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 Huayan Jing Lun 新華嚴經論
Scroll 1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新華嚴經論卷第十一長者李通玄撰
[0787a12] 第三從主稼神以下。至主晝神。此十眾神明 十行利生法門因果者。以主稼神。為表行為 資糧故。如世間以禾稼為資糧。長養有為之
身。佛法即十波羅蜜行為資糧。長養法身。令 使世間習氣漸微出世習氣大慈大悲大智得 辦。如資糧位。准三乘說。十信十住十行十
向。為道前四種資糧。初地以上為見道加行。 為三乘地前菩薩經一大僧祇劫修有為有漏 行。初地見道。如此經。十信之中全信自心與
十方諸佛性相大智無差別體。十住初心以 修方便三昧力。見道。從初發心住及已上諸 住。總為見道之位。十行十迴向十地。總為加
行。總為資糧。加行與佛因果同進故。為加行 與佛果齊資以普賢行用資悲願成滿。以十 住初心所見法身理智性果資糧普賢行。不
屬人天有為無常。從初發心住。五位進修如 來法身。理智性果普賢行果。於一真法界之 中互為資糧。廢一二俱不成。即一垢一淨心
起。是故以佛理智之果嚴行。以行嚴果。故為 佛華嚴也。是故以下十住十行十迴向位中。 皆得十方諸佛與入位菩薩同號。及與智摩
頂會同體智也。如三乘菩薩。多生他方淨土。 及四禪向上。別有菩薩淨土。設在欲界。即言 以悲願力故留惑潤生。非如此經法門乘如
來法界乘。從初發心住。以如來大智法身性 果普賢行果。普周生死。動寂均平理事普進。 以法界體用以治餘習法。無前却故新等報。
不如三乘別教說有他方有別淨土留惑娑 婆。加行即在初地位。初資糧即在十信十住 十向。五位既無佛果。明知十地見道。未真如
此經於十信心中。自信自心有十種世界。即 如金色世界。妙色世界。蓮華色世界。如是有 十箇色世界。為十信心是有為故。所信佛境
界是色也。本所事佛。不動智佛。無礙智佛。解 脫智佛。如是十箇智佛。即是自心。所信自心。 十種智果以為十種佛果號故。畢竟證修諸
佛滿處。成此智。不異此智。除此十信位中以 生滅心信十色世界十智如來。至十住十行 十迴向十地等覺十一地。總有五十箇因果。
皆以普賢行為因。以如來法身理智性為果。 或更互參之以相資發。以此二種因果五位 之中。共有一百重佛因果。通取五位上各有
五重因五重果。總為一百一十重因果。如十 住位中佛因果者。即因陀羅花世界。波頭摩 花世界。寶花世界。佛號殊特月佛。無盡月佛。
不動月佛。如是十花世界。十箇同號月佛。以 為佛果。法慧菩薩等十箇慧菩薩。以為普賢 行修行之因。為此十住以入方便三昧力。真
證法身妙慧。即世界名花。以花開敷現果故。 所現佛果。皆號之為月者。為明十住之中創 見法身妙慧現前無煩惱熱得佛法身清涼如
月故。以所見道除惑處。而為世界因陀羅花 者。此云能主花也。明初發心住生在佛家能 為眾生設法主故。波頭摩花者。赤蓮花也。明
治地住進修增勝赫奕開敷可觀之義。總是 以隨位入道處因果。為佛及國土世界菩薩 之名。皆非外有。總明自行所行也。如十行位
中十箇慧世界十箇佛號。皆名之為眼。以為 其佛果。功德林等十林菩薩。以為其行行之 因。以次十向十地。如經可知。至位方明。大
要言之。以當位十佛為本位之果。當位十菩 薩為當位修行之因。如此初會中。以如來為 當五位之果。普賢菩薩及諸神天等。為五位
修行之因。又普賢菩薩及諸神天等。以毘盧 遮那根本智。為起修行本因。以自己修行之 身。為佛差別智果故。為以佛性智果為因。以
現修之身。即理智之性果故。互為因果體用。 是故神天嘆德中。先嘆佛德。次嘆自己與佛 同智同德也。此為入法界之樣。令諸學者迷
即凡悟即佛故。以智悲齊進也。如善財童子。 十行初位中歡喜行善知識所居之國。名為 三眼。還同十行菩薩所居世界。名為親惠世
