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 Liang Shou Jing Yi Shu 無量壽經義疏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無量壽經義疏吉藏撰
[0116c06] 夫真極恬然以虛寂為宗。凝神萬境不慮而 照。澄淨淵泊不形而應。然感機不同化不一 揆故。形有巨細壽有脩短教有精麁土有淨
穢。隆益萬殊證悟非一。西方安養淨土人純 殖國曠劫感聖亦長。彌陀世尊乘本誓願應 形淨剎 託 壽。使五濁眾生清虛勝業。令三輩
行人殖遐年之善。十念願成。命終則往九輩 行立報謝。便至談彼國土七寶宮殿金池玉 樹互相映發衣食自然飯饌百味。說人則唯
賢與聖共相勳修。身色紫金自然化生。稟受 虛無之身無極之體。栖心真境常宣大乘。辨 明法相快樂無極。
[0116c18] 此經宗致凡有二例。一者法藏修因感淨土 果。二者勸物修因往生彼土。題云佛說者釋 迦乃是此方統王之主。讚揚彼佛長遠因果
微妙快樂故云佛說也。無量壽者若存胡本 號曰阿彌陀。此 云 無量壽。壽既長遠彌綸曠 劫。劫數既遠時算莫測故云無量也。壽者色
心相續不斷為義。通明壽之與命體一而異 名。但命據始終壽論其期。故舉壽名示彼有 保終之命也。經者明前佛後佛道覺。雖殊詮 理之言不可改異。辨教意矣。
[0116c28] 夫論如來說法不過二種。一者次第二者 偏 方。今此典者非次第教。何以知然。如釋迦一 化辨佛壽有四時。初唱八十。次大品思益等
說有七百僧祇之壽。法華辨壽命無量。涅槃 盛明常住。今解彌陀佛。明昔法藏修因生於 西方。無量壽命中得成佛果。由是報因成佛
一身證果。若推此為言。只須以此土釋迦八 十年佛相准。何以知之。如太子生於王宮。於 八十年中備得佛果。唯壽八十類如無量壽
命。中備得種智亦稱無量壽佛。此二佛既一 種無異。而經應與第一時同則是初教。 今 所 以解言非次第教者。此經已談一乘之因盛
說菩提之業。故知非初教。是故當知是偏方 別教也。然既稱壽與法華同而非法華教攝 者法華是次第教。此教非次第。破執而 興 故
非法華教攝。然解法華佛壽有三家異。一云 亦是報因佛。如前教。二云是神通力延一念 壽命令無量劫。經明五百由旬之外方明佛 果。既在 變
易之生成佛常滿。則應入滅而延 之住世為無量之壽。三云是覆相。明常說為 無量。就有為報中當有此命。但時機未宜灼 然辨常所以依悕望說耳。
[0117a21] 大判經例則有三段。謂序正流通。序為正宗 弄引正為辨經旨歸。流通為明付屬。後世修 行無壅。從如是訖樂聞序說文也。自佛告下
訖略言之耳正說文也。次從其有得聞彼佛 名號經流通文也。就序有二。初遺教序二發 起序。初遺教序正為證阿難傳佛語無謬。是
證阿難經。發起序為證如來說經有其由序。 逗物無謬。是證如來說經所以也。從初訖一 時來會是遺教文。從諸根悅豫下訖序是現
聞發起序文也。正說亦兩段。初明法藏修因 感淨土果上卷文。後明勸物修因往生從下 卷初正說文也。
[0117b04] 此教之興本欲令五濁眾生捨穢取淨却短脩 長故先示妙果後方廣勸修之。流通亦二。初 舉經有深益用付屬流通。後明時眾歡喜奉
行。從得聞彼佛名者下訖芬芬而降初文。從 佛說下後明奉行方也。就初兩序各為五意。 遺教序五者。一如是。明其如聞而傳無有差
謬。但導如足。更加是者欲顯如聞所傳即是 佛語實可信。言我聞者二明親聞。但恐此我 濫餘人故本起之初自稱阿難曰我聞如是
也。一時者三明聞無前後。佛口密皆使侍者 有所不聞經悉重為說皆令親聞。傳者又得 佛覺三昧頓領胸襟皆無漏失故云一時。佛
住王舍城者四明住處有二句。自廣至狹。又 釋佛別取為一證。以舉宗師為證令必順此 教。又舉佛本欲取佛住處。非欲顯佛為師之
意。今言王舍城者且依一解。古昔有一國王 名為普明。在餘城中治化。有一尼乾與比丘 諍競。詣王判決。時王曲就人情尼乾得理。比
丘不合則呼天扣地。其夜宮城陷沒。唯除太 子東宮不沒國人還復舉。太子正以見父王 無道不肯就位。則共世二大臣詣山隱學。一
宿之中天神感之為王造城郭舍宅。國人則 號為王舍城。自是以來於中立國相續。至今 國名摩伽陀城名王舍城。耆闍山者此明的
處。此稱鷲頭山。或加靈者仙靈遊巖上似鷲 頭。山下有寺六十岩崛。佛在此處故明其名。 與大比丘眾以下同聞眾。眾有二聲聞與菩
薩。比丘常隨佛後。但佛說法處其有比丘在 中。菩薩方詣助佛揚化故先小後大。比丘眾 有四段。一眾類二唱數三略嘆四列名總結。
與之言共。大有三義。一生大解二破大惡三 證大果。比丘三義如常。聞數有萬二千人。大 聖以下嘆德。德乃無量 今 但舉要。聖之言通
上諸人皆是聖果。遊心空理隱顯難測故稱 聖人。神通已達達之言證。證六通三明等 是也。
