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Wei Mo Jing Lue Shu 維摩經略疏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維摩經略疏卷第五 (十四)
天台沙門湛然

弟子品

[0623b24] 富樓那富樓那問疾 不堪所以命者弟子中說第一富樓那善知識多羅
即是滿願滿願所生所以異同法華 授記而今命者或是或是
便何者既有莊嚴文辭利用有所言說傳旨 佛說大品身子富樓那
般若大論具有料簡乃至 利益可知

[0623c05] 富樓那奉辭不堪 不堪不堪不堪 結成不堪奉辭以往說法
不堪至聖

[0623c08] 所以 說法二明不堪由於往昔 比丘說法說法有所 身子可知學者三乘初心諸比丘
在於審諦妄為說法 可知大道 即是小乘所行大機彈斥
不堪維摩詰 說法淨名 入定諸比丘諸比丘心志開發淨名
說法諸比丘不退轉富樓那初文觀本不知心念 根源樂欲
即是用大不知本心自性清淨 第一義大經正因佛性眾生心 不知心念即為有種不同
法華三不知根源對治 開發對治利用 不知即世即便
世間名字分別次第 第一義在後在前滿願 不知本心
說法必須審諦入定不見根緣 所以入定比丘 不見久已妄說小乘第一義
何等定能知根不知 一者外道根本 定則不能二者凡夫外道
入定心念不知三藏慧解脫四諦本緣不能四者俱解脫
根本禪他心智 不能五者通教慧解脫無生四諦 緣理不能
根本禪他心智 不見根緣菩薩別教菩薩 四諦
圓教菩薩知心 根緣知根 何等知心
只是他心智共有根緣道種智別教通教尚無若爾淨名 不知種智知根
次第不知無量知根 無量道種智 真修任運普照
真修不以二相普見不二 根緣若爾滿願入定 別教二乘
入定圓教方便復次心心自然流入 諸比丘發大心大心即是
真心法性真心菩提心 佛法大乘器世間 小乘法喜禪悅塵沙無明滿願
入定諸比丘大心小乘 禪悅食不可

[0624b06] 水精 入定不知心念諸比丘 修行六度今生應用大乘
為人宿云何小乘為人小法身子弟子大乘真實 小乘不實水精

[0624b11] 入定根源諸比丘 大乘善法發心 滿願無量是故不見
比丘根源大乘對治云何妄為 即是諸比丘發大心所有
未有小乘小令念著大乘善法

[0624b19] 螢火不知 諸比丘大乘世界 樂欲小乘世界
十力過去 現在未來 善根未成欲樂未成
大論隨緣深心 善根牢固成就今生 過去善根今生緣起
成性故云改為性相不知 大乘欲樂 大道觀法
無上大道大道善來何者 諸比丘欲求實相滿願半字 即是大海
大乘萬行功德何者諸比丘 大慈萬行大心即是大海滿願小乘 即是大心行者即是大海
日光螢火用大 四諦一切種智小乘一切 何者諸比丘欲求大乘一切種智滿
小乘一切智慧真是同理 日光不可 寶光 [*] 不停
利益日光日光 停住五一 蒙日螢光可知
諸比丘三欲三德祕藏何者大道 法身日光般若萬行解脫豈可 三欲復次滿願不知四心
不能深知往昔心數 四心未決定大乘大心 不退轉既是不定聞說
小便不可富樓那 初文過去 四心
得以小乘 教導往昔善根 法華不覺內衣有無
寶珠一句不朽

[0624c29] 生滅 一切智不斷塵沙無明不能 根緣不能圓照法界渡河不窮
實相猶如盲人不能分別二乘 無法不見根緣佛眼 不見佛性菩薩三諦三智
二乘 不如法六根一時三千界十法 二乘天眼作意
乃至大千諸佛菩薩天眼不以二相 諸佛小乘菩薩慧眼 少見佛性不了二乘慧眼不能
即是諸佛慧眼十六王子 世尊慧眼第一二乘 五眼五眼不能分別眾生 三諦利鈍維摩詰三菩提
淨名入定諸比丘所以宿命 五百發心修行迴向大道

