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fang Guang Fo Huayan Jing Sui Shu Yan Yi Chao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Scroll 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第七
清涼華嚴寺沙門澄觀

[0047c16] ◎天台四教 先師師宗言陳 天台二代
即是後主文帝 煬帝菩薩戒 煬帝故云二代天台山
辯人智顗而言智者南嶽 祕密大師智者大師
大師一見便昔日靈山 聽法宿緣入道 非我不知師資

[0047c28] 四教正立 四教料揀四教即為
四教四諦生滅四諦無生 四諦無量四諦四諦四諦 三藏教

[0048a04] 因緣因緣 四教因緣生滅因緣因緣假名
因緣中道因緣為主四教 生滅四真諦逼迫 長生
可知 苦集真道苦集 正道生滅故云生滅四諦 得名

[0048a13] 正教鹿 轉法輪人見成道 得道未有大乘得道
智度論阿含彌勒 種種菩薩行菩薩

[0048a18] 二者通教分為正立 初中 法華我等法性三乘
性空得道三獸度河

[0048a22] 緣生法無性 不要故云 中論四句因緣所生
我說即是空第三名為假名第四 亦是中道義故此因緣無生 第二四諦名為
和合名為集諦解道 無道四諦性空無生不同 生滅摩訶衍
中道

[0048b03] 菩薩二空故云 菩薩二乘空門 小乘執心故云大品
引證正名三乘 通教二乘 三乘般若無生
般若聲聞無生便一切諸法 空寂無生無滅無大無小無漏無為如是思惟便於利他不生喜樂
聲聞乘無生緣生 無生無生無滅因緣 學者緣覺乘無生便一切
不生生滅無生 生滅悲智 同學無生三乘
無生般若無所得般若 無有法名阿羅漢緣覺 菩薩心無罣礙無所得
菩提三乘般若以此 二乘同學二空 緣覺乘般若波羅蜜菩薩乘
般若波羅蜜般若一切道果

[0048b25] 教理智 別教智論般若不共般若 何不不共
通則別圓二乘 得近 二義不共
八字三乘因緣 三智
四斷菩薩界內惑見思五行見修無漏 乃至辟支佛地
無間解脫二種涅槃界 通義方知通教 別教文中
名下初中可知二明因緣假名當中第三無量 四真諦第三四諦無量有無
聲聞緣覺所知滅道有無 相等

[0048c15] 菩薩三明華嚴 法界

[0048c16] 不共 不共便是智論 般若何不名為不共
解釋別有二義不共二乘名為不共 故云
不同 三乘一道出離二乘 二邊中道
三德三身 不能一切 布施初地
功德因果圓融 不能

[0049a01] 圓教文中正立 釋義引證釋名可知

[0049a03] 不思議因緣二諦中道 第四亦是中道義而言不思議佛性
中道因緣不可因緣 不可中道不可 不思議因緣
真俗二諦中道第一義諦三諦 二諦即是中道通教 別教俗諦事理具足
中舉乃是 乃是無理不明
必須 大意

[0049a16] 最上利根圓融

[0049a17] 華嚴經 引證七十三 修多羅圓滿知眾
群生顯現神變 親近恭敬一音方便說法 普照修多羅無量眾生柔軟 菩提大同

[0049a23] 結成別圓別教恒沙佛法別教菩薩 不通二乘藏識恒沙俗諦
三智道種智四斷塵沙 無知界外見修無明五行歷劫 波羅蜜自行
無明十地無明 聖位無礙金剛 解脫涅槃四德二乘
圓教正說中道言教 中道一切佛法三智 種智四斷不斷無明惑
五行一行一切 具足功德二諦 流入妙覺不思議三德
並不故云

[0049b11] 四教第二料揀中論三觀 三重不同一則之中三觀
大意四句 離合四教如今 入空因緣所生
即是假名 第二 道義假名初二
二教通用四句別圓入空 因緣假有空寂 五根五境無表色
十一合成色蘊色蘊 一一一眼合成至極無實
藏教因緣所生無自性 不須淨名 故云
通教三觀 別教真諦本來空寂 化生佛國土故云
流散中道無二 空有二邊三觀不在一時 三觀一心
非一 大意第四

[0049c07] 四教第二其所般若 法華中道涅槃常住
圓教故云 一部之中而言不必 三藏
方等淨名方等小說般若小說華嚴法華
唯一淨名 無常無力不可 藏教不生不滅
無常通教 置於瑠璃水精 別教須菩提不斷婬怒癡 不滅
圓教般若 唯有三教藏教不為 華嚴修行羅列
一分法華事實無餘 涅槃果證羅漢四教若爾 方等四教皆知常住
入涅槃

