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fang Guang Fo Huayan Jing Sui Shu Yan Yi Chao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Scroll 8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第八十五
清涼華嚴寺沙門澄觀

[0662a26] 第二圓滿 二明
證法善財 眾生如何趣入 善財
一對維摩 不思議本末 萬行權智為主德本 慈悲為首
不二眾說不思議 至若大千 包乾不思議 不同
不思議 本末非人證法廢興非法成人菩薩中論
有法有人

[0662b16] 不異第二 一明不異 眾人不異
法身種別 即是眾人即是人證 多人即是
不異不異 本末不異 本相祇園
法界 法界祇園不異 本末無礙第二進修 人法融會
結成會意 使大教法成本意 第三 會意

[0662c03] 開合 能所第三
五十三五十五五十四 成上五十四善財 瞿波四十三賢 摩耶天主十一五十二
彌勒普賢五十四五十四 一向五十四比丘 五十六善財 五十四自有五十四何以
十三文殊四會 十四五十五若爾四會五十 五十七五十五
同一其一 其一五十五 一會善財五十六五十六 不成五十五是以
能化結成通義開成 正義 五十五 多少開合自知
名義佛說濫觴岷山而已在於千里萬里
岷山 可知別有 圓融大意普賢
雖是染淨 體用 歸經體用大方廣體性
包含方廣周遍因果 因故二門各自 文殊信解起行
普賢是以文殊 總結三重 三事各自圓融三事圓融
初三圓融三事 圓融六法一味而言文殊 融通隱隱智圓壞相普賢
三事重重 不二毘盧遮那文殊華嚴普賢 大方廣冥合無二
引文非情 前行唯一智者修行
其後四相別理 相中一總修行 五下 五行上昇故云
一實大行上高大成補處 名勝般若故稱五一 故云不出二十二十 五十四菩薩文殊二觀
正趣彌勒普賢比丘 海雲四海善見 唯一師子優婆塞唯一明智
居士優婆夷具足三不 婆須蜜賢聖童男自在 知眾三德童女
八天唯一九天 天主外道即是遍行十一 羅門寂靜十二長者
一解脫二法寶髻普眼優鉢羅華無上堅固解脫妙月無勝十三先生唯一十四
彌伽十五船師十六國 厭足大光十七仙人唯一瞿沙十八佛母摩耶夫人十九
瞿波二十安住地神 婆珊婆演底夜神夜神 觀察夜神眾生妙德夜神寂靜
夜神守護一切增長威力夜神八開 一切夜神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 夜神嵐毘尼圓滿二十
五十四不出菩薩 瑜伽四十八息苦 苦海隨類隨一大勢
形色富貴增上初地 十地最後最後 不同攝論
第六最勝諸世間安樂 應知說法功德疏通 第四 疏於菩薩
二十最後文殊 普賢現相天等 表位佛法
說法比丘如常出家魔宮乞士居士乞食以資
淨戒持戒 持戒淨命受戒 無貪不依活命
聖道煩惱苾芻苾芻 五德疏於無我不二 釋經諸世間供具自在
無我不二自在淨名迦旃延 非常三地無我 無我無我中有
諸佛顯揚般若文殊般若般若不能究竟 究竟至於一切種智
放光法華愛見 淨名問疾品一眼故稱無礙正是上第
第六十二經福分十信 福分三賢順解脫分修善根 解脫四加行順決擇分
真實決擇分決擇即是道義十地十信演說 刊定兩會 四攝
自下第三善財 善財何以 初二十信善財
最初就此 不同一總料揀
以為地前 正趣人從東方 十善 二者瞿波摩耶
世界中有佛母云南摩耶天主世界三十三天天主 羅城童子
賢聖摩竭提國優婆夷賢聖堅固解脫 云南名為長者 妙月即此城中長者妙月
無勝南方名為出生 長者無勝寂靜 南方聚落婆羅門寂靜南方
慈氏 國名海岸文殊普賢 三相十三故云 南方第二
萬物相見周易萬物相見南方聖人 天下
周易 北方萬物 世尊內教前引 可知第三料揀
有人 其所 善財隨順以南 周易
西域一則西域內外 西方如今人相
四時西方三際西域記四時正月十六是以未能凡情 小乘非我
行者名曰 大乘華嚴一說一切 隨類一時 優婆夷天主
善知識須達以此文中 長者精舍 有法故云 發心一總
菩提心 上古不足 自立破顯不異刊定
以此破顯引證 賢者其中 以為正義 若爾成立三生之中
解行自問 之一 前定三生今生但是
證入及至即是 豈非一時即是 證入交徹地獄
天子經文正義刊定 何以善財 初地審定
無得管見 上來第一句第五魔王第七童蒙第八
三界第二三句 六通地中無明
我慢名色苦集 初三即是苦果無有 魔王之中疏失正行 無明起行三句
第四業煩惱由於 三惑 諂誑不可得
便疑惑 造業有果不見 惡業不見善業 三惡惡業善業
堯舜安車步驟 一乘安車安車牛車 鹿三界步驟

