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Niepan Xuan Yi Fa Yuan Ji Yao 涅槃玄義發源機要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涅槃玄義發源機要卷第三
錢塘沙門釋智

[0028b05] ◎約法三德 各自三身 三智
歸一尚無 佛果 相成一念前後法身
三德一一各自 法身報身應身 法身三身善妙
三觀三觀果證三身一切法 善妙心真善妙陰界乃至 根塵凡聖皆可善妙三字
諸法同歸三諦一切法即是 善妙三字一切三法法身包含
般若一切種智大論 寂滅種種相貌皆知一切種智寂滅中道種種皆知中道
三智圓融一切種智 三智一心一切種智 一切智道種智三解脫自在解脫
自在方便解脫解脫慧解脫 廣博實相解脫下次釋出 即是慧達結業
解脫解脫二字調伏眾生 自在無礙方便解脫自在二字眾生死苦
解脫攝一切法一切 十界實法假人一念三德 究竟諸子
世人 四諦四諦凡夫 所以苦集滅道
即是 智能境智相成四諦謂言分明
審諦真諦 故云 只是佛性
涅槃無漏 出世聖諦 隨機四諦
當即事事 說教 境智
生生所生 所生苦果故云苦集迴轉
慧能苦集苦集 互生聖人 凡夫逼迫如次
四諦四諦聖行四諦 中說有無 相者十界四諦
煩惱菩提 中正無道生死涅槃故云乃至一心三諦
苦因一中 有無量等即是一實四諦無量 四諦取道苦集
調迦葉云何調 真諦四諦一品只是 在此
正文乃是不生不生 校勘界外 文中如是重點二字
文中如是二字 如是重點 文中鸚鵡不生不生
四句 生生不生不生不生不生生生無明 生死不生斷德解脫不生智德
般若不生不生理體法身四句 易解四句 不生不生不生如此
演說非但 正因 因果因果所生智慧因緣
智慧菩提智德涅槃斷德 五陰五陰
現前所以止觀煩惱 五陰 所以所以義理五陰佛性
事由故云所以五陰 復生智慧五陰 凡夫智慧
究竟智慧無明無明滅涅槃一切法大涅槃正性
正性妙理 因果何故涅槃 其實兼之而立
便 十二因緣 不二
因果不二理體事理不二不可二者分別不二不可 因果故云不可
分別修行 因果 善果三修
五行一行次第淨名 涅槃五行正因 因果何故
引因 句義淨名三修涅槃五行
二十五三昧大涅槃 到彼岸師子吼大涅槃一行大乘 涅槃此等皆是故知在於
則是以此中正 諸比丘 無常因果劣三修
無常煩惱二乘無明 勝三修因果涅槃 四眾四十
即是智能 履踐性體法常增減
二三緣理諸比丘 小乘稱嘆無常無我 三修理觀故經云譬如之中
第一無常想亦復如是常樂何故 果證故且增減
二者次第五行 戒定慧五行聖行故云 聖行不出戒定慧居家下次
釋出初文聖行在家不樂猶如 牢獄出家虛空梵行 四等梵行指出梵行在家
聖行從頭聖行 引文從頭 唯有
己身三十六觀察明慧聖行 八苦生滅無生無量可見第十一
十五三昧無畏 二十五三昧隨機利生三德 涅槃
因果雙非 五行十德明證菩薩 大般涅槃十功德五行十德
疏記四大 毒蛇篋笥四大成身 五陰旃陀羅隨之
。經文煩惱生死 煩惱生死 生死惡業佛性涅槃第二十
五經少欲知足寂靜 正念正定八解脫讚嘆 解脫涅槃化眾生初二及第
故云乃至下文第二十 戒相
有如見者 防止戒相聖上 戒名自此
名為人名 波羅蜜如是今文 不見定慧
原始 何所何所不克 善果因果
一切一切 無礙生佛名為一道如是修證 十想第三十
菩薩四眾十想 涅槃一者無常想乃至知根 菩薩三十七品知根
畢竟 名為清淨梵行三十七品根本知根接通
三藏常法接引三乘 通途接引故云不通六度 菩薩二乘疏記
地前登地迦葉 本立道生涅槃行道涅槃
