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fang Guang Fo Huayan Jing Sui Shu Yan Yi Chao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Scroll 4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第四
清涼華嚴寺沙門澄觀

[0304c06] 第三結成中有 二進退三結損益舉例引文成立
明教 第二進退 有損有益佛法
登地地前謗法 二種一者佛說即為 深重大地獄二者契理謗法
圓融該博豈非符合 一切 僧祇滿初地
一生有望豈非 行人 僧祇故云
非我諸佛第三結成損益可知磻溪第四舉例君臣 一對磻溪即是太公垂釣
丞相略舉甚多 茅廬韓信 張儀布衣
王宮外事七十八 譬如王子初生即為耆舊禮敬 菩提心亦復如是出現轉輪王
太子相者七寶輪王 其事甚多周成王晉獻公 為人漢高祖古人
氣盡夫人十年征戰七十二 在位無幾 第五修行
正定非但 周公文王之子武王成王
借此是以 即是天池 故經云發心畢竟第二引文成立
涅槃下半得度 故我初發心法界 經意
勝鬘十地勝鬘種智第三十六分之一者十六涅槃第六 如來眾生恒河沙
發菩提心然後惡世受持讀誦書寫經卷廣說十六中一 分之演說具足 十六分之八分十二分
十四十六 解釋音義 般若波尼
相近比對 極少隨性 一切世界差別
一切世界差別一切世界 法性一切世界中性即是
隨性一切世界 性起彼此 一切世界性一切世界
一切世界 隨性一切世界 同體異體一切
云何異體一一云何 同體差別同一自有 異體同體一一 各自共同一體
相隨異體同體 異體同體 理性融通之中同異
上文不異之一 同體不異多事 一中異體隨同故云 上思諸緣起更互相
所生 一有多多所生所生無體 體毛所生
可知即是有力所生 無力無力 無力無力 同體異體
至大大小 大相
須彌平等平等平等長短 婆沙一百三十五分別時分名為五蘊生滅
大乘以時 平等平等
平等緣起相由法性融通 唯心唯心十因 夢幻二三可知
過去莊嚴現在 未來星宿千佛名為 無有名為
多少種種莊嚴劫 須彌山微塵數法華大通智勝佛東南 梵王一百八無有
十住毘婆沙第十中說諸比丘 賢劫九十一毘婆尸佛三十一 尸棄賢劫
迦那含牟尼迦葉佛 蓮華壽量品 決定邪正
由此 猶豫勝解全無 總有十三 勝解十力
種種樂欲約法 皆是別境之一十力 取名 便他心智若是
十力一切煩惱輕重九品輕重 重者下劣猛利 微薄三品
九品難易相望 種子為重俱生金剛喻定 金剛畢竟
分別輕者見道中一唯識 斷惑見道 大乘三乘唯識論煩惱障
三乘見道見道中一俱生為重修道數數修習無分別 方能十地邪見
涅槃經一切煩惱邪見戒經 謗三寶十惡重者普賢行品一念百萬
為重淨名經 涅槃經生死本際二種一者 二者三毒為重本行
三毒隨惑從此為重 聖教我愛 重者三義第七四惑
明法品 四果阿羅漢 阿羅漢道不得煩惱為重
唯識煩惱惡見 根本俱舍論惡見 一身二邊邪見四見五戒
隨煩惱大中展轉輕重 為重為重 展轉隨惑唯識論隨煩惱
忿恨無慚無愧掉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 不正知長行煩惱分位差別
隨煩惱忿 失念不正知放逸染心等差 分位隨煩惱無慚無愧掉舉散亂
懈怠七法分位根本 隨煩惱煩惱因此 二十種類忿各別
隨煩惱無慚不善 隨煩惱掉舉染心隨煩惱忿相望各別 無慚
忿不善 得名掉舉自得俱生 俱生不可不得 二義習氣
阿羅漢餘習可知 上來十門解釋 煩惱無明為重大菩提 見修以前四住菩提
無明住地見修 分為分為過境 羸劣猛利 為重
後得智為重根本智 無明為重菩提 無有故云 十地分別
無量煩惱涅槃第二十三經 貴德菩薩品復次善男子一切凡夫善護身心以是 煩惱非想非非想
三惡道善男子譬如有人 彼岸沒水凡夫亦復 三塗何以善覺 云何善覺所謂六念廣說
故云涅槃覺者 即是涅槃六念不淨 大意可知身見本生
六十二身見唯識論薩迦耶見五取蘊執著我我所一切 差別二十六十五等分
差別 五蘊薩迦耶見具足 薩迦達利瑟致經部
達利瑟致聚義聚集起見名為身見薩婆多 而是實有
即是自體異名自體大乘 便移轉大乘 心心移轉身見五蘊 我見諸見
業者 二十對法第一 有色五蘊 二十我見我所
我所 (我有) 隨逐我所 () 我所 ( ) 十五我所分別不分