界寶惠世界等十惠世界也。如三眼者。一摩 訶般若。二解脫。三法身。亦以智眼慧眼法眼 為三眼故。如世品字。如摩醯首羅天王面上
三目故為一切佛法不離此大智大慧法身 故。此十慧世界義。通此三眼。以是善財十行 之中。初善知識國名三眼。比丘名善見。即同
十行之位。佛號常住眼佛無勝眼佛。名為善 見者。具三眼也。為十行之中以智眼知眾生 根而同行故。佛號為眼。善知識名善見。目髮
紺青。皮膚金色。圓光一尋。相好如佛者。明 十行中所行三眼行因果即佛也。在林中經 行者。明萬行稠林覆蔭眾生故。還如十行位
中菩薩號功德林慧林勝林等十林菩薩也。 善財十行中知識。即以比丘。林中經行為十 行位中之行處。如下文中。以功德林等十林
菩薩為所行。今此初會中。即以主稼神為佛 果十行資糧。眾生入佛位故。資糧見道菩薩 長大悲故。如此會佛果五位。與第二三會已
後諸菩薩進修五位。及善財童子示行五位。 前後相參體勢相似。總明佛果普賢行果體 用相資始終不異。以是義故。五位中五十種
資糧五十種佛果。互為主伴。互為因果。互為 體用。以如來理智性常資普賢行使令無染。 普賢行常資如來性果。使得圓滿悲智。廢一
邊一切不成。所有行門即是人天因果。設得 出世即是聲聞二乘。及出世淨土菩薩。及留 惑潤生等。故非法爾理智世及出世大悲動靜
染淨自在圓融故。如此十行與佛果資糧。猶 如黃瓜。果花同出花果相資。以無作功德而 為自在也。法爾理智行周故。於此主稼神一
段文中。義分為四。一舉其眾數。二寄位表法。 三釋名配行。四結數嘆德。一舉其眾數者。如 初行一句是。二寄位表法者。以主稼神資糧
位中十行位也。三釋名配行者。所謂一柔 軟勝味主稼神主歡喜行中檀波羅蜜。於此 檀中有二義。一法檀。二事檀。一法檀者。見
來求法者。歡善無厭故名柔軟勝味。以法味 資人。令心調伏故。二事檀者。即主稼神。是后 稷神之流也。以神祐五穀令生勝味資益含
生故。遍十方世界隨處異名。二時花淨光主 稼神。即是歡喜行檀波羅蜜中戒波羅蜜。知 根同行。號曰時花。令得性戒開敷。名之淨光。
亦世間五穀之花。依時祐之令光淨開敷故。 三色力勇健主稼神。明檀波羅蜜中忍波羅 蜜。明法忍功成。名為勇健。隨忍成果故。得
色力嚴身。諸力之中風力為最。諸行之內忍 力為最。八風不能動故。以能隨行成忍故名 勇健。如善財十行中第三行具足優婆夷。是
其行。以明忍為諸行中果故名具足。四增長 精氣主稼神。主檀波羅蜜中精進波羅蜜。以 精進力資糧法力大慈大悲力。處生死海教
化眾生而無勞倦。自無所求故名增長精氣 主稼神。表無精進力即諸行不成立故。五普 生根果主稼神。主檀波羅蜜中禪波羅蜜。以
法性為禪。出生萬行理智妙慧。名普生根果。 以法性理為禪生智慧萬行故。即根即果。以 根從果生本末無異故。如佛果普賢行果互
相資故。明從果生根以根資果。六妙嚴環髻 主稼神。主檀波羅蜜中慧波羅蜜。明以妙慧 嚴行行復嚴慧。行慧互嚴將用利生以招依
果。以環其髻用嚴其首。此是垂髻如環。明解 行圓滿。七潤澤淨花主稼神。主檀波羅蜜中 方便波羅蜜。此位明成就大悲故。為潤澤淨
花利他行故。令他解行法開敷故。此是檀波 羅蜜中方便門。成大慈悲故。八成就妙香主 稼神主檀波羅蜜中願波羅蜜。十行第八位
中同於八地。智無功用。五分法身香悉成就 故。又以淨智知根。依根設教。用成戒定慧之 妙香故。九見者愛樂主稼神。主檀波羅蜜中
力波羅蜜。法師成就法力利生。見聞法者皆 愛樂故。十離垢淨光主稼神。主檀波羅蜜中 智波羅蜜。以智能離自他垢故。諸法灌頂同
十住十地中灌頂位也。四結數嘆德。如文可 知。已上十箇主稼神。總是歡喜行中檀波羅 蜜中十波羅蜜資糧。從行成號。已下例然。法 則如上。
[0788c15] 第二十箇主河神。是饒益行。行戒波羅蜜中 十波羅蜜。第一普發迅流主河神。明十行中 戒波羅蜜中檀波羅蜜資糧從行成號。已下
