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Lue Shi Xin Huayan Jing Xiuxing Cidi Jue Yi Lun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華嚴經

東方逝多林比丘照明

[1011c06] 北京長者智慧非常不可留情精微林泉城市王孫四十天朝傾心華嚴經古德義疏。經文浩博義疏後學不暇修行幸會華嚴新譯義理八十搜括義門上下四十華嚴新論時俗略釋解迷顯智成悲十明論至於普賢行華嚴寒暑見聞知己開元東方開元十八三月二十八夜半山林震驚百獸奔走在於道俗無不西域淨名遍行影響文殊普賢照明親承聖人去世不及君子先聖始末不敢爾時大曆庚戌七月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之上
大唐北京李通玄

[1012a06] 大方廣佛華嚴經一乘圓教佛果 佛果無成化眾生示現 正覺佛果五位因果攝化境界
莊嚴後人依法 修行不疑解發如何 發意成佛之道畏罪修福
淨土乃至二乘永超三界 未有十方三塗人天 自心便一切眾生
諸佛同一智海三乘且說 一切眾生自性清淨三千大千 世界一佛無數劫菩薩行
他方淨土此間穢土皆是隨情 接引皆是化城非真實一乘 佛剎微塵數
空無無限境相化儀利物如是 三世不見 不見世間眾生不見成佛不成
不見正法像法末法 時分自性普光大智 平等大悲眾生見利物
失時造作如是三昧觀照 顯得不是不是自然 五位之中十住第八十行
十迴向第八十地第八 任運利物等覺滿 不移不同
三乘一乘境界 紀綱行者不枉一部十門進修
歸真十門

