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Wei Mo Jing Lue Shu Chui Yu Ji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卷第九
沙門釋智

[0820a15] 上分荊溪次第第一當前 第三第二第五第三第一第四第二第五第四所以次第
前次教門必須大悲居首起誓 今次內觀任運即是 是故利根大悲弘誓
利根 菩薩無生大論阿羅漢菩薩無生忍
羅漢羅漢二字羅漢 大品菩薩 正解正解
正解凡夫屬下荊溪善惡 十善
具足節目階位略明 菩薩後學作出 方便二見二乘荊溪
三心涅槃三空不生不生如夢 菩薩料簡荊溪
此等三觀二觀 未有一中一切圓教 四門始末是故
第三精進猶如懶人 猶如精勤無由 大施太子太子
如意珠墜海大海正使筋骨 不懈如意眾生 天問生生不休諸天精進
減半海水 華嚴荊溪 前引華嚴三受
凡夫荊溪菩薩不善通達佛道 故而具有
八不因果十六諦不同乃至二乘菩薩 道品
下去一一 自行天文星辰躔度地理山川 形勢韋陀
六經史記班固漢書 東觀漢記三史三國 史官陳壽採集
三國志後世史書五明 內外五明內五醫方工巧呪術 因明最後六藝禮樂
韋陀五明西六藝 神仙釋名不死 抱朴子
忠孝和順 方術不得長生行惡司命小過輕重多少
神仙楞嚴經六趣 帝釋欲界散心 以為梵王禪定離欲
無不皆知菩薩上天 地理乃至化眾生精練二見 二乘利根
菩薩引證悲心四弘 分科荊溪 對於三根
薄地故云去取 荊溪一切眾生十界 十法不同凡聖
因果十界三千世間 一念凡夫三千應知 理性三千一向
故云除法病者次第應知 次第 前後無諸減少
法身成行般若 解脫十二因緣亦復如是何所 三道三德
次第正化荊溪無明 相者界內無明名為 釋出荊溪過去攀緣
根本釋教 斷除內外見者涅槃二邊空也般若實相般若
勇健分科 得法法施 不能其所修行
有利利於 二師智慧釋義平聲 報怨說文
調伏無明談義 位次位次荊溪 荊溪別教接通
別圓地前通教 眼見 雙流九地十地故云眼見
不必三根故此屬下圓教 圓教 屬於
圓接通方等不定荊溪 相中不然
權實 般若乃至般若二分 分科中觀
二空空觀 生死假觀涅槃二空二觀眾生 即是以前內觀遍歷外境
觀法一家 必須內心內心以此淨心遍歷 內外普門不出
眾生不二門 不出內外總而言之華嚴 差別涅槃虛空佛性法華諸法實相
初心學者體內不二差別 故云非但自知 非有知眾
一心何者眾生生死六界 眾生分段四界眾生變易佛界 因故了知十界外境事造十界
無明不二門 外法心性故云 全真無明全無
寄語後人 病患心中諸佛解脫一切法 不過一家病患
思議上根內外 發心無法一心 自營 芙蓉
功夫無得妄執反照真心 菩薩觀照淨名物理 後心即是二觀
前後三空三假三空破見 三假塵沙未成之中進退
二簡分科標示初文 釋義愛見大悲荊溪 見愛初心中觀
與其菩薩非有順道 菩薩位菩薩位故知愛見 無明慈悲正當二邊慈悲
二邊中耳故知即是同體 見愛名為順道 文中
之下正道正道釋義分科 是非分科
光明無明體性 妄想因緣和合自性 悲心愛見顯得
佛語禪定分科 荊溪貪著有漏根本世人中道
根本菩薩今文乃至 漸深二智分科 修行二智
解釋荊溪 方便方便互相 一則兩句
有無 實有無明莊嚴 無故
無故 方便慧三脫門 方便慧方便荊溪不加