[0050a01] 第三儀式八教頓教漸教不定教 祕密教華嚴經
鹿苑三乘一乘並稱 化法頓教漸教 別圓二教以南
不定三教即是 故云不定教 不定不同一音
分成淨名一音演說 各各 不共不同說不定
不定故云互相知名不定小乘 大乘不知
祕密故云不知 祕密不知 祕密二教
化法別圓化法四教是故化儀取法華嚴 法華
圓教化法大師 判教如是圓教名為故云 止觀由此華嚴名為法華
以是圓頓圓頓

[0050a26] 立義第二 三藏教 大乘
大乘三藏應名三藏教 三藏三藏 不得親近小乘三藏學者 大乘明知三藏
不定小乘不立 經量部經律成實 雜藏菩薩藏


[0050b08] 所以 藏教之外第五云何不立小乘
三藏 大乘大小乘 不在智論之內
小乘三藏智論 小乘云何三藏即由
不違羅什譯經智論小乘 三藏成文小乘不在 三藏小乘 三藏

[0050b20] 第二三藏 所以四教敵對 三藏不同大乘所以
五塵三藏便小乘別稱 涅槃第二
外道戒定慧 善道邪定九十五鬼神
知世吉凶神變相四禪 四無量四無色五通 身邊撥無因果 身邊世智
善法佛說三藏教戒定慧即是遠方如來一切律儀
五部毘尼八背捨 九次第定六神通三慧即是 生滅四諦破身二見六十二見
十一三無漏根戒定慧 外道聞名故云 三事不同 別圓不同三藏即由
部多三藏不定

[0050c15] 通教第三三不 所以三藏大乘 三藏不立
通教空寂法句 持戒威儀戒相 虛空三昧
境界云何名為無得真智般若無知皆是

[0050c23] 別教一法一法 不得有別一一法門 故云知法五欲隨順
尸波羅蜜知法隨順 行禪波羅蜜知法智慧光明 隨順修行般若波羅蜜圓教 無障礙非唯
一體之中一行 一切何況

[0051a02] 所以小乘第四 小乘所以第五何以 小乘強立三藏
大乘不得之中 大乘大乘之中三藏 六度菩薩三僧祇六度
滿皆是有漏入見道無常 貪愛煩惱功德直至 三十四一時見諦十六
八智非想一地修惑分為九品 無間解脫十八三十四俱舍涅槃成真大乘
斷惑成佛乃是八相化身小乘 涅槃以為 二乘

[0051a16] 別圓第二 四教三藏教別圓 圓教何以不得
四教有餘 不成本義三學大德禪師 定慧
律法三藏教通有三乘 菩薩四弘六度菩薩一切種智 藏教通教三藏
應名三藏說道種智應名別教一切種智應名圓教別教 三藏無生空理說中 一切種智圓教三藏
歷劫階位修行應得 有餘雖則四教兼有不成云何不成藏教不成
無常二乘一生 三祇通義不成菩薩 四弘六度別理不斷 四諦雖說一切
智者菩薩不得種智種智 二諦中道 三義不成三藏通教
不成雖說三藏一相無相 雖說道種智界內如來藏 恒沙功德雖說一切種智二諦
中道不思議二諦三教 通教別教三不雖說 三藏恒沙佛法無量戒定慧異生雖說無生空理不可得非但
雖說中道一切種智 一切種智三義 圓教三不雖說 真如實相佛性涅槃真空
佛性真空二乘不知何況 階位法門無不實相相應 一切三義不成
教義故云三不

[0051b26] 華嚴第三 去取華嚴 別教別教
圓融以為圓教二教一邊 融通成了華嚴宗圓融 互相前行
異義大過華嚴 本意是故去取 四教要略

[0051c05] 海東 正立正立然後三乘 解釋明法四諦十二
因緣二空三乘 天台不共

[0051c10] 自言自謙 一切得無有別不盡

[0051c13] 賢首弟子正立 一總標舉三言四教所立
如下從略 法性能詮教法 一法性分法性
不同 二教即是小乘三乘大乘一乘多同光宅四乘

[0051c21] 初一 邪正混雜教主
不識安能邪正 則是白分 總分邪正然後邪正可分
大小如此三教儒教中方九流七經道教中方 道德佛教中方大小權實不然即如西域分內
六師十宗內教之中 大小六師淨名富單那 () 迦葉 () 。 ()
() () () () 婆羅 () 。迦羅 ()
迦旃延 () 。尼揵 () () 一見一起斷見一切 法空君臣父子忠孝俱舍
梨子常見一切苦不由行業 自然不須萬劫 自然解脫高山
解脫解脫不須邪見 外道自拔頭髮解脫
戒取邊見一切法 不同佛法因緣有無 定性即是常見定性
即是斷見斷常合成邊見 一切苦果報 世業修道不能
前世邪見即是 邪見無不非道 邪見六師涅槃 第六

