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 Ban Niepan Jing Yi Ji 大般涅槃經義記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般涅槃經義記卷第一 (之上)
沙門慧遠

[0613a06] 聖教唯有聲聞藏菩薩藏 聲聞法名聲聞藏菩薩法名菩薩藏聲聞 一聲聲聞緣覺聲聞
聲聞聲聞常樂觀察 真諦聲聞最後 諦法悟道聲聞
是故名曰聲聞聲聞中說聲聞 四諦據此緣覺聲聞本來 緣覺常樂觀察十二緣法最後
十二緣法悟道本緣 後身悟道是故名為緣覺聲聞 緣覺十二緣法
小法是故 聲聞藏菩薩藏二種過去大法
從小 修習小乘 頓悟諸眾生大乘
相應善根見佛不由 眾生世世 我身我所信受如來
頓悟菩薩頓悟 一往當時 菩薩藏聖教不出
龍樹佛滅度迦葉阿難王舍 結集三藏聲聞藏文殊阿難鐵圍 摩訶衍菩薩藏
聲聞菩薩行修多羅結集 聲聞所行聲聞藏菩薩 菩薩藏十二部方廣
菩薩藏十一聲聞藏方廣菩薩所持十一二乘所持 所持菩薩藏二乘所持聲聞藏故知
大乘小乘滿 改變之中 菩薩藏漸教眾生長養法門下文
半字滿字已知分齊大涅槃乃是 多種
人法隨事 非一諸佛 大涅槃不足梵本
摩訶般涅槃那摩訶涅槃 聲聞緣覺所得不加是故大義
下文大名勝人名為大人下文 正法名人涅槃如是
下文大名廣博法界名性 廣博下文譬如大藏 珍異涅槃如是有種妙法珍寶名為
下文譬如大山不能 大山涅槃如是凡夫二乘乃至十住 不能淵深
名為大海下文名為不可思議 難測不可思大體不同一者 體大涅槃真性法界二者
相大方便涅槃無不無不 用大應化涅槃妙用無盡 文言大般涅槃大義
是故 歸真 趣入
相對歸真 三義涅槃有人 佛語佛語一切皆是涅槃
文言種種論文呪術皆是佛說雖是 方言方言云何而言 有人天竺語
梵本名曰涅槃涅槃 涅槃使 宣說
名字別名明知 無名不然如下文中如來 隨類眾生今日如來涅槃
云何 多種不生不滅或稱 寂靜無為
如是非一云何得知 以求如來契經每常宣說生死因果以為涅槃
涅槃不異 婆羅涅槃眾生 聞已使涅槃
宣唱眾生何故悲泣 明知方言其外國人見人稱言某甲涅槃
四取如下文中 純陀如來眾生方便涅槃世間 眾生何曾涅槃可以
涅槃法華日月 說法入般涅槃偈頌滅度薪盡火滅明知涅槃
問曰涅槃下文 名為滅度覺觀名曰涅槃涅槃 云何而言涅槃外國
所謂涅槃毘尼彌留 異義異名覺觀涅槃方名
毘尼彌留外國菩提 何者 生死生死
名為相離名為 相者醍醐雖是青黃 一切眾生心識雖是
長短涅槃雖是 無何如下色聲香味觸 生住滅男女乃至無有自相可取
大涅槃同體共相集成無有 自性宣說別有下文
別異涅槃世間 中說苦滅 一切眾生畢竟寂滅涅槃如是
妄想諸法空無 真空如來藏恒沙佛法相離 相者馬鳴非有無相非有
無相非有自相 自相如是一切妄心 分別相應境界諸佛
同一體性互相集成不斷不異同體無有一法自性 見相
真空起用便 分相以為涅槃問曰何故
涅槃涅槃不可 涅槃那不舉 生死有為因果趣入無為
下文斷除 三十七品所行涅槃歸真能詮外國正音
修多羅貫穿一切法 是故而言 能持相似
之一