無實使無權 權實方便 料簡愛見順道荊溪
方便故經云 便故云愛見莊嚴佛土三毒 依正方便故云貪欲邪見
煩惱德本利物利他淨土 成就眾生自行佛身德本 金剛論文二義淨土
諸佛莊嚴國土唯有真實智 通達則是修習無分別智通達唯識真實 寂光寂光
成就眾生即是即是 正智真如無漏功德無有形相莊嚴佛果法身德本總結
二智分科 分科觀法 實智荊溪觀法身故名為
無常故知具足三惑 應身可知 觀法實智不實荊溪
無常即是真如如常 中觀常法故云二鳥 二觀應身權智二觀
分科實智 身等菩薩 實體
不滅權智荊溪 眾生有緣二道雙流 分科釋義
調伏三結成行 雙流分科雙流雙流荊溪雙流
一邊一邊一邊任運一邊雙流 一切智非時一邊對於
示現雙流下去不能 解脫五淨居八解脫具足 何故功用無妨
但是道品正觀荊溪四念 正觀相應十力 正觀助道道品
對於 二乘二入現相 自在大行
二乘應知中道不生不滅 二乘威儀依正 依報結成佛國
結成解脫云何 顯然界外依正 五時得益

不思議品

[0822b26] 不思議品來意問疾品 廣明
五下 來意荊溪淨名 寂光寂光
略釋不思議 三德解脫不思議
徵文徵文何者 菩薩此等 境智冥合大用須彌
須彌芥子依報十界依正一心一界依報大小何妨大小唯心 心性一一融通大用
四下荊溪四教 真諦 二智
相對不思議二種 相對文中相對 思議無生不思議理論
無生相對不思議 別教是故 正解三教即是
相待荊溪三道之外三解脫 三道即可 展轉
三道三德凡聖非但不能不能故云 所以廣解三教明相
圓融 三道凡聖因果引文般若佛界不思議不能
眾生界不思議不能豈但不可以 心思不可以總而言之圓融 妙理聖凡心口所思二明
不思議 同居 在此從此一塵一切
不二門法身 無異一一一切一一 切身難思議無窮盡
三千安能自在 料簡通名 不思議解脫
不思議 終始不思議 不思議身子
於是一向廣明不思議 分科身子 身子淨名云云何者
猶言云何仁者二事 三身荊溪第一 違心身子本來
現在不能成身 法道口稱豈不 當心相違第二約法
前已未曾文殊 爾時 欲樂所行小法正當
第三小乘 淨名違心約法分科
釋義陰入三界變易 方便三寶九部 小乘十二方廣授記無問自說
知法荊溪 所知法境 無著無為法體
不和和尚 四諦分科 釋義陰界
生滅諍論生滅 一門名為諍論四諦 身子利根
但是 釋義荊溪 界外生滅界內生滅
合集 集諦大小小乘 業大涅槃聖行
貪愛 業者總是三業業者
三業意業煩惱三毒 相應相應 以此區別聖行
一者有餘負債 二乘不得 羅剎女所生便
善根毒蛇凡夫 五欲不見三惡 不便三惡道
愚人諂媚 善法惡道摩樓迦 即便生長善法
瘜肉不治即便命終凡夫 五陰瘜肉不治三惡 暴風暴風父母所生
惡心大智舍利弗菩提樹九如彗星 天下饑饉慧星令人受生 死苦凡夫世諦上心
凡夫二乘即世真諦心行 業因內外七識荊溪不明滅諦即是
相生第七識 見分以為第六以為故云 二乘滅諦七識
名為故此 道法五天子法眼淨荊溪 經文。別圓
故知 入空使聞者小乘法眼淨 斷見淨名分科
釋義淨名文殊神力 下文下文菩薩 菩薩發問
菩薩使 荊溪果報 果報何須
一塵五大 分科文殊 新發意不能
分科新發意不能 身子三身不能荊溪身子 身子內心
淨名身子 理事高難 使無理一切方便人事
之外此等不能所以新發意 不能菩薩不一 展轉不同別圓新發意不及
初心身子雖是後心小乘 小乘歸向
