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Wei Mo Jing Lue Shu 維摩經略疏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維摩經略疏卷第四 (十一)
天台沙門湛然

弟子品

[0608a06] 品次方便品來者無為集成 非凡 來意
弟子文解釋

[0608a09] 大聖慈悲 令眾生不思議正報解脫法身依報 國土有緣淨名忍土
菩提種種 說法解脫佛國默念 如來大慈顧命弟子往昔
如來來意 淨名四眾成佛折伏二乘
印定弟子大眾淨名莫測 深信入室說淨第二
證果聲聞未能迴心高原陸地不生 蓮華小乘 大品捨受供養
如來發大心放光授記 四眾大道利益無量何者往昔彈斥聞者 比丘心得清淨
發菩提心至此大眾 無量第三 二乘昔日佛國何以
眾生不見淨土身子自述淨名 往昔
佛神力五百入室 思議香積目前第四 頓教大機小根
無益三藏方便小根 斷見成聖 大士乃至入室三千
信心法華 後心至大變成法華涅槃醍醐重述有成
五百淨名 正說 入室或是爾前方等央掘
重述入室 後說方等如是 入室序分
即是入室菴園亦即第五淨名往昔機動隨處 便弟子大眾
印定正像末四眾聲聞 四教三觀 假觀三教三藏略釋弟子
即為略釋弟子名義十弟子 心數心數五明莊嚴 果報明淨佛國土觀心
前後匠成學者 謙讓夫子
身子即是 弟子眾生慈父一切眾生 皆是佛子法華三界皆是我有
眾生夫子 二義自有自有如法 太子羅睺長子成佛
受法法子世間出世間皆是 即如夫子弘教無諍不違實法釋名若爾
俗人皆是聲聞通論不然俗人親事 豈能承奉菩薩利物
有機不專聲聞捨家內眷解事弟子事理圓足 聲聞五佛並不
是以弟子聲聞 佛子聲聞名為弟子 信用十弟子
次第不同以為次第 法華三根迦旃延富樓那 如來法王三界三藏必須
聲聞有所一法 身子智慧目連神足大迦葉頭陀苦行 空行無諍富樓那說法迦旃延論義
往復阿那律天眼優婆離持律羅睺密行 多聞第一十德標稱 身子衣帶目連神力三千
不能動身目連白佛佛言 禪定身子不知身子入定目連不知 目連神足長於身子未必
有所或是何者 必定有所十德自有故稱第一法王
有所十大弟子有所不可二事十德 宣揚教門第一
根緣歸心終歸一道 心數毘曇 解脫作意境界三摩提
心王一切非法正治眾生心心數亦復如是以此
善惡俱起無量善惡復次即是 弟子善惡亦復如是弟子 塵勞隨意法王弟子
眾生信受修行成見 善心修習修道善心復次 十數十法入涅槃十數
從此修習成道合抱 法王滿教化諸眾生 下文入佛
弟子弘一 樂欲一法眷屬一法何曾 十德心數一起餘數

[0609a27] 入道是故弟子中說 第一何者識得實法假名
分明分別名相 法人最為第一說法者滿願何者佛德
比丘不敢是故 入道聲聞第一 便如今世人其三
有所故云毘尼毘尼發起 入道大迦葉 因此入道何者一切善法
樂山欲心頭陀眷屬 頭陀入道迦旃延
以為入道何者問答往復 無有滯礙迦葉身子入道轉法輪大將
迦葉持律入道何者 憶持 之上迦葉羅云
密行入道何者行陰 戒行功德密行之上 解脫利用入道
無諍三昧蕭然迦葉作意 天眼入道何者天眼必須
住心日月光天眼通 迦葉三摩提目連定數 入道何者凡夫平地
眾生不能修習不得迦葉阿難聽受入道 稱之為
領納故此分明領持佛法迦葉五明 十弟子如來
滿見性大涅槃涅槃 三藏無常四倒莊嚴 一一善巧佛法
半字利益一切若一 四十莊嚴乃至五百莊嚴十數五百如何法王
有所未見五百不可 義理解釋十數 五百大經五百皆是半字
入道十數法門滿字 眾生不堪方便力 弟子皆是法身如來託生王宮
弟子隨緣如來覺道弟子 外道法華本著邪見 梵志世尊邪說涅槃所以
調伏如來成道來歸 學徒風靡後心 是故淨名二乘
不及 大事如來方便密教眾生 大開知見常樂我淨滿字法門
弟子十數法門成佛五味 法華正意大經莊嚴 六師
何者一切眾生 佛性正因餘數佛性 宛然煩惱不能是故如來
扣發滿字知見 三佛祕密弟子對數如來 滿自古不明
豈知弟子不思議解脫 果報十大弟子十門 化眾生成就無餘有餘
根鈍佛道淨名轉入 法華知見得無生忍 果報淨土盧舍那眷屬圓教心心
寂滅自然流入明淨佛國土十弟子 十法莊嚴即是成就眾生佛國 法華經授記成佛
法門佛國土成佛 眾生只是聲聞諸菩薩不思議佛國土二乘
是故迦葉三千取法 身子汝等所行菩薩道 生死佛土淨名
二乘展轉淨國弟子 佛國品宛然自古誰知 觀心觀心何以
行人即是師資眾生日夜常生無量 邪正諸法是故行人 勤修思惟分別滿自行
身子莊嚴如是一一心數成化 諦觀心性見佛 涅槃如來莊嚴觀行明見
法王弟子莊嚴猶如目前觀心語密盡心料簡問疾前後 何不菩薩菩薩不堪聲聞
五百法門聲聞聲聞 五百法門菩薩 說法阿難

