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Wu Liang Shou Jing Yi Shu 無量壽經義疏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無量壽經義疏
沙門慧遠

[0091a06] 聖教不同聲聞藏菩薩藏 聲聞聲聞藏菩薩菩薩藏聲聞 一聲聲聞緣覺聲聞
聲聞聲聞常樂觀察 真諦聲聞最後 諦法悟道聲聞
是故名為聲聞聲聞聲聞 四諦之謂緣覺聲聞本來 緣覺常樂觀察十二因緣緣覺
後身十二緣法悟道本緣 最後悟道是故號曰緣覺聲聞緣覺十二據此
小法現在悟道是故 聲聞藏菩薩藏所立 過去大法中間
證得從小稱之為 修習小乘 頓悟諸眾生
大乘相應善根見佛 因之眾生世世 我身我所
如來頓悟菩薩 頓悟菩薩當時 頓悟菩薩
當時是故 菩薩藏聖教不出龍樹佛滅 迦葉阿難王舍城結集法藏聲聞
文殊阿難鐵圍山摩訶衍菩薩 聲聞菩薩行 多羅結集聲聞所行
聲聞藏菩薩行菩薩藏故知聖教 大乘小乘滿 之中菩薩藏
熟人頓教法輪云何 夫人生死正定教令發心 淨土不從故知已知
佛說無量壽經經部別名 所以明法 無量壽佛所行攝化
得名不同涅槃太子 枯樹經寶篋
時非時經處所楞伽經 山頂人法維摩經勝鬘經 並舉方等大集經
華嚴法華經人法舍利 問疾如是非一人為一舉維摩
文殊太子 須摩提
無量壽佛不同 龍樹一佛自說諸天 神仙變化人佛說
是故外國語一覺煩惱障煩惱侵害覺知不為名為
之一涅槃覺悟智障 一起大悟 名為無明其二
理性無明實性實名二事無知諸法一切善惡無記三聚名為
持地饒益饒益 平等名為 不善無記悉知名為
自覺滿名為 覺者凡夫導言別異二乘 滿分異菩薩是故名為口音
無量壽其所宣說 所行攝化所行宣說 修行
成法淨土二種十方 有緣眾生道法名為 一切諸菩薩其所
此等差別不可 是故無量壽二種 如來應供通名釋迦彌勒無量壽
別稱中立有種 釋迦佛迦葉佛色身 身上音聲妙音佛
光明普光佛 如是非一壽命常住虛空不定
凡夫 二乘不能測度無量 云何得知觀世音大勢至
授記無量壽佛長遠 佛滅觀音大勢至次第作佛故知 外國多羅聖人言說
諸法名為而言 能持 相似名為 古今教儀名為
釋經 經歷凡是一法 得名始終別無
流通對曰樂欲 阿難過去久遠正宗佛語彌勒名號歡喜
流通 次第正宗聖者說法 說經勸學次第 流通

[0092a22] 中文眾多一發說經神力名為發起發起
佛說阿難稟承末代眾生如是可信名為以此傳經
二序 何曾隨時得分 一如說經阿難傳經如來
當時阿難末代 兩序如來發起阿難 二序多義如常
文中如是我聞一時以下 本事起發發起 可信名為不可
三門分別如是我聞 二明有所 如是我聞佛教
阿難樓陀樓陀緣故阿難憂惱 比丘何故憂惱如來般涅槃
滅度在於阿難 涕泣不能樓陀阿難傳法何不未來世
對曰何所樓陀 阿難請問四事問世滅後諸比丘 何為問世滅後諸比丘
惡性比丘云何四問一切經 阿難 諸比丘何為
木叉住世無異木叉 比丘諸比丘 四念處何謂四念處所謂比丘
修身貪愛如是 心法如是比丘住處 四念處境界不為
五欲魔境界惡性比丘云何 不共 調伏有無一切經
如是我聞佛教 一切經得著如是我聞 為生如是
如是阿難佛語眾生 聞者為生阿難不足
上首
佛法起信華嚴中說 珍寶隨意採取空無如是入佛信心隨意採取道法