法華究竟 三明不思議分科 身子未曾有七千
由旬天王般若閻浮提 七千由旬廣南其中地形 未曾有淨名
諸佛菩薩大神談義 分科淨名至此解脫等覺 究竟對上
標示何者所以 釋義佛菩薩 荊溪諸佛菩薩
眾生諸佛諸菩薩 下文菩薩解脫即是 真性真性合時
理應修性真性唯一 菩薩不思議若非 一念具足三千
真實從何開發用心會稽太守 應須丈人生天靈運成佛
靈運是故一日 受持四句出生 祕要修心鸚鵡
三明不思議大用 分科初一釋義不思議
須彌古今 涅槃須彌 疏略其二神力
作意神通不思議 神力融通 大小聖人
相容理體事用 事用神通同義永別 相等芥子相對須彌
須彌大相芥子 虛假所以虛假自性 他性大名小名
他性二明明證有用二觀 一念無明即如三諦
具足如來豈但因而如來 亦即如來他生 自心自己依正一念應知
大小入心 觀眾生一念通名觀行 究竟
皆然一心是故果地妙用 妙用無礙荊溪
隨事多云 使古今拱手總結 二字初心諸佛解脫
證得何者二乘心性 不思議 法華一道
無機有機明神 必得如來滅度 究竟海水黿黿
紀年穆王十七 九江黿 山海經江水郭璞
鱗甲可以二世 蒼頡時日彼此供具三光
世界上現身 現身十界 人天菩薩
菩薩界變聲十界 小乘可見上來 略明讀者心性大論
十一諸佛二種說法解義 略為攝持 攝持廣明不思議迦葉
分科迦葉身子 分科初小不能 無漏三道三根未知
見道知根修道無學 大乘初地地名 十地無學荊溪
對於無漏道比擬 可見法眼不能究竟 佛眼聞說不能不能
道種智智者發心正位 聖人三自聲聞荊溪一切聲 淨名大聖加之
故云迦葉菩薩 頂受二明魔幻 魔界五時得益淨名
分科不能二明 菩薩成就行人法如法華 提婆達多善知識具足
六波羅蜜乃至成等正覺廣度眾生故知 惱害堅固法華通名善知識 阿私故云調達
潔白可以龍象 周官以上七尺以上
以上之上龍象 大論歎德乃是 故知


觀眾生品

[0825b04] 釋義 來意來意不思議品
所以來意使 問疾品成上 下文
難思果證深遠故云 不思議因緣利物因緣 感應
如常感應 故知不思議利物 佛國品
荊溪室外 佛國總論故且方便 正當三觀方便品用法
弟子菩薩弟子菩薩 佛國三觀四教二分 問疾調伏
解釋成上入空荊溪一切
一者通途三諦二者 方等使次第 但是通知若爾尚未
四無量上等故云是故 觀眾生中有假有故云 無量假觀空中故云
眾生當中空中淨名 即是無住無住豈但 佛道品成上荊溪
道品任運變成不思議文中道理雖然 依附方等三品
三觀三不香積成上中道荊溪 病者同體 雙非雙非非有
正當中道義室外 三品成上方便品佛道品 弟子品三不香積成上菩薩品
成佛四下略釋 品名初生荊溪 方知生佛
一邊無不具足觀眾生 華嚴 方等達觀穿
三諦慈悲接物眾生利他 利他四無量二觀以下 荊溪
穿不依止觀貫穿 生佛引證俗諦
三諦菩薩荊溪利根 大經 盤石砂礫三惑如觀穿
達觀穿云何三惑一心 前後穿金剛穿
三惑大經通用二觀穿 法華荊溪 法華三空但是法華
三根眾生三諦 不等雙結 眾生
荊溪眾生 眾生但是 眾生眾生即是
釋義荊溪眾生 小乘部屬方等從小大乘釋名文中
毘曇犢子成實四方道人其中 犢子方廣佛法外道聰明佛經 一見犢子舍利弗毘曇自制
四句第五不可說方廣道人 不生不滅 毘曇眾生五陰
眾生眾生假名五陰實法 第五不可說三世無為法四句故云第五眾生眾生
主宰主宰主宰 其實大論方廣荊溪三假小乘濫用大名
大旨故云荊溪 幻化佛性中道料簡邪正荊溪