[0614b26] 壽命名為小品經 壽命 壽命從略以下
迦葉之後慈悲因緣壽命 就此壽命 品類
其所品類經合 建始故稱第一

[0614c05] 始終別有一者序分純陀 顯德成德 沙門婆羅門正分如來
闍維供養此後一分外國不來 次第 顯德諸佛妙果
次第成德真法 不絕次第下文 正義正說
歸寂次第如來人天大眾闍維供養問曰諸人三分科判 何故分為勝鬘經三分
實有道理十五別有 十五流通不得第五流通解經
不以三分初一方便 之一分化要有 一發二序
釋名二明兩序差別 顯得三明二序二序 文解釋釋名
說經神力發起 名為發起以此發起發起 阿難昔時稟承佛說所聞
末代眾生如是 可信名為以此傳經 名義如是何故
正是何曾 得分一如說經阿難傳經如來當時阿難末代
兩序發起 第二二序 差別得失別有名為
發起人為如來 發起如來所為如來 阿難阿難現在
未來如來現在阿難 未來如來名為阿難
佛說前後 遺教滅度遺言 遺教如此得失
發起名義第二阿難 如來不足云何不足 勝鬘佛化夫人勝鬘
影響發起發起不獨使 起名如來發起如來 阿難不立第三
未來不便云何使如來現在 說經所立名為現在阿難 所立何為如來現在
阿難未來對於阿難 應名過去過去以為 現在阿難
現在未來未來 現在不立第四中經 不便道經云何
二序皆是 不可不便不立
發起第三 通則二序發起 為生通名發起
發起二序如來發起阿難 隨便便 阿難為生
本意阿難以為 大聖起發不專 本意發起第四
之前異說得失顯正異說云何相傳別有 如是二我一時四住後來
更加一佛異說如此得失 如是我聞一時
云何一時 若是說經 何所何所藉此
起發一向前後可信若爾 正說有事所有
言說如此中流當時 有事而已言說阿難下文相等
何為一時 非道如此 在於第二他化天
校量法勝在於初時勝處 說經表彰法勝然後說明 起發法華法華經
何故王舍城祇闍崛山法勝 表法然後得失如是 顯正如是我聞一向一時
當時起發發起阿難 可信不可第五如是我聞三門
如是我聞二明如是我聞因緣佛教何故
阿難憂惱阿難比丘何故憂惱 如來般涅槃滅度北首 阿難爾時心懷
阿難傳法何不 未來世阿難對曰 何所阿難四事
佛滅諸比丘何為比丘 惡性比丘云何四問 阿難受教
諸比丘何為 波羅提木叉住世無異木叉 比丘一切比丘
四念處何謂四念所謂比丘 精勤一心如是觀 內外身受心法如是比丘住處
四念境界不為 五欲境界惡性比丘云何 調有無
不共一切經如是 一時叢林本教 為生云何
阿難自信佛語以為 眾生聞者阿難 不足我所不信
多生如是 上首入佛 法要先生華嚴中說
珍寶隨意採取空無 如是入佛信心隨意採取道法 信心空無所得
以定然後解釋云何阿難阿難 名為相似
阿難何以得知大智如是 如是不信 不如阿難佛語
以為如是溫室阿難 如是故知阿難以為如是方言 不同溫室
外國人如是云何如是 約法阿難如來諸法
說理如理 如是一切如法當道如是名為如法稱為
阿難釋迦過去一切 佛說名為諸佛當道 諸佛得名
聞者阿難未來眾生 云何 用具無人云何
宣說假名眾生譬如四兵以為 稱言我軍勇健我軍
問曰阿難聖人 阿難不同凡夫云何不同我有一見凡夫我見
心中稱說學人 我見我慢猶在心中宣說 流布無學人見流布
阿難結集無學 流布稱說是故不同問曰 不如何不
眾生如是得標 彼此令人是故佛化眾生自說 一時前一向
發起明處 中有一明 二明化主三明一時
此時異說顯正 異說相傳佛說阿難 先後成上故云一時
異說如是云何 阿難得道成道 即便說經大乘便
阿難爾時猶在懷抱二十 出家三十後方侍者 集經
一時一時小乘不得 阿難言說一時 知人不可云何得知阿難
得道須知阿難因緣 難陀外國語歡喜三緣 因緣釋迦過去菩薩見過去世釋迦
淨飯摩耶侍者弟子名曰 國土眷屬發願當來 得佛如今無異本願
侍者阿難現在因緣阿難端正 歡喜父母父母 歡喜何者得道如來
十九出家出家 極微菩薩 非道受食乳糜欲取正覺
成道境界未成 官屬十八億萬苦具菩薩菩薩 爾時眷屬顛倒墮落
便菩薩非我 遂便往詣淨飯如是大王悉達太子昨夜
良久在家輪王 出家空無久之菩提樹神 天華慶賀淨飯如是
地天太子昨夜明星降魔 成佛天華慶賀向者 成道何者
菩提可信向者便在家輪王今日出家 輪王彼此向者忽聞重大
重大久之 阿難昨夜 便對曰成道復生併集
歡喜阿難得道 言說一時如此轉法輪 宣說阿難結集昇高說偈言
說法爾時不見如是展轉 波羅 五比丘轉四諦法輪 一時言傳一時明知一時
如是正義如來 為時時眾是故 云何大本之中爾時
天中及其別傳爾時 成上屬下之中大有 如下文中一時尸首
迦尸一時王舍城一時 恒河如是非一化主 一覺
覺悟覺察煩惱障 侵害覺知不為 覺悟智障無明
一起大悟名為 無明無明實性 如來藏名為二事
無知不了世諦覺知一切善惡 三聚名為故地饒益 饒益饒益平等
名為不善 無記悉知自覺滿自覺
聲聞緣覺滿菩薩是故 名為 三河遊化處中
阿含經 名曰力士別處國界諸力士子此處是故名為
生地阿利羅跋提河邊別處生地 金沙娑羅樹別處
冬夏堅固何故在此 下文文中 不可有人表法拘尸城
仙人仙人長命長壽力士生地 大力不為四魔摧伏金沙 涅槃佛性堅固表示如來真身
堅固不可破壞如此未可 自下第二三門分別 分別相對分別
是故分別是故分別是故 出聲
動地淨土歸口 正義異說正義如何通則
分別 初一第二光相第三動地決定
分別初一使眾生 第二光相 有心
下文其中眾生煩惱一切消除第三地動 大眾三相分別
分別第一常住 淨土第三 分別初一
猶在不滅求法 第二 他方見佛猶在不滅求法
戀情受法 歸口彰化
聞法正義如是異說中有 有人建立加一
中有 華嚴不可 文中之後方言爾時娑羅樹種種
可愛歡喜明知有人四相動地淨土 涅槃何故動地涅槃
哀泣地動何故 涅槃淨土由於大眾心淨動地哀泣
何故大眾 何為大眾共相 心淨
何故佛神力故地柔軟嚴淨便莊嚴樹林 有人
一聲中舉便 中道涅槃何為 若爾文中眾生
眾生煩惱 消除何故 鮮白下文
猶如白鶴可愛 云何淨土說淨不為淨土
第一分別第二徒眾 分別開合不定分為離合 爾時娑羅吉祥
總結別有一明二聲 三時有無 大弟子
雲集吉祥總結 四十八比丘 乃至十三二十
乃至二十四合為三十七 梵眾十方菩薩 合為四十八天色無色
無量無數無邊無限五十四 一向第二分別第三 之中十二一明二聲
三明第四如來動地 五明諸眾雲集如來 諸眾雲集獻供
總結九變普見 十方十一如來十二悲歎 十二次第解釋
爾時在於 世尊眾人 世尊身兼稱之為
大比丘外國名曰摩訶名為多人名為大眾 名為勝過名為比丘
梵語出家 出家乞求
乞求邪命持戒 淨持持戒清淨 初一八十
前後圍繞其所 圍繞如來自下第二聲先聲後光音聲分明二月十五
出聲晨朝出聲後夜 以為 歸真涅槃問曰何故
涅槃阿含經如來八月 涅槃下文下文 陀羅安居我所是故
三月涅槃二月十五見聞不同佛神力出聲 得名如來如意通
通有而言通有 轉變外事如意通自身 三法智通通達諸法自在
樂事苦樂 苦樂隨緣自在 第二如意通出聲
音聲謂言 大有三義 大事名為遍滿
有頂有頂 其三有頂 十方阿鼻有頂
非獨隨類第二梵語 隨類一音令人 多音有緣今日第三
中有令眾生 使眾生 令眾生獻供功德
使眾生雲集請法智慧 今日告示如來告語 涅槃人中如來正遍知