[0117c11] 其名曰已下列名。此皆稱尊者。尊者是御人 之號。舉德標人故稱尊者。了本際了之言識 本際是空。從所識標名。亦稱阿若憍陳如。此
言無智。陳如是姓。於初轉法輪最初悟道。所 以然者迦葉佛遺法住世同伴九人。方覺無 常共求出家入山學道。四人根利則悟五人
根鈍不悟。便共誓願吾於釋迦佛法中要先 悟道。以此誓故共佛俱生。佛既出家父王遣 國中貴族同伴五人隨侍。太子入山不肯入
山隱在鹿苑。佛初成道則為說法。由是最初 得道也。五人者一名陳如二阿葉鞞三訶男四 波提五波敷。此但出陳如一人。正願者本期
出家得道故名正願。正語口無四過。大號美 名遐布。仁賢德性軟和故彰其名。離垢離破 戒之垢。名聞多人所知或是迦延。解義名聞
大佳。善實從內德彰名。具足從受戒表名。牛 王從昔因緣。五百世中為牛兩處似牛故從 此為。名人見 [口*(吳-人+八)] 咲。佛以神力接置星宿天上。
時來聽法也。優樓頻螺此三人從處標名。此 從木瓜得名。伽耶城名。那提水。迦葉是姓。或 翻為龜如。舍利弗此名身子。舍利弗外祖善
相見舍利弗父作國大相。妻女與之孕舍利 弗。共弟 [牛*句] 絺羅論義。母勝於弟。弟竊思惟我 姊未孕時不如我。今屢勝我必懷聰明之子。
我當入山學讀。外甥長大共論。則入山讀十 二違陀。無暇不揃爪故呼其號名長爪梵志。 後生身子。始年八歲騁十六大國論議無類。
則外道法中出家為沙門。然外道弟子沙門 [侮-母+?] 咸以徒眾。付身子目連二人使教化成就。 二人則共要言得道之日誓無前後。身子欲
向舍衛城。阿說祇比丘亦欲向城。佛誡說祇 汝朝入城當見非常之人略為說法。舍利弗 見說祇威儀詳序。則前問言汝師是誰。答言
吾師天中天三界無極尊。相好身丈六神通 遊虛空不會天世位。乃至心淨開法門身子 卓然毛竪。汝有好師應有好法當為我說。說 祇自謙我年既幼稚學日又初淺豈 能
宣如來 至真廣大義。身子慇懃復問何名沙門。答曰 一切諸法本因緣空無主息心達本原故號為 沙門。聞此一偈則得須陀洹果還至本處。目
連見狀貌怡悅。即便語言我本與卿共要得 道誓無前後。卿何故在前而不語我耶。身子 答曰時流迅疾無暇遊反。即便為說上偈。目
連聞之即得初果。二人相將至佛所俱證無學 果也。目連亦是姓字 [牛*句] 律陀。其父為相國有 大威勢。富貴而無嗣。有樹名 [牛*句] 律陀。往彼求
子日日祈求祭祀。結願了無髣髴證。後便與 樹立要。若更滿七日無子便當斬滅。樹神憂 惱四出推求無應生者。上白帝釋具說上事
苦求救護。帝釋觀之唯見親友一天命應垂 終。帝釋語言汝可生彼。天答而言人間苦極 我不契也。釋復語言釋迦如來當生人間。汝
可因斯得道。彼天命終則便往生婆羅門家。 以從 [牛*句] 律陀樹求得此兒也。靜志從內定得 名。周那言離香。滿願是富樓那。此是大菩薩。
赤色為相。離障那律修得天眼徹見障外故 從為名。羅云是羅睺羅。此云覆障。六年在胎 也。阿難此言無染。皆如斯等此是總結名也。
又與大乘眾菩薩俱以下列大士同聞眾。自 有四段。初唱眾類二列名三歎德四總結來會 也。初唱大士名道心。自行兼他位懷廣博故
名道心。善思議以下列名。善思議者內德深 達善會真宗。信慧從內信立名。空無者秤如 之背。神通花者分身滿十方一念普至。乃至
解脫者受報眾生結縛自亦脫也。從皆遵以 下歎德段。大分為二。從初訖究竟彼岸以來 略嘆。從於無量世界以下訖皆度彼岸以來
廣嘆德也。略嘆有二。從初訖安住句以來嘆 齊普賢入法界行也。備十地無量行願故云 具行願。證理窮心無二故稱安住。遐劫積修
為己之勳故云功。以此被外沾洽一切故稱 為德。乘通遊機故云遊步。善巧度物故云行 權。此二句嘆外化也。入佛法藏入之言解。名
理為藏。解契宗原故云入藏。入佛法藏究竟 彼岸此二句嘆自行也。廣嘆中亦有二。從初 訖微妙難量以來別舉八相成道為嘆。次從
遊諸佛國已下訖皆度彼岸明遊十方。稱機應 物舉此為嘆。就八相嘆中將欲舉故先出。示 八相之處則是無量世界。於此世界示八相
成道故云成等正覺。八相文處可見。一處天 宮二入胎三現生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轉 法輪八入滅處。兜率天此云勝妙天。多聰明
不放逸。示如來為人天之師故。將下生人中 先處此天。為說不退轉之行。捨彼天宮下明 處胎。所以不直化生者。一為外眷屬令護佛
法故。二遺舍利廣起佛事故。從右脇生下三 明現生。示異凡穢故從右脇生。右是 方 便欲明 先權後實也。現行七步明過六道。光明下生
時放光皆使知佛生也。皆悉震動者明生時 動地。六種動者一動二涌三起四震五吼六 覺也。舉聲自稱下明唱噵高。釋梵奉侍下明
標示人天歸敬。示現算計下明修學世伎。六 藝者算計是一。文藝詩書及禮樂射御是六也。 能御車上於六目之上。博綜道術者博之言廣