信心空無所得如是 生物如是 如是我聞如是
阿難諸法名為 說理如理 前事名為如法
當道名曰名為 如法稱為阿難 釋迦過去一切佛說名為
涅槃經過去佛不變如來諸佛諸佛則是 如是聞者阿難未來眾生
用具故云 何處而言稱說
假名涅槃 譬如四兵成軍稱言 我軍勇健我軍如是問曰阿難
聖人阿難 不同凡夫云何不同我有一見 凡夫我見我見心中稱言
學人我見 我慢心中稱說三世流布無學 聖人使使流布假名
阿難結集無學 流布假名不同問曰 假名世諦無我真諦真諦何不
宣說無我世諦假名 凡夫如是 令人是故乃至諸佛
智者一時 前一向自下發起 一明佛化大比丘
徒眾爾時世尊如來 發起阿難中一佛化 佛化王舍佛化一時
因之 一代時眾是故 一時大有涅槃一時
王舍城彌勒菩薩世諦一時 恒河一時尸首 王舍古昔
王舍城耆闍崛山隨處王舍 具有精舍是故 耆闍崛山名為靈鷲山
仙居名為鷲鳥 名為名為靈鷲 山頂山頂鷲鳥
遊化處中法身平等故云何不 通化從化第二聲聞
菩薩何故 分別聲聞如來 菩薩聲聞何故
如來菩薩一聲道法聖果威儀 佛教阿那律女人
宿伽陀飲酒十七童子 在於皆是羅漢佛教乃至 般涅槃聲聞
道法不假佛教二聲 成聖深重 聖果常隨如來供養菩薩
化眾生隨緣攝化 聲聞如來菩薩在後第一分別威儀
相分聲聞執持威儀形相 尊敬在先菩薩不定在後 文殊之中安居即是
分別得名分別龍樹 二種一者顯示二者祕密顯示 辟支漏盡聲聞菩薩
凡夫世人羅漢驚怪之中聲聞 據此甚深祕密菩薩在先
聲聞在後華嚴經 祇洹聲聞多少 涅槃一切
聲聞在先菩薩眾多在後此後涅槃眾經 二義聲聞菩薩聲聞
別有 大比丘眾 身兼稱之為
外國名曰摩訶名為 多人名為大眾名為勝過 九十五道中最為摩訶名為
名為比丘 出家發心 涅槃云何
化眾生出生境界恐怖之一乞士
出家乞求乞士 淨命乞求正命乞求邪命 中立淨持出家
禁戒淨持 持戒犯戒此後
一切大聖神通 大聖故云一切鈍根 不能大有二義
如下本際皆是究竟無學 名為此等 皆是利根聲聞成就名為正名
神通所為神異名曰 別有所謂身通天眼 宿命漏盡
諸比丘小乘畢竟問曰阿難在世漏盡 得名一切大聖神通阿難
未名大聖神通是故 一切大聖神通問曰阿難何須在此阿難
阿難增上利根 勝妙功德大聖神通畢竟上來歎德下列
名曰經家此等 尊者本際憍陳如阿若
一切諸法本性名為本際本際 知見明了本際餘者 聞者人中三十
如斯上首下次 菩薩中有普賢 名字諸菩薩無量德行讚嘆
如是不可稱初中 復重前列聲聞菩薩故云 故云大乘
別人名為別有不如是以大乘菩薩約法舉人非一菩薩胡語
名為菩提薩埵菩薩 眾生菩提薩埵眾生 內心求道有道成人
問曰聲聞緣覺求道有道 何故眾生賢聖 通則涅槃
菩薩求索盡智無生智 正覺不共賢聖 是故大乘眾生以為菩薩等分賢聖
何故大乘眾生以為菩薩三義 願心果分眾生大菩提 是故眾生故地
菩提菩薩分別凡夫二乘不會中道是故不得 眾生唯有菩薩有無中道是故
人名眾生分別入佛 二義行為 最勝聲聞鈍根
聲聞緣覺就義 故稱緣覺菩薩最上 成就自利利他俱利是故
眾生故地聲聞緣覺自度 自度 眾生賢劫
成佛菩薩賢護成佛菩薩賢劫普賢妙德慈氏 德文慈氏彌勒慈氏
無勝賢劫之中其餘 賢劫中一菩薩總分 諸菩薩略舉十六正士賢護
正士善思 普賢大士行者其所 得名中分
第一權實其所修行清淨自利利他中有 二入佛法
具足功德微妙 以下無量 行願修行具足六度四攝
