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Wei Mo Jing Xuan Shu 維摩經玄疏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維摩經玄疏卷第二
天台山修禪沙門智顗

[0524b05] 第一釋名五意前科就此釋名 分為別名通名別名維摩標名眾經故云
通名之一即是通名 二者略為三義 華嚴大品
皆是佛說同名故云行者泥洹真法眾生種種 名為別名涅槃即是
一法名義 大涅槃經天帝釋有種 名字名字名為
起行行入 別名分為第一維摩詰第二說法維摩詰即是
思議解脫知非弘法非法 淨名補處 思議解脫人法
第一毘摩羅詰即為

[0524b25] 第一釋名 第二三觀解釋 第三四教分別 第四淨名

[0524b27] 第一釋義即為維摩 解釋外國人自有不同猶如 前後翻譯不無增損增損
三家毘摩羅詰 淨名無垢稱 () 毘摩羅詰淨名 () 毘摩羅詰
無垢稱 (三藏) 解釋 難為淨名 二身即是真身真智
即是應身名稱 無垢稱 即為觀心
三身一法二報應身 法身自性清淨皎然即是淨法 無垢即是報身智圓無有
即是報身即是應身大慈 名稱普洽即是應身智度論水銀 諸色功德法身處處應現
三身眾經宛然 楞伽經具有三佛名義普賢觀經方等三身二身
開合此類三諦二諦開合以此釋名可見觀心 三身有心法性法性即是
即是法身觀心相應即是無垢無垢即是果報 利物一切幻化
無染即是應身如是三義 菩提種子涅槃經發心畢竟 如是二心前心得度
是故敬禮初發心六即 三觀維摩詰三觀二諦 二諦三諦妙理真理皎然
無垢大用 名為三觀無垢稱 室外室內攝受不解三觀
法門玄旨為難三觀略為

[0525a07] 第一分別境智 第二三觀 第三三觀 第四 第五 第六淨名 第七經文

[0525a11] 第一分別境智觀智 即是十二因緣三諦 三觀所以十二因緣
大聖正因緣法外人因緣 因緣邪僻正因 道生正因聖人
十二因緣十法界二諦三諦 理即三觀一家四諦 十二因緣一者生滅十二
因緣二者無生十二因緣無量十二 四者十二因緣生滅生滅因緣 無量因緣即是第二
因緣即是第三中論 因緣所生我說即是空 名為假名中道
答曰即是自性 即是他性境智 即是他性即是
因緣不可何況因緣 四句中論 諸法不自生不從
他生不共 境智不無境智 四句亦復如是四句不可
即是不思議 如是一切有無因緣善惡是非 世間出世間如此研覈
解釋經論難免問曰可是 自性他性 豈非若非
自性他性自性不得他性他性 自性自性不得
他性如此即是 他性如是 不成不成即非
四句畢竟不可得 即是不思議如是不思議境智即是不思議境智
正義金光明經鬼神現見 不可思議智光不可思議第二 三觀瓔珞經入空
二諦假名平等觀二觀方便 二空中道第一義諦 二諦心心寂滅自然流入薩婆若
入空虛設 名字即空也 諦觀或是二諦二諦
假觀不住幻化假名 世諦分別即是假觀而言 平等破用
平等中道不二一實諦中道 故經云二觀方便二空
中道二諦心心寂滅自然流入薩婆 三通穿 穿穿見思恒沙無明
穿三諦大涅槃經伏藏取利直下沙礫 金剛不能穿見思
塵沙無知即是無明 穿金剛 一實諦佛性問曰三觀二諦
答曰二諦破用不等 二諦破用平等不見中道但是異時 第三中道二諦即是
平等第三三觀相者即為一明 三觀二明一心三觀第一三觀 因緣所生三諦不同
無明階級 不同三觀即是大品經 慧品三智三觀即為
入空假觀三明 第一義諦第一入空 略為二明觀門
入空觀智一明二種 攝一切法一者二者即是 見者即是二種皆是戲論