戲論幻化全無 不思議顯正大經涅槃大經大論中道眾生
六法五陰眾生中道法性 假名佛性六法大經文義 佛性真理六法不即不離
六法六法今文法性五陰 假名眾生六法大論 五陰涅槃十界
荊溪眾生佛性 三諦 中道佛性佛性眾生
即是真俗 眾生眾生 皆是
眾生義通一切荊溪三諦 二簡大小 第五大定數第五
第五大空寂何故 眾生荊溪正意 三諦非但
變易文義 菩薩觀空 分段三諦
通明經意分段何妨 真諦變易眾生菩薩三諦俱空 第五大豈止分段變易
三諦眾生不無 分段變易 涅槃涅槃不空變易
大二三諦荊溪 三諦既是未能 能破所以中空
所以荊溪所以有時 非但而已二邊不同解故有時二邊中道
二邊二觀 中道一往三諦 斷滅一心萬行荊溪
俱空 中空任運具足萬行故此無色界 中道空也是故眾生三諦
入空 荊溪入空 一切智一切智即此一切
三諦如是入空結成如此 空中三義
二義穿三諦中空荊溪何須 空中荊溪
中意體性何須不同 妄取故知空中 俱空復次釋出
中道不須之所以 空無無窮 觀眾生品入空分科
荊溪四者更加無量天女 散華三諦 小乘正觀
入空初文淨名 觀眾生世諦 分科荊溪自有體性
故云性空假名 實法假實實體皆是假實法性理即
故云以為故云正觀實法成法 觀眾生以下
以此後五後五隨情何須隨情 即真隨情
釋義文中不知 合法菩薩幻師
無明眾生為人 凡夫 世諦眾生世諦三假
水下 菩薩自知荊溪 二乘一切菩薩非但
異體無明 法性觀眾生眾生法性見法眾生水中月
眾生見法不同二法大乘
方等 何所名義隨情 五大觀眾生真諦無有定性荊溪
假名宛然故云不妨龜毛不同三藏我人其實
中空不了 此道定數 乃至十八第五十九
無故無色界 眾生非有 無色非有佛菩薩無色有色
所以無色界中道雙非二邊十四 可見不如幻人 虛假不妨有色可見不同第五大
究竟所以真俗十五 中道 色界舍利毘曇
自說有色無色無色有色不了義婆沙 婆提無色有色提婆無色無色
何者佛經中說名色應有相隨無色既有 云何比丘
來生死者欲界無色界 萬劫後生欲界生色 行相無色
有色無色解脫寂靜 色入無色故知無色離欲無色 一切入涅槃故知無色云何何者
云何未了 云何有名無色 三法隨逐無色四句分別
無色無色無色無色 小乘自說有色所以 故知
智者利根空見不空中道大品雙非二邊如是 中道不知中道
中道無明無明惑中道 上下 中道成上
十四 荊溪法華菩薩 未有大經
三果大意小乘界外生死大乘 未能菩薩尚未
無餘菩薩通教 煩惱習應化煩惱 明示調達身子調達
大論羅云佛經羅云 羸瘦羅云食油得力 好色無色大德世尊
應知上座和尚舍利弗佛言 舍利弗不淨舍利弗即時 不復
荊溪 可通小乘滅度所以出沒 不同以此菩薩 見者
[-+] 不分滅定 出入心想 出入身子即為
滅度荊溪 菩薩因之 因緣生不可得故云
故云本經無煙展轉字體 故知後人
上來大小 方等經文 一往無色界乃至
因之無色無色無牙乃至 大經 無色界有色乃至
一一眾生 指掌此等釋疑二明無量
利物分科釋義 有為有為分段無為方便 自體果報眾生故云眾生
分科荊溪 利物以為故知即是利他 三諦俱空究竟究竟
具有行相 釋義即真 即如無緣如實
成正覺故云即如無緣無二繫縛 故云解脫無二中道如來 異名解脫不出
三諦涅槃三諦 三德荊溪無緣法身法緣般若 解脫三諦對於三德如常所聞法華
得中無漏 解脫法身般若大經 十信
十地佛滅 解故故云說法可信 無明如來祕密