如實成正覺如來 應供相應名為應供養名為正遍知
名為遍知無量 憐愍利他憐愍利他 大覺世尊利他利他相中
內心善法增長 防護使外相眾生 憐愍羅睺羅
利他 大覺佛號世尊世尊化德無量略舉涅槃
一切眾生 一齊一切法成 死生眾生
最後何故 悲歎乍聞審定 設有相同別論光明
之中如來放光普照其中諸眾 獲益初中爾時放光世尊放光晨朝
面門放光面門何故 一一多用寧可 面門放光授記眾生皆有佛性
當作即是眾生記別故此 放光種種標舉雜色 青黃別有
分齊近照三千十方三千世界中說四天下 復合復合
名為大千三千界世界同時 合為 光相別異云何故知不同
十方明知別異何以 得知下文放光從口入自下 放光故知若爾何故
義解頗梨瑪瑙雜色 相傳放光正法 如此何故十方
眾生眾生十方 一會何故 十方
最後涅槃 眾生其中六趣其所光明之中
眾生得益人天修羅三惡道 六趣道別不同 離合修羅攝入經論不同
毘曇攝入鬼道依法念經攝入 羅睺阿修羅王師子名為畜生 毘摩天女
是故 名為以為六趣 無緣煩惱一切消除利益罪名
罪報即是業障煩惱即是煩惱障 佛光三障皆除惡業煩惱自下第三
諸眾生悲哀見聞 見聞 意業口業舉手
身業不同悲切不能舉手自抑內心 戰慄涕泣哽咽問曰何故有人
導首心胸 未必如此世人世人 種種拍手
何必一一別有自下 第四動地爾時動地 大地震動下文
地動名為地動山河海水一切 地動中略動地 故地震動自下第五大眾
雲集中有一明諸眾 有無大弟子 八十雲集初中
三相地動互相 光相三復世間 初中一共抑止
莫大愁苦無益 抑止聖住莫大 愁苦共相三相
頭面禮所為 禮敬頭面佛足 下口佛住
一劫有人一劫滿字一劫半字何必大眾 滿字便大眾
一劫不遂一劫 中有共相下發世間虛空
眾生 失利佛滅度無人無人 教令裁斷不善增長出世十惡
不善本性加以 流行世間名為出世增長出世法何故為此佛光消除
若一我等罪業為此 共相不久所以應聲
何故 如來不然大眾 世間人稱意
何必 我等失利我等救護 對上憐愍一旦
對上中舉 在後 無有救護
宗仰善處貧窮 無法無人 所以一旦
設有不定設有 除疑地動共相抑止 隱顯第二共相
隱顯初二共相 隱顯發言 隱顯道理自下第二
云何 故知以是 舊故全無問曰憍梵佛滅度
忉利天 何必不然不同大智 佛滅度結集憍梵不來
遣人不來故知不同 有無大弟子 佛化迦旃延
佛光 身業不安發聲 如是問曰羅漢壞苦何故
羅漢世法憂悲佛境 不能迦葉阿難世間五欲不能大樹琉璃
迦葉不覺起舞阿難比丘不覺歌吟大樹 那是菩薩上人五欲小乘不堪 自下第三雲集
何故所為上文 勸請如來般涅槃獻供 諸眾供奉闍維下文
如來身下文禮敬 下文如來 便密教眾生下文眾生
如下文中雲集觀看 佛滅度摩訶迦葉尼乾天華 從何尼乾對曰
答言我見平安答言 如是觀看來意如是所以來集
多少二十恒河 諸眾 流行
道法列出在家 出家是故在家 出家眾聲聞菩薩
何故遠近分別聲聞 常隨如來因明 比丘眾菩薩在後何故聲聞
如來一聲道法 聖果威儀佛教是故如來乃至 滅度制戒二聲
深重漏盡常隨供養 菩薩一智殊勝 不假佛教隨感
遠近分別形相分別聲聞執持 形相端嚴尊敬在先菩薩 在後
分別得名分別龍樹 祕密教顯示祕密教菩薩理應在前華嚴經顯示羅漢辟支
漏盡多重在先菩薩 菩薩羅漢驚怪 大品顯示聲聞
聲聞在先菩薩眾多 聲聞 比丘比丘
比丘眾中文別有 歎德雲集 可知
阿羅漢 梵語無生無著無生 無著心得
栴檀歎德備中最初諸漏已盡其所 唯有所謂四智
重顯漏盡毘婆沙 心得自在梵行毘婆沙修道道行成滿
任從自在即是 毘婆沙滅智功成 不受毘婆沙苦智
不受 調諸漏已盡 至意調不生
自在 成就 眾生逮得己利煩惱 煩惱名為名為
檀林栴檀圍遶 師子王師子圍遶 斷德同師上來成就
無量一切前人佛化第二之中 明見悲哽戀情深重
波羅 樹葉自下第三雲集所為眾生別有
利益安樂眾生一句成就 大乘第一空行大乘法化大乘 如來方便密教小乘法化
方便名為密教不斷絕種 說法世間法參差名為種種 大乘成就大乘第一空行
下令阿含密教不從不斷說法云何諸比丘佛教修學大乘空行
如來方便密教 佛教修習大乘名為不斷種種說法
為生調伏一句總結上來所為 雲集稽首 三分比丘
可知 一切大阿羅漢 不足比丘
歎德歎德比丘末後逮得己利 其所
煩惱名為別有 所謂無明漏非一是故無學
雲集 皆是 菩薩人中歎德
人中一切畜生人中最勝相似名人 人中位階位階十住
安住不動利他化現 無量四無量別論自在能化作佛
自在作佛菩薩 初中歎德 歎德菩薩摩訶
菩薩梵語 求道道行成人 問曰二乘求道有道何故
菩薩賢聖通則 乃至諸佛如下 分別賢聖不同故此菩薩得名
眾生何故如此三義願心 果分眾生大菩提 眾生故地決定
菩提偈言菩薩分別凡夫 二乘有無不會中道是故 得名眾生菩薩有無中道
是故眾生分別入佛 二義行為最勝聲聞
聲聞緣覺 緣覺菩薩最勝 成就自利利他俱利菩薩
故地聲聞緣覺自度菩薩 眾生摩訶 大有論說一者
大菩提二者 眾生四攝人中第二 方便現身利他第三
第四如是 其三功德 三世自利利他
別有四攝法 敬重大乘 功用別有
聲聞緣覺佛乘諸佛不加 安住大乘不退 大乘觀照
愛樂大乘 樂欲修行上來守護大乘護法他人誹謗毀滅守護如下
分別利他 世間世間法世間眾生世間 世間眾生世間眾生云何得名
化眾生不出世間出世法 過去自利過去修持淨戒
惡行所行善行未解利他 未解者小乘法化三寶大乘法化華嚴明法品令眾生
菩提心佛寶不斷開示演說十二部經 深法法寶不斷受持一切威儀行法 僧寶不斷第二讚嘆大願佛寶不斷
分別顯示十二緣起法寶不斷六和敬僧寶不斷第三佛種眾生正覺佛寶不斷護持法藏不惜身命
法寶不斷大眾無憂僧寶 佛寶發菩提心第二
大願起行修習第三 種子成行法寶 演說十二部經教法第二
顯示緣起理法第三護持 行法僧寶受持威儀 方便第二六和
第三中善大眾未來未來世轉法輪利他未來成佛 自利功德智慧
莊嚴上來總結如是 自利等觀生下利他上來第一 歎德雲集問曰何故
諸眾不明獻供出家無為法 奉獻自下在家二眾 在前優婆夷
在後優婆塞中文別有歎德晨朝供奉三世如來 四分諸眾多同
初中 問曰現觀人類何故 優婆塞其二
一處之中 雲集如法華中眾生見 大火天人充滿如是
諸眾優婆塞 近住善宿 名為善宿名為清信士二受
受持五戒威儀 輕罪五戒在家正行名下名字
煩惱欲樂小乘煩惱總結樂觀 對治
所謂無量略舉 苦樂生死無常 涅槃常樂不實二諦
真諦世諦不實三歸 歸向三寶名為歸依背離邪法 出世涅槃名為歸依生死
歸依四生假實五陰假人名為眾生恒等因果涅槃生死
行門善行惡行 無漏聖行有漏無為 無為苦諦有為色法
色心有為無為相對虛空無為 不斷相對涅槃
相對增上殊勝增上 相對常樂第三總結小乘功德過去
優婆塞 第二行次第三 欲樂無上大乘自利
利他淨戒 大乘自利持戒離過大修 充足利他第二善能
自利別有兩句 無上智愛樂大乘 攝取無上智證法愛樂大乘
教法守護一句護法善能 利他世間世間法小乘 法化未度者苦果未解者
三寶大乘法化第三未來 利他自利莊嚴 善行淨戒離過上來
自利眾生 自下第二供養在家別有供具
如來念佛入涅槃 各各供奉 中有供養
一切眾生供養中有 香木寶幢寶蓋 眾香食具處所
