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tuo Jing Yi Ji 阿彌陀經義記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彌陀經義記天台智者大師記
[0306a06] 夫至聖垂慈照機應迹,開導六道普濟十方, 逐境昇沈隨緣淨穢,斯則善權攝誘引趣菩 提。是故,大覺彌陀昔弘誓力應形極樂現處
道場,三輩願生皆入定聚,色像殊勝壽量難 思,寶樹天華咸能演法,清風流水俱說妙音, 聞唱苦空證無生忍。釋迦聖主本願弘深,不
捨慈悲,化茲穢境五痛燒然八苦煎逼,廣明 誡勸遍洽群品,示其妙術十念往生,四眾 奉行依教修觀,說有廣略時處不同,靈鷲 宣揚三種淨業,舍衛敷演六方護念。
[0306a15] 「阿彌 陀」,天竺梵音,震旦譯言為無量壽,化主極號 以立嘉名。「經」者訓常,由聖人口,此即釋尊所
說,語西方事,故言經也。即斯一教,在文雖約、 明義實繁,總語西方安養國界。第一釋名,從 人標稱,依教修習往生彼國。第二辨體,法性
真如諦心觀察證常樂果。第三宗致,淨土機 緣妙樂莊嚴化像迎攝。第四力用,破除愛見 五住塵勞正習俱盡。第五教相,帶別挾通生 熟醍醐總為教相也。
[0306a24] 分文三段,序、正、流通。略 無別序,通中具六。第一「如是」者,決定之辭,大 聖觀機,為多瞋者略說深妙,為多貪人廣開
祕密,為多無明者處中而說,言不虛發應物 逗緣。「我聞」者,如來正法無量無邊,我所得 聞猶如微渧;所不聞者,喻大海水。「一時」者,
有感斯應,機悟之辰即於會革凡成聖。「佛」 者,正標化主,應供遍知,四辯、六通、三明、八解, 一音演說隨類聞曉。「在舍衛國」者,名聞物,
多有名賢,又饒珍寶,覺徒商侶諸國共臻,復 名為無物不有。「祇樹給孤獨園」者,祇陀捨樹 創起門坊,須達賑貧金布地共立精舍也。
「與大比丘僧」者,大義三種,天王大人所敬故 言為大,遍知內外經教是故言多,超九十 五上故名為勝。比丘者此言除饉,在因三
義:乞士、怖魔、破惡,果地三德:應供、殺賊、不生。 僧者,四人已上和合羯磨,事理無隔匡維正 教。「千二百五十人俱」者,三迦葉眾共有一千,
舍利、目連二百五十,常隨聖尊為證信眾,長 老舍利弗智慧上首,翻鶖鷺子;大目揵連神 力標名,此翻讀誦;摩訶迦葉亦言鉢羅,此
翻龜氏,又曰光波;摩訶迦旃延善能清論,此 翻扇繩;摩訶俱絺羅辯才無滯,此翻大膝;離 波多翻為室宿,亦曰常作聲;周梨槃陀伽此
土翻譯曰小路邊生。難陀尊者此翻欣樂,阿 難陀者翻善欣悅,羅睺羅者此言障持,憍梵 波提譯曰牛跡,賓頭盧頗羅墮翻走閉門,迦
留陀夷翻大麁黑,劫賓那翻為房宿,薄拘羅 者翻曰善容,阿 㝹 樓馱翻為如意。文殊師利 此翻妙德,阿逸多者翻無三毒,乾陀訶提翻
為香意,常精進者此土方言。如是等者,結菩 薩眾。釋提桓因翻能天主。等諸天眾,總結同 聞,列眾序竟。
[0306b28] 正說為二:初明彼佛依正二果,次勸物往生。 初復為二:前標、次釋。前標國界,後明化主。此 經命章對舍利弗,餘經皆有諸主,此經無問
自說,十二部中亦不具足無兩種偈,其餘諸 部亦不全有。不對菩薩者,適化無方,欲令凡 夫小乘厭此欣彼也。標依果中前明近遠。「從
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國名極樂」,望賢首 猶是下品,但比娑婆故言極樂。彼有三名:極 樂對苦,安養從用,無量壽者逐人名國。次
出正果號阿彌陀,其實有量,以餘人不能稱 數,既云觀音補處,下地不知,說無量耳。「彼土 何故」下,解釋前明依果。有三:初總、次別、後結。
初總如文。「七重行樹」下,別釋。有四:一明寶樹 池樓閣奇麗;二明天華天樂映顯莊飾;三明為 宣道品;四樹奏樂音。其樹七重皆是四寶金