[0625a19] 即時諸比丘本心一明 本心致敬初文三昧諸比丘 四心本心諸比丘敬禮
滿願無益宿命善根開發不輕感愧頂禮出家何以 禮俗入道諸比丘 大道

[0625a25] 維摩詰因為說法 名為說法正用大乘四心

[0625a27] 阿耨退轉諸比丘不退轉 不退不退 往昔發心五品不定或是 不退未可

[0625b01] 說法滿願 種智法眼不見根緣 稱為說法第一有所無益
是故問疾不堪 往昔說法 問疾

[0625b06] 摩訶迦旃延 問疾不堪所以命者 弟子中論第一摩訶
不定 [-+] 文飾 沙彌論義受戒梵志皆因論義發心入道大經
論義五淨居般涅槃 乃至利益身子

[0625b14] 迦旃延不堪奉辭不堪不堪不堪結成不堪 以往解釋不堪
如來

[0625b17] 所以不堪 諸比丘說法敷演 一佛說法迦旃延
廣說初文四句名教 解義廣義名教解義 名教解義名義名教
解義苦諦解釋即是 名義相分四行種種譬喻 即是廣義五行種種 即是十六行不分
即是廣義諸比丘 苦諦解釋或是十六行 五行不為分別即是
廣解五行 五行約定轉側相關法要五行
歸入最勝故云法要何者十六 一切四者四行 煖法即是至上世第一法
一行即是真道入道 法要五行三法印聲聞何者 無常無我寂滅三法印
法要五行三脫門空無寂滅 涅槃無相無常三脫門 故云法要

[0625c12] 敷演 廣說無常敷演 諸比丘得意
分別 道意比丘不解敷演廣說
廣說二種 三界一一苦諦身邊 二見四見六十二見一一分別五行
細分只是 入道一家以為入道 有無入道念處
四倒三毒聖行諸比丘有無縱容二邊 廣說在世入門
有所造論 五百比丘其事 不善三藏四門分別
南天竺毘曇有門乃至非空非有 四門 宛然可見出事何等有無縱容
有空二門二師一往 縱容有無因之入道 諸比丘廣說青目中論少有
入道者鈍根縱容不決 或是因此縱容廣說不能 入道即是不堪佛說
比丘未解廣說 三藏教逗機 難測出沒多端三藏接引入道
通教是以如來三藏 廣說不能比丘 故云

[0626a15] 維摩詰不堪說法 比丘心得解脫初文小乘無言
有心生滅 既是生滅實相以此 寂滅如此分別
觀心觀心實相 何以實相有無入道有無即是即是
既是生滅有無故云生滅 心行實相聲聞四門皆是 生滅中論鈍根聲聞因緣生
四門皆是生滅心行實相何者一往通教二諦即真 別教初地道觀雙流
無人初心修羅 生滅實相非但說法 知根諸比丘通教得道
大士生滅定慧不見 迂拙

[0626b05] 迦旃延寂滅 說法所以既是 諸比丘開悟淨名
中道諸法畢竟不生不滅無常三藏生滅無常只是 無常諸法非生非滅計生
四句無有不生 無常五受陰洞達空無 三藏五陰只是
明體 即是諸法究竟 空義三藏生法二空只是
空義明體諸法即是實相本來 人法究竟無所有不須 無有有空即是
無所有真空無我不二 無我三藏無我只是無我無我 實相真空本來無有無我
無我不得無我 本來無二無二無性無性即真 不然寂滅
無名寂滅涅槃只是寂滅 諸法本來寂滅 不可即真寂滅凡夫妄見
二乘對治菩薩不然即是 真諦寂滅本來無有煩惱生死 滅諦涅槃生滅真空不二
即是三藏五法名義 五法假名名字即 通途即是
有無縱容諸法畢竟不生 不滅無常有無縱容無常 可知
涅槃 無常無常不得故此
無我不二即真無我大經 無我不二不二即真即是無我中有淨名
正是方等出沒 同法涅槃

[0626c16] 解脫三明 比丘悟道諸比丘生滅調心 正道是以生滅調心大士
生滅無生即便入道心得解脫法入 大品羅漢云心解脫
解脫即是三界思惟心得自在

[0626c23] 故我問疾結成不堪 往昔諸比丘廣說淨名 默然傳旨不堪

[0626c25] 問疾不堪 以次命者其弟中天第一剎利 白飯王子阿泥盧豆
不同如意過去一食 辟支佛九十一天上人中如意 如意爾來從弟
入道為人白佛 便失命
天眼世事修禪四大 大千界猶如三藏天眼 無礙不及聲聞最為第一
作意入道乃至 利益身子