晨朝闍毘 焚屍人人明辯栴檀 香華車馬二種
第二寶幢加以第三寶蓋 臺中何故在此 何故無明眾生有所
文中不可何故出聲有所陳說所以伎樂華香可知
體味 殊勝緣中八功德水清淨時調
清淨色入 二法 功德體味
具足 離合即為苦味
三不 外國語應有別名無異三德
功能令人 精純無餘如法受用 第八處中
優婆塞居人安能 須彌山此等居人出世 菩薩如是如來三昧法門
示現如此上來一明 法供持名中有一切眾生
眾生心離欲煩惱 無餘菩提心無餘思惟 菩提佛果安住菩薩道
上來第一供具第二心懷各各第三
供奉第四 號泣下發便自舉 上來第二供奉
自下第三如來不受不受所以 何者 純陀正受大眾
顯示正受涅槃所以不受默然不受 如來大人少欲不受
默然云何現相不受 諸眾故此 使
獻供故此不受純陀 更生三欲諸眾重心故此不受大眾之中此處
純陀諸眾故此 不受純陀中等 不受既然不受
自下第四 供佛善根可愛如來 不受喪亡
名為歸還名為可知優婆夷歎德供奉 如來不受初中第一
優婆夷 善宿二受
總結中有護持 小乘呵責家法煩惱三自 煩惱小乘初中
護持正法護法 家法呵責自家五陰身法 第三別有生厭
下修斷除 二事是故當下總結生厭 其內譬如
性相四大如是 其外別無略舉
觀身不淨不淨一種不淨現在 過去煩惱結業住處 之下之上安置
三自不淨三十六自相 不淨九孔畢竟不淨 火燒
中略貪縛種子不淨現在父母 臭穢過去貪愛煩惱 死狗自體不淨九孔自相
不淨兩眼大小便九孔 無我觀察寄託虛假可知如是
諸佛棄捨無我凡愚 止住棄捨 凡愚味著蘆葦
無常正觀 無常一分無常 道果三世分異無常念念
自性不成無常有法無自性 無常念念不住無常電光 分段無常
河岸不久 上來正觀智者 不樂上來第一自下
二事難易分別 乃至畢竟多少分別大海深廣
大地寬廣 是故 涕唾第三總結生厭上來
生厭以是下修斷除以是 因緣修空對治空無 第四現在未來
功德過去自利 第二行次第三自行聞已演說利他
本願自行護持本願 提心毀呰菩提有為 有為毀呰破壞
渴仰大乘無為 第二自行 守護歎德還是守護
護法善能 利他世間世間法 乘法苦果三寶大乘
法化第三未來利他 自利莊嚴善行堅持禁戒 惡行上來總結
自利諸生利他上來第一 歎德可知下列 以此別有
歎德供奉如來不受四佛 歎德 離車離車
有人王種治國 故云下列過於夫人 王種何故有緣
無緣多少中有護法護法欲樂護法
護法求法法行 自利摧伏護法利他摧伏 異學正法邪行異學外道邪見
破戒無行摧伏正行謂言相率弘法 通道使甘露
佛法煩惱甘露寬廣 無盡叵測深奧護法 自利誹謗
護法利他四句 外道 出家犯戒清眾
中有敬事 出家得力護法心中 即是自利為人
即是利他上來總結 可解第四離車佛力何故
離車專情護法護法使 多羅多羅樹 四十九三百四十
大臣長者 歎德 歎德可知供奉前者
最初如來不受四佛 護法 故此別有
供奉如來不受 世上情深故此未來下列
過於 不滿分齊第二 第三四句
歸正兩句小學利他可知易解夫人 別有歎德供奉
如來不受初中 四重歎德 夫人
夫人未來第二 利他身等自利 可知第四自利安住
利他可知天女 別有 四辯供奉如來不受
可知第二 我等中有 奉獻念佛入涅槃必須
三明最後供佛必須如來 滅後應供第三 功德過去
自利利他第二 第三愛樂自利聞已 利他渴仰大乘自利
利他第二守護自利護法 善行持戒
離過善能利他 世間法出世法第三 未來利他
自利上來總結如是 自利等慈生下利他第四供奉 之中別有所謂
香木伎樂床座 心懷為生 可知
供奉如來不受 上來二十恒河香象 諸眾爾時閻浮比丘一切
無學上下凡聖 故云一切迦葉阿難阿難 故此迦葉後來雙足
多人故此問曰如來般涅槃 不來何故迦葉 阿難必當故此憍梵
畢竟不來如此非一第五自下第六如來 見佛猶在不滅戀情
文中鮮白 何故白色
未可 就此種種
盈滿 之後 方言樹林種種莊嚴可愛自下第七
諸眾供養中有一明 諸眾供養爾時 東方他方雲集獻供
涅槃獻供問曰此等 阿修羅修羅
二眾文中四王 復重如是梵眾如下 修羅既是何故至此獻供
向前施設故此人天設供我等前者其中
有人減少 增多前列不便故此中有 一明欲界地天獻供二明欲界獻供
獻供毘摩質多修羅獻供魔王 獻供六大自在天王獻供此等 初中四王帝釋四王
獻供帝釋獻供初中汝等天人 施設我等 四王須彌四面
羅山由旬 四王東方天提頭賴吒持國 諸天乾闥婆毘舍闍二部鬼神南方
天王毘樓增長諸天 鳩槃荼二部鬼神西方天 諸天富單那
鬼神北方天王毘沙門多聞 天眾夜叉羅剎二部鬼神是故向前鬼神 毘沙門此等四王
供奉前者上來一切不受帝釋 忉利天名為天王三十
三天須彌頂其三十三 當中臣民 三十三天獻供前者四王
一切如來不受乃至 第六欲界獻供 乃至可知
別有一總梵眾一切來集 一切來者所謂至於色界有頂無色無形所以非想有頂空無
云何凡夫二乘不見故云無色事實 阿含舍利弗般涅槃 無色諸天細雨華嚴
菩薩鼻根無色界宮殿下文 有色非想悉皆色界悉皆 離欲通名梵眾爾時下標
中有中間梵王云何得知梵宮明知 可是其三梵王供奉如來不受
毘摩大菩薩身光過於梵天不受 魔王別有
供奉神呪 不受初中欲界 魔王波旬魔羅梵語
波旬梵語佛法 善利酬報他化天 別有魔界他化天
欲界魔王菩薩眷屬 供養開地其所 魔民
無能不堪不堪供佛
修善念佛隨喜當令 修利生死輪轉無際名為
地獄其所刀劍 滅火眾生惡業果報安能 不得念佛隨喜
滅除菩薩必定宿世善人 貧窮雖是果報可以
魔民佛神力心所復發 壞人恐怖行者
可知第三文中別有 男子女人 供養所為一切持法
功能 獲益得名勸持初中我等愛樂大乘
守護大乘護法虛詐 不信誠意第二 受法以防真偽為人
身為以為文中 三分一舉真偽 真偽不舉
不舉中有供養 衣食臥具湯藥四事供養受持經法怖畏當來惡道他者
他人財利金銀倉庫 他者誠意 大乘所以通則一切經
皆是無量 怖畏一向供養財利一向 所為
非一 第三何故
所以未必天竺人 不解是以第四語義不足
不斷怖畏 中說故此不舉 此前
此等出離善心怖畏 怖畏說法者 所謂宣說大乘經不斷
所謂不斷小乘權化不絕不斷以此護一切四部眾大小 除滅怖畏第五
意中四句為人 為人外道 不斷所為使正法
降伏外道防護己身 前失怖畏所為使 神呪防護己身受持經法
正法小乘小乘 不斷大乘 大乘大法如是
第六獲益之中法益 文中可知我等 龜藏六前失
至誠不斷未來傳法決意弘法
至誠上來合為第三 神呪第四可知第五不受 四眾
持法非唯不受第六大自在 自在魔醯首羅天王龍樹
別有菩薩淨居天摩醯首羅十地 菩薩多生其中獻供供奉 中有白佛
佛田是故 可知第二別有 三千大千何以
可知 可知不能
何者自在何者所謂如來 依果不論大海 第二掬水大海
淨土依果第三 眾華第四其一 眾華須彌第五
須彌可知上來第一自下 佛德三千大千世界滿 供具供養不足我等
自下第三何故 何故三千大千供養不足為生地獄畜生餓鬼受苦救拔
三千大千供養不足地獄外國名曰 泥犁增上名為泥犁 不可名為地獄二義
正解 地下牢獄故云地獄 餓鬼
名為名為畜生 名為畜生名義正解畜養一切世人
驅使畜養從此 畜生惡趣修羅眾生 受苦救拔至此合為第二
自下第三為生 惡趣受苦救拔何故 不受有人他方
不然縱使何妨 經家