[0610b07] 爾時文解釋淨名默念如來 念佛初文淨名位居等覺
利生 解脫知見法身等覺三德 般若解脫表法
所以然法身即是自性清淨心 如來藏法身即是真性解脫般若寢息勞煩諸事大經
安穩所謂諸佛觀空三昧身 般若觀空休息 般若慧解脫解脫
般若真性有無大悲不捨 慈悲身故方便大經調伏 名為解脫眾生淨名
不同即是方便解脫淨名 何以既是法身般若大悲 眾生

[0610b25] 世尊大慈念佛眾生 如來果地無緣大慈
參問便 眾生因果 眾生淨名豈非如來 大慈

[0610c02] 如來 知心 寂照無緣大悲眾生
智人舍利 十弟子五百身子 一佛奉辭命者身子左面
侍者聲聞內外淨名 在家精通佛法難為酬對 身子因緣甚多
託胎過人一切聰明外道 弟子出家羅漢一切 聰明外道佛弟子
默然不對內心 智慧摩訶般若身子 聲聞信解滿字法華
身子知見八部四眾知見 歡喜大智舍利弗 我等如是必當作佛
大經師子吼菩薩何人莊嚴 娑羅雙樹大智舍利弗 法華無常身子涅槃三月
滅度涅槃如何 知法八部四眾 探取法華以是因緣問疾

[0610c26] 舍利弗二身奉辭不堪奉辭 不堪不堪結成 不堪初文往昔不識不堪
問疾

[0610c29] 所以者何不堪 由於宴坐宴坐 龜藏六六識六塵不能
安住根本乃至滅定 外勞涅槃法安心中身證 宴坐

[0611a05] 維摩不堪 宴坐三結印定 不必宴坐
究竟身子何等宴坐 三藏半字滅盡定 滿字宴坐滅定
不必不必只是不了不思議即是 毘曇滅盡相應補處十三 入滅空心三藏
入滅受想五處不同一者根本通明八背捨九次第定練禪 師子超越修禪
大品南岳根本 通明初禪二禪 四禪鏡像一心
乃至非想煩惱成就 煩惱生死佛弟子知非聖法 心數法滅受想定
背捨內外不淨白骨背捨勝處初禪二禪勝處二禪 爾時鏡像
三禪三禪 四禪勝處一切處

[0611a27] 乃至 知非 進修受想心數法身證受想
即是受想背捨背捨無漏 非想爾時背捨解脫中說 解脫中說背捨而今不得
解脫阿那含八背捨九次第定不得解脫若是解脫羅漢 身證那含背捨通明
次第背捨入滅定作 任運背捨初禪次第乃至 任運滅定睡覺
師子練禪次第 非但次第滅定無間滅定次第 非想乃至初禪定力超越
出自無間未能入超 不用入滅乃至初禪入滅 大品師子
出生三昧功力 五味背捨超越醍醐願智
三昧三明六通十八變化功德 最為乃至超越出入 何以根本
通明水漬背捨 如火超越 不同料簡 (云云) 。羅漢超越摩訶
那伽調柔軟三乘身子 中遊勞累不依佛慧 不必所以然身子所得滿 禪定窟不必

[0611b28] 宴坐 宴坐不思議宴坐 體用約法因果初中
三界現身宴坐 不以佛慧端身 入定欲界現身
現身死灰出入即是 使驚異宴坐佛慧二乘隨意
現身下文行禪 不端現身 滅定入滅不妨威儀出入
三界現相即真宴坐 思議宴坐復次法身菩薩法性身 禪定三界現身宴坐
眾生皆是滅定身子不知明法 三界身入身子三界宴坐默然不知宴坐
一心三觀佛慧 宴坐