綜之言習。廣習五明道術。貫練群籍者含於 內論。貫言通練言明也。遊於後薗明學伎已 於後苑講試之耳。講之言習試之言用也。現
處宮中下示處深宮。色味之間見老病死下是 第四段明出家。但此中先明出家之緣。緣見 四非常故云見老病死悟世非常。服乘白馬遣
之令還者明捨世飾好而著法服。正明出家。 則是就獵師覓鹿皮衣。天神奉剃髮出家也。 六年下明學道。先示同邪道故云勤苦六年。
行如所應行是因所應是果。果應因行故云所 應。現五濁剎者明先同修四禪八定五濁土中 之法也。示有塵垢下明歸從正法。今初句先
既因六年苦行無所得形清體縮故入金池洗 之也。又以表理明必以定慧之水斷除結使 也。天 按 樹枝得攀出池者為示體弱故須攀
枝。又表接物機也。靈禽翼從者得道之所五 百青雀從佛至道樹。表德被禽魚無不師化 者也。吉祥感徵者明德被人天。天祥感現。明
此諸天童子感動顯菩薩必成道故云感。哀 受施草者表物獻微情乃至草薄之物。無不哀 受故受草敷之而坐也。奮大光明下第五降魔。
先明將欲降伏故悟之以光明也。而來逼試 者明魔令其眷屬而逼以眾難試菩薩道。制 以智力者正伏之以智令歸伏也。得微妙法 下第六明成道。從釋梵勸請下第七轉法輪
也。此中有三。初有釋梵為請主。故涅槃經中 云汝雖生人道已超第六天明同梵王請能請 佛成道。三七日思惟所得道妙欲令一切普 得。二七思惟眾生根鈍不 肯
領受則明無機。 三七思惟欲說。爾時則梵王為請之時也。祈 明求。勸為慊貌之辭。轉譬如常解。以佛遊步 下二明佛受請。令大士亦如真佛示同佛十力
四無畏之說。故云佛吼而吼。舉獅子王哮吼 為譬耳。扣法鼓下三正明說法。先明喻後明 法說。扣鼓誡兵。內合佛說法以集眾欲進趣
於善。外譬吹螺是改號之相。內合佛說法改 惡為善。 劍 有斬斫之用。內合佛說法以生物 解有斷結之用也。建幢是戰勝之相。譬說法
降魔得勝也。震雷能駭動物情。譬說法皆動 無明之識也。耀電譬說法有照了之用 雨 有潤 澤之功。譬說法能 治 利眾生也。演法施下廣
明法說利益自有二。初正廣說法利益。後舉 三業益物之相結成前利益也。今云演法施 者演言廣廣說四諦十二因緣等教宣布有緣
也。光明普照者明法將宣放光感悟於物。或 是將說般若放光動地也。以智光攝魔闇故 云光明普照。以神通動魔宮使眾惡緣改慘
歸伏故云慴怖也。摑裂邪網者說法破之故 云摑也。網譬邪智。魔以邪智裹結眾生故以 正智慧力破裂之耳 壞 諸欲塹者滅五鈍等惡。
嚴護法城者涅槃妙果。是安身處故稱為城。 說法令眾生修戒定慧以莊嚴之也。開闡法門 者開說涅槃城門令眾生進趣其果也。洗濯
垢污者執相之惑皆沾污慧身使習忘解遣除 迷垢故云洗濯也。自此文來是法華前教也。 顯明清白者無相之解。是無漏明故云清白。
光融佛法者法華之教。光之言廣融之言會。 明法華教會三乘萬善同歸一佛故化廣會佛 法也。宣流正化者示汝等所行是菩薩道其 善無 偏
故云正化。入國分衛者此下嘆菩薩 三 業 。明能分身護物機故云分衛。為物作福 田使眾生未來獲豐富之饍故云獲諸豐饍。貯
之言積。智斷既具示為福田。積殖功德之所 也。欲宣法現欣笑者嘆口業益物表說法必 契之相故云欣笑。法皆療物之疾故云藥。除
遣三有之苦故云三苦也。顯現道意者嘆意 業也。明以此二事顯菩薩之道意欲使一切 齊成佛果故云受菩薩記。示現滅度下第八 明雙林示滅。明以滅迹方便令物生善滅惡
故云消除諸漏殖眾德本也。乃至如上等法 皆難量也。
[0119c02] 遊諸佛國以下廣嘆德中第二文自有二段。初 將別出三地德致嘆。先總舉遊化之德也。後 從菩薩經典下別廣嘆三地德也。就初有法
譬合。但合文云菩薩亦復如是合幻師喻。於 一切法貫綜句下合本學明了句。所住安諦 下合上為男為女無所不變也。至一切具足
句。綜之言習縷之言悉慢之言惱恣之言會。 明見淨不貪觀穢不惱也。菩薩經典以下別 舉三地德為嘆則為三段。下去先舉八地德
自有三句。初明自行外化德。自行即通經要 妙。化物導御十方。物所廣識而皆顯名也。 無量諸佛以下第二句明值勝緣。為諸佛所
護在法流中念念見多佛。見緣則勝。無一時 不見佛。故知是八地。佛所住者以下有二句 許。第三明同佛化導。為諸菩薩而作大師下
九地。文亦有三。初嘆自行則有甚深禪慧供 養等句。外化則有為諸菩薩而作大師達眾 生相等。化現其身下第二明以神通接物化
現其身。如電光者明神通應物之速也。善學 無畏之網網之言智。明仰學佛四無畏智。壞 裂魔網破邪智也。解諸纏縛者解五蓋十纏
等結。超越聲聞下第三明皆示二乘之道。先 明本處後明顯示也。雖皆示二乘而內不共 大士平等萬德故云具足無量總持也。深入
菩薩法藏下次嘆十地。文亦有二。初略嘆自 行外化。既窮因行故云深入。因理皆蘊佛果 故云藏。此三昧皆飾法身故云花嚴。演暢經
典明外說化物也。住深定門下後廣明嘆自 行化他。他中初以神通濟物。次明四辨化眾 生。後明為眾生作不請之友。閑者濟心中劇