大般涅槃經義記卷第一

[0627c11] 闍梨

[0627c12] 十月勸修大經藏書

[0627c13] 法印大僧都

大般涅槃經義記卷第一 (之下)

沙門慧遠

[0627c19] 自下第二他方雲集獻供他方 至此此處 請法供養請法下文
奉獻禮敬何不 供養請法至此宿緣大品普明如是
中有為此眾生 眾生應見來生善根眾生 眾生宿因應見
菩薩導引使 無邊無量眾生至此 第二影響文中
四方無量無邊東方別有名字無邊 至此無邊奉命至此獻供
不受東方 其所無量遠近意樂 佛號虛空別名如來
諸佛名字化身別名通稱通稱 第二
化主般涅槃供養 請法智慧禮敬 決口第三無邊
東方實則平等法名為 琉璃放光別有 至此將來此處瑞相
此處驚怖文殊安慰五明 文殊佛力 大眾如來悲歎
大眾無邊威德神變 身量分齊不能無邊 受教應時第二
所謂振覺於是 第三驚怖何故如是以此 威德尊重可驚
如來將至事理如此使 瑠璃何故開發實義令人 證入往生淨土將至
無邊使 隨時不可一定文殊第四 文殊安慰何以是故
大眾第五文殊 第六文殊 何處如來
十方佛非唯無邊 四方爾時大眾 大眾大人
大眾一切第八 無邊神變中有一見神變以是菩薩神通力明見中有
一見眷屬一一 國土人民爾時無邊無量菩薩圍遶 其所供養可知第二
初見國土一一四千 人民一見 修善初中先見
見人可知見修 所聞大乘華中師子座其所 大乘微妙三界出世
三界眾生其所 大乘見傷無量自身
發言此等所見何故在於無邊 相依不定如常所見
華嚴諸佛國土不定 天冠菩薩文中力士 普賢願力無邊
可怪上來第二中國 人民自下第三所持爾時無邊神通 香華幡蓋
種種無量一一有無 飲食妙香資用 上來第一神變以是菩薩神通力
第二大眾從眾 無邊合為第八自下第九無邊 分齊不能無邊
虛空法性 上來大眾實則寬廣法界 三世諸佛法身不能
菩薩應見不論上來合為 第三第四獻供第五不受第六 可知無邊西北方
有無無邊 一一方有無無數菩薩無邊 獻供一方一來前者南方
東方乃至北方 無邊不受 乃至自下第八總結中有一明
娑羅多少三十二由旬大眾 滿此處吉祥地其一由旬四十三十二由旬一千二百八十
滿優婆塞莊嚴處中十二由旬三十 由旬師子四十由旬何故不等 住處法華爾時四方無邊
疑難云何無邊三十二 由旬安得 四方無邊針鋒
十方無邊 唯有四方三十 他方菩薩閻浮
雜類迦葉乃至 十六行如下師子宣說 陀那婆惡念慈心
闡提自下第九 三千大千分齊佛神力 猶如西方
前心佛力 名為理實變心自下 大眾清淨十方微塵數
文殊向前佛力 十方何故 東方所見
十一如來歸口何故 頗梨碼碯合為雜色是以外國人相傳傳法
十方何故 其所眾生 第十二大眾中有
驚恐入口恐怖內心不安下發
現今生死 助詞 不受四等饒益世間
四無量心如下不受供養捨離慧永失明四法沈沒
第三嗚呼懊惱 流血序分