[0611c18] 宴坐不思議 滅定無用聲聞入定不能四威儀 迦葉入定施用彌勒
二乘入定無益無用無體 議定有用能不起滅十界威儀修羅菩薩隨機十方現形
自在何不誓願使 威儀不見真性波羅蜜無用 不重不必復次法性
佛慧滅定三界十界一切諸法無不示現究竟宴坐

[0611c29] 不捨二法 約法身子凡事不捨 得要即是道法
應知二法不得何者菩薩 二法道法入道非道 通達佛道不能通達何謂四教
二行道法凡夫三業不善 白衣二十九無量方便法身 常在三昧凡事身入三昧
一切三昧其中以此不思議 淨土即是究竟宴坐以此 道法不必

[0612a11] 宴坐 不住身子入定在外緣理在外入滅
在外內外出動不必菩薩佛慧中道法性 不見涅槃生死內外滅定
內外二邊宴坐 不必菩薩心法不思議 宴坐

[0612a19] 諸見因果 宴坐諸見不動 宴坐諸見不動即是宴坐
四句分別自有修道 不動 外道乃至非有六十二見
虛空諸見欲取涅槃不知 十七師子吼 八正道決定沙門四果不動
起見事實妄語不移虛空修道三藏二乘身邊 顛倒因緣無常流動流動名為
修道破身五陰念處 見思無漏大經煖法 十三人我弟子外道身子二乘
皆然不必不動菩薩了知六十 二見即是菩提不捨不動修道 污穢念處
苦樂非常無常非我無我 四念處仁王法性色受想行識菩薩 佛慧觀法性色畢竟觀法
涅槃觀法法身觀法 自在不動念處 正勤乃至安穩道中八正道即為
究竟諸見修道宴坐

[0612b16] 不斷宴坐宴坐身子 身子頞鞞見諦 十五正使煩惱有餘
無餘四句不斷 凡夫三藏菩薩無學 菩薩不斷菩薩
婬怒癡即是解脫貪恚癡一切法 煩惱不可則是不滅 身子斷惑破壁得出怖畏生死
煩惱作佛事菩薩佛慧不斷 不能煩惱以為 佛事不斷煩惱入涅槃煩惱
不須若爾須彌芥子 即是須彌入空芥子有如 煩惱宛然不動入涅槃芥子
不妨大能須彌須彌 不妨芥子 本處不動不可思議
煩惱入涅槃如是宴坐 身子宴坐不必

[0612c06] 如是 印可三結成真宴坐身子 佛慧即是究竟宴坐 不必結成不堪
默然不解不必不解不能如是 故云問疾華嚴
聾啞二乘無學引入 不思議解脫果報淨土淨國身子智慧目連禪定說法
云何 身子大智
下文 佛慧宴坐不依佛慧宴坐 在此目連修禪定
神通說法說法神通不深在於 如法略明

維摩經略疏卷第十二

弟子品

[0612c27] 大目揵連目連一佛 奉辭不堪所以命者身子不堪目連禪定第一是以目連
父母以為文殊 父母真諦三藏 胡豆上古仙人以為乃至
利益 身子

[0613a05] 目連白佛奉辭不堪 奉辭不堪不堪 結成不堪初文居士說法
爾時如來

[0613a09] 所以說法二明不堪由於里巷 居士說法里巷只是小曲 直道居士說法者
說戒不然人天乘 理入目連入道何以 聲聞滿相對

[0613a15] 維摩一總聞法得益一總不當 仁者去聲即是不當法相根緣
三不不當法相不當根緣三不 佛心不當法相法相說破 法相不當道理不當根緣大乘根緣
大法置於非唯不得 不當根緣三不本意大事因緣
大機 佛心故云不當仁者 目連禪定法相不明
定觀不知利鈍有漏

[0613a28] 三教目連三不一者 如法如法通教
說法不當道理根緣 知見得無罣礙別教不當根緣 四無礙眾生報佛
圓教不當佛心三教說法即是如法 目連不以居士 如法初文
如法如法初文三結三空 如法

[0613b10] 明體三空 三空即為初四門生 生空明體法空法空
三七平等三藏平等 分別三空不同三藏三空五陰 成人求人不得眾生五陰
空名法空阿含老死老死 邪見老死眾生老死名為 毘曇生空空門三空
平等有人平等無人 即是平等平等空名平等 平等平等生法生法
生法生法生法生法 平等方名平等二空 法語大論
涅槃是故涅槃法空二三 假名體空 如實鏡像
智人鏡像不須 方知三法有名名字 在內中間自有不住不住
言語道斷法相如是豈可 三藏三空方便平等 三空即真通教三空
上根通教不空見佛 淨名不當仁者