難人。言其伏煩惱故云閑。不閑者外凡之人。 為煩惱所使故云不閑也。或云不閑是人閑 是天也。四辨化中超過世間諸所有者言其
本處離音聲也。心常諦住度世之道者思惟 應用也。於一切萬物自在者稱機無失也。為 不請友中有法譬合。法中先標不請次釋後
結。釋中有三意。初舉大士四弘誓。以四弘誓 荷負於物故云重擔。次舉受持為釋。只以住 持佛法欲使如來法藏不絕佛種不斷故也。
次舉慈悲德為釋。興大悲愍眾生者明拔苦 因果。演慈辨授法眼明與樂因果。以不請之 法施諸黎庶結也。黎之言民庶之言眾也。如
純孝之子下譬不捨眾生之心。如純孝子逐 慈悲母也。於諸眾生視若自己合之也。一切 善法皆度彼岸下廣嘆自行。文訖智慧聖明
不可思議句也。如是之等一時來會大段第 四總結文也。
[0120a20] 就別序中有五段明義。初如來現相二阿難 問三佛撿其問意四奉答五正答所疑。佛 開發宗先將說淨土勸物修取。示有欣悅之
狀故云諸根悅預也。姿色清淨者姿之言美 清淨之言光顯也。魏魏言德盛高顯也。就阿 難問中有二。初有法譬合文。先牒所觀相。影
暢表裏者表語其形裏明心悅也。唯然大聖 下正發問。先五句正問。住於奇特者十力四 無畏也。栖心於諸佛法則是住諸佛所住也。
雄者是英族之美也。佛道高妙故云最勝也。 世眼為導師之德。如來以化物為德故云住。 如來之德為四天中第一義天故云天尊。去
來現在佛佛想念者明三世諸佛皆有化眾生 之念。光光相照又智智相照故云想念也。正 云得無。今釋迦十方諸佛同有為一大事因
緣故出世之事耶何。光光威神乃爾者舉所 疑以結問也。撿問與阿難答在文可見耳。第 五答問。開發有兩初委問後正答。讚能問有 三句。初句讚 能
生物解故云汝問多利益也。 如來以無蓋大悲下次句讚。合佛出世之意。 無蓋悲者佛慈悲無所不覆蓋耳。無量億劫 下後句。舉難以明汝值佛意致問實合利物
之意也。阿難當知下正答有三。初正答。次阿 難諦聽下許說。唯然下後明受旨悕開後宗。 初正答有四句許。如來正覺其智難量者明
真智妙絕照窮法界非下情測度。多所導御 者明其用多端。無能遏絕明其化周法界不 可窮盡。以一飡之力下明應不待資能住壽
也。億百千劫者釋物疑。明佛有此壽命。恒示 五濁之命唯八十耶。諸根悅豫下有二句。正 答。明令顯此相者方說有無窮之壽故顯姿
色清淨。所以者何下次句舉佛真本以釋定 慧究暢無極故。能隨物情所宜長短自在而 無礙也。諦聽與受旨可見。就正說中大段如
前。但第一修因得果中有二。初廣說因。次從 為已成佛下去明佛得果。就明因中有二。初 明修因之緣次正辨因。就明緣中先列過去
佛次正出世自在王佛。藉於此佛聞法發菩提 心修行成佛故。須由藉明其緣。而不直舉世 王而出前五十三佛者為存兩義。一示如來
皆照久遠之事。二明眾人同值多佛出世。然 法藏一人能超越而發心修行以成佛道。明 得悟者宜以局時人。正辨因中有二。初經家
序。修因之人則是國王。明是王從世自在王 佛聞法故發心皆為修行之人也。從詣世自 在王佛所下明荷聖恩說偈讚嘆。仍發願修
因序。修因人中有四句許。初句明當時有國 王從佛聞法啟悟其心尋發道意。棄國捐王下 次句明捨重位出家志行。號曰法藏下次句明
其得名。在能蘊畜佛法故曰法藏。高才勇哲 下次句略嘆其德。稱逸群之能故曰高才。能 自勝勝他故稱為勇。壞邪見之明所以言哲。
修因行文有兩。從詣佛少許長行盡二十行 偈略辨因偈。後盡文廣明因義。初略明中有 五意。初長行序詣佛致敬。次七偈嘆佛恩德
酬前說法之恩。即兼表歸依之情。如情勝鬘 嘆三業德表歸依也。七偈中分為三嘆。初二 偈半嘆身業。初行先嘆無等。次行舉譬顯勝。 次半偈結勝世。 次
正覺大音半偈二嘆口業。明 佛音聲等覺十方。次戒聞下四偈嘆佛意業。 前兩偈嘆有行德。無明欲怒下一偈嘆無為功 德。次一偈嘆德用。功勳明其行位。智慧深妙
明其果滿。威神光明震動十方明其用也。願 我得佛下十偈三明發願也。就中五意。初三 偈正發願。假使有佛下兩偈挍量功德。次二
偈明修道勤苦勇猛精進。次二偈發造淨土。 十方殊妙為化眾生故。次一偈明十方聞名 發願來生獲得勝果。願我作佛者正出菩提
心體。過度生死靡不解脫者為物之心。明其 下化。布施調意下出其化物行體。上但明發 心今出其行莫過六度。言智慧為上者明五度
為行不能出離生死要須智慧。達解本原方 皆過出故云最上也。造淨土文云其眾奇妙 者明五通自在悉不退轉。道場超絕者亦是
道樹超勝。亦可是修道速疾成佛故云超越。 幸佛信明下二偈是第四意。請佛為證。幸之 言遇。遇自在王佛今現而證。上但一往發大
誓願度眾生。行行甚難人不信意。謂但有其 言未必堪行。都無仰學之心故請佛為證。除 疑使物同行。後偈請十方佛為證也。假令身
止諸苦毒中一偈是第五意。要心處苦自行 化他。誓逢苦不戚得樂不欣。乃至成佛畢竟 不退。忍終不悔以成上行願也。入長行從是
