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Weimo Yi Ji 維摩義記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維摩義記卷第二 ()
沙門慧遠

[0444c21] 弟子品之中聲聞弟子問疾 聲聞名為佛化 其所弟子品

[0444c24] 中略三門分別一對生起 來意正解來意 來意就正
來意維摩起發維摩病原 影響從此如來
聲聞故此維摩顯德顯德顯德 得名顯德從此顯德
聲聞故此如是就正 來意之中問疾明教 至聖從此問疾明教聖法
之中聲聞故此來意如是 中有科判從此 來文別有維摩詰
如來問疾三維文殊 就正科判從此香積來文別有維摩詰
如來其所 維摩爾時長者維摩起念
維摩情深維摩 專情得佛影響
自己世尊大慈 自己 世尊大悲
使如來病苦為己大慈 病苦安能上心
知心遣人 意興告之不堪便義通不堪
如來所以通告涅槃 大眾相似第二 維摩通告不堪
第三 維摩通告下文 通告
不堪 次第成上三義以是 不堪不堪第二
不堪 令人渴仰以是不堪不堪 聲聞菩薩如來熟知聲聞不堪
通告第一佛心平等 涅槃比丘相似第二 眾人維摩通告下文
維摩高超二乘菩薩維摩諸菩薩第三 維摩通告
文中聲聞其所說教聲聞 其所說教菩薩通告 聲聞菩薩三義一聲
菩薩第二 菩薩三義以是 聲聞使如來菩薩
第三約法次第之中 明教至聖故此聲聞 顯教聲聞從小至大
菩薩顯教菩薩法化法應就此 聲聞五百初九明法
法身初八修行 出家修善
修道通行修道行體 通行舍利弗不住 目連助道
三道人中舍利 問疾舍利名字 王舍城波羅門子其父南天竺
王舍城大論封邑舍利 與其論義舍利嫁女舍利弗舍利 與其 [*]
言論不及 舍利得勝。 [*] 後生 十六國中論第一佛出世
出家佛弟子智慧第一 舍利佛世尊一切類智多聞 舍利十六不能及其
何故弟子中標問曰聲聞舍利既是 何故舍利
聲聞第一殊勝 不堪不堪問疾所以
所以我有何所 不堪不堪 維摩
不及初中 宴坐 默坐名為宴坐
安義 所以使舍利 維摩標舉
舍利弗不必 宴坐敬辭舍利出家 是以
未可故云不必出教 宴坐菩薩別教
行捨 起用
三界現身 無色其三凡夫在於兩界 名為現身無色界心法
菩薩了知三界虛妄但是心作證實 三界地中現身 兩句起用
起滅威儀 滅定次第滅盡定滅盡心想 滅定威儀
行住坐臥四威儀聲聞滅定 菩薩何故聲聞威儀事識入滅定時事識心滅威儀菩薩威儀
事識 真識如實三昧法門 自然如意珠無心分別寶物
心中無常滅定常心 不滅其所滅定威儀 滅定威儀
是故起滅威儀不捨道法 凡事煩惱凡夫 凡夫菩薩何故
得法煩惱可畏 入聖不能現前菩薩有如 不畏常行攝化眾生所以不捨
下文中說非道佛道菩薩證入 緣起三昧法門法門自然普現凡夫 涅槃大般涅槃大義其事
聲聞所以不能一句中心 不住不在宴坐六根六塵 凡夫心識六根增上緣名為
六塵緣緣在外菩薩 妄想心如夢中根夢中 無故不復心識
不住不在下文內外 平等妄心無常六識 依託
真心常住依託無依不可宣說 舍利妄取不住 在外宴坐兩句起見
聖道修惑涅槃諸見不動修行三十七品 五見名為諸見身邊邪見戒取見
菩薩名為不動下文四千煩惱 諸眾生疲勞諸佛以此作佛事
之內修行三十七品不斷 入涅槃化現名為不斷內心入涅槃此等
名為安處上來 別教如是印可世尊不能
不及外國語世尊 不能故我 不堪目連問疾目連 [*]
[*] 樹神求得 王舍城輔相之子舍利 求道無所得無道
請問何所 世人恩愛南天竺金地國 夫人
死後商人金地國 訪問便得道 有所告語要之
出世頞鞞比丘乞食舍利 異常舍利便 頞鞞答言大沙門大沙門
宣說頞鞞答言諸法因緣生大沙門諸法因緣大沙門舍利豁然 初果本處目連
便舍利所聞 初果出家徒眾 羅漢目連佛弟子
神通第一問疾不堪所以是故了知 所以中有一舉
二時維摩 八百出發菩提利益 初中
毘耶離里巷居士 何等文中 白衣居士說戒生天
第二明教何故目連 居士所以文中維摩 不當仁者應法
不當應機不當說法 正說中有說法 說法者
法寶令人證入 法相如是豈可 說法者如法
如法體性無生別教法寶宣說法寶相如 涅槃經念法中說諸佛
菩薩遊行不變佛性 如來藏一切諸法實性實性 無諸法相故此文中破相宣說無生
無諸雖說下文 法體眾生無壽無不 五陰十八界演說
可知五陰明法法無我 我所十八界明法眾生 此處五陰別有
四句無我明法無我無我無我 真法無有眾生第二
無我第三無壽第四無人即是勝鬘經 如來藏非我眾生非命非人眾生
眼目差異相如宣說 以為和合之中 眾生相續之中有神任持不斷
名為壽命作用之中主宰為人 無我人眾生壽轉女身經 無我眾生內外和合
畢竟清淨所以無人無我無生五陰 無實眾生內外和合無壽命者
生相畢竟清淨無人 名人無我畢竟 眾生明理真實法寶
無有眾生無有神我 假名眾生之中定性假名 眾生此等皆是
離生 真法之中離生無垢 眾生第二中法無我明理
真法可知 兩句 破相第三中法無壽
明理真法可知離生死者破相真法中有生死 可就壽命無生第四
中法無人明理真法 可知前後破相有為 前後後際真法中有
可就 非有明法空中初二
一句末後一句 兩句之一 之一心緣中法
寂然明理真法不動寂然諸法 破相五陰無名諸相有相無故中法
明理真法五陰 破相中有 真法無相緣故
能緣兩句之一 之一中法 名字明理真法妄想所立
言語言說無名無名言語不生名言語言 中法無言覺觀
覺觀真法覺觀言語 無言 真法覺觀一句
無形辨理真法形相 無相虛空 真法相似自下