[0627a10] 阿那律 奉辭不堪奉辭不堪不堪 結成不堪初文
以往天眼所得 傳旨問疾

[0627a14] 所以 梵王初文 世界統御大千天眼見大
天眼梵王眷屬 聲聞中天第一優劣請問 聲聞所得天眼
無有大千界大論羅漢天眼 見小大辟佛見佛世界諸佛如來 見一切佛見大
聲聞天眼第一一往梵王 不生敬仰豈能 發心大士即是不堪
若爾梵王住處見大 不見根本四禪 清淨天眼見大如觀
羅漢不見大千其所如影隨形梵王相見不分相見 分明乃至羅漢相見
分明梵王天眼羅漢天眼 有如梵王天眼見大 法華肉眼大論生天肉眼
天眼開闢肉眼見大大品 肉眼由旬乃至大千天眼肉眼相違法華經
肉眼見大一切法三藏二乘天眼 所見事理不能何況梵王大經大乘肉眼名為佛眼
慧眼名為肉眼慧眼 斷惑圓教肉眼圓教肉眼名為 佛眼煩惱性能如來祕密

[0627b15] 維摩詰受屈梵王請問淨名梵王眷屬發心初文
初文羅漢功德一有無為 即是十智三三昧三明六通無為即是 見思無生無滅天眼有為
相見無為無相何等見大

[0627b22] 假使雙結天眼 根本有為一往 外道五通即是
無為應有見者無為功德無為 正是見大無為 外道不得
大千有為見大梵王凡聖無勝豈能發起 正在何者三藏不見中道
無為有為有如

[0627c03] 世尊默然二明 所以然

[0627c04] 梵王請問未曾有作禮 致敬請問初文
大士梵王天眼未曾有

[0627c08] 即為 二明眷屬 問曰梵王 必應天眼


[0627c12] 維摩詰四大 天眼天眼初文 天眼中道無二天眼
無二慧眼名天 天眼常在二相天眼 常在首楞嚴大三常在
禪定窟一切眾生滅定 佛國常見明鏡淨水 二相不同梵王外道有為不同
無為不以二相中道 天眼二諦遍照四土二種 依正三昧即是
天眼 圓教天眼佛見中道 天眼佛眼取證十方
十法界天眼三諦無二 名為佛眼分別五眼宛然天眼 何妨金剛般若分別

[0628a01] 於是梵王發心 發心二明致敬初發心 實相國土
事故不能發心大士明理 真事所見根緣發心圓教 即是維摩詰 忽然致敬

[0628a07] 故我 結成不堪往昔梵王 天眼大士奉旨 問疾

維摩經略疏卷第十

弟子品

[0628a13] 優婆離優婆離問疾 不堪所以命者其弟持律 優婆離上首化生
入道所以然三藏修多羅阿毘曇 佛說弟子化人諸天隨機佛印 毘尼結戒自制住持佛法
內眷念持念力 遺漏復次持戒不專輕重 有所行事佛教諸比丘
六念行事持戒之上 乃至利益身子

[0628a24] 優婆離奉辭不堪 不堪不堪結成 不堪初文以往判斷不明
如來所以者何不堪 比丘解釋契機一二比丘犯戒疑問上首初文
比丘輕重未知輕者不敢 重者無悔重罪方便 比丘蘭若
非法比丘疑犯比丘 比丘心疑殺戒 世尊不敢
十大弟子如來十法在此 即為如法解說二明解說判斷 僧羯磨除滅如法

[0628b09] 比丘心得清淨初文除滅解釋佛語
六入結成初文 事相紛紜 比丘
分別如是羯磨 定慧

[0628b17] 除滅除滅諦觀罪性妄想 除滅何者心滅 有無由於觀心畢竟不可得
除滅作法二觀三觀無生作法 毘尼性罪
無生妄想慧門復次 罪障性罪妄想罪障作法 作法成就性罪
大論比丘作法 懺悔不滅性罪 作法修禪定
無生即是方等 行法菩薩戒光華種種 便不見無益見好
心動心水 無生 除根樹根
枝葉普賢一切業障妄想 懺悔端坐實相霜露 消除勞作若爾
必須慚愧怖畏不須 作法有利人造心重 不能重心慚愧
作法利根正觀 性罪 除滅大論
如是心安念著 入心現世憂苦地獄
理事根本一切

[0628c20] 所以中間解釋罪性 在內中間罪性觀空即是 所以然定性定性
不出一者內心二者外境中間 心境共生在內即是自性自性 時常應有自性
在外他性有罪 內外有罪共生共有 所謂草木
草木應有中間應有不在 中間六識十八界 無罪有罪觀心不從
共生不在內外中間 諸法普賢觀心無心 罪福諸法如是無住
懺悔懺悔莊嚴懺悔無罪 懺悔破壞心識懺悔懺悔流水 念念不住普賢菩薩十方佛
經合淨名佛語如是觀無生除滅 以此為意即可見