祕藏三德觀行相似三德故云 入室著衣三觀即是三德
相似 同名相似利生
可知斷德清涼 界內煩惱生死 涅槃
合水內外八風荊溪八相 違順不同荊溪 阿羅漢大小因果
大小因果異同無緣一實 並用無緣一味十界 眾生同一真如四教開顯一乘法
一味即是一地所生大品 四法般若 般若體同名大品十四
須菩提云何般若波羅蜜不思議事故 佛言所謂佛法如來自然人一切智 人法以是須菩提諸佛般若不思議
荊溪智人即是菩提菩薩羅漢 大品四事 荊溪菩提
法施一一皆是法門 法相次第一法一切一切 遍行遍行如是
釋迦一代佛法十方佛一念 等心方便 對地無遺眾生不惜財物
法施智慧不捨乃至 安在法全心心不動
初文淨名荊溪 功德過於煩惱故云拔苦悲者
識別即是大慈大悲喜捨 初文淨名 小法濟度
法華心懷 恩義 如來殷勤圓教
使退失無心不能精進 悔恨大法 大乘法寶財物
初文淨名性相常住開悟 不能不能所以 性相
一切大經一切 安樂十界依正唯心 空中無異
豈但無情成佛 常行應作 周易往復眾生
分科初六四弘 四無量心分科初六即是 四無量荊溪今文
四無量喜捨慈悲而已 三諦不滿捨心故知 二種即是四弘
不加慈悲不固 所在立誓慈悲從此 四弘法門離合不可一準
成上慈心 六念念佛法僧
怖畏大論文明十想恐怖念佛今文不專念佛故云荊溪
不定定義一切念佛三昧 如來三身功德六念對治 今文下去童女
心論童女長者隨伴 唯有 便童女便
空中頂上便發誓法界我身誓願 捨命第六
發誓佛界 真性佛界二重 大經發心畢竟
因果前心 引用發心 得度即今度脫一切眾生
一番荊溪 自有無有 苦因一番
正念四念處觀見 陰界法性安能離苦得樂中道 第一義無上道中道法喜
分科正念 荊溪捨心必定 慈悲二法不生不滅二諦
生滅愛憎三心三心之中 中道違順無緣心行不為 故云二分正念
不生斷德二邊二邊 無明無明不生斷德善法不滅 善法不滅即是發生故云
二乘如來功德大小一世 真諦妙理湛然不生不滅 真諦不生不滅
世諦今文正勤正是事故屬世 故云世諦問荊世諦 不生不滅二諦即是善惡
世諦即是真諦不生不滅 異義二諦圓教二諦 無生即真
不滅不生世諦故云善惡世諦即是真諦 不生不滅中觀異義
在此觀眾生入空 中道明見一處住地初文初文 本源四正勤
不生不滅不見 元品無明無住 不見淨名
欲愛住地初文淨名 住地初文淨名荊溪 離心出色婆沙色界無色
出心無色界色界離心 出色無色相從 往來欲界
不如計最上界 無色愛住地初文淨名 無明住地初文淨名
無明無始隱沒大乘 荊溪無始一切法真妄
無住真妄荊溪十住最後得名一分一分故云其實無明
最後相如故云其實 無明不可終始無住 始終法性始終法性
無明全無明體法性若爾 大經答曰不然有事有理從事見法 無明佛見法性無明
無始無明法性 應知二法二法 二法無始從事相待
從事始終事理論事無始始終大經別論 事相故作
塵沙塵沙惑四住無明 是故二障無明無知 離合同異是故不可
無知無知是故不立無知 無明四住 無明四住法性無明
既然一念見思無明 法性法性無住無住無明無明 無住前後住處不合
結成無住立法世間有為出世無為 何者十界無住六界
二乘解空菩薩佛界 出世聖法得名 究竟佛界
料簡真妄無始 無明無始 四住無明相對四住
無明無住二更對法 無始從容 二義真妄
不可指法煩惱法性煩惱 法性煩惱氣類水火 真妄
法性無明 真性無明不出法性 氣類