戲論明理名言 戲論戲論以此 畢竟
言論畢竟上來明法自下 十八界明法六根六塵六識 十八界文中別有十九之一
無我十八明法無我中法 我所明理真法無我 我所法空十八
六根 文明六識文明六塵 初六破相
第二 中法無分別 真法無有六根
分齊六根無分別 中法無有明理根塵相對
無比相待根塵無比第三中法 明理分齊
名為不在 親生有緣 無緣
因之別稱不在 不在不能不在 因之不假緣故不在不在緣故
三句如法實際三藏 真法中空名為有名 非有實際云何相離
何不諸佛云何非有有無 同體如法實際 真法三門同體得以
即如法性實際中法同法 如來藏中一佛法名為法性 真法一體不異法性
法性清淨不變 諸法 諸法名為一體法云云何
體性義門 第二中法不異法界空理不異
如理名為 左右有法
無有隨順第三中法實際 際畔別稱名為 實際真法實際
左右不動不為有無 二邊傾動實際其次空中 破相兩句
中法動搖 明理六識往來名為動搖 法常不同不動搖不依六塵
不同六識六塵動搖 去來明理六識三世流轉 去來過去未來真法
去來不住現在使 現在
三脫門 無相無相作者 順次隨後
三門異體空中四句 一句約根一句
末後一句初四 中法分齊美惡 名為好惡真法
增損法用總稱 增損無生滅法 六塵為生
真法無生一分身心六根 分齊六塵六根所行名為
等不及名為 分齊下地以為
高下常住不動高下 觀行分齊 觀行真法是故
一切觀行上來別教法相如是豈可 法如是名相心行 豈可宣說上來下次
然後 宣說何者四心 癡心大悲小心四念
凡心之中教令遠離我人 報名說法者 對法
理實無名 無得 對法以為無名
譬如幻士幻士 第二知根法然 癡心眾生有利知根
目連應機善於知見 知法以前目連不當知法第三廣心大意小心
大悲者廣心眾生名為大悲 大乘大心故稱大乘第四 外道學名凡心報佛
佛法利益 菩薩護法報佛不斷 外道外道正法三寶
菩薩正法他人三寶相續 不絕是故名為不斷三寶上來別教然後 上來第二明教第三教益
第四目連可知是故總結不堪舍利不住 目連證法行法
迦葉乞食功德 迦旃延法行智慧 迦葉乞食食法
起行迦旃 解法如是迦葉法問迦葉 摩訶波羅檀那名為
摩訶檀那波羅王舍城波羅
佛像相逢 佛世夫婦金色出家羅漢其中委曲
佛弟子頭陀第一常行乞食 問疾問疾迦葉眾多 不堪所以是故
所以別有 昔日二時維摩 世尊聞說
迦葉 無有善現 不等
自下第二維摩何故使 小學是以文中維摩 平等法
慈悲心不能 菩薩等慈
頭陀中有正教乞食 乞食 能不乞食道法
四句行乞 第二第三第四今文 教令利他在先行乞
自利後說二乘 使在先行乞二事 生死後說初次
法教等心不能 三句 隱顯離生
行乞第二生死第三 生死 行乞淨法方能
淨法資生乞食資身 行乞第二 和合名為和合內證
資生 資身起行方能是故和合相應 自從爾時不受
不受生死有為名為不受不受 佛果受取資身 方能不受領得
名為自下第二 無人名為 男女修空所見
行乞法想乞食多於六塵 文中六塵治法 各異色塵對治聲塵
對治香塵 對治味塵對治 觸塵對治法塵
對治 不著行者體空
下文 所聞 虛無無可虛假無實無可
不著貪著不分無心不生
分別行者除去心想生分 智證 不見以為不見以為
身體空無空無 智證知法 性空定性諸法無體
無自性無妄我人實名 他性不然不滅 幻化因緣法相畢竟空寂無性
無相無法不然無法 不滅明法無自性 非有他性不然
不滅知法 明知世諦無自性真諦他性 性空真諦不然不滅真諦
觀法既然上來第二 食時自下第三食用 道法別有三句正教
中間末後兩句勸學 初二利他自利 不捨八解脫
聲聞八解脫菩薩兼利 不捨 八正邪見乃至
八正八解脫邪正有色 八解脫貪食
文言佛說仁者聞法 人中正法世間正法涅槃聲聞
不捨世間涅槃 正法利他自利 一切眾生二種
眾賢供養諸佛眾賢決定 為此竟然上來三句正教
起行兩句 不捨八解脫如是 非有煩惱煩惱
入定定意約定以前 不捨煩惱入定 中有邪見煩惱邪定入定
以前解義非有煩惱定意 中有正見非有煩惱正定 定意一句第二明證
住世文中正法涅槃 文中兩句上第 一切諸佛施者
一食一切供佛 無有凡夫賢聖大福不為
無有持戒 破戒上來令人 兩句正入佛道不依
三句初二不捨八解脫 佛德正入 聲聞所以不依不空食人
施者第三一食一切供佛廣大不空食人自下第三 四句昔日
未曾有聞說 一切菩薩三復 昔日維摩在家俗人才智 如是自在無礙
三菩提 不復聲聞辟支佛 是故總結不堪須菩提
外國正名須浮帝 須浮帝空生初生 空生佛弟子之中
第一無諍三昧問疾 所以 中有一舉昔日
二時維摩三時世尊 芒然不識 二百天子得法眼下利益初中
入舍乞食自下第二 維摩何故二百 法眼之中維摩
何不滿 三義盡言
須菩提 三欲 寄食滿
之謂如何不同須菩提平等 可取
須菩提起用上等諸佛下同凡夫 須菩提入法界緣起 諸佛入法界緣起下同凡夫
可取瓔珞經 如何須菩提如來 如來答曰
當得未曾聞法須菩提 城中乞食城中瓔珞伎樂自娛瓔珞須菩提
須菩提滿 菩提何故須菩提無我
為何乞食須菩提諸佛世尊 乞食對曰無我 云何二十事故
乞食須菩提 無我便如來為何乞食須菩提默然維摩
相似聲聞乞食所為 維摩須菩提乞食 凡夫他者
佛菩薩可取須菩提 所為 如是文中
諸佛可取須菩提不見 凡夫可取合十一句之一平等可取
成就解脫可取 諸法體空 名為以此諸法
諸法名為以此 如是行乞可取聽取 解脫
一總 兩句初五斷德 三句煩惱
煩惱初二見惑修惑見惑之中不斷婬怒癡 不住無為
無明不斷即是不行 亦即四千煩惱諸眾生 疲勞諸佛以此作佛事即是
