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Ban Niepan Jing Ji Jie 大般涅槃經集解
Scroll 6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六十四[0575b04] 廣說諍論凡二十科 第一釋於一名法說無量名一義無量名 無量義說無量名乃至第一義中說世 諦等 不為五種人說五種法謂不為慳者讚布
施等 廣釋所以語魔王云過三月當涅槃緣起 第二釋我無我諍論 第三釋有中陰無中陰 第四釋有退無退諍論 第五釋如來是有為或是無為
迦葉品之第二
[0575b16]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 (至) 亦知未來眾生諸根。
[0575b17] 案。僧亮曰。第三諍論分也。上云。具四德則 進。不具則退。而善友不過於佛。正法不過佛 說。如使後人於佛所說。起諍論者。則不得善
思。故不如法行。四德。所以不具。皆由佛說不 定。如似如來說不應機。故發問也。僧宗曰。第 五廣明諍論也。有三翻。第一出諍論以咎佛。
第二如來廣釋以遣著。第三釋諍論也。此下 第一列二十一諍論。以咎佛也。寶亮曰。將欲 解釋諍論。故逆作難云。佛既知眾生三世。諸
根利鈍差別。何不定說。乃使物諍耶。智秀曰。 辨諍論中。唯有問答兩翻。前迦葉以諍論為 難後佛釋也。
[0575b29] 如是眾生於佛滅後 (至) 何故今日不決定說。
[0575c01] 案。寶亮曰。凡列二十對四十家諍。請佛釋 也。道慧記曰。迦葉發問。凡有四十諍論。兩兩 相對。合為二十。就章門之中。乃有四十二也。
合章門中。第十九兩句言。或說佛性。即眾生 有。離眾生有。或說四重五逆闡提。皆有佛性。 或說言無。合此二句。所以為四十也。
[0575c07] 佛告迦葉善男子如是之義 (至) 乃是智慧之所 能知。
[0575c08] 案。僧亮曰。佛所說義。有權有實。識性 是著。不達二義。偏執起諍。智能了達。不執不 諍也。
[0575c11] 若有智者我於是人 (至) 亦復謂我作不定說。
[0575c12] 案。僧亮曰。智者見法。法理無二。謂佛說實不 說權也。無智不見法故。佛說權道。謂道有權 實說不定也。謂我作不定說者。自不見法。謂
佛說有二。所以起諍論也。僧宗曰。第二釋著 言之惑也。隨方釋化。豈是凡夫六識所知。是 以不解此意。故生此諍論耳。智者理歸一致。
及其化物方便故也。說本跡不相違。故言不 二也。於愚者。不解偏執。謂呼二也。寶亮曰。 將欲釋難。且一往總解云。如是之義。非六識
所知。乃是智者所達也。眾生根性不等。須法 藥不同。何得定說耶。是故一家。恒勸行者。若 體解此諸諍論。名通達佛法也。佛所說法。本
一時之益。生後解之資。應縱容取旨。豈得偏 執。但學者自乖於理。豈是佛之過耶。
[0575c26] 善男子如來所有一切善行 (至) 悉為療治一切 病苦。
[0575c27] 案。僧亮曰。謂愚智不同。應須調伏。所 以說不得定也。
[0575c29] 善男子如來世尊為國土故 (至) 一切法中作二 種說。
[0576a01] 案。僧亮曰。說不定之事。證眾生不同。 如制皮物。寒國則開。溫土則制也。時節者。如 初說無我。後說我也。他語者。佛說少見佛性。
為後身菩薩。非自為也。為人故者。說不淨觀 是道。為多愛人說。不為多瞋人也。為根故者。 如為利根。則略說法要。為鈍根人。廣說法要 也。
[0576a08] 於一名法說無量名 (至) 於無量義說無量名。