而言法性無明 事理法性無明 生火則是
經意經意 無明故云法性煩惱 判教別教
荊溪煩惱說法性體則是煩惱法性 名為煩惱別有法性 法性法性法性別有煩惱
煩惱並非 定能 互相互相
圓教同異二教 別自別教別教 一向故事在於
事理一如不二二簡 接通界外 內外相關不同別教枝葉
接通何者通教界內後生 有無內外 初心三惑期次接人
界外流入界內 斷惑 二簡別教
界內見思 枝葉界外無明 界外四住
界外第五無明住地細分 無明既得名為同體見思何妨同體 四住四住見思異名無明
荊溪無明別教 界內四住如常所聞四下 住地無二
非一 文明法性無明
今文異名 法性無明能所 故云無明無明
圓教法性 入涅槃所生四住界外同體四住
今圓成上內外世間煙塵界外雲霧界內 一往苦集
輕重界內輕重四教 別圓 內外出世
一往 總結依法 法性內外法性
無住法性一切法 四諦無住本名 二簡虛空
法性法性既有虛空 不二太虛 無狀非一得分一往
雲霧 虛空明相萬象可以 不但二種真理虛空大經
迦葉外人虛空 佛說虛空正義不可得 不但空也復次分配
一往雪山 不可尾牙滿月安得眉目 其事不但
天女散華分科初文 釋義解脫不同
聞法現身關中河西 羅什僧肇羅什空無 優劣未曾有
大士道生外國 有福有福是以菩薩 生死僧肇云天法身大士
淨名弘大不思議 見大說法現身
淨名示現 如來藏荊溪現身名為現時從事隱顯
知事無生去向文約 理即事理事理
真空天女明淨 天女散華供養 品第散華爾時釋提桓因諸天
慧命須菩提法雨我等寧可化作 佛菩薩比丘僧須菩提般若 大千世界周遍虛空成華
須菩提心念天子散華天上 如是諸天 散華大論五十五
釋提桓因須菩提華語大德 天生空無須菩提般若波羅蜜諸法無生空寂
無生供養隨意 釋提桓因須菩提無生 不從須菩提不生
何以不生分別所謂 釋提桓因但是無生諸法 無生須菩提非但不生不生
何以若一法空一切法今文 荊溪諸天須菩提 不從世俗所生
至大弟子便分科 便大論大論第十九
迦葉菩薩迦葉行頭第一 何不答曰人天欲心
傾動菩薩無量功德智慧 化作不能八方不能須彌山菩薩淨妙五欲
荊溪迦葉方等不思議 神力不能 示意料簡
習氣習氣通惑習氣 身子習氣即是無明 摩訶衍正使方等
料簡二簡四住 通惑四住二明有無 接通無明二明別教無明四住
得分變易依正五塵 欲愛住地變易色心虛妄分別 住地觀心有心顛倒
住地正解荊溪 不得界外解脫神力界外難思 三天身子
分科荊溪 世間思議界內為難二乘豈知界外如法
大小法界 法名平等釋出得失無分別 生死涅槃不二不異無分別觀心
分別即是見惑不斷 自有是故 仁者自生分別分別即是
譬如非人便羅什 羅剎變形士夫不疑中道士夫好不士夫
好不無畏不敢加害 不如是非便道生 怯弱得便有別習氣
界內習氣見思枝葉前引 聲聞習氣 習氣界內習氣迦葉
起舞身子畢陵迦葉 習氣故知迦葉
界內習氣起舞別圓 無明習氣無明 界外聲塵大論
大樹方等結使二種 正使界內界外界內 聲聞正使緣覺不共
無明名為結使迦葉 別圓釋迦無明 散華相類聲塵
觸塵不定 不共方等大師經部 通習故云方便二明解脫
分科身子 身子問荊身子 名為聲聞
下文天女 爾雅艾老身子 三身四天
身子身子 分科二身 頞鞞三諦三天
不思議解脫身子 無言未能無礙二乘涅槃
文字未必文字教法 一切名言文字小乘指界指教若非生死
其中不得自在四解荊溪所以 解脫文字 內外文字解脫無得所以