例然。法則如上。若以其事如此孟母是也。如 善財童子饒益行中善知識。於河渚中一萬 童子釋天為首。聚沙為戲。以河為行。主戒體
明饒益故。此初會中河神。為戒體前後相似。 普發迅流明應一乘之種。第二普潔泉 澗 主 河神。明應三乘及人天等善法。主十行中戒
波羅蜜中戒波羅蜜。已下諸神眾依行立名 號。以名下義。如前配之可知。如十行中戒體 者。如釋天童子。以算數法相黶子法五行陰
陽。以利人之巧術。以為十行之中戒體。故名 普潔泉 澗 義。若不如是。行不滿故。明人天及 三乘總化。以巧術利生。是普潔義。
[0789a01] 第三主海神。明無違逆行。明忍波羅蜜如海 能納眾流是無違逆也。主忍波羅蜜有十箇 海神。即明忍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也。各隨名
下義。如前配之。大意。此十行中忍以法性大 悲。以為忍體。是故如海含潤處其下流能容 一切。無明高慢生死之流。皆為法流而無妨
礙。故名無違逆行。如善財童子無違逆行中 善知識。南方有城。名曰海住。有優婆夷名具 足。素服垂髮者。慈忍之貌具足成忍。無行不
周故名具足。海神者。女神。明慈悲柔軟處行 能忍。其心如海。福智具足饒益眾生。是故忍 為萬行中果也。能容眾流。
[0789a13] 第四主水神。明無屈撓行。主精進波羅蜜。為 明水體能淨諸垢。以明此位菩薩以法性之 水。常勤精進。教化眾生。一一知根而益。而
無屈撓。其心如水潤生隨物而益。各得其所 而無屈撓。於中十箇水神。即是精進波羅蜜 中十波羅蜜。明以其萬行如水同事潤生。各
各隨名下義配之。常以十行中精進為體。如 十住中精進門。樂勤觀法性為體。此十行中 精進門。處世益生。以行潤物為體。位位中各
隨當位主行為體。餘九於主行體上作別。不 得一向解故。即體意不當。如十迴向中精進 波羅蜜。圓融理智大悲。使令均平自在。如是
五位得一。即五位俱有齊等。以慣習生熟須 有次第。雖立次第。以法界智體而無前却。是 無前後中次第。是一性無差別中同異。不可
以情作前却解也。以實而論。初發心住中如 一渧之水入大海水中。總同海體。諸龍魚寶 咸在其中。為教化眾生故。教網筌蹄方法不
可不具。以名言竹帛著籙。即似前後義生。體 道者。明鑒即如持寶鏡普臨萬像。十地即明 使慣習功成。等覺位中即明自在行周法界。
若但置十住一位。但明見道初功。又安十行 修行。但有出世心勝。加十迴向興大願雲。使 令悲智萬行圓滿。十地但蘊功成德。使令慣
習須成。十一地入俗自在行周任法饒益。明 張教網學者有所歸依。若不如斯發心者何 措。
[0789b11] 第五主火神。明無癡亂行。主禪波羅蜜。於中 十神。明禪波羅蜜中十波羅蜜。皆以十行位 禪為體。即明普智照而恒寂故。即以火神為
定體。即寂而常照。即事而恒理。悲智照用而 無礙故。以火神為定體。若其世間事也。即南 方离神是也。若其人也。是其心也。离法心故。
若其法也。是虛無之智也。若外事是其日也。 若在其身也是其目也。若方法也。為中道。為 正明。明為虛無。為智照萬有。為普光明殿。
是女神故。善財童子南行意者為若此也。明 無癡亂行。以火神能破闇故。不迷惑故。無闇 障故。此一段約用而為定也。
[0789b23] 第六主風神。明善現行。以般若波羅蜜為體。 十箇風神。明智慧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也。若 世間也。即辰巳之間巽神也。是女神故。為法
則也。為言說。為教令。如周易乾五世卦巽上 坤下曰觀。易曰。風行地上可以觀象。君子設 教。而眾人從而法之。可以觀。以是義故巽為
風教。明第六波羅蜜智慧功成。善現言教教 化眾生。此名善現行也。又辰巳之間。如來取 之為齋戒法則。明吉凶之際或著之終。至午