無量菩提行願華嚴此等安住 功德成德無退安住一切功能有利
名為善行 功德功德 通有通則一切皆是宣說
行為名為功德 十方身形無礙行權 方便化行善巧種種
便上來其實無量現成 入佛法藏究竟
彼岸畢竟涅槃彼岸究竟 無量現成正覺成佛兜率
應有兜率天二來入胎四者出生童子 出家八成佛道轉法輪般涅槃
文中有餘 兜率天兜率兜率 知足欲界第四
何故涅槃兜率天 云何上天 得名上下
兜率天問曰 欲界云何 欲界思慧心中念佛三昧
天中往生無量料簡 弘宣正法口業 天宮降神第二問曰何故上天
使閻浮眾生生敬重云何天樂閻浮眾生 念言天樂來生閻浮我等
重心問曰之中何故如來受胎四生之中卵生濕生果報卑劣 不生化生多義不生
一劫初時眾生化生爾時 不假佛化不出佛出世眾生胎生增長同生受胎
寄生表彰法勝受胎三生王種 護法受胎父母 受胎受胎六受
胎生云何佛化 幻化真實 後世受胎云何
佛化電光 舍利受胎 諸佛受胎三世諸佛眾生
多義受胎第二經論第三 第四出生中有
一生異常現行奇特釋梵天人初中從母世人
雲霧安適無為第二奇特 之中奇特 中有十方示現丈夫
十方無畏二身普照令人覺知無量震動大地使 所謂振覺
覺者令人乃至眾生 發聲上來奇特
奇特尊號令人歸趣 第二奇特第三天人 可知佛德深重使釋梵人天
第四示現第五童子中有一身算計文藝已久示現
寬廣道術知事寬廣廣博 無不博學道術 寬廣貫通世俗 名為
悉知 第五 講武宮中之間第六
講武前事本起 名為講武金鼓 之間後事
問曰何故示現 第六見老第七出家 合為見老
非常第一句其所 本起遊觀東門見老南門 西門非常生厭
入山學道第二其所 北門沙門沙門求學 一對白馬寶冠瓔珞
第三著法 第四其所一對剃除 第五端坐第六
其所勤苦 正道其所修學一對第七五濁
第八成佛隨事次第 道場吉祥 安坐神力降魔微妙現成
佛道初中三句塵垢五濁 一者命濁短促眾生濁 煩惱濁增上四者見濁邪見
五者劫濁疫病刀兵穢土五濁處中隨順群生塵垢 金沙河中三天
樹枝第二 中說五百隨從 神鳥得道名曰
名為 如是一切第三吉祥吉祥名為吉安
成道知己 定當吉祥是故名為吉祥以此 成功是故名為表彰
佛心哀憐是故名為 得佛名為佛樹 跏趺人見不同
見佛如來金剛金剛至道 成佛涅槃凡夫二乘如來 吉安如此中說第四
大光使 智力降魔正智 不從通力神力慈心
降伏降魔魔羅胡語 害人涅槃 煩惱魔善法二者
五陰共相死魔 四者天魔第六他化天別有魔天好壞初一生死末後天魔
生死中間生死大小 更加無為四倒 無常
不淨以此正解 名為此後小乘以為 大乘通論
降伏何故如是煩惱無為四倒自行降伏伏法不同煩惱魔 多用諦觀降伏大乘多用降伏陰魔
死魔小乘無餘涅槃降伏 大乘多用常住法身降伏無為四倒正解降伏菩提涅槃
降伏天魔一種自行 降伏用法不同自行正智降伏 退自行十力降伏十力
不為傾動自行如是之中用法不定自身降魔利益眾生 神通降魔多用神呪神力
自身降魔利益眾生 憐愍即便退降魔 降伏天魔
自行正智利他通力 智力降伏第五微妙法成 正覺現成妙法
第八自下第九轉法輪後說釋梵轉法輪中有一身光明
普照無量攝益 身業威儀遊行 口業
一句一切聖教菩薩 聞思修法鼓
眾生說教法螺 思慧利眾生應時說理 執法修慧眾生能破
法幢宣說證法證法 四無礙智無礙智化眾生
法音 眾生電光一發 法雨無礙智化眾生
宣說法施樂說無礙 眾生宣說授與法施 法音諸世間一句總結上來