[0613c06] 初四明體法入眾生中道 生空大品一切法我見大經眾生佛性六法六法
六十二見如來無明 一切法下文云心眾生心淨 華嚴心如工畫師種種五陰一切
世間無不一切法 眾生眾生理性方便慧一切觀行
得意理性諸法 即是法性法性畢竟無所有眾生眾生眾生自性清淨心
名為下文優婆離 解脫眾生無垢亦復如是 天王自相空自相
法性法性眾生眾生十六六十二煩惱了知法性畢竟 諸見眾生
方便慧眾生 令眾生眾生解脫 眾生豈可聲聞
下去無非觀心不須

[0613c29] 我見一切煩惱我空 諸法即是法性法性本來
非我無我無我法性尚無何處即是自性法性無我 不知無我知法
無我一切 方便慧結成可知

[0614a07] 無壽 生死理解諸法即是法性 壽命無壽無生
離生法性如是了知 不見壽命離生方便 無有前後
生死後際涅槃諸法 即是法性生死涅槃前後法性 即是中道佛性前後
無明不了法性不同凡夫生死不同二乘 故云前後方便慧乃至

[0614a19] 法常下次明體法入法空法常寂然 諸相理解諸法即是法性 寂然大涅槃不可而言諸相
法性寂然妄想諸相 方便乃至
緣故理解諸法即是法性無相不為妄念 了知法性自性
妄念理智有方便 無名言語 諸法即是法性不可說名言
法性理即無言名言 理智有方便乃至無有覺觀理解諸法
法性本來覺觀慧達 攀緣覺觀任運 理智乃至可知無形相如虛空
理解諸法即是法性無形 有相不可分別猶如虛空慧通 法性不見相貌虛空理智乃至
可知戲論畢竟理解 諸法即是法性愛見戲論畢竟 法性戲論畢竟空寂
理智合成可知無有我所 諸法即是法性本來無我我所自性法性無我
所有愛著理智乃至 分別理解諸法即是法性無分別八識
法性無分別生死緣起理智 乃至可知三七 平等法空無有無相
諸法即是法性大品菩薩行 不見法性有法無法何所 即是無有
無比有待 分別不待法性無心一切 皆是通達法性無法
相待自然理智方便 乃至可知平等 乃至平等有所
不待平等法空也 平等只是明法 無比智障心滅乃是
緣故理解諸法即是法性 不在四緣十二因緣流轉 四緣增上緣相待
法性四緣 十二因緣理智乃至 可知同法諸法理解諸法
即是法性一切法安樂 一法一切法一切法一法故云諸法 通達法性即是智慧一切法
非法理智乃至可知 理解諸法即是法性 如故法性法性即如
能所通達法性 如如不異不見 理智乃至可知法住
實際不動理解諸法即是 法性即是實際異名依法 實際四邊二邊
通達實際不為四邊二邊邪見 理智乃至可知動搖 六塵理解諸法即是法性不依
六塵法性六根 理智乃至可知去來 理解諸法即是法性
通達法性 不住生死涅槃理智乃至可知

[0615a02] 無相聲聞三三昧 十六行實相隨順應化 異同一實理解三三昧思益
一切眾生即是滅定差別自有 三三昧即是自有應用 三三昧內心不違實法 解脫

[0615a09] 理解 諸法即是法性涅槃無生 通達法性離生可憎
可愛理智乃至 增損諸法即是法性無生 涅槃理智合成
生滅諸法即是法性不生 諸法即是法性 身心諸法即是
法性六根高下 諸法即是法性尚無種智涅槃 生死之下法常不動諸法即是
法性變故不動一切觀行諸法即是法性觀行自性 無生理智合成
便可知 大經解脫華嚴微塵 法華一切解脫
縱橫 三藏

[0615a28] 三明不能 淨名如法三乘居士 宣說大法不當仁者
法性不可說淨名下文 文字解脫文字即是解脫解脫 諸法淨名四悉檀善巧 如法

[0615b05] 二明不能如法 不解說法 即是如法真如法相
無人無我無可 即如大經四不可說 法華是法不可示言辭寂滅
眾生無有聽法無得 如法非但無能聽法 聽者四門
無得目連 如此即是師資能所 法相

[0615b16] 譬如說法菩薩 三昧了知皆知幻人不實有所 即是四不可說悉檀
大品便有法涅槃 如夢聽眾無明幻師有所即是
目連三昧可是如法不能即是不如法如法不當仁者在此

[0615b24] 說法根緣不解別教假觀不得道種智法眼 不知知見
眾生有利目連如來 淨名如來知根 聲聞中說居士得以
說法體空善於 無所罣礙知見種智法眼 說法淨名通達別教得道種智
知法無礙得法見法無礙 四無礙