三世便六十 六十一身為六十二 六十二藏品六十五
婆沙論 我所瓔珞僮僕十二總有十三五蘊總有六十
所見我見六十五分別 分別此等皆是分別我見 異道邪見瑜伽八十七 後際唯識
分之四一 後際有想十六無想 四十常見差別後際斷滅論 四十七我見邊見
因論四有不死矯亂後際 涅槃六十二六十二邪見邊見 自體二見眷屬
以為根本大數瑜伽 相者初四世間一切 隱顯靜慮宿住隨念
二十成壞 四十八十天眼所見現在 有情相續便
世間四一一分一者梵天來生此間宿住 梵王我等無常一分
梵王有如大種無常 戲忘天來生此間 不生無常
一分天住 高層三十三天瑜伽 唯識此後
有想十六十六四句 我有死後有想我有諸法名為有想欲界色界一分
無想天二我無色死後有想無色 欲界乃至無所有處除非有色無色死後有想五蘊
非有無色死後有色 尋伺等至第二四句我有死後有想有分 二執無邊死後有想
遍一切處三執 無邊死後有想隨身 非有無邊死後有想第三
尋伺等至第三四句我有 二我有種我有我有 一一在前無色二種
欲界色界無想天三執 無色我所名為色界無想天四無量無量
我所無量第四四句死後有想在前 靜慮二我死後有想在地
我有死後有想 畜生界死後有想 四禪尋伺等至無想 無想四句初四
我有死後無想得無 有人如是二我 無色死後無想命根無想定 有色無色死後無想
有色無色死後無想第三等至 第二四句我有
無想狹小無想定二執無邊死後無想一切 三執無邊死後無想 隨身第四
三句等至尋伺 四句我有死後 非有想非無想有情
非想非非想不明如是 非得二執無色死後 無色我等非想非非想不明
如是三執有色無色 無色有情等同尋伺等至第四
三句第二四句我有死後非有想非無想乃至第四如是一切四無色非想
非想定時分位一一我有 定時緣故
無邊一一緣故第三第四第三 我有四大種
死後斷滅畢竟無有死後無故二我欲界死後斷滅色界天死後 空無邊處乃至非想死後 為生
名分 因論皆因邪見 不正 來生此間宿住不能
出心所有諸位便諸法 便世間 因而尋伺前身如是因而如是二見無想天虛妄尋伺
二事四有一向上下無間地獄第四靜慮 悉皆充滿便
故知一向無有 遍滿無邊上下 無邊壞劫分位便 無邊器世間無所得
釋名婆沙外道 常住名為不死 佛法祕密即是 無知不知不善有餘
不得無知 即輕祕密二行諂曲思惟非我淨天一切 記別清淨
恐怖無記所知由是 因緣不得解脫以此為安處 恐怖四有專修所知 反詰一切
涅槃一見現在 五欲便涅槃五欲 以為涅槃在身名為
現在尋伺 第二以為涅槃尋伺第三以為涅槃喜樂乃至 入息第四以為涅槃過去
後際既有 後際 不依我見邪見六十二見
無得般若迴向 貪欲古德 以為
圓融不違事事無礙故云 無疑即是菩薩佛十力
證得無疑十八不共淨行品 當得佛言經文。 分為二義梵本
譯人故作 梵行品初發心 菩提如何改為
無妨故此正是梵行初心 故云見性 圓融此後得知無從
釋經如來一身無量究竟平等真實 智慧光明覺一身 無量無量了知諸世間現形
積聚眾生分別見佛種種可知十行 各自十行第十滿
因陀羅境界明知諸位十迴向 品第入法界無量迴向法界十地 墮在普賢作用
約見和尚天台圓教故云昔人 菩提六即分真即
若爾以下 解釋圓融 結成即由高就
天台智者雖說四教三教及至 實事施設有果進入 即便別教三賢十地三賢 及至登地無有別教
但是即由圓教 自在不知十地 尚未第二淨名
一切法正義 意即般若性空事理 方等經
雷音菩薩法華因緣 栴檀去世 無異菩薩名曰上首
乞士乞食比丘名曰恒伽 從何答曰真實 何謂真實答曰寂滅名為真實
寂滅相中有所答曰 答曰
答曰有所一切 語者 寂滅涅槃一切虛空一切世界亦復
如是次第空法真實 菩薩何處答曰六波羅蜜 恒伽聞已賣身供養上經
正說般若 亦即不共般若多劫標舉問難應有
問言前來玄妙一生曠劫 何以多劫 正說
起信 勸修起信發趣相中 地速成正覺以為怯弱 無量阿僧祇劫當成
以為眾生如是無數方便 不可思議菩薩種性發心 無有超過一切菩薩
三僧祇眾生世界不同所見 所行差別 方便
不定第二 瞿沙暫時多劫一生不定 無量劫一念多劫多劫 大旨十住十住
所為顯示佛法 二智普照一切佛法 實義增長佛智證得法性
無礙五眾歡喜眾生界 知眾開示佛法所行 得無方便一切平等
一切智為了法界無有 深入法界如是 淨業
無妄想信解可知八大 覺者遺教經少欲知足寂靜精進正念正定戲論
涅槃二十七善男子菩薩 十法見佛不得明了同上解脫讚歎解脫涅槃 眾生十地
有局 二十三分為 甚深一偈 分別菩提心偈頌難信