慧眼真實所見愛著 所見生分外道 故此天魔生死外道諸見
所謂因此愛見九十八使使三業作善 輪轉六趣受生死苦故此 由著是故
愛見無明 三界華嚴經三界 一心諸法無明愛見
三假三假二相續假三相虛設故云 三藏摩訶衍三假云何
答曰隨情則是聲聞 如夢即是摩訶衍 優波離三假問曰三乘
入空分別答曰有人聲聞多用 緣覺多用相續菩薩多用相待 三藏三假隨便入理摩訶衍
三假幻化三乘入空 觀門不同即是二種觀門 聞經生法二空
摩訶衍生法二空 鏡像入空名為 空名大智
眼病痛楚 方差呪術 中論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
不善問曰 答曰不斷不善三明入空觀智一者
二明摩訶衍道體入空入空 即為入空入空 三藏教門問曰愛見
何故答曰 二種使使使 外道佛法正道緣理
見道中有二種無常苦行 利人空無行入斷見 在前修道在後愛結一明
入空非見入空大智 [*] 生滅 空也身心如是三大法師
不免斷見 不盡還是常見不出二見入空 智論不如論主佛語
無常無我極微 無常無我即是 相續相虛假不實不得色有
非有非空身邊二見皆是 四緣三假不實言語 一心知世間生滅法相
四見六十二見無常空寂豁然 須陀洹入空問曰 入空折色有空非有
非空云何答曰四緣 生滅相生滅生滅生滅 入空問曰云何分別四見生法
答曰身邊二見皆是污穢無記五陰 五陰並不我相唯有如觀 五指不見十六知見生空
毘曇有門人空無漏第一義三結須陀洹空門邊見 行陰行陰三假不實因此入空
諸見結成須陀洹即是實法入空 聲聞說法二明 入空即是欲愛無色皆是
三假四緣三假入空無礙道解脫道非想第九解脫 有餘涅槃入空
一切智慧眼摩訶衍入空 入空觀門無生觀門明體 入空就此觀門一明
入空二明入空明體 入空因緣所生身見如夢 相續相有名名字即
即是即是涅槃入空三假有意 法塵根塵相對因緣生
身見意識見識從何 意根生意法塵根塵根塵 意根自性法塵他性根塵
即是共生根塵因緣生 因緣生不可說何況因緣生中論 諸法不自生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
是故無生身見不生不生 但是隨順世間名字名字 不在內外不常自有
不住不住無所有言語道斷 入空問曰空有二種一者 二者云何分別答曰四句
生性不可得即是性空無生即是 即是不生不生空也故世 真諦即是空也相續
一念生生為生 若是生生自性 他性生滅即是共性離生
因緣生因緣生不可得何況 自性生生 他性他性生滅
不無離生如此四句 不得隨順世間名字 名字即是假名即是
無生名字言語道斷相續 入空問曰生生可是自性 生滅即是他性
豈非若非自性他性自性不得 他性他性
自性如此即是 為生他性如是 不成相待身見
生生不生為生不生離生 生生若是生生自性不生他性 不生即是共生離生不生
即是因緣生不可說何況 因緣自性 生生他性不生他性
不生共生不無離生不生 如此四句不得即是不生不生 隨順世間名字名字
即是假名即是不生無生 名字言語道斷相待入空問曰生生可是自性不生
他性答曰不生豈非 可知大品經舍利弗 須菩提為生不生須菩提
不生三假十二 觀門三假不生執著無生 十二無生
十二無生十二四見共有四十八能破 四十八能所共有
九十六觀門生相畢竟不可 乃至四見具足四見不可說不可 豁然開悟六十二見八十八使
大品經須陀洹菩薩 無生法忍不斷不同 入空分別猶如
修道三界如夢三假四句不可得三界 即是真智增長諸法不生般若
三界欲愛斯陀含 菩薩無生法忍三品 阿那含阿那含菩薩
無生法忍上二界五上分結盡是 阿羅漢菩薩無生法忍乃至 辟支佛習氣菩薩無生