[0615c06] 說法運心稱佛不解圓教 不當仁者 大悲心報佛大悲心
拔苦界內大悲 內外不思議解脫大涅槃說法報佛目連解脫
應報度眾生三寶小乘 入空居士入滅即是三寶 報恩圓教一切諸法知見
三德三寶心心 寂滅自然流入薩婆若不斷三寶 即真報佛佛心

[0615c18] 維摩菩提心 居士得益淨名如法如法 大機八百居士發大心

[0615c20] 第四不堪目連三教 問疾

維摩經略疏卷第十二

弟子品

[0615c25] 大迦葉大迦葉一佛 奉辭不堪所以命者聲聞頭陀 第一迦葉
大德大心故稱 迦葉所以然大辟支根佛世 獨覺辟支迦羅聲聞
智慧勝利故稱頭陀苦行第一重大故稱 聲聞弟子慈悲心
有言上座知眾事故大迦葉 乃至利益大旨

[0616a07] 迦葉白佛奉辭不堪奉辭 不堪不堪不堪 不堪初文以往
不堪問疾

[0616a10] 所以行乞 不堪乞食乞食十二 之一十二頭陀半字
滿字事理觀心 小乘 小乘大乘
大乘便解約有空迦葉 有門入道有門空門 空門寬廣有空
大乘往往毘曇在此 觀行 不須行乞
利他自行利他慈悲 貧窮使來生 眾生涅槃貧苦化度
不從 無益自行富家苦難 稽時不致
飲食不生豐足甘美頭陀行 彈斥不堪

[0616b01] 維摩 一總慈悲心不能
之中慈悲如來共同 慈悲利他不等大士 頭陀次第乞
未來 不知深坑何不相續 何謂等慈解脫
不等 福慧何必貧苦自行 小時失利留神
何妨自行道法道法 一往
平等不等所有悉皆 不等是故慈悲心不能 分衛淨名

[0616b18] 迦葉 乞食 食法初文小乘
修道 四諦 迦葉有餘行乞
心所三諦 平等法行乞平等去取菩薩
平等心行平等虛空 貧富去取次第 須菩提白佛次第心中般若
薩婆若即是平等 次第即是次第 法喜禪悅行乞
平等迦葉小乘 法喜禪悅得名次第 法喜禪悅菩薩知法平等能不
八解脫即是次第大乘法喜 禪悅何者薩婆若凡夫禪悅入世 二乘出世間菩薩
摩訶衍不可得一一 三智真法三諦三昧 禪悅故云平等法行乞菩薩
次第行次次第法華善能次第 善法菩薩行頭陀大悲平等心 貧富去取分衛次第行乞
迦葉內心不得無緣大慈不住滅諦 平等法不能邪正次第大乘 禪悅滅諦棄捨生死
去取淨名在此行乞 陰入乞食以資性命迦葉
苦諦以求涅槃 資身行道無漏無餘虛空即是無漏未盡
未成行乞迦葉 無餘飯食日日乞食
利生行乞 無餘菩薩故而行乞 界內生死大涅槃
乞食資身 化眾生貧富 涅槃觀心不須

[0617a06] 和合 煩惱和合迦葉 和合資身觀行
和合未盡資身 有餘和合乞食資身何所 眾生和合無餘
界內集諦未盡資身 和合貧富忿忿入涅槃不受
修道迦葉無為 資身修道有身有道 聽受位居無學
利生 入涅槃菩薩道諦 大涅槃果若
利生因果貧富眾生 因果是以住世 涅槃

[0617a23] 一總初文 有心去取何者
分別貧富六塵好惡慈悲 因此聚落世間好惡人物去取如是
貧富愛憎 損益人物 名為聚落理解
聚落金光明六入村落 一切大品一切法 乃至六根一切好惡
前已聚落迦葉六根 聚落不了六根 取捨

[0617b08] 所見凡人 愛憎不見去取迦葉聖人 真一
去取貧富菩薩不捨道法所見空無分別 無分別一切法不同
分別去取慈心平等復次一切法 聚落菩薩肉眼清淨十界 大經
大乘肉眼名為佛眼五眼 足見三諦所見 大品五眼不見三聚
眾生不見不見 五眼具足無緣平等 眼清淨十法界拔苦福利
之內 商量