之中發起勝行涅槃經常行 問曰行為作為 無心
三昧法門涅槃 大義生子種種示現華嚴 善財一切法示現如是
過去大悲願力發起 勝行無心自然二相云何
日方水珠出水如是涅槃異法異法出生 無故異法依法
方能方能 即是報應法力即是法應一門既然不住
證實由來無法 有法 還是不著無為現行身見不捨
隨一還是不著有為 行證約見解脫 不滅還是不住無為無明住地
欲愛有愛住地以為 化現不滅還是不著有為 道心
愛結 煩惱解脫下次 五逆還是不住無為
羅漢和合僧出佛身血五逆 福田 福田
起名五逆調達以此 不待 還是不住有為解脫
解脫不解 不為生死苦名為 化現不解上來解脫
因果不見四諦不見 見疑非見 不見地上通名見諦非得
非得 不得一邊不捨一切 所行非得實證菩提不得
上來自下非凡 非凡現行凡事 化眾生聖人聖者
凡愚化眾生聖人 上來一切諸法 總結此等皆是佛菩薩
可取總結 可取自下第二 凡夫可取
可取八難下同凡夫可取一手可取 中有外道佛法僧無行方便
須菩提邪見外道解脫 可取先令違背三寶可取須菩提不見外道佛寶
聞法法寶外道僧寶 凡夫外道僧寶外道 須菩提出家隨之
外道六師標舉外道 各別見說六師 迦葉第一迦葉
乃是空見外道梨子第二 別名 梨子常見外道刪闍夜第三
別名 見外得名苦行外道 眾生受苦
未盡不得解脫受苦 便解脫婆羅第四 婆羅 [-+]
[-+(/)] 。標名婆羅自然 外道一切法自然不從因緣涅槃 納衣迦羅鳩馱迦旃延第五
迦羅迦旃延自在天 自在天眾生眾生受苦尼乾陀若提子第六尼乾
別名提子不須外道 諸眾生未來世萬劫自然解脫譬如 上來
出家墮落外道邪見造作 三惡三惡
世間違背三寶 人為可取上來違背三寶無行方便須菩提
外道解脫邪見 不到彼岸可取 文中上來第一外道可取
自下第二同餘可取 自利利他行 八難不得無道八難
煩惱清淨無道得無一切無道 正應一切眾生不得無諍
不得可取下文彌勒 菩提一切眾生應得相似 為此須菩提乞食
得無一切眾生乞食應得不得不得 可取何者無諍三昧利根羅漢
觀察欲界眾生煩惱起意 與其無諍云云 不動智慧無利 福田世間罪人
不生功德福田供養 三惡道惡損增上眾生 惡愛其所供養三惡道
三惡道可取上來第二同餘 可取自下第三可取聽取中有
有損有損 一手 作業一手中間兩句
名作塵勞 自身魔王塵勞
眾生 無異一切之一 一切上來
自下四句有損謗佛毀法 入眾三句違背三寶無道 不得如是行乞
總結聽受 可取自下第三 不及茫然不解
維摩安慰安慰 安慰中有一舉 人類須菩提無能所以化法
無所畏維摩化人 須菩提須菩提維摩詰 菩提須菩提
意解云何意解意中 云何如來以是舉事 何故如來化人如來可畏
化人無心 真實畢竟不畏 反問化人
須菩提一切法 諸法同化一切法 幻化須菩提同化應有
無能不能自下第二幻化無畏所以 所以向前
別有初一言說 明言向前幻化一切 言說向前至於智者
生畏菩薩 智者智者知言文字不著 不懼智者文字不著不懼
智者不著不畏何以 智者不著所以文字 不著文字體空名為無有文字即真
脫下文字即真解脫 真解脫言辭文字 即真解脫解脫相者諸法真解脫
一切法文字不可 第三自下第四維摩詰利益二百 天子法眼淨見諦法眼淨
證入初地見法法眼淨小乘 法眼淨故我總結不堪 問疾富樓那
滿多羅 別名多羅佛弟子之中說法 第一如法問疾
不堪 中有一舉 三時維摩三昧
聲聞 自責憶念 大林比丘
何等不知中說何等 自下第二明教何故 比丘所以文中維摩
中有第一 說法不能知眾三欲 大道第一
比丘第二初中 兩句入定觀心然後
無謂小乘法如比丘小乘 大乘樂欲
比丘須知 比丘 小乘水精水精
比丘瑠璃第二 說中不能知眾不知 無得發起小乘
諸比丘 完具名為 第三說中
三句大道小徑 比丘大名大道小法 大教故云大海
比丘大海 安心 大海日光
螢火比丘日光聲聞 螢火大同不合是故 日光螢火第四說中
比丘發大心 何以教導小乘智慧 猶如盲人不能分別一切眾生利鈍
不知維摩自導小乘 猶如盲人不能分別一切 眾生利鈍不能
一切眾生智慧不能分別利鈍自下第三 維摩詰三昧三昧比丘
宿命佛種發心維摩宿 通力菩薩宿命 自知宿命宿命
知己宿命他人自知宿命 宿命所知眾生展轉比丘宿命第四自知
即時宿命本心大乘 於是諸比丘本心 頭首稽首維摩 更為說法說法
不復退轉諸比丘善趣 進入種姓退自下第四富樓那 聲聞說法
是故迦旃問疾 其父 扇風名曰
出家佛弟子中論第一問疾 不堪所以故我 所以別有
一舉昔日二時維摩 比丘利益初中 比丘說法
敷演不當 敷演標舉 法門開合
四生死後涅槃自下第三 明教何故迦旃比丘 所以文中維摩
生滅心行實相 迦旃延見法生滅是故名為 生滅心行心行所知法實
生滅心行實相實相 諸法畢竟不生不滅無常 無常法門無常中有二種
一世第一義世諦中有無常一分無常六道果報三世分異 有為念念一剎那初生
此前明法生滅自性不成無常明法云何二種推求四相同體
無有一法自性名性不成 不成何以名曰不成 中有名為
無生無滅名為無性故地 無言自性無常無言自性 一切無常何者同體四相有為
法義幻化有名虛無有名生生虛無 同時宣說無法為生
有為 同體即此生滅自相名為故地
自性生滅之外即此 真諦名為 所立名為生住滅
同時以為同時四相 下文比丘即時 同體以為同體四相同體
三相為生生性生無性生性不成以此生性不成 無生無常三義
無性不成以此 不成無住無常如是優檀那世諦如是
第一義無常畢竟空寂由來 無常實名無常 無生苦諦相似無常
如是聲聞世諦分段 無常不知 宣說自性不成無常以為畢竟不生不滅