法忍不斷因緣 生生無生四諦入空 慧眼二明假觀
一明二明三明 成化一明 塵沙無知二乘不為不須
菩薩必須 二乘大品經天眼 世界恒沙菩薩菩薩道菩薩位
二乘是故通教菩薩 道種智菩薩位空中種樹 化眾生二明假觀假有
二種一者一切法二者一切 一明一切法菩薩禪定 非空大慈悲假有從此
四見無量自生他生共生 四見 二重外人因緣因緣四生
所謂初生微塵自在天 自然二執佛法正因緣生 四生自生見者意根生意
正法念經 種種五陰一切世間法無不 唯識論他生
大品經有緣無緣 不生一切法外緣共生有言因緣生六受一切法
自然龍王一切自然大品經十二因緣天人修羅 皆是悉檀方便
諸眾生顛倒不了外人邪說四邊佛法經論四邊見著智度論般若譬如大火四邊不可取邪見
執見苦集知苦斷集必須 修道皆是假名幻化 一切法可知三明成化菩薩
修證即是因緣不生無量 四諦道種智法眼二乘 種智菩薩位修證道種智
生滅無生藏識菩薩 降伏天魔及其眷屬 神通乃至同事利物如此
五典安國經書降伏外道 眷屬顯示智慧乃至同事利物 諸見十八六師一切智深知
愛見苦集無量亦復無量 無量夢幻四悉檀根緣復次菩薩如是無量眾生遊戲神通
佛國土成就眾生無量願行 成化三明中道第一義即為一明二明觀心三明一明
二觀方便二諦 無明不見中道真俗即是智障 大乘論智障真俗分別智障
阿黎耶識即是無明住地無明住地即是 生死根本故此無住一切法 即是無始無明
觀心二觀 方便方便即是 即是真空
即是中道二空 中道第一義諦中道不見皆是 實相三三昧大智度論
聲聞中說三三昧四諦十六行摩訶 三三昧諸法實相修空三昧無明自生不從法性他生
法性別有無明不共 法性無明因緣生法性 四句無明不生生源
不可得即是無始空三昧空無 一切法若爾全同論師真如法性 一切法全同大乘
問曰答曰無二 大乘論天親水火 三昧無生實相非有不如
有相無相無相不如智者不空 無相取著即是愚癡四邊
即是無相三昧實相若爾 論師佛性 三論畢竟無所有
問曰答曰大乘論 水火無作三昧真如 實相不見作佛不見真修作佛
二修故作二修 作佛四句即是四修 無作三昧若爾
作佛大小乘多用 作佛不同相州真修作佛問曰答曰正道無諍
三三昧一實諦無明法性諍論言語法滅無量清淨心 澄清佛性自然見佛
大涅槃問曰若爾云何答曰大涅槃經不生不生大涅槃修道 不可說大乘論偏執
因緣四悉檀 異說利益眾生佛法三明 無明因緣入不二法門不思議
解脫故此入不二法門即是中道 二諦自然流入薩婆若因緣 一實諦不生不生一切
種智佛眼即是初地見佛 第二一心三觀正是圓教利根 修習所以者何不思議因緣
甚深微妙慧門難解一心 三觀一明不思議二明 三觀三明一明不思議
即是一念無明因緣所生十法界以為 問曰十法界次第無量劫云何 一念無明無妨答曰
不思議須彌入芥子無情 如此心神微妙一念一切三世 譬如一念之內夢見
一切諸事無量劫法華經夢見初發心乃至成佛無量 反觀一念
清淨心無明無量 恒沙無知一切恒沙佛法不實善惡 見思惑真空
思議大乘經 諸法虛偽 無量無明法性三諦
二明一念無明 一切諸法非空知心一切法空一心三觀圓照三諦
不斷澄清 觀行即三明一心 即是一心三智五眼六根清淨
相似十信無漏名分真實 即是一念一切法即是 道場成就一切智大品經菩薩
初發心道場菩薩 三智其實一心分別為人 易解次第第四
三智五眼三觀因緣三諦 即是三智因緣三諦理即五眼 三觀三智五眼大義宛然明了
三觀三智五眼三觀即是三智五眼異名大智 般若般若佛心一切
種智因果大智如法般若涅槃其實 無有故知般若佛果三德
大涅槃摩訶般若 之一問曰三觀三智相應 五眼相當答曰因緣
肉眼天眼三諦即是慧眼 法眼佛眼第五三觀即是 三智二種三智一心三智