後廣修因。此中有五段明義。初是法藏請出 修因方法。佛語阿難下二明彼佛推其自解。 不肯為說意欲顯法藏德也。比丘白佛下三
明法藏重請。爾時世自在王佛下明彼佛為 說方法。就中有二意。初明修行必剋。舉此量 海水得其寶用為譬。於是世自在王佛即為
廣說下後明正為說法二百一十億佛土。善 因雖有強弱之異然所招之土同是七寶國土 之粗妙應現。與之現佛土不同令隨願取之。
粗之言大妙者言美。明所現二百一十億土 皆是大美之土耳。時彼比丘下是第五重明 法藏依教修行。自有四段。初正 明 依教修行
意。至佛所自陳。次二明彼佛問比丘出行法。 三明法藏更向佛說其所修四十八願。四明 今釋迦追說法藏比丘昔誓願之後頓滿之
行。就初亦可為二。初正明修行。明往彼佛所 自陳行之意即初於五劫中修行發願也。阿 難白佛彼佛國土壽命幾何以下明答粗疑。
彼佛壽四十二劫。但於五劫何足疑耶。法藏 比丘攝取二百一十億下詣佛陳行之文。佛告 比丘汝今可說以下二明佛 問 出行法文。比
丘白佛唯垂聽察下廣陳四十八願。就中有三 重。初正說願。但此願分為三類明之有三願。 願淨土有四十二願。願得眷屬有三願。願得
法身三。此三文不聚在一處。但隨義作之耳。 次小長行及五言偈。二明說誓要願。於十一 行偈中自有三階明義。初有三行正誓。次七
行誓後更願。餘一行說誓要瑞。日月戢重暉 者戢之言集明日月光雜耀皆入如來德之內。 偈後少許長行是第三感瑞證成文。地動表
皆行因雨花明必得果自然音樂證妙樂之土 說法化物也。於是法藏具足修滿下去四明 今釋迦說法藏順願之行也。就中有兩。初有
三行許文先牒誓願。建此願已一向專志下 後正明修行之事。將欲顯其修行舉所修國 土恢廓廣蕩也。廓以安眾為義。明淨土廣安
往生之眾蕩然無限極也。建立常然者於此 間壞劫而彼無改相續常然。於不可思議兆 載永劫者正明修行久遠。是非數之極名。不
生欲覺下去明行之相。初明六度次明供養 三寶修三次明出家修自行外化。隨其生處 下明生處行。行應生得果報以修自行外化
也。夫三毒之覺能起犯戒之心。今不起此覺 及想又不著六塵故不犯戒也。但施度之要 莫過法施。專求清白無漏之解為眾生說。即
是施度耳。從阿難白佛下明得淨土妙果。 就中有二段。初略辨得果次從無量壽佛威神 及寶樹以下廣明得果。於略明中先明法身
後明淨土。初問得佛後問久遠時節。并有答 可知。國土自然下去明淨土中初正明淨土 者四行餘文。無須彌山以下明無穢無有高
下諸山及四時節也。然眾生欲見佛神力現 之耳。次因之問無須彌山者彼四天及忉利 天何得住。釋當來之疑有五意可解。無量壽 佛威神光明下廣明果亦例有二。此
先 明佛 果有兩。一明光明果二明其壽長遠。光中初 正明光次明照佛土用次明因光得名。遇斯 光者以下次明得益能滅三毒三垢。次又聞
光明稱說者得生彼國。及其成佛復為十方 之所稱說。於壽長遠文中初四行半明彼佛 壽。次明聲聞天人壽命長遠。又其數難量下
明眾數非算計能知。於明眾數難知中初總 明眾數多少略嘆眾德。佛語阿難下的辨。三 會數中初數多有法說譬合。明此初會尚非
目連等所知。豈況後兩會數可知乎。明淨土 果亦有二。初正國土莊嚴。後明國中人物美 妙國土中自有四重。初明寶樹莊嚴。亦有自
然萬種伎樂以下二明伎樂。又講堂以下三 明講堂樓觀。內外左右有諸寶池下四明有 好寶池莊嚴也。於寶樹文中初明諸樹後別 明菩提樹。諸樹文中初明七寶所成次明花
葉相間次明行列可觀。清風徐發以下次明 有出好音聲之用。菩提樹文中初明樹體有 五行半文。微風徐動下次明利益物用。樹出 好聲 使
聞見者得深法又得六根清淨。次舉 本願釋得益之意。佛告阿難下次挍其勝也。 明寶池文中初明池縱廣次明有好水。黃金 池者下次明有妙好水。既作七寶色故云黃
金等也。其池岸上下次明有好花。彼諸菩薩 若入寶池下次明池水有開神悅體滅惡生善 及出好聲。詮辨三寶萬行等事無有惡聲不 過之事也。
[0122a11] 阿難彼佛國土諸往生者以下是大段明人物 美妙自有三種。初雙明依正二報一行餘文 明正報所處宮殿一行文雜明依報勝。若欲
食時下二遍明飯食七寶器及百味等事。其 諸聲聞菩薩下遍明正報略歎。神通智慧洞 達咸同一狀者明形類是同。稟受虛無之身 無極之體者以神通無所不至故。無極之體
色如光影故云虛無之身。非意無色狀也。欲 顯形狀之勝後作問答挍量。佛告阿難諸天 人民以下三別明依報。文中初明依報勝。自
然德風以下次明有好風。又眾寶蓮華以下 明有好華也。文云煥爛者煥之意照爛之言 香。明照及有香也。從第二卷初訖正說文。此
正說二段中大段第二勸物修因往生也。就 中有二段。從初訖三輩文示修因方法此。後 盡正說文勸物往生。就第一中有二。初略明
次三輩文廣明也。略中有三。初舉定聚引物 明生彼土者必入定位以彼土無有邪聚及不 定位故也。十方諸佛下次句明恒沙佛皆共讚
嘆也。次句明彼土純有正定善人無邪惡之 人故。十方諸天人聞名欲往生者應須發願 生。略示往因是發心一向等也。十方世界諸