[0629b05] 第二

[0629b05] 第二顯德異說 得失顯正異說如何相傳從此 迦葉正宗正宗之中
細分二者 廣說細分 中有一明二三
二十五有不下佛性正因 大眾師子正因異說如此得失
看似 以求 便
之中略作 迦葉如來未竟 不亦
一分一次 純陀使然後 純陀哀歎後方純陀哀歎
問答明知分齊不得相從 合為使純陀哀歎 一處
一分不得合為如是 是非所立分之分明第二辨明二十五
佛性正因 不然如下文中辨明菩薩見性 滿發心菩薩無畏處在濁世
處在煩惱煩惱觀察三寶 諸生眼目 菩薩因之云何得名佛性正因如下
如來迦隣提日月歲星船師生死脫皮多頭如初 如來作用云何得名佛性
正因佛性 云何得知經文佛性大難此等不論而言顯性
哀歎應名 應名不可因之 不可云何使
世人不識妄為分科 不然云何 不然初一
使云何得名 師子迦葉正因 不然問答迦葉如來
善巧闡提顯性云何得名 顯正始終 五分上來序分哀歎
顯德第三 成德沙門婆羅門 第五一分如來滅度人天大眾
闍維供養外國不來分化方便 末後一分中間三分正化 別有細分
凡夫聲聞菩薩其三四者星喻聲聞 下文如來譬如日出
凡夫入佛下文 罪人入佛聖行 菩薩下文菩薩迦葉
凡夫下文 外道入佛細分第二 大眾
凡夫趣入佛法一品 凡夫說法離苦第四 迦葉闡提
信佛外道佛法 中間三分如是顯德 四句顯德
二種一者二者 大名純陀名為
無常 二種所為
所為眾生所為眾生不覺猶如寶藏知者 真理
雖說眾生 趣入二種聖化影響聖化所為當機純陀文殊
影響諸比丘無常學人其所 分外不能是故純陀 影響開示常法諸比丘
常法悟入哀歎其所廣解四分文解釋純陀影響開示如來菩提哀歎其所
如來涅槃法常別論 一切涅槃無礙 差異因果
菩提菩提所行通人涅槃涅槃 二行一切
菩提一切斷德涅槃淨方便 別論如下方便 顯性涅槃後門
方便淨法在後 涅槃何故宣說菩提 分相菩提涅槃各別
菩薩涅槃 菩提涅槃大涅槃 不盡一邊純陀
二者一明如來真身常住二明 應身無常問曰真常應身
方言是故 導引真常 生趣無為使眾生有為
純陀純陀 如是如是誠如純陀 三從光照文殊純陀
純陀獻供實則 爾時大眾佛世尊 無為
純陀常法純陀白佛 不然純陀廣解 爾時
其所優婆塞大聖 導引不及拘尸城住處 之子種姓名曰純陀名諱與其
同類十五問曰此等 優婆塞云何知非向前優婆塞食具
不受純陀未有施設 故知不同若非向前何故
世間善果意業方便菩薩 無不獻供 善因純陀云何善果
成佛捨身 身業方便威儀行住坐臥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三義有力 有力便躁動著地 坐禪右手在下合掌
悲泣哀憐沈溺所以悲泣頂禮佛足
白佛下口剎利 佛說純陀大眾獻供如來不受
依法請法 如來同上不受復重 我等第二
所為可知 所為左右所為 初六無人無法
善處先有 無趣
無人貧窮善法 將來今後如來將來供佛
佛果現在施食 所為
涅槃純陀獻供 言中涅槃蒙受 已然純陀最後
不得佛住不得下次請法第二 左右
剎利第一句 求法剎利王種婆羅門淨行毘舍首陀雜役一種
說法剎利婆羅門 毘舍首陀若爾世人天雨剎利
婆羅門不得天雨便毘舍首陀 貧窮第二 第三純陀昔日
邪正名為佛法 力作第四 所有無諸第五
天下第六 不盡初二故云第三 不合不盡第四調
純陀 優婆塞口四 平正純陀
修習小解名為正解 平正通則過去大解智慧第五無諸煩惱
純陀斷見 修惑如草四住 四住如草世尊第六
調良田第四除去 第五求法所以 第六如來甘露法雨
甘露雨四姓第一句財寶 第二上來哀愍除斷 上來
無量苦惱眾生 如下是以
純陀如來莊嚴處所三千界 何故純陀 顯示如來不思議力
大眾神變皆大歡喜充足 大眾以此充足 維摩詰一切為此
使如來心願大眾 神變歡喜信樂 憐愍
羅睺羅睺生身之子慈愛 眾生爾時世尊 酬答一切種智無上調酬答
一切法種別一切智調調調 無上調種智無上 調調心通則
一切智說法 無上調調眾生 純陀酬答
是故助詞說法 純陀獻供
說法除斷 對上哀愍除斷貧窮無上法雨
法雨前身七支 智慧良田 是故說起法身種子生法
欲求 其所將來壽命 是故
是以壽命 現在施食受者壽命 五事利益未來何以
何故五果有為法何故
如何今文 既成問曰 所得
當來 其實二時 純陀起發施食果報
正解施食難解 施食成文略去 云何受者
因果即是無常據實二時無非佛果果報所以問曰
純陀獻供名為何故 二相
一者菩提未成 乳糜然後成佛阿耨菩提外國語無上正真正道多羅
三復菩提 涅槃上來 最後供養未來
名為法施上來 常法自下第二純陀廣解純陀所聞是以
果報不然何以 不然何故 五事不然
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應有 二明三結 今文中有田中
施者煩惱未盡斷德不成未成 種智智德未能具足 二明施者煩惱斷德
種智明智具足 文中第二人中 眾生
生死未盡眾多生死眾生如下文中 大智
人王名為天子云天二者生天四天 乃至非想淨天須陀洹乃至辟支四者義天初地乃至法雲諸菩薩
空義名義第一義天佛如來 窮極第一義如是之中最為 上天名天中天
中文具有施者雜食 煩惱煩惱煩惱後邊無常
生死後邊無常 無常二明施者 煩惱金剛別論
金剛法身雜食功德 集成佛身法身無常無邊 純陀成佛無常如來
法身無邊身等已知何須純陀不退名為 凝然為難純陀常令
今昔還是無常如是云何 中文 施者六度
何故五眼 名為五眼佛慧法眼解故五眼 五眼肉眼天眼
慧眼第三法眼第四佛眼第五 肉眼先有故云四修爾時 得中天眼不論
就此向上應當 慧眼乃至佛眼文中向下是故得佛乃至慧眼法名
三乘別教據實菩薩五眼 施者 菩薩佛眼
眼中向下故云乃至 不論云何
五果成色 五事云何 第二
第三第四第五
就此應有 二明三結今文中有 不等無後兩句
第二文中第一第三第二不盡云何不盡 六度五眼不足
六度不論五眼佛眼 故云不盡可知 云何得知佛眼照見佛性佛眼
文中未見佛性煩惱雜食身等 得名云何未見 佛性煩惱雜食後邊無常身故向前
無量劫無有食身煩惱身等明知 無量劫見佛見性先有佛眼 爾時飲食云何實則
如來無量劫見佛而言 飲食金剛定見佛菩提明知是故結成今昔
見性二果第三人中文具 爾時破壞四魔煩惱 煩惱魔離生死因破壞
離生離生 眾生是故 結成第四田中爾時
不盡向前 施者煩惱未盡未成種智未能令人具足 便不論如來
廣說十二部經通達 故我一切智十二部經 是故結成第五
二明三結 第三初中如來 不受飲食其實聲聞
受難難陀波羅難陀難陀波羅 一時牛乳
一頭牛乳 以為空中七尺奇異不敢 樹神不知
遂即奉獻上來即是 第二
問曰應身一向 佛化種種一向轉女身經 應身金剛無生大小便
入息受食十方大會 故知應身自下第二純陀
無為純陀如來中有 純陀以為純陀爾時大眾歡喜
大會歡喜踊躍 歡喜純陀獻供大眾 有分所以歡喜
純陀供養如來 佛住是故歡喜 中有長行
長行善哉 南無其所 同歸善哉希有
立下中有 不虛得名滿 別有四句
不虛純陀名義 其實十波羅蜜大義同名 大義純陀成就大義是故
能立大義純陀問曰純陀 大義名字先有云何 名曰純陀賢聖所有名字雖是
父母建立維摩詰無垢 須菩提名曰空生如是自下第二 得名遐布大名
得名大利自下 第三滿純陀過去迦葉佛 功德滿現在
供佛純陀功德 滿自下第四純陀 何者人身難得
信心經法難聞 人中難得 無上標舉人身
人身出世無上 佛出世優曇華世間 方名靈瑞輪王出世
希有佛出世 差別可知以此 成就所以上來歸命
純陀供佛歸命純陀 供佛
南無純陀歸命南無 歸命誠心歸命 乃至秋月
純陀十五日夜佛滅淨滿 一切眾生無不瞻仰 如是合上淨滿
合一無不瞻仰南無純陀 是故同喻
一切無不瞻仰 供佛心中南無純陀歸命 人身佛心
是故佛心純陀 是故真佛子 真佛子羅睺羅
純陀佛法之子羅睺生身之子不異是以自下第二 之中之一第二
一偈第三一偈所為 第四一偈初中上半 導首
純陀內心純陀 是故復生人趣 天道之上純陀
初禪梵王佛說純陀 復生人中第六他化天 一切稽首第二半偈
佛滅半偈第三 半偈佛住身業演說下半 佛住口業無上甘露大乘
佛智稱讚演說第四上半有損二義現在悲苦 身命二流轉生慧命半偈
純陀