一身自下第二攝益中有一身口業煩惱一對身業
生人口業說法出道一對初中放光普照無量佛土神力一切振動放光
魔界振動魔宮殿使第二 邪法消滅諸見
塵勞欲境五欲境 眾生名曰塵勞 欲心愛欲
合為第一二嚴護法毀謗
法門聞說正教 趣入名為 洗濯第一見愛
名為除名顯明第二 顯明清白佛法文中 護法除邪顯正顯明出離
名為清白正法出於名為 使佛法宣流法化 法門宣流化人
第三分衛行乞胡言分衛 乞食功德受用 功德
名為生物故云 第四方便正說 諸法三苦出生
苦苦壞苦行苦其三法教法救顯現使 入道顯現道意發心顯現
菩薩道意使無量功德 菩薩菩薩 便名為
成等正覺成佛自下 般涅槃示現滅度拯濟無窮寬廣消除具足
消除令人生死 德本使涅槃上來 權實自下第三具足
微妙諸佛普現 上來權實自下第二 自利利他功德名為自利
利他菩薩所行要不讚歎 菩薩經典 總結中有自行清淨
譬如化行善巧譬如 幻師化人異像 化德明了
名為佛化 名學在意所為起用在於 在意任意所為
菩薩如是幻師一切 一切法一切 明了貫通知法
在意 安心審諦不致所為 一切處無不
一切無不感化無數佛普現男女 第二化行善巧未曾第一自行
清淨所得未曾縱恣 第二化行善巧傷悲悲心眾生物種
如是一切具足上來 中有菩薩 分行無量佛法
供養成德受持 如來甚深成德 自利利他菩薩經典
自利菩薩窮究通暢 是故名為名稱 十方利他第二自利
如來利他自利 諸佛行入佛境諸佛 護念使念佛
法住菩薩諸佛 菩薩大聖所立教行
大聖法界所立菩薩 利他利他諸法利他利他 相中如來宣布菩薩教法
如來宣布說法諸菩薩 大師現行佛化菩薩 大師慧開眾人證法
化行慧觀要不 開導眾人 自在能化諸法正覺
在行通達二諦法性眾生相眾生 世間自在眾生眾生法成 眾生種種一切
明了器世間自在 第二第三說明左右 中說自下第三成德
中有方便作下成德超過世間所有 成德初中自利
利他超越自利立下 利他自利教行第二利他 離過第三自利修證第四利他教令
自利供養諸佛化現 猶如電光修福供養諸佛 起行一念之間化身供養
諸佛善學智行善學無畏修習 方便幻化智行成就無畏 幻化名為
所以無畏無畏統攝 名為 諸法有無猶如幻化非有名為
幻化 無法方名有法方名無法非有有法
法如是如是 上來自利 利他纏縛
無慚無愧忿眾生纏縛 四縛無明
欲界無明名為 一切煩惱無明名為三界 無明無明三界諸見名為眾生
繫縛一切煩惱 通名纏縛菩薩自下第三自利超越聲聞緣覺
殊勝出聲聞名一如 言教名聲聲聞二我 眾生無實論說
三佛大乘法音 佛道一切聲聞如法小乘大乘名義如是
相如分別一聲聲聞緣覺聲聞 緣覺名義十二緣法 緣覺十二因緣
現在世事因緣 緣覺辟支佛得道如來藏 緣起法緣覺
小乘大乘名義 如是如何分別一緣緣覺二聲 緣覺緣覺緣覺本來緣覺
樂觀十二緣法緣覺最後不值 佛世悟道是故名為緣覺 聲聞緣覺本來聲聞聲聞
四真諦初果鈍根不得漏盡天上人中七返受生最後 佛世悟道聲聞
後身以為聲聞 此等一切菩薩超越得空無相 無願三昧所得淵深眾生
無自性名為乃至因緣 無相遠離妄想 三昧胡語正定三空
三昧就此得名 自下第四 立方便方便
進趣方便見道七方便進趣 方便方便十波羅蜜 便波羅蜜方便方便
二智方便智方便 集成方便諸法同體集成方便 名為方便
以為方便集成方便 方便方便一身 便觀世音方便其事云何
佛身得度佛身說法如是 口業方便化眾生種種異說名為 便無二如是一切意業
