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fang Guang Fo Huayan Jing Sui Shu Yan Yi Chao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Scroll 5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第五十一
清涼華嚴寺沙門澄觀

[0396c18] 第八迴向名義能所 真如即是善根如故義通 能所中有本業
能所一合相 二義一有無不一合相如故二智 能所能所
梵本法界出體能所 契合法界前後 第七平等隨順眾生九十九 能所入法界契合
分相可知第四迴向 善根實際一切處 不對第四
二三十一 可愛 略釋
三通受用變化 清淨變化無諸煩惱則是 眾生往生
法門流布五行菩薩修行六即 天眼世界天眼十方 樹林護法證法無著
無漏法淨名佛道品無漏法 總持三昧對上 草木二木法華藥草喻品
五乘差別善觀 草木第二滿三德 般若解脫智周法界法身
智德斷德恩德 現世涅槃三德如來 涅槃色身立宗
修正性空正業 空有無礙宗法緣成無性 生空正業
緣生 四心天親般若無著第一發心住處無著十八 住處云何
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修行 發心住處 菩提菩薩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
之類若卵生若胎生濕生化生 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想 無想 (廣大心)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滅度
(第一)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 眾生滅度 (常心) 何以須菩提 菩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顛倒)
廣大第一其心不顛倒 深心此乘功德滿上半四心 四心利益深心 菩薩大乘功德圓滿四心
三界廣大心無餘 第一二乘無餘第一二種涅槃無餘第一涅槃
無住涅槃第一無餘無住往昔涅槃無餘 二心加行常心如是
眾生我身不捨常心 度眾生大悲同體修行顛倒散心顛倒
示現依止身見眾生名為身見我等即非菩薩 顛倒即是菩薩顛倒 根本智大悲
根本智我見大智 生相成就眾生 總有眾生性空無可
菩薩後得智同體自身眾生根本智我見 無體眾生滅度一切眾生本來寂滅
法性無念起念違法 法界度眾生天親平等真法 度眾生眾生法界眾生 法界眾生同一法界
度眾生淨名眾聖至於 彌勒彌勒得受記一切眾生 受記同一
天親下文地上大菩薩初地真如地上學佛平等法 而今天親大悲同體 地前地上為此天親
不然 寂滅一者初三 云何豈不法性
空寂寂滅但是 第五同一法界同體 同一法界五法法性差別無念明法生佛
相望同體菩薩 無念在於 以為顛倒法執豈非 顛倒顛倒妄想同體常心
真理是故經文顛倒常心 何以無妄方能契理 得無二義相成眾生滅度 性空寂滅無可不空
一法法性平等無可玄妙 諸佛菩薩觀心非獨 便正解天親解經聖旨
淨名 無能性空方能隨緣 一切起信解釋分
真如門法體 釋名心真如即是一法 法門所謂心性不生不滅一切
妄念差別離心 境界是故一切法以來言說 離名字相離心畢竟平等無有
不可破壞一心真如 論文自有一切諸法 是故
離異釋名具足一切 言說假名無實妄念不可得 無有謂言
真如無可一切法悉皆 無可一切法如故一切法 不可說不可名為真如
文中一切法中分離名字相何故 真如故云真如假說
言說釋疑疑云何故 不立而立真如真如言說 此後無有攝論真如
故云 真如無可
並不即非安立真如安立唯識 無法
不如 安立真如 真理二明種類總有 一二三七中有
真如真如總有 真如顯揚第三 攝事品第一三論真如作意相者
遍滿真如作意廣說一流 真如作意見說諸菩薩增上法行 修治作意染淨思惟無始 流轉實性思惟不平
實相真如作意乃至 染淨思惟諸法眾生無我法無我 思惟一切身見思惟分別
不復現行唯識真如作意乃至染淨思惟諸法唯識 思惟如實了知唯心眾生唯心
眾生安立真如作意 至於染淨法體思惟苦諦思惟 有情邪行真如作意