[0629a11] 至於 何者毘尼 是故大士
佛語不受佛語了義不了 不了不受了義 比丘信心明淨佛語
佛語毘尼心作 悉皆不得大士 佛語眾生
眾生知心空無眾生相即是 淨心眾生眾生無罪 所知不在內外中間無心
無心故云諸法 出於大品菩薩行般若時不見 法性法性即如異名

[0629a25] 優婆離 即為大士三大 真空無垢初文
觀心無垢

[0629a29] 維摩如是 三明眾生心無垢

[0629b02] 優婆離三假入空判斷三假二相三相入空幻夢假相如此
三藏何者三藏三假 理入 滅罪不同淨名
一體相續三體相待入空 無罪即是大乘毘尼除滅初文無明污穢五陰假名
無明顛倒不出無明心王 一切
即是無生無生無滅無心無罪 妄想無妄想 妄想無罪無妄想
倒是顛倒明心 無罪顛倒 我見顛倒
無罪 皆因心論

[0629b22] 優婆離二明相續 相續施設相續有罪 相續入空不見
虛妄無可 生滅迅速三藏相續不實迅速 迅速何不

[0629b28] 諸法相生三明 相待入空二種一異同時 異時故云乃至一念不住四句不可得
入空相待虛妄諸法 或是三假一切法無所有分別 一切法皆是妄見故云如夢
妄想妄想無罪即是 清淨淨名除滅

[0629c06] 至善 結成佛教入道得佛 判斷除罪入道者佛教
輕重 幻化輕重輕重第一義諦 毘尼

[0629c11] 於是比丘 清淨一二比丘歎淨 比丘心淨發心一二比丘
淨名 智者不及所以不能 三藏之上不能別圓 判斷不能

[0629c17] 至此 比丘 三教行人不能淨名權實 樂說智慧明達
分明通達無礙

[0629c21] 三明比丘發心疑悔 犯罪二重菩提心分別無礙
大士

[0629c25] 故我問疾結成 不堪不能 大士爾來是故不堪 問疾

[0629c28] 羅睺羅羅睺羅問疾不堪所以命者其弟 密行第一羅睺羅佛菩薩
覆障覆障 大論羅云往昔 仙人王著仙人在外不得飲食
覆障悉達太子 出家腹語 有身國人太子
出家有身 太子之子所生 羅云入道密行第一
乃至利益身子

[0630a12] 羅睺羅奉辭不堪 不堪結成不堪初文以往長者子說出功德 傳旨

[0630a15] 所以不堪 往昔長者子說出功德 長者子羅睺羅初文
在家應作輪王出家成佛羅云在家亦作 輪王出家勝利請問

[0630a20] 羅云 量度出家功德長者 羅云出家功德多少
三藏出家十智三三昧三明六通 解脫出離生死涅槃出世功德 輪王生死流轉未有

[0630a25] 維摩 解釋 出家功德出家長者子 初文不許既是
說出乃是密行小乘出家功德長者子大乘 根緣出家功德長者子
不得出家

[0630b04] 所以功德解釋三藏教 戒定慧有為無為功德名為密行 有事有理若是密行
自說出家功德利生不知 有利無利 功德出家無為即是虛空佛性見佛
出家見佛 積聚名為密行 密行有為法有利
羅云真智有為法有為法 有利功德既是有為不得出離變易 出家大經即是生死不空 大涅槃

[0630b16] 出家無為法無為法 無利功德羅云出家出家 出生無為無為如下
佛身無為未免生死 出家何者小乘得數 有餘涅槃無為大乘中道
變易生死乃是無為法即是平等真法 度眾生故云無為法無利功德大經聲聞有為菩薩僧
無為淨名正用無為有為無為只是 虛空佛性用大密行羅云 密行羅云有為所有密行皆是
淨名一往無為無為如如 無所不有無為廣明出家 功德

[0630c01] 羅睺羅三明羅云大乘出家 功德即是無為法一切密行 自行自行即是正觀
小乘彼此中間無為涅槃何者聲聞 涅槃彼岸生死為此煩惱中流彼此中流皆是大乘此岸中道
無為不見彼此中流見佛 六十二見正觀中道無為 內外一切諸見故地清淨一切
清淨處於涅槃 見佛涅槃不思議三德 智者受者成因
一切智中道 所行中道即是所行大論 大道從來智者中道
證果所行中道因果 成因萬行功德即真密行