無常故云畢竟無生性 不生不生究竟無常 生滅真諦窮極名為
無為不生不生無常 實性無常無住且說生滅 如是下流真諦五陰
洞達空無 一世真諦世諦別有所謂苦苦壞苦行苦四諦
緣分內外 違順己身親戚
以為 緣生苦心生苦 生苦
內心 名為行苦第二分別心性加以苦苦
何等三苦苦苦有為念念 名為壞苦前後遷流遷流 名為行苦第三無常三苦
向前分段無常苦苦有為法體 加以分段故云 苦苦三世分段有為法本性
苦苦無常宣說壞苦有為無常念念壞苦自性 無常宣說行苦同體四相因緣
行體無自性自性 世諦如是真諦窮苦體性畢竟寂滅 無相淺深多義四諦
真諦實性 如是世諦二三聲聞 不須第三聲聞
行苦真諦二乘不知 真諦五陰 五受陰名為洞達實性
空無 實名無水 中觀無生苦諦諸法究竟
無所有空義法空空義 不同非我 名為有法假名
無有定性成實三妄 無相陽炎無水不但無性妄想
如夢所見無法真如法體 相離 二聲不須三不知
相中故云究竟無所有 究竟無所有真空無人 無性真空無我不二無我
無我人空以為無我分別 名為無我毘曇和合 名人無有人性名為無我妄想畢竟
空中無有和合假名人相名為無我 畢竟空中無有我人眾生名為無我平等真如無有真法用人名為
無我二聲三不知 無我不二毘曇凡夫 眾生五陰
無我無我相對平等第一 無我五陰無我 無故不二如此不二究竟無我
成實凡夫我人 眾生無有定性名為無我無我相對 平等第一義定性 無我
[/] 名為無二如此無二究竟無我下文 不可得非我實性不復 入不二法門本不生
不滅寂滅涅槃涅槃 無處無為名為涅槃如是涅槃 破相名為涅槃法性
煩惱八聖道以為滅除法性涅槃 二種
涅槃涅槃 無緣何以無緣 何以是故涅槃無因無果涅槃
涅槃非一 無染 一聲二乘不知
後門教示 不然寂滅上來第二 諸比丘心得解脫第三
利益故我 律令問疾六通天眼阿那律
名為 萬劫辟支所得善根 故云佛堂如來
大名淨飯其二 悉達多如來身小名難陀 第二名曰提婆達多
調達小名阿難第三名曰白飯 阿那律小名第四 名曰甘露跋提小名
甘露唯有尸陀釋子出家阿那律天眼第一 因緣中說阿那律一時
聽法坐下如來呵責咄咄 阿那律慚愧 便造詣耆婆耆婆
耆婆對曰 便餓死天眼三千大千世界問疾
所以故我 所以中有一舉 二時維摩
讚嘆 天眼維摩發心願求 敬辭初中三句阿那律昔日一處
經行遊行誦經名曰經行二明 神通天眼阿那律 天眼最勝請問嚴淨梵王
光明我所稽首 方便幾何天眼所見 外國人天眼
所見幾何天眼所見分齊幾許 幾何釋迦 世界如觀菴摩勒小乘所見
釋迦龍樹聲聞人中 大有一千國土 國土緣覺人中大有
國土三千國土阿那律大聲 應見三千願智 自在三千所見分明如觀
上來何故 所以文中維摩 阿那律天眼
進退假使 外道即是無為應有 無相即是真諦無為不見
第二默然第三 不及第四其所 作禮天眼
第五維摩佛世尊 天眼常在三昧見佛不以 二相常用三昧見佛
聲聞作用不同 三昧見佛 二相日照不生分別第六
聞說佛眼發心願求維摩 現下可知問疾 修善對治優波離
天竺語上首持律在家 釋子剃髮釋子出家 送去釋子著衣
優波離 釋子果報如此出家何為所得
下作如是 釋子見問來意釋子 即使驅使出家
輕慢願佛敬事 釋子等同大地振動 釋子憍慢山崩出家之後持律
問疾所以別有 昔日二時維摩
於是比丘比丘稱讚 答言五時比丘 比丘聞法獲益第一 比丘不敢優波離
持律第一請問優波離解說如法戒律重名 自下第二何故
比丘破相滅罪文中 比丘云何比丘
由著有罪 直下除滅 云何有罪
名為體空 除滅遮抑 擾亂云何而言
無罪除疑 名為別教所以者何 所以罪性
正教中有佛說 名為一切法
生滅約法名為 諸法緣故初中罪性不在內外不在 體空所以不在六根六塵
自身一切眾生因緣 無自性無性內外中間一切 不在不在內外無罪不在中間
第二中文別有一明眾生 第二不在 優波離相成
後段優波離妄想 初中 說明眾生本體
是故眾生心淨第二 之中明心諸法 不在內外中間明心空也
六根六塵內外和合心識 無性無性不在內外中間 眼色四事和合眼識眼識
決定不在眼中如是不在內外是故 同心既然不在
內外不在中間不在內外不在 諸法諸法同心不在內外 不在諸法既然一切
不出 心性不在內外不在即是諸法 不在內外不在亦即無法
故云不出自下第三相成 第二一切眾生無垢 優波離相得解脫
維摩反問指法是以 解脫一心解脫斷除愛結 斷絕無明相得解脫
心中有性有相真諦心性世諦假有 心性世諦 面相異性解脫
觀空解脫解脫 斷除解脫 云何
不得解脫不見 解脫維摩詰一切眾生 無垢如是未解無垢
如是自下第四 成上三句妄想心無妄想 心淨妄想
妄想名為妄想所以 所以顛倒倒是 生死涅槃名為
所以 以此上來第二 自下第三約法
諸法生滅無性無性諸法明法 無相無相法如 如幻喻自性無常無常
諸法諸法妄見說明 別有妄想上來別教
律法 律法調伏觀空調 第二自下第三比丘
法稱比丘勝過 優波離不及 下劣優波離不及明智不及
持律之上不能說明不及優波離 最勝名為不能罪性空寂除滅 罪名不能答言第四 自如未有聲聞菩薩樂說
智慧明達 比丘疑悔第五比丘 聞說獲益中有除疑發大心
一切眾生維摩故我

維摩義記卷第二 ()

維摩義記卷第二 ()

[0457c04] 羅睺問疾修法 羅睺發心出家羅睺佛子 覆障不出
何故不出宿緣沙門求見 往昔
出家斷絕菩薩 手指即如出家初生因緣
成道羅睺 歲計如來將至比丘羅睺 佛手摩頂精舍舍利弗
目連出家之後他人 一時打罵 忍辱持戒密行第一問疾
所以別有一舉昔日 維摩明教於是維摩
明教初中 長者子何故 羅雲未見所得是以