即萬法正也。上值角宿角為天門。主僧尼道 士在其中。明是設教令成眾善之門也。一切 風化皆從此起。象以口為天門。吐納風氣成
正教故。以智為神。又敷花發果發生一切能 持世界能成能壞。故名善現行也。此經下文 如海有四種風。一名能集。能集眾寶。明大圓
鏡智。二能成。能成眾寶。明成所作智。三名簡 擇。能簡眾寶。明妙觀察智。四名能散。能散眾 寶。明平等性智。是故以四智為風神。能現法
自在故。以風神為表善現行故。為此第六智 慧法。以智慧風神。善現一切法行。悉皆自在 故。如十信位中。第六信位佛果配在東南方。
佛號究竟智。為東南方是巽。以巽為風神。又 易云。巽為言說。以借物表法將風神明智慧。 能善現眾法故。方者法也。以取其法大像無 方也。
[0789c19] 第七主空神。明無著行。主方便波羅蜜成大悲 門。以法空起行。教化攝取一切眾生。故名方 便。故名無著行。於中眾神。明方便波羅蜜中
十波羅蜜。以一切法空為體。以智為神。故無 所著。以一切法空能生悲智故。即萬行無著。
[0789c24] 第八主方神。明難得行。為智用無功功難成 故。主願波羅蜜。為智體性淨。以願防之。念其 本願。引智起行。令行周遍。使令不住生死不
住涅槃。於中十箇神。明願波羅蜜中十波羅 蜜。方者法也。以第八行大智成以智設法饒 益眾生。此是大智為神。總以震坎兌离四維
上下正方之神。都舉明無功之智圓攝故。
[0790a02] 第九主夜神。明善法行。主力波羅蜜。法力已 成法王功辦。常處生死長夜。以法照明世間 故。名善法行。於中十神。主力波羅蜜中十波
羅蜜。是女神也。此為善財童子十地中知識 故。以明此位行體徹十地法故。
[0790a07] 第十主晝神。明真實行。主智波羅蜜。於中十 神。明智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以智日恒明名 為主晝。智無為而應萬有。稱之為神。嘆德中
恒共精勤嚴飾宮殿者。以智普周教化眾生 成法宮殿。悲為宮。智為殿。成就眾生。悲智宮 殿展轉相益故。已上明十行位竟。十迴向門 如下。
[0790a14] 第四從阿脩羅王至日天子。於中有十眾。用 表十迴向。何以然者。為阿脩羅居大海中不 沒其身。表十迴向圓融真俗常處生死大海
不沒其身。前之十住十行。但修出世悲智心 增。加以迴向迴真入俗。以成處世悲智圓滿 故。以阿脩羅等十眾。以表十迴向處大海而
不溺。表此位菩薩。以大悲心得真不證。知真 同俗。處俗無染。利生自在。第一從初一眾阿 脩羅王。義分為四。一舉眾數。二寄位表法。三
釋名配行。四結數嘆德。一舉眾數者。如初一 行是。二寄位表法者。寄阿脩羅位。表救護一 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為明此初迴向如阿
脩羅雖處大海而海水不沒雖同天趣無天妙 樂故。如此位菩薩處於生死。無生死中五欲 之樂。雖處涅槃。無涅槃中寂滅之樂。故名救
護眾生離眾生相迴向。又如法界品云。成就 如來高出世間阿脩羅王。又王者。自在義。明 此位菩薩於涅槃生死中而得自在故。又阿
脩羅。亦云阿素羅。阿之言無。素云遊故。又云 妙。又羅云戲。如婆沙論。釋為非天也。雖天趣 攝。為多諂詐無天妙樂。象此位菩薩行大悲
方便萬行。似如諂詐。似如生死。無有人天五 欲。無常涅槃出世寂滅之樂。主十迴向中檀 波羅蜜門。舊名不須。此舊翻謬矣。或云毘摩
之母。以本從生故。故名劣天。如阿含經云。劫 初成時。光音天來入海中洗浴。水觸其身。失 精在水。還成肉卵。經八千歲乃生一女。身若
須彌有九百九十頭。頭有千眼。有九百九十 口。口有四牙。牙上出火。猶如礕礰。二十四手 九百九十脚在海浮戲。水精入身生一肉卵。
經八千歲生毘摩質多羅。身有九頭。頭有千 眼。口中出水。有九百九十手。有八脚。其形四 倍大於須彌山。純食淤泥及以藕根。又與天