[0617b24] 所聞智證迦葉 乃至身空 智證貧富四塵難易
滅定菩薩性空 乃至契理 不捨貧富去取
等同福利菩薩一切法 乃至不見十界 依正現身如法六根清淨 可知

[0617c04] 迦葉不了意根 諸法分別貧富難易 儀禮矜貴
慈悲福利頭陀平等正法菩薩一切法無明猶如幻化 實相內外
無明內外一切法 四句不可得無生 無生尚無生死涅槃
取捨貧富難易取捨達意 利眾生真俗貧富難易次第 菩薩一切法意即不見 分別廣說如法

[0617c16] 迦葉 食法初文一明二明食用乞食
不知是以下文身子佛說仁者聞法 即真法喜不依佛慧
思議解脫不得大乘法喜 諸比丘行乞未曾大乘 菩薩佛慧中道
邪正不思議即是大乘真法 邪正有事根本 愛見四禪
背捨則是心緣 不正邪見 破事
緣理聲聞不得佛慧八背捨斷事 八正道緣理見諦
正法思議法喜 法喜食菩薩佛慧不捨背捨八解脫不妨三諦三昧
大乘禪悅八正 一心三智三諦大乘法喜 平等迦葉菩薩
了知不思議真法禪悅即是無緣 貧富俱利眾多一切 眾生心

[0618a14] 可食二明食用迦葉思議法喜 禪悅廣大菩薩不思議真法 禪悅二諦出世一食
一切供養諸佛眾賢香積 應供 然後可食不能內心
虛偽禪悅良田使 貧富真實福利

[0618a21] 如是釋文初三食用初文 邪正妨礙佛慧不見邪見正見
非有煩惱煩惱非有不見 邪見不見正見入定 定意一番八正菩薩
佛慧不見 定意不見出入邪定 事前
事後不思議事理不定前後住世 涅槃一番事理菩薩心 不住事理住世不住事理 正入有無涅槃

[0618b04] 食用施主真實福田 大福迦葉不可 應須富人
菩薩無上施者入佛涅槃 生人天福不生二邊
大小不為不為迦葉 損益彼此損益菩薩心佛慧不見如是損益慈心平等
法性增減理解不為世間 果報不為生死涅槃
初發心真佛不依聲聞 了義不得菩提了義入佛 法華諸人以是入佛
食人施者無緣大慈貧富 大乘四諦行乞資身正入聚落 不思議真法有所大乘無上 福田不空食人

[0618b23] 往昔迦葉 淨名種種彈斥食法 菩薩起敬內心
即是如來

[0618b27] 是故 問疾不堪 酬答問疾

維摩經略疏卷第十三

弟子品

[0618c03] 須菩提問疾 不堪所以命者聲聞解空第一 菩提善業空生
家室父母驚異請問相師相師 稟性慈善 出家得道心得無諍三昧是以
善業家宅 空生家宅長成解空 乃至利益身子
須菩提奉辭不堪奉辭不堪不堪不堪結成 初文以往傳旨 問疾

[0618c15] 所以乞食不堪 所以淨名乞食二義自恃解空
自行他者不足慈心無諍不從富家 不為貧乏
開化不足富有 無由迦葉 迦葉慈悲無諍
自行空三昧不以 上供空無分別觀行無妨自恃
淨名見者無不聲聞 菩薩思惟存有 空無所有自恃解空
乞食 失儀不堪在於

[0619a03] 維摩 淨名安慰聞者悟道初文施主
滿
不空大經聲聞不見不空 不空 滿

[0619a11] 大意若是敬田可取若是悲田 可取別圓所以
應供福田真偽若是聖人可作敬田若非 悲田不測
敬田聖法不知悲田無學逡巡 進退不可便淨名正意
敬田聖法 聖人聖法 可取成人約法
聖法 自行慈悲平等 不等慈悲觀
不等不等不等慈悲 觀行不等乞食不等不等 不等不等云何復次
不可無畏有空不等 不等不等不等 空有
不如空無 無諍有空平等無諍即是 可謂敬田觀行如是即真乞士
大品一切法趣味不過 不可得云何有趣一切法 趣味法界一切法
不可得不可云何 不見云何即是中道三昧 禪悅食通達二諦
三昧真法平等諸法 一切諸法陰入乃至一切種智陰入 一切種智不可得云何有趣
具足一切諸法三諦 大論剎那三相諸法食法 不異諸法法性二法一等
通達諸法三諦理即三諦所以如是聖法 可取不能如是即非敬田 觀心不須

[0619b21] 聖人若是聖人證聖 敬田若非聖人應供 生意不知不思議
何妨四諦聖人即是應供敬田 四諦意謂 聖人四諦見者
何許聖人敬田不識 敬田安得四諦四諦三結初文約集
如常說法 前因修道 因果次第一一初文
集諦集諦凡夫三毒 俱生即是聲聞無有 不斷菩薩
婬怒癡猶如虛空不斷 不同凡夫二乘菩薩佛慧三毒 即是佛性通達三毒見一切佛無不具足
即是集諦無行貪欲即是 亦復如是三法一切佛法如是 可是見諦聖人應供敬田可取