[1012b08] 一舉勸修自己發心信解 修行以定古今三世入佛 成位五明自行成佛
成佛普賢行門成佛滿一切皆成法界佛果利益人間 世間人勸修信心修行
同時舉行修行

[1012b15] 第一勸修 世主妙嚴明示 如來覺道周遍一切法
最正覺十方世界一切人天 自有成正覺三世長短 古今現相
理智大悲三法同體 一切無明便大智普照十方 此道
第二現相如來放光十方 成正覺如來語業 音聲周遍第三普賢三昧如來體用
周遍第四世界成就如來身周遍世界成就一一世界海世界微塵數 無量差別
流形如是無量無數形狀差別無量虛空如來 有如轉法輪一一眾生
失時如來行業國土化生國土 同行周遍第五華藏世界如來 滿功德莊嚴周遍華藏莊嚴世界
須彌山微塵數所持 次第十二所持莊嚴差別十二 十地所有
皆是十地初心佛果大願 須彌山微塵數大願 莊嚴
大願所持功德不虛 是故普賢如是華藏莊嚴世界海 普賢願力普賢差別上行
其實無盡須彌山 初地十地無盡大願四弘大願
無盡大願如來 不可說世界微塵數一一淨修 微塵數如此
香水海香水海大蓮華世界海大蓮華世界海不可說佛剎 塵數香水海一一世界安住
一一世界不可說佛剎微塵數 天帝分布中有香水海 華光一切菩薩摩尼寶
大蓮華一切摩尼莊嚴世界 一世界上下安立二十 向上倍增一一佛果名號
十地一地中有因果漸漸廣大殊勝以此 漸漸增廣重重佛果名號
因果佛號十地二十世界二十佛果名號皆是根本普光明智大蓮華
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世界 一佛無限攝化利生無限 莊嚴無限金剛輪圍山四周
世界上下四重世界 四無量心攝化眾生無限 報果因緣不虛且如
經文大論第六毘盧遮那品舉古同法不疑 不可以此經法菩提
世主妙嚴 月光別名普遍 天等五十五位
示現所知 修行入佛知見 無相法身根本智差別三法根本智
無相法界虛空界 一部文殊師利妙德無相 法身智慧門毘盧遮那佛種種光明
根本智遍照種種眾生同行濟生 普賢無相法身普賢大悲處世 根本智神性光明無體
根本一切眾生悉皆 明了差別三法一體初發心 禪定觀照方便發起
信心之後安立五位進修 三法漸漸修行以此文殊師利 盧遮那普賢三法始終修道者
成佛一法不知進修固守是故 三法初發心一一
知法立志作意所行 信心所行自己 自己信心如下第二普光明殿
八部天王總有 五十如來自行五位因果行門 明智虛空無色無形大用
不來 無垢隱現 生死利物一念十方
遍知同異差別自在 自在如來身 同人乃至十方六道悉皆
非人鬼神明智 略明五位因果行門志趣 成佛一如所行然後大願
一切善法禪定觀照疲勞 生死疲勞無明便智海疲勞生死大海便大智大慈悲
不出疲勞所行 發菩提心自信自心佛果 如下一乘佛果
如是志願力不退志願力猶如 無有退超過聲聞緣覺淨土 菩薩三乘生死
生死無明無有大智 慈悲心一乘法界外生死 二乘禪定三昧觀照三界現行
分段太虛 三昧不覺頭上打鼓不復 淨土菩薩生死往生淨土見佛
大悲心迴向 無明大智小道別有 法華經不可
是故生死海大智能行大慈悲 初發心三乘出世業果 如此下文賢首品三千
大千界頂戴一劫不動 為難佛剎 一劫空中為難能信
為難塵數眾生一劫 福德最勝塵數 如來悉皆承事一劫
最勝過於賢首菩薩 世界震動魔宮隱蔽惡道休息十方 諸佛普現右手賢首菩薩
善哉善哉我等一切 隨喜賢首菩薩能信真實 相契感應福德如是
一切世界群生欲求 緣覺大乘希有 大乘能信大乘
觀空六波羅蜜中說別有淨土 他方總是大乘一乘毘盧遮那 佛果便無明生死
大智大慈悲三世古今 法界一切剎海重重光影 他方別有淨土一乘
大心眾生開示悟入使入佛知見三乘 一切平等一切眾生自性 清淨平等平等佛國他方
一乘無有平等三世諸佛 清淨古今一時成佛前後平等一切眾生有如大智慧平等一微塵
平等一切法大小 平等文殊普賢毘盧遮那三法體用 平等名為一乘初發心如是信解如是
觀察如是修學如是悟入普觀一切智 同一不見如如無有 自在大悲安立諸法
無有一法如來智慧一切 眾生如來智慧虛妄無所有知見虛空自在
淨智知見如來知見普見一切心境 佛事諸佛觀佛智慧 無依空無眾生種種
便佛智聲聞緣覺諸佛解脫法界知法一切無依如來 無依名為解脫
如是信解佛境佛心 行門