諍。廣如正法念經說。然阿脩羅住處有五。一 地上眾寶山中。二云在須彌山北下入大海 二萬一千由旬。有阿脩羅王名羅睺。此云障
礙。能以手障日月明。領無量眾。三從此更下 二萬一千由旬。有阿脩羅王。名勇健。亦領多 眾。四復過二萬一千 由 旬有阿脩羅王。名花
鬘。亦領諸眾。第五復過是數名毘摩質多羅。 此云響高。是舍脂父。舍脂是天帝釋后。父與 天帝釋鬪戰時。發自海中揚聲大叫云。我是
毘摩質多羅。我是毘摩質多羅。時閻浮提山 岳一時震動。亦名穴居。謂彼中有光明城。於 中住故。或天趣攝。已上佛地論。依毘曇鬼趣
攝。又毘摩質多羅。此云種種事。又毘摩者。此 云遍空。質多羅云種種嚴儀。言此脩羅與帝 釋戰時嚴備種種軍仗之儀遍空而列。舊云
響高。又曰穴居者非。此依唐朝禮法師等翻 是第四惡趣攝。如經中十種阿脩羅王表位 進修中。以明菩薩大悲徹下如大海而得其
底。身出大海。明菩薩不沒惡道能離自憍慢 故。以真攝俗。真俗圓融處苦海而恒出。寄其 此位表迴向法門。三釋名配行者。一羅睺羅
阿脩羅王者。明十迴向中檀波羅蜜門故。此 迴向中十波羅蜜。以事表法中取阿脩羅。明 此十向純以大悲十願。以為十度之體。無自
求益之心。以彼脩羅所居徹下。其身處海徹 上出身之半。總明託事表法令易解故。用彰 此位。純以大智大悲大願。徹真俗為體。如羅
睺羅者。此云能障。明此位菩薩以大悲心入 生死趣。顯大法空障諸惡趣故。二毘摩質多 羅阿脩羅王者。明檀波羅蜜中戒波羅蜜。毘
摩質多羅者。此云響高。明以大悲大願音聲 誓度三界六道故。以悲願為戒體。王者。自在 義故處苦海中沈浮自在故。三巧幻術阿脩
羅王者。明忍波羅蜜。此位菩薩雖居生死大 海常得如幻忍故。四大眷屬阿脩羅王者。主 精進波羅蜜。明以萬行攝眾生遍故。五大力
阿脩羅王者。明以法性大禪定力在苦海而 無苦故。六遍照阿脩羅王者。明慧光攝化眾 生遍故。七堅固行妙莊嚴阿脩羅王者。明大
悲方便為嚴故。八廣大因慧阿脩羅王者。以 智慧增明以本願利生為因。為在第八位中 得智增明。皆須念初發心時大願為因故。令
度眾生故。九出現勝德阿脩羅王者。明法師 位成力波羅蜜。十妙好音聲阿脩羅王者。明 智位成就妙音善說法故。四結數嘆德。如文
可知。已上十波羅蜜。皆是知真處俗融會大 悲性中十波羅蜜。如是十度以大悲為體故。 託事現法。在於阿脩羅。喻菩薩處生死海而
得其底而恒不沒生死海中。是故下文云。成 就如來高出世間阿修羅王。又十住十行但 明達智應真。號之為神。十向十地。皆以十王
表之。明以慣習增長自在故。自餘廣意。至十 迴向品方明。
[0791a13] 第二不壞迴向。為明以真理智而同纏利生 成大悲戒。為達俗性真真俗不二故。法華經 名妙法蓮華者。是其義也。此經名大方廣佛
華嚴者。亦其義也。以理智大悲法界自體清 淨覺而興萬行故。號佛華嚴經。明菩薩以法 性大智大悲不捨世流同事。名之為水。具普
賢行。名之以蓮。以覺行同資。名為妙法。故名 不壞迴向。真性無虧同流入俗。名為不壞。明 無性菩提無依住智自在故。今以迦樓羅王
託事現之。是金翅鳥也。於一段文中。義分為 四。一舉眾數。二寄位表法。三釋名配行。四結 數嘆德。一舉眾數者。如初行可知。二寄位表
法者。託事寄迦樓羅王位。明於大海上以清 淨目。觀命盡之龍。而以兩翼而搏取之。明拔 濟義。如法界品云。恒願拔濟眾生出諸有海。
迦樓羅王。此云金翅鳥王。顯十迴向菩薩。常 於生死大海之上。以法空清淨智目。觀有根 熟眾生。而以止觀兩翼而搏取之。安置自性
清淨涅槃之岸。此止觀。以法性為止體。以自 性無性智為觀體。非能觀所觀而有二事。主 戒波羅蜜戒淨故。猶如大海不宿死屍。明大
悲大智戒不宿人天及三乘染淨二見之死屍 故。此金翅鳥兩翼相去三十六萬里。三釋名 配行者。大速疾力迦樓羅王。明戒波羅蜜中