破解解脫 文字之外文字解脫 思議通通
五結荊溪文字解脫 指教法文二十五有一切因果 無非文字此等文字解脫三身
天女分科身子 天女略釋二種根緣 利根鈍根藏人
通人四教區分 婬怒癡解脫若爾得以 通教得名婬怒癡
解脫終歸圓成使 三教通名鈍根廣明小乘 四果四果涅槃
四禪四果涅槃初禪初果 乃至四禪四果小乘中說增上慢大小區分二乘
方便即是 四果荊溪
不斷小乘由此
增上慢大小相對偏圓相對 大二大成荊溪法華小乘
諸佛所得如法我等法性乃至 六大羅漢解脫 無言說道無不同等
解脫知見五分 解脫知見淺深故知 無上二圓
八正二明法華 荊溪法華中等釋出天女法華
增上慢法華天女 法華大小乘成上 二明菩薩
無二菩薩 菩薩未免 小乘
三毒即是解脫其實不即不離 即是解脫是故 二乘所知
明文解脫非唯界內解脫 婬怒癡文字解脫界外三惑四教一心不斷
婬怒癡 不斷理即事故不斷 失意經文。婬欲
行經事理身子分科 身子天女分科 三明解脫不同
分科不同道理自然不同 釋義荊溪三藏通教 二教三乘通教
聞人方等中間三乘以為 分科釋義 別圓接通明天
法身應接通教三乘根性 自行分科釋義 佛乘瞻蔔瞻博迦
高大遠聞自行 道者荊溪自行不可分得法身 法華
料簡明藏菩薩二乘 荊溪大悲大乘 二明三乘一乘
三明一乘三乘 釋梵三明有言 荊溪十二
亦復何所不受往日方等爾前方等故知 十二年前是故方等
中正 十二因緣不思議因緣天女
荊溪無始至今 法性有名修得 故知三道
修性料簡豈知根本無明三道即是 故知無明即是根本
無明一切文字界內 聞說 荊溪頓教發心故云
四明未曾有分科 光明二入無垢荊溪界內
犯重界內凡聖荊溪大經以來不絕漸深 六度不退四教
三不退不退 六四周濟即是四教 四教異同一念
因緣行為念佛淨土 大經不增不減海水增減三結四明不思議
轉變自在分科阿鞞跋致 不退轉義即是退轉不退轉 荊溪二教
名為不退二教 退不退故云 釋義五事
大論第二僧祇五事五功宿命 具足 貧窮得人三惡道
所得五事會同不下對上 荊溪上文
次第第一第二第二第一 次第相應義理 釋經分科
天女真諦荊溪 正觀正觀故云十二年來 女人不可得三德男女
三德譬如 不可說一切莫不 陰陽世諦荊溪不謝決不
不可 譬如 身子荊溪一切諸法
非但世法轉義出世亦復如是 二明分科 釋義變為身子二身
解釋法身 機緣 面對佛語
一切法心所變心不可得男女安在三明分科 五明不思議解脫出沒自在
莫測分科思議 小乘思議解脫 法身故云應化隨機故云
釋義身子天女三身上天別教應化別圓應化不共二乘 故云別教次第證道
天女釋疑五道去來虛幻 五道豈不 明法生身成道不同
分科釋義初文身子 天女荊溪 教門當分
無生八相上下 三身四天並不 元品無明標示
身子身子荊溪 小乘十方諸佛彰顯 十方佛
涅槃華嚴十方為主一佛 故此無義彰顯天女 淨名成天分科
釋義諸佛佛教供養 圓頓達因三道即是三諦常寂光故云自行
慈悲化化遊戲神通 無生忍隨意料簡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卷第九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8 No. 1779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