[1014b02] 第二自己發心起信修行法門一佛名號信佛名號世界名號 周遍四諦四聖諦苦集滅道
十方不同明法不同四諦光明覺佛足光明 凡夫起信觀照廣大明淨
菩薩問明文殊師利 菩薩一法十信菩薩發生明慧淨行品一百四十淨信心心行
賢首品如來三昧三昧別自 信心修行滿必得 神功大用以此六法信心門
爾時世尊摩竭提國阿蘭若 菩提場成正覺十定品離世間 總有菩提場第一普光
殿第二十定品離世間品四會 如是經教根本普光明智 教體覺得以為菩提
普光明智成正覺古今 始終不同部分差別說教一念說教音聲
一部經意根本智無量 一法一時一念古今一音 中說昇天菩提場普光
殿忉利夜摩世間眾生情識 故經云三世來往如今
道智古今三世諸佛一時成佛普見一切 眾生眾生相同一是故 眾生心乃至自心三心差別大意
普光明智教體會意 不同普光明智大覺如是四重是故一切處文殊師利
一念普觀無量劫無住如是了知三世方便十力自己 信心之中文殊師利菩薩
十信修行金色世界妙色世界蓮華世界世界信心能信 信心凡夫生滅色心
勝解世界 明初入道信心 明初白色
純素不動無礙智 自心一切處文殊師利 菩薩
如來足輪信心 廣大眉間 十方足下一切菩薩
照耀十方猶如 白淨寶光三千大千世界 第二至於東方佛國土西
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悉皆第三 佛世界十方第四光照千佛世界十方第五光照千佛世界十方
第六東方千佛世界千佛世界第七光明世界東方百萬世界 光明百萬世界遍照東方世界
光明世界遍照十億世界第十 十億世界遍照東方世界千億 千億乃至不可稱不可量法界虛空界
光明如是四維上下虛空光照耀 以此光明一念十方然後 觀光無體無相無身無心
無邊無大無小一切無名 法身法身 虛空古今明白
十方無有本末名曰根本智 一切眾生共有不了用作 我我所流浪生死惡道妄想
自心行業流轉 如是觀照方能顯得不是如是 十住初心初發心便善財童子
山頂比丘憶念一切諸佛智慧 光明一切諸佛同一正智 發心時便成正覺無依智慧相應
信心滿法智十住波羅蜜智行明淨五位 五位行門初發心
根本智不異中間 微細十住第六化身自在善財海幢比丘一向
世間情識所知 二義境界猶如虛空 智行慈悲度脫眾生無有
如此光明覺諸眾生老死逼迫方便無限 聞法信解無疑法空
六道遍十方如是 光明引發心境無邊 一百四十廣大眾生大慈
使令深厚自身以是 十信心境虛空十方 眾生無有眾生捨離
不堪其一世間一切發菩提心如是如是不退然後 志願一切智懈倦一切智
三界六道眾生色身 解脫無有休息信心 如是一切眾生一切眾生
佛智總是佛智眾生不見成佛不見眾生 增減眾生無成
不同不見成佛不見 無故一切眾生 本末猶如幻化無有生死
無依分別不見 入佛知見故經云法住世間 常住諸法自心體會
何時入道 輪迴益處奉行東方 佛剎微塵數世界世界名為金色佛號
智者表法明初發心初生 始發東方東方青龍吉慶 發明萬物初生佛號不動
震動正在不動 佛剎微塵數世界金色世界 無明身邊二見戒取邪見無明
佛剎微塵煩惱根本 不動沈淪佛剎 遠近
即世金色光明無垢 根本不動智光法身無垢名為金色

[1015c07] 西方何為東方金色世界

[1015c08] 受氣十信初心 上首菩薩文殊師利無明 無性文殊師利無相
虛空妙慧先導文殊 一切諸佛一切聖智猶如 一切處金色世界一切處不動
一切處文殊師利智慧十方無非法事 不動故云一切處不動顯明
一切處文殊師利文殊師利 微塵數諸菩薩無邊 妙慧根本智一體
信心妙慧簡擇根本智使作禮東方 化作蓮華師子之座表明
心境無垢以為無垢 名為蓮華一方一切眾生 生死大無畏名為師子
報果有無莊嚴重重 無有障礙莊嚴化作 十信眾生化作
信心自信己身 十智世界一切處不動一切處文殊 自有普賢差別以此三法
以為教體修行檀波羅蜜 為主一門 九法廣論一切
內外經書自身心中法行 不可先賢聖者聖者 十信文殊師利
菩薩一法和會佛果大用妙慧 慈悲以為名為 十信中方便入道觀門如來足輪
光明廣大十信入聖方便 依法次第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之上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 之下