[0634b09] 上來大眾純陀以為自下第二 純陀何故還有
佛住所以文中父母 二義 供佛善根父母不受
人天供養名為純陀供養 父母向前名為 純陀佛住
可知偈言 之中多義 十八以為初十所得
大眾所以 對上大眾所以 問曰純陀請便
使如來 得人獲利慶喜 得人所得修善
蠲除惡因三惡離苦 泥犁地獄人身勝過
三塗三惡道第二一偈 調所得不懼
畜生得人地獄 一偈聞法所得
優曇希有 為難慶生 餓鬼信樂
餓鬼亦復修羅聞法聞法除疑修羅 中有其所
歡喜所得人天其所 所得芥子
向前 人天 中有
得度人天生死一切煩惱 求人得度人天生死出生
以求離生 煩惱有種離生死因業行非想 其三名為有頂
度生離生願求之中 為人難得 云何如下
人身生人佛世
上報願求乃至生死無上以求得度人天生死不求人之中一切
人天能破 人天此處天人 供佛未來人天
設使不樂不受上來 歡喜可知上來自下大眾
即為之一 大眾第一以為 大眾第二
大眾第三所為佛住 亦即聖住有益 大眾第四亦即
最勝 生人大眾 上首最勝釋梵天等
一切稽首 至高調中人 涅槃悲苦一切世間生苦
知世入涅槃高聲唱言 調涅槃調
如來 住世無量無量 無上無上
住口須彌山安處大海如來 須彌大海 大眾佛智演說無上法益佛智
我等無明無明虛空 虛空無明四住不生猶如日出光照
四住無明日出光照 本末互相顯示上第 諸眾生啼泣
悲苦身命為生死苦 生死慧命是故應見 調以是啼泣生死
啼泣佛住佛滅所以 生死前生 死苦
還有 其後 如是如是
佛出世 其三人身聞法不舉如來 值遇
莫大愁苦 如來最後 別有一明如來必須
離欲善思真常 中有
應須 即為純陀 觀佛無常
境界無常應身分齊佛境界無常如來大涅槃 世間無常性相如是
五陰諸法遷流無常故云 正應諸行無常何故 諸佛境界無常
不同有為無常舉行 令人知行無常使 無常有為無常
自下第二 純陀經家正說 廣明有為後半
有為法非常初三 無常一偈半偈 無我一偈不淨無我
差別法空無我眾生無我 生老病死無常生法 無常一切世間無常
無量必當無常決定無常 三句無常 舉世壯年不停
一句一偈無常無法 有法自在勢力無雙一切
舉人如是 半偈眾苦生老病死有種逼迫
眾苦無際過去無際未來 下半生滅三界無常 有無三界無常
之中無有空中有道性相 六道因緣性相一切 空也無性名為性空無名
無我無我半偈 初一生死 無我半偈生死無我
後半 無常無我常有 無我憂患等身
其外老病其內 並舉是故 恐怖其所老病其所
上來下次無邊總結 過細無邊 流動常有
上來煩惱妄想煩惱 無我上來智者
不淨苦集一切不淨 根本無利種子不淨所謂有無欲界煩惱無明
無色界一切煩惱無明名為 三界無明無明三界諸見名為 此等令眾生名為
四縛 所謂無明漏如下 以為根本無義
分齊地獄皆是 根本無利不淨上來非常無常故我不貪總結捨離
無常無常 無常上來第一應須 自下第二真常
多少不定經本 經本經本 六行解釋中分
真常住所 住所所以
左右真常分之 究竟 以是
初中離欲 深重受生三毒善思 善思方便真實
如來藏真實 以為第二究竟 涅槃
今日涅槃第三 涅槃涅槃 出眾
第四以是 離欲因緣 善思證實妄心分別名為戲論
名為戲論常住 纏縛入涅槃無常以前離欲 無慚無愧
忿通則 老病壽命不盡無常 證實不盡上來第一常住自下
中分初一纏縛一偈 涅槃猶如
文中纏縛入涅槃 畢竟純陀如來對上 老病如來老病
如來須彌山文中壽命 不盡正觀正觀如來常住不動須彌 入涅槃第一文中
是故諸佛如是啼哭

[0636c15] 上來第一純陀自下純陀對於 文殊前來純陀 自下文殊純陀
純陀對於文殊向前 後段如來不滅如來次後 如來便
前次初中純陀 文殊純陀 初中第一純陀
不能涅槃深義佛住二我高參上流聞說堪受佛住譬如為己
初中如是誠如聖教佛語依舊經本 純陀思量如來 思量如來深義
不能思量如來涅槃佛住第二 文殊法王子幼年
出家名為幼年 出家未有常行受具同名 如是佛菩薩
神通力如是菩薩純陀 所以佛力過去菩薩教化 如是大菩薩是故我有
菩薩堪受佛住第三 不變使
我等入涅槃第二文殊之中初文 無常是故
如來有為無常 性相正教小乘有為性相無常自然終歸
如是觀空三昧無常知法無性欲求正法 如是勸修欲求空法應當如是
有為性相無常第三純陀 文殊理觀有為 所知文殊如來
上人最勝直立道理 如來非有有為 力士尊勝有為中有
如來有為復次 重審文殊中有如是 行者審定若是
生滅流轉 生滅流轉便尊勝是故 文殊如是如來所謂
如是天上人中最勝如來審定 疑問不決第二若是行者 其所
為生滅法 生滅譬如水泡說明 生滅往來流轉說明流轉
猶如車輪中一 如是生死二種 有為第三
不得聚落流轉不得諸天 得名四天王
乃至非想萬劫名為云何 天中天不滿百年得名 世尊既是天中無量
不滿百年不滿不得名為天中 最勝流轉 聚落三千化主勢力自在
他者自在調眾生其後貧賤 輕者流轉為人使者 所以世尊聚落
勢力自在制伏不得稱為天中貧賤為人 以下即是合上勢力第四是故
文殊如來行者便 流轉不得名為天中天如來 有為自下第二重審文殊
高人異見復次文殊 不知審定 不知闇心妄說設使
如來短促 得名天中流轉不定聚落不得 名為自在法王上來有為
自下第二尊勝有為四魔 有為生死得名三界 中有一佛有為如是
下世尊敬所以無為 初中有力眾生隨從名為四魔強敵
力士四魔 故稱佛力第二如是 力士佛如來愛念世尊賜爵
第三所以未必 人種
具足種種無為功德故稱 如來次第如來力士煩惱合力
煩惱魔生死降伏天魔 離生以降非有 是故如來三界第二愛念
賜爵祿以是 第三以是 有為因緣成就種種無為功德成就種種
無量合上種種故稱如來 正遍知故稱文殊 如來上來純陀文殊
非有自下純陀所知文殊 巨富長者生子
長者出現名為生子相師 有為文殊相師 觀佛父母
輕賤父母聖道眾生 不能法化名為 由是凡夫聲聞緣覺如草
其餘無道眾生不敬 使如來行者前生 亦復不為世間敬不為沙門
如來不變真法受者父母 不復不受是故文殊 自下純陀所知
文殊文殊 大人文殊有為一處
教主舍下教授其中 不退
修行人無德 安心居家善知識 煩惱病苦無法飢渴
訪友遊行求法第二中止 大乘教法 名為
第三驅逐去者教授驅逐教令 驅逐第四
他國名為 名為無上菩提 佛住名為他國第五修行
中路風雨 自身惡友侵害善法名為 小乘恒河
小乘眾生共相 不從乃至小乘 是故名為母子未必
過分縱使堅守第六 如是女人梵天諸菩薩功德 菩提上來下次中有
愚人一切正見智者 無為中文正法如來 愚人未見
是故其一切莫自責 愚痴如來正法不可思議 信心是故如來不可思
有為無為智者無為正見如來無為 以下無為令人正解
善法有為令人 憐愍下次 愛念第五護法菩薩
如是捨身如來 無為第六中有一明二明 自然
何以云何護法如來無為所謂涅槃無為 法性無為自然
文中可知文殊有為 中有一行 退小乘無常
即時慚愧正言 忉利修長名為遠行名為
小乘小乘 名為退暫停第三 大解聞說無常諸世間
忽然大火權教所以 四句覺知無常驚悟 佛身無常權教思惟
不疑自身佛身諸佛法身 第五慚愧纏身 無常無常慚愧
真常無常纏身 第六忉利天三十二相滿八十大梵王如來八十種好滿
輪王十八不共法無量 功德上來下次中文 邪正相對慚愧應觀
外道邪見如來二持相對持戒比丘如是 有為如來有為
所為有為即是妄語有罪 地獄有罪三心相對如來無為 如來有為今日
正智上來第六可知上來第三 自下第四文殊
文殊善哉善哉 純陀 長壽因緣其所如來常法
其所常總不變無為 生滅不變分段名曰無為 真身無生名曰無為終滅不變
純陀如是 如來有為相等其所 以是善心忉利其所
如是有為以是 善心必定當得三十二相忉利 合為梵王十八不共無量壽合為
輪王不在生死不生安樂 上來合為第一無為自下第二 中有一明如來身
如來前言如來 文殊如是如是下文 文殊純陀
純陀文殊前言前言如來次後廣說 哀歎自說
自相抑止有為 有為無為暫停別有
如是何故三義因此法化 大涅槃所為
如來供奉寬廣 比丘一切比丘 遠行隨時種子
最後 上來文殊自下純陀 四句文殊何故
問曰文殊純陀何故 文殊文殊 自己自己純陀
故云何故文殊 向前文殊為己 何故
如來中舉苦行 如來審定文殊 第二如來
文殊印可純陀文殊智明 純陀決定善哉 正對純陀純陀不信
令人大智正是善人 大智大乘經 自下第三如來
如來純陀愛憎 中有一明如來無分別國王 過分別境中有文殊
文殊如來 文殊如來無有愛念 第二四等一切羅睺第一
初中文殊純陀如來 無為如來即是長壽自述 純陀答言非獨
一切第二初文 如來一切文殊 中有一總文殊
如來 四重生死三重有為 四重三結文殊如來有為
有為仁者 顛倒即是有為顛倒自下 三明第二如來無有
愛念愛念 愛念標舉 愛念飢渴
不足忽然世人 愛念行化饒益他人 對過自下
第四等慈成上第一 羅睺羅等慈如是佛境界