[0052a24] 涅槃滿 三教真如二分 二分不變一分
二空滿滿 二義第二稱為滿不合 一分滿中有一分涅槃滿字唯一
滿故云一分一分 第三涅槃 二空滿真如涅槃
涅槃所謂生死不空所謂 涅槃二空滿 二空涅槃半字不空滿
聲聞不見 菩薩不空 其所立下

[0052b09] 波頗三藏般若燈論中天竺 波頗朋友滿 養性遊方利物
葱嶺沙河途經大唐貞觀元年
一月二十頂戴梵文至于 童壽用兵摩騰遠勞使 感應有司安置大興
寶星陀羅尼經般若燈論 阿含

[0052b22] 釋名以上立義 之中四諦觀行諸如華嚴 涅槃四聖諦品大乘
觀行

[0052b25] 賢首所立以下 法師因緣宗教假名宗教三不
真宗諸法幻化真宗 諸法真空五常宗教真理恒沙 恒等宗教
四宗立宗第五 第五第六圓教 真宗真空真理恒沙功德
真宗真理非常無常並不上來◎。

[0052c07] ◎第二西域分為 賢首起信論疏義理分齊 一總所立
真諦笈多波頗三藏皆是西域 大德 西方故云西域那爛陀
施無厭唐三藏智光戒賢 弟子而今同時同人或是 師資不妨立義無行禪師
西方並行一宗無著天親一宗龍樹提婆龍樹 陳那同時
西域記唐三藏龍樹 服藥求得長生方能 窮究三藏欲求不成
夙願法相 和上分齊法藏文明年中 天竺三藏法師地婆訶羅日照西
太原寺翻譯經論躬親

[0052c25] 戒賢第二所立即為 中文師資相承經論 所立不了五結
師資相承彌勒上古 初地中古護法難陀未有 但是當時故云

[0053a02] 深密經論佛地 瑜伽對法顯揚法相

[0053a05] 所立 法相大乘為了法性 不了唐三藏師宗西域記三藏 廣說

[0053a08] 三教即為 三定一時初時二法有空三經阿含
三性

[0053a11] 三性 無性三性初時 三性
以為中道二者 三性三無性第一中說 第二諸法無性
三無性密意唯識 三無性相無性自然遠離我法密意
無性三性三無性 中道

[0053a21] 是故第四 明了不了 三性三無性心境
空有一乘三乘成佛不成 三性空有 第三合約三性三無性論二門
不明隱顯 深密第五結成

[0053a28] 二智 師宗中文彌勒 無著青目清辯護法難陀護法難陀
唯識論青目中論清辯中論 掌珍論

[0053b03] 般若經論般若 涅槃法華中觀 百論智論

[0053b05] 正立可知第四明了不了心境 三時三性空有明了
不了義怖畏真空小乘無物 斷滅因果
涅槃勤苦故經云 須彌空見芥子 驚怖假名除法假有小心

[0053b14] 時下第三緣生緣生 平等一味空有一味非空空有
無異即是即是 空有

[0053b20] 三次五結般若燈 中論五百分別明菩薩 分別即是釋論
般若燈般若般若不可 般若大乘妙智 經本賢首般若經
若是摩訶波羅蜜

[0053b27] 二三時下第二 和尚起信疏二三和會無不各各為人
悉檀智論義宗諸佛 聖教隨緣何須故云 無不即可其二
言教明了不了 漸次明了不了初中 深密
二時第三 發趣一切為了約言教具 有所
了義第三三乘為了 二門漸次 妙智經意了義 大小不能二乘大菩提
第三為了 緣生實有假有 第三為了
有了不了義賢首 法相宗為了法性後門法性為了法相宗
二義二義不了理則賢首 明法何者二義 漸次為了不及
大為言教言教為了不及為了 可知二者言中
深密二種了義不了何者 第二大為不了第三 為了純金何如菩薩
何如同居法華菩薩何如 是故大機為了 三根不了言教第二 不了第三三乘為了
不了無稽應當 貧士雜貨富商法華一乘何如是故
為了雜說三乘即為不了法相宗為了不了 法性不了
法性法相是非 和會 各別
聖教不可互相 故云不能深密經問言並不
如何 有所不可偏執偏執互相 結成和會經意家俱
家俱