[0576a09] 案。僧亮曰。法是事體。名是義因。義是名實。 內外之稱。各有總別。僧宗曰。明如來說法不 定。豈可承此而生執著耶。就一名一義。綺互
為言。尋求下釋。各存其旨也。
[0576a13] 云何一名說無量名 (至) 是名一名作無量名。
[0576a14] 案。僧亮曰。般涅此言無。亦言不。槃者言生。 亦言出也。胡音多含。皆是出生死之名。亦是 出生死之義。一名一義也。僧宗曰。一名者。取
其無果之名。而種種不同也。道慧記曰。涅槃 是一名。涅槃體是一名之治也。更就涅槃體 上。作種種名。故言於一名法。說無量名也。智
秀曰。捉一名以取法。隨此名法。有無量義相。 說無量名。非謂一名作無量名也。
[0576a22] 云何一義說無量名 (至) 是名一義說無量名。
[0576a23] 案。僧亮曰。無生出。雖出生無。而名義皆異。 即無量有無量名也。猶如帝釋者。第二天主 之義。謂義一也。與涅槃義同。以異事為證耳。
僧宗曰。一義說無量名者。此是義名。為存其 義名耳。道慧記曰。帝釋一義也。於一義上。復 立諸名。故言於一義中。說無量名也。
[0576a29] 云何於無量義說無量名 (至) 無量義中說無量 名。
[0576b01] 案。僧亮曰。存其異義也。
[0576b02] 復有一義說無量名 (至) 是名一義說無量名。
[0576b03] 案。僧亮曰。陰以聚積為義。雖有多名。而聚積 之義一也。僧宗曰。亦名道者。此就緣中說耳。 以其陰能生道故。
[0576b06] 善男子世尊為眾生故 (至) 故名如來知諸根力。
[0576b07] 案。僧亮曰。第一義者。小乘以苦集為第一。 非空第一也。謂解脫身也。所謂因果者。分三 世為十二。宣是因果為略。下苦義是總別相
為廣也。皆是應根不定之事。僧宗曰。第一義 說為世諦者。實是法身。而說為丈六。謂有生 老病死也。世諦說第一義者。憍陳如實是世
諦。以解空故。從解為稱。名阿若憍陳如也。道 慧曰。向來所明。一名說無量名。乃至世諦說 第一義。悉明不可定執也。
[0576b16] 善男子我若當於如是等義 (至) 具足成就知諸 根力。
[0576b17] 案。僧亮曰。上一名說無量名。廣略等 義。應根說法。福處未了。況餘人乎。僧宗曰。 以如來隨人隨時根不同。說法亦異。謂知根 力也。
[0576b21] 是故我於餘經中說 (至) 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0576b22] 案。僧亮曰。生不信心者。以讚信政。是對治。 須反治者乃得說也。僧宗曰自有人。應復反 治為藥者。自非善知根力。何能爾耶。
[0576b25] 善男子如汝所言佛涅槃後 (至) 如來名無上力 士。
[0576b26] 案。僧亮曰。答問先總後別也。總中有二 翻。初廣後略。此略分也。上云物有愚智。人根 不一。法名義不定。說不得定。此云末俗顛倒。
不解說旨。自生諍論。非佛咎也。非唯一性說 十二部經。以眾生性行不一。經有十二。引諸 佛為證也。僧宗曰。此下第三段。廣釋諍論也。
第五解力者。十力中謂性力也。
[0576c04] 善男子若言如來畢竟涅槃 (至) 如來意故作如 是說。
[0576c05] 案。僧亮曰。此下別答也。法身有真有 應。真身是常。應身無常。或者見應滅。謂真亦 滅。聞真身常。謂應身亦常。所以起諍也。寶亮
曰。佛此二說。皆各有為。但執者乖衷。是以成 諍。此釋第一諍論。
[0576c10] 善男子是香山中有諸仙人 (至) 即時獲得阿羅 漢果。
[0576c11] 案。僧秀曰。下舉五事。此第二悟道 緣起也。