大唐北京李通玄

[1016a22] 第三佛智慧門十住 須彌山山頂善財 憶念一切諸佛
慧光普見法門心所 山頂十信有為信心十住現前一切心境無所得名為智慧
光明普見法門無相慧光無始長夜苦海真空智慧 無始無明一時山頂
登山表法須彌山得法 所得是故菩薩名為
菩薩為首修行佛果 同名為首 無相智慧光明能破無始長夜無明
大清佛果 菩薩修行世界 妙慧妙慧
清涼十波羅蜜 自有意義檀波羅蜜 體能真空一切執業
無明煩惱炎熱 初發心檀波羅蜜為主無盡 無相法身戒體無有
無盡傾動不動以此 諸法轉轉以為精進無體
佛號風月禪定身心 清涼佛號世界 因陀羅因陀羅
慧光堪能主導一切眾生慧眼 發明波頭摩華世界赤蓮華戒體 內心空寂戒相見者善生赤色表法
可觀十波羅蜜有意 智慧略釋 如是菩薩無量方便三昧
一心念無量境界一時無量境界 無量智慧一時三昧十方千佛 微塵數世界之外千佛微塵數諸佛
同一名曰普現 菩薩千佛世界 塵數三昧如許煩惱
無明如許智慧現前千佛 塵數佛智現前以定定慧相應 名為千佛微塵數
定慧 菩薩 智者起用不同二乘
十信入定說法者生滅正位入定 息心任性自性
即如善財山頂 比丘徐步經行 徐步經行
自在定出息心入佛解脫智慧 光明之中存心息止所得
深淺無色三界虛空煩惱不生三界大智慧涅槃 聲聞十住如是
一切法自性智慧明體 發生無量智慧成就長處生死本性無業須彌山
二義如來成道身行 須彌十住表法 表法帝釋見佛十信起信
十住十住智慧 見佛神力莊嚴殿心意 普光明藏師子之座安置身心
清涼包含無不智慧 普光明藏師子之座生死 無畏名為師子定慧
名為智慧光明煩惱 層級層級 殿定慧相應
十住須彌山 偈讚諸佛古今 不疑十住品十種住
十波羅蜜一中 中有五位皆然梵行品戒體無相法身 戒體無成初發心功德發心
廣大無限利益功德無限心量虛空等論主虛空無有不能 出生功德菩提虛空重重功德
一念供養無邊無數 諸眾生香華寶幢幡蓋上衣 美食經行種種宮殿種種
寶珠如意摩尼放光耀念念如是 無量劫不可說福德不及 發心功德有為修福無限
一念惡心無餘一劫終歸破壞 發菩提心無為相應一念功德 過於虛空無有虛空無有
無有無有功德普光大智菩提 發心功德不可惡道莊嚴若一發心現前自性
清淨中有無量不可說無邊功德海自然 莊嚴何況大慈悲饒益一切眾生所有 功德有限發心如是發菩提心
如是心海度眾生無有 功德唐捐不虛無法 畢竟發心不知如何發意如何
十行夜摩天二義一明 身行利眾生十行 十住得法
和會法空起行在行 以此十行夜摩天中說夜摩天 師子座層級進見
煩惱層級 普光明藏師子之座化作蓮華 師子之座法空起行故云化作空行
蓮華菩薩功德菩薩為首眾多 佛號常住為首
菩薩修行十慧 世界修行智慧修行 知根利眾生皆是因果法門
法事法門第一 昇夜摩天宮夜摩天偈讚古今諸佛十行品
四十無盡藏慚愧 念持十迴向三品 迴向兜率天兜率天
偈讚古今諸佛三十迴向 十住十行大智大慈悲修空 出世十住十行出世
生死長養大慈悲是故善財童子善知識 十行比丘至此十迴向長者 青蓮為首出生解脫生死
長大慈悲生死是故善財 俗人長者青蓮為首 諸天天女
得出世間智慈悲生死同行 利生慈悲以是無有天女十迴向 生死大慈悲諸天龍神八部
大眾具足廣明中略 知法自知兜率天 摩尼師子之座百萬層級
生死成就大悲出世 以是莊嚴阿僧祇百萬 迴向解脫智門廣興
情識想念大願普賢饒益 無限眾生解脫智慧生死 解脫師子王自在廣度
無有休息十地等覺滿 十迴向大願即是以是 地位
大願滿兜率天中說明和圓滿中道欲界之中處中 忉利夜摩化樂一切諸佛
示現誕生從此降神發菩提心 經意修行