檀波羅蜜。明此位菩薩。以性起大悲入生死 海。度根熟眾生。以止觀力。如一念頃至於佛 果涅槃之岸。為明於一念至法界性中非古
今三世所繫故。以金翅鳥取龍之喻。如速疾 力以金翅鳥取龍之時。於一念頃 [打-丁+段] 身入海 水。水波未合取龍而出。名速疾力也。故下文
嘆德中。善能救攝一切眾生出生死海。得道 菩薩亦復如是。以定慧觀察力。從無明大海 之際。繫長短心一念應真。古今三世一時見
盡。如是見道。如是修道。是名為發心。畢竟 二不別。如是二心先心難。但明十住初心從 凡夫地一念應真難故。非為究竟佛果難故。
至於究竟不異初心故。明法不異。智慧不異。 時復不遷故。以明法界體用故。以定慧照之 可見。以情思之即迷也。以下以諸波羅蜜依
名義配之可知。四結數嘆德。如文可知。
[0791b24] 第三緊那羅王。明等一切諸佛迴向。以一切 諸佛處於生死。以法忍門。以為萬行之主。令 一切眾生皆得菩提無上法樂故。寄表。緊那
羅王。此云疑神。亦為行主。似人而頂上有角。 口似牛口。人見皆疑。人耶非人耶。故曰疑神。 明此位菩薩以十迴向成大悲心。以法忍力
生於六道。同行益生。人見皆疑。為凡為聖。若 是凡夫有智如佛。若是賢聖行同凡事故。以 疑神寄表其行也。此神能作行主與天作戲。
主忍波羅蜜門。以忍為萬行主。若無忍者萬 行不成。是故忍為行主。於中四義。如上准之。 十箇疑神。以忍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以名義 配之可見。此類畜生道攝。
[0791c08] 第四摩睺羅伽王。此云大蟒也。亦云大腹羅 伽。云胸腹行也。主精進波羅蜜。胸腹行者。明 趣求樂法利人匍匐離慢謙敬也。是精進義
也。明至一切處迴向也。六道之生無處不入。 此是守護伽藍神。能護法故。如此法界品云。 見佛歡喜曲躬恭敬。摩睺羅伽王。此中十王。
明精進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一一以名下義配 之可見。此眾亦明方便同於眾生愛著所為。 明菩薩處生死同行令除愛網。如下嘆德中。
皆勤修習廣大方便。令諸眾生永剖癡網故。
[0791c18] 第五夜叉王。明無盡功德藏迴向。主禪波羅 蜜。以禪定守護一切眾生心。令心不妄。得大 功德藏故。夜叉者。此云苦活或名伺察。明以
禪門守護伺察一切眾生苦活心不妄。如法 界品云。常勤守護眾生。諸夜叉王。餘十王是 禪波羅蜜中十波羅蜜。以名下義隨位配之。
又毘沙門夜叉因主所管。得名毘沙門天王。 領夜叉眾。在須彌山北面。
[0791c26] 第六毘樓博叉龍王。亦依所管得名毘樓博 叉天王。主領龍眾。在須彌山西。并富多那。此 主熱病鬼。此之龍王主隨順堅固迴向。明般
若波羅蜜門如龍遊空能隱現降雨潤眾生 故。以般若空慧自在有無。雨諸法雨。益眾生 故。以龍表之也。毘樓博叉者。具云毘路波呵
迄叉。亦云雜語主。舊云醜目。新名毘者。種種 也。路者色也。波呵迄叉者根也。以種種色莊 嚴眼根。明以種種慧莊嚴諸見令無著。龍有
五種。一象形。二蛇形。三馬形。四魚形。五蝦 蟇形。一善住龍王。為一切象形龍王。二難陀 龍王。此云歡喜。為一切蛇形龍王。三阿那婆
達多龍王。此云無熱惱。亦名清涼。為一切馬 形龍王。此一箇龍王遠離諸龍三種過患。一 熱沙不墮其頭。二不以蛇形行欲。三無金翅
鳥畏。又更有一苦。以風吹寶衣露身生苦。唯 此龍王得免斯惱。故曰清涼。依智論。此龍王 是七住菩薩。如婆樓那龍王。此云水天。一切
魚形龍主。摩那蘇婆帝龍王。亦名摩那斯。此 云慈心。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亦名得意。又云 摩那。云意高。以此龍有威德。故名為意高。為
一切蝦蟇形龍王。如四分律文中說。諸龍初 生時。睡時。瞋時。行欲時。此時中不能變形。 餘時皆能變形。此約三乘中龍王。其事如此