毘耶離長者子標舉我等 方便請問羅睺羅敬告 之子至高輪王
羅睺羅不出輪王閻浮提出家其所安身 解素出家出家
何等其所羅睺即如 出家功德出家功德經說經 三千界所有眾生三千眾生
無量出家多於羅睺 自下第二明教何故 羅睺長者子維摩
標舉出家如法正教說出 所以無利無德
出家有為法有利功德 名為功德羅睺 出家俗家
中邪維摩 無利功德出家有利 在家有為有為
功德以下 中有 出家彼此一切出家法教
出家標舉無為法其所 無為涅槃無為法無利無德 其所出家標舉
正教自行 利他六十 二見其所中間
為此出家出家方便 中間生死為此 涅槃聖道
十二見教六十二見 出處涅槃其所處於涅槃 法性無為涅槃無為法
所行向前涅槃 地前智者地上所行 地前菩薩智者
稱之為地上正目聖心 以為法性涅槃故稱行處 自行利他教令降魔
外道降魔降魔五道 魔法中有一明出教五道 畜生餓鬼人天五道
二明五眼五力五眼 根力 三明
外道外道超越 邪法一明
煩惱 超越假名生死虛假 假名證實超越假名
一生假名 涅槃即如生死虛假 假名涅槃真實所以涅槃假名
涅槃涅槃無名 假名生死法實有所三生 涅槃假名生死涅槃
假有稱說假名 假名生死涅槃法相建立名曰假名 生死涅槃求法法如如理
真實所以真法假名故地 中說一切法言說假名 生死以為假名大涅槃
煩惱四句淤泥染污除斷 不著五塵無我不著
我人我所無我 邪法外道邪法 人名除斷如是
中分假名出生淤泥煩惱見愛淤泥 斷見
我見無我我所見此前一對 出生五道 業因一對
利他行所為嫉忌 將順禪定 利行少欲知足守護禪定
上來別教如是出家令人 第二明教自下第三明教利益
維摩詰長者長子出家 長者子父母維摩詰教令 發菩提心出家具足
名為發心發心捨離沙彌惡名 出家一切大比丘具足菩提 長者子
故我阿難 阿難佛果阿難陀佛堂歡喜
佛弟子多聞第一告之 所以是故 別有一舉昔日
明教三時世尊 發聲諧和 五世維摩智慧維摩
不及初中世尊 三句一明二維 阿難皆可自下第二維摩
何故使阿難世人常樂 愛樂 三行
教令 阿難如來如來身金剛
壞事金剛 斷德 所有其所
疾苦自下第二中有 第二謗佛正教
阿難疾言是以 所為第二 其所名為
謗佛使其所 邪正毀謗是以 使異人言說
大威德 他方菩薩轉輪第三 教示轉輪聖王得無 如來無量勝過第二
自下第三中有 阿難 名曰使其後
使我等 彼此使我等 外道外道梵志
佛法之外道理名為外道 梵志阿難 當作名為
第三自下 中有不密不速以是
使正教 其所其所如此 諸如來法身
應身即是真實功德法身 實法涅槃經金剛身下文 阿閦宣說
世尊過於三界分段佛身 諸漏已盡變易無漏不盡無明 佛身無為變易
有為生滅眾生 如是如此如此 乃至無為
第二明教自下第三阿難 世尊顛倒正應 世尊得無道本
阿難世尊 得無所聞
維摩有病自我 自下第四空中發聲諧和 標舉可是或是維摩
大力神居士 維摩真身 不虛五濁
現行法度眾生阿難言明 顛倒正應出於五濁 現行度眾生五濁中說
命濁短促今世如是 眾生濁煩惱濁貪瞋癡 增上四者見濁邪見熾盛劫濁
所謂疫病刀兵名為惡世 於是出現現行法度眾生現行 乞求法度眾生
毘耶離婆羅門邪見不信乳牛 [*] 婆羅門 有病阿難
婆羅門問曰何所阿難對曰乞求自取 使阿難阿難
阿難 犢子 水草婆羅門自悔
不及不識福田惡心 現行度脫眾生阿難 阿難
言行化行第四世尊維摩 也是第五維摩
是故上來問疾如是 大弟子當時如來一一結集

[0460a09] 菩薩品聲聞問疾不堪 菩薩菩薩品來意 三義聲聞問疾不堪
菩薩故此第二維摩 云何聲聞問疾 維摩二乘菩薩問疾
諸菩薩第三維摩故此云何方便品問疾維摩 凡夫弟子品聲聞廣明維摩
聞法菩薩維摩菩薩 明教菩薩明教菩薩通則香積佛品
菩薩 同異解釋同異 其一不堪
維摩問疾品 第二廣明維摩 問疾品廣明維摩神變 第三
維摩解脫問疾品維摩 第四不堪 維摩說法問疾品 第五明教菩薩
所行法體問疾品明教菩薩 相如其三 菩薩二明菩薩所行
教示彌勒天子 證實教行問疾品
入不二門明教同異 明教菩薩分為細分二者從此入不二門明教
菩薩法身因果香積明教菩薩淨土 細分四者彌勒明法菩提真性 先嚴不二門明法
明淨香積明淨 如是解釋 眾多如是
各各向下餘者彌勒 明法彌勒阿逸多 無勝波羅捺輔相之子彌勒初生
諸相波羅捺梵摩福相 過人危害其父 家將
遣人南天竺家養 聰慧 所知彌勒
一日多餘歷年 彌勒自家大會 弟子彌勒財物其二
弟子中路出於道觀 同生天上使 不得所有施設滿
最後婆羅門無所得便瞋忿神呪破碎 愁惱弟子往生
空中何故 所為 見問告之出世何不
其所彌勒十六是非 觀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具足
心念幾許彌勒受教見佛相好明了具足 彌勒于時十六人從
出家十六羅漢彌勒 願求佛道如來爾時即為授記其次 下生閻浮得佛成道
相如告之 不堪所以故我所以 中有一舉
二時維摩維摩三世 維摩明教初中 兜率及其眷屬不退地
彌勒捨身兜率兜率天 眷屬請法一時彌勒淨心不退地
不退地名為名為 彌勒自下
第二維摩何故使諸天 之中 乃至無退
彌勒當令諸天分別 教令證實彌勒 記得菩提一切無所得中有
彌勒一生記得菩提是故 以此天子 其所所得
彌勒世尊其所 記者 名為一生
人中兜率後生人間 成佛中間兜率一生問曰使兜率後生人間作佛即是
何故說不定龍樹論說 彌勒以為三生現身不論 生人即是佛身問曰
使一生天上後生人間成佛一生 須陀洹一生天上人間涅槃十四 十四名為