[0619c14] 相次苦諦二乘苦諦 推求假名實法名為 苦諦實相鏡像不須
隨一 法身無異見相下文 實相觀佛不同凡夫
不同二乘一實諦清淨 法身名為見諦聖人即真敬田 不滅問道二乘
八正三明即是道諦菩薩道諦一切 眾生菩提八解脫
佛慧 妨礙顯出菩提即是非道通達 佛道不斷
思益不二道聖諦如是 修道聖諦聖人敬田 滅諦二乘
滅諦涅槃異名聲聞五逆 不得出家受戒解脫滅諦圓教實相即是滅諦下文一切
眾生大涅槃不可思益本不生 聖諦方廣乃至五無間 解脫一切
解脫調達無間獄三禪 寂滅大涅槃五逆不同 解脫不同凡夫如是 聖人無上敬田

[0620a12] 不見至聖 四諦 不見四諦不見三義 雙非去取四不可說
雙非不見即非不見即非所以 四諦 無有
不見四諦不見四諦 可見作為何謂不見不見四諦不同二乘不見不同
去取四教四諦 不見即是不見生滅四諦不見 不見三教四諦中論外人
一切法四諦沙門果 可畏論主四諦 沙門果一切法四諦沙門果
宛然相持即如生滅四諦 分別不重 四不可說大經四不可說四諦
因緣不見 四諦不可說不可 四諦不可說四教不可
眼見不見即是不見不可 不能如是即非聖人敬田 非得脫落應有
淨名非見 人見若爾不見應有大乘 菩薩非得
二乘四諦涅槃 名為化城即非 非得菩薩無生
非得別教無量十地 滿得證圓教菩薩妙覺 無上下文示現成道轉法輪
不捨菩薩行即非尚未 四諦聖人得證無學果

[0620b19] 非凡具縛 二乘復次非凡 凡夫苦集
何者一切凡夫二乘中道皆是 凡夫菩薩中道佛性非凡 凡夫凡夫十地凡夫
皆是凡夫凡夫聖人雙非菩薩平等法不見 聖法何處聖人二乘聖人
非凡聖人非理聖人二乘不見中道聖人聖人 三賢聖約皆是聖人既是
聖人即非敬田妄取 三結成就一切法通達 四諦權實一切諸法成就諸法
平等法不可說不見 取著復次通達四諦 中道二諦三諦三昧三智具足
莊嚴三德祕藏畢竟不可得順道法愛 不生住心寂滅自然流入 如是即真聖人應供敬田可取不能

[0620c11] 須菩提悲田 可取所以聖法即是 可是敬田不知四諦聖法即非
聖人即是悲田 分別佛法 有分解空第一邪正
可取一往通教 聲聞不能 外道淨名六師菩薩
明淨 即是悲田可取 可取邪法可取何者
聖人成就 見愛豈非悲田 經意
見佛聞法約同六師三結 眾生不定邪正不見 法身諦法即是不見
所見豈非外道三藏教不見王宮 四諦別有受者禪定神通
皆是外道不見大乘三身三德 四諦即是不見 聞法見老比丘生滅諦法
真佛真法金剛般若論應化 真佛說法者華嚴成正覺 圓滿頓教聲聞在座即是不見
聞法如法窮子止宿草庵 不見不遇不見 墮在二乘外道不見真理聖人 悲田

[0621a12] 外道出家六師 不見聞法神通 慧應六師何以六師前生
見佛聞法其外 如是弟子何故不同 悲田受食富蘭那迦葉諸法 不生不滅
[*] 眾生苦樂無有因緣自然刪闍夜 眾生任運得道 停住萬劫滿自然
得道阿耆多婆羅 眾生受苦苦行 涅槃迦羅迦旃延
眾生尼揵出家 通名不可 逃避大士罵人
未必三藏相似 相似三藏四門入理六師 四門富蘭那所見無因無果無生
無生有無不無即是非有 無門一切自然無有 莊周自然空門
未詳迦旃延有無 皆是有門故知六師聲聞 過去佛出世長短得道
彌勒出世萬歲得道 不出大論刪闍夜 剃髮苦行婆羅
毘尼遮道聖道若提子相似外道 一切智神通韋陀四句
有所分明 無盡不可一切智外道 禪定神力水火觸處
禪定神通 三光四海如此神通外道智慧神變未能通達
韋陀地理醫方呪術不知 四韋陀 道中最為上首一切世間無不
六大六師 六十八外道三藏 念處是故
羅漢無礙四門十二羅漢一切智神通韋陀相似所以 羅漢
一切智三明六通精通三藏 羅漢外道大士六師 外道心行自此
邪見大士迴轉展轉如此進退 出家 一切智