[0576c13] 善男子拘尸那城有諸力士 (至) 一切皆發菩提 之心。
[0576c14] 案。智秀曰。此第二發菩提心緣起也。
[0576c15] 善男子拘尸城有一工巧 (至) 汝可往告純陀令 知。
[0576c16] 案。智秀曰。第三成檀波羅蜜緣起也。
[0576c17] 善男子王舍城中有五通仙 (至) 其人聞已當得 盡漏。
[0576c18] 案。僧亮曰。第四拔邪見根緣起也。
[0576c19] 善男子羅閱祇王頻婆娑羅 (至) 如來定說畢竟 涅槃。
[0576c20] 案。僧亮曰。第五滅罪緣起也。
[0576c21]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實義 (至) 終不畢竟入於 涅槃。
[0576c22] 案。僧亮曰。始學者。未有知見。是假名 菩薩。不達權道。謂丈六是真若聞無常。便生 退心。為是說丈六無有變易也。僧宗曰。假名
菩薩。謂凡夫人。假得此名。故生執著。非聖人 也。為是假名菩薩。故言如來常住不變。有諸 凡夫不解。謂終不變易。入於涅槃。傷於應滅。
故成諍論也。寶亮曰。佛所以唱入涅槃。為欲 使應聞深法者速來。故有此說。不畢竟者。為 進學人。入信首五根故。所以唱常也。若欲結
兩家之過。於聞人涅槃者。事同灰身。於聞 不畢竟者。謂言佛常如事像。然中道義求。唱 言入者。權而不實。言入者。湛。然無相也。智
秀曰。出聞權道得益之人也。
[0577a06] 善男子有諸眾生生於斷見 (至) 善惡果報實有 受者。
[0577a07] 案。僧亮曰。我者有真有俗。俗故說有。 真故說無也。說俗為斷。說真為常。而或者聞 俗有故。謂真亦有。聞真無故。謂俗亦無。起諍
論也。僧宗曰。第二諍論。如來為除斷見故。說 善惡之業。實有受者也。以經生受果。意在相 續。一行人。一神明。相續說用。假名為我。不
達斯旨。謬計有實神我不滅。處處受生。寶亮 曰。破彼斷見。說有相續。假名我用。而謬執之 徒。便言有神也。若聞破無神我教。便謂八自
在亦無也。以兩執各異。所以成諍。若中道而 言。善見王者。即我身是。為斷見人說耳。言無 我者。為計神我故說也。非無八自在我也。是 故得言有亦無也。
[0577a20] 云何知有善男子過去之世 (至) 定說有我及有 我所。
[0577a21] 案。僧亮曰。我者。情靈之總號也。眾生壽 者。常用之別名。名有十六。而義言三世。總去 來今。假名為一故。即我身是也。而或者謂。佛
別說一我。從昔至。至今。始終不變。故起諍 也。
[0577a26] 又我一時為諸眾生說言我者即是性也。
[0577a27] 案。僧亮曰。積習所成。故說之為性也。
[0577a28] 所謂內外因緣十二因緣 (至) 唱言如來定說有 我。
[0577a29] 案。僧亮曰。列習成事也。
[0577b01] 善男子復於異時有一比丘 (至) 說言比丘無我 我所。
[0577b02] 案。僧亮曰。以比丘執定我為問。故答 無定我也。比丘三問。皆是執著。一問名。二問 實。三問緣。是以如來。遮其實計。故云無我我
所也。
[0577b06] 眼者即是本無今有 (至) 無有捨陰及受陰者。
[0577b07] 案。僧亮曰。計我者說有情是我。今即情以辨 也。
[0577b09] 如汝所問云何我者我即期也。
[0577b09] 案。僧亮曰。 因與果會。是名期也。何者。善必福應惡必禍 應克無差也。此明業果不斷。答問名也。
[0577b12] 誰是我者即是業也。
[0577b12] 案。僧亮曰。招果不差。 是業之力也。答問實。
[0577b14] 何緣我者即是愛也。
