佛足 泥犁此等大難三句 無漏名為
三寶名為 二聲 三從
分文二種供養 不興是故三業不足是故 口業次第
修行壽命供養歎佛三身成就行人觀法 念佛互具二法
釋義報應二修 法身十方三世 三身如此何所依止
一體三佛心性本覺 始覺三諦三智依止 初心入佛
大論十智如實智十一十智 二乘如實十智一法 世智苦智集智滅智
八道盡智無生智石蜜 海水 無不佛海不歸就正
分文 金色 閻浮西域
閻浮樹河中樹立 得名 金色所以
四德猶如 分文 色相智證
異體四德 三身應身化身三身四德
得意以此 經疏我德歎淨三從 常德巍巍高大 [*]
云水樂德稽首說文孔安國 如下
四句四佛 大師應身無量 四諦四德金光明不能
三身自在是故四德增減 山形高出虛空無礙
一下分文 二更
四德祕密離心 祕藏離念 四德顯德言中
不可四德大師 三從 發願分文
四弘四弘四諦不依 名為出世
因果無道 如是 三教未免
圓行釋義發願 自發滿以下願意 滿大覺屬意
滿摧伏滿天子煩惱屬意四住慈悲滿無緣分文
釋義當下有為功德滿六度成就 真因智德 有為無為功德滿
調伏眾生任運相應 斷德無為海東法師始覺 本覺不斷
宿命念佛滿 宿命過去佛諸佛正法 滿過去善見未來
發願分文一切 釋義藥王拔苦 無緣慈悲
所謂果報聲聞四教菩薩 便行人 以此
眾苦拔根 十方病苦王難 分文上文世間
鼓吹古今優鉢羅 青蓮三時三時 出世分文人緣
修行外緣三寶 修行分文 初生尊貴財寶
梵王帝釋三不輪王魔王不得作佛三從結成分文 釋經
分文釋經隨喜隨喜 結成分文釋經 結成結成
讚歎 義通 前經思惟
一心信解開悟 四佛宣說壽命深心信解 本事所為歡喜
屬世為人三從對治 尤甚 第一義諸佛
甚深無量法性身體 妙覺深廣法性身體起信論 諸佛如來皆是法身智相第一義諦
稱讚令人入理 讚歎釋義分別 使敘述
論證稱揚 三業三業口業
指向 中正在生 釋文分文長行
對治魔王作佛 手指
地神地神 為人半空皆是半空 皆是鬼神報稱天然
鬼神實智乃是善法覺者生人實智 別名堅牢往事
云云金光明法門
起用二修對於名為偈頌分文三世佛事理三世十方心意
不從 涅槃微妙大滅度三德 祕密
宛然無非三德不以二相諸佛 以此總理三法 法身報應
全修在性法身 是故名為報應一切 三法莫不然法身
寂光報身方便同居 同居凡夫二乘生身 三身三身
以此讚佛佛德無遺如是 四德諸佛清淨明德無不淨德常樂
是故乃是三身三身四德是故三身無非四德 體用云云
分文立義分文大相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無有皆是法界全體顯現
一一無非法海諸佛清淨微妙 寂滅一一相好祕密大師 得意相好所以
立義智巧 分別圓融學者 應知經論彰化
何者分別 後者必得 前者不得不知當分
節義了知感應 識見無遺二識起信 二種分別事識凡夫二乘
心所見者應身不知轉識 外來分齊不能二者業識諸菩薩初發意乃至菩薩究竟地心所見
名為報身有無色有無量 無量依果亦復無量種種莊嚴 示現無有不可窮盡分齊相隨其所
住持皆因波羅蜜無漏 不思議成就 報身 () 如來法界隨順眾生事業
二識報應應身今生報身 法性身事識應身不能不窮業識報身
真如行者應知真如 佛身相大三品一如華嚴相好 華藏世界微塵如觀無量壽佛
四千相好光明如此法華 般舟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品 真如全體無邊
無非 識見其三十二事識業識 無有不可窮盡分齊名為
屬於報身如今三十二 四德微妙寂滅 三十二無非祕藏一一相離
空無常住據此三身 不知業識 三十二圓光一尋
感應如來應化身生滅無生 中道宣說無量作法別圓
佛住真諦合身 法身佛中道六處應化感應
如法歎佛。經文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法身法身是故谿 華嚴一一相好虛空等一一
法界一一無非今文大相 稱為大小華嚴九十七一一法界次第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懺悔讚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金鼓優劣故知 中道感應稱為加添相好
華嚴業報眾生 盧舍那舍那 父母生身三藏
即是受用通教利根 法性法身如來法界 大用
三身優劣不同種差見佛皆是 因論四修六度
次第圓頓 結緣今日三身不同二三三身生身
解脫舉手摩耶 夫人無憂樹太子 阿私無比仙人
[*] 。仙人於是 [*] 三十二 明顯決定成佛仙人
輪王三十二相不明太子 決定作佛不為輪王不能 仙人年老不見太子成佛
無聲不能 生身父母生身二身全無父母佛住
真理五陰使佛身 機緣示現
分別如是 巍巍堂堂尊崇奇特 別圓所見常光凡夫
二乘所見高明相應 不須皆是如來中道 即為梵網經
蓮華華嚴維摩須彌 大海無量壽相好身量無邊此等 皆是不須
身見分齊巍巍堂堂 思議如今三十二 法華三十二相莊嚴法身
虛空等此等機緣業識 無邊不須 三十二相
如何和會學人 法性諸佛第一義諦智相 凡夫二乘不知豈能覩見
等覺初地不知是故樹神 雨淚現身即此得名 大乘第一義悉檀
以此疏解 一切種智一時無身微妙差別智淨相
萬行以為第一義諦諸法 以為塵勞法門多數大悲眼見中道白毫無染
無漏功德十八不共四十大論十八不共法 四無畏大慈大悲念處四十
下地四弘肩荷不息三三昧 束衣三三昧三觀空觀無相假觀不得中觀
二邊作願如來藏三千 實智眾生定慧 第三不無如觀無量壽佛 經疏色相生身受用
法門即今種種法門 受用實相法門 第三理智二身法性
應身為生開合三身 應知法性身頭等法門即是 二身
法門分別隨機所見 是故使三身優劣 法性身業識
法性佛 隱色相從法門學者 二種三相如來
佛土機緣不等 生身通通通教 大乘利人三藏
行事相好相者 一種大千眾生一一 壽命
事度眾生 生身釋尊三教共修鈍根
空有利人非但空有空空 分別別教 諸相不出六度
莊嚴莊嚴莊嚴第一義 分齊 法性實相中道
名實實相別有 其所照得實相業者 六度一一無非實相
一切無非法界安住一切法 一切法一切法如是 不思議業眾生
見法虛空二三圓融 三身三相 機能一念三相
身見三身三相三身祕藏生身 法性法性生身法性 生身修業如是
一異常樂我淨微妙寂滅 三身三相祕藏
令眾生 三十二 即非莊嚴第一豈不
非法 生身在此 一一妙用三相三業
分之安平 不動見惑
四諦凡夫二乘法性 中道三教一切二邊 最後肉髻
法爾生身出離 法爾凡夫特出界內 界外二種塵沙法爾法性身
究竟法爾中道三十可知凡聖因而別有云云 相好



金光明經文句記卷第三 ()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9 No. 1786 金光明經文句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