[0054a20] 第二各別 初二 初十一對明法
法相一乘三乘一乘法性 法相初二廣明 分齊

[0054a25] 初二第二 二義二相所以初二互相
為了三乘為了 緣覺定性二乘菩薩 菩薩乘不定性三乘種性
人天乘五乘 為了一乘佛性一乘 不成涅槃佛性名為一乘

[0054b04] 如法第二二相法相宗 深密三時引文 一明三乘為了一乘
為了三乘其二 深密有性無性三乘不成小乘中說
不成一向第二一乘一切眾生皆得成佛一向太過不成不及
方便不了大一第二一向第三 正說有性不及無性 太過故稱為了三乘
初二一乘 一乘

[0054b19] 般若第二 為了三乘一乘 三論
分為般若第五既有無性必然可知第四 正性離生不定性
不定入見道正定 不定入聲聞見迴心菩薩 離生見惑過患
入見道故云離生

[0054b29] 深密第二深密經 一切有趣

[0054c02] 第三 三乘 三乘

[0054c04] 楞伽第四 莊嚴瑜伽

[0054c05] 無性 種性一有種性種性
種性無始法爾六處殊勝展轉 相續而言全同楞伽以前 繁文

[0054c10] 法性法華 引證成立法華 一乘涅槃性相三重
法華無趣涅槃第九 釋論結成正義定性涅槃無性
勝鬘一乘方便 法華結成正立一乘一乘十方佛土中等
第一方便品三句正立第四 無二大乘 第二第三菩薩乘
第一未盡二者第二第三第一 所以不無無二
今日一乘所以 所以義理三乘大乘 悲智萬行
今日之一故云所以不無 無二去者不立 獨存二乘
鹿不得光宅四乘中說天台 無二無有聲聞緣覺二乘昔日三乘不同
去取經意一實 二三不許不論大小世間 獨立非要
釋疑疑云唯有華嚴 國土一乘如是乃至無有如來
便多少十方國土 方便非真實假名 引導眾生三乘
第二皆是長者三車誘引諸子然後 大車寶物莊嚴安隱第一長者虛妄
如來亦復如是無有虛妄三乘 引導眾生然後大乘度脫 歸一方便唯一

[0055a21] 唯一其二唯一性一乘 一乘 唯一性作佛唯一
諸佛兩足尊引證第一未來 未來世諸佛雖說千億 諸法其實一乘諸佛兩足尊知法
無性佛種緣起是故一乘法住 世間相常住道場導師方便 兩句諸法無性
不同解經初一 開權終歸一實故云其實一乘 一乘所以唯一性
二乘唯一性一乘知法 無性 一切法無性即是
無性諸法云何無性 色心性相空寂 即非湛然無性而言
本來使無性佛種緣起二義 正因佛性涅槃佛性即是無上
菩提中道種子無性涅槃 佛性即是第一義空無性空義 六度萬行佛性正因
成佛是故一乘佛性佛性無餘一乘相似關中自生不生
屬性 二果種性關中不差說法人類相似
種性真理故云 佛緣無二是故一乘 成佛知法無性
全同出現出現如來成正覺 普見一切眾生成正覺乃至普見 一切眾生入涅槃同一所謂無性 一切法無性一切智大悲
相續救度眾生無性佛性 無性一成一切皆成 一乘度脫法住
所知 所以無性真如正位 無性緣起即真即真無性
即真正位智論法性法界 真如異名世法即如常住 常理三界無常無常
無常無常 涅槃經二鳥道場一切 無常即真常理高堂不二不可方便力言說
假說二三故知中略一句第三 藥草喻品眾生 種種唯有如來如實明了
叢林藥草自知 如來一味所謂解脫 相離究竟涅槃寂滅終歸
以此三乘 不知差別無二解脫真解脫故第
修行解脫 解脫虛妄名為解脫其實 一切解脫一切解脫即真解脫真解脫一解脫無二安有
寂滅涅槃 常住

[0055c29] 涅槃 涅槃性相非但唯一性 一乘一乘第二十七經
善男子畢竟二種一者莊嚴畢竟 究竟畢竟一者世間畢竟二者出世間 莊嚴畢竟六波羅蜜究竟畢竟一切
眾生所得一乘一乘名為佛性以是 一切眾生佛性一切眾生 一乘無明不能
皆有佛性唯一佛性即是第一義 運載即是師子吼 決定亦即第二十七經師子吼
宣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則是 千萬年在於佛法不能 三十三引證佛性即是
一乘非但師子吼 八德第三一味 一味 甘露一味甘露涅槃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第七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6 No. 1736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