[0630c17] 降伏二明 大乘出家功德 外道降魔破見愛見 界內波旬六師界外二乘
菩薩降魔功德 菩薩道煩惱魔法性身陰魔 法性身死魔不動三昧
天子大經無常 四界四界煩惱魔 煩惱即是界內無常
即是界外正觀中道無為法 自行他者說中非有 說中無常降伏
五道五道皆是眷屬菩薩 善根力五道示現同事說法 六道六道二十五有菩薩
二諦三諦三昧二十五三昧 界內五道界外二乘大力菩薩 意生身五眼菩薩無為
惡業肉眼 亂心淨天眼真諦界內惑 慧眼界內恒沙無知淨法眼
無明佛眼五力 五眼五力道品五力 何者慧眼無生五力
淨法眼得無五力中道圓照 佛眼得無五力一實五根 菩薩平等法猶如虛空
成就權實五力四眾五根即是 五根四悉檀根緣 不差善根
菩薩五力界內一切能立眾生五根不善煩惱即是令眾生

[0631a21] 外道功德即是界內六師九十 界外二乘通教菩薩何者菩薩
無為二邊外道眾生說非有 摧伏界內外道摧伏界外 何者心行無非外道
成就超越假名生死涅槃皆是假名 無為二邊假名 眾生說外道淤泥正觀中道出界
內外見思淤泥眾生說非有 可知煩惱 二邊眾生
可見無我正觀中道不見界內 我所眾生可見受者正觀 不受二邊眾生可見擾亂
空有二邊擾亂眾生 可見中道二諦 覺分眾生說中道二諦
眾生菩薩慶喜喜無量心 根緣四悉檀 禪定中道二諦三諦
大涅槃禪定窟起滅威儀 眾生說修羅一切眾生三諦 三昧禪定中道界內
煩惱三不三業智慧三輪不思議界內一切眾生無有 根緣令眾生界內過失

[0631b19] 如是出家出家如是 皆是中道無為具足自行 功德一心具足萬行如意珠
一切即是密行出家 中道無為凡夫二十五有 二乘菩薩出生涅槃二種 出家

[0631b25] 於是淨名長者子出家 出家三重發心 淨名即是勸修中道
等於正法出家正法即是中道 正理得出二邊故云所以 佛世佛出世
正理值得豈不 得出

[0631c03] 長者子出家 長者不得出家淨名 無為長者子謂言 出家佛說僧祇

[0631c06] 具足三明觀行出家四句 不出出心不出三形不出即是觀行出家
發心出家淨名 長者子大乘善根所以 發心無為
道心菩薩戒隨心故云 具足

[0631c14] 爾時菩提心四明長者子 無上道菩提心義

[0631c15] 故我 問疾不堪羅云往昔 長者子說出功德文義長者子 根緣傳旨問疾
阿難問疾不堪所以 命者其弟多聞第一次子調 如來從弟歡喜所以歡喜
大論因緣本願得名歡喜即是 因地過去釋迦發願成佛 釋迦侍者阿難本願
歡喜父母歡喜如來 成道淨飯王 愁苦淨居天成正覺歡喜
須臾歡喜歡喜 歡喜三從見者得名阿難 見者愛敬生歡喜歡喜 乃至利益身子

[0632a02] 阿難 不堪不堪不堪 結成不堪初文 以往傳旨

[0632a05] 以至不堪 何者三藏生身 真佛說法三身三德生身飢渴
疾病所以牛乳阿難 不知法性身 半字多聞聞法金剛常住湛然由此

[0632a12] 維摩 阿難初文 淨名阿難所以分衛
何所 何為晨朝至此 阿難阿難三藏教意謂
弟子不可是故

[0632a19] 維摩詰阿難金剛三結 初文真法
為止 真法斷德具足苦因 即是增加謗法真法
智德圓滿即是而言即是下文如來阿難 是故

[0632a27] 如來 如來金剛身阿難不測 淨名金剛身生身如來 金剛法身所以金剛
本際法身不為 常住不變法身智德般若 不備本際法身斷德解脫
三德 法身 皆除即是摩訶般若 中道究竟法身三德
宛然 苦果究竟常樂 三藏報身
法身 舊約四時五時般若八十 方等首楞嚴七百阿僧祇劫
不受十弟子得以無常 經文。

[0632b16] 三結結成 結成初文輪王 故云
真身 即是使異人 外道心懷異見即是異人
行善不滿世人 悉皆 阿難輪王
三生十善自行教化 如來無量勝者無量 摩訶般若萬行會理常樂
不如輪王淨土 威德諸天豈非