[0665a04] 初四悲智 利他 四攝
願行一切 大悲猶如信心 不退居心堅忍不動
功德莊校五度 第二三義一總法如 慈愍四辯法如
第三三義梵行二三 婇女三法擊鼓第四三義四攝無盡功德 莊嚴
離過 慚愧

[0665a17] 十度自行 車本 塗香
違順萬行端嚴精進堅牢 萬行三度 空心四周中空二三 般若觀空方便有方便
方便二相 交徹可以 父母三度調伏不退三度
滿二輪慈氏 密雲必當大雨菩薩大願決定 行願二輪力度
二種總持二修 堅固堅固能持有力三智 決斷無行不成成就故云 閉門出門合轍二利
三義一普周匝莊嚴一乘 故云無緣不畏眾生萬行
三義一般金剛 金剛方便善巧根本猶如 幻化二道 一切無礙無緣
廣大無緣 無不虛空等法界 雜染降魔二輪 運載廣大莊嚴
安穩四取 不動三賢 無人上經須彌頂 偈讚譬如暗中不可佛法


[0665b21] 涅槃二十 如來爾時 一切眾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因緣莫若善友何以阿闍世王 隨順耆婆語者必定命終阿鼻 是故近因莫若善友乃至廣說以為
涅槃二十六第四功德親近 善友舍利弗眾生善知識眾生善知識見佛
最後惡業即便捨離 闡提比丘捨身 如草比丘以是阿難比丘 善知識具足梵行
知識是故菩薩大涅槃具足第四親近 知識西域 善知識梵行善知識
料揀就此
雙結侍者 問疾品文殊問言何以空無侍者 侍者一切
外道所以者何 菩薩生死不捨外道諸見 諸見不動
實際對於小乘大聖能行 善友賢首三義一者善知識
善知識皆是 能行善友二法善友 人天小乘四教
疏通教理善友 六法一門 第三第三不異 設有取法
譬如淤泥青蓮智者蓮華 淤泥其事權實多端 難測涅槃第六菴羅 腐爛律儀
深法 以貌取人之子 二果相似迦羅
善友惡友外相 相似權實多端 逆行 難測以下
是以大賢 可知 身上 善財求法不懈
淨名第三菩薩行品如來眾香 說法不盡有為何謂不盡 有為大慈不捨大悲一切 智心教化眾生不厭
四攝法順行護持正法不惜善根無有安住方便迴向求法不懈說法 耆域
法華經妙莊嚴王本事淨眼 發心得益自述世尊善知識因緣所謂化導
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種姓菩薩戒不得觀法種姓 佛子初始發心未有自恃聰明
高貴宿大姓大解 七寶憍慢 經律解法年少貧窮
實有一切經無不 新學菩薩不得觀法種姓不來 法師第一義諦
論語文子何以 寧可便證入 高貴菩薩品文具寧願
解義不願多聞不了 第二古德科判 公分親近
告示聽聞正法繫念思惟 修行文中善友中有 善友善友見善請問法要
善友列國 別處善友四教往詣善友 中有辭去
訪友見善後設退請問發心有機 未知行法歎德
善友正法中有發心說法說法法門 說教法門諸位多同 不同法師分為三分
就中有人約法聞名方便 正見人法界
一言方便二智所得 法界三通用以人法 三法聞名方便見人 得法法界後說
本科但是法師等分聞名 尋求依正比量
現量即是聞思修上第現量之中出自 有分 法師等分一明
二明已知 未知五更知者往詣辭退奉行五臺亦作 分之第二
法要分為 第三之內發心後說分為 第五
歎德分為第六致敬辭去後五約會
其三釋文穩便 自知一中二者
二者先見二者 稱讚二者
無盡明初發心 空界空性不退名為 善財云何經家 新譯普賢行梵本乃是譯人
所謂向者善財 云何云何亦即 滿無為非一方能 滿非一窮究
滿勝解唯識 樂欲心淨前已 文殊般若一行 文殊文殊文殊說經
般若曼殊室利 大部一行三昧親近般若聽聞然後
一行一法法界 緣法不動法界 淨行品十信滿心
滿決定菩提心三心之中 即是開發發心一者發起 十信二者開發在於
高齊大行和尚念佛 二字 往生淨土
信佛名字離心諸佛 諸佛恒常 深信任意早晚閻浮 初心最為
大品常啼諸法 即是金剛如來諸法 一切法
念佛三昧化身 一時 五蓋上經不見十力
非見分別不見究竟最初善友 佛法次第五十五法門 不同以是其先
可知 一如智論方能勝行 淺深 消滅緣故兼人
加護七十菩薩念佛 吉祥經念佛海雲聽法 次第一境 發心供養第十
第二無邊智慧 諸菩薩如今 菩薩無邊智慧其一
如下二十一一等 善友二義 一門 中有二十一
一總釋文古德 念佛
三身 十身十身中有一明 釋經收束可知
二十一第二釋經 二智可知 結成第三收束
往生念佛二觀 滅罪念佛唯心念佛四心 念佛緣起圓通念佛
第五一門 及其釋義事理無礙初一第五性起 事事無礙十身第三