綱目不正涅槃在於次第圓融三行 不同三不
本義故知 宗要以此文義無不
日月五星北辰荊州北辰 名天北極北極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其所
尚書江漢朝宗七曜 北辰東海人理教行 資助常智開發
依教修行契理四法 乃至故云得力 止觀對治
中說即如藏經 他國 曠野天眼眾人真像
一切歡喜天眼眾生惡業 煩惱生死眾苦眾生無明塵垢 如來不動無能毀壞力士
前引寶藏如來 眾生佛性無量煩惱 是故眾生不能
家人大小無有知者 種種不見 善方便大明不生
涅槃自有 大智如來善方便智慧 菩薩涅槃正因佛性眾生
不斷
等覺妙覺下乳眾生 佛性修行應作 應法應作
說文 字體胡麻眾生佛性修行如來師子吼
迦葉迦葉 佛性佛性佛性牆壁 依正
成佛 安有居心 眾生
中有依正依正 中有 相續因相
無常他人不了二鳥 無常理具 有性
不許不許 是非漁父
春秋第十 外來今日明日
今日不出明日 不出兩者漁父 燕趙
漁父大王當下三世初文三藏
佛性不在二教工匠 任用揆度左傳木工 用字
俗字 師子吼定性 應作
佛法法界四門云云
四句不同 不同隨機不同
不可一期滿 佛果二諦 不下
理體圓通太虛不可 反覆詰難即是不須 後者既有淺深
第二 故此如法觀佛佛果 即真涅槃不同涅槃
涅槃既是應真見佛 華嚴可分 生死不可生死
豈非虛妄分別生死涅槃佛果 涅槃佛果涅槃即是 真諦佛果不出二諦
會通通義不出 二諦接見二諦 相攻故云馳逐由是
妙理下文明理 因緣隨機理則不同 不同如理
解方邪執 相應不見不見 無得能所一如不見
中意 即是接通大涅槃 無常次第無常
圓頓三不同歸 次第既已
差別 差別解行不定 漸漸止觀
漸漸三句 漸漸三句前後四句見者
修行別教地前登地 見者接通地前 還是登地則是
見者圓接通三教 可解 可知
見者圓頓三乘見者 圓頓別教菩薩
見者雙非煩惱 有用 事蹟疏記如來無為體用
無為光宅無常 凡夫常住佛境觀佛 佛境佛智
無常不可大論如法觀佛 般若涅槃豈非佛境 若然反例佛智無常
過現佛智 未來三世現在 未來未來未來
現在過去故云過去例如今日 明日未來明日今日過去 今日明日則是遍知三世
現在明日未來明日今日過去 一念遍照生滅 現在向者
豈不生滅已滅 正是無常文中 反觀過去
世家未來三世來者 天子登極 天治一統天母
至尊境相 地前因時初心
引導開發初心眾生便未能故云 名數千萬展轉
十方三世 高堂講學 高堂萬物
萬物佛智 無常 聖人初地
一會約契與會第二 立義破開佛智真諦無知有無
極為不以 慧印引證極為 肇論般若無知中文
寂寂如下長者瞿曇幻人反問旃陀羅即是旃陀羅
如來幻人若爾 須知故知 不同起用前列自在
第三即是第二有果 自在故云起用 乃是
有為自在三輪不思議須彌二鳥 無常心輪善惡邪正
說法不思議四相身密中經善男子大涅槃 大義汝等至心諦聽為人
驚疑菩薩摩訶薩大涅槃須彌山 如是芥子諸眾生 須彌往來相如無異
菩薩須彌山芥子 住處不思議古來解釋 不同下次何謂神通
但是眾生菩薩神通 芥子其實 佛言論師
論師聖人 不解故云既是不可思議餘者 無非聖人境界皆釋
不解長沙 須彌芥子本來何處不相容
論事 中有須彌芥子中有 大性芥子須彌
一同外道小乘定性 外道小乘有門故云 毘曇三不妙用故云還是
論師大約第四法性 大小故云大小世諦虛假相待 大小無異但是有為法
大小芥子須彌大相 須彌芥子大相既是有為法 中有二相何妨故云相容
自大須彌大相芥子 大相芥子 須彌大為外道他性
第五大中 中有大性即是自性大小 迂拙
起用法界 妙理大用自在應機十界芥子
文中 自生不下他生不下