[0632b29] 至人結成 即是法身 不善
疾惡即是惡人阿難既是 同行諸菩薩四眾 弟子故云使我等外道
出師恥辱誹謗重罪不可使 不致門徒
法身阿難生身

[0632c11] 法身斷德即是 業受法身界內界外 煩惱三藏有餘報身
界內業煩惱 世尊過於三界法身智德 出於二種三界之外有界三界
三藏有餘生身有界報身佛身無漏諸漏已盡 法身斷德界內二種
二種生死有界有漏三藏有餘生身有漏 即是佛身無為
法身智德無為非界內外有為無二 陰入數法有界陰界 三藏生身有果陰界
如此 總結法身 阿難須菩提 謗佛至此

[0632c29] 阿難 二空初文 多聞領持呵斥
師徒佛言

[0633a04] 阿難 是以解釋安慰毘盧遮那法身 普賢居士
淨名說法具足不須即是實智不虛五濁惡世 法度眾生五濁一劫煩惱濁
眾生濁四見命濁五濁 鈍根聲聞弟子同人現有即是權智婆羅門
福田二身不同本地 法身無有方便利物 不須

[0633a16] 世尊問疾 結成不堪阿難惟淨如此 傳旨問疾

[0633a18] 如是第二次 經本並不五百 五百比丘三藏入道淨名
五百法門折挫相分 寧可解釋

維摩經 卷第十

菩薩品

[0633a25] 品次弟子品來者自體 思議解脫法身如來淨土眾多 非凡
來意略釋菩薩文解釋 弟子品來者大聖法王令眾生 依正大弟子不堪
無為 菩薩菩薩無為 自體往昔三教
皆是方便不思議法身正報真淨依報 佛國未成諸菩薩不堪來意 淨名方便教門
成佛方便菩薩 後味印定名數弟子 不可弟子
聲聞三界既是 小乘福智淨名神智 所以四大菩薩
大士不堪淨名智德超群 莫不敬仰不歸文殊入室 大利室內
皆是正說前已 處處料簡所以然鈍根 信行利根法行即為
鈍根菩薩不堪 開方便調方便既已純熟 入道菩薩往昔
實事重述使 菩薩三不三藏方便得道 般若中方便三轉華嚴中方便
二義鈍根菩薩一往 聲聞五味何者三乘 二乘結成菩薩
聲聞方等 不得利根菩薩方等不定教意即蘇中殺人
即是得道般若三藏 利人祕密教諸菩薩聞者 不定教鹿野苑般若
菩薩二種即是般若 方便教門淨名通教 一切智蘇中殺人
別教道種智知見蘇中 圓教即是 順道不須
順道開悟不二 即是醍醐中毒殺人三明華嚴 開悟
中毒殺人圓教般若 得失可知復次中方便得意不得 何以教行見者必須
教行教行真實實教 般若可見何以方便 圓教得意一品菩薩
一向圓教不定上思專用 之至三教圓教得道般若
通教應有二乘得道方便 一向法華 正意方便方便菩薩
分別行人 後人未必華嚴 圓頓學者利根
接引不移 華嚴正意華嚴圓頓法界 圓頓華嚴
正意頓教法輪 涅槃涅槃迦葉成道 十方菩薩應有菩薩未了
何不未見明文 般若可知 般若異名
般若華嚴異名別有 大論般若二種一共二乘不共不共不思議只是異名
復次大論般若如法觀佛般若 涅槃其實無有若爾涅槃 異名般若華嚴大方廣
般若智慧涅槃解脫 論文異名未見明文未可 淨名之前應有方便
何不未可二明 法行利根方便觀門菩薩利根三藏教得道
般若華嚴處方便信解 未見正道諸菩薩豁然開解 入不二法門復次菩薩 所聞發心凡夫入空
即是中道 即是即是醍醐 菩薩入不二法門中毒
殺人大士往昔諸菩薩 菩薩得益大眾
利益 諸菩薩在此復次往昔隨處異聞 菴園圍繞世尊重述
利益無量佛印 諸菩薩夫子 三百一言大士圓教
權實滯礙一道 諸菩薩一往 菩薩菩薩
豈可方等經方便 全同法華容不得方便第三 如此方便菩薩隨緣
福慧淨土入室 香積佛國 福慧調伏眾生
如此眾生來生如來 說淨佛國土第四如法 利根摩訶般若入法界中根
法華入法界涅槃入法界 般若醍醐入法界 為生般若法華
入法界至大 法華成熟涅槃醍醐入法界不如 不能入法界三經
不思議解脫 不明入法界入不二法門 華嚴法界證入
法界何以不明方等大品大同 大同 明法利根法界大品
上根三乘法界一佛 判教涅槃法華 法華有如教判
法華有如 法華應有 第五對機便
印可不得 問疾無緣稱述問疾 往日大眾如來
利益來世為此五意四大 菩薩大士翻譯名義 明教不同三藏菩薩緣生
慈悲弘誓發菩提心三祇六度 阿鞞跋致菩薩無生四諦 慈悲弘誓發菩提心無生六度界內惑 阿鞞跋致別教大乘無量四諦
慈悲弘誓發菩提心無量六度乃至十度 恒沙無知阿鞞跋致圓教菩薩 四諦慈悲弘誓發菩提心 乃至十度圓斷法界無明阿鞞跋致
發心不同大聖 不可說四悉檀佛慧眾生 緣故四教菩薩一實
菩薩品四大菩薩 釋迦法眷屬如來利物 四佛四大法身菩薩隨機 菩薩輔翼法王四緣
信受方便道觀 究竟師弟不可自說不可
淨名圓教方便 方便受屈眷屬方便 執心所行莫不
大道圓心豁然開朗 無生如此四大菩薩大士方便 問疾時眾
利益菩薩品三萬 淨名何以 略明眾多有言諸菩薩
淨名有言 仁王般若十地三生諸菩薩 淨名終生諸菩薩
諸菩薩淨名但是成熟眾生四大實用 權教淨名成實
眾生 扣擊不思議 眾生二乘菩薩所知 高下十弟子心數
法王滿五百淨名 有所四大菩薩何等 如法華中天雨四華開示悟入下方
四大導師三萬中止 四門華嚴四大 四十何以
彌勒一句真如菩提 知見故云一切眾生菩提 一一一切無非
道場十行 佛界一如無二家眷無盡燈即是 事理無礙魔事佛事善惡融通
高下不二 難勝乞人法施 十地一音何必
一向一往如此 彌勒正是補處應須 勝者法應彌勒
知見復次不在淺深何者圓教初一具足一切功德 悟入亦復如是只是
彌勒有如 彌勒補處權實不定 彌勒圓教
不得法愛得意 利物諸菩薩實用彌勒弟子實教
一往補處隨機豈但 若爾華嚴法華 利根菩薩二乘
菩薩為生華嚴 菩薩二乘菩薩法華 一切