一乘中龍王。其德並是入不思議乘。佛果位 中大菩薩等。為化眾生故。遍於諸道普現其 身。今於此會賀佛出興。酬其本緣寄位表法。
即如此經毘樓博叉龍王。得銷滅一切諸龍 趣熾然苦解脫。為明此位 般 若智慧之龍常 遊法空以種種語言設諸教網故。此是十迴
向中檀波羅蜜。娑竭羅龍王。此云鹽海也。得 一念中轉自龍形示現無量眾生身解脫門。明 此是入生死成大悲戒報得願力神通故。此
十迴向大體。成慈悲願行。得願力神通。雲音 妙幢龍王。得一切諸有趣中以清淨音說佛 無邊名號海解脫門。此明忍招名譽。如獲益
分中廣明。德叉迦龍王。此云能害於所害。為 德叉是所害聲。迦是能害聲。言此龍瞋時。噓 視人畜皆致命終故。舊云多舌龍者。由多言
故多舌。非是口中有多舌故。表進修中。此是 第六般若波羅蜜門。善說多法故。故云多舌。 託此龍寄位顯法故。以下准上以名義配之。
可知。已上十龍王。以十向中般若波羅蜜為 體。表智慧遊空雨法自在。
[0792b12] 第七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以鳩槃茶王主 之。明此位菩薩成大悲遍入諸道乘慈利生。 此是厭媚鬼神噉食精氣。亦名冬瓜鬼。依正
法念經說。其名字。如是惡眾生菩薩亦皆隨 順。是故名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乃至地獄 悉皆遍入。此神是南方天王領二部眾。一鳩
槃茶。二薜荔鬼。此鳩槃茶陰囊大如冬瓜。若 行乃擎置肩上。坐時而踞之而坐。法界品云。 常勤除滅諸餓鬼趣。鳩槃茶王。明愛染貪求
猶如餓鬼。大悲菩薩盡與隨行斷一切貪求 故。
[0792b23] 第八真如相迴向。寄乾闥婆王以表法。此云 尋香。有香氣處以作娛樂而求其食。託事表 真。如相位菩薩常以真如法界戒定慧解脫
解脫知見五分法身無染之香。娛樂眾生。令 其愛樂。故下文云。皆於大法深生信解歡喜 愛重勤修不倦。入法界品云。常令眾生增長
歡喜。乾闥婆王以法悅眾生義故。於中十王 明願波羅蜜中十波羅蜜。此位智增隨根設 教。悅眾生故令歡喜故。
[0792c03] 第九無縛無著解脫迴向。託事於月天子表 力波羅蜜。以無縛無著法性虛空智慧。照燭 眾生淨煩惱熱。得法清涼故。於中十月天子。
明力波羅蜜中十波羅蜜。隨名下義配之可 見。
[0792c08] 第十入法界無量迴向。以日天子託事表之。 明十迴向中智波羅蜜如日處空下臨照萬 有。其位於上其功益下。像此位菩薩其智甚
高其行彌下。徹至人天神鬼外道邪行畜生 地獄。盡同其行。猶如日月其形在上其功在 下。善惡俱照故。於中十日天子明智波羅蜜
中十波羅蜜。一一隨名義配之。常以智波羅 蜜為體。已上十王配十迴向中十波羅蜜竟。 如十住十行十迴向乃至十地。一一位中波
羅蜜。各隨當位取意即得。一例取之。即不知 其趣。如日月二位其形狀及高下者。如俱舍 論。月去地四萬由旬。廣四十由旬。以水精白
銀合為兩面。迴轉相映故有虧盈。此論如是 說者。未可為定依。但依經說者。為指南。依長 阿含經。其月上有城。其城正方一千九百六
十里。高下亦爾。二分天金作。一分瑠璃作。以 遙看似圓。天壽五百歲。子孫相襲一劫。日月 相近光影相映即有虧盈。日廣五十由旬。其
城正方二千四十里。高下亦爾。其城純金七 寶瑩飾。王坐二千里。壽命子孫同月天子。以 風持故繞須彌山。日月天子總是四天王所
攝。此上多依長阿含經說。如是日月天子。 皆表十迴向成大悲願行之門。明悲智無依 常以法空為體。隨根普照無有所為。任無功 之智日。稱萬有而成益。
[0793a04] 第五從三十三天王以下。至大自在天王。於 中有十大天王。明十地利生因果者。從初第 一三十三天十大天王。託事表初歡喜地。分