[0621c06] 三明結成悲田 可取邪見六師 生死
生死不見墮落 悲田可取

[0621c10] 須菩提 邪法所以 不見真佛正法而是羅漢三義
六師其弟悲田大士 羅漢三義具足不同六師 弟子何以見思
三義羅漢悲田 應供 不生羅漢理應
具有見思見惑 八難思惟清淨二惑

[0621c22] 須菩提見惑邪見 中道二諦真諦還是 三諦別無大經凡夫
二乘菩薩不無何者凡夫 不見中道六十二見流轉二十五有 二乘不見中道六十二見入空
對生還是二邊 三界見惑彼岸正是界外 見惑彼岸空見不動
道品云何彼岸

[0622a03] 八難不得八難見道聲聞 不得菩薩不定自有為難 自有八難正觀得無
佛性即行非道通達佛道 八難界外八難得到見道 分別二種八難一者凡夫八難
二者二乘八難不得 得無菩薩中道八難 得無八難八難
八難偏圓見道前列明理 八難初三三空 三惡道未必菩薩三空二乘
惡道三藏見修無學三惡道無為 正位不能發心墮惡道乃至無學亦復 無餘佛道豈非三惡道
不畏五逆三惡二乘大論大樹宿怨北欝單越四諦北方聲聞
長壽天二乘名為淨天無餘第一義 豈可有言二乘無餘滅定 七百阿僧祇劫有緣放光
說法大論三界受法 如是長壽天 二乘觀見不見
世智外道不見真理 世智二乘未見中道無漏 世智盲聾瘖啞二乘菩薩
六通不見十界十界 不能一音隨類如此 八難不能事理難得
中道 得到彼岸煩惱清淨 思惟煩惱
具有變易煩惱 大論結使一共二乘不共 不共迦葉不能迦羅
不能清淨自性清淨心 凡夫清淨二乘 畢竟迷心即是清淨 思惑猶存云何

[0622b13] 應供無諍三昧 一切眾生何以應供 根本禪四無量心無諍定眾
大經凡夫初地 薰修得無眾生云何 薰修皆因根本
一往以此復次六師 慈心禪定 無諍
眾生見思福田見思 福田供養三惡道供養小乘人天
小乘見修無學三惡 道中供養小乘發心不信 誹謗三惡道大生 受苦何謂應供

[0622b29] 不生生死 同生何謂不生二義 自行自行生死
有為無為不同不見作物相似 一手他者大品菩薩行般若時 何不須陀洹乃至
二乘眾生修行 伴侶塵勞 生死
四千塵勞 具有界外四千一切 王法有力
不濟眾生輪迴 閹人二乘壞人善根佛種 眾生法身慧命善法
所謂度母善權法喜善心 豈非善法諸佛 無生而言
佛身常住功德智慧湛然具足而言如下阿難 如來如來身金剛
作法法性不可說 即是毀損金剛般若有所
謗佛不解真諦三藏即是 小乘四門四句說法大乘 眾生謗佛毀法惡業
變易生死浩然不生眾數者 圓教賢聖 二乘不得滅度
小乘滅度不能常樂涅槃即是 生死滅度法華虛妄 名為解脫其實一切解脫佛說
滅度無上道 大涅槃即非不生不生 羅漢三義何等
悲田世人不深經意 多疑法華四大聲聞我等阿羅漢諸世間供養
淨名彈斥不知聖法聖人三界 進退思惟不能
不知便

[0623a13] 世尊自述迷惑驚疑不解何者 三藏生滅未曾四諦 不解是故不識不知
不識不知佛法權實開遮是故不知便 不成取法所以

[0623a20] 維摩詰淨名安慰 自恃解空無所畏乞食 利用淨名
聞法 所以安慰慰問 三重解釋
六師心驚 化人以是即是 以此 第一空中無人

[0623a29] 解空醒悟 怖畏

[0623b03] 維摩詰三重解釋正安 解釋三重一切諸法幻化 應有通教幻化安慰不懼
法空無憂異說便 變故幻化安慰所以解釋 上來言說一切法幻化
文字不著驚懼何以三重 文字不在四句 則是不思議解脫解脫 驚懼

[0623b12] 維摩五明時眾得益 空理見道法眼淨 通教解釋在此

[0623b14] 故我問疾不堪不知豈敢 傳旨問疾

維摩經略疏卷第四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8 No. 1778 維摩經略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