若爾彌勒 其所不同須陀洹 涅槃即是彌勒
佛身後生人間即是佛身身故 兜率阿耨三菩提 實行相應八相
成說以為不定 種姓地名菩提涅槃須陀洹萬劫乃至辟支
菩提此等種姓菩提二入 初地菩提如法論說法華分別 功德乃至一生菩提所謂
初地證智後際菩提可知分為大品一發菩提在於無量 死海發菩提心善趣二伏菩提
煩惱在於種姓伏忍三明 菩提修習明慧在於初地 菩提出離有無無生忍在於
無上菩提究竟窮極佛果 眾多種性一切堪能華嚴賢首八相不成正覺
八相成佛菩提 別有事相生法無生授記無生
授記真法 生滅四一 真性平等四分
之中第二 菩提第三難得第四 菩提初中第一
佛說同時 四相生無性無得 授記過去未來
進退不定是以過去 過去記者過去已滅 未來記者未來
現在記者現生不住云何 不住不住 下次同體四相
生無性無得比丘 四相前後四相有為一剎那初生
同時四相有為法別有非心 生相諸法乃至別有滅法 同時同體四相起信論 云何有為諸法猶如幻化陽炎
有名虛無有名 虛無即此生滅 自相
故地 生滅之外義門各異 真諦名為
名為生滅四相同時 同體宣說比丘即時 同體三相為生之外
生性生無性無生 三相無性 是故畢竟受記自下
二次無生記得菩提何故彌勒 無生授記所立
正位道理所謂即是正位 正位中說法住相似 正位無得無得菩提云何
彌勒一生理法自下第三 法緣生滅真法同名生滅為生
對治起名緣起 為生無生緣起 起名
無生生滅無依 文中先進退 生滅
進退不定得受記無有 得受記無有
生滅為生無生生滅無依 自下第四真性平等
真性一如凡聖平等 彌勒獨有文中之一 難得
凡聖一切所以 一切眾生凡人緣起集成 歸本眾生通明凡聖
二法緣起集成諸法 眾聖乃至彌勒聖人 緣起集成眾聖
波波即是還是此等彌勒得受記其所 眾生受記所以
我有何以彌勒眾生 不二不異彼此不二 無勝不異不異彌勒中有
眾生應得眾生無生 彌勒中有何所 菩提彌勒涅槃彌勒
其所一切眾生應得 所以我有何以彌勒 一切眾生菩提相與
彌勒彌勒眾生菩提相如 寂滅菩提諸相菩提 諸緣不行菩提憶念如是一切
菩提緣起集成集成生死眾生 一切即是菩提彌勒實性即是菩提彌勒 眾生實性即是菩提應有眾生實性
即是菩提菩提眾生相眾生 實性即是菩提菩提何處彌勒 彌勒涅槃彌勒滅度
其所一切眾生滅度 度外國名涅槃所以我有 何以彌勒眾生知眾
畢竟寂滅涅槃不復彌勒 彌勒眾生涅槃相如上文 不然不滅涅槃
自性不滅不生涅槃 涅槃中說大般涅槃自有 非一去來今
亦即勝鬘經中一苦滅諦名為苦滅苦滅無始 無盡常住自性清淨一切
涅槃緣起集成生死眾生一切涅槃 法性涅槃之中從來無有眾生可以
是故不復無生 故云畢竟 涅槃眾生彌勒彌勒
眾生應有法性涅槃 畢竟無生涅槃彌勒 問曰涅槃佛果
宣說一切眾生涅槃解義 生死涅槃是故宣說 涅槃以為轉生以為
涅槃涅槃為了因果生死 即是涅槃不待譬如 即是
大般涅槃自有自性 先有論義後門 凡聖凡聖一體
淨德佛性涅槃 名為涅槃眾生從來 不須是故本來即是
論據涅槃上來第一廣破自下第二 彌勒以此天子
彌勒無所得修得諸天 無退辨理無人 無退上來下次
當令諸天分別菩提 所以菩提見好何所捨下菩提然後
文中菩提不可心得 二門寂滅無比開門 何不可身心得菩提真性
心得有身 菩提無身有心 心得問曰菩提云何
世俗文字理實 無得何故菩提之外無有我人 我人無人菩提
無所得不見我人菩提方名究竟 菩提我人既然身心菩提 身心無能身心無身
二種之外別有菩提無所得 身心菩提方名究竟菩提 立身不得菩提
不可心得不會 不可不可心得之中 十四初十三句即是末後
一句明了即是利他十三初十 能緣三明緣法 初七相中
寂滅 菩提名字諸相 二種一者對治
不生諸相兩句不行 無行
緣觀無故 緣理 稱之為
名為無行不行 無故不行 憶念憶念
所以不行四句向前不行 兩句不行 見解不見
中斷推求無名名為虛名
無名 名為不行無行方便 無行
名為證實起名 無貪無貪 如是異義寂滅
初二 不行二明 中斷菩薩諸見
五見菩提相者 菩提 菩提無貪根本
愛心上來 空理如如菩提同體同體
法性菩提同體同體相應名為非有無性其實 菩提同體同體稱之為上來
能緣三明緣法 第二第三初中不二 名字有所對心無不
對心不二 意根法塵無二 第二中等菩提
同體同體相稱名為第三 不變無為生住滅 上來菩提即是
明了即是利他 佛智明淨眾生心行佛 為了非有名為上來廣明不可
下次不可別有二門 不會無有根塵和合
不會不會六根六塵 六根六塵名為名為無故不會
不會不合煩惱 和合無故不合不合煩惱習
正使煩惱殘氣 三句不會四句 三句相中
無處所在無處 無性定名定名 假名無名假名
假有無故 同時緣起相成非有 非有幻化取捨
有所 所以云何 是以
四句不合第一寂定第二 此前兩句
無為第二 中善善寂 證實從來無染
名性第三遠離能緣 心法
攀緣稱之為名為 第四無異第一義差別不異世法參差
無異上來 [/] 無比菩提無可喻不可以 色相不可比況不得微妙菩提法難
知者不可以心得菩提 不可測知心得上來第二明教世尊維摩明教
問疾彌勒 中分 行體問疾品前行
嚴明道場明法樂行 明法施行道場行者菩提果德 別稱名為
名為名為 名為如是一切出生名為道場 中分別有菩提樹得道
道場實行出生菩提功德 道場第十地中 道場三昧親生佛德道場
一切出生菩提道場 法樂行者自娛名為 法樂法施行者齊名法施
自利利他中道出世 成熟法樂地前道場 所以
中有一舉昔日二我 即為 天人菩提明教利益初中
毘耶離維摩第二 即為問言居士從何 答言道場來者