乃至染污法思惟集諦 有情清淨真如作意乃至 清淨法體思惟滅諦思惟 有情正行真如作意
乃至清淨思惟道諦思惟 有情作意菩薩 可知而已一成依持 唯識論真如迷悟轉依
十地起信三大 三大今文釋論 用大論文體大
一者體大一切法立義分 真性深廣凡聖染淨 大名
染淨始終 不易故云平等增減二相 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
不空如來藏疏略如來藏真如不異故云 功德八德不異用大
淨業自然大用 諸眾生 下文
第二 一心而立三大真如乃是其一真如 三大立義分摩訶衍
二種云何一者二者 眾生心一切世間出世間法顯示摩訶衍
一者體大 一統如故解釋分 中分三門真如即是一法法門
二門相離有相 用大 真如一切法成法
惡因為此是以 瓔珞經第一義諦 第一義諦 不生所以
違順和尚 不得無可 第四
經文。不同 小乘生空二空 終教即如 多用安立圓教即是重重無盡
釋文 成分不出相貌實則二義 正解
究竟文中 一切即為唯識第九 隨地文類
一切處無相遍滿真如真如 二空無有一法不在世親法界一切無我二空無有一法二空
遍滿一切遍滿無相二空 無能唯識最勝真如 真如無邊一切法最為
犯戒真如莊嚴 最勝真如 真如教法教法最為 三慧大乘教法根本
真如名勝真如說法 無礙教法法眼 中等攝受真如真如
非我世親我所我所北洲 非我我慢我愛無明 邊見我所見無著無住
攝受中論真如真如 差別生死 涅槃平等差別畢竟無盡
有別中論無染真如 真如本性無染不可說後方 地觀十二因緣緣起法
真如無染真如無染無有分別 染淨中論七法真如真如
教法種種安立無異 教法建立無異無所不在有別有無如法中論
八不增減真如真如增減 染淨增減即此名相自在 真如證得真如現相
聖位清淨平等增減中論自在 證得真如無礙解自在
地中無礙解自在 一切智何不佛境界自在 中論自在真如證得真如
一切神通作業總持自在一切成佛菩薩自在 十如且如 上來
文中二義 本名可以隨地十如 第二總有第一不同 前後如觀迴向
十如中說 十地且說十如理實真如無盡且說
皆是一周無盡地前 第二前後 十地地前
地前十如等覺十如妙覺 十如無不 第三如觀十地菩薩一地
之內一如加行既成其一 一味如何契合 十如圓融
加行異說不同相應唯一 入理一門 百川全體
唯識真如性體差別 不一迴向無礙
初地 十如建立起行 第四迴向普遍
有如別有迴向以為 其所不信 立體之內
第三釋文最初 十如般若三世諸佛 性空佛眼見性佛眼疏理
有無十四實相 兩端失理 有無實則 可以可以
空有二教中有其中無有文中
非情 會通妄執一切無情 自有淺深精神 土木金石情變
非情邪見不異外道眾生 計生草木不可無情同一 得意 自體真實無有涅槃經
第一義空佛性一切法中有安樂 無非性體無二 具有太過
無情性相涅槃第一義空 涅槃何以瓦礫無性 顯正非一
非情非一一如涅槃牆壁瓦礫 覺者真性之中無心無非覺悟
無情引起一句 前已通問諸佛法身離於色相云何種種
答曰即此法身所謂 色心不二 無形 法身遍一切處性相
引證故云 般若 性相釋經
唯心 重重本經一塵 含法界色境非一第九迴向
名下釋名無礙大用 得名 體用出體
引證諸法無二所見無著般若無生 無著諸法無二能所諸法無二 無生三世一合相無著一合相
三世義通一者一切法無二二者般若無知契合解脫釋名
四惑一生 生死
為生不著二乘 所見不著境相見不著 所見不著種子所見四有不能
所見不能不能 不出能所法華
舉手低頭成佛無非 涅槃乃至外道典籍佛法內法大小如來大悲

[0400c09] 普賢迴向普賢 等覺眾生

[0400c11] 別有十四經文故云十四二十二 第十一增上
二義薩婆多 自在由此增上 最勝名為自在
體用最勝自在 增上增上增上 二十二增上 傳說二種染淨
各別增上傳說四者五根 四事增上莊嚴養身 不共莊嚴
眼見耳聞避險香味 性能受用三生心所不共 二種男女
名為二種增上男女 增上一有男女類別二分 別異形相乳房命根二者
過去眾同分能持現在眾同分意根 自在隨行 世間自在攝受隨行
一心自在隨行染淨五受五根三無漏根 五受三毒清淨生長 異說增上
(增上) 二根男女增上 ( 分別) 雜染清淨增上應知五受
命根同分增上 五受染法增上等於頂位 煩惱聖道大同未知
知根知根涅槃增上一一各未知 已知根修道知根無學道
未知已知增上見道修道已知知根增上無學 涅槃增上知根心得解脫
解脫涅槃已知未知之後 已知之後異說未知 斷惑增上現法樂住