銀瑠璃玻瓈等寶,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微風 徐動暢發和音,聞此聲時即入正位。八功德 水充滿盈溢,輕清冷軟美而不臭,飲時調適
飲已無患。底布金沙,四面階道四寶合成。池 中蓮華大如車輪,光色炫燿微妙香潔。上有 樓閣,亦以四寶而嚴飾之。二明天樂不撫而
韻,絃出無量法化之聲,聽發慈心,聞便悟道。 晝夜六時雨曼陀羅,天華至妙名曼陀羅,色 妙無比香氣芬馥。常以清旦衣裓盛華,供養
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衣裓是 盛華器,形如函而有一足,手擎供養。三雜 色鳥,白鶴孔雀鸚鵡鴝鵒,亦如此聞水禽之
類。迦陵頻伽,妙音清高,可譬佛聲。共命,兩 頭而同一體,生死齊等,故曰共命。此等眾鳥 晝夜六時演暢五根五力七覺八道,妙音和
雅,即道品中法門名義。初五根者,信、進、念、定、 慧。次明五力,名不異前,根生有力別更號。七 菩提分,念、擇、進、喜、捨、定等。八正道分,正見、正
思、正語、正業、正命、正進、正念、正定。善修道品 即得見諦至於無學。勿謂此鳥罪報所生,皆 是彼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四明七重
行樹及寶羅網,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 作。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悟無生 忍,怡然快樂。
[0307a09] 次辯正果。文復有二:前明化主、次辨徒眾。化 主又二:初辨光明無量、次述壽命無限。《大品》 云,欲得光明無量壽命無極,當學般若。就
此徒眾,前辨聲聞、次明菩薩。前問:前云有無 數聲聞,後何得云眾生生彼國者皆是阿鞞 跋致?解云:彼土二乘亦皆不退,二乘不退為 凡夫,菩薩不退為小乘也。
[0307a15] 從「眾生聞者」下,第 二勸物往生。有三:初正勸往生;次引證勸;三 結勸又二,初正勸、次示往生方法。就初又二:
初正勸、次釋勸意。「舍利弗以少善」下,次示方 法。問:前云不可以少善,後那云一日七日心 不散亂皆得生?答:今不以時日多少,特由
用心厚薄耳。若能七日一心不亂,其人命終, 阿彌陀佛以宿願力化佛迎接,心不顛倒即 得往生。何以故?臨終一念用心懇切即當得
去也。「我見是利」即是釋意,應當發願一心修 行,發願莊嚴,行願相扶,必當得往生也。「如我 今者」下,引證勸。非我獨歎彼佛,正勸物往生,
六方諸佛皆悉勸發稱揚讚歎恒河沙數各於 其土往生彼國。若男女聞是經名,皆為諸 佛共所護念,皆得不退無上菩提心。故汝等
當信我語及諸佛說,發願欲生皆不退轉往 生彼國。彼諸佛等亦稱釋迦能為難事,於娑 婆雜惡五濁境界,為諸眾生說難信之法,當
得菩提。穢國障深五濁垢重,貪瞋是煩惱濁, 五見為見濁,二為本,攬此作因,得有連持之 命,於五陰假立眾生,此四經時名為劫濁。
穢國苦多其濁極重,同居淨土其濁即輕,因 順餘方有其名字,無此迫惱號極樂耳。
[0307b09] 「佛說經已」下,即流通段。說經既竟,四眾天人 修羅等類歡喜信受。聖主難遇若優曇華慶 今得見,正法難聞而今聞,昔所未悟而今得
悟,具此三喜是故欣悅,得之於懷踊躍無量 也。
阿彌陀經義記一卷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37 冊 No. 1755 阿彌陀經義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Jasmine 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