天人民以下廣辨成業往生者有三輩人。即 示修因之方法。三輩即為三。初輩人能出家 棄欲。又發菩提心復能專念又修諸功德而
迴向。此人臨終成業往生住不退轉也。中輩 人雖不出家而能大修功德又能發菩提心復 專念示皆迴向發願。此人亦成業往生住不
退轉也。下輩能發心又能專念亦能發願又 能信樂。此人成業往生亦住不退轉也。但此 中上輩人是觀經九輩中上中品人。何以得
知。彼云上品中者明佛乘寶臺。來迎足蹈七 寶華中。此中亦云七寶華。故知是也。此中中 輩人應是觀經中品中上品及中中品人。何
以知之。彼文明有佛來迎而中下品不明佛來 故知之也。此中下品人應是觀經下下品人。 何以知之。後文辨下下成就十念得生。今亦
然也。結三輩人皆菩提心為正因餘行為緣 因。因既有三品而同招。壽無量者既同求無 盡種智。又盡求度一切眾生。此業與法性無
量。故得壽同出算數之外同云無量也。而報 因有勝劣果應有勝負也。從佛告阿難無量 壽佛威神無極下第二勸物修因往生。就中
大分為三。第一舉彼出勝妙伎樂以引物。第 二明娑婆雜惡可棄從然世人薄俗以下是 也。第三現 西方 之相勸物信從更整衣服下
是也。就明勝妙中有二重。初明勝妙快樂次 從佛告彌勒諸天人等下明引物修因急往生 也。初段中復有二。第一盡偈明十方諸佛菩
薩讚嘆供養彼佛。第二明釋迦讚美彼土勝 妙快樂。就初長行偈頌為二。長行中初別明 東方次總餘九方。偈頌中有四段。初有七偈
頌上長行十方諸佛讚嘆供養。次有八行明 彼佛為往菩薩授記。次有五行明十方諸佛 各命其土菩薩令往安養國供養聽法。次有 十行明經教難聞教物生信。初七行
中初二行 明其來 至次五行正明供養一行明身業咸然奏天樂 下三行明口業。咸之言同奏之言作也。見彼 嚴淨土下明意業供養。明十方諸佛令眾生
發心。既發心上合佛意故云發心為供養也。 明授記八行中初四行明授記之相。次四行正 明授記。 初四行中初一行半 表得時機。所以欣笑口出 光 還從頂
入者表吐言說為物授至極法身之記也。次 半行明人天知相而歡喜。次一行觀音明表 相之喜。次一行佛答以 誡 聽也。八音者一嚮
二徹三清四柔五哀六高七和八雅。正記四行 中 二 行有願故記。次行有功德故記。次行有 空有解故記。就十方佛各命令往五行中初
三行佛命。次二行明菩薩受命而往也。就十 行教信中初三行正嘆經聞。次四行舉所證 理釋能詮之文難得值聞。次三行舉諸難以
教物生信。就釋迦嘆中有二。第一明彼土人 天眷屬勝妙。第二明彼佛為眾說法之眾盛 事 。眷屬德中有兩。初明諸菩薩人天觀音大
勢至等智德勝。佛語阿難下去遍明彼土人 物神通供養稱意自在之德。尋文可見。明說 法盛中有二。初明佛說後明菩薩說。即是傳
佛語。班之言布亦云次也。莫不歡喜者明皆 得解。即時自然風起者明說法時有勝樂事 供養於佛。樂難可勝言也。於菩薩傳佛語中
有二。初明說無乖違。於其國土下次嘆德有 三重。初法說。歎中寄譬歎。後還就法說歎 也。
[0123a07] 就初法說歎中有六種歎。初歎無染著德故。 云無競訟無適莫也。得大慈悲下歎四等德 也。愛法下明有尊重法樂好德也。修心佛法
肉眼清徹下明有五眼德。以無礙智為人演 說下明辨德也。志求佛法法無礙。從如來生 解法如如義無礙。善知習滅音聲明辭無礙。
修諸善本明自行外化德。生身煩惱者歎自 行盡見思正使也。二餘俱盡者二 眾 習盡。其 大 悲者下明外化。靡不覆載者內德既備善
能覆眾生也。因行自能究故能至彼泥洹之 岸。決斷疑網者能斷眾生疑。初明鑒從內心 而出不明師諮也。該羅者該之言及羅之言
攝。明解佛法弘廣萬法無蓋盡也。譬說有二 十句。當分有合可解。
[0123a21] 於第三還法說文復有四別。初明有法施之 德即以六和敬為首歎之。六和者謂戒同見 同利養同身同口同意同也。次二拔諸欲刺以
下以大悲為首歎之。因力緣力下次三以諸 力解歎之。恒照大乘之因以化物故云因力。 照眾生所藉之緣名緣力。願力者內有重願
度一切也。方便力者有巧度之解也。常不捨 此願欲利安物明善力也。在境不亂明定力。 鑒而不闇名慧力。能隨萬種為說名多聞力。
施戒忍等力者以六度化物也。諸通明力者 以神通三明化之力也。如法調伏諸眾生力 者柔者以法調之剛者以勢伏之。如是等結
歎諸力也。身色相好下第四色身為首歎之。 阿難彼諸菩薩下既歎竟結歎耳。
[0123b06] 佛告彌勒諸天人等下第二引物修因往生有 二。初先牒別人淨。次又其國土下牒土淨。何 不為善念道之自然下勸修因。念道之自然
者念於彼土勝妙功德果自然而應也。著於 無上下者著之意證。證果無有形色上下好醜 之異。洞達是智無邊際。是真諦境。此明正報
果。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者勸令勤策。善 因必得於妙果。修菩提因則橫斷五道流轉 故云惡趣自然閉也。去者既多故云無窮極