第十三昧中有莊嚴道場三昧維摩 就此道場 名為道場從來問道
何所嚴重維摩 酬答 菩薩波羅蜜
中有布施 神通多聞就道無畏諸佛果德菩薩分成
十力 心中直心 名為發行起意
學名發行深心信樂深心增益 功德菩提心名字
願求菩提心正向菩提心無異 第二六度自利四無量利他行自利布施
布施持戒 所持眾生涅槃 忍辱諸眾生無礙
眾生心所以能忍精進 禪定調智慧 四無量利他行
別名憎愛第三 下方便利他神通
名字成就六通六通 明德解脫成就 解脫背捨八解脫
背捨龍樹五欲捨離 背捨如下明德利他中方便 善巧方便教化
四攝利他行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以此四行名為 第四道中自利降魔
自利別有初一聞思修次第 論說三教道後證道聞慧多聞
第二中伏意思 正觀所聞正意第三道品四諦
因緣三行相隨三十七品 名字有為法 苦集滅道
道場世間 自知四諦用度眾生 十二因緣名為因緣亦稱緣起
道場 無明無盡菩薩 輪轉無際無盡如下第四
別有煩惱二眾 煩惱如實 煩惱本性真如故知如實
眾生無我 本性空無我故知無我 生空無我一切法所謂
一切諸法諸法法性 故知法空成實生空 無我生空以為無我法空
左右上來自利 三句第二三伏外道降魔神通
牢固不為 第二三界應現攝化 菩提道場
三界不著第三中師 名字正法外道名師 無畏無所畏第五
別有對治功德十力無畏四無畏不共 八不十八不共無諸
十力牢固對治無畏 對治外道不共殊勝對治二乘無諸第二明淨功德三明宿天眼
漏盡其三無餘宿命 智明天眼智明後際漏盡 真諦得無第三功德
菩薩心一念一切法 一切智上來第一出場自下 第二菩薩波羅
自利教化眾生利他有所 足下如法有言 入寂不深乃至
足下道場佛法方名道場其所佛法其所 明教利益故我
問疾 所以故我所以 中有惑亂
維摩詰 維摩降魔法化世尊維摩 有如維摩不及初中
中有 二持不識帝釋
天女不受 中魔波旬 佛法善利毀壞
以為惑亂世故天女帝釋樂法 觀佛 帝釋音聲惑亂世故 世故其所眷屬合掌
自下第二法教 內心不識帝釋下口言教 接引善來帝釋
別稱法教富有不當 無常對治以求善本 善因自恣身命法教
無常自下第三天女 標舉正士 出家正法正士
所為 第四不受告語 非法非法
比丘息惡沙門教化出生釋子既是非法 釋子非我不合自下
第二維摩詰 維摩詰告語我等告語 其所其所
自下第三維摩詰 降魔法化中有於是波旬
正法後段正法 自利後段修利前段 天女後段轉化初中
可以可以 維摩俗人 驚懼
維摩名為 隱形維摩不能盡力維摩 不得三空
標舉維摩波旬 四魔 神力永不
俛仰維摩法化問曰 女性 索取魔難攝化索取然後 教法

[0466a10] 維摩便於維摩 難以索取然後教法文中一總勸發汝等
提心別教發心三復 汝等發意教法道意 有法可以自娛其所
名為法樂五欲四天教法 總結中有正教起行
行儀起行相從信佛 樂欲聽法供養歸正 離欲離過對治四句
五欲樂觀五陰怨賊共相三觀四大毒蛇性相六入 六根名為入空
隨順 所行菩提出世間世間 道意菩提心守護相如涅槃饒益
菩提饒益生起利他行 自利自利法行 修行修行六度出世
提心降伏 修利下修自利煩惱斷德淨土修行佛土淨土
廣說法身成就相好 報身相好涅槃經道場法身上來第一
起行自下第二教攝行儀有門 初二一對約法深法 教法三脫門不樂非時
理法顯學空無三脫門 樂觀不同聲聞非時 取證名為不樂非時中間
一對同學 同學同學 一對知識惡知識
善知識如是 一對離過 樂修道品修善信樂
樂修無量道品願心上來 菩薩法樂總結上來第一 自下第二利益別有
不從 不得維摩四維請問 維摩天女辭去
天宮天樂招引第二不從之中 我等居士 法樂我等不樂欲樂前天第三 維摩中魔居士
一切所有菩薩 不捨為此第四維摩 便一切生法
一切一切 求法具足一切如法 具足
生法具足自下第五請問我等 何止魔宮菩薩 云何使止住魔宮
維摩我等何止魔宮利益眾生自下 維摩下文 下文名教三句第一
修學無盡燈譬如 汝等有益初中 先生有法
法體無盡燈汝等 修習第二無盡燈自利
菩薩 阿耨三菩提 道意不滅不盡
自利說法增益一切善法 名下下學汝等 發心報佛無數
天子天女發菩提心報佛 佛心報佛饒益一切 自利第六爾時第七
辭去上來第三廣明維摩降魔 法化世尊維摩如是第四 不及有如自在神力向前
降魔智慧向前 故我不堪 問疾自利利他
所以故我所以 別有一舉昔日 二時維摩
局限所以 明處大施會供養一切乃至乞人
不及餘者 以是期滿時局自下 第二明教維摩詰入會乃至
名為法施法施寬廣所以細分二者
明法二我心得清淨 明法細分四者明法 羅門二百利益三從心得
明法城中一下明法 初中第一二我別教 第三法施初中
法施勸修財會 二教居士何謂法施 法施無後一時供養一切
法施菩薩一行無為 一切先後一時供養一切 無後一時供養一切
何謂也是其後菩提 利他 自利利他文中初四無量
利他下修六度自利三教化眾生第一利他 利他行敬事第二自利
解釋四無量然後 釋文文中菩提慈心 緣於眾生菩提
慈心眾生悲心拔苦 眾生生死眾生悲心 正法化眾生攝持
正法脫去 行捨多義前人依法智慧不復行捨
眾生可是利他捨心云何 利他第一義向前三心有益 未能自修
所為方能究竟 利益眾生第三得究竟 自拔
利他第四名利 論義第三第二自利 六度所為菩提
眾生有為證入實際通則 為此菩薩一切智 修行六度菩提如下
瞋恚如是等比眾生 菩薩諸法實修涅槃經 為了佛性修行六度如是等比
二種眾生中間二種 實際二種菩提如此說文中說 慳貪檀波羅蜜犯戒起尸