為四。一舉天王名號。二寄位表法。三釋名配 行。四結數嘆德。一舉天王名號者。如經云。 所論釋迦因陀羅天王等十大天王名號是。
二寄位表法者。寄託此天。表歡喜地菩薩得 歡喜地時得法悅。心無有世間五欲等諸繫 著故。樂唯是法樂。以此義故。多歡喜多適悅。
猶如世人創得生於忉利天上受天妙樂。又 如昇山頂至無相際身與空合。明此位菩薩 從十住十行十迴向習氣之有為。而昇此地
之位法空之際。一分習氣盡故。以須彌之頂 忉利之天。寄表其位。令易解故。十住十行寄 表如神。十迴向位寄表如王。於此十地寄表
如天。明進修漸漸慣習殊勝。以總別同異成 壞門。三對六字義該。亦以十玄門該之。如是 進修差別。總是一剎那中同異。皆不得如情
所知。如理思之可見。又如仁王經云。習種銅 輪二天下。銀輪三天。性種性道種堅德轉輪 王七寶金輪四天下。初地菩薩忉利王。二地
菩薩夜摩王。以次寄位配當。明福智殊勝不 可以世間之樂為比也。以實而言。如菩薩悲 智所攝周遍六道所生。不棄微流一切惡生
之類。但以饒益故。法性自在故。寄表如天如 王。自在之義。不欣世樂之所表也。如此華嚴 經下文。初地菩薩多作閻浮提王。今十大天
王。但為表法進修不離。一剎那間漸漸殊勝 故。又此天名妙高天。其山在大海中。出水高 八億由旬。入水深八億由旬。四寶合成。北面
黃金。南面瑠璃。西面水精。東面白銀。形如腰 鼓。上有四層級。四天王各隨方所居四面。其 山頂上四埵。埵別八天王。各有自部眾。中頂
帝釋居。眾寶所莊嚴。以是名妙高。亦名峯山。 亦名忉利天。此云能主天。由帝釋能為天主 也。依主為名故。下有七重海。重別金山圍。迦
樓羅速飛七日方始達。金山有天居。皆四天 王所攝。其上三十三天。所有天身長一由旬。 衣長二由旬。廣一由旬。重六銖。壽一千歲。一
日一夜同此人間一百年。三十日為一月。十 二月為一歲。已上依俱舍三法等經說。此天 王有五種名。一名能主。一名釋提桓因。一名
憍尸迦。一名天帝釋。一名因陀羅天。此名天 主。具云釋迦因陀羅。釋迦者。此名百也。為先 因百度設無遮齋得作天主。此配歡喜地中檀
波羅蜜。已下十天王是檀波羅蜜中十波羅 蜜。各隨名義配之可見。其四段配文。如前可 知。此位菩薩對治觀行苦空無常世法非實
皆從十二緣生本無體相。成於捨法身命財 等。如是於諸佛法信順修行。且治欲界麁慳 悋業行檀波羅蜜。於十二緣生未善了知。六
地菩薩方明十二緣法。作如鍊真金數數入 火喻。明對治慳障。
[0793b28] 第二復有無量夜摩天王。託事表離垢地。為 此天離地際故。依空而居有眾妙樂也。象此 位菩薩戒波羅蜜增勝有妙樂。以法身為戒
體故。漸增進離前地世間繫故。初地檀度為 勝。此位上上十善淨戒為勝。名為離垢地。須 彌之頂界與人連。寄同世間。此位以空居。寄
同出世間。故名離垢。初地喻鍊真金。未云加 藥。但數數入火轉轉明淨。此地鍊金如加礬 石轉令明淨。以戒為礬石。然金體無二。明以
戒對治欲界中愛欲等麁障。但以法身大慈 大悲大願四攝四無量十波羅蜜三十七道品 之法藥。互相磨瑩使令智悲自在故。夜摩天
者。此云時分天也。為此天無日月天光自相 照不分晝夜。但蓮華開合知其晝夜時分故。 此天身長二由旬。廣二由旬。衣重三銖。壽二
千歲。日月歲數與前天倍。此天王有十天眾。 即明此戒波羅蜜中十波羅蜜。各隨位名義 配之可知。此位修上上十善戒。治欲界現行
麁惑習氣。三地修九次第定。方無三界煩惱。 生如來家。同如來性。
新華嚴經論卷第十一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36 冊 No. 1739 新華嚴經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本網站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