三智三乘一心三智但是一佛 第一三觀三乘即為 三觀三乘二明十法三乘
三觀三乘即為 三藏教三乘開通三乘 三觀別教大乘一明
三藏教三乘三藏教三乘行人 因緣入空聲聞法入 無漏一切智聲聞乘辟支佛
法入無漏一切智辟支佛乘菩薩法入不斷取證 修行六度一切智佛智自然
即是三藏教大乘二明 通教三乘三乘同體因緣入空無漏斷見思惑小乘根鈍正使
一切智聲聞乘緣覺中根習氣 一切智辟支佛乘菩薩一切智 道種智教化眾生一切種智即是通教
大乘三明三觀別教 若是別教菩薩因緣三觀 一切智道種智乃至中道觀見佛性
一切種智常住涅槃即是別教大乘 二明十法三乘三觀乃是 十法和合不成所以者何
三乘運出三界火宅必須 運用就此即為 法名二明次第料簡十法
一明正因緣生法真正發心止觀 諸法六道調適 對治三解脫門安忍
順道法愛不生三乘修學 十法三乘入涅槃二明 所以須知正因緣生諸法
無明因緣生一切法即是正因 因緣因緣生一切法真正發心三乘行人明知正因所生三界火宅覺悟
生死涅槃菩薩大悲 止觀修習發心信解分明必須修行 即是三乘行人根本諸法
破見止觀 須知破法 有道苦集理即
得失去取失宜道品調 三十七品三乘入道正要引進 三脫門入涅槃對治
解脫門即是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 十想八背捨八勝處十一切處次第 六度對治三脫門
三乘入道乾慧地乃至佛地分別不生增上慢安忍內外
八風三乘行人出世善根安忍 乾慧地性地 順道法愛不生三乘性地 有漏五陰所有善法功德智慧順道生法
即便不得進入忍法世第一法 滿能不生法忍法 世第一法無漏即是三乘
第一義諦界內見思煩惱三界火宅為此三界有餘涅槃盡智 無餘涅槃十法三乘
三明料簡問曰自有眾生 一法得道一法入道法華 三界火宅諸子門外
答曰以往十法 根性問曰三車門外十法 界內答曰法華無生三乘有為
無漏功德究竟三乘無餘涅槃 無餘涅槃不能 常住涅槃三乘不成三車不得
通明不同二教三行四相五分真實究竟三乘行人四諦十二因緣
三乘根性不同二教即是 三乘三乘諸子佛教三界名字三觀即是三乘
五停心觀念處乾慧地觀行 勝鬘經三乘在此 四相即是四善根所得有漏
五陰五分真實即是 無漏乃至非想第九無閡金剛三昧究竟即是無學阿羅漢辟支佛
所得非想第九解脫道盡智無生智如實智 無餘涅槃即是三藏教通教十法在此別教
十法不同分別問曰佛法無量何故十法三乘答曰佛法無量必須正要
經論大乘經教門 分明隨緣一處 經論一家義學
禪坐佛法大小乘經論入道正意外國外人究竟末代師子 法師禪師莊老佛教一種
十法具有 分明名義成就 名義研覈不通事理
不成毘曇成實 佛法小乘入道論文 宛然名義無閡佛法小乘入道
分明大乘經外人經書 名義不可佛法第二一心 但是一佛乘因緣三諦初心
一心三智知見見佛大乘 不復三乘故此觀眾生品舍利 天女三乘為何天女答言
三乘瞻蔔瞻蔔 大乘功德不樂 辟支佛功德一心二智即是
般若波羅蜜即是大乘大品經 般若波羅蜜即是摩訶衍摩訶衍即是 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摩訶衍無二
一心三觀大乘大名不可思議 一心三觀境智不思議菩薩至於道場大乘六即
圓教一佛乘即是大乘一明 大乘涅槃經一切眾生皆是大乘名字即大乘緣理大乘三觀
大乘即是不思議十法通達無閡 十法略明不思議十法 不思議正因即是
一念一切一念無明 一切法三諦 維摩彌勒一切眾生大涅槃
不思議因緣所以者何中道 因緣四諦因緣 涅槃生死一實諦即是苦因生死
涅槃一實諦即是因緣菩提 一實諦即是因緣煩惱菩提 即是因緣不思議世間