便方便智化眾生種種 中意方便三業便方便顯示顯示三乘
三乘三乘 滅度小乘緣覺聲聞名下 中說涅槃滅度此等即是口業方便
上來合為第一所行自下第二 成德自利功德宣揚 初中平等具足
眾多廣普深廣得佛 可作
無染道理平等法 無所有平等法具足成就無量總持陀羅尼
三昧智慧 名為通論一切 涅槃深廣之中
廣普寂定一切法妄想 寂定深入法藏真法深入 得佛如來華嚴三昧
華嚴三昧華嚴一三昧統攝法界一切 佛法其中上來自利一切利他 自下第三現在
無量自利起行 往來三昧法門 起行現在無量諸佛寬廣
供養受法一念無不周遍起行利他 離苦別有三塗人中
二世三佛 天中色界長壽天八難三塗菩薩人天名曰
勸化分別善法分別 顯示真實之際證法理性真實 人名諸如來辯才教法
諸如來辯才如來 四無礙智諸法入眾 眾生種種開化
一切自下第四 成就一切利他 超過世間所有殊勝
不動過世斷德過分變易 世間一切法度世 安住真實無為度世
利他一切隨意自在利他一切變化隨意利物 自在利他
方便品類 一宿無道菩薩名為 樂欲不知名為菩薩
荷負群生重擔聲聞 眾生以為重擔菩薩荷負眾生 為重別有勝鬘第三
第四成德 一切善本其所 自利大悲修利自利
受持如來甚深法藏勝解如來藏佛如來甚深法藏 受持佛種使不絕勝行法界
佛種使無間 不利四句 悲心慈心
教法法眼 修福
法施黎庶兩句孝子 愛敬父母諸眾生 一切善本彼岸
其所涅槃彼岸 有福 無量功德如來福德莊嚴智慧聖明
不可思議如來智慧莊嚴智慧深廣 情緣莫測不及不思議上來歎德 不可稱第四數量此等
影響 上來第二徒眾自下第三如來現相 起發阿難中文
第一如來現相起發阿難請問 如來審問 阿難請問如來讚嘆
對曰阿難 初中爾時現相世尊 欽仰世尊
伽陀世尊 悅豫示現五根 悅豫姿色清淨示現喜色
清淨巍巍重顯喜色 重顯何故一念彌陀成行
眾生得益生歡喜第二 阿難聖旨 意旨如來 請問
方便白佛中有所見唯然何故所為初中未曾
向前 名為明顯 名為佛身如是光明
佛身可知未曾 如今自下第二唯然大聖心念
專念 心中唯然 大聖念言
念佛所得去來現念佛所為 今日世尊
故云今日今日 所得超出在世故云 奇特第二利他第三
第四利他第一第三涅槃菩提第二第四利他前者 四攝後者利他所謂
十力四無礙初中異名 最為雄猛佛住涅槃諸佛今日大涅槃
第二今日世眼 世人正道世眼 導師行者四攝法導師化人
佛住入佛所以 第三今日別號 最為故云道者無上菩提
最勝內證真道菩提此道諸佛第四 日天異名涅槃一者
世人名為天子二者生天 乃至非想淨天須陀洹 四者義天諸菩薩諸法空寂
五者第一義天佛如來佛性 空義如是天中天尊 十力無畏十八不共五眼六通
佛功德 上來念佛所得 諸如來所為去來現
得無諸佛 不定測度 何故所為何故威神光光
乃爾自下第三如來審問 諸天自下第四阿難前言
所見自下第五如來 其所阿難 如來正覺佛功德
善哉阿難合時智慧向前念佛功德
辯才向前歎佛 五德實名 辯才
得名所為阿難向前五德 請問五德為主慧義 利益中有一如
殊勝不能不能蓋上 經本無盡不須 以此大悲三界
其三所以如來出世 所以起發 教法利人證法
真實人名無量 三明 有益有益開化一切
上來其所佛德 阿難 前段佛德
前段 所以 對上阿難佛慧
所見悅豫佛身明慧如來正覺佛智 明智涅槃甚深法性
明智則是 證法明智則是 導師無礙自在諸法