[1017c28] 問曰十迴向已經 十行十法皆知諸法自性 無相無性智慧現前至此迴向
大願無量想念情識悲門豈非 生滅如何稱道

[1018a03] 論主答曰十住 十行初心有緣 是故迴向生滅無生
願行不生知世間生滅想念情識 無非初心定慧處世遊行三界師子方能
處世度脫未曾是故十地滿普賢行無量三昧推求普賢菩薩 不能想念普賢菩薩一切
諸佛蓮華座他方相續 十定品十地三昧涅槃 十住十行是故大願成就普賢行
生死六道一切處一切法一切度脫一切 眾生思惟分別成就無邊差別一切 無不皆是無生法門算數廣大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廣大究竟如來地等覺十定品迴向 願行滿普賢即是法則
他化自在天表法他化天 變化樂變化天 十地菩薩修道
樂欲眾生以為此地 三十八菩薩為首十地 十七金剛藏為首
解脫三十七菩薩同名 三十七道品一切菩薩成道 正覺由此解脫三十七品
十地之中解脫 十地之中法門因果自相問答不能如初歡喜地見聞
色身轉法輪乃至正法歡喜 名為歡喜地經文。檀波羅蜜增上 為主波羅蜜聞法
身命怖畏惡道 大眾威德無我如此 初地同異成壞初地
十地如來乃至 國土一切國土國土自在無礙諸法
天帝釋寶網一門萬事 帝釋宮殿莊嚴寶網天中 寶網光淨互相一一重重
無有天帝釋眷屬宮殿莊嚴影像 重重無有心智 虛空無有內外一切境界
本來重重眾生妄心 執業不知如是一切 光影一智一時普現一切
一切眾生應現說法使 得無未熟方便接引 一切境界法界眾生界同一
初地菩薩此道廣大 速成就此大智大慈悲初地十地 如來地同異法門
漸漸修習成熟漸漸修學 不移初發心三世古今遷移十地修行一一殊勝
根本智古今 心行修行一切境界自體 一一位次能淨業障智慧
一一地中修行不見不見不見 不見菩提涅槃人身身手一身名為
一心不同名為四大名為六根不同 名為一切法緣緣作者
虛空名為壞相一切法 總持門觀察可知玄門 如是一同具足相應相容
同門諸法自在門四天影像 無礙微細相容安立祕密 隱顯具德蓮華
三世圓融入門別自 表法解門華嚴經 無盡可見歡喜地
菩薩十地佛果普賢 通知修行 造作檀波羅蜜增上
一體之上明淨然後 輪王寶冠離垢地十善增上 欲界發光地忍波羅蜜增上上色
無色界煩惱三界自性清淨平等 造作焰慧地三十七助道 智慧難勝地四諦乃至世諦真諦
二十諦觀現前地十二 成就方便波羅蜜修空無相恒常三界度眾生經文。大意
初地第六慈悲為首四諦 緣觀教化眾生常有出世增多 所得三空解脫生死
度脫眾生心第八不動地一切法無生 現前淨心諸佛加持 摩頂勸修智門本願
自在福業初地 不及乃至千億那由他不及 第九善慧地說法自在
法雲地一切智職位大蓮華量等 百萬三千大千世界間錯莊嚴 一切世間境界出世善根諸法
幻性放光普照法界三千 大千世界微塵數蓮華眷屬無量菩薩 以為眷屬其餘蓮華之上一乘
發心廣大廣大不同三乘 菩薩蓮華座三千大千 三乘菩薩信解所見十地菩薩
三千大千世界毘盧 各自所見不同一乘如來 量等法界虛空界以為
器量不同 究竟一乘 如來發心
世界十智如來自心文殊師利 妙慧能信十信十住 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根本普光
大智無相法身普賢差別以為 發行知見如來法界虛空界 五位方便重重大智
慈悲使令圓滿深厚廣大 少許門戶勸修未可 修行以定慧觀讀經
菩薩修行廣大不錯 漸漸 退任運成就是故普賢金剛
便任運金剛如來名號法門不信 聞法任運金剛智
行者經法深遠發心 信解修行在生長遠未有何如 歸心不得常生人天果報漸漸 見佛聞法解脫無上道