十身二門初二 兜率天宮後門法界二門 前門十力後門法智二門
法身前門周一差別後門 不可不妨大用二門前門 多劫後門常見九十二意生
前門隨意後門隨意十一 化身前門後門十三二門威勢前門無住後門
威勢十五二門菩提前門 成菩提後門一念成菩提十七 二門福德前門放光後門
十九二十二相好莊嚴前門應化 相好後門華藏相好第二十一門 十身空法離世間相當
第二海雲常隨 心淨八萬四千法門清淨潔白心地 正觀
釋文中有 中意論語溫故而知新 以為論語學而
無所得學而 第二涅槃經
中有正立 四事涅槃近因親近善友聽聞 正法三繫思惟修行故知
公分以前 第二會意 二門進趣
來者即是 指示依正 名為所指 前此
多同 不會所謂利益心大悲心 安住憐愍攝受守護心
導師大悲利益安樂安住法住善法 憐愍六即守護
法界攝受法界虛空 諸佛導師種智念佛下生次第
十二 十信滿正定十二 十住品智海十地十德
十地十德 悲心 利益寬廣大悲心大悲甚深
安樂種種安住惡行眾生善行 憐愍攝受種種
外道令正同在 發心守護無量眾生 菩提大願眾生己身
有為大身大乘道 大法 導師功德 有如符契
即是 相當見佛 唯有四句初二
第二第六海眾 不出深廣 奇特 奇特
旨意由此見佛觀心法海法海即是 對上自心觀心華開敷大悲
二利諸法 諸法 一法一切法
其一眼見所見之中 之中有所一法中有一切 毘盧遮那品所持 不竭入大乘論經文
海幢說法全同 大海磨墨猶如須彌山四天下草木以為三千世界水陸眾生
法師一剎那受法不能 不盡不盡旋轉 如下彌伽可知亦即
地中十法多聞寂靜 開合可以無上梵音梵音楞伽
多羅即此 多羅譯人楞伽正是 無上二明
所居 中觀一切法虛空 處所菩薩一切
所謂一切法無常一切法三空無我無味不如無處 分別堅實一切法
三八 空義第三修行觀空 修正中善觀眾生 佛子菩薩勸學
何等所謂眾生界法界世界觀察 水界火界風界觀察欲界色界無色界十二初一
開合十通二三 宿住歿三明十通 過去歿宿住未來際智通
天眼六合言語分別一切眾生 智通音聲天耳通同一天耳 一切法智通
知根十一一切法 盡智剎那長時流轉十二 神足無體無量色身神境
故此文中十通二十剎那 俱舍二十剎那 剎那臘縛六十三十須臾三十
分時智論 彌勒下生經釋迦難行苦行 成菩提彌勒安樂行菩提 三時禮拜懺悔分時日中分時
日後分時分時中分分時 六時黑分白分西域黑白正月十六一時二月二月一時四時春夏秋冬
三際偈讚西域記第二 仁王九百生滅第二十八 即是瑜伽三十七振動熾然
示現轉變往來 隱顯自在辯才憶念 安樂放大光明有情
能變神通振動熾然三流 遍滿示現顯示五轉 往來一切
同類十一十二十三自在十四 神通十五辯才十六憶念十七安樂十八放大光明十八
轉變三句能變今文可知不能心地中法 表位海雲
三學二十案文解釋可知二十亦即第十 迴向二十梵行清淨方能
利他大悲無垢 大悲第二十 梵行波羅蜜
第十一三世諸佛所行梵行行佛 大乘戒第十七無比梵行 菩薩道相應第十八梵行
二利無障礙十三無著梵行 真如成聖無障礙不退 第十五梵行不退
不捨菩提心戒第十六安住梵行 佛法十四 無諍梵行事理具足無非佛法何所
佛法一切智常作 第七諸佛梵行持戒聖心佛智何不十如虛空第九
所得梵行不得能所自在十一一切 世間第八梵行不依 名聞利養當世人天十二
第五梵行定心持戒吉羅 十三第六無能梵行 不能有損十四
無缺第十二梵行十三 殘缺十五第三梵行破戒種種因緣
十六無濁第十九梵行共相 無濁十七無悔第十二無礙梵行犯罪追悔障礙十八清淨第十
菩薩清淨梵行不同小乘十九第四梵行 二十離垢第一梵行 四重猶如
即為憑據智論十戒 迴向新譯 富饒三世聖教
法雲一切表位 菩薩勸學十法所謂了知過去未來現在 一切佛法二修三圓滿了知
一切諸佛平等第四彌伽寄生 生佛法家種性尊貴所以 所以菩提
法界引證 發心畢竟涅槃三十 迦葉讚佛前來
畢竟如是二心 是故初發心 人師出聲緣覺如是發心三界
是故得名無上三句 繁博慈氏發心功德 上下善友稱讚
之所以 言重涅槃 知法應供養恭敬
禮拜猶如婆羅門第二天奉事 帝釋佛言不為 聞人菩薩
俗事不便聲聞不輕 佛法若是菩薩常不輕四眾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第八十五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6 No. 1736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