相對以此 如是因緣 不共以上不下
不在 中間自有由此妙理 不可以心思
小可故云如是通達 通達通達 大小實相
人見不思議感應道交 所見大小不思議須彌 芥子無非心性心性
依正心性 外用轉變楞嚴 大義廣說四相一往
法界在於道後佛界理實十界乃至地獄身等乃至善惡十界菩薩
云云邪正佛界 善惡三界二鳥 十界無為虛空
非擇滅其實擇滅無為疏記真空生死真空 菩薩二乘無常菩薩
無常句首二字 二鳥二邊 非常無常
二邊並用喻品鴛鴦 涅槃同時前後 無常真常
無不一下 故知單用 適宜善惡
不妨故云 前後外道如來 五陰常住正觀無常
獲得如是沙門婆羅門外道虛假無實外道 瞋恚論議外道第十
以是故經云婆羅門 過去普光發菩提心久已 了知法相眾生外道
世尊阿難比丘 所在答言阿難比丘娑羅 十二由旬四千
平等非但阿難外道 同歸祕藏 自在
善巧大論樂欲 隨便對治第一義首楞嚴 究竟十界故云種種
終日示現楞嚴故云不動法性即是 在理
自在 經文兩手二智 說教飽滿法味外道
佛教常樂故云竊取乳名 不解四德真義不解四德 四倒念念相續人天
轉動自在薄皮 身為由此四事四倒 亂真法身慧命
三修說文 方便小乘無常
真實無常別教 十行隨機利他哀嘆 得中道理柔和善順調不住
不處涅槃高原不居生死真諦 三昧不著俗諦三昧 分別智 [*] 。
慈悲不共慈悲革凡成聖 別教地前登地 十地妙覺無上道佛教圓信
不二故云安住 人師名為涅槃菩薩品
二十五二十六大意 菩薩得無 不定有無不定定性
定性故云差別差別多種乳名 生死涅槃凡夫因果俱生
何須責問男子 美稱古者 方名歲入小學六甲
文學之謂梵天出離 忉利之類 蒼頡三倉廣雅博雅
人名帝王世紀黃帝衣裳蒼頡 文字非人 爾雅蒼頡
人名世間二字 如此說文詁訓名為 二字
小兒習語方便所謂 無為苦集有為無為生滅 二字滿二字有為無為
半字大為滿六行三修 大乘滿意謂涅槃則是 大小滿足故稱滿法華滿
由是無常應作常住涅槃 法華開權顯實超出已今當 最為第一滿世間相常住知法
常住無常 不可故云不須滿 三藏三教
二乘滿四教 滿法華涅槃 滿滿相待
故知滿二字 娑羅梵志 跋陀二十非想涅槃
阿難第一義諦羅漢果 小半大滿常住 二字哀嘆五時四句
鹿苑句法涅槃三句 鹿苑 掣電
飛蛾起火蠶繭自縛 自在追求邪執追求五塵六行外道
覺觀厭離覺觀初禪 動亂定心二法喜樂 故障二禪名勝
得名三修能破欲染三修即是七覺故云
哀嘆 多種分別智論 菩薩名為法施
二乘別有淨名以為 三部四教三觀
四教戒定慧即是律藏 論藏故云三藏 解義四念處聲聞緣覺菩薩
經律論解義 三乘嬰兒三學長遠不能五百由旬止息化城
二乘菩薩 菩薩圓頓菩薩小三以為 漸次止觀行人
小戒白骨八苦 鈍根利根中道 法華通人
所行事理塵劫修行入空 理則初心登地開發 所知菩薩真理二乘
二乘二乘 二乘境界二乘下地 知者圓融三諦二乘別教
所知下地地前證道 三教淺深圓教 四教故云即是
三教圓頓 文中一種次第五行止觀次第止觀一行
次第五行止觀圓頓 文選 發車洛陽
別異 雜藏三乘 不一故稱說教次第
出於佛出世華嚴 最後變成醍醐最後說法涅槃第十三中說淺深
華嚴醍醐 涅槃須知次第相生五味 圓融無勝鹿苑祕密
淺深 醍醐
眾生無常 無常乳酪 醍醐居中一生
漿甜味 膩味涅槃常樂我淨恒安 清涼老不死八德
不可二乘 變為無明法界 圓頓圓頓

涅槃玄義發源機要卷第三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8 No. 1766 涅槃玄義發源機要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