故知初二眾生何故以此 眾生慳貪波羅 以是施教
慳貪檀波羅蜜 起尸自持淨戒同時罪過起尸波羅蜜無我
羼提波羅蜜身心波羅 故知實際何故以此二行 空防退實際
二行無我 無我眾生無我 無我羼提身心
身心法空是故身心毘梨耶 菩提禪波羅蜜一切智般若波羅
故知菩提何故如是禪定 諸佛廣德正是一切智 菩提福德莊嚴出生
菩提禪波羅蜜一切智佛慧莊嚴 是故宣說一切智 菩提證入其中
菩提禪定一切智佛觀 慧照滿是故一切種智 自下第三向前利他利他
別有三句離過兩句 攝化三句三脫門 化眾生化眾生不見我人眾生
空門離過不捨有為 無相有名不捨 無相無相離過示現受生
作者現形受生無生 離過攝化兩句護持正法
方便力善巧方便力 度眾生四攝法自下第四 自利世間
心淨歡喜下修出世 別有敬事 法行求法
一切求法遠離高名 身命隨法行捨離生死無常 三分出世身命
六念思念念佛法僧 六念菩薩思念 六和敬質直心行
六和質直身口意以為 以為三通六和 便相愛六和敬實心
直心正行善法淨命 合法名為正行不以名利 淨命上來地前下修出世心淨
賢聖初地三寶淨信不疑 心淨心淨 歡喜菩提佛家賢聖
憎惡調伏煩惱出家深心 出家深心
三句三地多聞聞慧 多聞無諍 空閑思慧空閑處
思惟行者得佛不可 佛慧宴坐修慧 無生行慧宴坐
無障礙度眾生 宴坐一句乃至 無漏眾生修習
修行無障礙眾生 修行一句 相好正報佛土
二修福業一句九地一切眾生心念九地成就 說法九地中說成就二智
三句十地二十分之 一切法不捨相者證法平等
可取無染平等 名為不捨專著無名不捨有無
教行一切煩惱障一切 一切不善業障 一切成就解脫善根
成就解脫業障智慧成就解脫煩惱此等 一切善業成名第十 智慧莊嚴一切第十福德莊嚴
一切智慧佛如來智慧莊嚴一切 善法佛如來福德莊嚴 佛道總結法施
總結菩薩法施 人名施主養生 福田上來第一明法自下
二明利益時婆羅門中有二百 阿耨三菩提自下第三 法施問曰財施云何法施
施教人為法教法施 布施法施中有第一 奉施二維不受第三廣心
四維摩納初中心得意業 信樂不疑名為心淨未曾有 口業稽首等身方便
正行瓔珞以上不肯 第二維摩不受 所以不受居士
納受隨意第三 心行不受隨意自下第四維摩 納受
一分一分難勝如來維摩詰
神變 施主猶如如來 福田分別正教等於大悲
果報大悲 不為果報如來名曰 具足法施第三城中一下
第四明法城中得益 神力其所得益維摩 難勝變成寶臺神力
等於如來果報名聞阿耨 菩提心得益發心云何 是故可見是以
故我阿難如是諸菩薩各各向下菩薩阿難文中直言如是諸菩薩
不知幾許前列三萬菩薩 可是維摩八千菩薩 不堪

[0469a14] 文殊師利問疾品諸人不堪 文殊問疾品名文殊問疾 三句分別來意對上
三分文解釋來意別有 維摩高難不堪文殊 不能文殊
化眾生問答獲益 文殊問疾來意如是別有第一義不堪維摩
勝過眾聖文殊 第二不堪 維摩
神變叵測第三不堪 維摩解脫維摩 解脫第四不堪
說法維摩說法第五不堪辨明菩薩法體 如是次第三門 解釋別有文殊
問疾 善來正對 如來文殊奉命別有 維摩高難承力大眾相隨
三維相待文殊 維摩 雖然承力上人
難為酬對實相中有 維摩殊勝一切菩薩法式 下行具足降魔自在
實相其實證智涅槃經 世諦以為實相真諦以為實相 真諦以為實相應名第一
實相善說法要 方便智名教法化故云善說 法要善說
故云故稱 智慧無礙無礙中一菩薩法式悉知
祕藏無不大涅槃中法 別名祕藏相應無不 自在降服
遊戲正德遊戲神通自在 自在遊戲方便 得度智慧滿方便方便
窮極滿處上來 維摩雖然承力 承力
聖旨 意旨如來加被 自下第二文殊相隨
三句一明諸眾大士妙法 於是菴羅 諸菩薩諸菩薩菩薩
大弟子聲聞釋梵舉凡 標舉 大智深遠
大士妙法即時諸眾 樂欲隨從於是下文相隨 文殊諸菩薩大弟子
恭敬圍遶毘耶離其所 自下第三維摩相待 文殊師利
維摩如來為此 室內除去所有侍者
空也 自下第四文殊
入舍維摩上來自下正說進退不定 維摩一世正宗方便
以為故國大臣 正宗維摩現今一會 正是從前方便品
從此下方正宗正宗三門分別 顯德廢人分別正解顯德云何
維摩解脫 智通上來維摩 維摩神變自在
分為不思議品 觀眾生品第二佛道品 不二門香積第四
其所第一問疾品 其所 第二中觀其所維摩
天女維摩未有第三佛道品其所 維摩一切第四
二門其所香積 教行 有所之一修證有所
有所二明有所善行 入寂有所觀空
明明起用有所 非道起用顯德如是次第 廢人分別說法無量
因果法身淨土法身 向前方便品故國 大臣問疾不二門辨明如來法身
香積一品辨明如來淨土因果明法 第一方便品問疾 凡夫法身因果佛身法身
無量功德明法第二次弟子品 明教聲聞法身因果明法明法第三菩薩問疾品
不二門明教菩薩法身因果彌勒明法 菩提真性明法 行體
中略二門分別破相分別顯德 破相從此觀眾生品以為入寂凡夫佛道一品
緣起二乘三不二門 證入不二菩薩分別二相破相如是 佛道品
維摩解脫修習教行不二門 解脫修習教行不思議品觀眾生品
第二佛道一品第三 其所 菩薩法名
佛道名為二修入寂一明 起用起用 起用
發起殊勝 修治有所 有所分治在地
過重初地 法界 地前地上明法令人廢人論法

維摩義記卷第二 ()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8 No. 1776 維摩義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