[0639c24] 上來無分別過分別境 不及得名 不測譬如
調御駕調無有不及可知 不測
真身虛空真身法性 空無由旬深遠明證 佛教知世間生死大海水性
眾生差別 應身不測左右凡夫不能二乘不能
人名仁者亦復如是不能 諸菩薩不能純陀文殊向前凡夫不能 諸菩薩一切

[0640a11] 上來佛心自下第四文殊 文殊高人非理 純陀令人如是如是印可
自己是故 純陀諸菩薩故云
純陀自言大菩薩

[0640a19] 自下第三純陀問曰 便導引 不明應身無由使
有為不明應身無由使 成就趣入無為文中 有待爾時純陀佛語
應有如來 第二應有獻供對上 第一應有問曰何故
成上純陀如來 云何向前純陀如來真身無為
如來真身便向前次第 真身應有第二 真身無為應有成上如來
如來向前如來應身 如來應身便向前次第 第三成上應身第四應身
初中光照文殊身業 口業中有光照文殊何故 上來文中純陀文殊
文殊光照文殊前已 是以光照大人 發言不便文殊其先
然後第二文殊內心 佛滅放光下口
不久涅槃 純陀因緣純陀聞已默然
慇懃鄭重上來第一應有 第二應有純陀 中有如來涅槃
一對
有為不可觀空無我 無常有為不淨三十六集成
過患自下第三應有別有 如來純陀領解如來 中有一對如來不住
對上如來有為 哀憐如何如來 有為願佛我等
未能捨離願佛 捨離一對 入涅槃對上有為法
不可四句二我 憐愍
諸眾生入涅槃 云何入涅槃令眾生 有為趣入無為憐愍何以
何故入涅槃名為諸佛 法爾有為諸佛法爾 故云法爾有為諸眾生
佛法有為厭離有為憐愍 向前諸佛境界無常 相似是故有為有為
不住如來有為無常無常 寂滅如來 向前如來
難住是故對上文中 啼哭一切 諸法無我無我無常不住
無常有無過患不淨猶如 水泡是故有為 不可啼泣第三純陀
領解之中如是如是誠如佛語 一切皆是如是 如來方便涅槃不能不苦惱
啼泣歡喜有為趣入無為 歡喜第四如來之中向前
如來方便涅槃讚歎善哉 其所不能不苦惱 開解中有一明如來必須
壽命長短難測愁惱 一切法有心捨離 愁惱初中娑羅應身
養子諸眾生 阿耨同歸 引子入涅槃眾生趣入無為
下次諸佛娑羅 阿耨所謂至於 長壽長短
難測第三中一諸法 虛妄如來方便力不著方便何以
有法法爾不著 涅槃愁惱上來第三應有自下 四明應有中有一佛
純陀奉命歸家對上 心許為生福田 對上純陀
生死 諸人 如來不動果報何以得所
福田為生 福田其所純陀 之中別有為生得度低頭
供佛度生 便名為白佛現在不能思量
長短當來我等 不知如來應化以為涅槃真身 涅槃成佛眾生福田
佛化涅槃真常涅槃 未知如來我等不能思量如來 涅槃不知真身常住涅槃爾時
純陀獻供教示文殊 相隨

[0641b15] 上來第一影響菩提自下第二 其所涅槃法常動地天龍比丘如來中有
地動地動大小差別 兜率所為 地動大地地動地動
乃至梵世分齊第二 地動大地
別有 一處名為前後次第周遍 名為一時
遍及別有第一大小 第二地中出聲
下去第四第五 令人覺知可解集經分別第三集經所為如來八相
之中所為兜率 初生出家成佛五轉 涅槃兜率二時不論
今日下地所為下文 非人自下第二比丘 宣說
一明如來三事涅槃二時諸比丘佛世 涅槃四法四者 比丘莫如凡夫諸天
如來三事涅槃諸比丘佛世 涅槃比丘四佛 諦聽如來四法實義第一
大眾悲哀 向前地動今日如來 涅槃如是悲哀身後
佛住中有一舉如來損益 如來長行應徵 十三分之初十一偈
有損末後聖住有益 初四 一偈不還
無依第一 半偈半偈
一偈悲苦貧窮善財 猶如眾生是故其次
無依功德我等君主法味 飢餓第二一偈悲苦第三
一偈大仙涅槃 法水依法我等無依 慧命第四一偈悲苦
其次一偈不還 半偈不還半偈其次 無依
半偈無依初一佛住令人離苦 後半如來光合三句
一句半偈 自下第二應徵如來別有云何
堪受迷惑能化 云何一明如來有始無終
所為第一 佛住佛如來生育諸子
諸比丘佛化生育 端正聖心愛念勸教三學名教 成名通利
滅度諸比丘變易生死名為下次我等今日 法王子王子佛教
正見通利形貌端正 可知第二如來
使有人 善學自知生畏 不信下次如來有人
通達所謂通達大乘諸法 合於怖畏不信 地獄使如來甘露
充足一切說法大乘以為甘露如是眾生不復地獄利益 如是化眾生如來不復不信
地獄第三 囹圄佛化 有人因時化人名學作務
有名 不捨囹圄古舊名為囹圄有人 不得有人
起發同行名為有人在於 有所答曰 顯德脫下
下次世尊有人我等苦行作為 未免生死云何如來
答言苦惱 正應受苦云何安樂不合第四中文別有
如來所為不等如來法應 佛住初中醫王 解方大乘祕法教子
文殊餘者諸比丘下次如來解藥祕藏 文殊祕方遺棄我等
學者第二如來 如來如來法應
是以醫王 所以不能 勝負如來無勝
何不第三 可知第五譬如老少 病人比丘善行迷惑有人
佛如來應見異人憐愍 即便 迷惑如是總合所謂
異人甘露 佛說無上涅槃熱惱甘露正道住世不滅


大般涅槃經義記卷第一 (之下)

[0642c21] 十月勸修大經 阿闍梨書寫

[0642c23] 法印大僧都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7 No. 1764 大般涅槃經義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