知見無礙則是前行如來無能 不為他人 則是最勝
多劫得名 化現
多劫文中 壽命 悅豫不以毀損
悅豫常德姿色不變姿 清淨無異 上來佛身二種
下次所以者何 發起所以如來 如來定慧無極其所成滿
慧觀二行以是 不論定慧究竟名為通暢 名為寬廣無邊無極則是
自在一切法自在其所 自在則是自在一切 法門名為自在上來
佛德阿難西方無量壽佛諦聽第五第六阿難聽受
可知上來就正別有一明 所行阿難白佛法藏比丘為己成佛 其所阿難眾生
正定其所彌陀佛說所行如來無量行願 如來現今所得
如來現今攝取十方國土無量 國教利益即是大宗所行起行國王
佛說法藏起行五十 四佛初五十三一處並舉末後一佛法藏 一處五十三之中過去
次第並列 諸佛前生下次自在 自在別名如來
佛德無量無限隨一 後五 初二一對一道
一對初二果極 如來如實 如來應供
名為應供養故云 初二等正覺 正遍知
遍知 還是覺者明行足
法顯名為分別涅槃 所謂般若波羅蜜諸佛所謂 無明十一無明
智明 龍樹宿命天眼漏盡三明 教行止觀龍樹
二圓名為善逝 果極名為稱為如來 善逝佛德滿足何處而言
去處不能劫盡火 不能後五 世間解
世間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無上士調 丈夫調調調調
無上別稱無上士 便調伏眾生調御丈夫天人師授與 正法天人名天人師六道
天人以是 自覺滿名為 尊者
上來起行明法起行世間阿難法藏比丘 出世地前所行名為世間地上
出世世間次第聞法發心 修道禮讚發願初中 舉起行人佛說心懷悅豫聞法
道意發心菩提心義 第二其所 沙門其所號曰
名諱高才性行 才德過人高才 第三
稽首屈尊 右遶不捨長跪 讚歎發願長跪合掌方便偈頌
經家何故偈頌 多用偈頌之中 多義法藏比丘約言佛德
偈頌讚歎佛德其所 十三發願 初五歎佛一偈歎佛
歎佛身業 歎佛口業歎佛意業 歎佛光勝以為一門
佛身一門 威神無極 威德神力無極放光如是
人身 日月摩尼至若此等佛光猶如
兩句如來容顏 口業正覺 音響十方意業
半偈斷德菩提 涅槃佛德之一 教行
三昧智慧殊勝希有威德不能殊勝希有 善念諸佛法海
方便審諦深思諦觀念佛法海 如來藏佛法 成就斷德無明
上來三業功德自下雄師 無量
廣大正覺音響十方 功德廣大智慧深妙
光明前身上來自下 願求願心
佛法淨土求法 一偈願求佛果願求 校量作佛聖法
過度生死不解利他 自利 利他行自利六度
布施調施治名為調 精進進度三昧 智慧
起行 可知自下校量 願心假令千億
無量大聖恒沙僧寶供養 僧寶諸佛佛寶不如 不及退
不如自己求道不退如此 大多不可供養有限求道 初三淨土
半偈最為 之一第一恒沙
光明莊嚴 佛如來光明莊嚴如是 威神佛如來神通莊嚴
名為精進眾多是故名為 威神作佛第一 國土諸相莊嚴最為第一現今
彌陀國是一偈第一 第一道場超絕明處第一泥洹 第一得名第一
泥洹涅槃下文 國中眾生泥洹上來 一偈一切
當來成佛度脫一切十方來生 當來我國獲勝十方來生生人清淨歸心我等
上來願心 文中半偈自在為己 作證半偈願心一偈十方
為己作證一偈願心半偈願佛我所不虛當來 必得是故不虛是故
其次半偈發願 精勤修習法身淨土 其次一偈十方佛作證
可知末後一偈自要故云 上來世間出世如是
所行中有法藏如來 先知不為宣說二法如來三法 聞說奉行初中