[0635b28] 於是文解釋就此 大菩薩諸菩薩初文彌勒 問疾不堪所以命者四教
彌勒無非補處方便 彌勒彌勒當來大師彌勒
何者彌勒慈氏過去曇摩 國人國人稱為慈氏至今 慈氏阿逸多無勝有言阿逸多
正文未可慈氏經論 三不眾生二法無緣 眾生眾生相有漏法緣
有漏無漏無緣大慈一向無漏復次 慈氏三教隨緣 即是慈氏
磁石圓教慈氏慈氏一實彌勒娑婆淨名
他方大士現行一實 彌勒眾生權實 出沒不定法身猶如虛空
有權隨緣利物扣擊權實 在於彌勒不堪不堪不堪結成
不堪初文以往兜率天不退 無益傳旨

[0635c25] 所以 天王不退所以兜率天彌勒 兜率諸天釋迦彌勒兜率
天師歸依彌勒 退行諸天權教大乘發心天樂 退轉是故不退不退
不退不動故云四教即位三藏菩薩三不退
三祇行入即是不退轉 數論忍法三品三不退 念處不退不退忍法
退通教性地乃至羅漢 不退辟支佛地菩薩方便 不退菩薩道雙流不退
九地不退別教 十住不退不退登地三觀 不退圓教十信初心不退
中心不退初發心不退 十信相似三不退三不退 一實彌勒權實實用
諸天彌勒何故實用 諸天權教 彌勒淨名實教
天子其中彌勒 不得正意彌勒

[0636a21] 維摩 三結廣說菩提 天子得益世尊仁者一生
菩提所以一生 閻浮大論三生兜率 閻浮三菩提義玄四教
不同三藏教彌勒來生菩提樹 菩提彌勒通教界內 使餘習未盡後身來生菩提樹一念
相應一切菩提彌勒 佛經大品別教彌勒法身 無垢一品在後
寂滅道場一品無明報身 滿常住凝然華嚴觀見彌勒 成佛其事圓教彌勒法身
十一無明等覺一品 後生閻浮寂滅道場大悟一品無明 即是究竟妙覺菩提
華嚴 觀見彌勒未來成佛一實 法身本地高下隨機
輔翼釋迦行化記別 根緣淨名 所聞一音演說隨類彌勒一生 即是一生