增上已知根正義所立二十二 男女二根具有

[0401a24] 五受不悅 () 。即此 () 。 三定
(第三禪五識無故無有) 。 ( 二禪欲界) 。不悅 (此處
名為在身無分別任運二身同一) 。見修無學 三根喜樂
五根見道未知知根 無學已知如是 而立見道未曾知行 未知知根見道
五心法忍未知 苦諦未曾必當名為 未知知根未知中間正知
中間未知 見道行者未知 修道未知斷除隨眠 數數是故名為已知
道類智已去乃至金剛喻定 修道修道上下已知 斷除煩惱貪瞋癡隨眠 四諦知名已知
無學道 已知名為 (盡智 已知解故名為) 知者名為 (
成就) 成性名為 (第二解約) 盡智無生智如實 遍知不復乃至廣說
無生智知根四諦之上 無生乃至所有未知 知根釋名未知行者 所有未知俱舍
廣明五根命根 不退轉定義精進 自有不退當之
不動金剛界 定慧金剛三昧金剛正智
四界即是定慧 心性不動 智通故第迴向心中
一切眾生萬字莊嚴金剛界心體金剛心心王不可壞心智亦即金剛名
觀心亦即未知知根金剛定妙覺 以此未知未知正在見道 金剛現觀
現觀見道現觀現觀十地金剛文中金剛金剛 了事能所
觀智已知根事理修道離世間 二根知法
金剛光焰 佛境同一所知 二分觀智
能所知根三無漏根清淨心無分別智有所 二智涅槃 大小乘
相似俱舍 業行十力五十二先知眾生菩薩中有
眾生十力皆是化生事故 十力所知處於佛法 相應相應二業三行
禪定六根 宿住善惡 煩惱漏盡見佛
天眼智力了知法輪 菩薩不出十力所知 過失一切佛智五功
聲聞中有信行法行通有退 俱舍二十五阿羅漢退 不動信解時解脫不時
從前契經阿羅漢一者退便退所得二者退失護法所得
防護四者安住無勝退 能不退無勝加行增進 堪能修練不動不動 不為煩惱退種性無學
信解時解脫 方能入定心解脫 臥具
好處好說法師同學不動 種性不時解脫利根不待便 入定心解脫從先學位
從先學位信解二十三 第十六三向信解 三向 三果利根得名不同
人名信解利根名為 信行名勝勝解名為 隨法行見得 聖者
見得見者 法行人見見道 五心建立眾聖差別隨信 法行根鈍修惑
果斷三向初二 明見中有聖者根鈍 信行隨信 隨法行披閱契經
隨行故此 四句見道 三向梵行品不同 之謂世道修惑
修惑有漏一品至於 五品即為見道 預流果品名 見道第二
欲界第九 四禪三空地名九品六十 欲界一品六十四 見道第三總有七十
見道見道名為信行法行第十六修道三果聖人 阿羅漢時解脫不時解脫 聲聞中有信行法行通有退
信行羅漢五見 不動不動 自有法華不動羅漢 三根聲聞不同五百二百
見道之內多種 一品一下 五根有人
不同菩薩理觀 一準無性 第一 微細世智聲聞
聲聞了知是故不為 聲聞開示微細一切智本論微細 此等法師所知幽微
微細一緣 一境成德一緣成上善寂成上
善分成上成上 善惡無分別 有分成上思議
心地不思議非心中心不同 法門疏於非心 即非心量心量二義
楞伽非心心量心量 非心心量 心量心量二者不同 心量不思議心量心量
第八迴向不思議即非心量思議 不可心量二相 寂滅非心 不為第二誤解
非情非心 是非 無情有情今譯二義非法不善無法無法
不善有無無義自有第二 無物因緣生 仁王二義一本來自
緣生第三唯識 自有因緣 第二第三須彌 國有常生
第三無住無住實相 異名之一 世界二眾第二眾生一切法
第九眾生心第五眾生界五一 說法第八六法第七法界虛空界一切三世第八
第四菩薩位假名世間 第一世間法出世間第三菩薩 甚微 長時三世第十迴向

[0403a22] 法界標會異名第二 法界無量即是
法界大智雙結成名滿 得名法界明法類別 四事不可以下
古人刊定迴向法界無量 盡十方虛空攝事法界無可 法施善根無漏
數量數量事法界 四無量 無量無量義迴向 法施出體

[0403b06] 法施 一則 智慧為生多人
起行根本倚仗 入聖標引 疏略古人
不生金剛三昧經 化眾生無生不生 兩句兩句成德成德
寶渚法華化城喻品譬如五百 由旬險難惡道無人怖畏 此道珍寶導師聰慧 眾人
五百由旬云云三界 二乘五百菩薩惡道難過 眾人發菩提心欲求佛智以為寶渚
如來導師亦復如是 一切導師引入佛慧佛慧 涅槃菩提 涅槃無二菩提涅槃
聖人論語第十 世人聖人 進退存亡 聖人四心
四心第八迴向中有二十 十戒通用出體釋文智論二十
經文十戒智論十戒 自在十三無著 安住四等攝論
邪行第七契經無性 第五一句契經 邪行便不能制止 過失
方便違背 決定受持不復沙彌 迴向智論羅漢