[0577b14] 案。僧亮曰。業力受果。 緣受故受。答問緣也。
[0577b16] 比丘譬如二手相拍 (至) 三因緣故名之為我。
[0577b17] 案。僧亮曰。處處生。名為眾生。緣由業愛三事 不絕。名之為我。此為計斷眾。說我之所由義。
[0577b19] 比丘一切眾生色不是我 (至) 唱言如來定說無 我。
[0577b20] 案。僧亮曰。已說我義。是曰緣所成。乃 破定我。不離一果。上句破一。下句破異也。舉 外道所見。重破一異之執。先釋不異。後釋不
一也。
[0577b24] 善男子我於經中復作是言 (至) 唱言佛說定無 中陰。
[0577b25] 案。僧亮曰。佛說業弱報遲者。有中陰。 業強報速者。無中陰。而惑者聞有。謂一切有。 聞無言一切無。故起諍也。僧宗曰。第三諍論。
佛說中陰為生陰。在方便也。若論下至阿毘。 上極四空。此一向無中陰也。中間或有或無。 此正義也。寶亮曰。言有言無。未必域判。但業
有定不定。定者則有。不定者則無。若中道為 論。亦有亦無也。
[0577c04] 善男子我於經中復說有退 (至) 生煩惱故則便 退失。
[0577c05] 案。僧亮曰。煩惱有二種。一謂受生。二 障禪定也。受生重故。修無漏斷。斷則不起。障 定輕故。不修無漏。遇緣還起。是以退定起障。
定煩惱也。不退無漏。不起受生煩惱也。雖不 起煩惱。而退禪定。故無漏不現在前也。譬室 有毒蛇。因燈得見。雖燈滅不見終不入室。諸
法性空因定得見。雖退定不見。而不起煩惱 也。或者聞定退言無漏亦退。聞無漏不退。言 定亦不退也。僧宗曰。第四諍論也。若四意止。
以還未得正信。或時有退。入煖法已。一向不 退。乃至羅漢也。若是無漏。則不退。若是有 漏。或有退也。鈍根則退。利則不退也。無漏之
性。照理而生。一得不喪。但退有漏定。無漏不 現前耳。寶亮曰。羅漢根有利鈍也。六住已來。 悉伏斷障定煩惱也。受生煩惱。不復更起猶
如燋炭。不復為木。但障定無知。既是伏斷若 利根者。出無漏觀。欲還入即時得入。鈍根者。 出觀後。欲還入則難。更須作意。方得入故。名
為退也。或者羅漢退來。起欲界思惟。成須陀 洹也。言不退者。謂禪定亦不退。所以成諍也。 復有比丘名瞿 � (至) 唱言如來定說無退。案
僧亮曰。瞿提是那含人。六反退定。不得盡漏。 第七修得恐失故自害。未死之間。諸漏得盡。 魔王謂是學人命終。乃遶其尸。求覓其識。既
不能得。白佛言。汝弟子未盡漏而死佛答。此 人永拔受根已。入涅槃也。六種羅漢。引退分 為證也。僧宗曰。立退無漏義者。引此為據。謂
羅漢果。有漏無漏一切退也。
[0578a04] 善男子我於經中說如來身 (至) 定說佛身是無 為法。
[0578a05] 案。僧亮曰。釋同是涅槃。直以念念生 滅。不生不滅。為異也。非學者。以金剛名學。 種智初起。名無學。法身不生不滅。無二相也。
佛出世。及不出世。常住不動者。以應為出。不 應則不出也。然應常不生滅也。不解我意者。 謂定是有為。定是無為。無為則常。有為無常
也。僧宗曰。第五諍論。聞說滅者。謂無法身。 聞法身不滅。謂應迹亦常。向我無我。就隔身 為論。此據現在為義也。寶亮曰。聞應身無常。
謂無法身。若聞常住。復同外計。兩說天乖。故 成諍也。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六十四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37 冊 No. 1763 大般涅槃經集解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