只修十念成就即得往生。而行者希故云易 往而無人也。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此二 句釋易往義。明修因竅招果則為此果所牽 也。何不棄眾事結勸之句也。
[0123b19] 然世人薄俗以下第二明娑婆雜惡。此中有 兩段。第一貶毀第二善惡相形。貶毀汎舉造 惡人為善惡相形遍明受佛戒毀破者故為
誡。就初段有二。自下明三毒十惡等造苦可 厭。我今語汝世間之事以下第二勸修出離 善明三毒造惡。即有三段。自下者明 貪 心造
苦有二。初明富者皆苦。薄俗者心愚少智故 云薄俗。皆各已諍利。以自給濟無尊無卑出 作惡之人。累念積慮明 貪 心財相積不捨。勤
求無寧故為心走使。有田憂田以下廣富人 多求之苦。衣食什物什之言眾也。憂念愁怖 前明求苦。此明守護之苦。橫為非常者怨家
忽可頓覆也。忪忪者明其悲哀。結憤明其生 瞋。憂懼萬端前明求財。勤苦若此結失財之 苦。結眾寒熱者結之意集。意行苦招寒熱病。 貧窮下劣下明貧人造苦。消
失 亦易。文云有 所趣向莫能知者。既生死絕趣向苦樂。而在 者不知不肯作善故云莫知也。
[0123c08] 世間人民以下二明瞋心造惡。先明造惡也。 人在世間下明苦果。善惡 變 化者惡因得苦 善因得樂其報易前也。宿豫嚴待作善者天
堂果報以待之作惡者刀山 劍 樹以待之。如 是世人下三明愚癡心造惡。但坐此故坐之 意由。由其不信造惡不悔。且自見之者臨終
相現爾時方知也。身造惡故云身愚。心不信 故云神闇。生死禍福無一怪也者死亡祠祀 殺生為凶嫁娶等為吉。世人於此二事競各
為之。意是所宜故云不相怪也。此下云總猥 憒擾者正道心相煩多。惡逆天地者上不順 天心下違閻羅王之意。待其罪極便頓奪之
者正明滅壽奪算惡鬼打之。下入惡道明受 苦無窮也。我今語汝世間之事以下第二勸 物修出離善段。就中有四段。從此下正舉善
勸之。曼之意及。及佛在世有諮請之也。故須 勤修。勿在人後者明造惡墮三趣苦之失。儻 有疑意儻之意 設 。 設 有疑心不解可問佛也。
彌勒長跪以下第二領解。舉益彰佛德。明由 佛前世修菩薩道時廣同法界今得成佛慈悲 出世化度我等也。恩德普覆成出世之益。福
祿巍巍彰佛威德高遠也。從佛告下第三勸 生齊信心。消文易見。但典攬智慧執持綱維 明如來化物得益發生真語。照然分明得理 在懷開 示
五趣明慈悲被下。決正生死明其 離苦。泥洹之道明其獲出世之益也。彌勒當 知 下第四擊起時情 執 彌勒同修有二。初舉 精進與懈怠在前後勸自 願
勤修。次從 無得 以下重誡勅勸斷疑惑也。此中先誡斷惑。明 懷疑生邊地離佛前遠至五百歲花不開。不 開且不得自在至十方供養諸佛。次從白佛
不敢有疑下明順教舉旨也。第二明善惡相 形中有二。第一將欲明惡先明持戒者。為善 歎為希有第一。從今我於此世間作佛下去
正明五惡。能於此世端心正意者明其持戒。 最無倫匹者成其希有之歎也。明他土中多有 勝緣。又復善報強勝作善為易。此土無此二
緣修善即難故名希有也。明五惡中有三。初 者總明。其一惡者以下一一 別 明。佛語彌勒 吾語汝等以下總舉三毒之過。勅離過修善。
五惡者一殺二盜三邪婬四妄語五飲酒。損 五戒善故名惡也。五痛五燒明其苦果。由惡 故燒由燒故痛。何故但明此五。由世人喜造
故偏彰也。為最劇苦者此明說五戒對治。降 化其意者悕心入道。令持五善者順教修行。 獲其福德者舉遠近二果成其行也。明五惡 中列皆有二。先明其 道
。譬如大火下勸修持 戒善以滅惡之。就惡中有二。先明惡因。從世 有常道以下明其三報苦果。就因中先明作 惡人。欲為眾惡以下明其所造惡。噬之意噉
也。又尋強剛舉其惡果成上惡因。神明記識 者名藉先定不蹉跌也。一切眾生皆有二神。 一名同生二名同名。同生女在右肩上書其
作惡。同名男在左肩上書其作善。四天善神 一月六反錄其名藉奏上大王。地獄亦然。一 月六齊。一歲三覆一載八校使不差錯。故有
犯者不赦也。貧窮下賤明人中餘報。又有尊 貴舉得彰失。世有常道下三報至。世間有此 目前現事 者 舉其現報壽終之至。尤劇彰其
生報。轉生受身此明後報。譬如王法者引喻 況。報輕在前重苦在後。如似王法治罪先杻 械詣市殺之。先現報後入地獄故云極刑。三
塗無量苦惱者出後報之重。此法消文易見。 譬如下舉持戒對之勸也。
[0124b14] 盜惡列有 三 。初作惡中有二如上。世間人民 者明作惡人。都無義理明所作惡。明貪狼之 人無謙讓。自下可見。但云心口各異者口便
規度意念無實者當面說善情欲規度。主上 不明任用臣下者宰相之宦。縱放臣下用。取 萬民賄 枉 取人物。踐度能行知其形勢者因
公愶私。在位不正者惟過者主由內不明致 有侵損。不當天心者明造惡不順善之心。無 一隨者神識孤遊戲財留在自界。今世現有