法藏白佛 無上正覺之心向前 無上正覺之心
起行願佛廣說 經法宣說所為所為 所行
修行法身淨土攝取第二攝取佛國 莊嚴速成成身
生死第三攝取眾生 出生死苦生死出生 離生死因因數受生
因為勤苦 別名法藏 第二法藏非我境界
不知分所自知 乖違 此前出世
非我境界宣說文中淨土身行 所為高明志願深廣
即為法藏說經 譬如堅心 宣說淨土即為廣說
十億諸佛剎土天人善惡一切 國土一切 善說使
修習說中心願 第二自下第三法藏聞說依法修行法藏比丘攝取先見
說淨說淨 勝願起行寂靜修證
故世 教行明法 起行阿難白下如來壽命長久
法藏修行阿難 壽命四十二法藏壽命 如是法藏一身
問曰多劫居住何處修行人見法藏 國土安隱不動法華眾生
大火安隱天人 滿相似上來法藏比丘攝取無量未來得無
上來自下第二廣明 大願比丘諸天 所行別有一法
如來三法藏 發願立誓自要五法 比丘於是法藏
如是 方便白佛 之中攝取清淨
第二比丘宣說 發起所為 諸眾宣說發起一切大眾
二乘法藏自說同喜 發起一切菩薩菩薩法藏自說諸菩薩
故云聞已修行滿足大願聞已 修行滿願心自下 三法藏比丘
我所具足宣說正說 四十八別有 法身二攝淨土眾生
四十八十二十三及第十七法身第三十第三十淨土四十三 眾生初十眾生
第二法身 眾生其一第四 法身十三第五眾生
第六淨土十六 眾生初一
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 正覺正覺不滿不成假設 所願不滿是故
得佛國有地獄畜生餓鬼正覺 地獄地下牢獄苦處故云 餓鬼飢渴名為
畜生畜養一切 驅使畜養故云畜生之一國中所有眾生命終
受苦 之中生身 心中五通各別漏盡
第五初三 眾生眾生他國 眾生眾生第六
可知第七初五攝取他國 攝取眾生他國眾生眾生他國眾生
第三自下第四所願立誓自要 十一立誓自要 初三自要
自要自要 法身淨土 果決故云無上道
不滿不成自要化德 佛法自要 名聞化德自要成佛
十方有人究竟名字所聞 正覺離欲正念 梵行善因無上道
天人師利他 佛德末後半偈發願求同佛化一偈
一偈化德一偈 化德神力光照無際身業消除口業消除三垢
度厄小乘法教三毒三垢 慧眼大乘法化閉塞惡道善趣 人天法化一偈
滿佛德成滿 佛德不論 日月天光
佛光日月不能 一偈化德可知一偈 一切
滿三界 半偈自在無礙 無不上來佛德
發願求同以此福智佛如來最勝 立誓自要一偈
大千自下第五 法藏應時地動 自然出聲自下
超出上來下次中有一明生下 殊勝淨土從不
修法身行比丘 大眾之中弘誓 願心龍神夜叉乾闥婆
八部弘誓四十八 起行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起行起行淨土 不可 廣大
建立可知 身行中有煩惱 勇猛修善遠離惡業四棄
修善煩惱自行 無有利他行煩惱自行第一煩惱因緣
對治無染煩惱三昧 修治不著 不生
他人加害追憶親緣
國土安危不死不死 集資氏族高下 他人初三過重
離欲 前言不生
境界 緣生 不著色聲香味觸

無量壽經義疏 ()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7 No. 1745 無量壽經義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