[1019b17] 第三以定三世古今無異 定品普光明殿中說普光明智 一言一三昧前後
出世涅槃同時明智三世是故 爾時世尊摩竭提國菩提場 成正覺普光明殿成正覺古人
重來普光明殿重來 三十九一時前後乃至三乘 一時說法各自一乘三乘
各自不同菩薩本業瓔珞經 四十第三禪一會三昧 十地菩薩普賢行十地
涅槃三昧稠林煩惱普賢行 普賢入世眾生十地菩薩 出世間成佛和會二行處世
二邊二邊習氣 定名如來自說大用普賢 根本智自說定名大用
普賢差別普賢自說諸菩薩普賢 菩薩現在道場眾會親近 普賢差別萬行根本智
無求出世世間 本來如是多劫出世 世間諸事
未成不可十定品 一百菩薩三十同名七十 各異十地三空滿七覺分至此
普賢行任運 希求十定十通十忍三品總是十住 等覺總是普賢自說普賢
普賢自行自說佛果

[1019c20] 第四入佛果位成位心王菩薩 阿僧祇如來自說 知見所知不能
廣大數法如來功德多少 二障不得一切智佛果 成滿一切智二法
菩薩天龍外道所知算法 菩薩如來不須算法十地 以來十一二十二愚癡
二障心王菩薩心得 可能十一重者 十一普賢行滿以為
十一之中因果正向二十二 如來青蓮菩薩不思議不可以心思根本智無言
自在方便無言說中根本智 不思議佛果 蓮華如來自性清淨妙用智慧
無染自在文殊師利 異名菩薩住處心王菩薩住持 世間一切處現在諸眾生不絕
十身九十七大人 菩薩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即是如來 法身根本智自性清淨作業自有
如來自說十身華藏世界 塵數下文華藏世界微塵數大人 一一身分以為莊嚴華藏
世界本報境界普賢 菩薩根本智差別萬行 功德莊嚴是故普賢菩薩普賢 至此等覺滿門

[1020a22] 第五自行佛果成果如來出現 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 一地等覺信心自行佛果滿文
普賢毘盧遮那三法如此如來 光明文殊普賢說教普賢說法
根本智顯得文殊 無相法身妙慧普賢根本智 大用說法者三法具足如來出現
始終以此三法體用至此出現付囑流通在此

[1020b05] 第六普賢行門離世間品佛果 常行休息處世無染離世 普賢常行根本普光明智普光
殿中說利眾生 在世無染離世間品

[1020b09] 第七成佛 滿一切法界法界給孤獨 昇天法界一切 法界法界如來普賢文殊師利
成法大理大用十方 一切名為法界菩薩 如是五百四十菩薩
一一四百一百寶冠 五百一百寶冠菩薩十波羅蜜 四十心中一一
法界滿一切十方世界 有無如來轉法輪有無普賢 無量眾生成道滿入法界
天帝網光一時雲集 重重法界 比丘示現宿世有種得法
獲益舍利弗五百聲聞示現一乘對面不見

[1020b27] 第八佛果利益人間文殊師利 樓閣明智重重舍利弗出自房舍 二乘大智自身解脫名為房舍
比丘出家羅漢果舍利弗悉皆隨從文殊師利行人 舍利弗觀察文殊師利福德
比丘一時觀察文殊師利功德行路 左右八步莊嚴具莊嚴 正行觀察文殊師利便歸依發願
文殊以為和尚文殊即為菩提 疲勞種種勸慰一時獲得 比丘通信
修行一時路上發心 聲聞未有發心萬行

[1020c13] 第九說教勸修東明古佛不異娑羅 高聳過人三乘外道
莊嚴普賢行莊嚴 傾動文殊師利從眾 無量劫四眾五百五位行門
龍眾五眾 中善為首五眾善財 信心
十月誕生十波羅蜜十月初生五百五位五百波羅蜜果報中有寶樓
信心七覺支文殊師利普照法界修多羅根本 普光明智大眾獲益善財
為首起信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之下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6 No. 1741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