食時羅漢供養羅漢神通 繩床忽然沙彌一日 食時繩床羅漢 如常龍王
未離欲何以將來甘露 人間沙彌沙彌 忿龍女 沙彌頭痛沙彌
心志不息加功精誠足下 便 宮殿妻子眷屬即興 風雲震雷無所有國王
毀滅國王大怒 更為 自今不敢 瞋毒池上即是
弟子惡心當令鳴鐘摩訶般若 稱念般若 鳴鐘沙彌 其二貪色瞋恚皆是
不畏生死長遠唯識 第九資糧乃至 隨眠未能長行 二障
三退屈三事 勇猛不退無上菩提廣大 便退屈大菩提 勇猛不退第一菩提廣大
無邊無上難測 長時由此退屈 退攝論十方世界有情念念
善逝丈夫退 波羅蜜多便 退屈意樂自心勇猛
不退第二萬行修練惡道多劫無益受苦 少善菩提大利退屈
諸佛圓滿轉依便退屈勇猛不退第三轉依 我所清淨妙善
凡夫初發心菩提 精進多劫退屈沈淪 三事堅固熾然 不畏生死長遠眾生難度
轉依 不畏無性攝論第六 圓音分為
義通音聲 密跡第二中有一會 有無會通四會經意
密跡大寶積經金剛力士第三 第十爾時菩薩金剛 如來祕要身密
意密口密中說六十 如來無想無言如來 敷演一言六十各異音聲
六十次第 柔軟可愛樂音清淨離垢微妙明德
十一師父十二剛硬 十三十四善順十五重音十六吉利十七隨心隨時十八
十九二十熱惱二十一方正二十二二十三親近 二十四二十五歡悅二十六
二十七二十八精勤二十九 三十三十一三十 師子音三十三三十四
三十五雷龍三十六真陀羅 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耆域四十一四十二雷震
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 響音四十六非時四十七四十 四十九悅豫五十通暢五十
五十二甘美五十三進行 十四廣普五十五具足五十六 五十七不輕五十八無住五十九
響聲入眾六十密跡金剛 力士菩薩如來六十梵音如來普遍十方諸佛世界一切
心行六十四十五 十五密跡莊嚴 第六兼有菩薩
成就應知六十如來 長行如來六十不可思議音聲祕密中說寂靜如來具足六十
所謂潤澤柔軟可意意樂清淨如是廣說 () 潤澤眾生善根攝持 柔軟現前聞法可意
意樂清淨 無上出世無垢習氣 相應明亮字句易解
具足功德外道邪見出離不絕一切外道無能調伏煩惱對治
方便犯戒正念 調教化教授悅耳亂心 三摩提
毘鉢舍那喜樂 決定熱惱信受 能持成就依止能持
成就依止 可愛自利渴仰 不思議
正說思議正說相應 不違有益如其所應教示 不虛師子外道
象王雷聲深遠 信受緊那羅美妙迦陵 頻伽清亮梵聲
吉祥一切天王天鼓 高下一切聲伽羅
一切不正 教化一切無著不依 利養歡喜
一切明處善巧善友 一切眾生成就相續 嚴飾種種顯現滿足一音
無量聲說眾生無量義 毀呰所立增減 應時
一切遠近諸眾依止一切 成就世間法譬喻解故 其二
祕密密迹經第二有無 () 乃是十五 耆婆
雷龍故此 親近明德六十 第三會通可知有所
四會經意中間 六十第四義通 疏通第五音聲
黑色 千載法華第二 譬喻品舍利弗大寶
何故名曰大寶莊嚴國中菩薩 大寶論語 即是幢蓋
百事香華即是 佛菩薩華鬘 百事百事十一
百事 莊嚴百事 百事 即是成為金銀
百事故云百香三字譯者不妙 百事百倍 百倍
別理 百倍不便 百倍莊嚴十一 十一一百十一萬一
體用即如 如量智佛地論第三二修一如世間所知唯有二種二法
通達二空證得真如實際 名為 (二修) 如理壞人法如 人法本來寂靜
寂靜相者自性清淨本來 淨心名為滅諦自性清淨煩惱如此無漏界善心惡心
獨自一念相應乃至 如此知名如理 (修會理智) 一切境界如量智一切眾生
境智生死境智涅槃一切如來以是名為 (第二) 初地菩薩二智通達遍滿法界 生死涅槃二法
(二智起種) 自證知見自得不由自得 自證知見 (自證) 二種
一者無著二者無礙無著眾生界 自性清淨名為無著如理智無礙通達無量無邊如量智 (二智)
二智二義如理智如量智 如理生死涅槃如量智由此故知如是 具足成就 (因果)
如理智清淨 圓滿清淨如理智三惑 圓滿如量智三德圓滿 (不同)
有理二智方廣第五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第五十一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6 No. 1736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