[0636b17] 無生 三藏菩薩何者
三藏生滅半字中論鈍根聲聞弟子 因緣生滅相無生即是 菩薩無生滿字教門中論
利根菩薩因緣生滅相所以無生 大乘菩薩圓教 順道四教菩薩
無生三藏即是通教 即是諸法不生般若不生別教中道智慧不生圓教
不生有失四教 無生三藏斷惑豈不知真諦 果行無生通教
無生界內事理無生別教 內外無生界外事理無生圓教無生 一往四教菩薩
果行記別當分無生 三藏即為
三世引證初文毘曇 過去善法不滅未來 未有現在善法成就
曇無德二世過去實法 假名未來未有 善法成就二世
三世有無三相數人一時三相 異時三相一時異時 為此前定三世

[0636c18] 無住三世過去 已滅已滅 無身得受記現在過去
未來記何不過去授記現在 未來未來未來未有 應名未來未有
未來授記未來 未有現在記者眾生授記 在生現在無住現在隨心
未來現在 未來記三世過未 過去受記現在現在
受記現在無住不能 未來現在未來記復次三世 尚無三世三世受記空無受記
即是顛倒顛倒記者一切眾生 悉皆顛倒三世

[0637a05] 佛語現在無住不得 未來一生何者彌勒過未 不得過未身受菩提記者現在
未來記現在無住不得未來 所以 彌勒一期現在停住
薩婆多三相同時 一期暫停 未來記三相四相
佛說四相即是所以 彌勒三相四相 住相住相現在淨名佛語
三相無住現在無住不得 現在未來記仁者不受佛語現在 異時三相迅速佛說
變異住相 淨名受記 經文三藏生滅

[0637a23] 無生無生所以即是 失意果行無生妄動正道何者三教無生
首楞嚴發心二密 現前四見無生三藏無生 發心記者雖是具縛或是
乘方便三藏大乘根性未能祇洹林邊鴿授記記者假名 菩薩伏忍乾慧地菩薩多用順忍
性地菩薩現前何故菩薩 心行未熟授記放逸不得現前 三教有無
無生受記何者未見 自在自利利人成立無生 縱任自在自利利他不退故此
受記三教菩薩心彌勒 無生無生 初文三教無生不同通教
別圓無生三教 一往不可三教 三教發心雖是具縛
大乘根性或是二乘方便發心 三教假名菩薩伏忍 三教菩薩現前
決定通教人見無生 大品須陀洹菩薩無生 無生何者見諦八十
無漏道即是見地歡喜地 無生思惟禪定遊戲神通自行 成就眾生佛國土眾生三乘
八相成道通教大乘菩提 別教歡喜地即是無生受記 登地初見正道無生
理即界外一品無明見惑 無生應佛八相一往 通教本記常住佛果
通教須陀洹真理界內 菩薩無生別教界內 別教無生心心寂滅
流入薩婆若法身自行應身 常住佛果是故登地無生授記 決定圓教無生記者初發心受記
無生受記何者初發心別教歡喜 教門斷惑 不得多疑經論
初發心 圓教菩薩無生法忍即是圓教無生三教得無內心攀緣
不錯 此等彌勒所以彌勒位居 三教補處三教無生三教
彌勒三教 菩提記者即是大士三教 尚無受記三教菩薩心無生
記者豈不覺悟菩薩 無生即可轉入無生菩薩 無生受記無生
心水澄清復次通教見地彌勒 後心內心轉入無生別教初地三十
彌勒轉入 圓教初發心五品弟子 無生受記心水不能六根
清淨大士彌勒無生 受記初心五品無生 心滅清淨心相似十信
得意清淨如法得無智慧 意根清淨如此十方無數佛 眾生說受持
十信發心 彌勒有所寄意

[0638a07] 無生得受記 無生即是正位無生彌勒 無記何者受記滿足智論
菩提滿足生滅 滿足偏圓無生尚無 菩提無生即是正位偏圓無生
皆是正位即是 而是天子因此文武 三教菩薩位無生
般若一切賢聖無為法差別 無生正位即是平等真法度眾生 三教一生當得菩提正位 受記無得菩提所以然二種
無生三教未來 滿足二種無生正位 菩提云何彌勒一生
彌勒正位尚無受記 三教無生正位菩提 彌勒受記寄意三教
圓教 淨名彌勒何以得知寄意上文兜率天不退轉
三菩提無退不退轉 無生正位受記

維摩經略疏卷第五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8 No. 1778 維摩經略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