偈頌偈頌難行偈頌 通達自性偈頌難思 偈頌偈頌難度故云 有所一切
獨覺聲聞發心作根十力十八不共故云 二十三難信 有所

明法品第十八

[0309c12] 法光 本論了知周遍無量 相大法光
初一即世世親本論十方無邊習誦 光明法光
法智十方無邊即此能所 無性本論 十方無邊照行法光
無性照行 意義能詮光明無性 菩薩二攝皆是
即世 敵對第十本論 一切處無量分別善法光明
三乘一切處內外 一切處真俗一切處如此一切 菩薩無量說法
所立法相菩薩如量智 數量菩薩如理智通達無分別 二智真俗法光
中論不異廣說一切處諸菩薩菩薩異法慧智 第四一向四解
無量總結 得勝云何故云 無明
俱舍第十無明 無明不了四諦 名曰無明明相方名無明
之外皆是無明 無明 正說不守根門名為
瑜伽 略釋涅槃不放逸 所以三世涅槃二十四
高貴菩薩品十功德第四利益 功德中一云何 不放逸不放逸
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男子一切諸佛善根不放逸不放逸 餘善展轉增長增長善根
最為殊勝善男子 (云云) 中日 轉輪聖王第一
山中須彌山第一 男子水生華中青蓮不放逸 亦復如是善法最為善男子陸生華中婆利最為不放逸
亦復如是最為師子金翅羅睺大身乃至諸眾 不放逸
精進三根第二出體唯識第六 精進無貪種善根 修善 四法功能建立
別有尼犍 反復淨名第二凡夫 佛法反復聲聞
合上重任大海深重 菩薩十地草木 緣覺不從眾生聲聞
淨名迦旃延 非常非常即是有為寂靜 即是無為無為俗諦
真諦莊嚴論第十一 四法印四法印一者一切無常 二者一切行苦一切法無我
涅槃寂滅所以無我應知無常印 三昧依止無我印成空三昧依止寂滅 無相三昧依止法印
三昧依止優陀那第八 名優檀那優檀那諸佛菩薩 令眾生清淨云何
無常一切行苦一切法無我涅槃 諸佛菩薩具足以此傳授 名優檀那過去寂滅牟尼展轉
相傳名優檀那菩薩藏經二名法 大寶第三十菩薩藏 十二試驗菩薩品舍利子
佛世尊大智諸法安處 何等所謂一切無常一切 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舍利子
無常如來眾生斷常 一切行苦如來 一切無我如來 眾生寂滅涅槃
如來有所顛倒眾生 所得顛倒舍利子諸菩薩 一切行為無常畢竟 聞說一切行苦興起厭離
聞說諸法無我修習三摩 解脫門聞說寂滅涅槃 無相三摩地非時趣入真際如是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習如是
不退一切善法圓滿 佛法鄔陀南相者釋經 涅槃寂靜無為法相者略舉
無常有為法有漏 諸法鄔陀南 無問自說
決定法印決定無常有漏決定一切法決定無我無為 決定寂靜第七
第八第七 一者二者 內外化眾生云何教化貧窮
語言歸依三寶不受齋戒 能者三歸齋戒施物不能語言不能
一切法無常無我寂滅涅槃 便乃至如是
三法印無常智論 三法印瑜伽四十六復次 諸佛菩薩有情清淨
瑜伽 涅槃有為不合 無常無常無我
云集鄔陀南 涅槃
法華大乘第一 此前事實 不以小乘濟度眾生住地
對治大同十行十度刊定不許十行 初四五七十行
不可次後文具十度 十度釋經但是行法 十度 所行十度二義相成
故此十行 十行 進修十住 十行下文
不許十度下文自有十度 說法 繁重
其後十行顯著 文理五七一二 如次第一
第五成熟眾生深心久等 周易繫辭繫辭 (天地不為) 簡則
(萬物 ) 。 ( )
賢人賢人 (天地萬物聖人不為既成賢人) 。 天下
(天地莫不由於分位) 。天下 成位其中 (成位簡則天下
天下成象天地其中天地) 。 可見大可久之 可知一見持法
二智四辯 之子涅槃 乃是身子十地
論說目連弟子之子不淨 浣衣之子數息觀舍利弗 目連二觀
人從浣衣身子 之子浣衣之子 不淨於是目連法教羅漢
頌讚身子第二轉法輪佛法 大將聲聞最上 境界獲得應得境界
陸地常在河邊浣衣安心 白骨相類開解不大加功 出入相類
安般眾生各自隨宜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第四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6 No. 1736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