世間正因二次真正發心即是 慈悲四弘誓願無緣大慈 涅槃煩惱菩提眾生滅道
無緣大慈涅槃生死菩提煩惱眾生虛妄無緣大悲 四弘誓願涅槃生死苦諦
苦諦菩提煩惱未解集諦集諦 煩惱菩提道諦道諦 生死涅槃涅槃涅槃菩薩
慈悲誓願無緣無念一切眾生猶如 不加功用磁石真正菩提 三明行菩薩道勤修止觀生死
涅槃即是煩惱菩提 陰陽調適萬物長成 止觀一心萬行問曰何為
涅槃經無明一切煩惱 屬於便四明諸法 生死涅槃分段變易二種
生死煩惱菩提一切界內 界外煩惱譬如轉輪聖王能破一切 有所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能破
一切法有所生死 涅槃煩惱菩提一切涅槃 生死菩提煩惱一切修道
十法界五陰生死即是法性五陰 五陰即是涅槃即是四念處涅槃生死生死涅槃
一實諦虛空佛性大涅槃 因此四念處修正如意足根力覺道 道品善知識由是成正覺莊嚴
煩惱菩提對治波羅蜜菩提即是煩惱是以生死涅槃對治波羅蜜煩惱菩提
三解脫門對治煩惱菩提 位次生死菩提煩惱理即生死涅槃煩惱菩提名字即
因此觀行分明五品弟子即是觀行即 六根清淨名相四十一即是 真實妙覺即是究竟即
大乘增上慢大乘旃陀羅 安忍成就生死涅槃 不為陰界入境病患業相魔事禪門
二乘菩薩煩惱菩提不為煩惱諸見增上慢 苦集不為大智論說
能忍成道不動不退薩埵 順道法愛不生生死涅槃一切 禪定三昧功德煩惱菩提陀羅
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無閡一切 順道不著觀行四明 大乘即是六根清淨法華經
五分真實大乘即是初發心乃至 等覺究竟即大乘即是妙覺 法華經大乘其所得法定慧莊嚴
大品經三界薩婆若 不動不出理即大乘菩提 名字即觀行即相似即即是三界
法華經寶乘四方嬉戲 直至道場得分真實十住 知見寶乘東方十行即是
知見寶乘南方 即是知見寶乘西方 十地等覺即是入佛知見寶乘
北方妙覺即是寶乘直至道場薩婆若理即大乘虛空故云 不動不出略明一心三觀一佛乘
第六淨名三觀淨名 略為一明不思議淨名 一明不思議三觀三諦
三諦斷德成就名為無垢稱 不思議斷惑 不思議三觀不思議三諦
不斷見思塵沙無明三諦相應一心三觀煩惱煩惱一心 不斷相應即是不斷
入涅槃故此不斷菩薩解脫須彌芥子種種 問曰不斷煩惱入涅槃
不思議解脫答曰須彌入芥子 大大故云不思議煩惱 智慧涅槃智慧涅槃煩惱
不可思議入涅槃 不思議大論 思議三觀毘摩羅詰
淨名居士因緣所生三諦 理性皎然不斷三諦 一心三觀三智三惑之內
不為三惑故稱無垢一心三智三諦 大用名為故云 無垢稱三明三觀攝一切法三觀
無垢稱攝一切法一切 略明二攝結業 依正四攝
七法一切佛法無不是故 三觀通達無垢一切佛法 第七三觀經文即為
室外室內釋出室外 成佛因果 佛國品二種入空可以方便品
國王長者入空第二弟子 十弟子正在次第中道 菩薩品四大菩薩二明入室
問疾品淨名 第一義諦相應 菩薩調伏
三觀菩薩菩薩 調三諦不思議解脫品即是 三觀正道二諦種種
示現觀眾生品即是正用佛道品即是第二 二法即是第三香積
第三二諦 室內不思議三觀 答曰。經文一往三觀
意趣一心中道菩薩行品見阿閦佛品三觀佛國 因果佛國法供養
流通分流通室內室外三觀折伏

維摩經玄疏卷第二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8 No. 1777 維摩經玄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