王法下彰三報苦。自然三塗明生報苦。展轉 其中下明其後報。譬如下舉善對之也。
[0124b25] 明邪婬惡亦列前。世間人民明作惡人。相因 寄生者由過去或作善知識香火因緣相託以 為眷屬也。但念婬妷下明造惡相也。亦復不
畏下明現報。自然下明後生報也。
[0124b29] 明妄語惡亦列前。轉相教令明作惡之人。兩 舌惡口下明所作惡。憎嫉善人明惡口。讒賊 鬪亂明兩舌。敗壞賢明明妄語。於傍快喜明
綺語。不孝二親明作惡人造逆。朋友無信明 其不忠成上妄語。尊貴自大成其惡口。謂已 有道成其兩舌。不畏天地神明日月廣明自 隱 [仁-二+蹇]
難化也。賴其前世賴之意蒙。頗作福德 頗之意少。蒙前身少作善故今世善神護之 助彼。作惡不息善神捨去。壽命下去明其三
報。先明現報明其惡相。來現依其往因趣向 受果果自然。先因後果現無蹉跌。天道自然 者云明故有自然三塗也。次生後報可知也。
[0124c12] 明第五惡。世間人民徙倚明作惡之人。不肯 作善明所作惡。消文可見。天地之間下彰其 三報苦。恢廓者明其寬曠。窈窕明其深遠。浩
浩茫茫成上寬曠。譬如下舉善明之可見也。 第三段有二。初舉過勸斷。二從佛言汝今諸 天人民下舉善勸之。就初有二。初舉三毒勸
斷。二從世間如是佛皆哀之下明順教斷惡 終獲出離。是世五惡者牒上眾過勸識其因。 展轉相生者明三毒。不除惡惡不絕苦果不
息。或其今世先被殃病明現報。身死隨行明 其生報。從少微起者明其本報。或貪財或貪 皮肉故云從少微起。皆由貪著下出三毒之 過。貪著榮 華
貪現在樂造惡。身坐勞苦明其 苦身。久後大劇明其三報之苦。天地施張明 諸天記。閻羅又識也。佛語下順教獲利可解。 汝今諸天世人下舉 善
勸修。文有二。初勸自 行外化。佛語彌勒下明重誡。勅正先誡勅後。 彌勒舉旨可知也。
[0125a01] 第三明現土文中有二段。初正現土使人欣 慕。上雖耳聞說美土未如眼見。故此下現土 令各慕修也。此中有五。初明如來告侍者令
請。二侍者起整服致請。三 即 時下正明放光 現土。四從佛告阿難下審其見不。五從慈氏 白佛下明問除疑惑。問中有二 。一問 問 胎生。
二問問化生。後答。佛先答胎生後答化生。若 有眾生以疑惑心者出其感胎生之緣。修諸 功德出其往生之因。願生故往生。由疑受胎。
疑惑佛智者出疑體。於佛五種智懷疑不信 故見佛奢致。使受五百歲中花不即開故名 胎生。不了佛智謂如來智無有邊畔。不可稱
智謂無有限局。大乘廣智謂無照境不取。最 上勝智謂照同凡境。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下 答化生。先出其信明信無疑。便於七寶花下
明化生果。他方以下類同勸生也。彌勒當 知 下結其得失。初重舉上二生。譬如下作譬顯 勝劣。轉輪王喻無量壽佛。七寶宮室喻其淨
土。王子得罪喻疑心之人過。金鎖喻花不開 牀 褥不異喻於花中受快樂自在。合喻可知。 深自悔責者明不必一種若能悔即出不悔必 滿五百歲。是故下結勸也。
[0125a23] 彌勒白佛下現土中第二問往生多少。意欲 勸物同此流勝。必取往生上示往生方法中 但導三輩不廣彰大士。今此下廣明十四佛
土皆有往生之人。不但三輩。但使有善皆可 往也。
[0125a28] 第三大段流通二段如前。就初有四。第一歎 經深遠廣彰利益勸其受持。第二當來之世 下廣彰此經難值。第三如來興世下舉眾難
欲彰此法難聞勸生敬仰受持不忘。第四從 爾時世尊下時坐悟道。得利乃至一念即是 具足無上功德者明利深遠。一念至信修行 發願必生淨土終得佛果故云無上也。
[0125b06] 三千大千世界下勸重法不辭眾苦。所以者 何下釋應不辭苦。是故下結勸也。如是說者 說其國土正報殊勝。如是教者教修行願。如
是作者立其大志。如法修行者勸其流通舉 教不違。第四段有二。初時悟道眾多少。無量 妙花下明感瑞證益。後明聞見歡喜奉行也。
[0125b12] 雙卷經之疏鈔引用于望西樓其寬博如雲 欲省繁採略千而不得一。乙卯夏天頃振錫 於西海占居於南紀寓止半歲也厥間諮詢
于願志寐寤共不息爰有一僧解錦囊之堅 以授與予矣 [門@免] 祥與興典籍而已夫書耶草 案而不覃精將彫干板絕於類紙雖然察他
之叵得不憚於他覽請行于世乎。冀有異本 之人補闕而助學徒肯延寶丙辰二月上 漸 野釋知足欽書。
[0125b21] 旹元祿十四年辛 巳 歲春末上旬
[0125b22] 武城增上寺前 玉置次郎兵衛久信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37 冊 No. 1746 無量壽經義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林忠鈺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